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 Q11 最终文件-中文201206

ICH Q11 最终文件-中文201206
ICH Q11 最终文件-中文201206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人用药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2012年5月1日版

□翻译徐禾丰郭鸽

5月24日,本版刊登了业内专家对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议(ICH)发布的Q11《原料药开发与制造》指南内容的独家介绍。该文件对化学与生物原料药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开发方式进行了调整,鉴于其将对我国原料药研发和生产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本版特将该文件具体内容的译文分上下两期(今日和6月7日)予以刊载,以期给国内原料药企业及有关部门以借鉴。

编者按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化学实体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实体,Q11)由人用药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专家工作组提出,并根据ICH程序现向三个缔约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药政部门推荐供采用的最终文本。

1. 简介

本指南描述了原料药工艺开发及对工艺理解的方法,也指明了ICH-M4Q(ICH药品注册CTD格式质量部分)通用技术文件(CTD)模块3中从第3.2.S.2.2节(制造过程与工艺控制描述)到第3.2.S.2.6节(制造工艺开发)应当提供的信息。描述了原料药相关的开发和制造方面,包括降低杂质的步骤设计。另外,ICH-Q11进一步澄清了ICH的药物开发(Q8)、质量风险管理(Q9)及制药质量体系(Q10)中关于原料药开发和制造的原则及概念。

企业在开发原料药时可以选择使用其他方法。本指南的目的是,用“传统”与“加强”这两个术语来区别两种不同的开发方式。在传统方式中,工艺参数的设定点及操作范围是确定的,原料药的控制策略通常基于工艺可重复性的证据,并且测试结果符合已经建立的验收标准。在强化方式中,更加广泛地使用风险管理以及科学知识来辨识与理解影响关键质量属性(CQA)的工艺参数及单元操作,设计可用于原料药整个生命周期的适当的控制策略,其中可能包括建立设计空间。正如在ICH-Q8中对制剂产品所讨论的,充分理解原料药及其制造工艺,可以奠定一个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基础。而监管的灵活程度通常取决于在上市许可申请中表现出的科学知识水平。

传统方式与加强方式不互相排斥。企业在原料药开发中既可使用传统方式,也可使用加强方式,或同时使用两种方式。

2.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ICH指南的Q6A(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制剂的检测方法以及可接受标准:化学物质)及Q6B(质量标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的检测方法以及可接受标准)的章节所定义的原料药,也可咨询有关药政部门后用于其他类型的产品。其主要涉及通用技术文件(ICH-M4Q)模块3的从第3.2.S.2.2节到第3.2.S.2.6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本指南不用于药品开发临床研究阶段的申报内容。但是,本指南中的开发原则是在(药品)研究阶段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本指南不涵盖地区性的批准后的变更要求。

3. 制造工艺与开发

3.1 总则

原料药制造工艺开发的目的是设计出一个能够持续生产出预期质量原料药的商业制造工艺。

3.1.1 原料药质量与制剂产品研发的联系

确立原料药的预期质量时,应考虑原料药在制剂中的用途,即明确和理解对制剂产品研发产生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与微生物属性或特性(例如,原料药的溶解性可能影响剂型的选择)。质量目标产品概况(QTPP)、制剂产品潜在关键质量属性(见ICH-Q8中的定义)及相关产品经验有助于辨识原料药的潜在关键质量属性。对关键质量属性的了解和理解深度可以随开发过程进展而不断提高。

3.1.2 工艺开发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QRM,见ICH-Q9)在很多活动中使用,包括制造工艺设计的评选、质量属性及制造工艺参数的评估、增加日常生产批次的预期质量保证等。可以在工艺开发的早期展开风险评估,并在具有更多工艺知识以及对工艺更深理解时重复使用。可以使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公认的工具或内部程序等。

知识管理(见ICH-Q10)也有助于制造工艺开发。在本指南中,潜在的信息来源包括以前的开发研究知识。以前的知识包括已经建立的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原理、技术文献,及已经应用的制造经验。这些知识的资料来源,包括平台制造,都可用来支持商业工艺开发以及加速对科学的理解。

3.1.3 开发的方法

ICH-Q8提到“产品开发策略因不同公司、不同产品而出现差异。开发的方式及程度也不同,应当在申报中加以描述”。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原料药制造工艺的开发。对于原料药的开发,申请人可以选择传统方式或加强方式,或两者结合使用。

制造工艺开发至少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辨识与原料药有关的潜在关键质量属性,以便于研究和控制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的属性;

●确定一个合适的制造工艺;

●确定一个控制策略,来确保工艺性能和原料药质量。

一个加强的制造工艺开发会增加以下要素:

●评价、理解及细化制造工艺的一个系统方式,包括:

通过以前的知识、试验及风险评估来辨识可能影响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物料属性(如原料的、起始物料的、试剂的、溶剂的、工艺助剂的、中间体的属性)及工艺参数;

确定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相关联的功能性关系。

●用加强方式结合质量风险管理建立一个恰当的控制策略,如,其可以包括对设计空间的建议。

通过实施加强方式获得的知识及理解深度的增加,可以促进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参见ICH-Q10)。

3.1.4 原料药关键的质量属性

关键的质量属性是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属性或性状,在某个合适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才能确保所需的产品质量。应当用潜在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来指导工艺开发。当对原料药知识及工艺的理解程度增加时,可以修改潜在关键质量属性的目录。

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那些影响鉴别、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性质或性状。当物理性质对制剂成品的生产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时,也规定其为关键的质量属性。对于生物技术/生物产品,大部分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都与原料药相关,因此是原料药设计或其制造工艺的直接结果。

杂质潜在影响药品安全,是一类重要的潜在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对化学实体而言,杂质可包括有机杂质(包括潜在诱变杂质)、无机杂质,如:金属残留、残留溶剂(见ICH-Q3A和Q3C)。对生物技术/生物产品而言,杂质可能与工艺相关或与产品相关(参见ICH-Q6B)。与工艺相关的杂质包括:源于细胞基质的杂质〔如:宿主细胞蛋白质及DNA〕;源于细胞培养的杂质(如:培养基组分),及源于后续工艺的杂质(如:柱滤出物)。确定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关键质量属性时,也应包括考虑Q6B中规定的污染物,包括所有偶然引入的、不用于制造工艺的物质(如:外来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污染)。

辨识复杂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具有挑战性。例如,生物技术/生物产品通常拥有大量的质量属性,不可能逐个全面评价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可以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质量属性排序或确定优先性。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原料药开发的起始阶段,根据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数据(包括来自非临床和临床的研究数据)持续更新评估。有关作用机理和生物特性的知识,(例如,评价构效关系的研究)可用于某些产品属性的风险评估。

3.1.5 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关联

制造工艺的开发程序应当确认必须控制那些物料的属性(例如原料的、起始物料的、试剂的、溶剂的、工艺助剂的、中间体的)及工艺参数。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辨识那些对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有潜在影响的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在发现对原料药质量产生重要作用的那些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时,应当通过控制策略来解决。

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制造工序能力、特性检测能力及对相关原料药质量影响的严重性。使用风险评估有助于确定控制策略的要素。控制策略从原料药的上游物料开始实行。例如,当评估物料或中间体的一个杂质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关联时,应考虑原料药制造工艺去除该杂质或其衍生物的能力。关于杂质相关的风险经常用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和/或下游步骤完善的精制能力来控制。风险评估也可以辨识那些在原料药检测能力上有内在限制的关键质量属性(如,病毒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关键质量属性应当在工艺的上游步骤适当进行控制。

对于化学实体的开发,主要关注于对杂质的了解以及控制。重要的是理解其形成、结果(是否有杂质反应及改变化学结构)、清除(是否通过结晶、萃取等去除杂质),及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最终杂质之间的关系。因为杂质通过多个工艺操作步骤进程生成,因此,要通过评价工艺来建立合适的杂质控制。

采用传统方式,物料标准及工艺参数范围主要基于批工艺历史及单变量的实验。而加强方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影响。例1(见第10.1节)列举了如何使用以前的知识和化学基本原则来开发工艺参数。

开发过程中,可使用风险评估辨识影响潜在的关键质量属性的那些工艺步骤。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可用于对工艺与质量关系需要有更好理解的开发工作。用加强方式确定合适的物料标准及工艺参数范围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辨识工艺变化的潜在因素;

●辨识可能对原料药质量有最大影响的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可基于以前的知识及风险评估工具;

●设计并开展研究(例如,机理,和/或动力学评价、多变量试验设计、模拟试验、建立模型)来辨识与确认物料属性以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设定合适的范围,包括需要建立设计空间。

可以开发小模型,并用于支持工艺开发研究。模型开发时应考虑规模效应、对所推荐商业工艺的代表性。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能够预测质量,并支持使用多种规模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的外推研究。

3.1.6 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是输入变量(例如,物料属性)与已经证明能提供质量保证的工艺参数的多维组合及相互作用。设计空间内的操作不被认为是变更。超出设计空间运行则被看作是变更,而这通常要启动药政部门的批准后变更程序。设计空间由申请人提出,送药政部门评估与批准(ICH-Q8)。

ICH-Q8中针对制剂产品开发的加强方式设计空间的考虑内容适用于原料药。精确评估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及设计空间的限度,均取决于对工艺及产品理解的程度。

可以基于以前知识、基本原则,和/或对工艺的经验理解来开发设计空间。使用可用模型(例如,定性的、定量的)来支持多种规模与设备的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可用单元操作(例如,反应、结晶、蒸馏、精制),或选用单元操作的组合来确定。设计空间包含的单元操作通常基于其对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且不必是连续的。应评价工艺步骤间的关联性,例如,对杂质的积累生成及去除的控制。一个跨多个单元操作的设计空间可以为操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由于各因素,包括工艺变化和原料药的复杂性(如:翻译后进行修饰),开发与批准一些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原料药的设计空间面临挑战。设计空间被批准后,仍存在这些因素对残留风险的影响(例如,基于与规模敏感性相关的不确定性对关键质量属性产生潜在的不可预测的改变)。根据残留风险的水平,申请人最好提供批准后如何管理设计空间内的改变的建议。该建议应指出如何利用工艺知识、控制策略及特定方法对批准的设计空间内的改变评估产品质量。

3.2 制造工艺开发信息的申报

原料药制造工艺开发部分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申请文件的第3.2.S.2.6部分)应当指明工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将相关原料药产品批次与用于制备这些批次的制造工艺的开发阶段相联系,并解释如何使用以前的知识、风险评估及其他研究(例如,实验、建模、模拟)来设计制造工艺的重要部分与控制策略。工艺开发信息应当按逻辑编写,且易于理解。制造企业可用很多方式展示工艺开发信息,不过建议考虑如下提供内容(3.2.1~3.2.4)。

3.2.1 全面工艺开发总结

在制造工艺开发部分,推荐叙述性地总结工艺开发的重要里程碑,并解释其是如何确保获得预期原料药的质量的。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目录;

●简述制造工艺的演变阶段及控制策略的相关变化;

●简述识别为影响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

●简述所有设计空间的开发过程。

全面工艺开发总结章节之后的制造工艺开发章节,应包括下面(3.2.2~3.2.4)推荐的更详细的信息。

3.2.2 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

应当列出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并给出选定这些性质或性状作为关键质量属性的理由。有时还要解释为什么不包含其他被认作潜在关键质量属性的性质或性状。应当提供注册文件的其他部分——提交信息联接或参考来支持这些性质或性状作为关键质量属性(例如,3.2.S.3.1,结构解析及其他特性)。某些与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相关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讨论可出现在申请的药物研发部分(例如,3.2.P.2.1的制剂组分)。

3.2.3 制造工艺历史

应描述并讨论制造工艺的重大变更或上市申请使用的原料药批次(例如,用于支持上市申请的非临床研究或临床研究或稳定性研究),有些是生产规模批次的生产地点的重大变更。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从开发开始直至商业制造工艺为止。应提供或参考(例如,3.2.S.4.4的批分析)批信息(批量或规模、制造地点与日期、使用的路线与工艺。例如,用于特定的毒理或临床研究)及相关原料药批次的比较、分析、测试的支持性数据。

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原料药,每个重大变更都应当进行解释,包括对原料药(和/或中间体,适当条件下)质量的潜在影响评估。制造工艺历史部分应包括ICH-Q5E中描述的研发中的相容性讨论。应包括测试选择依据及结果评估的讨论资料。

制造变更对原料药和相应制剂产品的影响评估和检测也包括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应包含这些研究在申报材料的不同模块间的交叉引用。

3.2.4 制造开发研究

应列出在申报文件引用的建立商业制造工艺和控制策略重要方面的研究以及风险评估(例如,用表格形式)。应注明每个引用的研究或风险评估的目的或最终用途。

每个引用的研究或风险评估都应当有充分详细的总结,能让人理解研究目的、收集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及研究对制造工艺或制造工艺的深入开发的影响。结合商业制造工艺(见3.2.S.2.2所述)的推荐运行条件或设计空间,描述并讨论研究的特定参数和范围。应充分描述设计空间建立的风险评估工具和研究结果。例2(见第10.2节)展示了开发设计空间过程中用评价参数对已存风险排序的一种沟通工具。当开发引用先前知识时,应提供相关信息及资料,适当条件下,应评价特定原料药的相关性。

应描述用于支持商业工艺开发的小模型。

4. 制造工艺与工艺控制描述

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描述代表申请人对原料药制造做出承诺。应当充分描述制造工艺和工艺控制(见ICH-M4Q的3.2.S.2.2节)。

应当采用流程图并用顺序叙述的方式描述制造工艺。在描述中应指出每个工艺步骤或阶段的中间控制点。当工艺步骤具有对规模依赖时,对于跨越多个操作规模的工艺步骤应包括规模参数。制造工艺的任何设计空间都应当作为制造工艺的一部分来描述。例3(参见第10.3节)即列出了一个展示生物技术产品设计空间的实例。

很多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具有复杂的上游工艺,使用拆分与合并的方法来产生原料药批次。应为制造企业如何确定一个原料药批次提供理由(例如,培养物或中间体的拆分与合并)。应当包含批量或规模及批号的细节。

5. 起始物料和物料来源的筛选

5.1 总则

5.1.1 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筛选

应考虑用以下基本原则来决定原料药制造工艺从哪里开始(即:起始物料的选择)。

●通常,改变制造工艺开始时的物料属性或操作条件对原料药质量的潜在影响较小。

风险与完成制造工艺的步骤数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结果——一个涉及原料药的物理属性,另一个涉及杂质的形成、结果及消除。原料药的物理属性取决于最后的结晶步骤及后续操作(例如,研磨、微粉化),制造工艺结束后,物理属性便确定了。制造工艺早期引入或产生的杂质通常比制造工艺末端生成的杂质有更多的机会由精制步骤所除去(例如,洗涤、分离出中间体的结晶),因此很少被带入原料药中。当然,有些时候(例如,用固体载体合成多肽或聚核苷酸),风险与完成制造工艺的步骤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限;

●药政部门会评估企业是否对原料药及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控制做了充分考虑,包括是否对杂质有适当的控制。要开展此评估,应在申请文件中充分描述原料药的制造工艺,以便药政部门理解杂质在工艺中如

何形成、工艺如何改变会影响杂质的形成、结果如何及如何消除、为何提出的控制策略适合原料药的制造工艺。这通常包括多个化学转化步骤的描述。申请文件第3.2.S.2.2节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影响原料药杂质概况的制造步骤;

●树型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每个分支开始于一个或多个起始物料。在ICH-Q7中描述的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款适用于每一个分支,在起始物料第一次使用时就开始应用。GMP条件下开展的生产步骤结合适当的控制策略可为原料药的质量提供保证;

●起始物料应当是具备明确的化学特性及结构的物质。不能被分离的中间体通常不被当作合适的起始物料;

●起始物料是原料药结构的重要结构部分。此处的“重要结构部分”用于区分起始物料与试剂、溶剂及其他原料。用来制备盐、酯或其他简单衍生物的常用化学品是试剂。

选择起始物料时应当考虑上述全部原则,而非仅严格遵循单个原则(参见实例4,第10.4节)。

5.1.2 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筛选

根据本指南,半合成原料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组合及生物来源的组分(例如,通过发酵或从植物中提取获得)被引入结构组成的物质。有时,对申请人而言,恰当的制造工艺描述可从物料来源开始(微生物或植物)。不过,如果能证明合成工艺中的一个分离中间体符合上述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择原则,该分离中间体可被看作起始物料。申请人应当具体评价可否对建议的起始物料进行特性分析,包括其杂质概况,及发酵、植物和提取工艺是否影响原料药的杂质概况。也应讨论来源于微生物的风险和其他污染。

5.1.3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源物料的选择

细胞库是制造生物技术原料药及一些生物原料药的起点。在某些地区,其被看作物料来源;在其他地区,则被看作起始物料。见指南ICH-Q5A、Q5B及Q5D。

5.2 起始物料或物料来源的信息申报

申请人应当辨识所有其提出的起始物料或物料来源,并提供合适的质量标准。应解释合成及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的合理性。

5.2.1 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依据

申请人应当解释如何根据5.1.1节列出的总则确认每一个起始物料的适当性。可包含以下信息:

●分析方法检测起始物料中杂质的能力;

●在后续工艺步骤中,这些杂质及其衍生物的去向及消除方法;

●提出的每个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如何有助于控制策略。

作为解释的一部分,申请人应提供一个原料药制造的现行版的合成路线图,清晰地标出所建议的起始物料。起始物料质量标准变更,及从起始物料到最终原料药的合成路线变更,必须满足当地批准后变更的要求。另外,还可能适用涉及起始物料供应商的地区准则。

如果使用市售化学品作为起始物料,申请人通常不需要做合理化解释。除用作起始物料外,市售化学品通常作为已存在的、非药用的商品进行销售。委托合成制备的化学品不属于市售品。如果将委托合成的化学品用作起始物料,需要依照第5.1.1节列出的总则做合理化解释。

有时候,原料药制造企业需增加起始物料精制步骤,以确保市售起始物料的质量一致性。在此情况下,所增加的起始物料精制步骤应作为原料药制造工艺的一部分来描述。通常要提供购入的及精制过的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

5.2.2 半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依据

如果将分离出的中间体作为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申请人应提供一份合理性解释,说明所提出的起始物料符合上述第5.1.1节中列出的总则。否则,申请人应从微生物或植物开始描述制造工艺,当然,这些物料应当是合格的。

5.2.3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源物料或起始物料源物料的确认

见ICH-Q5A、Q5B及Q5D中的指南。

6. 控制策略

6.1 总则

控制策略是源于对当前产品与工艺的理解、确保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策略

(ICH-Q10)。每种原料药的制造工艺,无论是通过传统方式开发还是通过加强方式(或者两者兼有)开发,都有相关的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物料属性的控制(包括原材料、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原料药的内包材等);

●隐含在制造工艺设计中的控制(例如精制步骤顺序[生物技术/生物原料药],或试剂的加入顺序[化学实体]);

●中间控制(包括中控检测及工艺参数);

●原料药的控制(例如放行检测)。

6.1.1 开发控制策略的方式

结合各种方式对控制策略进行开发:对一些关键质量属性、步骤或单元操作使用传统方式;对其他方面用加强方式。

用传统方式开发的制造工艺及控制策略,在确保制造一致性的观测数据基础上而设定的点及操作范围通常很窄。用传统方式开发更关注对原料药阶段的关键质量属性的评估(即最终产品的检测)。传统方式在解决工艺变化上,其操作范围仅赋予有限的灵活性。(例如,在原材料工艺方面的变化)。

相比传统方式,用加强方式开发制造工艺可以获得更好的对工艺以及产品的理解,故可用更加系统的方法识别发生变化的根源。可考虑开发更有意义的有效参数、属性和过程控制。在产品生命周期,可以用不断增加工艺理解水平的方式来开发控制策略。基于加强方式的控制策略可为工艺参数提供灵活的操作范围(例如在原材料工艺方面的变化)来解决工艺变化。

6.1.2 开发控制策略的考虑事项

为确保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策略应保证每种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处于适当的范围、限度或分布区域。药物的质量标准是整个控制策略的一部分,不需要将所有的质量属性都列入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关键质量属性可以列入质量标准,通过对成品原料药的检测进行确认;或列入质量标准,通过上游控制进行确认(例如,可作为实时放行检测[RTRT]);或不列入质量标准,但通过上游控制来提供保证。上游控制的例子可包括:

●工艺中的检测;

●用过程参数的测定,和/或通过工艺中的物料属性预测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有时可用过程分析技术(PAT)强化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无论采用传统的还是采用强化的工艺开发方式,评估及理解关键质量属性变性来源的基础都是上游控制。工艺开发中,还应考虑可能影响原料药质量的下游因素,诸如温度变化、氧化条件、光照、离子含量和切变等。

开发控制策略时,根据关键质量属性相关的风险,及单一控制探测潜在问题的能力,制造企业可考虑在工艺中对某个特殊的关键质量属性实行单点或多点控制。例如,对于无菌化学实体或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原料药,检测低水平细菌或病毒污染的能力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在此情况下,检测原料药不能充分保证质量,故控制策略中需增加控制力度(例如属性及工艺中的控制)。

制造工艺中的每种原材料都应符合其预期用途。接近制造工艺末端的原材料比上游原材料更可能将杂质引入原料药。因此,制造企业应评估是否对此类物料的质量采取比上游相似物料更严格的控制。

6.2 控制策略信息的申报

所提供的控制策略信息应包括对控制策略单个要素的详细描述,适当条件下,还要加上原料药全部控制策略的总结。为了有助于直观与理解,可用表格形式或图例形式展示全部控制策略的汇总。理想的汇总应解释控制策略的各个要素是如何共同确保原料药质量的。

ICH-M4Q(ICH一个关于CTD格式药品注册文件的质量部分)推荐控制策略的每个要素在申报文件的合适章节进行报告,包括:

●制造工艺描述与工艺控制(3.2.S.2.2);

●物料控制(3.2.S.2.3);

●关键步骤与中间体的控制(3.2.S.2.4);

●原料药控制(3.2.S.4);

●容器密闭系统(3.2.S.6)。

7. 工艺验证/评价

7.1 总则

工艺验证是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运行时,能有效、重复地制备符合预定标准及质量属性的原料药或中间体的书面证据(ICH-Q7)。

工艺验证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阶段开始的数据收集和评估,并提供该工艺能持续生产合格原料药的科学证据。

原料药的制造工艺应在其制剂产品市售前进行验证。对于生物技术工艺,或原料药的无菌工艺及灭菌工艺步骤,上市申报文件中应包含支持工艺验证的数据(3.2.S.2.5);对于非无菌化学实体原料药工艺,申报文件一般不包括工艺验证研究结果。

总之,工艺验证包括适当生产批次的数据收集(见ICH-Q7,第12.5节)。批次数量取决于但不限于这几个因素:所验证工艺的复杂性;工艺的可变性程度;可以获得的特定工艺的实验数据和/或工艺知识。

作为对传统工艺验证的替代方法,工艺确证可在最初商业生产的工艺验证方案中连续开展(ICH-Q8),同样也可用于产品生命周期剩余阶段持续改进的制造工艺变更。

7.2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的特殊原则

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注册文件提供的支持工艺验证的信息通常包括商业规模的工艺验证研究及小规模的研究。考虑到在工艺描述中所详细描述的对批的定义,工艺验证的批次应能代表商业制造工艺批量。

来自小规模研究的数据对全部验证工作的贡献大小将取决于小规模研究的模型是否能恰当代表商业生产规模情况。应当提供该模型的规模能代表所建议的商业工艺的规模数据的证据。小规模模型适用性的成功演示可减少生产者的工艺验证对商业规模批次检测的依赖。应当用来源于商业规模批次的数据确认来自小规模研究结果,以此来支持工艺验证的结果。而对为什么开展小规模实验就可以代替商业生产,需有此类研究的科学文献或参考指南来证明(例如除去病毒)。

要开展研究来证明工艺去除与产品相关杂质、与工艺相关杂质(ICH-Q6B)及潜在污染物(例如,在工艺中使用来源于人或动物的物料中的病毒,见ICH-Q5A)的能力。证明色谱柱使用周期的研究可包括在小规模模型的实验研究中,但应当在商业规模的生产上进行确认。

应当评估商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体外细胞的寿命限度。ICH-Q5B及Q5D文件对相关产品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

如果应用平台制造经验,应证明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在提交上市申请时,应恰当地验证原料药的制造工艺。一般情况下,完整的规模验证研究应包括来自最终制造工艺及生产市售产品的场地的数据。

8. 通用技术文件(CTD)格式的制造工艺开发及相关信息的申请

CTD格式指南中没有规定使用加强方式进行工艺开发所获得的信息在文件中的位置。工艺开发信息通常在CTD的3.2.S.2.6节提交。其他的研发信息也应依次放置在CTD格式文件中。具体的建议是:申请人应明确指出不同信息所在文件中的位置。除申请提交的信息外,本指南所参照的某些主题(例如,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改进)应安排在申请人的药物质量体系下(见ICH-Q10)。

8.1 质量风险管理与工艺开发

可在工艺开发与制造实施的不同阶段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用于指导和调整开发决策的评估(例如风险评估及原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功能性关系)在第3.2.S.2.6节汇总。

8.2 关键质量属性(CQAs)

应列出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清单,并在申请文件的3.2.S.2.6部分提供指定这些性质或特性作为关键质量属性的理由。不过,应将支持指定这些性质或特性作为关键质量属性的结构鉴定研究的详细信息,列入适当的CTD格式部分(例如,第3.2.S.3.1节结构解析及其他特性、第3.2.S.7节稳定性)。因为与制剂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相关,一些关于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讨论可在申请文件的药物开发章节体现(第3.2.P.2.1节,药品组分)。

8.3 设计空间

作为提议的制造工艺的一个要素,可在申请文件的3.2.S.2.2部分描述设计空间。适当情况下,可在申请文件的3.2.S.2.4章节提供补充信息。申请文件的3.2.S.2.6章节适合总结与描述建立设计空间的工艺开发研究。设计空间与全部控制策略的关系可在包含原料药质量标准合理解释的申请文件章节

(3.2.S.4.5)讨论。

8.4 控制策略

虽然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只是总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包括3.2.S.4.5是总结全部原料药控制策略的位置。不过,关于输入物料控制、工艺控制及原料药控制的详细信息仍在CTD格式的相关章节(例如3.2.S.2.2、3.2.S.2.3、3.2.S.2.4、原料药质量标准[3.2.S.4.1])提供。制造工艺发展中的相关控制策略改变的简述应在申请文件的第3.2.S.2.6节提供。

9. 生命周期管理

ICH-Q10描述的质量体系要素及管理职责,鼓励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使用科学与风险为基础的方法,促进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产品与工艺知识的管理应贯穿产品的商业生命至产品退市。

原料药制造工艺的开发与改进通常持续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对制造工艺性能,包括对控制策略的效果应当定期评价。应利用商业制造获得的知识来进一步提高工艺理解和工艺性能,及调节控制策略确保原料药质量。从其他产品或新的革新技术获取的知识也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完成。持续的工艺改进及成功的工艺验证,或连续的工艺确证,需要适当有效的控制策略。

应当用系统的方式管理生命周期内涉及原料药及其制造工艺的知识。知识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开发活动、内部场地与合同制造者的技术转移活动、原料药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研究及变更管理活动。应根据原料药制造所涉及场地的实施制造工艺,及开展控制策略的需要来分享知识及对工艺的理解。

在最初的上市申请中,申请人可递交包含产品生命周期中如何改变某个特性的方案,包括控制策略的改变。

对制造工艺提出的任何改变都应评估其对原料药质量及制剂产品的影响。评价应当基于对制造工艺的科学理解,并采用适当的检测以分析该变更的影响。对于化学实体,用于分析变更影响的合适检测包括但不限于评估现有的与潜在的新杂质,及评估测试方法检测任何新杂质的能力。在所建议的变更实施后,应在工艺中寻找一个合适点开展该检测(例如检测中间体或原料药)。关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的工艺改变,见ICH-Q5E。

作为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所有变更都应归于内部变更程序(ICH-Q7与ICH-Q10),包括不需要药政部门批准的设计空间内的改变。

改变注册文件中已递交及已批准的信息,应按照地区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向药政部门报告。

10. 实例说明(略)

11. 术语(略)

空间桁架结构程序设计

空间桁架静力分析程序及算例1、变量及数组说明

2、空间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源代码 !主程序(读入文件,调用总计算程序,输出结果) CHARACTER IDFUT*20,OUTFUT*20 WRITE(*,*) 'Input Data File name:' READ (*,*)IDFUT OPEN (11,FILE=IDFUT,STATUS='OLD') WRITE(*,*) 'Output File name:' READ (*,*)OUTFUT OPEN(12,FILE=OUTFUT,STATUS='UNKNOWN') WRITE(12,*)'*****************************************' WRITE(12,*)'* Program for Analysis of Space Trusses *' WRITE(1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SU *' WRITE(12,*)'* Designed By MuZhaoxiang *' WRITE(12,*)'*****************************************' WRITE(12,*)' ' WRITE(12,*)'*****************************************' WRITE(12,*)'*************The Input Data****************' WRITE(12,*)'*****************************************' WRITE(12,100) READ(11,*)NF,NP,NE,NM,NR,NCF,ND WRITE(12,110)NF,NP,NE,NM,NR,NCF,ND 100 FORMAT(6X,'The General Information'/2X,'NF',5X,'NP',5X,'NE',5X,'NM',5X,'NR',& 5X,'NCF',5X,'ND') 110 FORMAT(2X,I2,6I7) NPF=NF*NP NDF=ND*NF CALL ANALYSE(NF,NP,NE,NM,NR,NCF,ND,NPF,NDF) END !******************************************************************** !总计算程序 SUBROUTINE ANALYSE(NF,NP,NE,NM,NR,NCF,ND,NPF,NDF)

历年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 1. 蛋白质超二级结构 2. sanger反应 3. ribozyme 4. 顺反子 5. 基因文库 6. 引发体 7. 限制性内切酶 8. 分子病 9.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10. 固定化酶11. 解偶连作用12. 亲和层析 四、问答题 1. 简述信号肽的特点和转运机制。 2. 同工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研究同工酶有何意义? 3. 生物膜主要有哪些生物学功能?任举一例说明膜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4. 研究蛋白质一级结构有哪些意义? 5. 何谓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DNA的杂交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试举例说明。 6. 有一蛋白质在某一组织内含量较低,很难分离提纯,现已知其分子量并具有该蛋白质的 抗体,问用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初步证明该组织内确含有该蛋白质? 三、名词解释 1. 信号肽/导肽 2. Km/Tm 3. DNA文库/c DNA文库 4. 超二级结构/结构域 5.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6. PCR/RAPD 7. 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 8. 胞间信号/胞内信号 四、问答题 1. 蛋白质特定构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环境因素对蛋白质构象形成有无影响?为什么? 2. 试比较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能量转化机制的异同。 3. 激素受体有哪两大类?试比较其信号转导机制。 4. 同工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研究同工酶的意义? 5. 画出tRNA的二级结构模式图,标明其关键功能部位,并阐述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结构和 功能的统一性。 6. 分子筛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皆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其原理有何差异? 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 7. 将四种二肽(Gly- Gly,His-His,Asp-Asp,Lys-Lys) 的混合物先在PH5.6缓冲系统中进行 电泳(I),再转90。在PH7.2缓冲系统中进行电泳(II),最后用茚三酮显色。请在下图中绘出该试验电泳图谱,并简述理由。 三、解释下列名词 1. 朊病毒(prion) 2. HGP 3. RFLP 4. Kat 型抑制剂 5. 信号肽 6. DNA文库 7. 化学渗透学说 8. 拓扑异构酶 四、问答题 1. 试述同工酶产生的原因及其生物学意义?为什么可以用电泳的方法分离鉴定同工酶? 2. 研究蛋白质、核酸一级结构有何意义?试对蛋白质、核酸的一级结构测定战略进行比较? 3. 什么是抗体?试以IgG的结构为例,分析抗体的重要功能,并简要说明抗体的多样性。 4. 什么是受体?有何特征和类别?简述一种分离提纯受体的方法、原理。 5. 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是通过哪些重要的实验证明的?该复制方式的揭示有何意义? 三、解释下列名词

8086的常见问答题

8086的常见问题 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 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 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3.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 答:指令执行部件(EU)设有8个16位通用寄存器AX、BX、CX、DX、SP、BP、SI、DI,主要用途是保存数据和地址(包括内存地址和I/O端口地址)。其中AX、BX、CX、DX主要用于保存数据,BX可用于保存地址,DX还用于保存I/O端口地址;BP、SI、DI主要用于保存地址;SP用于保存堆栈指针。 标志寄存器FR用于存放运算结果特征和控制CPU操作。 BIU中的段寄存器包括CS、DS、ES、SS,主要用途是保存段地址,其中CS代码段寄存器中存放程序代码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DS数据段寄存器中存放数据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SS堆栈段寄存器中存放堆栈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ES扩展段寄存器中存放扩展数据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 指令指针寄存器IP始终存有相对于当前指令段起点偏移量的下一条指令,即IP总是指向下一条待执行的指令。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

汇编期末复习题(含答案版)

一、问答题 1、 写出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8086的存储器寻址方式有哪些? 答: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①立即(数)寻址。②寄存器寻址。③存储器寻址。存储器寻址方式有:①立即寻址。②寄存器寻址。③直接寻址。④寄存器间接。⑤寄存器相对。⑥基址变址。⑦相对基址变址。 2、 何谓中断向量,何谓中断号? 答: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类型号是系统分配给每个中断源的代号。 3、 试写出由逻辑地址计算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写出8086在存储器寻址下,存储单元的逻辑地 址的表示形式。 答:PA=段基址*16+偏移量 LA=段基址:偏移量 4、 在存物理地址为00002H 起的字单元存放7856H ,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况。 5、 在物理存地址为00002H 起的字单元存放3412H ,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况。 6、 8088的寻址空间有多大?要寻址全部存空间必须采用什么技术措施? 答:1MB ,分段寻址 7、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可使用哪些寄存器? 答:在8086中:BX/BP/SI/DI 8、 在分断技术中,寄存器BX 和BP 默认对应的段寄存器是哪些? 答:BX 对应的是DS,BP 对应的是SS 。 9、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中的位移量可以用什么形式表达? 答:位移量=EA —基址—(变址*比例因子) 10、 微机的存的最小编址单位是什么?字型数据在存的中的存放原则是什么? 答:最小编址单位是B ,存放原则是先低字节,后高字节。 11、 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可用寄存器有哪些? 答:[BX][SI]/[BX][DI] 12、 写出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偏移地址EA 的计算公式。 答:EA=位移量+基址+变址 13、 在存物理地址为30476H 起的连续地址空间存放了一个值为90634511H 的双字型数据,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况。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近30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澳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了丰富的空间结构形式。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人文景观。目前,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对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术著作让我产生了浓重的学习兴趣,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我对杜新喜先生的《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进行了阅读和学习。《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全书共分为7章,前4章介绍空间结构设计,后3章介绍网格结构性能研究,由于时间的制约,本次我只对该书的前四章进行了阅读,但只是前四章就已经让我对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第一章为空间结构类型及建模,在这一章里面,杜新喜先生系统的将空间结构分为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等,这种系统的分类更加清晰的明确了不同大跨空间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一章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其他学者的理论著作,我将大跨空间结构的部分类别和优缺点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1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主要是依靠膜内力来支承自重及外荷载。它的这一特点,使其得以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 薄壳结构的主要优点有:(1)可覆盖大跨度的空间而中间不设柱,造型美观,活泼新颖;(2)节约材料,经济效果好,即用一种材料同时起到承重和维护功能;(3)自重轻,刚度大,整体性好,有良好的抗震和动力性能。 相应的,薄壳结构的缺点有:(1)现浇薄壳需耗费大量模板,施工费时、

软件工程的100道经典问答题

软件工程的100道经典问答题 1、什么是软件危机?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怎样消除? 2、什么是软件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3、软件生存周期包含哪些内容? 4、软件开发模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目标系统的可行性? 8、一个软件开发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如何编写? 9、数据流图有哪几种基本符号? 10、画数据流图原则是什么? 11、数据流图在软件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12、数据字典的作用? 13、什么是数据字典?有几个定义?各自特点是什么? 14、有几种效益的分析方法? 15、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16、需求分析通常采用哪些分析技术? 17、什么是结构化分析?他的结构化体现在哪里? 18、简述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主要步骤? 19、原型开发技术的目的,特点是什么? 20、简述总体设计的一般过程? 21、什么叫软件结构?什么叫软件工程?二者之间关系? 22、解释深度、宽度、扇出、扇入对软件的影响。 23、什么叫模块化?M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24、模块化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什么?阐明各自的作用。 25、举例说明各种耦合情况和各种内聚情况。 26、简述设计准则的内容。 27、简述层次方框图与软件结构图的异同点。 28、事物型软件结构图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9、详细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30、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用N-S图表示三种基本结构。 31、简述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32、简述Wariner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35、C语言属于第几代语言?第四代语言特点是什么? 36、简述高级语言的应用特点和内在特点。 37、试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特点及软件可*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可测试性及成本的关系。 38、选择一种语言的实用标准是什么? 39、简述开发环境、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开发过程与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40、程序的编码风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1、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测试与调试区别是什么? 42、软件测试的目标是什么? 43、软件测试分几个步骤进行?每个步骤解决什么问题?

空间设计服务流程

空间设计服务流程 一、咨询 (1)、客户通过公司对以往的作品、以及他人介绍、微信公众号等相关信息了解公司情况。通过与公司电话联系或者到公司,做一个简单的交流,相互了解,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后期沟通。 (2)、公司设计师通过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和客户预约定时间到公司,由公司设计师接待交流。通过与客户交流,介绍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史、公司现状、和以往的设计作品,让客户对公司状况、设计水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二、需求 (1)、通过与客户轻松愉快的沟通,了解客户所带来的设计项目,以及客户对设计项目的想法及需求。设计师需对设计项目了解详细,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后期设计工作开展使用。 (2)、与客户良好的交流,让客户对公司达到充分的认可,达成协议,签订合同,交付定金,确定后期项目设计工作相关事宜。 三、设计 (1)、与客户约定准确时间,设计师到项目现场实地测量设计项目所需要的准确数据,考察房屋建筑结构,了解并记录现场情况,提供后期设计项目完成使用、备案和对项目完成后的宣传。 (2)、成立项目小组,通过前期了解客户对设计项目的需求,绘制出客户所需要且合理的平面方案初稿(平面图设计)。与客户约定准确时间,陈述方案,如有异议,客户提出修改意见,主案设计师需记录客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作出相对应且合理的修改。如无异议,客户需在平面方案签收单上签字。 (3)、项目小组主案设计师与客户对接项目设计意向图,对接时客户如有异议,项目小组需做好记录以备下次再次对接意向图。如得到客户认同,客户需在意向签收单上签字。 (4)客户与项目小组主案设计师确定效果图绘制完成时间。主案设计师与效果图设计师对接效果图制作,效果图设计师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目全部效果图。与客户约定对接效果图的准确时间,交付效果图于客户,客户需查看是否有异议,如有异议,客户提出修改意见,项目小组需记录客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作出相对应且合理的修改。如无异议客户需在效果图签收单上签字,交付效果图部分款项。

操作系统常见问答题总结

操作系统常见问答题总结 1、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2、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系统中,操作系统怎样才会占领中央处理器? 只有当中断装置发现有事件发生时,它才会中断当前占用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服务程序占用中央处理器并执行之。 3、简述“删除文件”操作的系统处理过程。 用户用本操作向系统提出删除一个文件的要求,系统执行时把指定文件的名字从目录和索引表中除去,并收回它所占用的存储区域,但删除一个文件前应先关闭该文件。 4、对相关临界区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为了使并发进程能正确地执行,对若干进程共享某一变量(资源)的相关临界区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①一次最我让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执行,当有进程在临界区中时,其他想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 ②任何一个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即任何一个进程都不应该无限逗留在自己的临界区中; ③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即有进程退出临界区时应让下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进入它的临界区。 5、简述解决死锁问题的三种方法。 ①死锁的防止。系统按预定的策略为进程分配资源,这些分配策略能使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不成立,从而使系统不产生死锁。 ②死锁的避免。系统动态地测试资源分配情况,仅当能确保系统安全时才给进程分配资源。 ③死锁的检测。对资源的申请和分配不加限制,只要有剩余的资源就呆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操作系统要定时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了死锁,当有死锁发生时设法解除死锁。 6、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7、简述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及其作用。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中断装置由一些特定的寄存器和控制线路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等识别到的事件保存在特定的寄存器中,中央处理器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均由中断装置判别是否有事件发生。 若无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则中断装置中断原占有CPU的程序的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事件服务程序占用CPU,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事件处理完后,再让原来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 8、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是什么? 由于各种调度算法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很难评价哪种算法是最好的。一般说来,选择算法时可以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①处理器利用率; ②吞吐量; ③等待时间; ④响应时间。 在选择调度算法前,应考虑好采用的准则,当确定准则后,通过对各种算法的评估,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算法。 9、独占设备采用哪种分配方式?

8086汇编语言复习题解答

8086/8088汇编语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1、试根据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经历,列举几个必须使用或最好是使用汇编 语言编制程序的事例。 1.2、试完成下列数制间的转换 ⑴、十进制数转换为8位二进制数 十进制:100 对应二进制:01100100B 十进制:56 对应二进制:00111000B 十进制:111 对应二进制:01101111B 十进制: 120 对应二进制:01111000B 十进制: 70 对应二进制:01000110B ⑵、8位二进制数(无符号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二进制:01010101B 对应十进制:85 二进制:10101010B 对应十进制:170 二进制:11110000B 对应十进制:240 二进制:00001111B 对应十进制:15 ⑶、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40 对应二进制:00101000B 十进制:80 对应二进制:01010000B 十进制:105 对应二进制:01101001B 十进制: 114 对应二进制:01101101B 十进制: 207 对应二进制:11001111B

1.3、试把下面用补码表示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真值 二进制补码:01111000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120 二进制补码:11011001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39 二进制补码:10000001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127 二进制补码:10001000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120 二进制补码:00100111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39 二进制补码:11110000 对应的十进制值数真值:-16 1.4、由键盘输入字符通常都是以该字符的ASCII码形式表示的。若现在从键盘上输入十六进制数0~F,那么应如何处理才能把十六进制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0000~1111. 答:将键盘输入的数0~F的ASCII码,每输入一个字符,减去30H后,再存入内存,这样就完成了把从键盘上输入的十六进制ASCII码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0000~1111. 1.5、试分别判断下列各组数据中哪个数据最大?哪个最小? ①、A=0.101B B=0,101D C=0,101H ②、A=1011B B=1011D C=1011H 答:第①组:A=1×21-+1×23-=0.625 B=0.101 C=1×161-+163-=0.0625+0.00024414=0.06274414 所以A最大,C最小 第②组,B最大,A=B最小 1.6、现有一个二进制数10110110.若将该数看着是无符号数、原码表示的带符号数、补码表示的带符号数,它对应的十进制数的真值是多少?

数字电路基础问答题总结资料

数字电路基础问答题 总结

数字电路基础问答题总结 1.什么是同步逻辑和异步逻辑?同步电路和异步电路的区别是什 么? 同步逻辑是时钟之间有固定的因果关系。 异步逻辑是各时钟之间没有固定的因果关系。 电路设计可分类为同步电路和异步电路设计。同步电路利用时钟脉冲使其子系统同步运作,而异步电路不使用时钟脉冲做同步,其子系统是使用特殊的“开始”和“完成”信号使之同步。 同步电路是由时序电路(寄存器和各种触发器)和组合逻辑电路构成的电路,其所有操作都是在严格的时钟控制下完成的。这些时序电路共享同一个时钟CLK,而所有的状态变化都是在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完成的。比如D触发器,当上升延到来时,寄存器把D端的电平传到Q输出端。 异步电路主要是组合逻辑电路,用于产生地址译码器、FIFO或RAM的读写控制信号脉冲,但它同时也用在时序电路中,此时它没有统一的时钟,状态变化的时刻是不稳定的,通常输入信号只在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时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一个时刻允许一个输入发生变化,以避免输入信号之间造成的竞争冒险。 在同步电路设计中一般采用D触发器,异步电路设计中一般采用Latch。 2.什么是"线与"逻辑,要实现它,在硬件特性上有什么具体要求? 线与逻辑是两个输出信号相连可以实现与的功能。在硬件上,要用OC门来实现(漏极或者集电极开路),由于不用OC门可能使灌电流过大,而烧坏逻辑门,同时在输出端口应加一个上拉电阻。(线或则是下拉电阻) 3.什么是竞争与冒险现象?怎样判断?如何消除? 在组合逻辑中,由于门的输入信号通路中经过了不同的延时,导致到达该门的时间不一致叫竞争。产生毛刺叫冒险。 如果布尔式中有相反的信号则可能产生竞争和冒险现象。 解决方法:一是添加布尔式的消去项,二是在芯片外部加电容。 4.你知道哪些常用逻辑电平?TTL与COMS电平可以直接互连吗? 常用逻辑电平:12V,5V,3.3V; TTL和CMOS不可以直接互连,由于TTL是在0.3-3.6V之间,而CMOS 则是有在12V的有在5V的。CMOS输出接到TTL是可以直接互连。TTL接到CMOS需要在输出端口加一上拉电阻接到5V或者12V。 5.如何解决亚稳态

经典智力问答题汇总

经典智力问答题汇总 1、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 2、什么动物猜拳永远不会有输赢?答案:螃蟹 3、什么动物最容易摔倒?答案:狡猾的狐狸(脚滑) 4、什么鸡没有翅膀?答案:田鸡 5、如果动物园失火了,最先逃出来的是哪一种动物?答案:人 6、农夫养10头牛,只有19只角,为什么?答案:有一只犀牛 7、什么动物能贴在墙上?答案:海豹(海报) 8、让九匹马平均分配到十个马圈里,并且每个圈里的马的数目都一样,怎么分才好?答案:把九匹马放到一个马圈里,再在这个马圈的外头套上九个圈 9、有一头头朝北的牛,它向右转原地转三圈,然后向后转原地转三圈,接着再往右转,这时候它的尾巴朝哪?答案:朝地 10、“水蛇”“蟒蛇”“青竹蛇”哪一个比较长?答案:青竹蛇 11、请问谁是百兽?答案:动物园园长 12、有一群小鸡在菜地里乱窜,小鸡是谁的?答案:鸡妈妈的 13、一溜三棵树,把十匹马来栓,栓单不栓双,问,每棵树栓几匹马呢?答案:一、六、三棵树!当然是每棵栓一匹了! 14、什么东西被你弄死了不过还是你自己流的血?答案:蚊子 15、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猜三个字。答案:两头牛 16、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猜五个字。答案:还是两头牛

17、森林中有十只鸟,小开枪打死了一只,其它九只却都没有飞走,为什么?答案:因为是鸵鸟 18、一只羊在吃草,一只狼从旁边经过,但没有吃羊,猜一种动物。答案:虾 19、又一只狼经过,还是没有吃羊,猜一种动物。答案:对虾 20、羊经过狼旁边对着狼大喊大叫,狼还是没吃羊,猜一种动物。答案:龙虾 21、猎豹从北京跑到上海走哪条路最快?答案:地图上的路 22、两米长的跑道,七寸长的红螃蟹和五寸长的黑螃蟹赛跑,谁 先到终点?答案:黑螃蟹(红螃蟹是煮熟了的) 23、两只狗赛跑,甲狗跑得快,乙狗跑得慢,跑到终点时,哪只 狗出汗多?答案:狗不会出汗 24、青蛙为什么能跳得比树高?答案:因为树不会跳 25、一个人吃了一大口西瓜,然后站在门外吐。为什么?打一动物。答案:兔子(吐耔) 26、你喝完酒站在马路边上向大地怒吼,猜一动物。答案:野兔 27、狗让猫做饭---猜一动物。答案:熊猫 28、猫不做---猜一动物。答案:白熊 29、狗做了---猜一动物。答案:狗熊 30、一只小狗经常不洗澡,为什么不生虱子?答案:狗只会生小 狗狗 31、什么动物天天熬夜?答案:大熊猫,瞧它那黑眼圈 32、大雁为什么要飞去南方过冬?答案:因为用走的太慢

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与寻路设计

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与寻路设计 摘要:本文以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建筑综合体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的重要意义,旨在提高改善该类建筑空间认知与寻路的设计原则和手法,并将之总结为理 解性和操作性的理论方式。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结构;信息交流 1.建筑综合体空间认知与寻路设计的研究意义研究发现:在各种不同的空间 情况中,使用者由于空间认知状况不良会产生迷路现象,迷路者会有不同程度的 灰心和紧张,会导致各种设施及服务的效率降低,引起公共空间的安全事故,甚 至造成人员伤亡。当代城市环境和建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空间的复合化、立体化,以及空间功能的交叉与综合,这在大空间建筑综合体的环境中表现 得尤为明显。大型的、立体交叉的建筑综合体空间内,包容了商业、交通、餐饮、休闲、办公等不同功能,使用者可以在一个建筑中解决多种需求,但是其空间也 出现了诸多问题,如: (a)空间相对封闭,缺乏自然光、绿化和地面景观,这在一些商业综合体和交通枢纽 综合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b)方向感差,与外界连接点有限,相似的建筑构件容易使人混淆自己身处的地点; (c)建筑综合体的地下部分可能会引起人们潜意识中的负面联想,如黑暗、潮湿、病、隔离,以及对置身于有限、狭窄或封闭空间中的恐惧心理; 2.建筑综合体空间认知与寻路的设计总原则建筑综合体作为体量巨大、功能混合的复杂 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的认知与寻路存在较其他类型建筑更大的问题,作者通过文献分析及对 典型综合体空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以下3点总体设计原则:(a)简化空间复杂程度;(b)提供足够的空间信息;(c)保证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3.建筑综合体认知与寻路的设计方法 3.1.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关键要坚持第一条原则,即简化空间复杂程度。具体方法如下: (1)空间布局提供清晰的逻辑原则。布局的逻辑关系希望采取分级分区的原则,将建 筑的各个功能归类在自身所属的明确功能区域里。当建筑综合体仅由一个大型体块组成时, 分区方式多以分层的方法解决,当建筑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块时,分区要首先明确该功 能应该属于哪个体块,然后再明确究竟属于该体块的哪一个楼层。 (2)对位关系。各层之间的拓扑关系要尽量对位,要多采用标准层的形式设计建筑, 地上与地下的拓扑关系也要对位,这样可以减少空间的复杂程度,大大减少使用者寻路所要 处理的空间信息。 (3)平面的构图形式。格式塔的完形形式为人们所熟知,更易形成概观性空间知识, 有利于使用者的整体认知。采用格式塔型交通系统组织建筑交通,再在建筑入口处配以简化 处理的平面图,可以方便地让使用者在刚进入建筑时就对建筑的空间形式有大概了解,增强 其寻路时的信心。 (4)竖向交通布置。优先考虑在决策点布置竖向交通,起到快速引导人流的作用。实 验显示,更多的使用者愿意尽快从垂直方向上接近目的地,然后再从水平方向上接近,因此,在开始寻路时就让寻路者方便地看到垂直交通,更符合使用者的寻路习惯。 3.2.局部设计 与整体布局要坚持的原则不同,局部设计更需要注重坚持第二条原则,提供足够的空间 信息。具体手法如下: (1)增加空间差异性。 如果说格式塔型空间容易让使用者了解整体关系,那么必要的空间差异性将协助使用者 辨识出具体的空间信息,进而在整个空间中定位自己。由于格式塔型空间特有的对称、重复 等构图特点在带来空间知识简化的同时,也会导致空间的匀质性,这种匀质空间相对非格式 塔型空间缺少空间差异性的问题将会格外突出,因此在这类空间中特意添加或夸大空间差异

计算机原理习题

1 分数: 1 在计算机中,有符号数是用_____表示的 选择一个答案 a. 原码 b. 二进制编码 c. 补码 d. 反码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2 分数: 1 已知A=10101111,B=01010000,则A∧B、A∨B、A⊕B的结果分别为选择一个答案 a. 00000000,11111111,11111111 b. 00000000,11111111,00000000 c. 00000000,11110000,00000000 d. 00001111,11111111,11111111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3 分数: 1 数制转换(1F3D)H=_____BCD 答案: 错误 这次提交的分数:0/1。 4 分数: 1 微型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 选择一个答案

a. 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I/O接口、外部设备 b. 微处理器、硬盘、总线、I/O接口、外部设备、系统软件 c. 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I/O接口、外部设备、软件 d. 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I/O接口、外部设备、应用软件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5 分数: 1 三输入与非门的输入端A、B、C的状态分别为1、0、1,则其输出状态为答案: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6 分数: 1 给字符“A”的ASCII码加奇校验后的8位二进制编码是_____B 答案: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7 分数: 1 数制转换(10010110.1001)B=_____D 答案: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8 分数: 1 用16进制来表示,32位二进制补码可表示的最大数为_____H 答案:

8255问答题

1、(5分)下图中8255A工作在方式0下,请写出方式控制字,请画出图标明端口的输入/输出? 2、(5分)试编写8255A初始化化程序段。要求端口A工作在方式1输入方式;端口B工作在方式0输出方式;端口C的高4位配合端口A工作;低4位为输入线,8255A的口地址占用0D8H~0DFH,CPU为8086.(如果是5分题还要加上方式1下控制信号的作用)解:MOV AL , 0B1H OUT 0DEH , AL 3、(5分)下面是8255A初始化程序,根据指令(1)说出8255A的工作状态。(2)后两条指令的作用(8255A的地址是60H~63H) MOV AL , 0B0H OUT 63H , AL MOV AL , 09H OUT 63H , AL 解:(1)8255A的A口工作于方式1输出方式,B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方式,C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方式。 (2)后两条指令作用设置PC4=1 4、(5分)编制程序使B口和C口工作在方式0输出方式,并使PB5和PC5输出低电平,而其它状态位不变。设8255A的口地址为8CH~8FH,CPU为8088。 MOV AL , 80H OUT 8EH , AL IN AL, 81H AND AL, 11011111B OUT 8DH , AL MOV AL , 0AH OUT 8EH , AL 5、(5分)设8255A芯片的端口地址为300H~303H,要求A组与B组工作于方式0。其中:端口A是输入口,端口B是输出口,端口C的高4位为输出口,低4位为输入口,试编制初始化程序。 解:MOV DX , 303H MOV AL , 91H OUT DX , AL 6、(5分)设8255的接口地址范围为03F8H~03FBH,A组B组均工作在方式0,A口作为数据输出口,C口低4位作为控制信号输入口,其它端口未使用,编写初始化程序。

单片机典型问答题及答案

单片机问答题 1、8051如何确定和改变当前工作寄存器区。(6分)P12 00H~1FH 的32个单元为4组通用工作寄存器区,每区包含8字节,用R0~R7标记。可通过指令改变RS1、RS0两位来选择。既可用寄存器寻址也可用直接地址寻址。 2、8051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什么复位后PC、SP、和P0~P3的值是多少。(4分)P21-22 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给复位脚RST加上大于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时钟振荡周期)的高电平就使MCS-51复位。 .高电平 0000H 07H FFH 3、MCS-51内部RAM低128单元划分为3个区域,说明这三个区域的地址范围和使用特点。(3分P12-13) (1)00H~1FH 的 32 个单元为 4 组通用工作寄存器区,每区包含 8 字节,用 R0~R7 标记。可通过指令改变 RS1、RS0 两位来选择。既可用寄存器寻址也可用直接地址寻址。 (2)20H~2FH 的 16 个单元为 128 位位寻址区,位地址为 00H~7FH,也可字节寻址。 (3)30H~7FH 为通用数据区,只能字节寻址,用作存数据以及作为堆栈区。 4、说明MCS-51的堆栈特点,复位时(SP)的值是什么正常工作时应如何设置(SP)的值(6分)P14 堆栈特点: (1)堆栈结构—向上生长型。 (2)堆栈按“先进后出”原则。 (3)数据入栈时,先SP自动加“1”,后入栈。数据出栈时,先出栈,后SP自动减“1”。 (4)SP指针始终指向栈顶。 单片机复位后,SP为07H。 堆栈实际上从08H单元开始,由于08H~1FH单元分别是属于1~3组的工作寄存器区,最好在复位后把SP值改置为60H或更大的值,避免堆栈与工作寄存器冲突。

微机原理问答题汇总

1、接口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对I\O接口的实质是对什么操作?(接口有哪三种基本功能?) 接口有三种基本功能:(1)作为微型机与外设传递数据的缓冲站;(2)正确寻址与微机交换数据的外设;(3)提供微型机与外设间交换数据所需的控制逻辑和状态信号。 IO操作实质是对IO端口操作。 2、在I\O同步控制方式中,请简述中断驱动式控制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CPU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是通过CPU响应IO设备发出的终端请求来实现的,CPU和IO设备的关系是MPU被动,IO是主动。即IO操作是由IO设备启动的。当IO设备需要CPU服务是通过其接口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在收到中断请求信号后,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保护断点,转去为响应外设服务,执行一个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服务完毕后恢复断点,返回原来的中断程序继续执行。如果CPU没收到中断请求,则继续进行正在做的事,不理会io设备。 3、宏与过程主要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于 (1)宏操作可以直接传递和接收参数,而过程不能直接带参数,必须通过堆栈、寄存器存储器来传递参数,编程比宏复杂一点 (2)子程序无论被调用多少次它都只被汇编一次,有唯一的一段目标代码;而宏指令调用多少次就汇编多少次,每次调用都要在程序中展开并保留宏体中的每一行。 (3)宏操作并不会在执行目标代码时增加额外的时间开销,但过程调用由于要恢复现场及断点,因此会延长目标程序的执行时间。 4、有哪几种IO同步控制方式 (1)程序查询式控制(2)中断驱动式控制(3)存储器直接存取DMA(4)延时等待式5、中断向量表位于存储器的什么地方?如何根据中断类型码获得中断向量? 中断向量表位于000~3FFH的1K存储空间 中断类型码*4获得中断向量在中断向量表中存放的起始位置 从该位置连续取四个字节即是该中断的中断向量。 6、哪一个引脚是存储器的片选端?有哪几种译码方式? 片选端CS 线译码法局部译码法全局译码法 存储器片选控制方法通常有哪几种?他们各自有何缺点? 线译码法局部译码法全局译码法 线选法和局部译码法的优点:电路简单,尤其是线选法,根本无需片选译码电路;缺点是:存在地址空间重叠,地址不连续,使寻址空间利用率低。 全译码法不存在地址空间重叠和不连续问题,但是电路稍微复杂。 全译码法、部分译码法法和线选法各有何特点? 线选法是高位地址直接连到片选信号上; 全译码是把所有高位地址全部进行译码,译码后的信号连接到片选信号上; 部分译码法是吧所有高位地址中的一部分进行译码,译码后的信号连接到片选信号上。 7、外部中断源请求得到CPU响应,应满足哪些条件? (1)置位了中断请求触发器 (2)中断屏蔽触发器处于非屏蔽状态 (3)CPU内部是中断开放的 (4)没有更高优先级别的中断请求正在被响应或者正发出、正挂起 (5 )CPU没有现行指令后才能采样INTR线而响应可能提出的外中断请求。

(完整word版)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二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II中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中的内容.本章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节内容.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发了更多人对城市与环境的思考。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容量大,分为两课时讲授.主要包括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四部分内容,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 学生在中学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城市的形成,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 ⑵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⑶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⑷理解中心地理论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不同城市区位的分析了解城市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通过分析得出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⑵通过利用城市地图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得出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原因 ⑶通过讲授法学习中心地理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⑵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例分宜某一城市的形成原因,区位条件;根据城市地图能够分析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心地理论原理 教学方式: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人口和产业在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便形成了城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美好”不是天然出现的,它需要从人的层面、城市层面、环境

第二章8086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第二章习题与分析解答 1单项选择题 (1)8086工作最大方式时应将引脚MN/M烟() A.负电源 B.正电源 C.地 D.浮空 分析:8086规定工作在最小方式下MN/MXI+5V,工作在最大方式下MN/MX 接地。 答案:C (2)8086能寻址内存储器的最大地址范围为() A. 64KB B.1MB C.16MB D.16KB 分析:8086有A0~A i920条地址总线,2 =1MB 答案:B (3)在总线周期,8086CPU与外设需交换() A地址信息 B.数据信息C.控制信息D.A、B、C 分析在总线周期,CPU必须发出地址信息的控制信息以后,才能实现与外设进行交换数据。 答案:D (4)8086用哪种引脚信号来确定是访问内存还是访问外设() A. RD B.WR _ C.M/IO D.INTA 分析:引脚信号M/IO是Memory or In put Output 的缩写,当M/IO=0时,用以访问外设;当M/IO=1,用以访问外设。 答案:C (5)在8086指令系统中,下列哪种寻址方式不能表示存储器操作数() A.基址变址寻址 B.寄存器寻址 C.直接寻址 D.寄存器间接寻址 分析:8086指令系统共有七种寻址方式,只有立即寻址方式和寄存器寻址方式不是表示存储器操作数的。 答案:B (6)当CPU时钟频率为5MHz则其总线周期() A. 0. 8 s B.500ns C.200ns D.200 卩s 分析:时钟周期T=1/?=200ns,而一个总路线周期通常由4个T状态组成,有 4X T=4X200ns=0.8 卩s. 答案:A (7)8086工作在最大方式下,总路线控制器使用芯片() A. 8282 B.8286 C.8284 D.8288 分析:在最大方式下,系统中主要控制信号是由总路线控制器产生,而只有芯片8288才有这方面的功能。 答案:D (8)取指令物理地址=() A. (DS X10H+偏移地址 B. (ES X10H+S移地址 C. (SS X10H+ (SR D. (CS X 10H+( IP 分析:每当8086CPI取指令时,总是根据CS: IP的所指的存贮单元去取指令。 答案:D

MCS_8086习题3_答案(部分)

习题3: 1. 有2个4字节无符号数分别存放在扩展段2000H 和3000H 开始的单元中, 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将两数相加,结果存放在数据段2000H 开始的单元中,请编写程序段完成以上功能; 2. 8086系统中,请说明下列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什么? 1)MOV AX, 1234H 立即数寻址 2)MOV AX, [1234H] 直接寻址 3)MOV AX, [BX] 寄存器间接寻址 4)MOV AX, 1234H[BX + SI]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5)MOVSB 数据串寻址 6)IN AL, DX I/O 端口间接寻址 3. 请在下表中画出下列数据段以十六进制表示的各单元值(表格中每个单元表 示一个字节),并写出变量var1, var2, var3的偏移地址和cnt 的值。 data SEGMENT para ORG 30H var1 DB -2, ‘A ’, 2 dup(‘23’) var2 DW -1 cnt EQU $-var1 var3 DW var2 data ENDS var1: 0030H var2:0036H var3:0038H cnt = 8 4. 以下程序实现将变量var 进行var*10+600的操作,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在变 量result 中,当程序执行到地址M5的时候,请在以下表格中画出当前堆栈指针的位置和堆栈里的内容(程序断点可以用标号,在堆栈中可用寄存器名代表保存的内容,SS 的内容不用指定,表格的每个单元表示一个字)。(6分) data segment var dw 1000 低地址 高地址 0030H FEH 41H 32H 33H 32H 33H FFH FFH 36H 00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