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

朱永新

在2013年的萧山年会上,我们提出了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框架,即在新生命教育的基础上,建构新公民教育、新艺术教育和新智识教育的课程。从2014年年会开始,我们会逐步研究这些课程的目标、标准、内容和方法等。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艺术教育问题。

之所以首先选择艺术教育,不仅因为艺术教育是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更因为艺术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奠基”作用,和它在各门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所起到的独一无二的“综合”作用。

之所以选择艺术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国人的物质财富积累越来越丰厚,却难以感觉到与此对应的精神愉悦,缺少真正的幸福感,精神世界的需求日益强烈,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关注也日趋增强。

那么,艺术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艺术教育为何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艺术教育的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展开?今年年会我们试图回答这些基本问题。

一、艺术、艺术教育和新艺术教育

研究艺术教育,首先要厘清“艺术”、“艺术教育”与“新艺术教育”三个关键概念。

(一)什么是艺术?关于艺术,古往今来的先贤们众说纷纭: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①]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即认识。”[②]

康德认为:“艺术是可传递的快感。”[③]

黑格尔认为:“艺术即美的理想。”[④]

杜威认为:“艺术即经验。”[⑤]

美国艺术家美学家W·肯尼克索性这样描述:“当没有人问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我倒清楚艺术是什么,只是当别人问我艺术是什么时,我才答不出来。”[⑥]

在中国,从词源学上看,“艺术”的“艺”字,本义为“种植”。“艺”

的繁体“藝”,就是一个人躬身耕耘的形象。所以,“艺”一开始主要是指一种农业劳动技能。到了后来,“艺”逐渐引申出“技巧”“技艺”的意思。古代儒家则把“艺”专门用来表示相关“课程”,表示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艺。如《周礼·保氏》就有“六艺”的说法:礼、乐、射、御、书、数。

“艺术”的“术”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术,邑中道也。”指城

市中的道路,后引申为“路径”、“方法”、“策略”等。

“艺术”作为一个组合的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编纂的《后

汉书》“诸子传记,百家艺术”中。这里的“艺术”,是指六艺和术数方技等技能的总称。

在西方,“艺术”(ART)一词,意为“技巧”。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本意也是指从事某种加工职业的技艺,包含一定技术性的手工和工艺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一词的使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特指某些

艺术的技能、活动,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雕塑等等。这往往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艺术。另外一种则比前者宽泛,并不被技艺的分类所局限,而是对所有人类活动到达某种境界后获得了艺术性的一种肯定和描述,往往指艺术的气质、艺术的境界等。我们一般将前者视为一种狭义的艺术,后者视为一种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一般认为,艺术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

以具象的、动人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并表达创造者的情感。无论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绘画书法,还是通过听觉表达的音乐,或者是通过动觉视觉听觉共同表现的舞蹈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体现出来的。第二,艺术具有主体性。艺术融入了创造者作为主体的思想情感,也诱导并激发出以欣赏者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共鸣。艺术是通过人的创造体现出来的。世界上许多美丽的东西,比如,崇山峻岭,或巍峨耸立,或曼妙绵延,我们会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我们不会将其称之为艺术。但同样的景物缩微至盆中,我们称之为“盆景”,却会将其冠名为艺术,因为后者是经过人为的加工裁剪所成。第三,艺术具有审美性。艺术必须是由人类创造而生并且具有审美价值。不是所有的人造物都是艺术,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品。

根据艺术的上述特性,《辞海》对艺术做了如下的定义:“人类以感情和

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这也是站在广义的艺术角度来理解的。这样的理解,对于艺术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艺术教育?

在教育史上,直接对艺术教育进行定义的论述并不多见,但许多教育家们从艺术教育的意义、价值、类型等不同侧面,阐述了他们对艺术教育的理解。

如美国的美学家杰弗逊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⑦]这是就艺术教育的目标而言。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不是教育家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⑧]这是就艺术教育的本质来说。

美国当代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提出,艺术教育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强调艺术实践中的技术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艺术家;第二种是强调艺术的评价、欣赏和理解;第三种强调艺术史的系统教育;还有一种强调艺术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造就艺术师资。”[⑨]这是就艺术教育的内容来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艺术教育的本质,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艺术教育的历史。

在中国,艺术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对艺术教育有着如下见解:“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描述用音乐教导年轻人的良好效果。如果说这本书只是记录着传说中尧舜之时的故事,那么,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记叙的“戒教”[⑩],则让研究的学者们作出我国殷商时期已有艺术教育的定论。

2100多年前,我国产生了艺术教育的最初形式——“乐教”。那时的“乐”不单指音乐,而是一种包括歌、诗、舞等在内的综合形式。《论语·泰伯》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语,是孔子对此进行的概括总结。兴、立、成,是人生的三个阶段,诗、礼、乐,是艺术的三种样式,也是教育的三种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分别帮助人在三个阶段中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在这里,艺术与教育合而为一,艺术教育是成就人生最高境界的关键要素。

盛唐时期,艺术教育更进一步。它通过设立教坊、梨园等专业音乐机构,从而催生出了代表唐朝艺术最高水准的的表现形式——唐乐,即我们所熟知的“盛唐之音”。而至宋元时期,宋词和元杂剧,则是艺术及艺术教育的两座高峰。

近代,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为标志,出现了新型的艺术教育,第一次正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被誉为“近代美育之父”的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思想,对后世艺术教育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艺术教育与美育开始被注重。到了1999年,美育被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西方艺术教育的历史,则滥觞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把音乐、修辞和体育作为一种训练和培养人的重要方式。因而,他们不仅有健壮的体格(斯巴达勇士),而且还具有浓烈的缪斯精神[11]。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获得的极大解放与艺术获得的空前发展,互为因果、互相激发。20世纪早期,在进步主义教育的推动下,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教育观进一步确立。而后,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古德曼的认知主义,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主动的学习经验来进行教学,使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其学说影响至今。

回顾艺术教育的漫长历程和诸多流派,我们发现一条基本的规律:有多少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就有多少不同的艺术教育观。而如果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看到艺术有着作为专门技艺和作为人类活动境界的两个层面,艺术教育也有两种基本的倾向,这就是“关于艺术的教育”和“通过艺术的教育”。这两种倾向分别隐含着对艺术教育的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评价,分别对应了狭义的艺术教育和广义的艺术教育。

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对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传授艺术的理论,培养艺术的技能。

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在狭义艺术教育的基础之上,更重视让人拥有艺术品位,具有艺术精神,达到艺术境界。

为了进一步认识艺术教育的特点,我们有必要辨析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美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艺术教育是从课程的角度来说的,与艺术教育并列的是课程体系下的其他教育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乃至智识课程中的语文、历史等。而审美教育是从教育的功能来说的,即以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角度划分的,与审美教育并列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等。

我们可以通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各种课程开展审美教育,但审美教育包括但不局限于艺术教育。与此同时,艺术教育毋庸置疑地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而且是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甚至是最为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通过艺术教育除了实现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启智培德等其他诸如德育、智育甚至体育等功能。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下艺术教育和教育艺术这两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前所说,艺术教育是从教育的内容而言的,教育艺术则是从教育的方法来说的。从教育的方法上,所有教育都是一种技艺,可以从“技”上升到“艺”,成为教育艺术。对于艺术教育而言,最理想的状态自然也是两者的结合,即实现一种用教育艺术来传授艺术的过程。

(三)什么是新艺术教育

作为新教育实验,究竟如何诠释我们心中的艺术教育,从而定义出我们的新艺术教育?

从根本目标上,新教育的艺术教育,是围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根本指向而展开,是为了让师生拥有一个幸福人生而展开。人是艺术的存在。幸福完整,是新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幸福的。只有成功的艺术教育,一个人才可能幸福完整。让生活幸福完整,本身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让生命价值永恒,本身是一种存在的艺术。实现二者,也就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艺术教育作为成就人的“美”而出场。在这里,美就是幸福完整。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之所以在幸福后面加“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近代以来遭到普遍曲解的“幸福”一词的纠偏。真正的幸福既不是现代启蒙论者所指向的唯感性唯情感的happiness,也不是古代人的唯神性唯理性的eudaimonia,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尽管朋友、健康、面容姣好等感官快乐是幸福的元素,但真正的幸福追求至善的生活,“活得好与行得好即等于幸福”。这里说的“活得好与行得好”其实与孔子所称赞的“尽美矣,又尽善也”的完整生活与完美人格是差不多的意思。

近代人的幸福观受经验主义的影响,把幸福仅仅理解为感官的快乐,康德试图用理性主义的立场纠正这一观念,强调单纯避苦趋乐的幸福追求无法讲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教育应该以人的道德理性为目标,但是康德又不得不承认人是感性的存在、追求幸福的天经地义,所以他又说:“所有期望都指向幸运。”这里康德的幸福陷入了二律背反的境地。其实,幸福如果通向艺术审美的境域,它自身可能的感性与理性、欲望与灵魂、功利与德行、享乐与意志、此案与彼岸等矛盾与紧张,是可以得到圆满解决的,解决的成果就在完整人性的塑造与达成。

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让人幸福完整,首先是因为它能带给人审美的精神境界。当我们在欣赏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或者进入忘我的艺术创造时,往往会进入一种无功利的状态,一种心灵自由驰骋的状态,而这时,我们的心灵会由内而外地生发出一种陶醉的、宁静的、幸福感受。这一点,我们经常可以在那些心无旁骛地游戏的孩子身上观察到。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生活本就是幸福的生活。而一个人要获得全面发展,获得整体性的生活完整,也不能缺少艺术的滋养。特别是在当下,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工具肢解成碎片化、弥散化的状态时,艺术对于丰富生活完善生命就尤为重要。所以,艺术本身,意味着幸福完整。

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让人幸福完整,也因为它能让人学会用艺术思维去进行整体认知。艺术思维是与科学思维对立而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如果缺乏艺术教育,一个人就缺少了艺术思维,由此以单一思维模式去思考、去行动,对任何事物的把握,自然都无法谈得上完整;如果缺乏艺术教育,一个人就缺乏艺术视角,以生命的有限、自我的局限,要与宇宙的无垠、时空的浩渺以及世间的名利规则抗衡,自然很难感受到幸福。

如此,以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来引领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向,以人的生命来统领艺术教育的所有问题,我们目光汇聚的焦点,就会是长焦、短焦自动可调的;就会整合广义与狭义、兼顾整体与个体,既有远景可期,又能操作可行的;就会在各种专项技术的精耕细作中,因对其技术背后的意义与价值了然于胸,从而愈发细致而深入地提升技术,由技术抵达艺术的境界,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具体细节中无法自拔,因某一技艺的出类拔萃产生对教育整体的分裂与异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那个人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接受过教育。”我们则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生活。艺术教育的过程,内蕴着幸福完整的实现。

从具体操作上,我们主张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艺术教育。

狭义的艺术教育以培养技能和专门人才为导向,过于精专,注定了只面向少数人。狭义的艺术教育容易引起狭隘的艺术观,容易导致艺术教育堕入功利化。持有狭义艺术观的艺术教育,即使在深度和高度上有所成就,那也是建立在“牺牲”绝大多数人的艺术教育之上,忽视了艺术素养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这绝非我们所向往的艺术教育。但我们必须肯定,狭义的艺术教育在其细致、精准、深入上,尤其是在其强调动手的实践上,对艺术教育的开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大效用。而且,狭义的艺术教育与广义的艺术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

前者也是后者重要的基础。这也是新艺术教育特别重视艺术欣赏课程和强调艺术经典教学的原因所在。

表面上看,广义的艺术教育重艺术素质培养,让艺术在教育中去功利化而

得到正确回归。但艺术教育不是空中楼阁,艺术教育的内涵必须通过切实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被人们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艺术技能训练,真正的艺术教育就很难深刻,很难深入,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短暂地湿润心灵,间歇地闪现风景,却无法成为滋养生命的不竭源泉,无法成为根深叶茂的葳蕤林木。所以,新艺术教育主张在狭义的艺术教育之上构建广义的艺术教育大厦。

综上所述,新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解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欣

赏艺术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根据这个理解,新艺术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儿童身心的解放和生命的幸福完整;应该是遍及儿童生活的全部领域;应该是为了普惠儿童的教养性教育。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育,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为了艺术化的人生目的与境界的教育,注重培养具有艺术精神、艺术思维和健全人格的人。其宗旨是体验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成就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

根据这个理解,基于“人”的艺术教育旨在提高生命的质量。艺术具有“无用之大用”,艺术应该回归到艺术,成为一种审美的、日常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最平凡最朴素的日子里,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情趣。良好的艺术教育会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奠定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础。艺术通过教育的过程,使人成为艺术的存在。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一种独特类型,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则是

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而教师,自然就是最擅长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帮助成就他人、在此过程中同时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

二、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

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

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12]

这一调查,与其说是人们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这个时代对艺术教育越来越急促迫切的呼声。那么,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一)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教育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拥有一颗艺术的心。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着游戏的精神和艺术的心灵。游戏则是连接儿童与艺术的最佳通道。研究发现:儿童幼时的游戏程度,直接决定其成长的质量。因为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游戏和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线条、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7-14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没有艺术和游戏陪伴的儿童,是孤独不幸的;没有艺术和游戏的童年,是黯淡无光的。如果一个孩子丧失了内心的艺术本能,人性意义上的“死神”就会降临。

从人的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主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础。智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因此在任何类型的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当“人转向艺术时,就进入了创造活动的实验室”。

[13]康德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14]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发明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5]艺术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就必不可少。因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审美。审美是艺术教育价值的核心意蕴。

从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又是否在相应的精确之后,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

艺术教育唤起人对审美的需要,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形成人的审美观念,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人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一旦人成为审美的人之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而艺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身体化”向“艺术化、审美化”转变,因而具有心理疗治功能的作用。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在日本等国家,用艺术治疗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如通过绘画疗法,让病人释放并表达自己;通过音乐疗法,让病人发泄情绪;通过戏剧疗法,让病人借助于表演回归自我等等,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合作和交往。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使用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参加艺术学科的集体学习过程,就是学习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而这些素质,对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生活都极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有助于人的人格形成。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逐渐形成初浅的平衡、空间、架构等意识,并会根据这些来形成和谐的性格,不断滋养精神、涵育生命、圆善人性。艺术的学习过程,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一定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有的放矢等,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过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统整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过程,无疑对人的

当下生活,对今后的成长、发展,对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在学校生活中,艺术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使学校生活张弛有度,充满活力。

近年来,随着脑神经认知学科的发展,艺术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科学家们发现,艺术是为长期教育服务的。如果只关注考试成绩,而考试又只针对数学等知识体系的话,艺术会明显地处于劣势。“如果我们要求短时间就有结果,那艺术将无能为力。艺术发展的是那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发展完善的神经系统。不过,优势一旦显现,将无所不及,从精细的运动技巧到创造能力,乃至情绪平衡能力的提高都将表露出来。”[16]

有科学研究显示,在充分的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成绩测验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参加艺术活动的学龄期学生在口头记忆测试上所获得的分数,要比班上那些没有参加艺术活动的同学明显高出许多。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表明,“每周参加音乐活动三次的学生,在数学、阅读、历史、地理测试中的成绩要比那些不参加活动的学生的成绩平均高出40%。”[17]

同时,艺术教育还会对其他诸多教育因素产生积极影响。根据美国学者Eric Jensen的研究:“艺术用非一般的方法来影响通常令教师感到棘手的学生,使得拖拉、旷课和辍学的现象减少了;艺术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友好,争吵和歧视减少了,冷嘲热讽也减少了;艺术使环境变得充满发现,重新点燃那些已厌倦被灌输知识的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艺术为各种水平的学生提供挑战,水平的跨度从发展迟缓到天资聪慧,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发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水平;艺术让学习者融入真实的世界中,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文化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艺术使学生成为持之以恒的、自我管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只从高奖赏测验中获取事实性内容的知识储藏库;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从艺术指导中获得的知识和他们一样多或更多。”[18]

为什么艺术教育会有着这样令人惊异的效果?我们认为这首先和艺术的“粘合”功能相关。艺术学科(教育,不应该是学科)不仅仅是机械枯燥生活的润滑剂,更是被课表割裂的教育生活的粘合剂。从本质来看,教育本应是浑然一体的,但是由于知识的极速增长需要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才逐渐有了分科。这样的分科本身就导致了教育整体上的碎裂。艺术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与忙碌,而仍然拥有从容与优雅。

这种粘合发生在一天、数天、每天的学习中。就像一天中的课间休息时,无论高歌一曲还是翩跹起舞,这既是艺术教育,也同时是一节课和另一节课之间的美妙联结;就像在为期数天、数周的一个课程的学习中,在每一个课程的开头与结尾,我们用艺术来呈现课程对生命的书写,这也是一个课程和另一个课程之间的美妙联结;而在所有的普通日子之间的一个个节假日,或者是根据学校、根据教室的需求创造的“自己的节日”,都会在擦亮一个节日的同时,照亮期间的普通日子,从而把一个日子和另一个日子有机联结为一个教育的整体……

同时,精神上的高度兴奋专注形成的高峰体验,会让人忽视身体的疲惫,但人毕竟不仅是精神的人,同时也是物质的人,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后,人的肉体会疲惫,也就对学习自然产生倦怠。但是,因为艺术思维另一种思维,使用的主要是右脑,其他科目的学习更多使用左脑,所以,通过艺术教育不仅锻炼了右脑,还让左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憩,为新一轮的学习重新注入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提及的艺术教育,不仅指艺术学科的教育,如美术、音乐等艺术科目,也泛指在其它学科中实施的艺术教育,比如数学、化学等学科,当教师在数学课上讲述那些神奇的图形结构,在化学课上展示那些美妙的分子组合,让孩子以美术的方式进行描绘时,不仅能够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会相应产生同类效果。

(三)对家庭而言,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无声无息、全方位的教育,是整个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家庭教育以日常生活为载体,活生生的现实既在累积着教育的广度与力度,其琐屑杂乱的一面也会不断冲刷、消减着深度与高度。由于血缘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剑走偏锋,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开展艺术教育,首先能够让日常生活变得诗意,让教育变得柔软,从而家庭成员的生命的存在,最终如同诗人荷尔德林赞颂的那样:“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同时,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识的传授上,那么,对道德人格的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标。艺术作为人类丰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观可视智慧的结晶,能够直接给心灵以震荡和冲击。通过艺术教育而开展道德人格教育,则会避免说教,更加灵动、愉悦。如此一来,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强项,回避家庭教育的劣势与弱项,从而为教育搭建起一个更加美好而坚固的教育共同体。

(四)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弥合被不同标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

会的内聚力和创新力。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接近,但心理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被不同追求、不同职业、不同喜好,乃至不同收入等具象而微的标准切割,成为越来越孤立的个体。

美国学者艾伯利斯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社会。”艺术教育使人不仅仅了解艺术本身,而且更多认知和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精神和价值,如此附着于艺术之上的文化、精神、价值更易于得到生动的传播与广泛的认可,必然会促使人们产生共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和话语,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内聚力。我们可能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每当雄壮悲怆的国歌响起,我们总是热血沸腾,深深地被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震撼。如果全体公民都了解自己的艺术文化,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容易形成共识,公民的文化素质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就会提高,社会内聚力就越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还具有提升国民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

一般而言,艺术永远是以创新者、弄潮儿的形象,站立在每一个时代的前沿。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文化思潮,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于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艺术作品特有的阐释范式,冲击陈腐老旧的社会观念,在更深远的层面上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新观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发现并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以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为例,一个军旅题材的电视作品,本来

只会吸引一部分观众的注意。但是,因为这个作品凝练地呈现出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个人精神,而成为一时间的社会热点,被广泛传播。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而开展,就能够让这种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更深入、更持久、更彻底的弘扬。

(五)对民族而言,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积淀民族文化的

法宝。艺术和艺术教育天生与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脉相连、水乳交融。艺术和艺术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味,锻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

通过艺术教育,受众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励着创作者创作出更

好的作品;创作者凝聚个体的精神呈现时代的思考,所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则影响着人们,提升着人们的艺术品味;二者结合,共同接受着时间的淘洗,一个民族就在这样的不断继承、不断超越中,让自身不断革新,戮力创造。

我们强调,在艺术教育上,要坚持多样化与民族化。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是一个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我国的国粹艺术昆曲与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使学生通过唱做念打、生旦净末丑等形式,充分体味这些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教育正是这样无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国人的精神与灵魂,决定了中国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既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国艺术的种子,也让孩子因此成为一个“中国人”,从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世界人”。

(六)对人类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真、善、美,如同三盏灯,照耀着人类前行。“真”是指科学和真理等必然性的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善”是指道德和宗教信仰等应然性的范畴,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美”是指艺术、人文、情感和审美等或然性的领域,解决“如何是”的问题。

如果说,“真”是世界的第一极,“善”是第二极,那么,“美”则是世界的第三极。如果说,科学是用共同的语言揭示不同的世界,道德和宗教是用共同的语言揭示共同的世界,那么,艺术则是不同的语言揭示不同的人性世界。对真善美的追寻,不仅是全人类用以实现自我的方式,而且,以科学求真、以宗教求善、以艺术求美,是全人类在发展中总结出的追寻真善美的有效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是人类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人们一旦学会了用艺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这只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观自我成长,从而在心灵上发现自我,在精神上获得丰盈,在生命上感受意义,在人生中活得从容。

艺术是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这是艺术的另一个重大价值。这把钥匙,我们可以称作艺术思维。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对万物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一个人在童年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些知识基本都是有序的、精确的、线性的,从逻辑上是有因有果,从时间上是有始有终。通过对这些知识学习,儿童逐渐理性地把握了这个世界,儿童的思维也逐渐因此训练为理性的思维。

但是,世界是立体的,是多维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仅仅依靠科学和道德宗教,无法对世界产生全面认知。如果说科学是外求,是以各种工具去辨析万物,艺术则显然是内求,是以自身直觉去感应世界,以自身经验去把握世界。马克思曾把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掌握,一种是精神掌握。前者是指生产劳动实践;后者是指艺术等实践。这种精神掌握方式

不同于物质掌握方式,它不是通过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来认知世界,而是诉诸人的感性直观能力来获得对世界的把握;不是依靠必然的逻辑结构来把握世界,而是依赖感受力来(即形式美的眼睛和音乐感的耳朵)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因而,在艺术思维的角度下,世界呈现给人的场景是可感的、丰富的、弹性的、张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伴随着理性思维的单向开发,往往会有对艺术思维的抑制。毕加索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在很小的时候画的就像是拉菲尔,可是我终其一生希望画的就像是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磅礴喷涌的产物,是经验通过直觉井喷的产品。这种过程,对年龄越小的儿童,就越发是自然的生存状态,但对成人来说,却是需要不断突破束缚才能重返的状态。

艺术思维尤如一座“浑沌”立交桥,它在万事万物之间建立起非理性的联系,尤其是诸多能够被深刻感知却又无力名状的事物,可以借由它,瞬间四通八达。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往往也是颇具艺术修养的人士。比如爱因斯坦对音乐、文学的迷恋,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竺可桢、苏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难怪美国艺术学博士贝蒂·艾德华呼吁:“人人都应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毫无疑问,结合科学与艺术、内外兼备地二者共同发展,让二者从两极向中间并进,最终融合、平衡,才是最为理想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因此特别强调,“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19]1987年,《科技日报》发表了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苏步青等近30位我国著名科学家畅谈文艺的文章,均表明他们的艺术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

总而言之,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甚至有这样一个的观点: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新教育实验关于艺术教育的探索

正因为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日趋凸显,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如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了艺术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2001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开展了诸多艺术教育项目的研究,如零点项目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既有内在

的也有功利性的价值;艺术在创造文化和构建文明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艺术对日常生活具有价值和意义;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那个人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接受过教育;艺术应是所有学生的整个教育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俄罗斯制定了联邦《艺术教育大纲》,并于2008年通过了《俄罗斯2008—2015年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发展构想》,明确取消了“值化”的艺术知识和“单纯”的技能培训。

英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为7000万英镑,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提高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艺术教育项目。

与此同时,我国推动艺术教育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强,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艺术教育的步伐也越来越大——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文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1994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并下达了课程方案。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200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并增设了艺术课程。2002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立艺术教育10年中的发展目标。2002年7月,教育部公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3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2007年5月和2008年9月,教育部两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2012年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始执行。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决定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中外,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高度关注,施行的一系列举措,在这样一系列的推动下,有力地促进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艺术教育也正在发展中。我国当下的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难题,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应变之方。

(一)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艺术教育当下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目标功利化,外延狭隘化,内容庸俗化。

艺术教育目标功利化。现行的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功利色彩浓重,学校里的艺术教育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特长生,把应该普遍提升的艺术素养、普遍培养的艺术思维,变成少数人的专利,名为素质教育的成果、实为应试教育的遮羞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艺术辅导班,美其名曰是艺术教育,事实上为加分而艺术,为攀比而艺术……打着艺术教育之名,行着“反艺术”之实,艺术教育异化严重,和艺术精神、幸福完整等目标背道而驰,结果是用艺术杀死了艺术。有资料显示:凡是小时候被逼着练琴的儿童中,有90%的孩子长大后再也不愿意去碰琴。

艺术教育外延狭隘化。很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或者认为搞搞活动就是艺术教育,缩小了艺术教育的范畴。它一方面导致了人们对艺术教育的片面追求,加重了功利化的倾向,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们对真正的艺术教育的漠视,忽视了艺术教育对日常生活所起的熏陶与引领的作用,从而限制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内容庸俗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发展。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被流行艺术包围,对影、视、歌星感兴趣,普遍与民族艺术、高雅艺术距离遥远,因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开展艺术教育时,重点也放在了知识、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审美意识的培养,忽视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

二)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课堂单一化。

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甚至可有可无。许多学校的艺术课程已沦为名符其实的“杂课”和“副课”,处于可上可不上的边缘状态。而且在应试教育“唯分数”的指挥棒下,所谓语数外等“主课”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需要大量时间,艺术课常常是最先被“掠夺”和“侵占”的对象,以致于很多学校出现“阴阳”课表的现象,即在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制作出两套课程表来使用,一套课表用来应付教育部门检查,另外

一套课表实际安排上课。这样应付检查的阳奉阴违,最直接损害的是本就相对薄弱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课堂单一化。普通艺术教学模式死板、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加之教师或者备课不认真、或者业务素质所限,导致课堂上应付和随意的成分比较大,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学生对这样的艺术教育普遍兴趣不高,这也反过来减低教师的工作兴趣与乐趣,从而让本就偏少的艺术教育课时成效更低微,也就更加难以调动相关的所有人对艺术教育的学习热情与创造精神。

三)儿童艺术教育成人化。

教育者用成人的感觉、视野、思维和方法,来“越位”和“代替”儿童过一种非儿童化的艺术教育生活,不是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天赋,而是关注其能否过级拿奖;不是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耳朵,而是用艰深的技能“恐吓”孩子等等,如此使得儿童的艺术教育生活被扭曲,被肢解。艺术也就远离了儿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

四)农村艺术教育荒漠化。

艺术教育最严重的一块短板,还是在农村。思想观念落后,物质资源匮乏,艺术教师欠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可谓步履维艰。有关调研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非常低,小学一至五年级徘徊在50%左右,六年级基本不开;初中一、二年级不足40%,初三基本不开;高中则低于20%。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卫星等2009年到2010年对黑龙江省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的调查,没有音乐教师的中学占40%,没有音乐教师的小学占30%,在调查学校60名小学音乐教师中仅有9名专职音乐教师,占15%;20名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虽然占80%,但其中39.6%为非音乐专业毕业。另据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杨殿斛2012年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调查,全州1477所中小学仅有音乐教师555人,几乎是3

所学校才有1位音乐教师,而且大多集中在县城及条件较好的乡镇,偏僻的乡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几乎没有音乐教师。在许多农村中小学,不仅音乐师资匮乏,而且大多没有任何乐器,更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20]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艺术教育得以正常开展?如何借鉴国外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缩小我们在艺术教育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新艺术教育的原则

在新艺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新艺术教育必须人人参与,舒展个性。

新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生命的无限可能。人人生而有艺术的欲求。正如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所描述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而知之也。”[21]

对于教师而言,人人都是新艺术教师。艺术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艺术属于每个人,艺术造就一切人——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认为:只要有教室、师生,以及一颗艺术的心,就可以做出好的艺术教育。一门艺术课程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艺术的人。一个艺术的人就意味着无限精彩的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人人都是新艺术教师之所以可能,第一是因为我们把“教育的艺术”纳入了广义的艺术教育的范畴,我们认为艺术性应该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所有课程的起点与终点处;第二是因为新教育的艺术课程设置有其独特性,保证了其他学科老师在艺术课程之中发挥的空间与可能。

对于孩子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新艺术教育是孩子通过艺术技能滋养后的舒展生命,是通过艺术思维训练着的精神体操。

在这里,我们无法回避“天赋”这一关键词。我们的确认为存在着天赋,天赋导致在艺术与非艺术学科之间、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同一个孩子的兴趣与能力都不相同,不同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更是迥异。但从一方面来说,一个孩子缺乏艺术天赋、艺术能力,并不能等同于这个孩子从艺术教育中无法受益,甚至可能恰恰因为能力欠缺的起点甚低,导致受益更为巨大。从另一方面来说,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理念之一“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也是我们运用在新艺术教育之中的法则。美国分析哲学家伊斯雷尔·谢弗勒在《人类的潜能》一书中,就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多重角度,对人类潜能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其中对“潜能稳定不变”进行了批判。谢弗勒的研究指出,潜能是多变的,在今天显示出的潜力,明天可能弱化,今天没显示的潜能,明天可能会显示。从这个角度而言,新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保全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在一片土地上耐心撒下尽可能多的种子,以期待有更多的可能会在岁月深处绽放出成熟的芬芳。

所以,新艺术教育强调的面向人人,是全员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这种差异表现在:教师因其自身的喜好与能力,对同一艺术课程的理解、传授都是不同的;孩子因为各自的多种原因,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理解感受的

程度是多重的。正是二者各自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形成的差异,造就了新艺术教育生活的多彩。我们主张从尊重每一个生命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师生既能享受艺术精神这一共同阳光的普照,又能感受不同门类的艺术这一雨露的滋养,各尽其能,各显其能,直至生命花开。

以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为例。和鼓励学生自小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相反,该校学生在二年级前禁止进行分流的“艺术培训”,而且学校的各艺术团队,也不能依据学生接受过怎样的艺术培训班来招收新成员。但在一年级里,所有孩子都能够充分地获得最初的艺术熏陶:口风琴、唱歌、绘画、舞蹈……通过一次次地自由演出以及为此进行的练习,而把所有这些艺术生活化、日常化,成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姿态,既不是少数天才孩子的专利,也不是个别家庭富裕孩子的特权,孩子们的天赋慢慢地得以呈现。就这样,人人享受艺术,让艺术生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生命形态,和给予有天赋的儿童以特别的教育,二者形成高度统一。没有人因为舞蹈天才的存在而不再享受舞蹈,没有人因为演奏天才的存在而不再享受乐器,人人自得其乐。当有天赋的孩子先“艺术”起来,总能够让整间教室所有孩子受益——因为他们往往是真正的小老师、辅导员、示范者。

因此,在没有确定一个人的天赋前,将孩子塞进某个培训班里,很可能是对他整个天性的窒息;反过来,一个通过培训班提前获得一些技艺的孩子,又可能成为一间教室里真正有天赋孩子的“天敌”,即他们用技艺占据了一个位置,剥夺了其他孩子平等展示天赋的机会。人人享受艺术,人人活出艺术,才是新教育的追求。

二)新艺术教育必须立足生活,吻合节律。

生活与生命是新艺术教育的两个重要主题词。正如我们在探讨理想课堂时所说过的那样,新艺术教育也应该实现艺术、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本质上看,艺术反映的是生活。“艺术是生活整体的一部分”。[22]没有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根基的,更是走不远的。

立足生活,是指必须强调艺术的多样性和区域性。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样式。这些独特的艺术样式是构成新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新艺术教育的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必然要借助并依靠地方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地方民间艺术扎根于当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孩子们喜闻乐见。如海门实验区的《海门山歌》课程。它依托海门地方文化,把地方文化元素注入校本艺术课程,并与学

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而会潜移默化地产生一种艺术情感,进而转变为学生内心的接受和欣赏。如此既弥补了艺术教材内容不足的缺陷,又满足了孩子们多种艺术形式的实际需要,其实也是新艺术教育生命力与实用性的表现。

立足生活,同时是指必须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无论是新教育的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成为美好事物的集聚地。这些美好的事物,可以是我们精心选购、布置的艺术品,也可以是孩子们亲手创作、摆放的作品。这些美好的艺术陈设,进一步塑造出我们富有艺术品位的生活:是课堂上对知识融会贯通的酣畅感受,是舞台上尽情舒展的精彩表演,是郊游时饱含激情的指点江山……就这样,不仅生活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源泉,艺术教育也极大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两者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新艺术教育必须吻合生命的节律。时光的流转从一天而言以昼夜为节奏、从一年而言以四季为节奏。精神的成长也是如此,也有着类似昼夜与四季一样的内在规律。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儿童是艺术的缪斯。儿童和艺术,从来密不可分。所以,了解儿童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基础。艺术教育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儿童,真正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望与感知,让艺术教育扎根于儿童心灵深处,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新艺术教育应该从儿童生命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取舍和开展。一方面,应该吻合儿童每天学习生活的节奏。根据脑科学等相关研究,合理安排艺术和非艺术教育的时间,让儿童的学习过程既充沛饱满,又张弛有度。另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需求都不同,应对艺术潜能进行适宜与适度的开发,使艺术教育的开展与生命的成长相匹配,逐步实现两者的同步对应和互动,既不阻碍成长,也不拔苗助长。

为此,我们主张基于艺术和生命的特质,构建综合的、全息的、阶梯的艺术教育方式。它不是艺术形式的简单叠加、组合和拼凑,而是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教育的手段,发生“化学反应”和“质变”的过程。淡化艺术知识,弱化艺术边界,强化艺术融合。

从时间的纵深而言,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大艺术,从空间的广博而言,当下的所有学习生活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的大艺术。当下的各个学科,只是教育这首交响乐中不同的音符。晨诵、午读、暮省,穿插在每天的数学、英语、科学学习里,穿插在每天的体育锻炼里,穿插在每天的轮滑和乒乓球训练里,而艺术不仅仅是琴、歌、舞、画,也日益显现在其它所有学科的学习里,显现在整个生命以及整个校园里。就这样,当艺术教育和学校生活、师生生命发生了

当代国内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当代国内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文将从近年来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当代国内艺术教育现状面临的问题与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并总结国内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英国学者彼得?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艺术细胞,我们就应该把它激活,让它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创造生活。因此,艺术教育不会因个人意志的转移而失去对我们的生活、专业以及相关工作的强大影响。它对当代的文化与艺术载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艺术领域全球化的今天,艺术教育将更加迅速的发展并日趋完善。 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国内艺术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很快。90年代中期,大批的综合大学、民办院校以及设计学院开设设计专业,促使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办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现有的几所设计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比较高,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大。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都较早的引入国外优异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结合自身的现实环境,创建出各具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为市场培养了优异的现代设计人才。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详尽的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a.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专业定位、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b.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要建设文化强国,就不能不大力发展与富强民族文化,通过艺术教育来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搞好民族文化的严重举措。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需要探寻者、搜集整理者,需要有一大批懂得艺术价值、有眼光与心智判断民族艺术瑰宝与矿藏的人投入艺术研究队伍。这些人要有开阔的学术胸襟、机敏的学术眼光与深远的学术功力,让他们把民族常态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流程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第三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第四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和指导全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 第二章学校艺术课程 第六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第七条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开设的艺术课程,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学中使用经国家或者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进行教学. 第八条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应当进行考试或者考查,考试或者考查方式由学校自行决定。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 第三章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第九条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恬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第十条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省、地,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应当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全国每三年举办一次中学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艺术活动。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商业性艺术活动或者商业性的庆典活动。

2017年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 报告

南川区白沙镇中心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乡村小学,虽然条件有限,但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我校还是较为重视艺术教育,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一年来,我校对学校艺术教育高度重视,把艺术教育做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来落实。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对学校艺术教育都做出具体的安排,并狠抓落实。在抓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注意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整合。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其它各育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地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1、以课堂教学做为抓手,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从常规备课开始,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抓普及,抓全面提高。通过艺术课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坚决杜绝了其它科目挤占、挪用艺术课程课时的现象。学校按照课程表不定期对各年级的音、美课进行巡课。 2、按照上级要求我们积极落实体育艺术“二加一“活动项目。即每位学生要有一项艺术特长。为了使每位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特长,我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 2017年5月31日至6月2日,我校开展了“六一”艺术节系列活动:文艺汇演、接收新队员,表彰少先队队员和书画展示等。 三、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专职艺术教师紧缺,兼职教师素质偏低一直困扰我校艺术教育的大幅提高。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虽然我们的硬件条件还是不够,但我校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艺术教育。 今后我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学校文化艺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申报方案

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小学 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方案 南澳中心小学地处深圳东部滨海小镇——南澳,开办于1932年,目前有18个教学班,师生700多人,是深圳市一级学校。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教学场地充足,有专门的舞蹈室、音乐室、古筝室、美术室、手工室、书法室,还有一个可容纳上百人的会议厅专门用作管乐训练厅。学校有大量音乐乐器和美术器材等艺术教育所必备的设备设施。自2010年以来,学校开展的管乐、葫芦丝、表演唱、古筝、绘画、手工等艺术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 每当朝阳升起、晚霞覆地,漫步于环境优美、爽性怡情的南小校园,一股飘逸在校园里浓郁的艺术气息将震慑你的心灵:丝竹悠悠、管乐铿锵;舞曲轻飘、歌声悠扬;画林泼彩、墨海飘香……绿草地上,几位女孩轻轻拨弄古弦,一曲“渔舟唱晚”诉说着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小树林边,一群学生面对大自然泼墨写生,直抒内心的激情与生命的灵动——这就是我们南小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景象。 多年来,我们学校按照市、区教育局有关“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主张“先学做人后学艺”,把展现海洋文化

的“容〃融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和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面向全体学生,始终着眼于学生个性、活泼、全面、多元地发展,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创建特色和品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可喜的是,在学校艺术教育得到持续、蓬勃发展的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亦稳步上升。基于上述情况,南澳中心小学决定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现将创建工作方案详述如下。 一、加强领导,构建艺术教育有效运行机制。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忽视艺术教育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正所谓“教育之功,非各门学科成绩分数呈优就可一并概全;育人之举,需各类素质素养齐头并进方显全面发展”。学校发展的蓝图上,我们把艺术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坚持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施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创优相结合的三大发展途径。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艺术总辅导员、分管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以及全体音乐、美术老师等,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以顾问团、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艺术总辅导员、音美学科教师

最新小学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规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根据“蓬江区教育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制订以下规章制度: 一、加强组织管理 1、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构建艺教管理网络。做到有校级领导分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有校中层干部具体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将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之中。 2、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艺术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艺术教育工作,解决实施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按规定要求配备专用教室,配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以及音乐、美术教学器材,订制并用好艺教音像材料。 4、每年有艺教活动经费投入,添置演出服装、艺教设备,维修保养艺教器材。 二、落实课程计划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类必修课程,学校音乐美术开课率达到 100 %。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书法等艺术类校本课程。 2、组织全体艺术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3、艺术学科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能坚持基本常规,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艺教老师职责 1、音乐、美术专职教师,负责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每人负责指导一个兴趣小组,力争出成绩。 2、重视艺术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组织全体艺术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3、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40 岁以下的艺术教师必须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等级证书。 4、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浓厚,开辟艺术画廊、艺术专栏、书法长廊,陈列学生的艺术作品。校园整体布局规划群策群力,布置更换工作落实到人。 四、教研活动到位 1、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培训活动、研讨活动,能开设区级及区级以上的研讨课,示范课。 2、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申报美术、音乐课题,加强课题的规范管

XX中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济阳县实验中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16——2017学年度)2016年12月19日\本年度学校艺术教育本着“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现将我校2016——2017学年度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 我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音乐、美术课每周开设1节课,地方(学校)艺术课程每周开设1节课。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二、基本情况和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目前现有学生总数1222人,教师129人,共有23个教学班,全部开设了艺术课程,专职艺术教师6人(其中: 音乐3人,美术3人),音乐教室2处,美术教室3处。 我校艺术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辅导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教师能够认真参加市、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同时,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项艺术活动。 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一直加大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因经费紧张,离标准化还有一段距离,各项设施和设备还有待加强。 四、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开展的艺术活动是群众性的活动,从编导、排练到展示,学生均全员参与,大多数学生每人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学校成立了课外艺术活动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基本上能满足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每年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在古汉语中,“艺”的原始意义是种植,“术”的本义是技能,活动。因此,“艺术”原初是一种种植活动。从这点看出艺术和人存在着密切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含义更加丰富与感性,所谓“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表现手段的不同,艺术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由此可见,艺术的含义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丰富着的,是动态的,多样的。 有史以来,艺术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它是也是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人们不仅创造了艺术,还渴求能够欣赏和洞悉艺术的全部奥秘。尤其在今天,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新的样式层出不穷,具有无限的发展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启发人们创造艺术,理解艺术的真谛,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艺术进行良好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比重。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去鉴赏和创造美。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许多教育先哲的言行和著作中都渗透着艺术教育的思想,它有明显的系统化的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六艺,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数无一不注重实用中的审美,它认为具有审美情趣的各种生产生活劳动中都存在着艺术的影子,它以德为基,以技为始,进技而至于自然之道,从而达至善、通真美,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 正是基于最基本的劳动而产生的审美趣味,才使得中国古代的技、艺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意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教育经验,使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与风格。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既将中国人的艺术及其生活予以全盘的观察,吾人才将信服中国人确为过去生活艺术的大家。”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中的许多东西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甚至至关重要,是我们今天进行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事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在培养完善人格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的艺术教育也正处在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社会已经明确了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而且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xx学校初中部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以学校为基础,加强导向,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加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指导督促教研组和艺术课教师上好每一节艺术课,开展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举行综合性艺术展示活动等。 2、广泛深入地开展对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开展艺术兴趣小组活动。 1、认真执行艺术课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时,不断提高艺术科教学质量。 2、学校领导应了解音乐、美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对音乐、美术进行教案检查和听课指导,组织教学观摩,研究教材教法,开展艺术教育科学研究。 3、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艺术活动课和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坚持自愿与鼓励,普级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兴趣小组,定时开展活动。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艺术类活动及比赛。

5、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科研工作,发挥艺术教育的特色,总结和推广好的艺术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 (三)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对艺术师资的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2、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发挥老教师教学功底浓厚,业务水平高的优势,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学校艺术师资力量上一个新台阶。 三、将艺术教育渗透在学校每个角落,积极开展各项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 突出学校的艺术特色,不断完善校兴趣小组的成长,以特色、行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育均衡发展年”的精神,加强艺术教育创新活动的力度,注重各类艺术活动的普及开展。注重阶梯性的培养学校艺术教育后备人才,使之逐渐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骨干力量。 1、继续开展好“大课间”文体活动,要制定好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特长,突出班级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艺术组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继续开展全校性质的学跳、创编校园集体舞活动,突出学校的艺术特色,在全校普及校园集体舞。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在极度缺少艺术师资的情况下,本着五育并举的原则,努力将艺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并重,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一、学校艺术总体情况 1.艺术课程建设 我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每班的音乐课、美术课每周1课时(一二年级2/周),书法课每周1 课时。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2.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目前中小学共有700多名学生,教职工71 人,开设26个教学班,专用音乐和美术教室各一间,并配备了专用器材。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的要求,我校在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情况下,选用了具有艺术兴趣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中小学现有艺术兼职教师24名,均为本科学历。 我校兼职艺术教师爱岗敬业,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能较好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他们虽然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却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依借网络和媒体设备进行组织、辅导艺术活动。 3.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努力提高艺术教育质量。通过加强教学管理,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1)强化制度管理。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学校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强化计划管理。 要求各班在学期工作计划中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经常性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后再付诸实施。学校在学期工作中进行总结。 (3)强化常规管理。 我校注重艺术教育常规工作。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求兼职艺术老师上好艺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认真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使艺术活动经常化、多样化,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开设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认真制订活动计划,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 4.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虽然教育经费紧缺,但只要是艺术教育、教学或活动需要,学校都能给予经费上的支持,特别是每年“经典诵读”“文艺展演”和校园艺术节活动中,都在不断增加活动投入。近几年学校还在已有器材的基础上,逐步对一些学生器材进行增补,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学校的特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潜在优势,依托“泉湖”创建与提炼为突破口,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办学理念,并在此推动下致力追求“书声琅琅,琴声悠扬”的办学境界,为此特制订大柘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1、所在辖区情况:大柘地处遂昌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1.5万。这里土地肥沃,茶翠粮丰,民风淳朴,是红色古镇,是龙谷丽人名茶之乡。 2、学生情况: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大柘镇26个行政村,有一部分是来自外乡镇的移民,有极少数是外地来的务工子女。由于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所接受的家庭背景、家长素质、所受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内部背景分析: 1、学校发展优势: (1)有一支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本着“教师是学校的支柱”这一思想,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全校有60名教职工,有42名专任教师,

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1人,浙江省优秀音乐教师1人,丽水市名校长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名师1人。全体教师心态稳定、关系融洽,正以踏实、严谨的精神,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2)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工作踏实,严以律己,注重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学校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各项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能保障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 (3)特色项目建设初露端倪。自2008年9月起,学校的艺术教育依托“泉湖”作为特色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得以不断提升。全校涌现出具有书法、美术、器乐、篆刻等方面的特长生,学校的“泉湖”师生乐队多次承担省、市、县的现场表演,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经验、综合实践教育成果等方面材料先后在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上交流,市县级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有关新闻消息。 2、特色学校创建基础 (1)历史地理基础:大柘小学始建于1919年春,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血雨腥风的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在学校(今泉湖寺)成立,当时的校长陈恂担任支部书记,教员谢甫庸、杨则时任委员,点燃了我县的革命火种。而今的“泉湖寺”环境幽雅恬静,四周田园翠竹簇拥环抱,前有柘溪水流潺潺,后有青山绿荫葱葱。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的办学理念。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艺术教育的发体现状及对策 一、结合学生实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艺术课的教育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的实行,不但能够让学生掌 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理论,更能使用艺术知识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形成 热爱艺术,开放思维的良好情操。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艺术的表现更加直观形象,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动有效艺术课堂构建。不过在当前的高职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难以组织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艺术 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其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在很多的水准上就是因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理解不足,等同于学习 力不足、创造力低下。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 动课程改革的今天,艺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一 味地高压强迫,以“势”压人,而是要注重因势利导,增强艺术学科 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 体落实过程中,教师既能够从理论高度,诠释厚实的艺术知识在促动 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彰显艺术知识 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感受、认知、体验艺术作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高职艺术课堂教学中来,奠 定课堂教学展开的内在动力。 教师是高职艺术教育推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建设者。没有教师整体 素质的达标,就不会有高职艺术教育的整体达标,就不会有人民满意 的教育。所以,必须大力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提升师范教育质量,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科学推动在职培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举措,协助教师树立起 与高职艺术教育相吻合的人才观、教学观、高职生观,提升其根据课 程改革要求展开学科教学的水平,培养其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科学 研究的水平,引导其成长为师德高尚、师能突出的优秀人才。二是要 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方针,推动教师管理乃至教育制度的改革,优化 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师队伍的地域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2、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4、深化改革、坚持创新,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坚持艺术教育创新,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5、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建设。加强领导,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学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学校设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度。 7、学校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8、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艺术教育的知识积累向能力转化。注重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9、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社会艺术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网上艺术教学,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 10、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从知识积累、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艺术素养等方面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艺术学习给予综合测定与评价。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学习,应计入学分。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评估。 11、加强对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立足普及,不断提高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水平。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中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名学生,教职工*人,开设20个教学班,舞蹈教室1 个。现有美术专职教师*名,音乐专职教师1名。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每年投入经费***余元,为特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学校一直把优化学校艺术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美术教师2名、音乐教师1名,为了保证艺术教育质量,学校选派黄润洲、苏新华到县城参加培训,学校每年在艺术教师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达到近两千元。因此我校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学校现有艺术器材基本达到配备标准,拥有音乐、美术教室各一间,各类器材若干,学校投用金额**余元。 (三)各项艺术课程建设 1.艺术课程建设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每班的音乐课、美术课每周1课时,书法课每周1课时。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

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2.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的艺术教育突出育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能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我校开展的艺术活动是群众性的活动,从编导﹑排练到展示,学生均全员参与,大多数学生每人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艺术教育;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学校灵动课堂有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等兴趣小组,做到时间保证、活动内容保证、质量保证。做到每周有训练,月月有提高,学期有成果。这些灵动课堂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特色发展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有一名领导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建立艺术教育工作制度;进一步改进学校的艺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并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4.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总结报告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总结报告 xx小学是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全国百所德育名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近年来,xxx 小学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现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矢志不渝,以先进理念引领艺术教育。 1. 强化领导,夯实基础。基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这一追求,xxx 小学始终都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学校还紧紧依靠一线班主任、艺术教师,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确保了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 明确目标,规范管理。为了使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落实到位,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着力确保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项以上的艺术爱好,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多元评价制度,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更加规范。 二、队伍建设,用优秀师资保证艺术教育。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实现学校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艺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整个艺术教育工作的提升具有关

键作用。因此,学校从教学常规抓起,高起点、多层次、多方式地为教师搭建培训与学习平台。 1. 坚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保障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狠抓艺术教育教学常规落实,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辅导等各个环节规范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跟踪,加强随机听课,建立反馈机制,撰写教学反思,扎实开展教研组活动。 2. 坚持落实培训学习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凡是上级部门要求参加的各级、各类艺术教研活动均派教师参加;凡是参加外出学习的教师都必须写出心得或总结,及时向学校汇报并与其他教师交流。这种少数人外出学习而全体教师都受益的培训模式,将学习效益发挥到了最大。近年来,xxx 小学艺术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赛课中成绩突出。Xxx老师《新课程改革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的变化》获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xxx 老师《以美丽浓情,有动有静——美术课堂随笔》获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xxx 老师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更有近百人次艺术教育论文发表或获奖。 3. 坚持评价艺术素养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每年的年度考核,艺术教师都占一定优秀比例。每年举行的优秀教师表彰、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活动都有艺术教师的身影。学校还给艺术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学校组织美术教师作品展,对美术教师作品结集成册;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晚会演出和各类活动,鼓励教师将编排指导的精彩节目推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舞台。舞蹈《博物馆之夜》在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二等奖,课本剧《大自然的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