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观练习题

第二章儿童观练习题
第二章儿童观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章节模拟习题及

答案:儿童观

第二章儿童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

B.美育能协调体育、智育、德育的发展,是体育、智育、德育的催化剂

C.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

D.体育的作用最小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不存在作用大小之分。选项D说法错误,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德、智、体、心诸方面

C.体、德、智、美诸方面

D.美、智、德、心诸方面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3.( )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A.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B.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C.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

D.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所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体育的基本要求。

4.下列关于幼儿体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

B.幼儿体育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

c.幼儿体育过程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游戏性强的特点

D.幼儿体育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节奏性强的特点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其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

练。幼儿体育过程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游戏性、生活性强;活动强度小,但密度大;持续时间较短,但节奏性强;约束小,要求低,不追求一致目标(不达标、不考试);年龄分期明显等特点。5.(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形式。

A.上课

B.游戏

C.练习

D.运动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由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中反映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道德、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情感等,所以教师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所

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幼儿德育目标强调从( )人手。

A.思维

B.想象

C.情感

D.任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7.下列对于幼儿审美感知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儿从人和实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角度,来判断人和事物的美与丑

B.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

C.幼儿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

D.幼儿不懂得将自己的情感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审美对象上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幼儿审美感知主要有以下特点:(1)情绪性。美本身具有感染性,幼儿通常从人和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角度,来判断人和事物的美与丑。在幼儿眼中,他们喜爱的、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人和事物都是美的。(2)肤浅性。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容易感受,而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3)行动性。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4)有灵性。受自我中心倾向的影响,幼儿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意志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审美对象上。

8.幼儿教师利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

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这属于遵循了幼儿美育中的( )原则。

A.趣味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1)趣味性原则。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2)形象性原则。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教师可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让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和艺术形象。(3)情感性原则。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幼儿教师应创

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4)活动性原则。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5)创造性原则。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示范不相同,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

9.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通过对比主要强调了最后一句“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儿童只有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对待3岁前幼儿的“口吃”现象,(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D.应进行心理治疗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幼儿3岁前发生的口吃多属于表达与词汇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孩子心里想得明白,但是由于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当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却又不知该怎样去说,所以就发生了“口吃”现象。这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中间过程,不需要过度紧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掌握的

词汇量越来越多,“口吃”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若为此表现出恐慌、焦虑,甚至加以斥责,或反复给孩子纠正,不许“结巴”,反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使其对说话过分紧张而加重口吃。所以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现象时,不要过多地去关注,也不要加以批评,淡化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同时大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复述孩子想要表达

的句子,以增加其词汇量,慢慢孩子的“口吃”现象就会消失。

11.对于1岁半以后的儿童,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

A.不倒翁,拨浪鼓

B.手工、绘画材料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用手穿的大木珠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l岁半以后的儿童可提供操作游戏材料,如积木、套盒、拼图等;手工绘画材料,如大画纸、彩色笔、旧画报等;沙、水等游戏材料,如小铲、木桶、杯、漂浮玩具等;发展幼儿智力的塑料插片、拼图积木、配对画片、几何形体盒等。

12.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下列哪一种语言描述最合适?( )

A.“请注意不要错拿别人的毛巾”

B.“请拿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C.“乱拿别人的毛巾老师会批评的”

D.“拿别人的毛巾,其他小朋友会不高兴的”【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让幼儿自己拿绣有自己名字的毛巾是最适合对小班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13.上课时遇到幼儿尿裤子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采取以下哪种做法最为恰当?( ) A.一边组织教学一边给孩子换裤子

B.责备孩子该上厕所时不去上

C.把孩子领到寝室或卫生间帮他换好裤子,并叮嘱他以后想尿尿要告诉老师

D.如果天气比较热就让其自然干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尿裤子时,教师不能对其进行责备,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是暂停教育活动,及时处理,并叮嘱幼儿以后想上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从而消除幼儿的心理负担。

14.一位新人园的儿童问教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最好回答:( )。 A.“老师不知道。”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

接你。”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面对新入园、适应上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以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给予其温暖的支持。同时,由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15.( )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玩水、玩沙是幼儿的天性,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手的精确性,又

能够从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16.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初生3个月内的婴儿适合玩一些色彩鲜艳夺目的玩具,因为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引发婴儿伸手触摸这些玩具,从而促进他们肌肉的伸展。

17.小班幼儿操作墙面的高度以( )为宜。A.80cm以下

B.70-100cm

C.100-130cm

D.130cm以上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墙面的布置要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一般以幼儿的视线能够看清楚为宜。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则要在100--130cm之间。18.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语言要明确、通俗,便于幼儿理解。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19.( )是指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

法。

A.榜样示范法

B.情境演示法

C.行为练习法

D.讲解说理法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情境演示法是指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情境演示法的内容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它能帮助儿童认识到一定情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并对之作出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反应。

20.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张老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张老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移情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其中,认知提示是指结合游戏,通过提示、分析和讲解,帮助孩子学会辨别几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1.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

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题干中描述的做法违反了该项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2.幼儿一般从( )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儿童的颜色视觉有一个发展过程。3个月时能够区别灰色和彩色。4个月时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4-8个月时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不喜欢暗色;喜欢光波较长的“温暖色”(红、橙、黄),不喜欢光波较短的“冷淡色”(蓝、紫)。研究表明,2—3岁儿童最容易掌握红、黄两色,其次才是绿色和蓝色。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3.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范例变为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 )阶段。

A.及时模仿

B.简单再现

C.认同

D.内化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内化就是儿童将外在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的过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24.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考试

C.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学前班儿童的教育主要不是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是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培养各种基本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发展,所以其评价的方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

[文件] 5104.doc [科目] 幼儿教育 [标题]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 [作者] 王坤庆 [内容] 专家学者们认为:21世纪应成为教育的世纪、儿童的世纪。在我国,目前在校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将是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主力军。为了使我国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儿童观作指导去培养和造就下一代。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综合现代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将对现代儿童观应有的几个基本信念概括如下: 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与成人一样,其人格的价值是等值的。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由此可见,儿童的人格尊严同样必须得到保护和尊重。我们以前习惯于将送子女上学视为是家长、社会的义务,这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也是每个儿童必须享有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的人格尊严的体现。当然,作为教育者或监护人,在尊重、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起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使每个儿童意识到,他在受到尊重、保护的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并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必须“让每个儿童抬起头来走路”。 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什么是个性?简言之,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个性的精华是他的主体性和创造才能,社会正是由丰富多采的不同个性构成的整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养成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原动力,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心理基础。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更无创造的欲望,他们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吗?社会正是在每个个体的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的。 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场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先导的社会变革已波及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正视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依靠教育并通过教育造就出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下一代的竞争意识,是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所要体现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在儿童身上要逐渐养成的新品质。 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判断一个人的发展,既要看他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也要看他享受精神生活的能力,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他所受的教养及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只有对自身能力和意志品质充满高度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具有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精神动力。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还表现在对历史、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消除焦虑,激发灵感,使人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可见,儿童的健全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精神世界的培养。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造就“跨世纪一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了成功地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儿童观作指导,从未来着眼去培养下一代,通过新一代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去成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调查生活中能用连加表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吗?今天刘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有哪些游乐项目? 师:那你能具体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有几人,有几架小飞机吗? 生: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有4架小飞机。 师:我找一个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再重复一遍。 师: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 师:每张长椅上坐了几人?有几张长椅? 师:每节车厢有几人?有几节车厢?自己看一看,同桌先说一说。 解决问题。 架飞机。 师: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 ) 师:你能不能结合图说一说算式里的2表示什么? 生:代表一架飞机里面有2个人。 师:也就是说每架飞机里有2个人。有几个2?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对了,这个算式就表示4个2相加。 师: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4个2,再写乘4。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用2×4=8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得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8—19页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价值观:使学生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及把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分析法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教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真广泛,现在我们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儿童乐园”场景图,并揭示课题) 二、教学过程: 1、看一看。 独立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 小组内交流,并把提出的问题集中起来。 小组汇报,组间补充。 2、说一说。 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如“乘飞机的有多少人?”从2+2+2+2=8(人)中,指导观察:你们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像这样,求4个2连加的题目,除了用加法计算以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你们会表示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跟同学说一说。 汇报:求4个2相加,可以怎样来表示?你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着重说明:2×4=8和4×2=8都表示4个2相加。 3、认一认。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两个算式吗?试试看。

4、写一写。 请学生独立在后三个算式中选择出一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同桌互说,并纠正。 讨论第4个算式:如果加数不同,能不能直接列出乘法算式呢?为什么?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你喜欢用哪一种?为什么? 三、练习: 两个因数分别是3和4:先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4+4+4 2+2+2+2+2 把意思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4个3相加5+5 4×2 6+6+6 6× 3 3+3+3+3 2个5相加4+4 写出乘法算式。 5乘4: 4个6相加: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2: 四、实践与应用 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与同伴说一说,并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有多少人乘坐火车? 2+2+2+2人)4+4+4+4+4+4=24(人) 2 × 4 = 8 (人)6×4=24(人) 有多少人划船? 3×3=9(人)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学反思:

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1、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全身心的为幼儿教育服务,不应该只把教育 当成一项工作,只有当自己完全的热爱这份工作,发现这份工作的乐趣,才能 将正确的心态,正确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 高自我修养,自我学习,丰富自己的眼见。才能更好的引导儿童,使幼儿获得 内容更加饱满丰富。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要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到 儿童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优组织,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如班级中,总会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幼儿,如果一味地批评教育,幼儿不但 不会改正,还会产生厌学心理,觉得老师都不喜欢他,教师首先应仔细观察调 皮儿童的常规生活,观察他的行为习惯,一边纠错指正,同时也要配合鼓励幼儿,相辅相成。同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从家校两方面 入手纠正。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以身作则,培养儿 童健康发展。 2、小班主题环境创设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生活化,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幼儿在生活环境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也可将环 境创设接近家庭生活,使幼儿更加容易进入环境。如可以创设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境。在理发店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去理发店的经验,在游戏中运用。如,理发店中的顾客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理发师要学会接待,配合顾客的要求。在游戏中,学会交流想法。 墙面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年龄小,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幼儿喜欢明快的色彩对比,造型上选择简洁的表现手法,图画造型可爱最能吸引幼儿。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同时,教师也要进入角色,参与活动,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应该做一个参与者,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特点,更好的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儿童乐园。(教材第18、19页)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并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运用加法计算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重点: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课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乘小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小火车的。 ·我发现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里的人数也同样多。 ·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 ·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把根据这幅图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所以要充分利用主题图,结合问 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含义,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有关的乘法的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 ·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6×4=24或4×6=24。 ·有3个3,所以就是3×3=9。 …… 师:4+4+4+4+4+4=4×6,6是从哪来的?3+3+3=3×3,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学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谈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表示的不同含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儿童乐园 2+2+2+2=8(人)2×4=8(人)或4×2=8(人) 2× 4 = 8读作:2乘4等于8 = 读作:4乘2等于8 4+4+4+4+4+4=24(人)6×4=24(人)或4×6=24(人)

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儿童乐园》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儿童乐园》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lesson "Children's Paradi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上课讲义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 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比如,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

儿童观教育观反思

儿童观教育观反思 我看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其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幼儿教育之中,他用自己一生辛勤耕耘的硕果向我们揭示了正确的儿童教育观的内涵。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的心理是相当复杂的,准确地了解儿童的需要和特点,从而正确地认识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陈鹤琴深入到儿童世界之中,通过认真的观察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了科学的认识。他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不是身体较小的成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深入地了解儿童,深刻地理解儿童,才能有效地教育儿童。在陈鹤琴看来,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对这一崭新的世界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厌其烦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遇到不懂的事情总想弄明白。好奇心引发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了解了儿童的好奇心,就掌握儿童教育的门径。 第二,儿童生来都好动。 由于好奇而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于是,便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弄弄那个,—刻也不停,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听,什么都希望尝试一下,其行为完全由感觉与冲动所支配。儿童由好动而好玩,由好玩而喜欢游戏,他们以游戏为生命,终日乐此不疲、儿童好动、好玩、好游戏的天性,使其喜欢与外界事物接触,而这种接触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逐渐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第三,儿童喜欢模仿。 对成人的—有—行和同伴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主动摸仿。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个体最初学会的种种本领,大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正因为儿童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教育是启蒙教育,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或是了解的不深刻。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要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到儿童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优组织,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教师则要灵活地扮演好活动中的多种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变演员为导演,成为一个快乐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儿童所需、所想,走进他们的心里,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探索正确的儿童观,并用它来修正幼教实践时,注意把握四点: 一、通过分析儿童行为表现来寻找教育者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一个多能的操作者。他们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经过成人的鼓励和训练,孩子能够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穿鞋袜、系鞋带、扣扣子、带手套。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爸妈心中的“小太阳”,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被长辈包办了,以至于上了幼儿园穿衣裤、系鞋带这类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园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这一情况,在取得家长配合后,我们开展了“灵巧 小手动一动”、“比一比谁叠被子最好看”等主题活动,开展了“编辫子”、“给宝宝穿衣服”等游戏活动,通过练习一双双小手真的很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真能做了。由此我感到:正确的儿童观应首先树立在被扣上许多帽子的儿童的正确态度上,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和一些自由自在的尝试。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第二章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是中国的父母面对孩子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之一,这个词往往在孩子5岁以后开始逐渐成为父母与孩子永远沟通不完的主题。 而如今,我们又在学前父母面前谈学习,很多父母一定会摇头。其实,我们要在这里跟父母沟通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是如何成长的。教会你们一个游戏,帮助你挑选一些适合孩子玩耍的玩具、图书,帮助你们解答一些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这不难,但是这是无法彻底帮助每一位父母的,要想帮助父母,最有效的方法是应该帮助父母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呢?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正确的教育观就是: 明确对孩子的培育目标; 明确自己对孩子需要履行的培育责任; 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 了解人类三次环境转换和三次逆反; 了解科学的培育规律、法则与公式;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本质为前提,在父母为孩子创建的客观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正确的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外在行为。 具体说就是: (一)培育目标 最终实现目标:帮助孩子实现获得未来更多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五大基本培育目标: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育机构与教育者所应履行的培育责任 即“身体的健康成长和保持过程——保育”和“逻辑思维的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和使用过程——培育”两个范畴。其中“培育”有包括了两个方面,即“逻辑思维的创建和成长过程”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成长过程”。 它们是共同成长,不分先后次序的。 (三)教育机构与教育者所应认识和合理并帮助孩子过渡人类三次环境转换和“三次逆反期”,这是对孩子成功教育的保证。 三次环境转换 载体培育从逻辑思维学出发认识到: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一共会经历三次环境转换,即从非约束环境到相对约束环境的转换——从家到幼儿园;从相对约束环境到约束环境的转换——从幼儿园到上学;从约束环境到选择环境的转换——从结束学业到职业选择。 “三次逆反期” 正确理解和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三次逆反期”的本质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在一个逆反期到下一个逆反期的成长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教育。这三次“逆反期”的普遍年龄分布分别是,第一次逆反期是从三岁左右到五、六岁;第二次逆反期是从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第三次逆反期是从十八岁左右到二十二三岁。它们的基本概念分别是从“复制性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纯洁性目的逻辑思维”,又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非纯洁性目的逻辑思维”,最终会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固始化目的性逻辑思维”。/* 分页*/.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第二章儿童观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章节模拟习题及 答案:儿童观 第二章儿童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 B.美育能协调体育、智育、德育的发展,是体育、智育、德育的催化剂 C.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 D.体育的作用最小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不存在作用大小之分。选项D说法错误,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德、智、体、心诸方面 C.体、德、智、美诸方面 D.美、智、德、心诸方面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3.( )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A.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B.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C.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 D.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所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体育的基本要求。 4.下列关于幼儿体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 B.幼儿体育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 c.幼儿体育过程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游戏性强的特点 D.幼儿体育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节奏性强的特点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其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 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 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 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只供学习与交流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文件] [科目] 幼儿教育 [标题]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 [作者] 王坤庆 [内容] 专家学者们认为:21世纪应成为教育的世纪、儿童的世纪。在我国,目前在校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将是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主力军。为了使我国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儿童观作指导去培养和造就下一代。 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综合现代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将对现代儿童观应有的几个基本信念概括如下: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与成人一样,其人格的价值是等值的。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由此可见,儿童的人格尊严同样必须得到保护和尊重。我们以前习惯于将送子女上学视为是家长、社会的义务,这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也是每个儿童必须享有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的人格尊严的体现。当然,作为教育者或监护人,在尊重、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起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使每个儿童意识到,他在受到尊重、保护的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并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必须“让每个儿童抬起头来走路”。

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什么是个性简言之,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个性的精华是他的主体性和创造才能,社会正是由丰富多采的不同个性构成的整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养成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原动力,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心理基础。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更无创造的欲望,他们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吗社会正是在每个个体的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的。 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场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先导的社会变革已波及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正视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依靠教育并通过教育造就出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下一代的竞争意识,是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所要体现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在儿童身上要逐渐养成的新品质。 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判断一个人的发展,既要看他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也要看他享受精神生活的能力,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他所受的教养及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只有对自身能力和意志品质充满高度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具有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精神动力。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还表现在对历史、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消除焦虑,激发灵感,使人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去勇敢地迎接生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小学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儿童乐园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ldren's Paradis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儿童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价值观: 使学生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及把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分析法 一、导入 教师提问:如果要给我们班每个同学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该怎么列式?先由学生试者在练习本上列,然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列式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同学们都觉得用连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教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真广泛,现在我们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儿童乐园”场景图,并揭示课题) 二、教学过程 1、看一看。 独立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 小组内交流,并把提出的问题集中起来。 小组汇报,组间补充。 2、说一说。 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如“乘飞机的有多少人?”从2+2+2+2=8(人)中,指导观察:你们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像这样,求4个2连加的题目,除了用加法计算以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你们会表示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跟同学说一说。 汇报:求4个2相加,可以怎样来表示?你们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014)-----(2015)学年度第( 1 )学期教案授课教师胡胜霞 科目名称幼儿心理学授课题目(章节)八授课时间12.22-24 课时 1 授课班级13幼师3、4、5、6班 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学知识对树立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的作用能力目标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学前教育中的问题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教材分析 重点如何正确看待儿童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问导入:请个别学生回答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思考并回答 讲授新课一、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1.发展的完整性。 2.发展的连续性。 3.发展的阶段性。 4.发展的规律性。 5.发展的社会性。 6.发展的活动性。 7.发展的个别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二)幼儿心理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1.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水平受科学研究方法水平的制约。 3.人类的知识,总是处于不断重新组织的过程中。 二、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正确看待早期教育的发展效应 1.佛洛依德关于早期经验对人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埃里克森关于人的生命周期的划分 3.巴尔特斯的终身发展观 (二)早期教育要允许多元发展 1.每个儿童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中,他们的心理发展离不开 特定文化的影响 2.十分关注个体差异 (三)早期教育要坚持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 1.中国传统文化幼灿烂的历史和宝贵的精华,尤其是“六 经”,是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根源。 2.单纯的诱导儿童过度运用机械识记、死记硬背也是错误 的。 三、小结 学生自读 课本,了解 相关理论 观点 教案检查记载情况记载及教研组长意见教研组长 签字

2017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龙城街道龙联学校许文丽 【教学容】 《初步认识乘法意义》(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儿童乐园》相关容,教材P18-19页。 【设计依据】 在上一节课“数一数”中,学生学习了多个相同数的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结合“儿童乐园”的情景,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的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及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由复习多个相同数的加法计算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为新课做好铺垫。 师:可以怎么数?怎么列算式计算? 学生回忆:可以横着数,5+5+5+5=20;也可以竖着数,4+4+4+4+4=20. 师:星期天到了,淘气和他的小伙伴们得到父母的允许后相约到儿童乐园里玩一玩,他们玩了哪些好玩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一)根据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