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九年级化学教案: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九年级化学教案: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在前面四个单元中,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已经能够用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定性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这为本节课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理解、解释化学变化中物质总质量不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资源和设备

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1):天平、锥形瓶(装配好气球)、镊子、酒精灯、滤纸、白磷、火柴

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2):天平、小烧杯、小试管、镊子、小铁钉、硫酸铜溶液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3):天平饮料瓶、小试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

教师演示实验仪器:锥形瓶(装配好气球)、小烧杯、小试管2、饮料瓶、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滤纸、白磷、小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方式: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教学预设: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品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思—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通过介绍化学的起源(1661年波义耳的《怀疑派哲学家》出版),告诉学生,从那个时候起,实验和观察一直都是我们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这一节课我们仍将用两种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第二环节:演示实验

教师通过演示三个实验:①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在瘪软塑料瓶中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三个主要现象:气球先鼓起来,后来变得更瘪;铁钉变红、蓝色的溶液变成浅绿色;瘪软塑料瓶鼓起来。

投影出三个变化的表达式,让学生对照三个变化的表达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学生回答:红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瘪;反应中生成了铜,附着在铜的表面,所以铁钉变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瓶中压强增大,所以瘪塑料瓶变鼓)

第三环节: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变了吗?

引导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预测变化前后总质量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明自己预测的理由。

(预测无所谓对与错,但任何预测不能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的。如:第一个实验中,物质总质量减小,因为氧气被消耗了;第二个实验……;第三个实验中,物质总质量增大,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四环节:设计实验

设问:这些同学的观点到底对不对?(不知道)。怎么办?(做实验!)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方法与策略几个方面完成实验的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方法:反应前,称量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再称量物质的总质量,比较;

实验策略:第一次称量后,不移动砝码和游码;反应后,再把反应容器放上去称量,看天平是否平衡;以节省实验时间。

出示准备好的实验装置:①红磷燃烧装置;②装有几枚小铁钉的烧杯、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③底面积稍大的塑料瓶里放碳酸钠粉末,再把装有稀盐酸的试管放入塑料瓶;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引导学生预想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讨论,完善实验设计。

学生讨论:仔细想想,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能解决它吗?

教师指导:实验一最难,白磷放在水中,取出来后要用滤纸吸干;玻璃管加热后,要迅速塞紧橡皮塞,如果玻璃管没有接触白磷,慢慢转动橡皮塞就可以了。

实验二最容易犯错,第一次称量后,可以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试管放到烧杯里;

或者把铁钉加入试管;

实验三要特别小心,防止塑料瓶倾倒,实验时没有必要把塑料瓶弄瘪。

第五环节: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任选一个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讨论、分析变化前后学生称量了哪些物质的质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找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六环节: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三个实验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是不是所有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呢?我们可以做一千个、一万个实验,但第一千零一个、第一万零一个呢?有例外吗?

发动学生讨论“有没有例外?”,或许就有学生会从原子的角度证明,没有例外!

出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PPT,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元素、物质是否改变?从而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有的化学变化莫不如此,没有例外!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第七环节:品味质量守恒定律

我们历尽辛苦才找到质量守恒定律,这弥足珍贵,所以要细细品味。学生齐读“参加反应的各……”

学生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这个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

3.实验证明:4克氢气能跟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克氢气跟32克氧气反应能生成40克水。

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需要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数的守恒。

3.“参加”,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第八环节:实验反思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发展历程:从波义耳研究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到拉瓦锡得到质量守恒,到道尔顿用原子学说证明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没有例外,到爱因斯坦把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统一为质能守恒定律;告诉学生,人类的

文明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的,我们今天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更应该有一份责任和使命。

提出问题:波义耳的实验中,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呢?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的实验一和实验三完成探究活动。一组同学松开橡皮塞、三组同学拧松瓶盖,再把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吗?

的限制,并得到启示:

1.用“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

2.化学变化中,质量定守恒,不等找原因!

第九环节: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演示镁条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介绍反应的表达式。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追问:白烟是什么呢?(白烟是镁燃烧生成的白色氧化镁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学生讨论:

1.称得变化前镁的质量为M1,变化后石棉网上得到的白色固体质量为M2,则M1>M2,

为什么?

2.把白烟收集起来,称得质量为M3,则M1

3.如果称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M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什么等式?

课堂练习:

1.王洪成与“水变油”骗局:1984年初,王洪成推出他的“水变油”发明,到1995

年,“中国第五大发明”破产。水能变成油吗?为什么?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

小。

3.2

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

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第十环节: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交流,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对什么印象深刻?还有什么问题准备去继续探究?

2.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感悟:

本案例录自2011年秋浠水县课内比教学活动,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有些困难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如:化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处世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在化学课堂里,在确保化学课堂思想性、人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更充分调动学生,把学生从“听众”的角色中完全解放出来,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形成这份文字,是希望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这堂课分成两个大的版块。演示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用原子论证明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品味质量守恒定律,是第一个版块,都是为了证明“质量定守恒”;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到最后,是第二个版块,是“不等找原因”。课堂如果版块结构明显,把相似问题集中处理,能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听课者的印象。

在一个版块结束,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上一个版块的时候,教师采取一定措施让学生的兴奋点及时转到下一个兴奋点,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现象: 。天平 。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 问题引领 1、阅读课本 P102 活动天地 5-1 思考: 问题: 你选择甲、乙、丙中的 ,因为 。 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2、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阅读课本 P103 实验探究 5-1 思考: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 5-1)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位变化?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观看视频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如果没有气球结果会怎样?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有大量 产生。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应该 。(变或不变)因此,有气体参与会生成的反应要选择 反应装置进行实验。 三、总结提升——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定义解读: ① “参加反应”的含义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是指参与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而不能简单理解 成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会存在反应物剩余的问题。剩余的反应物不计算在内。 ②“质量总和”的含义 一些反应可能有气体参加,也有可能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 各状态的物质都要包括,不能遗漏。

③““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一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种类各元素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种类各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 物质种类 分子的种类分子的个数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例1:“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2、电解36 克水得到4 克氢气,那么生成多少氧气?() A.18g B.4g C. 32g D. 9g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3:某物质燃烧以后只产生CO2 和H2O,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X + O2 → CO2 + H2O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 中,Z 的化学式用X、Y 表示应是() A. XY2 B. XY3 C.X2Y3 D. X3Y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及导学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 重要提示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指不参加反应的包括反应剩余的 都不考虑,也不能遗漏空气中参与反应的气体,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增加,是因为镁条燃烧时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镁条燃烧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生成的气体,如蜡烛燃烧 时,蜡烛逐渐减少,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参加化学反应的蜡烛的质量 和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总和。蜡烛燃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平:称量前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不平调平; (2)称量: 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 (3)回位: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处;

重要提示 ●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 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 ●砝码用镊子夹取。 ●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描述方法 实例 化学方程式及量意义 表示什么物质 参加反应在什 么条件下生成什么物质CuO + H2 △Cu + H2 O 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 和水。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CuO + H2 △Cu + H2 O 64+16 ∶1×2∶64 : 1×2+16 80 ∶ 2 ∶64 :18 即40∶1∶32 : 9 每80份(40份)质 量的氧化铜和2份(1 份)质量的氢气完全 反应生成64份(32 份)质量的铜和18份 (9份)质量的水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 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 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 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 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 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 (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那么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以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

初三化学教案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年级 学科 初三化学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备课人范金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变性与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建立起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扎实学习化学的态度。 重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难点: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 课时 1 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都在学习化学反应,早已明确化学变化不仅能实现物 质的转化,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请学生思考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否 发生变化? 联系课本[P100页] 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分析,作出自己对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判断。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否正确? ①18g水经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质量仍为18g说明自然界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mL的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总体积之和应为18mL。()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碳在1000g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1001g。()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空气中点燃Ag镁条,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仍为Ag。() 2、完全燃烧3.1g磷后得到7.1g五氧化二磷,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化学反应A+B=C+D,若20gA和B完全反应生成16gC和14gD,参加反应的B质 量为()A、16g B、14g C、20g D、10g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发生变化。 练习:1、化学变化前后,下列各项肯定不变的是() (1)原子数目(2)分子数目(3)元素种类 (4)物质质量总和(5)物质种类(6)原子的种类 A、(1)(2)(3)(5) B、(1)(3)(4)(6) C、(1)(2)(5)(6) D、(1)(2)(4)(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2AB2+B2=2M,则M的化学式为() A、A2B B、A2 C、AB D、AB3 相关练习 1、下列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质量减轻,磷燃烧后质量增加 B、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C、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衣箱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2、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某种物质R在氧气的 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 则R的化学式是()。

【精选】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2)只适用于质量 (3)只适用于参与反应的物质 3.规律“五”不变: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元素的质量不变;④原子的种类不变; ⑤原子的个数不变“二”一定变:①物质的种类一 定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变“一”可能变:物 质的状态和分子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用横线连接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配正确的序数 (3)改:改横线为等号 (4)标:正确标出“↑”“↓” (5)查:检查所写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的适用条件

(1)“↑”:反应物中无气体参与,生成物中有气体 (2)“↓”:在溶液中的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观: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 (2)数量:几个反应物分子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分子 (3)质量:几份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几份生成物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步骤 1.设:设所求量为 x 注:①通常求什么设什么;②x 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上:系数×相对分 子质量中:实际质 量下:列比例式 4.解:解出 x 的值 5.答:写出答案 例题 (2017?鼓楼二模)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B 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②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③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装置中剩余固体全部是黑色的,并且都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 1: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 2:。 【探究与结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她认为若固 体全部溶解, 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1 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2 正确。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拓展】 ①小张根据查阅资料所得的信息分析得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就认为剩余固体是四氧化三 铁”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②若将 B 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 20.3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氧化铁(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 增加的质量为 x,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 五水硫酸铜;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经典习题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 4克 B、 3克 C、 5克 D、 6克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哪一种微粒的总数可能改变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分子 4、根据化学方程式:3AB+C 2B 3 =2C+3X,确定x的化学式为 A、 A 3B 2 B、 A 2 B 3 C、 AB 2 D、 AB 3 5、某化合物密封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O、H、C B、N、H、O C、N、O、H D、C、H、O、N 6、在化学反应A+B→C,3克A跟足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11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3克 B、5克 C、 8克 D、 11克 7、将物质A、B、C各10克混和后加热,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3克D,同时增加9克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A、1 :5 B、1 :4 C、4 :1 D、5 :1 8、某元素R的单质在纯氧中燃烧后,所得生成物式量为94,已知R的原子量为39,则该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A、 R 2O 3 B、 R 2 O C、 RO D、 RO 2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2AB2+B2=2C这一反应中,C物质的化学式是 A、A 2B B、 AB 2 C、 AB 3 D、 AB 10、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C、(a+b-c)克D、(a-b+c)克 二,填空题 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原来相比_____;二氧化锰的质量百分含量和原来相比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 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3、在A+B=C+D中,若1.6克A和B的混合物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 : 5,则D 为_______克 4、一定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_______镁条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这与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5、 A+B=C+D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 : 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消耗2.4克。则生成物中C的质量为____克,D的质量为_____克。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化学教案(1)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 O2—→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 + O2 === 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 + O2点燃 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有一则广告“水变 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 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 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明智的选择。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创设情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专题

质量守恒、 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0:2 2、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克) 17 64 2 0 反应后的质量(克) m 0 46 3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 B.反应生成的C与D 的质量比为11:9 C.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可表示为:A+B→C+D 3、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 /g 丙的质量 /g 丁的质量 /g 反应前64 10 1 16 t时刻32 a 反应后0 54 b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 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B.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 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 6、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 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2AB2+B2=2C B、 3AB2+B2=2C C、4AB2+B2=2C D、AB2+4B2=2C 7、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 /g 乙的质 量/g 丙的质量 /g 丁的质量 /g 反应前64 10 1 16 t时刻32 a 反应后054 b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 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8、.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 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 量/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 量/ 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9、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物质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4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 65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 加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 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 钾溶液 11、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它不仅能与活泼金属发 生反应,也能与许多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其中金属铜与稀 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X↑ +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 C.N2O D.N2O4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1 13、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 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 ,则A的 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D.N2O 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 g O2,同时只生 成44 g CO2和36 g 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只含有氢元素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5、在反应A+3B=2C+2D中,当7gA与一定量B充分反应后, 生成了22gC和9gD,则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3 B.16∶9 C.3∶2 D.1∶1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 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