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第27卷第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7 No.2 2008年2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08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陈建峰1,2,俞松波1,叶铁锋1,石振明1,2

(1.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对打设竖向排水体的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并同时进行了1组不加筋石灰土路堤的对照试验。在地基土中及其表面埋设和安装了位移计、孔隙水压力计和土压力计,并在模型土工格栅上黏贴了应变片以测试加筋拉力。试验结果表明:(1) 加筋减少了沉降量,其减少量8%左右,加筋路堤呈现较明显的地面隆起,而不加筋路堤主要表现为沉降;(2) 加筋和不加筋路堤地基中两者的孔隙水压力基本接近,在每一堆载休止期,孔隙水压力都呈较明显的消散;(3) 加筋后,路堤堆载压力可明显扩散,加筋路堤中心下地基土压力比不加筋路堤要小6%~10%,而坡脚下土压力前者比后者大40%左右;(4) 模型格栅拉力随加速度的增大变化规律较好,在休止期拉力持续增大,与沉降规律一致。在堆载高度0~2 m期间,格栅拉力较均匀分布,其后格栅中心处拉力明显比两侧增大;(5) 加筋对提高石灰土路堤的稳定性作用明显,可考虑在石灰土中加筋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并可进一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关键词:土力学;路堤;软土地基;石灰土;土工格栅;塑料排水板;离心试验

中图分类号:TU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8)02–287–07

CENTRIFUGAL TEST ON REINFORCED EMBANKMENT WITH LIME-STABILIZED SOIL AS BACKFILL ON SOFT CLAY

CHEN Jianfeng1,2,YU Songbo1,YE Tiefeng1,SHI Zhenming1,2

(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wo centrifugal tests of reinforced and unreinforced embankments with lime-stabilized soil as backfill on soft clay with vertical drai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s and effects. The instruments used to measure displacement,pore water pressures and earth pressures were installed;and the strain gauges were glued with epoxy resin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del with geogrid. The following test results are achieved. (1) Compared with the unreinforced embankment,the settlement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is reduced approximately by 8%;and the heave of the reinforced embankment foundation is observed,whereas unreinforced embankment dominantly shows settlement. (2) Pore water pressures in the foundations of reinforced and unreinforced embankments are basically similar;and during each loading break,pore water pressures are obviously dissipated. (3) Earth pressures under embankment base a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due to geogrid reinforcement. Earth pressures under central part of the reinforced embankment are 6%–10% less than those of unreinforced embankment,whereas earth pressures under the slope toes of the former are approximately 40%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4) Tensile forces in the model geogrid have a good changing law with the

收稿日期:2007–09–06;修回日期:2007–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08030)

作者简介:陈建峰(1972–),男,博士,1995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加筋土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jf_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323816688.html,

? 28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

acceleration increasing. During loading break,tensile forces increas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ttlement changing law.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nsile forces shows uniform until the reinforced embankment is loaded up to 2 m in height. Afterwards,the tensile forces at the central part obviously increase more than those at two sides. (5) An idea to add geosynthetics to the embankment′s lime-stabilized soil is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its tensile strength,which also makes the embankment more stable.

Key words:soil mechanics;embankment;soft foundation;lime-stabilized soil;geogrid;plastic drainage boards;centrifugal test

1 引言

加筋对提高土工构筑物的稳定性已为人们熟知,但理论研究成果落后于工程实践。对于加筋路堤或堤坝,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一些离心模型试验展开研究。M. D. Bolton和J. S. Sharma[1]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软土地基上加筋路堤的性状,对加筋类型、地基深度和地基竖向排水影响等作了探讨。J. N. MandaL和A. A. Joshi[2]用离心模型试验观测软土地基上棉和麻土工织物加筋路堤的短期稳定性,获得了地基内部沉降和水平位移分布。丁金华和包承纲[3]对软土地基及吹填土上土工织物加筋堤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排水条件、不同织物布置方式对堤坝稳定和变形的影响。J. S. Sharma等[4,5]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了软土地基上设置和未设置塑料排水板加筋路堤加筋应力的分布。陈胜立等[6,7]对土工织物加筋斜坡式防波堤的固结过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土体固结过程中防波堤–加筋垫层–地基体系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发展以及织物拉应力的分布和发展。B. V. S. Viswanadham和R. Mahajan[8]做了土工织物加筋的路堤砂土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对水平位移、沉降及加筋层的应变分布作了分析。

石灰土路堤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公路建设中已得到较多的应用[9~12],其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对高液限、高含盐量和高压缩性的黏土和亚黏土,经石灰改性后,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江苏沿长江南北的高速公路,地基土为含水量较高、塑性指数为10~25的黏土和亚黏土,施工中对现场取土经晒干粉碎,掺5%~8%的石灰进行路堤填筑,取得良好效果[12]。

目前对软土地基石灰土路堤、特别是加筋后的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对打设竖向排水体的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并同时进行了1组不加筋石灰土路堤的对照试验。

2 离心模型试验

2.1试验设备

本次试验是在同济大学TLJ–150岩土离心试验机(见图1)上进行的。其最大容量为150 g·t,最大离心加速度为200 g,有效半径为3.0 m,拖动功率为250 kW。

图1 TLJ–150岩土离心试验机

Fig.1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machine TLJ–150

2.2 模拟对象及模型尺寸

模拟对象为高度6 m、顶宽13 m、坡率1∶1石灰土路堤,25 m厚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基,50 cm 厚砂垫层,砂垫层中布设双向塑料土工格栅,地基中打设有间距2 m、梅花形布置的塑料排水板。试验采用的模型率=

n100,模型箱尺寸为0.9 m×0.7 m× 0.7 m(长×宽×高)。按模型率n = 100缩小原型的模型尺寸如图4所示。

2.3模型材料及制备

模型地基土和制备路堤灰土的土采用上海地区第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将土样风干、粉碎,并过孔径φ2 mm的筛子。风干后土的相对密度为2.73,含水率3%,孔隙比为1.71。

将风干淤泥质粉质黏土掺5%生石灰,采用重型击实仪进行击实试验,击实试验曲线见图2。测得最优含水率为18%,最大干密度为1.75 g/cm3。

第27卷 第2期 陈建峰,等.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289 ?

图2 石灰土击实试验曲线

Fig.2 Curve of compaction test for lime-stabilized soil

参照规范

[13]

要求,下路堤压实度≥93%,上路堤压

实度≥94%,本次试验取石灰土路堤压实度为93%。将计算好质量的石灰土装入55 cm ×15 cm ×15 cm 模具中,置于万能试验机压实至93%的压实度。然后,用刀将压实后的石灰土削成试验路堤形状和尺寸。砂垫层为过孔径φ 1.25 mm 筛子的黄砂,其堆积密度为1.24 g/cm 3。

模型土工格栅的选择是一个难点,需同时满足力学相似和几何相似条件,但前者起控制作用。笔者分别对塑料纱窗布、医用纱布、土工格网、玻璃纤维网和三维土工网夹层进行了拉伸试验,选出了由南阳杰达土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维土工网夹层作为模型土工格栅,其原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实际黏焊塑料土工格栅原料一致,网格间距8 mm 。按规范

[14]

裁取5个试样进行宽条拉伸

试验,试验曲线见图3。剔除5#

试样异常数据,各试样试验参数及平均值,以及原型双向黏焊土工格栅试验参数

[15]

见表1。可见模型土工格栅标称抗拉

强度下的伸长率和原型基本一致,其抗拉强度和2%,5%伸长率的拉伸力乘以模型率100后,也与原型接近。

图3 模型土工格栅拉伸试验曲线 Fig.3 Curves of tensile test for model geogrid

表1 模型格栅试验参数

Table 1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geogrid used in model

试样编号

每延米极限

抗拉强度

/(kN ·m -1

)

标称抗拉 强度下的 伸长率/%

2%伸长率

时的拉伸力 /(kN ·m -1) 5%伸长率

时的拉伸力

/(kN ·m -1

)

1 1.25 16.0 0.39 0.64

2 1.45 15.4 0.46 0.74

3 1.21 14.6 0.39 0.66

4 1.37 14.4 0.57 0.81 平均值 1.32 15.1 0.4

5 0.71 原型GSZ100

≥100.00

≤13.0

≥55.00

≥65.00

关于塑料排水板离心模型材料的选择,J. S. Sharma 和M. D. Bolton [4]采用直径φ 1.5 mm 的聚酯纤维绳来模拟,卢国胜[16]用直径φ 2 mm 的普通毛线模拟。笔者将塑料排水板换算成等效直径的砂井,根据模型砂井地基与原型砂井地基平均固结度相等的原则,确定模型砂井的直径为φ 5 mm 、间距32 mm ,梅花形布置。砂井充填材料为过孔径φ 1.25 mm 筛子的黄砂。 2.4 仪器埋设及布置

在地基制备过程中和路堤加载前,埋设和安装由中国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传感器研究室研制的6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6个土压力传感器和4个差动式位移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KYB –300,测量范围为300 kPa ,系统精度为2级,传感器渗水材料孔隙为0.3 μm ,渗水材料能承受压力200 kPa 。土压力传感器型号TYB –500,量程为500 kPa ,系统精度为2级。4个差动式位移传感器中,2个型号为CW –30,量程3 cm ;2个型号为CW –50,量程5 cm 。为测试模型土工格栅受力情况,在格栅表面不同位置用环氧树脂黏贴了4个应变片,并对其进行了标定。图4所示为量测仪器平面和正立面布置图;图5所示为模型格栅表面黏贴的应变片。

在地基初始固结完成后,卸去模型箱侧面有机

玻璃板,用大头针将彩色硬封面纸剪成的标记点布置在地基土侧面上,以观测路堤加载过程地基土的位移。 2.5 试验过程

本次试验过程如下:

(1) 在模型箱四周贴双层聚四氟乙烯,以消除侧壁摩阻力。在模型箱4个角上各放置1个高35 cm 、直径φ 7.6 cm 的不锈钢管,用于储存地基固结过程中排出的水。

拉伸率/%

0.0

0.20.40.60.81.01.21.41.6拉伸力/(k N ·m -

1)

试样1试样2试样3试样4试样5

? 29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

(a) 平面图

(b) 正立面图

图4 量测仪器布置图(单位:mm)

Fig.4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unit:mm)

图5 模型格栅表面黏贴的应变片

Fig.5 Strain gauges glued on the surface of model geogrid

(2) 将淤泥质粉质黏土干土与水以5∶3的质量比配置地基土,分10层在模型箱中制成30 cm厚度的地基土。在地基土制备过程中埋设土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

(3) 将地基土在100 g离心力作用下运转2.5 h,模拟3 a的正常固结,以使模型地基土达到与原型相近的应力状态和密实度。

(4) 卸去模型箱侧面有机玻璃板布置位移标记点,用直径φ5 mm的薄壁不锈钢钢管在路堤基底地基土中成孔并灌黄砂制备砂桩,在其上铺5 mm厚度的砂垫层,模型土工格栅布置在砂垫层中间位置,再在砂垫层上放置预制的石灰土路堤,最后安装位移计。

(5) 采用变加速度方法模拟路堤的3级堆载,加速度分别为33.3,66.7和100 g,以模拟路堤堆载2,4和6 m高度,每1级堆载完成后休止1个月时间,加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加速度–时间关系曲线

Fig.6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acceleration and time

(6) 加筋路堤试验完成后,再按同样条件做一组不加筋路堤试验。

3 试验成果

表2为路堤石灰土及固结完成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表2 路堤石灰土及固结完成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Table 2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mbankment and foundation lime-stabilized soils after consolidation

名称

密度ρ

/(g·cm-3)

含水率

w/%

塑性指

数I P

压缩系数

a0.1–0.2

/MPa-1

压缩模量

E s0.1–0.2

/MPa

黏聚力

c/kPa

内摩擦

角?/(°)路堤土 1.91 20 ––475.00 109.035.0地基土 1.73 44 16.10.86 2.63 8.023.0

图7为加筋路堤100 g加载结束时位移情况,图8~11分别为加筋路堤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土工格栅拉力随时间变化关系。试验中1#和6#孔隙水压力计(k1,k6)、1#和6#土压力计(t1,t6)以及1#应变片(y1)出现故障。

图12为不加筋路堤100 g加载结束时位移情况,图13~15分别为不加筋路堤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试验中1#,4#和5#孔隙水压力计(k1,k4,k5)出现故障;2#土压力计(t2)出现故障。表3为加筋和不加筋路堤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值的比较(因在路堤顶面量测的沉降量s1和s2很接近,故只列出s1值),各比较阶段为3个模拟堆载加速度33.3,66.7和100.0 g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

第27卷 第2期 陈建峰,等.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291 ?

图7 加筋路堤100 g 加载结束时位移情况

Fig.7 Displacement of markers at the end of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with 100 g

图8 加筋路堤沉降–时间关系

Fig.8 Settlement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图9 加筋路堤孔隙水压力–时间关系

Fig.9 Pore water pressure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图10 加筋路堤土压力–时间关系

Fig.10 Soil pressures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图11 模型格栅拉力–时间关系

Fig.11 Tensile forces in model geogrid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

图12 不加筋路堤100 g 加载结束时位移情况 Fig.12 Displacement of markers at the end of construction

of unreinforced embankment with 100 g

图13 不加筋路堤沉降–时间关系 Fig.13 Settlement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unreinforced embankment

图14 不加筋路堤孔隙水压力–时间关系

Fig.14 Pore water pressures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unreinforced embankment

------沉降量/m m

------沉降量/m m

时间/min 孔隙水压力/k P a

时间

/min 0.0

20

4060

80

土压力/k P a

-时间

/min 拉力/(N ·m -

1)

时间/min 孔隙水压力/k P a

? 29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

图15 不加筋路堤土压力–时间关系 Fig.15 Soil pressures vs.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unreinforced embankment

由图7~15以及表3可以看到,加筋路堤和不加筋路堤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随加速度的增大有很好的变化规律,两者变化趋势相似。

加筋减少了沉降量,100 g 加载结束时加筋路堤中心s1点沉降量比不加筋路堤减少2.35 mm ,相当于原型加筋路堤减少沉降235 mm ,减少沉降量8%左右;离路堤中心150 mm 、也即离坡脚25 mm 处的s3点沉降量,前者比后者减少4.26 mm ;离路堤中心200 mm 处的s4点,前者呈现较明显的地面隆起,而后者主要表现为沉降。从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看,加筋路堤和不加筋路堤在休止期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沉降持续增大,特别是到100 g 结束时,沉降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沉降量较大。这些沉降特征系与试验中重塑土结构性较差有关。

加筋路堤和不加筋路堤地基中两者的孔隙水压力基本接近,在每一堆载休止期,孔隙水压力都呈较明显的消散。从离心机拍摄的照片和停机后的观测,打设砂桩的地基排水效果很好,路基底面有较多的水渗出,而路基外地基表面没有渗水。

加筋路堤t4,t5土压力比不加筋路堤相同位置的土压力要小6%~10%,而t3土压力前者比后者大40%左右。t3位于路堤坡脚下地基中,t4位于路堤中心下地基中,t5位于路堤坡肩下地基中,t3位置比t4,t5高50 mm 。加筋路堤t3土压力比t4相应值小20.2%,而不加筋路堤前者比后者小49.1%。这说明加筋明显扩散了路堤堆载压力,使路基下地基应力趋向均布。

从图11模型格栅拉力–时间关系曲线看,格栅拉应力随加速度的增大变化规律较好,在休止期拉力持续增大,与沉降规律一致。y3,y4距中心95 mm 对称布置,两者的拉力基本一致,中心线上的y1在加速度33.3 g 结束前拉力与y3和y4一致,但33.3 g 以后拉力明显增大,到100 g 结束时,格栅中心线上的拉力是两侧y3,y4均值的1.5倍。

从图7,12可以看到,加筋和不加筋路堤在堆载后期都出现裂缝,这是由于石灰土呈脆性,抗拉强度很小,可以考虑在石灰土中加筋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并可进一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另外发现,加筋路堤裂缝开度稍大于不加筋路堤,这是由于,尽管加筋同时减小了路堤中心s1点和坡脚附近s3点的沉降量,但从表3中看到,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稍大于不加筋路堤。

表3 加筋和不加筋路堤测量值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measured values between reinforced and unreinforced embankments

沉降量/mm

孔隙水压力/kPa

土压力/kPa

阶段 s1 s3 s4 k2 k3 t3 t4 t5

33.3 g 始 -8.88 -0.13 1.08 41.75 35.79 59.47 81.77 76.82 33.3 g 末

-14.45 -2.52 -0.18

28.33 28.33 61.95 81.77 76.82

66.7 g 始 -17.86 -1.00 2.48 80.52 67.10 126.37 158.59 148.67 66.7 g 末 -21.50 -2.08 1.92 71.58 65.61 128.85 163.54 163.54 100.0 g 始 -23.75 -1.21 3.05 125.26 105.87 195.75 245.31 235.40 加筋路堤

100.0 g 末 -25.34 -1.73 2.70 119.29 105.87 195.75 245.31 232.92 33.3 g 始 -9.47 -0.66 0.71 41.75 34.30 44.60 89.20 81.77 33.3 g 末

-14.91 -3.63 -0.94 32.81 28.33 49.56 94.16 86.73 66.7 g 始 -19.36 -3.54 -1.04 73.07 71.58 91.68 178.41 168.50 66.7 g 末 -22.52 -4.93 -1.91 65.61 65.61 91.68 178.41 170.98 100.0 g 始

-26.24 -5.39 -2.28 111.84 105.87 133.81 262.66 252.75 不加筋路堤

100.0 g 末

-27.69

-5.99

-2.72

107.36 104.38 133.81 262.66 252.75

0.0

时间/min

土压力/k P a

类型

第27卷第2期陈建峰,等.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293 ?

4 结论

通过对加筋和不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 加筋减少了沉降量,在试验结束时加筋路堤中心沉降量比不加筋路堤减少2.35 mm,相当于原型加筋路堤比不加筋路堤减少沉降235 mm,减少8%左右的沉降量;加筋路堤呈现较明显的地面隆起,而不加筋路堤主要表现为沉降。加筋和不加筋路堤在休止期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沉降持续增大,到试验结束时,沉降量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 加筋和不加筋路堤地基中两者的孔隙水压力基本接近,在每一堆载休止期,孔隙水压力都呈较明显的消散。打设砂桩的地基排水效果很好。

(3) 加筋路堤中心附近以下地基中的土压力比不加筋路堤相同位置的土压力要小6%~10%,而坡脚下土压力前者比后者大40%左右。加筋明显扩散了路堤堆载压力,使路基下地基应力趋向均布。

(4) 格栅拉力随加速度的增大变化规律较好,在休止期拉力持续增大,与沉降规律一致。在堆载高度0~2 m期间,格栅拉力较均匀分布,其后格栅中心处拉力明显比两侧增大。

(5) 加筋对提高石灰土路堤的稳定性作用明显,但试验中加筋和不加筋路堤在堆载后期都出现裂缝,这是由于石灰土呈脆性,抗拉强度很小,可以考虑在石灰土中加筋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并可进一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BOLTON M D,SHARMA J S. Embankments with base reinforcement

on soft clay[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ntrifugal 94. Rotterdam:A. A. Balkema,1994:587–592. [2] MANDAL J N,JOSHI A A. Centrifuge modelling of geosynthetic

reinforced embankments on soft ground[J].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1996,14(2):147–155.

[3] 丁金华,包承纲. 软基和吹填土上加筋堤的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

元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1999,32(1):21–25.(DING Jinhua,

BAO Chenggang. Centrifugal model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embankments on soft ground and dredger

fill[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1999,32(1):21–25.(in Chinese)) [4] SHARMA J S,BOLTON M D. Centrifuge modeling of an

embankment on soft clay reinforced with a geogrid[J].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1996,14(1):1–17.

[5] SHARMA J S,BOLTON M D. Centrifug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 on soft clay installed with wick drains[J].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001,19(1):23–44. [6] 陈胜立,张丙印,张建民,等. 软土地基上土工织物加筋堤的离心模

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5):2 751–2 756.

(CHEN Shengli,ZHANG Bingyin,ZHANG Jianmin,et al.

Centrifugal modeling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 on soft clay[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24(15):

2 751–2 756.(in Chinese))

[7] YU Y Z,ZHANG B Y,ZHANG J M. Action mechanism of

geotextile-reinforced cushion under breakwater on soft ground[J].

Ocean Engineering,2005,32(14/15):1 679–1708.

[8] VISWANADHAM B V S,MAHAJAN R. Modeling of geotextile

reinforced highway slopes in a geotechnical centrifuge[C]//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Transportation Projects:Proceedings of

Geo-Trans 2004. Reston,V A:ASCE,2004:637–646.

[9] 朱永胜,窦俊荣. 沿海地区公路石灰土组成设计简介[J]. 华东公

路,2001,(4):7–9.(ZHU Yongsheng,DOU Junrong.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lime-soil composition used in the littoral

highways[J]. East China Highway,2001,(4):7–9.(in Chinese)) [10] 许晖,张冬青,张喜发. 长余高速公路稳定土强度试验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1):69–72.(XU Hui,

ZHANG Dongqing,ZHANG Xifa. Research on stabilized soil strength testing of Changyu freeway[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2002,32(1):69–72.(in Chinese))

[11] 曹沂海,陈宏. 改良后的高液限黏土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工程学报,2006,(8):34–37.(CAO Yihai,CHEN Hong.

Application of ameliorated high liquid clay to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06,(8):

34–37.(in Chinese))

[12] 薛政群,陈永平. 江苏沿江地区石灰处治(或稳定)土路基介绍[J].

中外公路,2004,24(3):15–17.(XUE Zhengqun,CHEN Yongping.

Introduction to the lime-soil treated expressway embankments along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J]. Journal of China and Foreign

Highway,2004,24(3):15–17.(in Chinese))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

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pilation Group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TG D30–2004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S]. 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4.(in Chinese))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 JTG E50–2006 公路工程土工

合成材料试验规程[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pilation Group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TG E50–2006 Test methods of geosynthetic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S]. 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6.(in

Chinese))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 JT/T 480–2002 交通工程土工合

成材料:土工格栅[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pilation Group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T/T 480–2002 Geosynthetics in the traffic engineerings:

geogrid[S]. 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2.(in Chinese)) [16] 卢国胜.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的离心机试验研究[J]. 西南科技大

学学报,2006,21(4):42–46.(LU Guosheng. Centrifuge experiment

to improve soft foundation through plastic drainage board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1(4):

42–46.(in Chinese))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终完整版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 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JTJ033-95);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本标段施工现状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沿线苏哇龙乡右侧建设,道路左侧上方紧挨村民灌溉农田,下方路基普遍发育浅层软土透水性差,由于长期侵泡软土地基偏多,设计采用换填处治,厚度换填米,换填材料选用透水性材料。 二、施工方案: 本路段软土地基换填须挖除的软土为灰黑色软塑状粘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挖换填处理方案,施工时采用挖掘机挖除换填范围内的软土,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场堆放,清除完毕后分层回填砂砾米,回填分层压实。 1、施工准备 (3)软基换填施工工艺 软基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4 处治方案报指挥部、总监办批准。 (6)准确放出清软土平面范围,填写开工报告,并申请开工。 2、原地面复测 根据指挥部、总监办的要求,进行原地面复测。 3、挖除软土 挖除软土前,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系统,在换填范围内两侧挖两条纵向排水沟,保证基底范围内不积水。 (1)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规定。 (2)采用挖机向前掘除,自卸汽车运出,并将废土运走。 (3)挖除务必彻底,清理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收方。 (4)软土在弃土场的堆弃应合理布置,完工后弃土堆须平整及绿化,并在周围适当防护,以防水土流失。 4、分层回填 1.换填时,应完全清除软土。 2. 回填前基坑内不应有积水。 3.回填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或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 ,压实厚度不大于27cm ,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以满足路基填土压实标准为准。 分层回填施工工艺框图 测量放样

探究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问题分析 肖景东

探究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问题分析肖景东 发表时间:2018-03-20T14:52:45.4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肖景东 [导读] 摘要:软土地基是当前岩土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的有效勘察是提高地基安全与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肇东市土地勘测队 151100 摘要:软土地基是当前岩土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的有效勘察是提高地基安全与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根据工程勘察技术应用的实际,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理化特点与工程特性,提供了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的技术要点,强调了软土地基工程勘察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提升有技术方面和要点方面的强调作用,在提升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整个建设工程的目标实现打下技术和管理基础。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力学性质;地面调查;勘探点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促使我国交通公路陷入一种困境,城市交通经常出现各个路段的堵车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交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因此,现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强对交通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建立高速公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软土区域,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对此区域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活动,因此,提高软土勘察工程的工作质量和方法,提高其勘察数据处理效率和效果就成为勘察工作人员必须要注意加强的问题。下面文章就对其进行具体研究。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有软土的理化特点所决定。 (一)、软土的高压缩性 软土地层的土壤中颗粒之间空隙较大,有的甚至有大量水分的充盈,导致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空间和水分的压缩,这会在宏观上表现出整个地基的不稳定,形成建筑物的沉降。如果软土层出现不连续、不均质的问题,那么对建筑物的沉降会产生不同步的影响,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连续。 (二)、软土的触变性 软土最大的特点就是触变的特性,在软土出现外力影响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震动或高强度的起伏作用,会造成软土结构的破坏,这会降低软土的结构强度,出现整个软土层的滑动与沉降,直接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三)、软土的流变性 软土中存在大量液态的水分,软土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对水分的作用,这会导致水分的流失和固结,最终影响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出现软土地基的形变趋势,产生对地基缓慢徐变的剪切力,进而出现软土地基的剪切变形。 二、软土地基工程特点和危害 软土给软土地基工程造成的影响与其自身性质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软土触变性较大,因此地基开挖时因受到扰动自身结构会发生变化,强度随之降低,容易将基础土体挤出或发生侧滑现象,影响软土地基工程的安全实施;软土具有流变特性,因此地基排水固结变形较明显导致工程的不均匀沉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土地基工程的稳定性;软土透水性较差,因此内部含有较多水分,延长地基的排水时间,导致建筑工程沉降周期较长,给软土地基工程的稳定构成了较大威胁。 三、软土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一)、一般软土层都是覆盖在基层岩石上面的,而这种软土地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就必须要着重分析其受力性,一旦其软土上面承载压力过重,就会使得软土基层结构的桩基不稳,造成其下面岩土层失稳。 (二)、软土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较多。主要是因为软土基地的压力过重,使得其地基结构发生剪切破坏,并造成地基沉降,从而使得整体性不稳,进而局部产生滑动、滑坡现象,最后使得软土地基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软土地基失去稳定性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规范的处理,就会使得软土地基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固结,同时受到压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而逐渐沉降,这都会导致一系列后续问题,如软土地基上方建筑物倾斜,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倒塌现象。例如广东省珠海海域附近修建的建筑物就没有注重软土的处理,导致其上面修筑的建筑房屋普遍出现开裂、倾斜现象,而珠海大道根据测量结果发现沉降量最大居然有0.8 m。 四、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 通过对软土地基工程进行勘察,全面掌握其地质状况,这在保证软土地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明确勘察方法和勘察技术,为勘察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室内土工试验技术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可获得软土的力学和物理性质,进而为软土地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但是实际试验过程中容易受仪器设备精度、测试环境以及试验人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为此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之前应认真检查仪器精度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并对其进行校准。而测试环境应满足按照室内土工试验技术标准要求,同时选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试验。 (二)、软土钻探 钻探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软土情况的重要途径,尤其能够测量出软土的埋深、厚度、状态等参数,同时还能获得地下径流、地下水位情况。为保证钻探质量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首先根据勘察规范要求,结合软土基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适数量的钻孔并保证钻孔质量;其次,根据软土基工程设计时对变形和应力的要求确定合理的钻探深度,以保证软土基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钻探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认真、详细的记录各项数据,并进行多次测量进而将误差控制在5 cm 以内。 (三)、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地面调查测绘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根据软土地基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调查测绘人员可首先确定行进的路线,沿着路线进行调查测绘,也可以在软土地基工程附近布设多个重要观测点进行调查测绘。地面调查测绘时应认真分析软土的地貌、地形关系,以及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旋耕机翻晒。 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检验签证:砂垫层的检测采用K30荷载仪进行检测地基系数,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 施工防排水: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使排到砂垫层里面的水能及时排出。严格管理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以免冲刷路基各部与取土处。 4.4.1.2.单向单层土工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施工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铺设单层单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在上面填厚30cm的中粗砂,压实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将表面进行整平,去除表面石块,并将去除石块后形成的凹坑补平,然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格栅铺设后及时用砂或其他渗水材料覆盖20cm厚,并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砂,外边逐幅回折2m,用砂压住。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填方穿越水田地段较多,为高液限非适用性材料软基;亦有经过水塘地段,为淤泥软基。软土地基主要位于沟谷内或水塘,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非适用性材料、淤泥。根据设计本标段共需处理软土423211m3。根据设计要求,非适用性材料软基和淤泥层必须挖除后,选择最佳的机械设备组合清运淤泥、排干积水,再从基底按要求换填适合路基填筑的材料。 根据设计,本施工段落有一段软基换填,软基处理长度为40m,平均宽度为8.3m,平均深度为2.8m,本项目部将在进行轻型触探试验后确定最终换填范围和深度。 二、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⑴、《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⑶、《公路施工手册》 ⑷、设计图纸 ⑸、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指南》 ⑹、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2、编制原则 ⑴、认真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本合同段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

⑵、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⑶、认真、充分研究施工环境,妥善解决施工生产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应用新技术,制定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 ⑷、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与总体施工部署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⑸、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力求均衡生产; ⑹、实施项目法管理,应用动态网络控制技术,实施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优化配置施工所需各项资源,做到统筹安排,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 ⑺、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三、施工准备 (一)准备工作 1、组建施工作业队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任务,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促使工程运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深沟,主排水沟深约1.5米、次排 水沟深于1.2米,并在路线一侧红线外挖一条排水沟将水排出路基以外,降低软基路段纵横路基地下水位和排走地面积水,对软基地段进行晾晒;在路基另侧修建纵向施工便道,淤泥挖除时运输车从施工便道行驶,淤泥层挖除后将便道一并挖除。 3、路基清表完成,施工范围内无通信电览、电线、房屋拆迁等障碍物。 换填透水材料拟采用本标段符合填筑要求的挖方。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新时代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品、低密度房屋建筑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 对结构成本的控制愈加严格。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对软土地基进行综合改造成为技 术改良趋势,也是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性能及节约建筑结构造价的关键。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 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软土、沼泽的划分为软粘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岩五种类型。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土总称 为软土,而把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泥炭质土总称为沼泽。 2 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处理妥当是很容易造成塌方。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属于较难开发的地 基种类。在工程施工时必须要对它进行勘察和分析,然后再利用严格的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 进行处理,保证软土地基对建筑的承受能力,使软土地致符介建筑工程的基本规格,避免出 现软土地基向下沉的情况,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容易发生改变。软土地基由于土质较为松软,软土地基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的十扰,它的土质就会由原先的固体的变得稀疏松动。 二是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当软土地基压缩性较强时,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压力 过大的话,软土地基就会收缩变形,那么房屋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是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在对软土地基施工中必须要保证软土地基呈固体,软土地基含水 量过高很容易导致土质松动,因此会使房屋和下沉。 四是软土地基土质小均匀。由于软土地基土质存在较大问题,导致软土地基分布位置小均匀,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受外力的影响小够均匀的话,建筑房屋会出现倾斜。 五是软土地基容易下沉。软土地基由于含水量过多,它的土质是不够稳定的,由于楼层的小 断加大,软土地基需要承受的外力加大,很容易导致地基下沉。 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 垫层换填法 垫层换填法属于一种对软土地基的进行浅层处理的方法。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碎石以及泥土。 被广泛的应用于对固体坚硬物质含量少的图层进行填充,在进行垫层换填法时,常用的工具 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机器作为动力辅助。其使用原理是依靠人工或者 机器将浅层的泥土抽取出来,然后将碎石等相对僵硬的物质填埋进去,实现换填的目的。但是,在换填的时候,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当填埋的深度超过1m时,为了实现 功能的最大化,就需要加一层土工布等物质。这种换填的方法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建筑的需要,保证其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此外,这种换填还有效地解决由于地基冻胀对房屋建筑地 基造成影响的问题。 3.2 加载法 所谓加载法,就是在地基的硬度不符合要求的时候,在其上面加重物,将软性物质进行压缩,提高其硬度,达到建筑的要求。这种高硬度的地基,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在建筑建 设中使用此方法都是利用高强的压力,这种对泥土施压的方式能够减少软土中的水分。当在 泥土中使用此方法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3.3 添加剂法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勘误表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1-02-201勘误表 P4 2.1.26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将内外双层套管形成的空心圆柱腔体沉入地基,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振动拔管之后形成的管桩。 增加“振动”。 P5 2.2符号 p s——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总贯入阻力; q c——静力触探(双桥探头)锥尖阻力; 删除这两个符号。 P15 3.5.5 2 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试验剪切方法。 “剪切”改为“试验”。 P15 3.5.7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的规定及第3. 4.6条中比例尺相关规定,……… 增加“的规定”。 P16 4.1.3软土地基沉降应计算至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 删除“有效”。 P25 5.1.1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按地质资料准备、设计路段划分、稳定性和地基沉降计算验算、处理方案设计的流程进行。 “验算”改为“计算”。 P27 表5.2.6 应力扩散角θ(°) 换填材料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 石屑、碎石、矿渣 粉质土、粉煤 灰 灰土

删除“粉质土”。 P33 表5-1 不同地区水泥搅拌土强度与龄期关系式对比表 “鉴别”改为“搅拌”。 P46 6.1.8沉降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要求的工后沉降确定;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地基固结度确定;沉降与稳定均为控制因素时,应选

用两者中较长的预压期。地基采用竖向排水体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6个月;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3个月。 增加“预压期”。 P47 6.2.7粉煤灰路堤底部应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天然砂砾料、采石场碎块片石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也可采用工业废渣、炉渣、钢渣、矿渣等。隔离层厚度不宜小于0.3m,横坡不宜小于3%。 删除“采石场”。 P50 6.4.8当现浇泡沫轻质土置于平面与斜坡面交界处时,可将其分成斜坡前和斜坡上两部分计算滑动力和滑动抵抗力,底面抗滑稳定性可参照图6.4.8,按式6.4.8验算。 增加“坡”和“斜”。 P55 6.7.1反压护道可用于提高软土地基上低路堤的稳定性,也可用于施工期间失稳路堤的应急修复。 删除“低”。 P57 7.1.1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3 检验有关原材料。 删除“有关”。 P89 表A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一览表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类型,做好其科学处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将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在本文中,将就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地基的处理是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类型来说,更是需要通过其科学处理保证施工质量。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了较多的技术能够选择与应用,对此,即需要能够做好技术把握,通过对地基的科学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 换填法 对于软土层,其在性能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与缺陷,无法对水利地基结构进行良好的支撑,需要通过科学处理方式的应用对设计规范与需求进行满足。对于该方式来说,即将符合设计指标的土层在地基施工区域进行换填,将原有软土土层进行排出,以此实现对地基土层性能指标的提升。通常来说,所使用的换填材料有灰土、砂石以及矿渣等,而根据所使用换填材料类型的差异,其在应力分布方面也将存在不同,需要能够联系实际需求做好换填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2.2 加筋固结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需要对外部结构的压力进行承受,为了使软土地基能够对该部分压力进行承受,即可以将土工合成材料加入在地基当中,通过该材料在砂垫层当中的铺设实现对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加,以此使路堤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同时,该类材料具有较大的强度,可以通过对上部荷载的调整使其获得均匀的沉降,以此使复合体能够对一定的压力进行承受,在降低地基受力的基础上降低路堤中心沉降。在实际处理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即能够在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增强固结效果,以此使地基能够更好的承受压力。 2.3 真空预压法 在实际施工中,该方式能够对荷重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且能够对堆载环节进行省略,在对堆载材料进行节省的情况下减少预压时间,在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的使用方面也具有简单的特点,能够较好的进行大面积施工。在该方式实际应用中,需要先对砂井进行设置,在地面上做好砂垫层的铺设,通过密封膜的应用覆盖处理,做好空气的隔绝。之后,通过真空装置的应用将处于砂垫层当中的吸水管道排出密封膜空气,以此在膜的内外之间形成气压差。通过该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气压成为对地基形成作用的荷载,以此对地基可能受到的剪切破坏情况进行降低。 2.4 粉体搅拌法 在该方式中,即通过设备的使用对粉体材料进行加固,在压缩空气后使其同原有的软土进行拌合,在发生化学、物理反应后形成具有较大强度的粉喷桩。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该方式的应用即能够对地基土壤进行有效的改善,以此实现地基强度的提升,适合应用在软黏土以及淤泥质土的处理中。 3 软土地基处理重点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法优选稿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 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X X X X X X X X X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系部:X X工程系 专业名称:XXXXXXXX 班级:012365学号:01 姓名:XX 指导老师:XXX 完成时间:2012年5月13日 目录

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摘要:在水运工程中,各种软基加固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水运工程科技的发展,许多带有本行业特征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反压法、粉体搅拌法(粉喷法)、强夯法、换土垫层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等蓬勃发展,并在其他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作出了一定的描述,简要总结了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相应方法的适用性作出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软土地基、原因、特点、处理方法 前言 软土地基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的、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透水性差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层。它主要包括内陆湖塘盆地、江河海洋沿岸和山间洼地沉积的各种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基础不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使得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致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保证建筑结构能正常使用。

1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 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形成的近代沉积物,其地质年龄一般为10000-15000年,按其中有机质含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含或很少含有机质的软粘土和粉质软粘土;第二类是含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土。 所有的软土都是在淡水或盐水中沉积的,由于沉积的地质环境(如海滩、三角洲、河口湾、泻湖、湖泊、沼泽等)的不同,其空间范围和天然性状也因其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异。我国工程界有的把松软的吹填土和杂填土等也列入软土,谓之广义软土。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类型,主要有软粘土、人工填土、松散砂土和粉土几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其成因如下。 1.1软粘土形成成因 水运工程由于工程所在地濒临水域,浅部地层多为软粘土-----淤泥或淤泥质土。它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是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的粘性土沉积物或河流冲击物。有的软粘土属于新近淤积物。以淤泥质土为主的混合土,如淤泥质土混砂有时也属于此类土。 1.2人工填土形成原因 港区的陆域形成,后方堆场的回填,沿江沿滩的围垦大量采用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的形成原因按照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三类。

软基换填处理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工程《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包括《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投标文件》);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工程指挥部有关指示函。 二、工程概况

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A标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57+400终点桩号为K65+600,全长8.2公里;沿线分布大小,深浅不等的水田、水塘、湿池,其表层为厚度不等的淤泥。其土层处于饱和、流塑状态;强度低,对路基的稳定及整体刚度存在着不利的因素。依设计文件,对于水田和湿地淤泥的路段,采取清除腐殖土或淤泥,回填碎石土及水泥搅拌桩+砂砾垫层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主要工程量如下:挖淤泥16.2万m3,换填碎石土16.2 m3及砂砾垫层0.31万m3,粉喷桩21348m。具体工程数量见下表: 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三、施工方案

(一)换填碎石土方案 1、施工准备 ①施工便道 在软基处理前,先进行施工便道的准备,以便非适用性材料的外运和回填材料的内运。 ②弃土场 弃土场位于K57+800右侧、K60+700右侧700米处及K63+000右侧处,由原有道路及新开便道可以到达。 2、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计划组织3个路基施工队共200余人,分区分段负责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即对全标段内各工区同时施工,单个工区内对开挖的软基段须集中力量逐段逐块及时完成挖泥和回填施工,避免正在处理的软基段受雨水浸泡等影响,确保软基处理彻底及其质量。 计划工期:2010年9月25日—2010年12月30日,总工期90天。 3、施工放样 根据软基换填处理原则:①当填方高度大于3m时,处理范围至坡脚线外2m;②当填方高度小于3m时,处理范围至坡脚线外1m。对软基开挖线进行测量放样。 4、施工工艺(软基换填施工工艺流程见框图1) 软基处理施工工艺框图1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项目 幼儿园地块软基处理方案 一、场地基本状况 1.1拟建的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南湖景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17944平方米(约176.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87105平方米。场地西南角拟建幼儿园,建筑物约1~2层。现幼儿园区块地基主要为淤填土,主要成分为建筑泥浆,放置时间约5~6年,泥浆深度约为7~10m,面积约25600m2。 1.2填土区泥浆呈流塑状,长满芦苇,土质极软,承载力基本为0,含水量很高,颗粒极细,不能直接上人和设备。 场地现状图 本次淤填土区地基处理主要针对泥浆层及3层淤泥质粘土层。 1.3施工平面布置

二、软基处理工程条件 2.1拟处理地层 根据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提供的本项目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应予以处理的软土地层为④1粘土以上的地层,处理的厚底为10.1~14.1米。拟处理的各土层状况如下。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砖块,揭露厚度1.1~5.3m,西侧厚度大。①2淤填土(塘泥):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由原状鱼塘淤泥与外来排放施工泥浆组成,岩性相变大。本场地普遍存在,揭露或可见厚度1.2~6.3m,相邻孔的最大厚度差为4.9m,层顶坡度达19.2%。粒度成份以粉性粘粒为主,渗透系数为7.6×10-8cm/s,

Es为2.14MPa,为极高压缩性、极低渗透性软土。本地块因仅北侧、西侧有10个钻孔,大多范围的层后及物理学性质不祥。 ②粉质粘土:为原状沉积土,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状,揭露厚度1.1~3.9m,一般为1.2~1.4m,层厚较小。W:35.7%,e:1.030, E s1~2:4.58Mpa。fak:120kPa。 ③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局部夹层粉土。揭露厚度0~4.9m,厚度变化较大。W:49.3%,e:1.386,Ip:18.3,E s1~2:3.11MPa,fak:70kPa,属高压缩性粘土。 拟处理地层为极高压缩性的①1层和高压缩性的③层及杂填土,处理深度为10.1~14.1m。 2.2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场地北侧的地表水沟深度不详,宽度大于15m;东侧有人工开挖的水坑,其深度大于2m,降雨时地表水从南侧流于水坑中。 地下水:杂填土中有受降雨补给的上层滞水,表层芦苇根系土层中有孔隙潜水,使①2层淤填土的含水量高而甚稀软。浅表地下水从淤填土面渗出向水坑排泄。 2.3地面地形与地貌条件 由于人工堆填和开挖,导致地表高差大,东、北地面低,南侧高。因地面稀软和芦苇丛生,地面高程不明。 三.地基处理工程条件分析 3.1地基处理前准备工程量大 1)清表与平整工程量大:具体为大量芦苇割除,苇根清除,场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邹斌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邹斌 发表时间:2019-03-05T11:57:19.4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邹斌[导读] 近年来,尽管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施工问题也是频频发生,尤其是软土地基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则势必会降低工程质量,给整个建筑物的日后运营发展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邹斌 廊坊益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600 摘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施工问题也是频频发生,尤其是软土地基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则势必会降低工程质量,给整个建筑物的日后运营发展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改善软土地基,已成为相关施工单位势在必行的工作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处理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意义在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保证地基的稳固性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做好该项工作,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其造价成本。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问题却会经常发生,由于该地基的强度、抗剪能力、承载能力十分之低,所以若是在施工中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改善,则势必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在日后发展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变形或沉降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人们的居住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工作,既要对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查,又要结合勘查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软土地基工程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性质分析软土地基通常是指含有较多的粘土或者是粉土等细微颗粒的松软土,如果土质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土或者是淤泥质土,也被认定为软土地基。这类土质通常较为松散,受力效果不佳,而且通常地下水位较高。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危害性较大,很容易造成地上结构的开裂或者是失稳。由于软土地基含水率较高,在施加荷载之后,土体颗粒之间的水会随着压力而逐渐的消失,土体原有的受力平衡状态会被逐渐的打破。从而出现建筑物的沉降,而且软土地基多伴有主体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为软土地基的成分较为复杂,而且土体力学特性不均匀,在承受荷载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均匀的压缩,从而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软土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以及许多江河湖泊附近都分布着大量的软土,由于软土的孔隙率较高,一般粘性土的孔隙率为1.5,淤泥质土孔隙率在1.0至1.5之间,淤泥的孔隙率基本都在1.5以上,此类土质流动性很强,且具有很高的可压缩性。土体本身的抗剪能力差很差,由于孔隙率很高,此类土质的透水性较好,不利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 软土地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差别,不同的地区,软土地基的特性往往不相同,而且同一地区的软土地基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甚至同一场地之内的软土地基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别也是很明显,因此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要做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首先要做好勘察工作,对于施工现场之内的软土层要充分探明,位置、形状、深度、类别等等,方便施工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稳定性的问题 软土地基由于其独有的力学特性,稳定性是在施工处理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当软土地基的地上部分有回填土的时候,地上部分的建筑物主体可能会因为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承载力不足,而发生同弧滑动的现象,当滑动位移较大时,侧向剪切力也会增大,当剪切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地基就会受到破坏。即使没有剪切力产生,软土地基处理不当也很容易出现较大的侧向位移,而这也是引起沉降的主要云因,同样也能够使地基出现剪切破坏。同样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的边坡也很容易失稳,挡土墙、板桩等设置不当极容易造成边坡的失稳,引起支护结构的破坏。 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问题还表现在对于桩的水平拉力方面,软土层可以认为是持力层和支撑装之间的传力介质,从竖直方向上来看,软土层与支承桩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支承桩会透过软土层都座在持力层上。但是在水平方向,软土层的影响则不能忽略。当地基外部存在着水平力或者是受到地震等水平荷载的影响的话,软土层的水平位移会较大,其对于支承桩就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拉力,引起支承桩侧向的弯矩,有可能会引起支承桩的破坏。 3.2沉降问题 软土地基在施工处理的过程中另外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是沉降问题,也是软土地基对于建筑物主体危害性最大的问题。软土由于其土力学特性,其含水率较高,且具有着很高的可压缩性,这就往往会造成建筑物主体完工之后,荷载全部施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软土地基之中的游离水被不断的挤压而出,软土层开始出现不规律的收缩,从而引起建筑物主体的沉降。 3.3渗透问题 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较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渗透问题。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很高,因此往往地下水位较高。如果基础较深的话,则排降水的工作量会非常大。而且也会给支护,土方开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时时常会遇到流砂、管涌等问题。因此在面对软土地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算建筑物的承载力需求,合理的确定基础形式,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解决措施 4.1换填加固 换填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基础内的原软土部分挖除,然后换填成稳定性更好、抗压缩性更好且强度更高的材料。通常在施工的过程中,换填的材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换填的过程中需要逐层进行换填加固,压实采用机械碾压的方式,通常软土层厚度在2m以内的软土地基适用换填法,分层换填、分层压实,确保换填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对于所选择的换填材料要做好级配方面的考虑,合理确定天然砂砾的粒径、含量等等,做好试验检测,以免由于材料不当而引起的沉降。 4.2强夯法

预应力管桩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预应力管桩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01第二章编制依据..................................................................02第三章施工方法的选用.........................................................02第四章准备工作..................................................................02第五章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工艺流程 (05) 第六章常见问题成因及防治...................................................12第七章质量、工期保证措施 (14) 第八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5第九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6)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75省道南延工程位于台州东南部,沿线经过椒江、台州开发区、路桥、温岭4个区市,具有软基、桥梁、借方工程量大等特点。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路网结构,缓解台州市东部沿海南北向交通矛盾的需要,是推动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加快台州港开发的需要,促进台州港和台州沿海产业带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段位于开发区境内,为开发区段第一标段,起点位于洪三路(规划上椒公路)中心线,桩号K76+294,向南至规划甲南大道,与其相交后至本段终点长浦河北端,桩号K79+643,全长3.35km。根据设计方案,在K77+871鲍浦河桥椒江端采用打设增强型预应力离心桩+土工格栅+等载预压处理。预应力管桩处理桩号为K77+794~K77+854,深度为17~25m,桩径40cm,共计436根,合计10605延长米。桩位平面上呈梅花形布置,沉桩采用静压法沉桩方式,预制桩按标准长度成桩,接长采用焊接法接桩。沉入管桩完成后,在其桩顶现浇混凝土桩帽,桩帽通过填芯混凝土与管桩连接。桩帽施工完成后,摊铺20cm碎石垫层,并在碎石垫层顶部铺设单层土工格栅后再摊铺30cm的碎石垫层及土工格栅,形成复合地基。 第二章编制依据 1、75省道南延椒江二桥至温岭松门段工程开发区段第1标段设计施工图纸; 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杨斌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杨斌 发表时间:2018-02-09T18:14:09.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杨斌 [导读] 摘要: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经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并且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 身份证号:32132119890318XXXX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经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并且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近年来,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基处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工程造价和道路使用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改进。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础工处理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地基承载能力低,难以施工 由于施工扰动较大,容易破坏整个地基土层的结构,不利于施工。 1.2沉降量较大,不能满足使用功能 由于软土压缩性大,工程完成后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道路出现裂缝、地下管线出现断裂等问题 1.3.稳定性较差,流变性较强。 开挖基坑容易引发沟槽边坡失稳破坏,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失稳的主要原因在于软土天然空隙、黏结系数小。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进而导致抗剪强度的消弱,在地基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还有可能产生继续固结现象。 1.4容易引发不均匀沉降 由于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处理过程中必须及时排水,并做好边坡土体的防护。因为在降水或排水工程中,很可能引发周围地层发生不均匀沉降。 2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2.1碎石桩压密注浆技术 压密注浆技术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如地质地貌、天气等,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分析计算,最终设计出最适合的方案。压密注浆碎石桩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碎石和水泥。具体做法是对已经加固好的桩位投放碎石,然后使往桩里注入水泥,等到水泥凝结度达到初级的时候,再通过之前留下的管道向桩里注入水泥,这样可以使碎石间的缝隙得到充分的衔接,使桩体四周的土质变得更加的密实,采用压密注浆技术还需要用到其他辅助技术来,利用钻孔技术对地基进行钻孔,然后将碎石等材料投入钻孔中,再进行注浆,将水泥封在孔中,与周围的土地形成复合地基。压密注浆技术,加快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压密注浆技术与碎石桩相结合的方法,因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适合于各种地形环境;这种施工技术,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升了路基的承载力。 2.2置换法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表面处理技术只能改善软土路基表面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而整个路基的耐久性却难以保证,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与养护造成了严重影响。用于处理软土路基的置换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将高强度土体替代软土来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利用爆炸技术和人工置换土体等强制置换土体是软土路基主要的置换技?g,软土路基置换技术可彻底改变路基的土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置换土体常常为粗粒土,在人工置换后还往往会将土体夯实。 2.3软土路基施工的冻结技术 冻结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制冷机、液化氮或者二氧化碳,冻结法首先要将液态的C02进行膨胀,运用制冷装置使软土路基定型、冷冻,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软土的强度,冻结法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和制冷系统可以使得液体在低温的状态下流动,从而加固土层的硬度。 2.4加载技术 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主要是采用人工压实的方法来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应采用重型压路机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的人工压实工作,排出软土路基中的水分降低水含水量,减小软土路基中的孔隙,减小软土路基的变形。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压实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压实工作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与监督,以保证软土路基的压实效果。通过对软土路基的反复压实可将软土路基压制成符合道路工程施工要求的路基土壤。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简单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达到道路路基施工要求,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我国的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 2.5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市政道路施工中会产生地基松软情况,为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改善,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软基加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作为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基施工中的大量应用,不仅可以对地基松软情况进行有效改善,还可以有效控制其产生的原因。其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对市政道路松软地基的位置进行准确确定,这样可以对施工的精准性、合理性进行有效提高,避免在加固施工中出现不符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不能将软基加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软土地基当中。第二,测量作业必须在软基施工位置确定后进行,这样可以增加打桩的准确度,同时还能对市政道路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提高。第三,打桩施工必须严格依据测量结果、施工现场及附近的环境等进行,完成打桩施工后,必须进行标示,以此增加市政道路软基加固位置的整体质量。 2.6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作为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方式,水泥搅拌桩选用的固化剂材料为水泥,通过搅拌桩机向土内不断注入水泥,并确保搅拌的均匀性,促使水泥和土之间产生一定的作用,进而增强软土的硬度,并达到基础强度提升的目的。将水泥搅拌桩技术应用到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加固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没有噪音、振动等现象,对周围施工环境具有极小的污染,属于环保施工。除此之外,在软基施工中水泥搅拌桩不会将压力施加给侧向土,对周围建筑物具有较小的影响。支撑、锚固等作用也不需要应用到水泥搅拌桩施工中,这种施工方式自身具有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