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几何数列、推理与证明(文理通用)学生版

专题四 几何数列、推理与证明(文理通用)学生版
专题四 几何数列、推理与证明(文理通用)学生版

专题四 几何数列、推理与证明

第1讲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主干知识

1.a n 与S n 的关系S n =a 1+a 2+…+a n ,a n =????

?

S 1,n =1,S n -S n -1,n ≥2.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分类突破

热点一 等差数列

例1 (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a 4+a 6=12,则S 7的值是( )

A .21

B .24

C .28

D .7

(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

思维升华 (1)等差数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求解a 1和d ,可利用方程思想;

(2)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②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差数列; ③a m -a n =(m -n )d ?d =a m -a n

m -n

(m ,n ∈N *);

④a n b n =A 2n -1B 2n -1(A 2n -1,B 2n -1分别为{a n },{b n }的前2n -1项的和). (3)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问题可以利用函数的性质或者转化为等差数列的项,利用性质解决.

(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S 11=

99

2

,则a 12的值是( ) A .15 B .30 C .31

D .64

(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0,a 6>0且a 6>|a 5|,S n 是数列的前n 项的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 1,S 2,S 3均小于0,S 4,S 5,S 6…均大于0

B .S 1,S 2,…S 5均小于0,S 6,S 7,…均大于0

C .S 1,

S 2,…S 9均小于0,S 10,S 11…均大于0 D .S 1,S 2,…S 11均小于0,S 12,S 13…均大于0 热点二 等比数列

例2 (1)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若a 1+1,a 3+3,a 5+5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a 3=52,a 2+a 4=5

4,则

S n

a n

等于( ) A .4n -

1

B .4n -1

C .2n -

1

D .2n -1

思维升华 (1){a n }为等比数列,其性质如下:

①若m 、n 、r 、s ∈N *,且m +n =r +s ,则a m ·a n =a r ·a s ; ②a n =a m q n -

m ;

③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比数列(q ≠-1).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S n =?????

na 1

(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①能“知三求二”;②注意讨论公比q 是否为1;③a 1≠0.

(1)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a 4-2a 27+3a 8

=0,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b 7=a 7,则b 2b 8b 11等于( ) A .1

B .2

C .4

D .8

(2)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n =34,a 2·a n -1=64,且前n 项和S n =62,则项数n 等于( ) A .4 B .5 C .6 D .7

热点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3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满足a 1=3,a 4=12,数列{b n }满足b 1=4,b 4=20,且{b n ﹣a n }为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已知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首项为a 1,且1

2

,a n ,S n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n }满足b n =(log 2a 2n +1)×(log 2a 2n +3),求证:1b 1+1b 2+1

b 3+…

+1b n <12.

1.在等差(比)数列中,a 1,d (q ),n ,a n ,S n 五个量中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解这类问题时,一般是转化为首项a 1和公差d (公比q )这两个基本量的有关运算.

2.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3.等差、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1)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d >0?{a n }为递增数列,S n 有最小值. d <0?{a n }为递减数列,S n 有最大值. d =0?{a n }为常数列. (2)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当????? a 1>0,q >1或????? a 1<0,00,0

????

a 1<0,q >1时,{a n }为递减数列. 4.常用结论

(1)若{a n },{b n }均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则{ma n +kb n },{S n

n

}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 ,k 为常数. (2)若{a n },{b n }均是等比数列,则{ca n }(c ≠0),{|a n |},{a n ·b n },{ma n b n }(m

为常数),{a 2n

},{1

a n

}仍为等比数列. (3)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相邻两项的差也依次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不变,即a 2-a 1,a 3-a 2,a 4-a 3,…,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a 3-a 2a 2-a 1=(a 2-a 1)q

a 2-a 1

=q . (4)等比数列(q ≠-1)中连续k 项的和成等比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比数列,其公差为q k .

等差数列中连续k 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 2d .

5.易错提醒

(1)应用关系式a n =?

????

S 1,n =1,

S n -S n -1,n ≥2时,一定要注意分n =1,n ≥2

两种情况,在求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 (2)三个数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a +c

2,但三个数a ,

b ,

c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2=ac .

[配套课时作业]

A 组

1.等比数列{a n }中a 1=3,a 4=24,则a 3+a 4+a 5等于( ) A .33 B .72 C .84

D .189

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2a 6=6+a 7,则S 9的值是( ) A .27

B .36

C .45

D .54

3.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5,S m =-11,S m +1=21,则m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4.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等于( ) A .0 B .3 C .8 D .11 5.数列{a n }满足a 1=2,a n =a n +1-1

a n +1+1

,其前n 项积为T n ,则T 2 014

等于( ) A.16 B .-16

C .6

D .-6

6.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S 21=S 4 000,O 为坐标原点,点P (1,a n ),

Q (2 011,a 2 011),则OP →·OQ →

等于( )

A .2 011

B .-2 011

C .0

D .1

7.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a 3=8,a 5+a 7=4,则a 9+a 11+a 13+a 15=________.

8.若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 10a 11+a 9a 12=2e 5,则ln a 1+ln a 2+…+ln a 20=______.

9.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________.

10.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2,且a n +1=1

2(a 1+a 2+…+a n )

(n ∈N *),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n =________,a n =________.

11.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b n }中的b 3、b 4、b 5.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数列{S n +5

4}是等比数列.

1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3=-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a n }的前k 项和S k =-35,求k 的值.

13.设{a n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且a 5,a 3,a 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公比;

(2)证明:对任意k ∈N +,S k +2,S k ,S k +1成等差数列.

[配套课时作业]

B 组

1.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 )

A .0

B .3

C .8

D .11

2.已知数列{a n }中,a 1=1,(2n +1)a n =(2n -3)a n -1(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3.若数列{b n }对于n ∈N *,都有b n +2-b n =d (常数),则称数列{b n }

是公差为d 的准等差数列,如数列{c n },若c n =?

??

??

4n -1,n 为奇数,

4n -9,n 为偶数,则数列{c n }是公差为8的准等差数列.设数列{a n }满足a 1=a ,对于n ∈N *,都有a n +a n +1=2n . (1)求证:{a n }为准等差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及前20项和S 20.

4.已知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4,S 2,S 3成等差数列,且a 2+a 3+a 4=-1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S n ≥2 013?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第2讲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1.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 (1)分组转化法

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

这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倒序相加法

这是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式可提,并且剩余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4)裂项相消法

利用通项变形,将通项分裂成两项或n 项的差,通过相加过程中的相互抵消,最后只剩下有限项的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通项为

1a n a n +1的数列的前n 项和,其中{a n }若为等差数列,则1a n a n +1=1d ????1

a n -1a n +1.

常见的裂项公式: ①

1n (n +1)=1n -1

n +1

②1n (n +k )=1k (1n -1n +k

); ③1(2n -1)(2n +1)=12(12n -1-1

2n +1); ④

1n +n +k =1

k

(n +k -n ).

2.数列应用题的模型

(1)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量时,该模型是等差模型,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公差.

(2)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时,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

(3)混合模型:在一个问题中同时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模型. (4)生长模型:如果某一个量,每一期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数增加(或减少),同时又以一个固定的具体量增加(或减少)时,我们称该模型为生长模型.如分期付款问题,树木的生长与砍伐问题等.

(5)递推模型:如果容易找到该数列任意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n 项)间的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用递推数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热点一 分组转化求和

例1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a n +1=(1

2)n (n ∈N *).

(1)求证:数列{a 2n }与{a 2n -1}(n ∈N *

)都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a n }的前2n 项和为T 2n ,令b n =(3-T 2n )·n ·(n +1),求数列{b n }的最大项.

思维升华 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

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

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 1,a 2,a 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1)求数列n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a n +(-1)n l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热点二 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2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S n +1=2S n +n +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n

a n +1-a n ,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n ∈N *,证明:T n <2.

思维升华 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抓住数列的特征,即数列的项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数列的求和问题.

设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3·22n -

1.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b n =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热点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公差d >0,前n 项和为S n ,S 3=6,且满足a 3-a 1,2a 2,a 8成等比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1

a n ·a n +2,求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T n 的值.

思维升华 裂项相消法适合于形如{1

a n ·a n +k }形式的数列,其中{a n }

为等差数列.

已知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且满足a 4·a 7=15,a 3

+a 8=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b n =19a n -1a n (n ≥2),b 1=1

3,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1.数列综合问题一般先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是做好该类题的关键.若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直接运用公式求解,否则常用下列方法求解:

(1)a n =????

?

S 1(n =1),S n -S n -1

(n ≥2).

(2)递推关系形如a n +1-a n =f (n ),常用累加法求通项. (3)递推关系形如a n +1

a n

=f (n ),常用累乘法求通项.

(4)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 (p 、q 是常数,且p ≠1,q ≠0)”的数列求通项,常用待定系数法.可设a n +1+λ=p (a n +λ),经过比较,求得λ,则数列{a n +λ}是一个等比数列.

(5)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 n (q ,p 为常数,且p ≠1,q ≠0)”的数列求通项,此类型可以将关系式两边同除以q n 转化为类型(4),或同除以p n

+1

转为用迭加法求解.

2.数列求和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将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求解. (2)并项求和时,将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3)分组求和时,将问题转化为能用公式法或错位相减法或裂项相消法或并项法求和的几个数列的和求解.

提醒: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相减后,要注意右边的n +1项中的前n 项,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以及两边需除以代数式时注意要讨论代数式是否为零.

3.数列应用题主要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析问题的能力.其中,

建立数列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在解题中的主要思路:①首先构造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模型,然后用相应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求解;②通过归纳得到结论,再用数列知识求解.

[配套课时作业]

A 组

1.数列{a n }共有5项,其中a 1=0,a 5=2,且|a i +1-a i |=1,i =1,2,3,4,则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已知在数列{a n }中,a 1=-60,a n +1=a n +3,则|a 1|+|a 2|+|a 3|+…

+|a 30|等于( ) A .445

B .765

C .1 080

D .3 105

3.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 013,其前n 项和为S n ,若S 1212-S 10

10=

2,则S 2 013的值等于( ) A .-2 011 B .-2 012 C .-2 010

D .-2 013

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a n -1(n ≥2),a 1=1,a 2=3,记S n =a 1+a 2+…+a n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100=-1,S 100=5 B .a 100=-3,S 100=5 C .a 100=-3,S 100=2

D .a 100=-1,S 100=2

5.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cos n π

2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2等于( )

A .1 006

B .2 012

C .503

D .0

6.数列{a n }满足a 1=1,且对任意的m ,n ∈N *都有a m +n =a m +a n +mn ,则1a 1+1a 2+1a 3+…+1

a 2 012等于( )

A.4 0242 013

B.4 0182 012

C.2 0102 011

D.2 009

2 010

7.在数列{a n }中,a 1=1,a n +2+(-1)n a n =1,记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60=________.

8.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2n

S n (n ∈N *)是非零常数,则称该

数列为“和等比数列”;若数列{c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且数列{c n }是“和等比数列”,则d =________. 9.设S n =12+16+112+…+1n (n +1)(n ∈N *),且S n +1·S n +2=3

4,则n 的

值是________.

10.《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升.

1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0,n ∈N *

,且a 3-a 2=8,又a 1,a 5的

等比中项为16.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log 4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是否存在正整数k ,使得1S 1+1S 2+1S 3+…+1

S n

[配套课时作业]

B 组

1.下列关于五角星的图案构成一个数列,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a n =n 2-n +1 B .a n =n (n -1)

2

C .a n =n (n +1)

2

D .a n =n (n +2)

2

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2=10,S 5=55,则过点P (n ,a n )和Q (n +2,a n +2)(n ∈N *)的直线的斜率是( )

A .4

B .3

C .2

D .1

3.秋末冬初,流感盛行,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某医院近30天每天入院治疗甲流的人数依次构成数列{a n },已知a 1=1,a 2=2,且a n +2-a n =1+(-1)n (n ∈N *),则该医院30天入院治疗甲流的人数共有________.

4.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

(1)求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a 2,a 3,a 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推理与证明(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数学授课人:授课时间:序号:第节课题第三章§1.1 归纳推理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归纳推理的技巧,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美感。 重点归纳推理及方法的总结中心 发言 人王晓君 难点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其具体应用 教具课型新授课课时 安排 1课 时 教法讲练结合学法归纳总结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 教一、原理初探 ①引入:“阿基米德曾对国王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②提问:大家认为可能吗?他为何敢夸下如此海口?理由何在? ③探究:他是怎么发现“杠杆原理”的? 正是基于这两个发现,阿基米德大胆地猜想,然后小心求证,终于发现了伟大的“杠杆原理”。 ④思考:整个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⑤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科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猜想和证明”。 二、新课学习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观察猜想证明 归纳推理的发展过程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5)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2014·北京卷] 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A.2人B.3人C.4人D.5人 答案:B 2.[2014·北京卷] 对于数对序列P:(a1,b1),(a2,b2),…,(a n,b n),记 T1(P)=a1+b1,T k(P)=b k+max{T k-1(P),a1+a2+…+a k}(2≤k≤n), 其中max{T k-1(P),a1+a2+…+a k}表示T k-1(P)和a1+a2+…+a k两个数中最大的数. (1)对于数对序列P:(2,5),(4,1),求T1(P),T2(P)的值; (2)记m为a,b,c,d四个数中最小的数,对于由两个数对(a,b),(c,d)组成的数对序列P:(a,b),(c,d)和P′:(c,d),(a,b),试分别对m=a和m=d两种情况比较T2(P)和T2(P′)的大小; (3)在由五个数对(11,8),(5,2),(16,11),(11,11),(4,6)组成的所有数对序列中,写出一个数对序列P使T5(P)最小,并写出T5(P)的值.(只需写出结论) 解:(1)T1(P)=2+5=7, T2(P)=1+max{T1(P),2+4}=1+max{7,6}=8. (2)T2(P)=max{a+b+d,a+c+d}, T2(P′)=max{c+d+b,c+a+b}. 当m=a时,T2(P′)=max{c+d+b,c+a+b}=c+d+b. 因为a+b+d≤c+b+d,且a+c+d≤c+b+d,所以T2(P)≤T2(P′). 当m=d时,T2(P′)=max{c+d+b,c+a+b}=c+a+b. 因为a+b+d≤c+a+b,且a+c+d≤c+a+b,所以T2(P)≤T2(P′). 所以无论m=a还是m=d,T2(P)≤T2(P′)都成立. (3)数对序列P:(4,6),(11,11),(16,11),(11,8),(5,2)的T5(P)值最小, T1(P)=10,T2(P)=26,T3(P)=42,T4(P)=50,T5(P)=52. 3.[2014·福建卷] 若集合{a,b,c,d}={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 ①a=1;②b≠1;③c=2;④d≠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b,c,d)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6 解析:若①正确,则②③④不正确,可得b≠1不正确,即b=1,与a=1矛盾,故①不正确; 若②正确,则①③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a≠1,b≠1,c≠2,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2,c=1,d=4或a=2,b=3,c=1,d=4. 若③正确,则①②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②不正确,得b=1,则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1,c=2,d=4; 若④正确,则①②③不正确,由②不正确,得b=1,由a≠1,c≠2,d≠4,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2,b=1,c=4,d=3或a=3,b=1,c=4,d=2或a=4,b=1,c=3,d=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为6. 3.[2014·广东卷] 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满足S n=2na n+1-3n2-4n,n∈N*,且S3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 3.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a n+1=3S n(n≥1),则a6=() A.3×44B.3×44+1 C.44D.44+1 4.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5.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10a1,a5=9,则a1=()A.B.C.D.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A.138 B.135 C.95 D.23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S m+1=3,则m=()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 n}的前n项和S n=() A.n(n+1)B.n(n﹣1)C.D. 9.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0.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 注意ab b a 22 2 ≥+的变式应用。常用2 222b a b a +≥ + (其中+ ∈R b a ,)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 1、已知a,b,c 均为正数,求证: a c c b b a c b a ++ +++≥++1 11212121 证明:∵a,b 均为正数, ∴ 0) (4)(44)()(14141)(2 ≥+=+-+++=+-+-b a ab b a ab ab b a a b a b b a b a b a 同理 0)(41 4141)(2 ≥+= +-+-c b bc c b c b c b ,0) (414141)(2 ≥+=+-+-c a ac a c a c a c 三式相加,可得 01 11212121≥+-+-+-++a c c b b a c b a ∴a c c b b a c b a ++ +++≥++111212121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a 、b 、),0(∞+∈c ,1=++c b a ,求证: 31222≥ ++c b a 证:2 222)(1)(3c b a c b a ++=≥++?∴ 2222)()(3c b a c b a ++-++0 )()()(222222222222≥-+-+-=---++=a c c b b a ca bc ab c b a 3、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4 4 4 c b a abc c b a ++>++ 证 : ∵ 2 2442b a b a >+ 2 2442c b c b >+ 2 2442a c a c >+∴ 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 ∵ c ab c b b a c b b a 2 2222222222=?>+同理:a bc a c c b 222222>+ b ca b a a c 222222>+ ∴ )(222222c b a abc a c c b b a ++>++ 4、 知a,b,c R ∈,求证: )(22 2 2 2 2 2 c b a a c c b b a ++≥++ ++ + 证明:∵ ) (2 2 2 2 2 2 2 2)(22b a b a b a b a ab ab +≥++≥+∴≥+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四数列推理与证明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专题突破讲义文

第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 .数列求和及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热点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运算 .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性质 若+=+, 在等差数列中+=+; 在等比数列中·=·. 例()(届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已知数列,满足=,∈*,其中是等差数列,且=,则+++…+等于( ) .. . ) 答案 解析由题设可得+=, 即+=,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的性质,可得 +=+=, 所以+++…+=(+ ()=, 故选. ()(届四川省成都市诊断性检测)在等比数列{}中,已知=, ++=,则等于( ) .. ..

答案 解析由于++=++=(++)=,得+-=,得=或=-(舍去),则==×=,故选. 思维升华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和()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 跟踪演练()(·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模拟)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等于( ) ..- .. 答案 解析由题设可得(\\(+(×)=-,+(×)=))?(\\(=-,=,)) 则=-×+×=,故选. ()(届长沙一模)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答案 解析))-)) =)))== . 热点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利用定义,证明+-(∈*)为一常数; ②利用等差中项,即证明=-++(≥). ()证明{}是等比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利用定义,证明(∈*)为一常数; ②利用等比中项,即证明=-+(≥). 例(届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 ()证明:{-}为等比数列; ()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证明∵+=-+, ∴+-(+)=(-), 又-=,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解由()知-=(-)·-=, ∵+=+-,∴+-=, (\\(-=,-=,,…,--=-,))

选修2-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好经典)

《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1+1 an -1 )(n ≥2),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高三(2)班有54人,高三(3)班有52人,由此得出高三所有班人数超过50人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D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2.(2012·江西高考)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A .76 B .80 C .86 D .92 3. 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2的末两位数字为( ) A .01 B .43 C .07 D .49 4. 以下不等式(其中..0a b >>)正确的个数是( ) 1> ② ③lg 2>A .0 B .1 C .2 D .3 5.如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F 为左焦点,当AB FB ⊥时,有 ()()() 2 2 2 2 2 c b b a c a +++=+ ,从而得其离心率为 ,此类椭圆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12+ C 6.如图,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 是由6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依此推断第8件首饰上应有( )颗珠宝。 第2件 第3件 第1件

10数列 (学生版)

高考文科数学(客观题)考点分类训练<<数列>> 1.等差数列}{n a 中,482=+a a ,则它的前9项和=9S ( ) A .9 B .18 C .36 D .72 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4 a π = ,则tan(678a a a ++)等于( ) A . B . C .-1 D .1 3.已知正项组成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20项的和100,那么615a a ?最大值是( ) A .25 B .50 C .100 D .不存在 4.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251 2,4 a a == ,则12231n n a a a a a a +++???+=( ) A .16(14)n -- B .16(12)n -- C .32(14)3n -- D .32 (12)3 n -- 5.在等比数列{}n a 中,531=+a a ,1042=+a a ,则=7a ( ) A .64 B .32 C .16 D .128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N n m S S S m n m n ∈=++且 ==101,6a a 那么( ) A .10 B .60 C .6 D .54 7.以双曲线15 422=-y x 的离心率为首项,以函数()24-=x x f 的零点为公比的等比 数列的前n 项的和=n S ( ) A .()2 3 123--?n B .n 2 3 3- C .3 2321-+n D . 3 234n - 8.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1()n n S a n *=-∈N ,则5a =( ) A. 16- B. 16 C. 31 D. 32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欧阳勇 摘要: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学生带来一盏明灯。 关键词:放缩法、不等式、数列、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主体: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 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 1,2,3, n =,证明: 1 3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

【研究院】[北京]二模(理)分类汇编——数列及推理与证明压轴题(教师版)

2018二模分类汇编——数列及推理证明压轴题 1.(2018昌平二模·理)已知等比数列中,1 43527,a a a a ,则7a = A . 127 ? B.19 C .1 3 D.3 1. A 2.(2018朝阳二模·理)若三个非零且互不相等的实数1x ,2x ,3x 成等差数列且满足123 112 x x x +=,则称1x ,2x ,3x 成一个“β等差数列”.已知集合{}|100M x x x =∈Z ,≤,则由M 中的三个元素组成的所有数列中,“β等差数列”的个数为( ) A.25 B.50 C .51 D .100 2. B 3.(2018房山二模·理)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B ,C ,则“= B 3 π ”是“A ,B ,C 成等差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C 4.(2018海淀二模·理) 已知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算法的功能是 (A )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2017项的和 (B )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2018项的和 (C)求首项为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的前1009项的和 (D )求首项为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的前1010项的和 {}n a

4. C 5.(2018丰台二模·理)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1a =,2327a a =,则数列{}n a 的前5项和 5=S . 5. 121 6.(2018顺义二模·理)已知为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若35,1101=-=S a ,则20a =_______. 6. 18 7.(2018朝阳二模·理)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a =,23S S >,则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可以是____. 7.2n -+(答案不唯一) 8.(2018东城二模·理)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前n 项和为S n ,则2 4 a S =_______. 8.152 9.(2018顺义二模·理)(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数列12:,, ,n n A a a a .如果数列 {}n a n S n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性质,在等比数 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的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12344+++<,L ,则可归纳出式子为( ) A.22211111(2)2321n n n + +++<-L ≥ B.22211111(2)2321n n n + +++<+L ≥ C.222111211(2)23n n n n -+ +++,,∥.若 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 ma mb EF m m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 OCD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 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0S 与12S S ,的关系是( ) A.120mS nS S m n +=+ B.120nS mS S m n +=+

数学押题30天之专题三数列(学生版)

2009年高考最后30天抢分必备 专题三 数列 【押题理由】数列在教材中的内容不多,但高考所占分值比重不小,.数列中蕴含中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故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可以和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解析几何、数学归纳法等相结合出综合解答题. 高考题以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有小题和大题.选择、填空题多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性质属于低、中档题;解答题多是综合题,低档题也有,中、高档题居多.这些题目重点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性质,恰当选择、灵活运用是关键,加强数列的运算是重中之重.因此,押题重点是小题强化双基,大题强化综合,兼顾知识点与方法的覆盖面. 【押题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0031004100610074a a a a +++=,则该数列的前2009项的和是( ) A .2007 B .2008 C .2009 D .2010 【押题2】数列{}n a 中,10a >,且满足1 1 3(2)32n n n a a n a --=≥+,则数列{}lg n a 是: ( ) A 递增等差数列 B 递减等差数列 C 递减数列 D 以上都不是 【押题3】数列{}n a 中,13a =,27a =,当n N * ∈时,2n a +等于1n n a a +的个位数,则数 列{}n a 的第2010项是 ( ) A. 1 B. 3 C. 9 D. 7 【押题4】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中,022112 73=+-a a a ,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且 ==8677,b b a b 则( ) A .2 B .4 C .8 D .16 【押题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57a =,555S =,则过点2(3,)P a ,4(4,)Q a 的直线的斜率为 ( ) A .4 B . 4 1 C .— 4 D .14 - 【押题6】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 ) A . 34 B . 23 C . 12 D . 13 【押题7】设函数21123()n n f x a a x a x a x -=++++,1 (0)2 f = ,数列{}n a 满足2*(1)()n f n a n N =∈,则数列{}n a 的通项n a 等于 . 【押题8】已知数点()1,n n a a +在直线10x y -+=上, 11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数列()132n n S n S +??? ? ? ?+??? ?的最大值为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在近年逐渐成为高考热点,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常被设置为高考压轴题,能力要求较高。因其仍然是不等式问题,可用处理不等式的方法:基本不等式法;比较法;放缩法,函数单调性法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但数列型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因而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数学归纳法。 1、重要不等式法 若数列不等式形如下式,可用均值不等式法求证。 (1)),(222R b a ab b a ∈≥+; (2) ),(2 +∈≥+R b a ab b a (3) ),,,(2121321+∈???????????≥+??????+++R x x x x x x n n x x x x n n n n 2、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可以作差比较也可以作商比较,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方法。 3、放缩法 常用的放缩结论: ①、 ,111)1(11)1(11112k k k k k k k k k --=-<<+=+-其中(2≥k ) ②、 ;)12)(12(1)12(12+->-n n n ;)12)(32(1)12(12--<-n n n ) 22(21 )12(12+<+n n n ③、 1 211 2-+< < ++k k k k k 用放缩法解题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1)、先求和再放缩 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n 项和能直接求和或通过变形后可以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证明不等式。数列求和的方法较多,我们在数列求和的专题中有具体的讲解,主要用的有公式法、裂项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等方法。 例1、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q p ,都满足)()()(q f p f q p f ?=+,且3 1 )1(=f , (1)当+∈N n 时,求)(n f 的表达式;(2)设))((+∈=N n n nf a n ,n T 是其前n 项和,试证明4 3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C.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度 D.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2.【题文】菱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在以上三段论的推理中()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D .结论错误 3.【题文】由“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面( ) A .各正三角形内一点 B .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 C .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D .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 4.71115>,只需证() A .22)511()17(->- B .22)511()17(+>+ C .22)111()57(+>+ D .22)111()57(->-

5.【题文】命题“对于任意角θ,θθθ2cos sin cos 44=-”的证 明:4cos θ-“4sin θ=θθθθθθθ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2222=-=+-.”该过程应用了()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间接证明法 D .反证法 6.【题文】观察式子:232112<+,353121122<++,47 4131211222<+++,…,可归纳出式子为() A .121 1 3121 1222-< + +++ n n B .121 1 3121 12 22 +< ++++n n C .n n n 1 21 3121 12 22 -<++++ D .1221 312 1 12 22 +< ++++n n n 7.【题文】已知圆()x y r r 222+=>0的面积为πS r 2=?,由此推理椭圆 ()x y a b a b 22 22+=1>>0的面积最有可能是() A .πa 2?B .πb 2?C .πab ? D .π()ab 2 8.【题文】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索的因应是() A .a -b >0 B .a -c >0 C .(a -b )(a -c )>0 D .(a -b )(a -c )<0 9.【题文】对于数25,规定第1次操作为3325133+=,第2次操作为 3313+3355+=,如此反复操作,则第2017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 A.25 B.250 C.55 D.133

高三数学总复习综合专题数列求和(学生版)

数列求和 概述:先分析数列通项的结构特征,再利用数列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即求和抓通项。 1、直接(或转化)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思路: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 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 ③)1(211+==∑=n n k S n k n ; ④)12)(1(6112++==∑=n n n k S n k n ; ⑤21 3)]1(21[+==∑=n n k S n k n 。 2、逆序相加法 思路: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例1:设函数2 22)(+=x x x f 的图象上有两点),(),,(211121y x P y x P ,若)(2121OP OP OP +=,且点P 的横坐标为2 1。 (1)求证:P 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若; 求,),()3()2()1(*n n S N n n n f n f n f n f S ∈+?+++= 3、错位相减法

思路: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则求{}n n b a 的前n 项和n S 可用错位相减法。 例2:在数列{}n a 中,1112(2)2()n n n n a a a n λλλ+*+==++-∈N ,,其中0λ>。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4、裂项相消法 思路: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一般地,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 0,首项也不为0,∑∑∑=++==+-?=-=n i i i i i n i n i i i a a d a a d a a 111111)11(1)11(11。 常见的通项分解(裂项)如下: ①)11(1)(1k n n k k n n a n +-?=+=,(当1≠k 时,通项裂项后求和是隔项相消的,注意观察剩余项) 1 11)1(1+-=+=n n n n a n ;(通项裂项后求和是逐项相消的,剩余的是所裂项的首项和末项) ②)1 21121(211)12)(12()2(2+--+=+-=n n n n n a n ; ③])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a n 等。 例3:求数列 ???++???++,11 ,,321 ,211 n n 的前n 项和。 补充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26)('-=x x f ,数列{}n a 的前n 项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docx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一. 放缩法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是前见年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在多 省试题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放缩法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 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无从 下手,下面总结放缩法证明的一些常用技巧, 例如 归一技巧、 抓大放小技巧、回头追溯技巧、利用函数性质技巧 ,仅供参 考 . 1 归一技巧 归一技巧,指的是将不容易求和的和式中的所有项或 若干项全部转化为 同一项 ,或是将和式的通项中的一部分转 化为 同一个式子 (或数值),既达到放缩的目的,使新的和 式容易求和 . 归一技巧有 整体归一、分段归一。 例如 1 1 1 1 设 n 是正整数,求证 n 1 n 2 1. 2 2n 1 1 1 【证明】 n 1 n 2 L 2n 1 1 1 1 1 . 2n 2n 2n 2n 2 14444244443 个 1 n 2n 1 1 L 1 另外: n 1 n 2 2n 1 1 1 1 n n n n 1 . 144424443 n 个 1 n 1 1 【说明】在这个证明中,第一次我们把 n 1 、 n 2 、

1 1 L 2n 这些含 n 的式子都 “归一” 为 2n ,此时式子同时变小, 1 1 L 1 1 顺利把不易求和的 n 1 n 2 2n 变成了 n 个 2n 的 和,既将式子缩小,同时也使缩小后的式子非常容易求和, 这就是 “归一” 所达到的效果。 而不等式右边的证明也类似 . 1.1 整体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通过将所有项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目的的,称之为“整体归一” . 例 1. 数列 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 S n 为其前 n 项和,对于任 意 n N * ,总有 a n , S n ,a n 2 成等差数列 . ( Ⅰ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 Ⅱ ) 设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为 T n ,且 b n ln n x ,求证:对 2 a n 任意实数 x 1, e ( e 是常数, e = )和任意正整数 n , 总有 T n 2 ; (Ⅰ)解:由已知:对于 n N * ,总有 2S n a n a n 2 ①成立 ∴ 2S n 1 a n 1 a n 1 2 (n ≥ 2 )② ① -- ②得 2a n a n a n 2 a n 1 a n 1 2 ∴ a n a n 1 a n a n 1 a n a n 1 ∵ a n , a n 1 均为正数, ∴ a n a n 1 1 (n ≥ 2) ∴数列 a n 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推理与证明练习题汇编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B.演绎推理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归纳推理是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D.合情推理可以作为证明的步骤 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 .“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 C .“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a b a b c c c +=+ (c ≠0)”; D .“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 (b )” 3、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 ) (1)由正三角形的性质,推测正四面体的性质; (2)由平行四边形、梯形内角和是360?,归纳出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3)某次考试金卫同学成绩是9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成绩都是90分; (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 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2180n -? A .(1)(2) B .(1)(3) C .(1)(2)(4) D .(2)(4) 4.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 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c d 对应密文2,2,23,4a b b c c d d +++, 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 得到的明文为( ) A .4,6,1,7 B .7,6,1,4 C .6,4,1,7 D .1,6,4,7 5.观察以下各式:???=++++++=++++=++=;710987654;576543,3432;112 222, 你得到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进制中0123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 折合成十进制为 ( ) A.29 B. 254 C. 602 D. 2004 7、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形地面砖块按 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五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A.21 B.22 C.20 D.23

专题12 数列-三年(学生版)

专题12数列 1.【2019年高考全国III 卷文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和为15,且53134a a a =+,则3a = A .16 B .8 C .4 D .2 2.【2019年高考浙江卷】设a ,b ∈R ,数列{a n }满足a 1=a ,a n +1=a n 2+b ,n *∈N ,则 A .当101,102b a => B .当101,104 b a =>C .当102,10b a =->D .当104,10 b a =->3.【2018年高考浙江卷】已知1234,,,a a a a 成等比数列,且1234123ln()a a a a a a a +++=++.若11a >,则 A .1324 ,a a a a <D .1324 ,a a a a >>4.【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数】设a,b,c,d 是非零实数,则“ad=bc ”是“a,b,c,d 成等比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数】“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 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A f B . C . D .6.【2017年高考浙江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S 6>2S 5”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2019年高考全国I 卷文数】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13314 a S ==,,则S 4=___________.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经典例题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主要放缩技能: 1.211111111(1)(n 1)1n n n n n n n n -=<<=-++-- 2221144112()141(21)(21)21214 n n n n n n n <===--+--+- ==>= ==<= =<= == =< = = 5.121122211(21)(21)(22)(21)(21)2121n n n n n n n n n n ---<==-------- 6. 111 22(1)11(1)2(1)2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例1.设函数2*2()1x x n y n N x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 且n c =(1)求n c ;(2)证明: 4444123111174n c c c c ++++ < 例2.证明:1611780<+ +< 例3.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2n n n a s a + =,*n N ∈; (1)求证:数列{} 2n s 是等差数列; (2)解关于数列n 的不等式:11()48n n n a s s n ++?+>- (3)记312311112,n n n n b s T b b b b ==++++,证明:312n T <<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n ??????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121n n n a a n ++=+; (1) 求n a ;(2 12n na +++< 例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12,2n n n n a a a a a ++==-; (1)求n a ;(2)证明:112233(1)(1)(1)(1)3n n a a a a a a a a -+-+-++-< 例6.数列{}n a 满足:11122,1()22 n n n n n a a a n a ++==++; (1)设2n n n b a =,求n b ;(2)记11(1)n n c n n a +=+,求证:12351162 n c c c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