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质疑-关于宇宙的新思考

宇宙大爆炸质疑-关于宇宙的新思考
宇宙大爆炸质疑-关于宇宙的新思考

宇宙大爆炸质疑——关于宇宙的新思考

——兼评霍金的《时间简史》

张马沙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会计系,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大爆炸宇宙学已得到世人广泛认同。但笔者发现,在诸如《时间简史》等科学名著中,在诸如“百家讲坛”等品牌电视节目中,中外学者、专家对大爆炸理论中某些问题的解释仍然显得相当牵强附会,底气不足,甚至难以自圆其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作为一名业余天文学爱好者,从科学逻辑出发,以现有科技文献资料为依托,以理性思考及推论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当前最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分析,提出疑问,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些观点或可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增加一些新的思路,为避免人类陷入终极虚无和终极悲观带来希望。

关键词:科学哲学;宇宙大爆炸;绝对时空;次级宇宙1;次级宇宙循环论;星系循环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或称大爆炸宇宙学(big-bang cosmology)已成为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理论。但它背离科学哲学逻辑的重大缺陷也显而易见,特别是无中生有的奇点论、宇宙结局等难题还深深困扰着普通人、哲学家、甚至是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们。

一个非天文专业的普通人要对玄奥的宇宙发表一番见解,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滑稽可笑、自不量力、班门弄斧的事情。但,史蒂芬·霍金(英国当代数学家、理论天文学家)说得好:“……自从文明开始,人们即不甘心于将事件看作互不相关而不可理解的。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探索提供正当的理由。而我们的一个目标恰恰正是要对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摘自《时间简史》2

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有终点的?如果有,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宇宙是如何开始,又将如何终结……等等,这些有关世界观本源的疑问,对于我们——已经处于相当高级文明阶段的人类来说,急需得到一个非宗教的、科学性较强的、比较合理的、比较易于理解的、至少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答案(当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奢望得到一个肯定是科学的、正确的、完满的答案。笔者完全理解并且接受这一点)。否则,总有一种纠结的块垒和疑惑堵在胸中,严重影响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会让人产生终极虚无、终极绝望的不良感觉。本人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文章,查看了许多网上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学得了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也发现,许多解释比较牵强,难以让人信服;更多的问题则是没有答案或尚待研究。这种状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人生遗憾——活过一生,连世界的本源都没有弄明白;对于以解释世界为己任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

“……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测,即不管你往那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那时候宇宙的密度无限大。……这个发现最终将宇宙开端的问题带进了科学的王国。……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最

1经网上搜索,中文无“次级宇宙”词条;英文有sub-universe,但与宇宙学无关。因此,“次级宇宙”和sub-universe 均为笔者首创和首用的描述部分宇宙的新词汇。(宇宙学中存在多宇宙论,但与笔者的次级宇宙论有概念上和本质上的区别。)

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64175232.html,/personal/wugsh/sources/time/sjjs04.htm [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部分字词因笔者的理解而有所变动(下同,不再注)。

伟大的智慧革命之一。”——摘自《时间简史》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从宇宙膨胀论出发,提出了一个宇宙演化学说。他认为,整个宇宙的物质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猛烈爆炸,碎片飞向四面八方,形成今天的宇宙。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子模型”。1948年俄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把核物理知识同宇宙膨胀论结合起来,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度、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球内充满基本粒子,后来这些基本粒子发生核聚变引起爆炸膨胀,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始火球模型”。1964年5月美国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勃特·威尔逊发现了3K宇宙背景辐射——即宇宙因膨胀稀释逐渐变凉的证据。很多人相信这一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他们两人还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宇宙大爆炸理论正式诞生(1965年),并成为当今占据主流位置的宇宙观。(本段内容根据网上信息和其他资料汇编。)

“……在过去的某一时刻(约100到200亿年之间),邻近星系之间的距离为零。在这被我们称之为大爆炸的那一时刻,宇宙的密度和空间-时间曲率都是无穷大。因为数学不能处理无穷大的数,这表明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宇宙中存在一点,在该处理论自身失效。这正是数学中称为奇点的一个例子……就我们而言,发生于大爆炸之前的事件不能有后果,所以并不构成我们宇宙的科学模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将它们从我们模型中割除掉,并宣称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的……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假定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奇点开始的。这种情形很像一个画上好多斑点的气球被逐渐吹胀。当气球膨胀时,任何两个斑点之间的距离加大,但是却没有一个斑点是膨胀的中心。并且斑点相离得越远,则它们互相离开得越快。任何两个星系互相离开的速度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星系的红移应与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正是哈勃所发现的……”——摘自《时间简史》。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有起点的,并且,这个起点同时还是一个令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所谓“奇点”(singularity)。而且这个奇点小得连肉眼都看不到,甚至比一个原子还要小。

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大缺陷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何状态?那个准爆炸物到底有多么小,或到底有多么大?霍金认为讨论它没有意义。但笔者认为,这是涉及宇宙观、世界观的本源问题,是必须要讨论的,讨论的意义极为重大。说我们熟悉的高山大河,海洋沙漠,月亮太阳,直径以数千光年计的银河系以及数以亿计的其他庞大星系都来自于一个小得连肉眼都看不到的“奇点”,这符合科学哲学的逻辑吗?这奇点的来历又是如何呢?仅仅由此推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有着“不符合科学逻辑”的重大缺陷。

诚然,仅这样武断地下结论或许不够科学,不够缜密,不够有说服力,那我们现在就从爆炸的特性和宇宙时空关系等方面来试做分析——

(一)爆炸碎片在飞散运动中不会相撞

一个在空中的爆炸物形成的碎片会从爆心向各个方向飞散,绝不会发生两块碎片相向运动而最后相撞的事件。也就是说,大爆炸后,所有的星体都相互远离,则肯定不会发生星系碰撞(galaxies’ collision),而在天文学领域,星系碰撞是一个并非罕见的事实。这一点已为宇宙观测所证实。就连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会在遥远的未来与其他星系相撞,网上资料这样描述道:“仙女座星系,习惯称为仙女座大星云,在《梅西耶星表》中的编号是M31,在《星云星团新总表》中的编号为NGC224……我们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正在相互靠近对方,在大约30亿年后(最长预测时间为50亿年——笔者注)两者可能会碰撞,……两个螺旋星系将会融合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3。现在,全球大多数天文学家们都认为,这个距离我们220万光年之远,比银河系大一倍的星系终将与银河系相撞。

(二)红移4悖论

如果上述资料正确的话,那就说明,M31正在靠近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或者说是银河系正在与3“仙女星系”https://www.360docs.net/doc/364175232.html,/view/274253.htm

4红移:由多普勒效应推导出的天体光谱分析中某一谱线相对于实验室光源向红端的位移。含义为,天体离观测者远去,光谱呈红移,且距离越远,速度越快,红移量越大;天体向观测者靠近,光谱呈蓝移,且距离越近,速度越快,蓝移量越大。

M31正在相互靠近。按照哈勃理论,我们观测到的M31(以及它裹挟下的数千亿颗恒星)都应该呈现蓝移,而不是红移。

“1929年,哈勃通过将红移和视亮度的比较,确立了星系的红移与它们到我们的距离成正比的关系(现在称为哈勃定律)。这个定律仅对很少几个在空间上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不成立,例如仙女座星系的光谱显示的是蓝移”5。事实上,天文观测证实,并非所有遥远星体都呈红移,而是大部分呈红移,小部分呈蓝移。并且,红移现象到底是否就绝对是星体远离地球的证据?红移是否另有原因?这些问题在天文学界仍有争议,远非定论。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在200万光年以外或更遥远(任意方向)的某个星系上观察银河系,是否也会得出推论:银河系正(裹挟着地球)以接近光速甚至超过光速的速度退离?这种换位思考得出的荒唐结论(事实上,银河系及地球并没有做这种运动)正是笔者对哈勃定律和红移理论产生怀疑的原因和依据。

大爆炸理论支持者可能会质疑笔者假设的尺度不够大,因为200多万光年之外的M31与银河系同属一个星系群。这就涉及一个“相互退行的大爆炸碎片尺度”确认问题。如果将“本星系群”作为“一块”爆炸碎片,拿M31与银河系靠近来否认红移定律当然不合适。但笔者还有两个理由来对抗这种质疑:(1)迄今为止尚无人提出相互退行的大爆炸碎片尺度问题,说明该问题被各方研究者忽略了。而笔者认为,200多万光年的距离已经足够遥远,若将它们视为“同一块爆炸碎片”是极不合理的;(2)迄今为止的天文观测显示,普遍存在“星系成团,星系群成团”现象。说明临近星系之间的相互靠近应该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那么,蓝移在星系群,星系团尺度范围内也应该普遍存在。

(三)弥漫四射Vs吹胀气球

爆炸后的碎片应该是弥漫四射的,因此,“吹胀气球”的类比也同样没有充分的说服力。无论根据任何一种理论、推理或模型,都不能证明现已观测到的星系和星体都是分布在“一个类似于气球球面的弧面上”的。它们应该是弥散分布于“一个类似于气球内部的球体空间中”的。下面的内容是笔者对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质疑:宇宙大爆炸的碎片(各种星体,特别是星系)应是以爆心为基点弥漫四射的,而且射出的碎片有先有后,那就应该可以根据四周星体退离的速度差异计算出我们所处的相对位置,甚至可以推算出爆心的方向和位置。譬如,将距离我们最遥远、退行速度最大的星体假设为与我们相隔着爆心的天体,如同逆向会车后的两辆车(设地球为A车,另一河外星系为B车),相互退行速度为两车平均速度的两倍;然后将空间天文望远镜调转180度,观察相反方向的某个星系或星体(C车)的红移(退行速度)如何。如果C的退行速度只有B的1/2或更少,则证明地球(及其所在的银河系)与C同向飞行,如同两车同路同向行驶,前车C速度快于后车A,两车距离越来越大,但这样的距离拉大速率远低于逆向退行物体的速率;我们还应该观测与银河系相邻的(离我们最近的)河外星系(设为D车),看它(们)是否是退行最慢的星系。然而,时至今日,为什么连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验证都未能做到?几乎所有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资料和电视节目都这样描述: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观察,所有的星系都在退离我们远去,距离越远,退离速度越快……试问,这么说来,难道我们(地球)是处在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了?转悠了几百年,难道我们又要回到托勒密荒谬的“地球宇宙中心论”时代?

(四)大爆炸宇宙年龄与星系公转周期严重矛盾

根据各种资料(包括霍金的《时间简史》),大爆炸宇宙理论得出的宇宙年龄均界于100~200亿年之间。而星系公转周期几乎都大于这个时间跨度,譬如“银河系绕本星系团中心的公转周期约为1000亿年”6之久。宇宙的年龄竟然只有银河系公转周期的五分之一?!即便假设银河系与本星系团皆同宇宙同时诞生(按照科学哲学逻辑,应先有宇宙,后有银河系和本星系团),银河系的首次公转旅程也才完成了20%!进一步推理:既然银河系公转周期需1000亿年,那么任何一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的公转周期都应相差无几。即便比银河系小数倍的星系,其公转周期也会大于200亿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星系的公转周期都大于宇宙的年龄。如果这个假设是荒唐的,那么,大爆炸宇宙理论得出的宇宙年龄也就同样荒唐,大爆炸宇宙理论本身是否荒唐,就不言而喻了。

(五)大爆炸宇宙年龄与类星体距离严重矛盾

5百度百科资料—红移(Red shift)https://www.360docs.net/doc/364175232.html,/view/6268.htm

6《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第1版,20页:“本超星系团”词条

同上,大爆炸理论的宇宙年龄上限约200亿年。但今天的天文观测距离已达约300亿至400亿光年之遥。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人类已经发现了多个所谓的类星体(含类星体星云,下同)。也就是说,这些遥远的物体发出的光需以光速飞行300亿至40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我们人类现在看见的光已经是300亿至400亿年之前的景象了。按大爆炸理论来推论,这些类星体的年龄应至少比宇宙的年龄高出一倍左右,那么,这些类星体就肯定不属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支持者们还十分强调“类星体”的巨大红移,按照计算,某些类星体正以超光速的速度退离(飞散)。若这些都是事实,笔者就可假设,这些超远类星体可能已经属于别的次级宇宙,或者,它们很可能就是别的次级宇宙。因为它们距离我们是数百亿光年之遥,试想它们的尺度该有多大!如果从我们看到的某个类星体上观测我们这个次级宇宙,看到的也许就是一个类星体的模样,且以超光速在退行(这一点仍显得不合科学逻辑)!当然,或许这个观测结果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证明它是错误的证据或证明方法而已。笔者的另一假说是:非光子或其他非基本粒子的物质是不可能以光速运动的。(即:分子及大于分子的物体皆不可能以光速运动)人类永远不可能造出光速飞船,星系也不可能以光速或超光速移动,无论是银河系还是类星体。

(六)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是一种所谓“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大爆炸宇宙学说认为:刚发生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是极高的,之后慢慢降温,到约150亿年后的今天大约还残留着3K左右的热辐射,所以又称3K背景辐射。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Wilson)发现并验证了这种辐射,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大爆炸宇宙学最有力的证据,他们为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笔者认为,(请参看本文插图1),这种微波背景辐射应该只是“次级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它只存在于图中那个卵形空间之内,而在卵形空间之外的“黑色空域”中就不存在这种背景辐射。这是笔者的另一个假说,希望未来有人验证之。但若否认“黑色空域”属于宇宙,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另外,笔者对微波背景辐射论还有一些质疑:这么低的温度辐射如何能准确测得,并肯定它是弥漫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的呢?对它的测定难道不会受到太阳系微环境或银河系微环境的影响?太阳系,银河系都是相对独立的热能系统,一定都能产生自己的热辐射场,地球又肯定处于这些复杂的、相互重合、叠加的热辐射场中,彭齐亚斯等人是如何将3K左右的微量热辐射从纷纭复杂的热辐射场中分离出来的并确定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呢?它会不会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或是“张冠李戴”了呢?

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在科学问题上,只需一个证伪点,就足以推翻整个理论。何况这里已经至少有了(前)五个。

《时间简史》认为“时间从大爆炸开始,大爆炸创造了宇宙空间”,并宣称对大爆炸之前的时间空间研讨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般读者(包括笔者)更难以理解的。难道无所不在的空间和无时不在的时间也要依赖大爆炸才得以“诞生”?显然,霍金先生没有区分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详见后文)。

霍金先生似乎自己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也没有把握,并最终改变了观点:“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试图去说服其他物理学家,事实上在宇宙的开端并没有奇点——只要考虑了量子效应,奇性则会消失。”

最后,他以无奈的、没有信心的、祈求上帝相助的语气结束全书:“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到人类和宇宙为何存在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来。如果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想法。”(以上引号中内容均摘自《时间简史》)。

读完《时间简史》,我很有些失望,它没有我听说的和期望的那样伟大、那样具有真理性和说服力。反而由于它对“奇点、黑洞、虚时间、反粒子、反物质”等概念的含糊介绍,使它的读者对宇宙的认识产生了更大的疑惑、不确定感、虚无感、恐惧感、甚至是一种终极的绝望感——宇宙都会终将毁灭、归零,人类何望之有?

我们中国人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始作俑者——比利时人勒梅特——是一位虔

诚的基督徒。他提出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上帝创世”说。霍金也是一位基督徒,他赞同并宣扬宇宙大爆炸理论可能也有某种宗教信仰的因素杂糅其中。

不过,对霍金表达的“让所有人,包括……普普通通的人,都参加到人类和宇宙为何存在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来。如果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胜利”这层意思,我深有感触,大为赞同,也深受鼓舞。我不得不思考,并琢磨出自己的宇宙观来。

三、笔者关于宇宙的新思考

宇宙学研究有三大法宝,一为天体观测(含宇航探测)法,二为数学计算法,三为推理思维法。笔者没有条件进行天体观测,也没有能力进行高深的数学计算,对于普通人的这一弱点,霍金也非常理解和同情,他在《时间简史》中甚至悲叹:“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质疑的范围……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跌落!”笔者所能赖以参与天文学讨论的唯一可用的本领就只剩下推理思维了。因此,我的研究方法是(1)依据已有的天文学知识和网络资料,按照科学哲学的逻辑思维法则进行合理推论;(2)对确实无法理解的问题提出疑问或假说。

笔者关于宇宙的新思考,除了上述已经提及的之外,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假说、分析、和观点:(一)次级宇宙

次级宇宙可定义为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包含着众多星系群及弥漫物质的独立空间。次级宇宙的空间因膨胀而扩大,因塌陷而缩小。同时,笔者赞同经典的宇宙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对宇宙的定义为:“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7。”当我们使用“宇宙”一词时,指的就是这种“无限宇宙”。宇宙只有一个!不能使用“多宇宙”或“总宇宙”概念,那样将导致混乱。但现在,很多人受霍金影响,在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扬宇宙有限论,或宇宙因时空弯曲而无法判断其疆界等观念。甚至绘制了一个椭圆形(蛋形、卵形)宇宙全景图(图1),等于是在重复“人在地球上无法感知地球疆界”一样的古老概念,不过这一次不是地球,而是一个椭圆形的宇宙。

(图1:从网上下载的所谓“宇宙全景图”8;笔者将其定义为“次级宇宙全景图”)

若将此图定义为“次级宇宙模型”,笔者完全赞同;但若说成是宇宙全景,笔者则完全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不是因为固执,而是因为无法理解。试问,此蛋形宇宙之外的黑色空间是什么?叫什么?属于什么?难道这个蛋形宇宙之外的空间不是宇宙的一部分?难道这个蛋形宇宙不是悬浮在一个更加广大的空域中?所以,任何确定宇宙的形状和边界的设想都是滑稽、荒唐、错误的。

7《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514页

8欧洲航天局于2010年7月5日公布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这幅全景图,是由普朗克太空望远镜于太空中多重拍摄的合成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364175232.html,/view/3915584.htm

有形就有界,无论这个形是如何巨大。界外仍然是无际的空间,所有的空间都属于宇宙,任何空间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是无疆界的。

宇宙就如同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而且这个汪洋大海是没有海面没有海底没有海岸的,星系则像是游荡在这个汪洋大海中的鱼群。因此,不可能有宇宙全景图,只能有宇宙局部图(见下图)。任何幻想获得宇宙全景图的想法也都是荒唐和错误的。

(图2:从网上下载的深空星图;笔者认为的“宇宙局部图”)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仅限于银河系所在的次级宇宙。据称,人类的星际观测能力已经达到400亿光年左右,在这个空域内,就有无数个如同银河系的巨大星系,而在更远的空间中,是否存在别的独立的,类似于我们这个超级星系团组成的次级宇宙,还不得而知。但纯粹依据理性推论就可以判定,一定存在多个,甚至无限多个类似的(或更大的,或较小的)次级宇宙。所有的次级宇宙星际空间之和就是宇宙,而且这个和值为无穷大。由于数学无法对无穷大和无边界事物和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运算处理,因而可以将宇宙学最大的具体研究对象确定为次级宇宙。换言之,宇宙仅作为无穷大空间概念而存在,没有进一步具体研究的意义。

(二)没有宇宙大爆炸,充其量只有次级宇宙大爆炸

由于爆炸体必须有一个体积和外壳,体积和外壳就意味着具有有限范围和边界,而宇宙空间范围的无边无界定义决定了整个宇宙是不可能爆炸的。这一推论符合科学哲学的逻辑原理。即便(假设)存在大爆炸,即现在天文学界盛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或称大爆炸宇宙学(big-bang cosmology)9也应该修正为次级宇宙大爆炸(sub-universe big-bang)。而按笔者所知宇宙学知识推论,甚至不存在次级宇宙大爆炸,只有星系大爆炸(galaxy big-bang)。星系大爆炸是宇宙中可能发生的最大级别的爆炸。而且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星系大爆炸的发现记载,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级别爆炸为超新星爆发(supernova)。同理,“膨胀”概念仅适合于“次级宇宙”及以下级次的空间范围,不适合用于描述整个宇宙。笔者认为:没有“宇宙膨胀”,充其量只有“次级宇宙膨胀”;因为“膨胀”一词如同“爆炸”一词一样,隐含着“有边界”的意义,不符合宇宙无疆界的定义,宇宙膨胀破坏了“宇宙无疆界”这个前提条件。

(三)宇宙的分子模型结构论和星系的漂移运动论

我们知道,原子,大行星系,恒星系,星系的结构和运行方式都是极为相似的:有一个中心质量占绝大比重的核心,外围有一个或多个围绕核心旋转的物质(电子,卫星,行星,恒星等)。我们还知道,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太阳等恒星绕银河系核心运动。那么,我们可否推测——银河系及无数其他星系绕次级宇宙的中心运动?无数个次级宇宙绕宇宙的中

心运动?笔者认为,即便第一个推测可能成立,第二个推测绝不可能成立。在卵形次级宇宙中,星系与星系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就如同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星系团(cluster of galaxies)结构是这一假说的最佳图解。只不过要将其放大到整个次级宇宙范围中去理解,甚至是放到整个宇宙中去理解。每个行星系(如地月系),每个恒星系(如太阳系)、每个星系(如银河系)都是原子型结构;而星系群(如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及更大的星系团则呈分子型结构。起联系作用的“分子键”仍然是星系之间的质量引力和运动斥力的均衡(我们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所谓“暗能量”很可能就是这些力)。次级(卵形)宇宙之间也呈分子型结构。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次级宇宙等层级的空间物质均不再围绕某种巨大质量中心进行公转圆周运动,它们在宇宙空间呈漂移运动状态。这一假设的依据是:(1)公转圆周运动必须有质量大于所有围绕物质70%以上的核心,而迄今尚未发现任何星系群,星系团有这样的巨大质量核心。如果存在这样的巨大质量核心,应早已被发现;(2)况且,星系群,星系团中的成员星系之间的距离至少在3万光年以上。譬如,距本星系最近的大麦云星系也有16万光年,而在数十亿年后可能与本星系相撞的仙女星系与我们相距220万光年,它们竟然都属于本星系群!可见星系群的尺度有多大。星系成群、成团现象主要是星系间的引力所致,但或许也有观测错觉因素,即我们观测到的星系间横向距离甚近而实际上它们的径向距离甚远,而我们仍将它们归类为一个星系群(团);(3)一个更突出的现象和证据是:星系之间既有相互远离的,又有相互靠近的,因此,它们的运动方式用“漂移”来描述,似乎更准确,也更全面(参看图2)。

(四)大爆炸现象普遍存在

人类已经观测到了新星和超新星的爆炸,推论可能发生过星系爆炸、星系群爆炸、甚至我们所处的次级宇宙也由爆炸形成,这些假说和推论是合理的,没有超越科学哲学的范围。次级宇宙,或超星系团,或星系团,或星系,或星团,甚至单星,塌缩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大爆炸。超新星(爆炸)可以被看作是次级宇宙大爆炸的微型版。尽管宇宙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层级的大爆炸,但却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发生整个宇宙的大爆炸。(而霍金及其追随者们却陷入了整个宇宙大爆炸的自建迷宫中不能自拔,难以自圆其说。)

(五)绝对时空观

1.绝对空间概念与相对空间概念

绝对空间是永恒的和客观存在的,并不依赖次级宇宙、或任何物质世界的存在而存在;绝对空间是无限的,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方向、也没有疆界或边缘的空间。有人将这一空间观念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空间观(《辞海》:空间与时间10),但笔者将这种空间观念定义为“宇宙学上的绝对空间概念”或“大尺度空间观念”(注:没有褒义)。相对空间是与物质相依存的空间概念,即所谓“没有物质,就没有空间”或“没有物质,空间就没有意义”。笔者把这种将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不可分观念称为“绝对唯物主义空间观”或“小尺度空间观”(注:没有贬义)。另外,绝对空间等同于宇宙(宇宙空间),因此,相对空间存在于绝对空间之中,次级宇宙存在于宇宙之中。绝对空间概念与相对空间概念都是正确的,只是应用的范围不同。

2.绝对时间概念与相对时间概念

绝对时间是永恒的和客观存在的,并不依赖次级宇宙、任何物质世界、任何空间的存在而存在;绝对时间是无限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时间。有人将这一时间观念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间观(《辞海》:空间与时间),但笔者将这种时间观念定义为“宇宙学上的绝对时间概念”或“大尺度时间观”(注:没有褒义);相对时间是与物质和有物质的空间相依存的时间概念,即所谓“没有物质空间,就没有时间”或“没有物质空间,时间就没有意义”或“只有在有物质的空间中,时间才有意义”等观念。笔者把这种将时间与物质空间(及其运动)不可分观念称为“绝对唯物主义时间观”或“小尺度时间观”(注:没有贬义)。绝对时间概念与相对时间概念也都是正确的。

将上述1.2.两点合并,可统称为宇宙学上的“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请注意,这个“相对时空观”并不等同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绝对时空”仅在时空概念划分上有意义,在描

述和研究“相对时空”时有“对比或比较”的意义,绝对时空就等于宇宙,宇宙即绝对时空;相对时空是小于绝对时空的任何时空。为了正确描述宇宙,必须有绝对时空概念(绝对时空概念的意义也仅此而已)。

(六)塌缩充其量只涉及次级宇宙,而不涉及整个宇宙

次级宇宙膨胀了数百亿年,但终有一天会达到“繁华”的顶点而开始走下坡路,整个次级宇宙开始塌缩。在次级宇宙发生塌缩前,较低级次空间的塌缩(如同较低级次空间的爆炸一样)早已发生,且会不时发生。在本星系群中,这种局部塌缩可能仅限于个别星系或部分恒星系。譬如,当太阳系老化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塌缩,太阳系内的一切星体,包括地球,都会被塌缩引力吸入太阳。但太阳系的塌缩不会影响其他恒星系,更不可能影响银河系的运行。如果发生了次级宇宙的塌缩,则整个体系内的任何星系、星体都无可幸免。它们都将被卷入到这种宇宙中可能发生的最大级别的塌缩之中。而且,塌缩不可能很快发生,也不可能很快结束,而是需要与膨胀相当的漫长周期。由于宇宙的无疆界特性,决定了整个宇宙是不会塌缩的(参阅上述第2点)。而且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星系塌缩的发现报道,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级别塌缩仅为恒星(系)塌缩。如白矮星、中子星、脉冲星、甚至某些黑洞都是恒星(系)塌缩的残骸。

(七)次级宇宙循环论

塌缩不可能归于“0”或“无”,《时间简史》认为“广义相对论”支持塌缩归于“0”或“无”,认为整个宇宙可能塌缩到所谓的“奇点”。在奇点处,人类已经认识并总结出的所有的数理化理论、公式、定理都失效。

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设置奇点难题。次级宇宙塌缩到一定程度,巨量的物质集中到了一起——在一个相对狭小但实际上又十分巨大的空间(譬如在一个直径为10~100光年的球体)中。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不会太小,它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次级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以“极限致密状态”存在(中子态,简并态,黑洞态或其他致密物理态)。物极必反,由于物质的过度集中而产生了极高的温度,从而引发又一次的次级宇宙大爆炸,新一轮的次级宇宙膨胀期开始。次级宇宙始终在“爆炸—膨胀—均衡—塌缩—爆炸……”的程序中循环、轮回。在爆炸环节,连最致密、最神秘的黑洞和暗物质也全都被炸得粉碎,成为太空尘埃、气体和基本粒子。然后,它们又重新聚合,变成恒星、行星……生命也将在合适的地方再度诞生。这就是笔者的“次级宇宙循环论”(或星系循环论)。根据这一理论,可以非常容易且比较完满地解释诸如宇宙(含星系)起源、宇宙边界、宇宙演变、宇宙结局等原来被认为很难解释的问题。霍金预言的“人类理智的最终胜利”得以实现。

五、结语

当代的科学哲学拒绝无中生有,当然也拒绝有变成无。而宇宙大爆炸理论则是宣扬无中生有、有变成无(宇宙最终因塌缩回归“奇点”的假设)的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对宇宙结局的另一推论为:宇宙将因原始爆炸的动力而不停飞离爆心,且越飞越快,星系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宇宙物质将越来越稀疏,最后所有天体都会瓦解,耗散到无边无际的巨大空间,宇宙物质将因无止境的离散而最终消失,宇宙将终结于更加可怕的,永不复生的“冷寂”和“死寂”。

笔者认为,宇宙只有一个,它是由永恒存在的无限空间、永恒存在的无限时间、和永恒存在的无限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也永不会发生宇宙大爆炸,充其量只会发生(过)次级宇宙大爆炸与次级宇宙大塌缩,更可能的是星系爆炸与星系塌缩。宇宙既不会归结于塌陷归零,也不会归结于彻底消散,由绝对时空构成的宇宙将永存,人类现在观测到的正在膨胀的宇宙仅仅是部分宇宙,即次级宇宙。可能存在多个甚至无限多个次级宇宙;次级宇宙和星系会永远保持“爆发——膨胀——塌缩——再爆发”的活的循环状态。

“次级宇宙”概念与“稳恒态宇宙模型”相比,它合理解释了(并且接受了)大爆炸宇宙理论中涉及的红移、膨胀、退行、坍缩、微波背景辐射等理论和现象;解决了宇宙边界难题——次级宇宙有边界,宇宙无边界;解决了奇点难题——不存在奇点,任何坍缩都是有止境的,物质达到一定的致密

度后,要么喷发,要么爆发,即大爆炸;解决了宇宙结局难题——宇宙永恒,而次级宇宙及以下层级的天体物质空间则会循环再生。

可以说,“次级宇宙”概念是“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结合剂,使两个水火不容的宇宙观达到了和谐统一。

这样解释宇宙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符合唯物主义,有利于建立人类积极、乐观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避免人类陷入终极虚无、终极悲观和终极绝望的伪科学黑洞和精神黑洞之中。

作者:张马沙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会计系2011-9-23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第1版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第1版

3、【美】戴维·费尔金:《霍金的宇宙》,海南出版社,赵复垣译,2009第2版

4、【美】杰拉尔德·S·霍金斯:《探索宇宙的奥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任雨橦林贤明译,2008第1版

5、【美】丹尼斯·奥弗比:《环宇孤心—探索宇宙奥秘的故事》,中信出版社,任华等译,2002第1版

6、【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网络下载

7、张德玉主编:《宇宙未解之谜》,北京出版社,2008第1版

Query On Big-Bang Cosmology: A New Thought About The Universe

——with comments on “A Brief History Of Time”by Stephen Hawking

【abstract 】: The big bang cosmology has been the world widely recognized. But found that, in a many famous scientific works, such a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nd on popular TV programs, such as " Forum of Hundreds Scholars", experts and scholars either from China or abroad, are still pretty contrived, or even difficult to justify the big-bang theory in their explanations. This is really somewhat a kind of pity. The author, as an amateur astronomy enthusiast, analyzes the most popular big-bang theory with the scientific-based rational thinking and logic-reason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These views may br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universe, and remain the hope for human beings to avoid the ultimate nihility and ultimate pessimism.

Keywords:scientific philosophy; the big bang; absolute space and time; the sub-universe; the sub-universe-cycle theory; galaxies circulation theory

作者:张马沙

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会计系

地址:广州增城荔城街华商路1号

邮编:511300

QQ邮箱:747840402@https://www.360docs.net/doc/364175232.html,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纪录片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

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的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

宇宙大爆炸

(Carl Wilhelm Wirtz)证实了绝大多数类似的星云都在退离地球。不过斯里弗尔并没有因此联想到这个观测结果对宇宙学的意义,这也是由于在当时,人们就这些“星云”是否是我们的银河系之外的“岛宇宙”这一问题存在着高度争议。在理论研究方面,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理论应用到整个宇宙,发表了标志着物理宇宙学建立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察》。然而从广义相对论出发建立的宇宙模型不是静态的,这和当时相信静态宇宙的主流观点并不符合,爱因斯坦为此在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进行修正。1922年,苏联宇宙学家、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假设了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均匀和各向同性,利用引力场方程推导出描述空间上均一且各向同性的弗里德曼方程,并且在这一组方程中宇宙学常数是可以消掉的。通过选取合适的状态方程,从弗里德曼方程得到的宇宙模型是在膨胀的。1924年,埃德温·哈勃对最近的“旋涡星云”距地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证实了它们在银河系之外,本质是其他的星系。192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天主教牧师乔治·勒梅特在不了解弗里德曼工作的情况下独立提出了星云后退现象的原因是宇宙的膨胀。1931年勒梅特进一步指出,宇宙正在进行的膨胀意味着它在时间反演上会发生坍缩,这种情形会一直发生下去直到它不能再坍缩为止,此时宇宙中的所有质量都会集中到一个几何尺寸很小的“原生原子”上,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就是从这个“原生原子”产生的。 1924年起,哈勃为勒梅特的理论提供了实验条件:他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利用口径250厘米的胡克望远镜费心建造了一系列天文距离指示仪,这是宇宙距离尺度的前身。这些仪器使他能够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量来推测星系到地球的距离。他在1929年发现,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成正比,这就是所谓哈勃定律。而勒梅特在理论推测,根据宇宙学原理当观测足够大的空间时,没有特殊方向和特殊点,因此哈勃定律说明宇宙在膨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出现了一些尝试解释哈勃所观测到现象的非主流宇宙模型,例如米尔恩宇宙、振荡宇宙(最早由弗里德曼提出,后来的主要推广者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理查德·托尔曼)、弗里茨·兹威基的衰减光子假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宇宙膨胀的观点引出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可能理论:一种理论是由勒梅特提出,乔治·伽莫夫支持和完善的大爆炸理论。伽莫夫提出了太初核合成理论,而他的同事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则理论上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另一种理论则是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等人提出的稳恒态宇宙模型。在稳恒态宇宙模型里,新物质在星系远离留下的空间中不断产生,从而宇宙在任何时候看上去都基本不变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爆炸理论的名称却是来自霍伊尔提到勒梅特的理论时所用的称呼,他在1949年3月的一期BBC广播节目《物质的特性》(The Nature of Things)中将勒梅特等人的理论称作“这个大爆炸的观点”。之后的许多年,这两种理论并立,但射电源计数等一系列观测证据使天平逐渐向大爆炸理论倾斜。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和确认更使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相信:大爆炸是能描述宇宙起源和演化最好的理论。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进一步解释,例如大爆炸理论的框架下星系如何产生,早期和极早期宇宙的物理定律,以及用大爆炸理论解释新观测结果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望远镜技术的重大发展和如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和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等空间探测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使大爆炸理论又有了新的大突破。宇宙学家从而可以更为精确地测量大爆炸模型中的各种参数,并从中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

宇宙简史读后感1000字

宇宙简史读后感1000字 宇宙简史读后感1000字(一) 刚开始读《宇宙简史》的时候,我觉得那些语言太深奥太专业太生僻了,怎么也看不懂,那文字中蕴含着宇宙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是在细细品味后才领悟到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他生于1942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现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提出黑洞发射辐射的预言,在科学界引起革命性的轰动。霍金因为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只能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克服了残疾的障碍,让思想遨游到无限的时空,揭开宇宙之谜,霍金既是残疾天才的典型,也是当代的大众文化偶像。 他,是轮椅上的攀登者!《宇宙简史》用迷人的表达方式讨论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时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霍金用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它将引导世界各地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探寻宇宙的秘密。他认为的宇宙是一个或在膨胀或在收缩的空间,而且他还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诞生出来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来只是一个星球,但它的密

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终于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这就形成了宇宙,虽然这只是假想之一,但这却是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丧失,情况就并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经发生过。预言将来的能力也被削减了。我们能够确定地预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一个粒子落进黑洞,就不能对余下的粒子作确定的预言,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确定预言任何测量,作出确定预言的能力被减低至半。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得经典意义上的决定性被减半。第三,不平凡的时空拓扑,使波函数被密度矩阵所取代,就在这里引进了热力学意义上的随机性。 我们每天都会遥望星空,天上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我们所生活的家园;;地球就是广袤无垠的宇宙的一小部分,我们心中难道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宇宙?宇宙有多久的历史呢?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与我们同处一个宇宙的邻居,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他们又是什么呢?宇宙所带给人们无限的诱惑力,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更多更多宇宙的谜底!霍金轮椅上的着作《宇宙简史》所不能解释的宇宙的谜语就等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揭开! 宇宙简史读后感1000字(二)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机械12-1 121014122 孙静 我们从哪里来?宇宙是什么样的?这自有人类以来的永恒疑问。从西方的海龟驮大陆,到中国的天圆地方,诞生了远古的神话和宗教。十七世纪,开普勒、胡克等人继续为太阳系勾勒大概的轮廓。最终伟大的牛顿建立了完美的经典力学大厦。那时人们确信宇宙间所有的规律都已发现殆尽,所有星系的运动都可纳入牛顿力学的体系中。这一时期人们相信宇宙是无限广大和永恒的存在,也许这使人有某种安全感。但是用牛顿力学解释宇宙有个致命的疑问,如果万有引力是正确的,为什么星系不会因为万有引力聚拢到一起?无论宇宙有没有一个中心,只要时间足够长,星系总会慢慢靠拢,最后碰撞、毁灭。这给现代天文学提出了挑战,但是即使是当时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人,也无法想象今后的颠覆性的发现。 大爆炸理论(Big Bang)是天体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到过去,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状态膨胀而来。在这个起始状态中,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温度和密度极高。至于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广义相对论认为有一个引力奇点,但物理学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 1927年,比利时天主教神父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大爆炸一词在狭义上是指宇宙形成最初一段时间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段时间通过计算大概在距今137亿(1.37 ×10^10)年前;但在广义上指当今流行的揭示宇宙起源和膨胀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直接推论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宇宙同昨天或者明天的宇宙不同。根据这一理论,乔治·伽莫夫在1948年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0年代,这一辐射被探测到,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从而否定了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稳恒态宇宙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发展的。 1910年代,维斯特·斯里弗尔(Vesto Slipher)和卡尔·韦海姆·怀兹(Carl Wilhelm Wirtz)证实了大多数旋涡星系正在退离地球,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联想到这对宇宙学意味着什么,也不认为发现的星云其实是银河系外的其他星系。同时在理论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功建立并推出没有稳定态宇宙。通过度量张量描述的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爱因斯坦认为他自己解错了,并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进行改正。第一个不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宇宙大爆炸观后感

宇宙大爆炸观后感 宇宙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似乎人们已知道宇宙如何诞生,但谁又知道宇宙最终的结局,在宇宙的“一生中”诞生了生命这一奇迹,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生命诞生的概率不知道是几千万分之一,需要太阳这样提供能源的恒星,也需要地球这样苛刻的条件的行星作为条件。 不可断言是否存在地外文明,或除地球以外的存在生命的星球,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又会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比之人的一生何尝又不是如此,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平凡,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何处,但我还得顽强的活下去,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就像宇宙一样,或许它也不知道他何时会孕育出生命,更甚至人。宇宙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也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 如果说生命的诞生是宇宙的奇迹,那么人或许就是生命的奇迹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几百万年,但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里人类的发展已达到一种连人类自己都感到震撼的程度,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已将自己的目光发展到地球以外的宇宙世界。人类的发展历程是艰难的,曾经有多少生物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类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及惊人的创造力最终赢得了这场竞赛的胜利。这是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活着就要不断奋斗拼搏,否则就将被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

自然所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永恒的真理。 仰望星空,璀璨的繁星,见证了宇宙的浩瀚,我们还不能了解宇宙的全部,但我们跟宇宙一样,都在发展,都在向着更大更远的方向进步,也许宇宙没有尽头,我们的追求也没有尽头,这就是人生命的奇迹,宇宙的奇迹。这也是浩瀚的宇宙给予我们的启示!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

马克思分析宇宙大爆炸

现在我们就用马克思主义检验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论。 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学说”作为现代天文学宇宙论中的一个学派, 是研究回答宇宙的发生和发展的问题的。这个学说, 是在1 9 4 8 —1 9 4 9 年间, 阿尔法、贝特和伽莫夫以及赫曼等人共同发展的一种宇宙论。由于这几位创始人的姓名偶然地和希腊字母a 、β、r 谐音, 所以又称为a 一β一r 的理论。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 我们的宇宙曾有过一段从密到稀, 从热到冷的演变史。在这个时期内, 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 而且这一膨胀过程, 开始时十分迅猛, 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具体说, 大约在l的多亿年前, 宇宙升始发生大爆炸。其过程是: 在宇宙的早期, 温度10 0 亿度以上, 物质处于高密状态, 宇宙间只有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少量的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由于整个体系在膨胀, 所以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 亿度左右时, 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当温度降到1 0 万度后, 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主要物质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儿千度时, 电子与氢核组成原子, 这样组成的气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气云, 最后逐渐形成今日宇宙里各种各样的星系和恒星。 从物质方面分析: 1: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造物主或者上帝,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任何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解释,科学唯物主义可以解释宇宙中大部分现象,日月星辰,人体动物、力学光学等!宇宙大爆炸学说, 既然认为宇宙是因为其本身体积、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爆炸,并且爆炸产生以后, 它的发生、发展只受其物理学规律的支配, 神或上帝并不能进行干预, 因此这个学说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念是一致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观点。 2:物质是守恒的, 即物质不能创生, 不能消灭, 整个世界就是物质的世界, 根本不存在物质世界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物质世界从宇观上说是至大无外的, 而从微观上说是至小无内的。整个物质世界也无所谓开端和结束.很多人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一切世间物质的起源,我们小组不大同意这个观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物质从头到尾都是存在的.它并没有提及一个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只是解释了物质如何密度从低稀到高密,从电子,光子发展到中子,质子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它符合了物质的守恒性.

《宇宙探秘》教案

四、宇宙探秘 码头中学王国武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主要的观点和理论 (2)知道太阳系组成和宇宙组成,了解宇宙大爆炸模型及其基本知识 (3)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二.难点:认识宇宙的起源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引入 视频导入 问:你对宇宙有哪些疑问? 讨论,学生回答后得到新课课题 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关于宇宙的起源东西方有各种说法,我们中国人认为是盘古创造了世界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宇宙、天地等的传说? 学生回答 2、对宇宙的认识,中国古代有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人们通过观察星空发现日月星辰似乎围绕着我们地球旋转,宇宙到底如何运行? 看书并讨论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地心说对吗?地球是怎么运动的? 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掀起一场认知革命,使我们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学生讨论关于对宇宙的了解,回答 三.科学的宇宙观 人类对神秘宇宙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哥白尼时代。 展示各种图片反映当今宇宙,从而知道太阳系组成和宇宙组成 小练习 1、银河系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是_______ ...... 观看视频,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道光年的概念: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提出问题:宇宙是否有过去?宇宙是怎么来的? 观看视频,得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 四.实现飞天梦 宇宙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不能满足于用肉眼和望远镜观察宇宙,人们早已冲出地球走向太空 简单介绍人类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 观看有关神五视频 五.小结本节知识点并布置作业

宇宙大爆炸概论

学院:数学学院学号:20120510293 姓名:陈椿文 简述大爆炸宇宙学所描述的宇宙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Big Bang)又称大爆炸宇宙学,是当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他宇宙模型理论相比,大爆炸宇宙学更能说明一些观测事实。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经有过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过程。宇宙并非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就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一样。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大爆炸”的概念,认为宇宙开始于一个极小的原始“超原子”(现称为“原始火球”)的灾变性爆炸。1948年,美籍俄裔天体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将广义相对论引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其理论出发点是埃德温〃哈勃发现的星系退行速度与距离的关系。既然各星系目前正在彼此退离,那么它们过去必然是彼此互相靠近的。照此追溯下去,大约150亿年(近年来修正为137亿年)前的某一时刻,一个密度极大、温度为10(32次方)K、尺度为10(负36次方)的“原始火球”爆炸,这个无限小点称为“奇点”。从这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于是宇宙从“无”中诞生。而爆发之“前”,时间和空间毫无意义,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从奇点开始的。在10(负34次方)秒的极短时间内,宇宙膨胀了10(100次方)倍。极大热能的一部分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包括夸克、反夸克、电子、反电子等基本粒子。物质和反物质碰撞而湮灭并放出光。由于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在10(负5次方)秒后,剩余的物质随着膨胀减速和温度下降,夸克凝聚成中子和质子,进而形成氢核与氦核。此后的30万年间,温度继续下降至5000~4000K,原子核捕捉到曾经无序飞散的电子,构成原子。宇宙变得不透明,进入黑暗时代,这样持续了大约9亿年。此时的宇宙大体上是均匀的,但也存在大约10万分之一的不均匀度。这导致物质凝聚,形成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集结成星系团,更进而聚合成超星系团以及介于其间的超级空洞。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观测到的距离100多亿光年宇宙深处的天体,就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原始天体。 大爆炸学说能较好地解释一些观测事实,也显示了一定的生命力,并且成为目前关于宇宙形成、演化的主流学说。因而取代了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稳恒态宇宙理论。

《时间简史》读后感30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30篇【一】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 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1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1个点,1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周而

往复。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1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与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至黑洞》风行世界。书中,解释了宇宙、空间、时间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测量1个天体的位置与速度时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语言生动有趣而不乏深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智慧与幽默。也许,这就是为何一本科学类的著作能风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通过阅读《时间简史》,普及天体物理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发兴趣,更惊讶于那是多少次的必然与偶然,才有了太阳系,才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类生命的场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会摆上天文望远镜,通过自己的观测,去感受天体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这样的夜色下,也总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远,但是,就如同无法洞穿那无穷的宇宙一样,我无法想象,霍金教授,是运用了怎能样的力量才能完成这“时间”的书写!他的书中的内容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我们都只是时空间中,那微小的尘埃,但是,我愿意让这尘埃能在时间的爆炸中,现出耀眼的光芒! 【二】

科幻说·宇宙大爆炸篇(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科幻说·宇宙大爆炸篇(700字)作文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这一庞大星系中是非常渺小的,这也启发者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随即一些谜题涌现出来。宇宙好比一座发电厂,有一定的负荷,如果超负荷运转,难免会有一场大爆炸。多年来,人们在不断的大胆猜测。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容我们想象,有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小行星脱离地心引力,而到了同地球同一轨道,运行速度远远超过了地球,那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呢?这种假设也不能完全被否定。宇宙的温度逐渐升高,宇宙是由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形成的,并处于不断膨胀中。这个爆炸的点是个密度超级大,体积超级小的点,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宇宙真的发生爆炸,那我们全人类将如何躲避呢?霍金预言:宇宙会在2020年发生大爆炸,而人类只能移民,最好的去处就火星。我们这一代人,要勇于探索神秘的宇宙,敢于发现,大胆设想。通过近年来人们的努力,宇宙的神秘面纱一一被揭开,不久将会公诸于世。爆炸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不仅仅是爆炸,它的威力可比三四十万座核电站爆炸还恐怖,其危害可想而知。宇宙离我们不远了。初二:逍遥先森 篇一:科幻作文 我的小发明 2025年,我发现树木、水大量减少,垃圾却越来越多,“我们人类命苦呀!该增加的减少了,不该增加的却增加了!”我抱怨着,“怎样才能让水、树变多呢?”这个问题我想了三天三夜,终于发明出了“环境保卫队”。 首先由它们的头领——树苗复制机上场,我把5棵树苗放进它的肚子里,只听“轰隆隆”几声,5棵树苗变成了5000棵树苗,我开心极了,把4000棵树苗交给“植树机器人”,“植树机器人”带着许多树苗去了一座山,它4秒钟就挖了4000个坑,又用4分钟的时间把4000棵树都种完了。这时它拿出我给它的通迅器对三号说:“喂,三号,快来一号秃山。”“来了,来了!”这时三号已经站在种植机器人面前了,三号是一台生产水的机器,它给小树们用了“快速生长药水”让4000棵小树变成参天大树。“主人,主人,顺利完成任务!”种植机器人向我报告,“嗯,你先休息会儿吧!” “产水机”的工作还没完呢!它又去了黄河,把黄河的脏水排了出去,又把清水放进了黄河,哈哈!黄河变成了“清河”了! “扫地机器人”只要用30秒的时间就能打扫完一个城市,可是,人们每天都乱扔垃圾,我真担心把它累坏了。于是,我又发明了“机器克隆仪“,还配了一个表,这个表虽小,五脏俱全。晚上,所有的机器都会变小,缩进表里,让它们好好地休息。 “思思起床了!“我睁开眼,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唉?我不是在未来世界吗?原来,这是一场梦呀!但我相信,只要

《宇宙与人》观后感三篇

《宇宙与人》影片揭示了人类究竟是怎么在宇宙中被创造出来的,宇宙的巨大和浩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人类这种智慧生物有关,人类被宇宙创造是否是一种必然等问题。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宇宙与人》,欢迎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感一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

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宇宙大爆炸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宇宙大爆炸 教学目的:了解古今描述宇宙的模型,掌握银河系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理解大爆炸的证据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宇宙大爆炸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 课时分配: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0.5课时 二、宇宙的起源0.5课时 三、宇宙的演化0.5课时 四、宇宙大爆炸0.5课时 课后讨论:1.叙述“哈勃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谈谈它的作用和意义。 2.简述发现宇宙膨胀的原理及途径。 3.试论述从现代宇宙理论的创立到宇宙大爆炸模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人物。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的概念 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庄子(大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就浪漫激情地幻想“旁(傍)日月,挟宇宙”。其实中文的“宇”、“宙”二字原指“屋檐”和“栋梁”,都是指人居住的地方,后来才延伸为“天地四方(空间)、古往今来(时间)的总称。它超越了东西南北的方位,无边无际;超越了一朝一夕的时间,无穷无尽。与“宇宙”混用的“世界”二字则出于佛教的说法,也是时间(世代)和空间(边界)的合称。 在西方,以英语为例也有两个词表达“宇宙”,即cosmos和university。cosmos原意指秩序,引申为“有秩序的宇宙体系”;university则表示包罗万象、无所不容的宇宙全体。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局限于太阳系的宇宙说──地心说 古代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宇宙现象,如昼夜交替、月亮圆缺、日食月食、天体位置随季节的变化以及行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动等等,实际上只是太阳、地球、月亮、行星等太阳系天体运动的反映。因此,以这些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宇宙理论,无论是中国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的浑天说,还是古希腊以地球为中心,依次排列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恒星等“九重天“的地心说,都没超出太阳系的范围。恒星在这些宇宙理论中的地位,只不过是个一成不变的布景或陪衬。 (2).局限于太阳系的宇宙说──日心说 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虽然仍末超出太阳系的局限,但却把地球从居于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降为一颗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情况。这不仅直接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等宗教教义不可冒犯的神话。它作为自然科学第一次从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独立宣言”,在人类思想史以至社会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从太阳系到广阔的恒星世界 18,19世纪是太阳系天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借望远镜的帮助,人们不仅发现了天王星、大量的小行星、行星卫星等太阳系成员,还根据天王星实际观测位置与理论计算位置的偏差,用天体力学理论准确地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并最终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宇宙理论同太阳系的客观实际是相符的。与此同时,人类的视野也逐渐由太阳系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恒星世界。 17l8年,哈雷将自己的观测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时代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1837年,斯特鲁维测定了织女星的周年视差(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而产生的天体方向变化)为0.125角秒,这意味着它与太阳的距离为日地距离(1.5亿公里)的165万倍,远远超出了太阳系的边界(日地距离的40倍)。 1912年,勒维特发现造父变星(其亮度由于星体的膨胀收缩运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 6年后,沙普利分析当时已知的100多个球状星团的距离和视分市资料,得出银河系是一个直径达10万光年的庞大的透镜形天体系统,太阳并不处于其中心的正确结论。

宇宙与人观后感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给我们推荐看了一部视频——《宇宙与人》。这部纪录片深刻而又细致的给我们呈现了宇宙的构成与人的出现,这使我产生了不少的感触。 宇宙是无比伟大的,他虽然是物质的,却能够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拥有智慧的人类。他用时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星球、空气、水甚至是人。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当感激它们,应当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当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前几天在在网上看见了一个公益广告片,说的是在中国有一些养熊厂里面养着一些抽胆黑熊,它们身上背着5公斤的铁马甲,腹部有一个伤口,里面插着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连之后铁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胆,胆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养熊厂的农夫借此谋取暴利,而黑熊却在狭小的铁笼中忍受着伤口带来的巨痛。他们整日被关在连身子都转可是来的铁匣子里,所能做的仅有吃食,睡觉。大部分的黑熊都因为身上有伤等原因患有各种疾病,农夫就给他打各种抗生素。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会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会被“充分利用”。这

是对生命的侮辱,是对地球的宣战,是对宇宙的亵渎。作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够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还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毁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毁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坏地球的事! 期望人们能够做力所能及保护地球的事,能够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义,理解他,守护他,让这个伟大的奇迹永远不会消失。 宇宙与人观后感(二): 科技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此刻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能够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构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明白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构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大爆炸 观后感

从宇宙大爆炸,认识宇宙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加深,对人类自己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只能说生命的存在是宇宙制造的奇迹,人,这一智能生物的存在发展更是生命的奇迹,在浩瀚的宇宙中人是那么渺小,再与宇宙漫长的演变过程相比,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短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多少的生物在自然地选择下逐步退出了生物进化的舞台,而现在生存下来的都是经过自然自然选择洗礼的强者,“我们就是那些勇往直前的后代,我们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我只能敬畏生命的顽强。敬畏宇宙的神秘。 宇宙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似乎人们已知道宇宙如何诞生,但谁又知道宇宙最终的结局,在宇宙的“一生中”诞生了生命这一奇迹,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生命诞生的概率不知道是几千万分之一,需要太阳这样提供能源的恒星,也需要地球这样苛刻的条件的行星作为条件。不可断言是否存在地外文明,或除地球以外的存在生命的星球,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又会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比之人的一生何尝又不是如此,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平凡,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何处,但我还得顽强的活下去,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就像宇宙一样,或许它也不知道他何时会孕育出生命,更甚至人。宇宙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也不能停

止前进的步伐。 如果说生命的诞生是宇宙的奇迹,那么人或许就是生命的奇迹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几百万年,但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里人类的发展已达到一种连人类自己都感到震撼的程度,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已将自己的目光发展到地球以外的宇宙世界。人类的发展历程是艰难的,曾经有多少生物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类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及惊人的创造力最终赢得了这场竞赛的胜利。这是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活着就要不断奋斗拼搏,否则就将被自然所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永恒的真理。 仰望星空,璀璨的繁星,见证了宇宙的浩瀚,我们还不能了解宇宙的全部,但我们跟宇宙一样,都在发展,都在向着更大更远的方向进步,也许宇宙没有尽头,我们的追求也没有尽头,这就是人——生命的奇迹,宇宙的奇迹。这也是浩瀚的宇宙给予我们的启示!

物理世界奇遇记读后感

物理世界奇遇记读后感 物理世界奇遇记读后感(一) 清明假期在家读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作者是美国的乔治。伽莫夫,他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20世纪物理学的发现和重要理论。本书读者只需要具有初中以上的科学理论基础,就可以毫不费劲地读完、读懂这本书,然后也许你会形成新的世界观。 书中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我们这个宇宙的开始是从一个点发生了大爆炸,在10-32秒的时间里形成了我们这个宇宙99.999%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以同样的速度向四周飞散,在飞散的过程中局部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形成星云,50亿年后继而出现星系、恒星,然后才有行星,偶然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了生命、进化出人类。也许再经过50亿年,这个宇宙会达到均衡状态,即不再膨胀而是开始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下向内坍塌、收缩,恒星和星云变成白矮星与黑洞,连光线都逃不脱黑洞的引力,所有的物质与能量最后汇集为一点,正物质与反物质产生湮灭,正能量与反能量产生抵消,宇宙终归于虚无。 我理解,在宇宙产生的大爆炸那一刻产生了能量和负能量,能量转化为质量,这就是爱因斯坦着名的公式:E=mc2,由此式变化为m=E/c2,这就是相对论提出的物质与能量是相

对的,是可以转换的。 相对论指出光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c,是这个宇宙中的极限速度,没有一种速度可以超过它。如果一种物体的速度很快,那么时间就会很慢,这就是相对论的钟慢效应,也就是 假如它的速度达到光速,那么时间就停止了,这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讲诉的时间的相对性,如果一个人以极快的速度去太空旅行,当他返回时发现他会比自己的孙子还要年轻!这就是时间和距离的相对性,速度公式:v=l/t变化出两个公式:L=v*t和T=l/v,宇宙空间的尺度L一般用光年来计量,在不同速度下,一秒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世界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物质和能量是相对的,但实质上物质就是能量,这可以从人类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得到验证。微观世界遵循量子力学,宏观世界遵循经典力学,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都要服从统一的力。世界上产生一个负电子的同时就会出现一个正电子,产生物质的同时就会产生反物质,甚至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等量的反能量,这样我们的宇宙终究是平衡的。 这样我们的物理理论和哲学的辩证法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有虚就有实、有正就有负、有美就有丑、有贫就有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