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评述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评述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评述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评述

李卓卓/张衍

2012-12-17 16:14:58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5期【英文标题】A Review of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作者简介】李卓卓,女,1982年生,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苏州大学数字图书馆与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张衍,男,1988年生,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情报学研究生(江苏215123)。

【内容提要】文章对我国近三十年来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领域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多视角地总结我国区域信息资源的研究内容;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分析,指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趋势。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bout the reg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during this 30 years in China,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content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researches which are in view of the case study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oints that reg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parative study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区域/信息资源建设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region/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整合区域信息资源、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的重要助推器,已上升为实现区域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高度。区域信息资源保障网络承担着九成以上的信息需求[1],因而也一直是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1 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概况

1.1 研究规模

选取中国知识网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各年度发表论文数量详见图1。

从文献数量上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广泛关注,自2005年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2007年相关研究更是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如

根据学科生长逻辑曲线理论对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则不难发现目前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尚未进入成熟期。国家政策性支撑、科研立项项目以及国家三大网络共享工程的开展都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实践与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本文所检索的1 395篇论文为例,有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28项。

1.2 来源分析

统计所得的有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论文除去硕博论文外共有1 177篇,分别刊登在355种期刊中,其中核心期刊(根据CSSCI(2010-2011)来源期刊目录确定)有14种,共载文123篇,占总载文量的10.450%。其中载文量最大的核心期刊是《图书馆建设》,共载文29篇。有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硕博论文共有54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53篇;对硕博论文的来源学校进行分析,54篇硕博论文共分布在36所高校,山东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在3篇以上。

1.3 著者分析

统计显示共有1 472名著者发表过有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论文,其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著者共有60人,发表3篇、4篇、6篇、7篇文章的分别有14人、3人、1人、1人,开始形成一批关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著者群,如刘磊、曹志梅等。

从著者工作单位性质看,高校图书馆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最为关注,论文数占总数的35.533%;其次是公共图书馆,总发文约290篇,占1/4。发文情况与二者是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主体、倡导者、引领者、实施者相吻合。

1.4 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频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文章被引2次及以上的文章共有290篇,被引5次及以上的文章共有107篇,被引10次及以上的文章共有49篇,被引15次及以上的文章共有15篇;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是学者肖希明2000年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经济发达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构建——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文,被引次数高达30次。

通过对高被引(被引频次10次以上)论文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资源和战略视角;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现状和障碍的研究(见表1)。

2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2.1 资源视角

资源视角主要是从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特色资源,从区域内资源合作开发构建区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角度研究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是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最初的研究视角。“南宁会议”后的十年,研究围绕的核心问题是通过联合采购优化藏书布局。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共享的资源合作建设

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涉及资源的范围、深度、利用[2]。近十年来,围绕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1)数据库联合采购。肖珑曾就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模式进行研究,认为集团结构与组织模式、采购与价格模式、资源共享模式以及数据库访问模式是决定集团是否组成、能否成功的4个重要因素,并认为一个合理、科学、优化的集团采购方案的形成,即是对上述模式的最佳选择和组合[3]。(2)特色数据库建设和网络资源开发。侧重在满足地域文化传承[4]、行业发展[5]、经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的研究。(3)编制联合目录,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目前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多,如黄雪梅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建立联合目录所采用的模式、方法、过程及其功能进行了专门介绍[6],李致忠则对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构建提出了设想[7]。(4)建立协作联合存储系统。赵伯兴等人针对我国文献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对低利用率文献分布式存储的运行模式、机制[8]以及模型[9]等展开了研究。(5)资源协同管理。图书馆利用统计标准,张红霞从对国际标准ISO2789和ISO11620的解读入手对图书馆统计和绩效评估标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10],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评估奠定了基础。

2.2 服务视角

服务视角侧重于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研究信息资源共享集成服务平台,关注基于共享服务平台开展的满足共享成员和终端用户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1)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项目的专门研究,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虚拟参考咨询。许桂菊认为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引发了资源共享和文献建设理念和实践的变化,提出“网络文献传递服务是面向终端用户的资源共享”[11]。张惠君总结出我国区域馆际互借存在四种模式:海南模式、BALIS模式、天津模式、手工管理模式,并提出异构环境下书目信息库的建立是区域馆际互借平台系统实现的关键[12]。

肖珑提出构建由各区域参考咨询网络加入的分布式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并倡导各区域从实际出发,“尽快建立本地的网上咨询台和知识库”[13]。(2)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究(云服务平台)。众多学者希望通过某一共享平台对资源和服务实现分布式整合来满足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用户需求,对于共享平台的战略意义黄长著、霍国庆早有论述[14],近年又有学者将“云计算”引入图书馆,希望借“云”推动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15]。(3)区域用户需求和满意度的研究。刘磊等学者从终端用户视角出发,以用户的需求满足度及满意度为基点,通过对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用户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6],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将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结合起来研究,从而架设了用户需求与资源共享系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17]。

2.3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在内容上关注共享效率和共享系统运行的成本收益,侧重通过经济效益视角研究资源共享的行为,权衡信息资源共享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促进区域效益提升方面的表现。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1)信息共享行为的经济效益。马费成教授以书刊为例具体分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指出机会成本是影响馆际互借效率低的重要因素[18]。(2)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特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大评估维度:资源维度、系统维度、效益维度。(3)促进区域信息资源效益提高的路径研究。袁曦临和阎丽庆指出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立足各校特色学科资源,在“顺应和支持大学的教学、科研”外针对江宁科技园内高新企业集群对科研、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文献资源的需求提供服务,保障企业准确及时获取信息资源即竞争情报,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和产品升级[19]。

2.4 战略视角

战略视角侧重以某一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或联盟为对象,研究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的构成模式、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关乎资源共享实现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呈现出多模式的发展态势。

以JALIS为例,在JALIS系统中就可以概括出5种共享模式,即大学城模式、中心城模式、教学联合体模式、高职高专模式、跨系统模式;曹志梅将区域图书馆联盟构建的模式划分为:分类——区域型、区域——区域型、综合交叉型[20];还有将模式概括为:省内联盟模式、跨省共建模式、中心馆辐射模式、专业学科模式、几何结构模式、地区协作模式[21]。

针对组织管理,刘传玺、董真提倡“各供所长,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图书馆战略联盟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各成员馆在积极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重点推出其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资源,通过利用其他成员馆提供的自身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使联盟内成员都能够各有所得”

[22]。

3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案例研究

对CALIS、CASHL、NSTL等系统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角度出发,提出在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资源保障系统的种种方法措施,却鲜有对各个系统中区域用户使用状况的深度分析和针对区域特点的实证研

究。为此,CALIS在三期建设中特别提出要注重满足各成员馆或终端用户的需求,力求缩小校际、区域数字鸿沟[23]。

东部沿海地区有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个案研究有很多,比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24]、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珠江三角洲文献保障体系[25]等。中部开展的个案研究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多,其中有学者针对大湘西人文地理环境等现有基础和条件,研究以中心为龙头,以民族学科专业为骨干,以特色文献为中心支撑,以地、市、县馆及科技情报等收藏机构为辅助的大湘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26]。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相关的综述研究和个案研究,如网络环境下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体系研究[27]、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述评[28]。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为各地区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 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差异分析

4.1 研究跨度

国外学者注重研究的时间延续性,通过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演变的研究,探索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一方面,归纳特定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特征。如Gorman和Cullen利用知识模型分析亚洲地区图书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规律[29]。另一方面,对特色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展开追踪研究,对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开展实证研究。例如利用OhioLINK 公布的年度报表,从不同角度对OhioLINK的具体服务、运营和管理等展开研究[30-31]。与国外研究时间跨度长的特点不同,我国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注重对特定时间点的发展现状进

行经验性归纳,与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相一致,特别倾向于在国家信息资源共享形势下概括特定区域状况。国内研究集中在特定时间点,使得研究中难以探寻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共性规律和区域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4.2 研究侧重点

由于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发展沿革的差异,国外的研究中更多地体现出区域发展需求视角的研究,探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对本区域的绩效和价值。在对特定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中,更多考虑信息资源共享的区域协同问题,考察在本区域中和其他共享系统的关联和差异。正因为研究侧重偏向于区域需求视角,国外较多的研究论文探讨了特定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提供的特色服务,这些服务由特定的区域需求产生,并在区域中发挥了显著效益[32]。相比较而言,我国基于区域协同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创新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

4.3 研究资料

缺乏实证研究是国内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不足,实证研究的基础则是相关事实和数据的采集。在国外的研究中,关于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文献的数值连续、资料丰富,易于开展多个不同区域间或不同系统间的比较研究,例如Rona Wade就对美国、澳大利亚的有代表性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开展了比较实证研究[33]。然而,比较研究却鲜见于国内研究,导致国内研究偏重于现状描述和经验总结,加强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数据规范统计和公开则有益于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趋势

5.1 强化比较研究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应加强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当前国家信息资源共享的比较研究已有序开展,相比之下,区域级的比较能掌握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趋势,学习国外品牌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成功经验。其次,进行我国区域间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比较研究,掌握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共性和特性,提供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的现实路径。最后,通过时间跨度的追踪研究,把握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规律,提高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率,进而推进深层次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开展。

5.2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化研究可进一步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点”以特定成员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研究共享收益和绩效;“线”对区域特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开展研究,如高校系统的JALIS等,侧重从共享系统的战略发展出发,研究其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特色服务与区域需求的关联;“面”则从区域整体需求出发,研究由多个区域共享系统构成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结构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区域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策略。点—线—面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将在推动特色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发展的同时,提高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应用效果。

5.3 研究对象的多元发散

从当前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图书馆联盟或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如情报所)的共享系统。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融合趋势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必将突破图书馆的局限,涉及包括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内的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云服务平台、网格技术以及语义网等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拓展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成为必然。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协同学等相关理论,丰富当前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也是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肖希明.中国国情与文献资源网络化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1993(2):14-16.70.

[2]肖希明再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纪念南宁会议20周年[J].图书馆,2006(6):6-11.

[3]肖珑,姚晓霞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31-34.

[4]宋光淑,张月芬,张禹.西南民族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43-46.

[5]刘莉公安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6):49-53.

[6]黄雪梅.联合目录的模式与天津高校联合目录系统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5(12):48-52.

[7]李致忠.关于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8-41.

[8]赵伯兴,方向明,张海霞.分布式印刷型文献存储库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23-26,43.

[9]詹华清,赵伯兴.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存储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14-17,9.

[10]张红霞.图书馆统计与绩效评价系列国际标准的形成与衍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90-95.

[11]许桂菊.网络文献传递服务:面向最终用户的资源共享[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16-19.

[12]张君惠.异构环境下区域馆际互借的思考与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1(4):74-77,124.

[13]肖珑,罗丽丽分布式合作虚拟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37-42

[14]黄长著,霍国庆.我国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3-10.

[15]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18,32.

[16]刘磊,罗秀娟.网络环境下四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满足情况调研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90-93.

[17]彭裴章.《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以JALIS为例》序[M]//信息资源共享评估研究——以JALIS为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

[18]马费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率—以书刊为例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5-9.

[19]袁曦临,阎丽庆外向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探析——以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6):62-65.

[20]曹志梅.区域图书馆联合体及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0-33.

[21]章红.国内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析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6):20-23.

[22]刘传玺,董真.对图书馆联盟的战略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26

[23]中国教育网.CALIS三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获提升

[EB/OL].[2010-11-29]https://www.360docs.net/doc/3d3847928.html,/tsg-6497/20100925/t20100925-524 432-1.shtml.

[24]余江,夏风.共建资源共享成果——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十年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5(3):75-77.

[25]肖希明.经济发达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构建——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学报,2000(6):44.

[26]谷遇春.论大湘西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1):73-76,84.

[27]陈益刚“网络环境下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体系研究”进展简况[J].情报资料工作,2000(6):44

[28]崔旭.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06(1):93-96,63.

[29]GE Gorman, Rowena Cullen. The Knowledge model applied to library networks in Asia[J]. Library Consortium Management: An Intemational Joumal, 2000, 2(7): 135-144.

[30]Edward T O’Neill, Julia A. Gammon Building collections cooperatively: Analysis of collection use in the OhioLINK library consortium[EB/OL].[2011-02-11]https://www.360docs.net/doc/3d3847928.html,/ala/mgrps/divs/aerl /events/national/seattle/papers/36pdf.

[31]T Sanville. OhioLINK: A US resource sharing facility-issues and developments[J].Intedending&Document Supply, 2007, 35(1): 31-37.

[32]Ming-der Wu, et al. An evaluation of book availability in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ies: A resource sharing perspective[J].Library Collection. Aquisit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010, 34(4): 97-104.

[33]Rona Wade. The very model of a modem library

consortium[J].Library Consortium Management: An Intemational Joumal, 1999, 1(1): 5-18.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和文献信息共建概况的阐述,分析讨论了影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强调只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才是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诸如文献信息资源量的激增与奖金匮乏的矛盾,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信息服务机构个体能力有限,开发不足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域间信息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等等问题的激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信息社会化大环境下所有信息选择,更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献服务机构由三大服务群体组成:科技系统(主要是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和情报所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各群体在各自系统内,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开展得很有声色,但系统之间互联由于受隶属关系、群体服务等影响一直难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据调查证实:在266 个学科和主题领域里只有27. 4%达到文献完备水平,基本完备的占47.4%,尚有25.2%的学科或文献类型实际处于空白或极其薄弱的状态;另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期刊约96 万种,其中可引进的约25 万种。而我国引进的约占13.5%。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总的重复订购率高达60%,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很多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 2.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文献信息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激励制度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激励制度 一、行动目标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完善机制 2、加强教研活动,继续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经验汲取。 3、学校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资源共享的重视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4、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三、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月活动计划,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内容和要求 1、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2、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

要求:认真研究学校信息化环境(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等)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使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3、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4、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社区、家庭、农村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等提供服务的途径与办法。 5、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6、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要求:通过对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实验,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7、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网络行为的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背景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一)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 (二)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三)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h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h各馆资源优势互补,国家信息资源宏观体系整体功能增强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h经费能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区域经济研究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冯云廷 内容提要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是解决区域整合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与一些人主张的通过区划调整推动区域合作不同,资源共享机制追求的是从各方利益差异的“合作”到共享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融合”,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整体效率最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的理论分析体系,并通过这个分析框架探讨驱动区域内城市资源共享的实质的、内在的动力,进而勾画一个地区实现区域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 资源共享 共享机制 区域整合 共享链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就是以地方分权为特征的市场化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利益得到承认和强化。地方利益的强化使得各级城市为了追求其自身利益目标展开了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实质上就是通过自身努力来达到对有限资源的占取。对城市来说,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资源十分广泛,包括土地、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产业、市场、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管理制度等,但其中绝大部分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城市竞争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在很多情况下,某个城市在某方面资源的增加,是以其他城市的减少为条件的。 城市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调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城市间一轮又一轮的竞相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中国一些区域出现的港口和机场重复建设、开发区遍地开花、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分割等问题,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和内耗严重。为了引导各地实现区域合作,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为开拓市场彼此也建立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但这些举措收效不大,区域合作仍然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认为,必须改革目前的行政区划体制,采取“合并”的方式,实现“规划同筹、产业同布、市场同体、交通统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治、旅游同线”,让行政区适应经济区的变化1。应该说,这种主张体现了人们对于资源共享理想的追求。然而,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的办法实现资源共享,其社会成本是非常高的,且后果难料。 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来求解这一问题,择要而言,即构筑资源共享机制,借助市场力量引领区域经济整合,突破现行行政区划的樊篱。本文从资源共享的机制入手,探讨了地区性的资源整合与城市合作问题。这种新的研究视角不仅有利于将区域协作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它有很强的政 1朱文晖:《走向竞合——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例说与建言

2012 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例说与建言 吴青 摘要:本文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分析,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湖南的优势与机遇为例说,并结合数字湖南战略,从工作体系、数据交换标准、规制环境、融资机制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关键词: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214-02 作者: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信息网络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01 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立项课题《湖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2012B01) 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依法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中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提高行政效能、发展集约效能型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 ①②③从西方基于公共物品“公地悲剧”理论引致的公共利益损失,到国内学者利用信息共享模型分析信息效用的低下,再到国内外实践层面的探索和推进,无不反映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艰难。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湖南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实效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湖南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证分析,试图寻求破解困局、优化其推进的路径。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湖南的优势与机遇 (一)优势利用 1,信息技术有比较优势。国防科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研发等方面拥有较强实力。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SETCA系统、中国电信第一个多媒体技术实验室、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核心路由器等多个全国第一均诞生在湖南。“天河一号”一度占据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榜首。2,软件业有比较优势。软件是信息化的灵魂。2011年湖南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居全国第14位,连续8年居中部六省之首。④拥有长沙国家级软件开发基地和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三所软件示范学院。3,政府网站建设有比较优势。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发布的数据,湖南政务信息化的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10位。在2011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湖南省政府网站绩效总分为54.64分,位列省级网站第9名;⑤长沙市政府网站绩效总分为75.24分,位列省会城市网站第1位;⑥衡阳、郴州、常德、湘潭、怀化、岳阳分列地市级网站第25、41、60、72、83、97名。⑦4,规制驱动有先行优势。200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性信息化法规,湖南信息化在规制驱动和环境保障方面起步早,有先行经验。 (二)发展机遇 1,数字湖南战略的实施。数字湖南战略的实施及《数字湖南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机遇。《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与服务提升工程”列为17项重点工程之一,明确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互动、协同服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总体建设目标。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要素系统的建设为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搭建了全新的底层平台。2,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⑧两型社会的构建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体制机制及政策层面的运作空间,有助于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3,三网融合。长株潭城市群2011年6月被列为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三网融合的推进给湖南信息化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既是构建数字湖南的强大动力,也为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更多平台和技术方案。 二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湖南语境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体系的构建 以“数字湖南”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为蓝本,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体系。在部门归口上,可由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统筹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由各级政府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文)等文件和规定的精神,对本部门拥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由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归总后会同省经信委等部门根据上述文件以及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11643(公民身份号码)、GB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2402(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6987(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基础库)数据格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尽快制定出台《湖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名录》。摸索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及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共享及业务协同机制;在运行机制上,可由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省经信委、省绩效评估办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沟通相关事宜,动态调整资源共享方式,定期公布资源共享情况;在项目实施上,可以通过一些相对容易的、比较具体的应用或工程来切入和带动。以农村信息化为

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政发〔2017〕34号分享.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6日 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 本办法所称政务部门是指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明确我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职责分工,规范政务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政务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和为其他政务部门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政务部门形成的政务信息资源原则上都应共享,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的,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需求导向,无偿使用。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共享信息资源的部门(以下简称使用部门)提出明确的共享需求和信息资源使用用途,共享信息资源的产生和提供部门(以下简称提供部门)应及时响应并无偿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三)统一标准,统筹建设。按照国家及我省政务信息资源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工作,坚持“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统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四)建立机制,保障安全。统筹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工作评价机制,各政务部门应加强对共享信息采集、共享、使用全过程的身份鉴别、授权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共享信息安全。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省发展改革委是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指导和组织省级各部门、各市(区)政府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组织编制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组织推动全省共享平台体系建设,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重大事项,向省政府提交工作报告。 第六条各政务部门按本办法规定负责本部门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的联通,并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向共享平台提供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以下简称共享信息),从共享平台获取并使用共享信息。 各市(区)政府要明确本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确定共享平台管理单位,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做好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粤港澳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指南》

粤港澳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指南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原则 (1) 5制度体系 (2) 6组织机构及人才队伍 (2) 7网络体系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作人员考核指标体系参考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粤港澳科技资源共享指南框架 (6) 参考文献 (7) I

粤港澳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涉及粤港澳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一般原则、制度体系、组织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和网络体系建设。 本标准适用于粤港澳区域科研及创新机构的科技资源共享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843科技资源标识 3术语和定义 3.1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ve 指服务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受益,也不会增加产品成本,新增消费者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 3.2 非排他性non-exclusive 指服务一旦被提供,就不能排除任何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3.3 科技资源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技术创新资源等。 [GB/T32843-2016,定义2.1] 3.4 粤港澳区域科技资源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i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直接或间接推动科技进步进而促进粤港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要素的集合。 4一般原则 1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共享制度汇编

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共享制度 1. 目的: 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管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所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子数据的管理。 3. 职责: 3.1负责医院信息化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和维护;负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选型和升级工作。 3.2负责新建、改建工程中网络接入方案的设计。 3.3其它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计算机网络设备及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工作。 4.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相关配套设施(含网络)及软件构成的,根据规则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5. 信息化建设规划 5.1规划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局部完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分段完善大网络的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5.2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由计算机负责人编制,院办公会核定,分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后实施。

5.3医院所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必须报计算机负责人,纳入总体规划后,方可实施。 5.4总务科负责医院驻地所有新建、改建工程中网络接入和信息点设置的问题,计算机管理部门配合执行。 6. 安全管理 6.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实行领导负责制,由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室领导负责本科室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作,并指定专人具体承办。 6.2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6.3网络系统中的全部数据资源、信息均为秘密级,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移和泄露。 6.4医院局域网不提供出口登录Internet,严格内外网物理隔离。 6.5严禁非工作需要访问Internet。 7. 计算机及网络 7.1设备使用管理 7.1.1计算机中心负责建立健全各类信息资源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对新增、报废以及调配的设备,应及时更新台帐。 7.1.2各部门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进行管理,保持计算机的清洁,并应保证计算机设备上各种标签,特别是封帖的完好。 7.1.3计算机的使用,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做到正常的开关机;其它附属设备也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摘要:新世纪的图书馆,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改革,要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建立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高速兴起,使一个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信息环境悄然来临,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文献建设和实现资源共享,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及现状:众所周知,数据资源的采购与购买是近几年才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采购的价格,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等,各项问题正在涌现出来,在不断摸索中,基层图书馆走出了一条总发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突破之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坦荡还存在沟渠和陷阱。 计算机,高密度存储和数据库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规模和品种不断增加,且网络版的光盘数据库价格又较高,这对于经费本来紧张的图书馆无疑是雪上加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对产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尽包尽容,孤立为用户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2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图书馆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精神文明和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妈工是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图书馆不仅是收集,存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的文化科学和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传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型图书馆逐步摆脱地域和文献载体的束缚从传统馆际互借过渡到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的业务核心,在做好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快馆藏数字化的步伐,并密切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这些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能够有机结合。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适应分公司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保证信息安全,遵循总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信息资源是分公司的重要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管理,使信息的采集传输、日常维护、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各方面,以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五统一”原则为指导,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1.3 本管理办法所涵盖的信息资源范畴,主要是指分公司内部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以下称内部信息)。[CJH1]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使用计算机编制的信息、专业系统采集的原始信息等,包括各类文本信息、数据库信息、WEB页面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印刷品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尽可能进行电子化的处理,也纳入信息资源管理之内。 2 管理体系 2.1 分公司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依照信息化管理“一个整体,两个层次;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方针建立,信息中心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专业管理。

2.2 分公司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是分公司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的最高层次,负责审定分公司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负责审核有关标准、规范、重要需求等。 2.3 信息中心是分公司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采购、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主持信息平台、信息整合等系统建设工作,负责有关技术支持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业务工作接受股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的指导。 2.4 各级业务部门既是信息资源的使用单位,也是专业信息资源的主要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有关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同信息中心全面开展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 3 内部信息的管理 3.1 信息中心负责分公司内部信息的管理,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内部信息的需求分析,各业务部门依据业务职责提出各种内部信息需求,并分别按本部门形成和管理的信息(下称“部门内自管信息”)、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分别汇总,确定信息内容、信息提供时间和信息提供方式等。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重要信息由分公司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予以审核确认。 3.2 信息中心组织汇总各业务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并进行归类,对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归纳为部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1.1.1. 数据资源体系 按照XX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要求,信息资源应按照“统一标准、一数一源、共建共享、逻辑集中、职属管理、授权使用”的原则统筹设计、应建立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省、市两级政务资源目录中心,县级为政务信息采集点,各职能部门通过目录中心共享和发布政务资源,省、市提供各自信息;分别建立维护、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一) 省级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级已经建设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和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基础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共享,不得重复建设。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规范参见《XX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二) 数据资源建设要求 基础数据库由全省统一建设,统一为市区和各区县、各部门提供相关基础信息的共享、比对、决策支撑等服务。与各个基础数据库有关的数据要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建库,在各部门要共享,充分使用基础数据库提供的服务。对各部门有以下几点要求:

(1) 部门业务库数据的变更应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相应数据。 (2) 各部门在建设基础库时要充分利用示范区统筹建设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 (3) 各部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4) 基础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不能重复采集。 (三) 专业数据库建设 示范区各部围绕本部门核心业务需求建设核心业务数据库,部门业务数据库是各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既为本部门开展业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基础信息、共享主题信息的基础和来源,对于本部门业务应用中需要使用的、产生于其它部门的业务数据,或可从其他部门共享获取的数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需求,并依托示范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从其它部门获取,是原则上不再重复采集,可对其它部门共享的数据资源,也应通过注册共享提供目录供其它部门检索。 (四) 主题数据库 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围绕跨部门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为业务协同提供支持,是在一个较高层次对数据进行综合、归类所生成主题对象信息的过程,侧重于面向行业应用主题、趋势分析主题、综合应用主题等的应用,比如证照信息资源、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能够依申请和授权为各级政务部门及社会提供相应政务信息资源服务。 1.1. 2. 数据资源共享要求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XX市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放管服”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我市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川府发〔2017〕16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

本办法所称政务部门,是指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和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规范XX市各级政务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政务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和为其他政务部门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中有关术语定义如下: (一)基础信息资源库指储存基础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其中基础政务信息资源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多个政务部门在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共同需要的政务信息,包括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统计信息、城市活动信息、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 (二)主题信息资源库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个主题领域,多部门共建项目或业务协调需求的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健康保障、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价格监管、能源安全、信用体系、城乡建设、社区治理、生态环保、应急维稳等数据库。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