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人化

又称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地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地人化,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老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为了能够生活就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变天然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时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

3、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得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

A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B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C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D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指文学是应该有生活基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文学创作应该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文学的政治特性,文学的现实性、阶级性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

6、莎士比亚化

A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

B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第一,真是的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的反应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C也就是说,严格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再现现实,它要求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的关系,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实际上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

7、席勒式

A马克思在《之费迪南拉斐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马克思原话清楚可见,所谓“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单纯的传声筒。

B也就是说,席勒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从观念出发,或者为一般而寻找特殊,把具体的艺术形象作为主观观念的图解和说明,或者抛开具体形象的塑造,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的倾向,它是违背现实主义艺术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不良的创作倾向。

8、文学的倾向性

A恩格斯在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指点出来。”从而阐述了他对文学倾向性的看法。

B因作家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9、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A恩格斯在给马哈克奈斯的信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阐述了他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看法。

B典型环境是一个能够客观的、全面的反映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的社会历史本质的环境,而典型人物,即典型性格,包括他的个性化,既要一个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反映他所隶属的阶级。阶层的某些本质方面。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背景,它或者为人物的行为、思想、性格提供前提,或者是对典型人物体现的生活本质的补充。

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统一,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使环境成为时代环境的缩影,和人物性格的补充。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层次的要求。

10、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A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赞扬这位女作家说“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B恩格斯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

C具体而言,“真正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一,对庸人的傲慢的冒犯。二,用朴实无华的手法揭露和描写现实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三,敢于标榜现实主义,不与时髦的自然行为为伍。

三、指出下面的话分别出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哪个篇目,并对其理论内涵加以阐释。

1、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

Answer

A这段文字出自马克思的《手稿》。

B这段话指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人的劳动是自觉的有意义的,而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支配的。动物的肉体需要一种强制的本鞥的行为,而人则自由的对待自己的产品。马克思由此引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

2、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喜爱你是,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本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Answer

A出自马克思《手稿》

B这段话马克思指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子啊活动过程中是怎样把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客体上的。人是通过劳动把他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3、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Answer

A出自马克思《手稿》。

B这段话指出了实践是人的感觉形成的基础,人的社会化的感觉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A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B这段话指出了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的实质。由于存在决定意识,阶级存在决定阶级意识。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在占据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必然会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形态来维护统治,使之为本阶级服务,而被统治阶级的思想一般又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支配,于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5、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序言。

B判断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都不能以意识为根据,否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这段话体现了最基本的唯物史观,即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导言。

B这段话指出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史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的低谷期,一样可以成为艺术发展的繁盛期。

7、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同这种艺术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这种艺术倒是这个阶段的结果,并且是同这种艺术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一点分不开的。

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导言。

B指的是有些艺术形式是不可能重复的,它有其存在的唯一性。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平衡阶段才是有可能的。以及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

8、您完全正确的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

A出自恩格斯《之费迪南拉斐尔》。

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恶劣个性化”的理解和态度。恶劣个性化指的是走向极端的个性化,不可解释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性格。它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正常发展,应该遭到反对和唾弃。

9、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这对您来说正是我推崇这篇作品的最好的证明。A出自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B这段话体现了恩格斯文学艺术的标准,即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

10、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A出自恩格斯《致敏那考茨基》。

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看法。即典型要来源于现实环境,还要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

11、可是我认为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A出自恩格斯的《致敏那考茨基》。

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文学倾向性的认识和态度,认为作家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表明了恩格斯提倡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的态度。

12、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A出自恩格斯的《致哈马克奈斯》。

B恩格斯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

C具体而言,真正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一,对庸人的傲慢的冒犯。二,如实叙述一个故事。三,敢于标榜现实主义。

13、就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A这段话出自恩格斯的《致哈马克奈斯》。

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现实主义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看法。现实主义不仅要注重细节的真实,还要注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再现。恩格斯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他也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标准,即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我指的是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A出自恩格斯的《致马哈克奈斯》。

B表明了恩格斯重申对于现实主义及文学倾向性的态度和看法。表明了恩格斯对“倾向性文学”的反对,也表明了恩格斯提倡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的态度。

15、至于您谈到您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么,首先我必须说明,如果不把唯物主义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A出自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

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恩斯特批评的态度,恩斯特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恩格斯对恩斯特所犯的教条主义错误提出了批评和反对。

四、简答及论述

1、马克思在手稿中士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

Answer

马克思在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批判A异化劳动意味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手稿)

B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动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手稿)

C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只有在动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是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成为动物的东西。”(手稿)

D人同人的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手稿)

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

A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手稿》表现出马克思用实践论的观点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努力,这一观点为解决美学和艺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a实践论对近代哲学的超越

近代哲学的立足点存在一个误区,它主张的“二元论”“理性主义”是纯思辨性,抽象性的,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立的,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相悖的,主张远离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实践论的体现,一是把实践引进了本体论,强调也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即把事物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强调人类连续不断地感性活动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二是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性。

b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审美对象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被人化的自然,体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人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与理解自然的。

人的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审美关系的确立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手稿》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继承了席勒以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进行社会批判的理论立场,对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审美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a“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席勒:形式冲动、感性冲动、游戏冲动。

手稿的立足点:把人的自由与解放、人本主义立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革命的目的,提倡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b 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批判,认为在异化劳动中工人的劳动是被占有的,不仅在物质资料上越来越贫乏,精神上也是一样。

c 克服异化劳动的前提是废除私有制,包括精神上解放劳动。

d 人本主义思想,把人从工具的位置提到人的位置,人的幸福的重要指标是精神层面的幸福。试分析艺术生产活动与一般生产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A马克思主义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活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B艺术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形式,不仅是观念性的活动,也是对物质材料的处理与加工,和一般的生产活动一样,有其物质性和商品性,并形成了艺术市场、知识产权。物质成本等一系列的商品属性。

C但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也有其特殊性,即精神性。对于艺术价值的评判不应过分强调其生产性,应注意到它不同于一般生产活动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马克思《序言》《导言》对文艺学研究有哪些启发和影响。

A马克思的序言导言推动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意识形态研究。

a文学意识形态性

文学意识形态性指文学应该有生活基础,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文学创作应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由经济基础决定,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现实性阶级性,以及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同时也包含着一些对立的观念,如文学的个性,表现性,超功利性,审美性等。

b 意识形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20世纪文学理论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拒绝。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文学研究对意识形态的重新开放。

评价:形式主义研究的合理性,文化研究的缺陷。

B 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对艺术生产的内涵作了相关阐释。

a 艺术作为生产活动的一面曾经被长时间忽视,被界定为纯粹的精神活动“艺术至上“。b马克思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正式明确提出艺术生产概念。

c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形式,不仅仅是观念性的活动,也是对物质材料的处理与加工,它和一般的生产活动一样,有其物质性和商品性,并形成了艺术市场,知识产权等商品属性。d艺术生产的特殊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也有特殊性,即精神性。

C 对艺术思维问题做了相关阐述,提出艺术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D之处艺术活动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理念的感性显现,中介性概念。

什么是艺术真实?什么是历史真实?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A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事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业更能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B历史真实即社会生活中曾经出现的真实的事实,即历史的本来面貌,它是历史发展的自然形态和真实形态的反映。

C艺术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超越和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和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能否写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环境,揭示这个环境中真实的阶级关系,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是判断历史剧是否达到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也就是说,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是衡量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而表现历史的真实是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所以艺术真实应当与历史真实相统一。

恩格斯如何看待文学的倾向性?这些观点有什么现实的启发意义?

观点:

A“我决不反对倾向性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现代那些写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部是有倾向的作家。”

B“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C“作家不必要把他所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D“如果一部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的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的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现实的启发意义:

关于文学倾向性的论述,批判了文学创作中的概念化倾向,同时也为避免文学批评中的“左倾”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

A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要让作品本身,让生活本身去说话,而不必要把自己的主观见解硬塞给读者,更不能用主观愿望去任意裁剪现实,扭曲现实。

B文学批评不应当要求作家成为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不能为了宣传而写作,不能简单的用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观点以及表达了怎么样的政治立场观点而评判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C引起人们对倾向性的再反思。关于绝对的倾向性和相对的无倾向性,关于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关于文学倾向性的适用范围,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分析恩格斯典型人物观的内容。

A、a典型人物应当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具有生活的真实性。

b 典型人物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c 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反对恶劣的个性化。

B、对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

a 是现实主义典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为现实主义小说形象的塑造树立了一个标尺,对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分析:这类题应包含对原话的理解,以及人为这种观点产生的影响意义。)

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文学创作原则的提出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A定义见名词解释12。

B理论贡献

a 促使作家去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增强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历史感、现实感,加大了现实主义文学组品的容量。作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去展开自己的故事,人物命运与现实与历史的交融,具有史诗感。如《暴风骤雨》《红旗谱》《白鹿原》《子夜》。

b 增强了现实主义作家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增加了喜爱你是主义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如现实主义作家开始把握历史规律、思考人物命运、探索人类生存的问题和前景;作家自觉承担起使命,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c 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于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点。

d 对文学创作实践的指导与促进。

为什么恩格斯讲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A 巴尔扎克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与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是相矛盾的。

B 取得“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的第一股力量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作家需要有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还应当尊重历史、现实,尽量抛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巴尔扎克具备了现实主义作家的勇气,尽量克服了自己文学作品的主观性和偏见,遵从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深刻的认识现实,忠实的反映现实,履行了作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其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C取得“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第二股力量是巴尔扎克高尚的人格,他对这里的热切渴望,对现实有着狂热追求,并且他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关注。由此可见,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实际上是作家世界观中比较深刻的一面对比较肤浅一面的胜利。

致敏娜考茨基

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

(一)关于艺术典型和对黑格尔“这个”理论的吸取。“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1)讲典型人物应有代表性、普遍性;

(2)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

(3)人物所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这两者互相融合渗透、统一,方才构成典型人物,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个”。塑造典型的过程,就是把许多单个人身上的富有特性的东西集中起来,概括到一个人物身上,这样就形成了艺术典型。

(二)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

(1)塑造艺术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应该严格的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决不允许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过分欣赏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把他理想化)(2)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如《荷马史诗》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是

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黑格尔主张艺术典型的个性描写方面的三个特征:丰富性,即是多种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坚定性,即始终如一的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

(3)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应具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征,但不应该牺牲个性和特殊性。(4)要描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

3、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

(1)艺术的倾向性。“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句话首先是针对当时的文艺实践即倾向文学而言的;其次,当时许多作家忽视了文艺的形象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思想往往淹没了形象,成了传声筒。由此可见,恩格斯所不满的是那种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倾向文学,所指责的是那种缺乏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文学,所针砭的是那种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一句话,是针对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倾向文学。再次,也是根据当时作家思想的具体情况,为了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无产阶级也有强烈的倾向,但在当时情况下,它还遭受着歧视、迫害和摧残;另外,主要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古典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如能如实再现现实,让作品意义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如巴尔扎克,他勇于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而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说教不仅减弱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扭曲了生活。

综上所述,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他赞扬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富有诗意的裁判,裁判,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是非好坏的评判,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

(2)文艺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对于一部真正的文艺作品来说,其倾向性的对错和强弱在于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是否正确,是否出自主观的真诚写出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客观的真理。生活本身包含有倾向,即客观的倾向性;作家艺术家对待生活有态度和感情的倾向,即主观倾向性。他们应该相一致,应该通过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描写的真实性。恩格斯劝告考茨基不必把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而只要通过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的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做到了这一点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品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真实性带来了倾向性。

《旧人和新人》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女作家对“盐场工人生活的描写”、对维也纳的社交界的描写以及鲜明的个性描写等,都是社会主义真实性,但只是还不太充分;在真实性基础上,也有社会主义倾向性:“您认为需要在这本书里公开表明您的立场,在全世界面前证明您的信念,这您已经做了。”只是应当让它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正确认识和艺术反映。它有着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无论是对于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但是,这只是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真实观,而并不是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包含有作家对于所描写的事物所作出的评价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它不应游离于所描写事物之外,否则就会变成抽象的说教;这种评价和情感态度是属于作家主观的东西,它只能符合而不能改变所描写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客观倾向,否则就会违背甚至破坏艺术的真实性。

(3)完整、准确的理解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倾向性的思想:第一,这是针对“青年德意志”派、“真正社会主义”的文学的,是批评他们的文学创作不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

批评他们的唯心主义创作路线,批评他们从主观出发剪裁和歪曲生活因而造成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对立,进而批评了他们世界观的错误:政治上的改良主义、机会主义和思想上的唯心主义。第二,矛头所向,是各种违背或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创作倾向,所扞卫的是艺术的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成功的作品里,情节的铺叙和场面的勾勒始终是基本的,人物的具体活动始终是主要的,但富有生命力的议论和抒情插笔,都是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段,它犹如一道电光,使人们更能看清形象的细节。第三,是根据当时作家创作的实际,担心作家世界观中落后的反动的部分,如果赤裸裸的加以宣言,会给作品带来损害,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第四,在恩格斯时代,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论述:如何理解“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答:(1)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问题。(2)美的规律和美的创造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标示美的规律两个尺度,即“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应当从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互作用和辩证融合中加以理解。(3)“种的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外部形态;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外在肉体需要。“内在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内部联系,表现为合客体的内存规律性;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内存的高级精神需要;表现为合主体的内存目的性。(4)马克思的意思是讲,人不仅能够像动物那样按照对象的外部形态来产生,满足自己外在的肉体生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对象的感性形态来生产,满足自己外在的肉体生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对象的感性形态把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自己的主观目的,体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高级的精神需要,从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这正是审美创造的根本标志。

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评价作家作品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答:(1)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自觉地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作家从事审美创造活动,对自身的发展和创造精神,对审美心理的结构和功能,对选择和驾驭形式语言符号的才能和娴熟的技巧,都必须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准。(2)用史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考察艺术的社会位置和艺术历史的根源,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应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创析,作家的创作要顺应和表现进步的历史潮流,使作品盖涵着巨大的生活容量,丰厚的思想内涵,幽__的历史深度,浓郁的时代氛围。(3)从美学观点看文艺、着重考察文艺的审美本质;从史学的观点看文艺,着重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恩格斯之所以倡导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他首先从文艺观念上把文艺的本质理解为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试析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中的文学倾向性的思想。

答:恩格斯认为,(1)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倾向性,许多历史我作都有倾向性。(2)文学的倾向性应该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的流露出来,不应该特别指点出来;恩格斯不满的是那种把个人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倾向文学。所指责的那种缺乏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文学,所针砭的那种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一句话,是针对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倾向文学,不是笼统地一概反对倾向文学。(3)倾向性应该和真实性相统一,对于一部真正的文艺作品来说,其倾向性的能者多劳和强弱,主要不决定于作家艺术家在伤口中公开表明了保种立场,证明了何种信念,在于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是否正确。是否出自主观的真诚写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客观的真理。生活本身包含倾向,即客观倾向性;作家、艺术家对待生活有态度和感情的倾向,即主观倾向性。主观倾向性应该同客观倾向性相一致应该蕴涵在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之中,“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描写的高度真实性。

简述“劳动创造了美”的内涵。

答:(1)这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人类的实践方面探讨美的根源的本质的一个命题。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力最对象化。

(2)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对对象的认识而取得对对象、世界的自由,通过对对象的能构成美的特性的认识来实现美的造型,从而根源上说,劳动创造了美。

如何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中的出现是由这个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

答:(1)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历史结构的关系。(2)历史结构中的物质结构影响和决定思想结构。历史结构中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形成的社会风气和心理不可避免的决定着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倾向。(3)德国社会历史结构的多元性决定了歌德的世界观和他的思想结构的复杂性。

如何理解济金根命运中存在的“真正悲剧因素”?

答:(1)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他们悲剧性的人物,肯定济金根命运中存在“真正的悲剧因素”。(2)济金根和胡登虽然代表着反动阶级和利益,但他们所领导的骑士暴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反对诸候,僧侣和罗马教皇以及要求国家统一,宗教自由等方面,与当时的农民、平民、国民运动以客观上有一致性,因而有其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一面。而他们的阶级地位又决定了通常不可能通过农民、平民的结盟来实现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这就构成了济金根的悲剧冲突。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答:这一命题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出的。他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公开鼓吹自己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热衷于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而提出的,要求作家隐蔽自己的见解,是为了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保证文艺的特质,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恩格斯是怎样评价敏娜?考茨基在小说《旧人与新人》中表现出的倾向性的?

答:恩格斯肯定了《旧人与新人》表现出的社会主义的倾向性,但同时也批评了作者没有让倾向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而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哈克奈斯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勇气”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1)敢于“冒犯傲慢”的正面人物。(2)敢于揭露和描写现实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3)敢于标榜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 5 一.形成期:1844—1846 5 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 6 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 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 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 7 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 8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8 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 一、实践性9 二、阶级性9 三、科学性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1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B.人性 C.理念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 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 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B.生产力 C.生产关系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曾做过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主义位列榜首,这不单单只是一次评选结果,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虽然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近170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虽然诞生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他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我们更要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分别举行了第一次起义和第二次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法国,英国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思想家们已经无力去解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急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去改变和领导人们。)。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特别是对工人生活和斗争的考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发表于1844年2月的《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之后,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由当时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联盟”改组而来)。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身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断论。他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胜利的号角吹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渐渐地传入中国。

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 A、1843年 B、1844年 C、1847年 D、1848年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3、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命题时() 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没的规律来建造” C、“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D、“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 4、《神圣家族》主要评论的作品是() A、《城市姑娘》 B、《巴黎的秘密》 C、《旧人和新人》D 、《格里兰霍夫的斯蒂凡》 5、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复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生阶级从不把自己的思想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不具有普遍性 C、在资产阶级平稳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艺术不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 D、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6、《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批判的对象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 C、普鲁士政府 D、老年黑格尔派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历史文物主义 B、辩证文物主义 C、现实主义 D、典型问题 8、希腊神话表现的是() A、希腊人的实际生活 B、希腊人的理想 C、希腊人的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D、希腊人的思维方式 9、从《致斐迪南拉萨尔》可知,马克思主张的文学批评态度是() A、纯文学的态度 B、纯历史的态度 C、纯科学的态度 D、纯批判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关于信仰的哲学思考——信仰与道德什么是信仰?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人类对于某种思想、主张、主义的信服和推崇,是其社会行为的指导和最终目标,亦即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是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恩格斯曾指出:“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这是说包括迷信在内的各种信仰都是基于人类永恒的本性,人类力图通过对某种高于客观现实的无限性的追求,以弥补由存在本身的有限性带来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实现其独有的生存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人们缺乏正确的信仰,价值观沦丧,道德底线一再降低正不断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都迫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信仰?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强烈需求下,精神文明往往与之需求背道而驰,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或者破坏原本的道德底线,做出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事情。 信仰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对改变困境需求的反映,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同的。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信仰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将对我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对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经过不断的分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取到了较大的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但我国在发展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众多研究者也在不断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界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入 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已经传入了我国,但在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才开始传入我国,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转译和介绍,随着《近世社会主义》一书的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倾向的态度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周扬、陈受颐等人开始对经典的著作进行评注阅读。随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次胜利让人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马克思文艺理论在当时能够受到人们的追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欧洲、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它们三个国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时也为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开始蓬勃发展,我国文艺史上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批支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这时,其他国家的文艺理论也开始传入我国。因此造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相对立的局面,但20世纪40年代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成为主流。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构成体系进行探究,主要是分为两种探讨,一方面是针对马克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 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 答:1)?风格就是人?。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 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5 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4)马克思认为,作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这样那样追求真理的,但对真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解释的问题,不应当从根本上歪曲真理和抽象地理解真理本身,然后再把这种被歪曲、被抽象化了的真理钦定为?官方的真理?和?官方的色彩?,化作禁锢和封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20-21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21-23 答: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都离开社会实践去探讨美学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黑格尔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局限于?理念世界?的圈子里谈美,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费尔巴哈批判了?理念论?,但只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运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 答:(1)旧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都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类的实践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2)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 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7 答:(1)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是社会性的。(3)随着社会劳动的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美联社的产品,一方面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29-31 答: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30-31 答: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 32 答:1)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均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2)认为?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而?内在的尺度?则指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3)无论?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与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无关,均指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和目的性。 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5-36 答:1)审美对象和艺术形象所蕴涵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是以现象的生动形态呈现出来的能够概括对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正文: (一)世界观的概述 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理论实践面对面” 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 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 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院 别: 学生姓 名: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班级:美术学院艺硕视觉传达(6组) 姓名:贾雅晶 学号:201222103010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真实性,典型性,和倾向性是马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思考,从而概括出的文艺理论所包含的三原则。在此我将结合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来论述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态度。文艺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肯定文艺的倾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符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它所受制于经济基础,或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属性看,还是从创作主体的动机、目的,或是从创作客体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看,都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第一、倾向应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文艺作品往往有完整的情节和众多的场面,他们是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作者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等,就渗透在情节的描写和场面转换之间,从而使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恩格斯不赞成文艺作者脱离场面和情节,而把作品倾向单独而孤立地指出来,因为这样会使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反而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感。 第二、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的倾向一定要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要通过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倾向性,这是文艺区别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标志。隐蔽倾向性,就是强调和坚持其艺术特性和审美特征。 第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马恩重视以真实性为基础,倾向性建立在艺术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做到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终于显示,以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另外,倾向性还应当符合艺术特性和审美规律。作品的思想内容要同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融合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马恩对文艺作品所应当具备的倾向性的基本论断,接下来,我将会通过论述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例来具体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学考试题库完整

2002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 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 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 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 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 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 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 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 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 8、弗洛伊德认为() 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 9、黑格尔断言()

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 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 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 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 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 11、纳是() 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 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 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 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 15、尧斯是() 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 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 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 18、王尔德是() 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 19、卢卡挈是() 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 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经过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它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它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我们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

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 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 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 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 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 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 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 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 A.政治 B.组织 C.艺术 D.写作 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 A.列文 B.玛斯洛娃 C.安娜 D.聂赫留朵夫

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

我的梦 梦是离不开人的成长的。梦和人的成长一样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从萌芽到初长成,再逐渐壮大、成熟、鼎盛,最后终止。人是在不断成长的,梦也是不断补充、更新、完善的。我觉得我现在处在一个探索的时期,似乎这个时期拉得很长,感觉一望看不到尽头。但是我不泄气,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因为青春没有失败,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努力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从完成小我到最终实现大我,这是最终的梦。 最初的梦是理想化的,在没有接触社会现实之前,曾经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要有机会有时间。这种想法就好像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研究某个问题一样,先开始做的条件是简单的优化的,很多因素都会先忽略不计,研究起来会很容易。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讨论然后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当什么。同学们都争相骄傲地说着自己要当科学家、老板、明星等等。我愣在那边,呆呆地看着活跃发言的同学,想不出自己想要做什么,眼光看不到以后。当时的我就想着过好每一刻吧,将来怎么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自然明晰了。这与我现在随和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关的吧,不会去强求什么,所关注的是从所经历的事情中收获成长。人的一生,如果来不及完成自己的梦,实现自己的价值,至少应该是有所收获的,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临死的时候,可以自信地说,这一生没有白活。 从现在看向我的过去,我发现,从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是疑惑的,如果老师家长不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似乎就不会自己去寻求什么,以至于到现在只知道自己不想去做什么,而不能明确该做什么,感觉现在所做的似乎没那么有意义。我想我这样的想法是目光短浅了一点,因为看不到将来而迷茫,进而感受不到现在所做的事情对未来的意义。不过,从小循规蹈矩地学习的一点好处显现出来了,那就是认识到书是有用的东西,虽然有点后知后觉了,但总的来说只要醒悟过来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为晚。书本和老师教给我积极的思维,怀有正义和敬畏之心。 小的时候主要的任务就是玩了,哪有时间去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呢,哈哈。到了初中,最直接的梦就是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了,可以获取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起点。但其实这目标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没有很刻意地把它作为目标。有明确的目标是很好,但很容易因为死盯着目标而受功利思想驱使,弄得最后不是去获取真知、灵活运用,而是在如何取得高的分数而使自己迷失在无尽的题海里。现在看来,那时似乎有点把哥哥当成榜样的意味,想要成为哥哥一样能了解很多事情,把事情解释得头头是道。那个时候,求知欲特别强烈,很热心于和同学讨论问题,精力很充沛,午睡时间几乎都用来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了;晚上躺在床上还会在脑海里想解题思路;走在路上还和同学交流意见,自己用手比划着,脑袋里跟着建立起立体意象。这段时期还生活在乡下,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大家谈论的话题甚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的。说来惭愧的是那时对文学名著课外读物什么的都不理睬,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经典的文章外,课外并没有什么积累,加上生活圈子很小,对很多事情没有什么见解。总的来说,这段时期没有什么梦想可言,却是很珍贵的一段记忆,所有的童真童趣,美好的感觉都在这里,最重要是没有留下什么童年阴影,很健康地成长了,伴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思想。 有所体悟是从高中开始的,成长从这里开始,梦也是在这里萌芽的。高中如愿地在市里最好的学校度过。到了新的环境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匮乏,周围有才的人比比皆是。很快就变得沉默起来,开始去看书。每星期放假的时候就回去新华书店看书,第一次发现是在一次语文早读读到课文读本里摘录的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里的一段“痛苦和不安往往来自于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体会到了“共鸣”这个词的真实感受。后来我就去书店里找这本书,其间又发现了一本名叫《安静》的书,作者是周国平。读着里面的文字,感觉就像是一位经历颇丰的老者在给你娓娓讲述人生,教导你如

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卢卡奇 卢卡奇作为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文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着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着,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始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1904年创建塔利亚剧团,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27位现代剧作家的35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年至1907年撰着《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年11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