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辅导老师:封剑飞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专题一:数的认识

1.整数的认识

2.分数的认识

3.小数的认识

4.百分数的认识与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5.负数的认识

专题二:数的运算

6.整数的四则运算

7.分数的四则运算

8.小数的四则运算

9.计算方法与计算工具

专题三:常见的量

专题四:式与方程

10.用字母表示数

11.简易方程

专题五:比和比例

12.比

13.比例

专题六:探索规律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专题一:基本图形

14.线

15.角

16.线与角的测量

专题二:平面图形

17.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18.三角形

19.梯形

20.圆和圆形、扇形

21.平面图形的测量

专题三:立体图形

22.长方体和立方体

23.圆柱、圆锥和球

24.立体图形的测量

专题四:图形与位置

专题五:图形与变换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专题一:统计

专题二:可能性

第四部分实践与综合应用

专题一:一般复合实际问题

专题二:典型实际问题

专题三: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专题四: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

专题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题六:列方程解应用题

专题七:综合应用

以上专题,家长、学生可以参考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关于复习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关于复习专题讲座 青峰镇中堰小学孙潇 每个学期期末都将有两三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课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对复习课的研究,关注较少,出现了复习课就是做卷子课,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累、学生苦。 一、复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二、不同年级复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谈起复习课,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很枯燥。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效果如何,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揭示目标阶段 二、再现知识阶段 三、疏理沟通阶段 四、深化提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教学只是复习课的一般形式。一般以四个阶段教学顺序进行,但每一个阶段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复习课效果的目的。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2、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3、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空间想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 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 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 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 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 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 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 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 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

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 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 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 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 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 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 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 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 ——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 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 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 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每个学期期末都将有三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课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对复习课的研究,关注较少,出现了复习课就是做卷子课,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累、学生苦、家长忙的现象。 一、复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二、不同年级复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谈起复习课,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很枯燥。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只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的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揭示目标阶段二、再现知识阶段三、疏理沟通阶段四、深化提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教学只是复习课的一般形式。一般以四个阶段教学顺序进行,但每一个阶段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复习课效果的目的。 数学复习的目的任务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2、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3、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化的能力、运算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开化县园区小学陈根祥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国忠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程简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主要介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规定,包括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 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要求】 1.请老师们认真观看视频,明确下列观点: (1)了解数据“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 (3)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策略。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下面两项作业: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为什么?怎么突破? (2)选择1个对您启发最大的内容,做一次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调研等)。

2011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 “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 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 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你3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 略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在吴正宪老师(后面简称“吴老师”)的很多课里头,这个方面都是特别突出的,后面会跟老师再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它的本质就是相互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如果真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把它付诸于教学行为的时候,它就能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如说单向交流,基本上是老师来说,你来做,表层的好像是一种交流,但是没有实现。要把孩子们的意见反馈回来,作为教师也要思考,应当是双方之间的这种交锋,就是说你有观点,我有观点,包括师生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定得有交锋,如果没有可能就是我传递下去了,你来做,而没有真正实现互动的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专题讲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专题讲座 独龙完小陈冬芬 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天真无邪,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上课时常会玩一会儿学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每到这时教师就会视这些为学生的缺点,强制听课,加以约束。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大部分老师还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学生上课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这样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后进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日积月累,延误了孩子一生。反思我们的教学,后果不堪设想。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情境,营造浓郁的课堂 学习气氛。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及锻炼机会,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自从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室,我多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六一联欢会入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漂亮的会场,有彩旗、气球、灯笼。还有可爱的小朋友在跳舞。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种场面吸引住了。这时我问学生,从图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又通过观察找出规律。这时我又创设各种情景图,如:我能行,我会做,你知道吗?你会摆吗等等。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这时,我又问:你们愿意去数学王国探究吗?教师出示数学王国,并且有许多小人物站在门口挡住了去路,只要能完成他们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进入数学王国。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被又一次激发。他们都跃跃欲试。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

2020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稿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稿 讲座人:吴仙兰谈起复习课,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很枯燥。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的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揭示目标阶段二、再现知识阶段三、疏理沟通阶段四、

深化提高阶段。以上四个阶段教学只是复习课的一般形式。一般以四个阶段教学顺序进行,但每一个阶段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复习课效果的目的。 数学复习的目的任务: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2、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3、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化的能力、运算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

(完整word版)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在吴正宪老师(后面简称“吴老师”)的很多课里头,这个方面都是特别突出的,后面会跟老师再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它的本质就是相互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如果真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把它付诸于教学行为的时候,它就能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如说单向交流,基本上是老师来说,你来做,表层的好像是一种交流,但是没有实现。要把孩子们的意见反馈回来,作为教师也要思考,应当是双方之间的这种交锋,就是说你有观点,我有观点,包括师生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定得有交锋,如果没有可能就是我传递下去了,你来做,而没有真正实现互动的交流。 使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到创新。实际上就是把过去学生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提问表面上看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都是老师每天要做的,通过提问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信息,更希望教出的学生也能提问,然而,提问也有不容忽视的地方,跟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生提问题教师得先会提问题。 在我们的新教材数学课本中,题目都没有很多文字叙述,都是给你一幅画或一个表,要求学生按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如果学生会提问题解答起来就比较轻松,如果不会提问题就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使学生解答这道题目望而却步。教师提问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这时候比如说一堂课,一开始通过教师的提问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课堂里面,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关键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然后在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有很多时候也是通过老师的提问达到的。 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不太理解的问题,或者说这里面学生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问出来,我们希望学生有一个提问题的好习惯。

所以有句话说的是:“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问题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问题的课堂,”在一节课上学生把不懂的问题都问了他就掌 握了,做练习就没问题了,而一节课上学生都没有提问题,表面上看人人都懂了,而课后的练习,考试呢学生又做不起了。 2、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笼统、过大。 我记得在我们刚流行用课件上课的那几年,老师的准备都比较充分,要把课件准备的很美、很全面,还配上和谐的音乐,确实增添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 有一次在听一年级老师的10以内的减法公开课时,该老师准备的课件确实很美,课件上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房子、小河、河里有鸭子。 课的开头,老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就带进了这一幅主题图,老师的潜意识问题是:河中有10只鸭子,有2只鸭子游走了,还剩下几只。而老师的问题是: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一年级的同学人人都在举手,抢着回答,把图上的都说完后,老师不甘心呀,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问题,又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呀? 学生又回答了,老师,我发现了今天的天气很好,有蓝天白云,老师我发现了花很漂亮,就这样默默的过了十几分钟。这明明是一堂数学课,表面上好像是语文课的看图说话,美术课的欣赏去了。

讲座稿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谈 首先我来说一说对“有效”这两个字的理解,是从三个角度去理解的,分别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有效果。 首先是有效果,什么有效果呢?有效果指的是目标的达成,这节课想干什么,达成了吗? 不同的教师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就拿经典课例《圆的认识》来说,就有三重境界的目标定位。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因为《圆的认识》里面有太多的概念,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圆心、半径、直径这些概念呈现出来,找出半径、直径的特征、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第二层次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呢?它定位在数学美和关系上,因为它认为半径、直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用眼睛看看就知道了,没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研究,他认为很重要是体会数学文化。他通过什么来呈现呢?首先给人展现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面出现的波纹,再涉及到中国文化象征的太极八卦图、还有方口钟、古代钱币,还有在这里设想的关系,方与圆的关系,在一个正方形里怎么才能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画一个外接圆,来揭示方与圆的关系。 最高境界的目标定位它是学习方式或说是思维方式的的迁移,特级教师俞正强是这样做的: 他在新课开始都没在研究圆,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问起呢?他说:“孩子们,学到现在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你们能不能说说

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呀?”孩子们说:“学过三角形、四边形呀!”这时候他说:“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小朋友说:“三角形是由时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他说“很好,这是三角形的定义。” 小朋友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很好,这是三角形的构成要素。 第三个小朋友说:“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很好,这是三角形的类型。 小朋友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很好,这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还有小朋友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很好,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然后,他把这几个要素板三角形的书下来,板书下来后讲:“假如我把三角形一条边折断,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小朋友说:“四边形”关于四边形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小朋友说:“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当他把这些图形的研究视角、维度整理完后,他又讲;“如果我把四边形的每条边都折断,折成正八边形,再把正八边形的每条边折断,会变成什么图形?”“正十六边形。”如果再折下去,再折下去,会变成什么图形?小朋友说:“圆”,假如我们今天来研究“圆”的话,要从什么角度去研究圆呢?俞正强老师把研究的维度作为他的研究重心。 所以如果要判断一节课是否有效,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目标定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专题讲座 名师工作室 2018年11月

各位同事: 你们好!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但是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数学中“算法最优化”的含义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明确,要负责任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最佳的、最优的、最基本的算法。曾经看到一些计算课,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十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催问:还有什么方法?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直到临下课时才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班级一些思维慢的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最终也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这种教学效益是不是太低了?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小学数学名师汇总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 吴正宪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 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 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烈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 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 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 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 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 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 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 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 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终审稿)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程简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主要介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规定,包括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要求】

1.请老师们认真观看视频,明确下列观点: (1)了解数据“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 (3)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策略。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下面两项作业: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为什么怎么突破 (2)选择1个对您启发最大的内容,做一次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调研等)。 ? 2011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