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问题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3249523.html,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问题初探

作者:宋健

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12期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

第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定义。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第二,财务预警系统功能。财务预警系统作为财务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具有信息收集、监测、预警、诊断、治疗、健身六大功能。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有关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无论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是个别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危机,其发生和蔓延都与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关。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的领导层要时刻注意危险的信号,在思想和意识上都要高度警惕,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而公司的员工也要配合领导的工作,领导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二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甚至很多上市公司还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给公司的管理者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管理者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另外,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会阻碍财务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其计划经济烙印较深,真正完成公司改制并符合有关会计标准,内控、财务及管理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合格的上市公司较少。许多上市公司只是形式上的改制,并没有真正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形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其经营运作仍受到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决策层实际上是由有关的政府行政部门委派而非股东自由选择。“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其可以轻易地凭借大股东地位对公司施加干预和控制,导致经理层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外部竞争压力和股东的内部压力,进而不能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四是许多研究人员对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不够重视。国内现有的有关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取一些定量的财务指标作为被选变量组,选用一种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然后运用财务预警模型于对象公司,根据财务预警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财务预警分析。这种做法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在财务预警分析中的作用,而一些非财务指标往往恰好能作为上市公司未来财务危机较好的指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