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

(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

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

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

5、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

6、网络途径

(三)公共组织学的研究视阈

1、公共组织学的学科定位:行政组织学是公共组织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组织学之中。公共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包含于行政管理学。

2、公共组织学的发展前景:(1)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是公共组织学兴起的根源。(2)要实现公共组织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必须对公共组织进行系统研究。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

(1)国家管理方面:①孔子:德治与王道;②韩非:法治与霸道;③荀子:礼法相济与王霸相杂。

(2)组织管理方面:①《周礼》:六官三百六十职;②《尚书》:管理者不能越权。

(3)人事管理方面:①《墨子·尚贤》:贤者举而上之;②孔子:礼仪之国;③《管子》: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4)军队管理方面:①姜尚:爱军、赏罚分明、赏罚结合;②《孙子兵法》:国事为重、将为国辅、视卒如子、以法治军、知者必胜、谋略取胜。

2、外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

(1)《圣经》曾记载了西方最早的组织管理思想。

(2)古代埃及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力区分开来。

(3)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

3、近代西方的组织管理思想

(1)在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的研究方面: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塞缪尔·纽曼的《政治经济学原理》;③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④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工业经济学原理》。

(2)军事理论家、数学家、思想家以及厂长、经理对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探讨。(二)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观点:(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的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5)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1)企业基本活动:①技术活动;②商业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

⑤会计活动;⑥管理活动;管理五项职能:组织内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2)组织管理十四条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系列。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团结精神。

3、科层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1)权威的类型:①卡里斯玛型权威;②传统权威;③法定权威。(2)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劳动分工。②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③通过正式考试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④实行任命制。⑤公职人员须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保证。⑥职务活动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3)官僚制组织的结构:①专门化的权限和任务。②职位按照“层级制”原则组织。③官员的选任以专业技术资格为标准,可在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和层级进行职业升迁。(三)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乔治?梅奥):(1)“社会人”。(2)“非正式组织”。(3)管理职能。

2、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人的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首先产生最低层次的需要,当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3、双因素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2)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的。

4、期望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1)通过考查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以达到最终奖酬目标。(2)用公式表示为:M=E×V(式中的M是“激励力量”,E是“期望值”,V是“效价”)。

5、X理论—Y理论(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X理论:①多数人天生懒惰,逃避工作。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和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2)Y理论: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②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③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④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⑤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四)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组织协作理论(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1)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2)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3)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交流。(4)权威接受理论。(5)组织平衡论。(6)经理人员的职能。

2、决策组织理论(美国的赫伯特?西蒙):(1)组织决策论;(2)组织目标论;(3)组织设计论。

3、系统组织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1)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企业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共同合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组成的系统。(2)组织系统模式的子系统:①目标与价

值分系统;②技术分系统;③社会心理分系统;④结构分系统;⑤管理分系统。

4、生态组织理论:(1)最早提出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问题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2)里格斯运用“物理学光谱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法”,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并阐述了它们的功能。

5、权变组织理论(英国的伍德沃德等人):权变理论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认为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五)当代组织理论

1、目标管理理论(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

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制定目标。(2)实施目标。(3)评价目标。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1)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教育。(2)明确顾客需求,搞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让用户满意的产品。(3)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和质量测评制度和激励机制。(4)改变质检人员“挑问题者”的角色,消除他们同开发者之间的隔阂和对立。(5)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6)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7)建立质量小组,加强团队工作中的培训。

3、绩效管理理论

(1)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法(BSC)。

(2)绩效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奖励绩效。

4、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国学者彼得?圣吉)

组织学习的方式:(1)能够系统地解决问题。(2)注重试验。(3)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4)向他人学习。(5)在组织内部实现充分的知识共享。

5、网络组织理论

(1)广义网络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动态联盟,从而以强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和机动性,完成单个组织难以承担的功能。

(2)狭义的网络组织定义在组织特征方面比较理想化,强调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达成一种完全松散、平等的组织形态。

(3)网络组织的特点:①组织边界模糊。②高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③并行作业,共享各成员的核心能力。④高协作成本。⑤蕴涵高风险。

(4)从网络组织的构建和运作看,有两个重要因素:①合作关系;②运作平台的网络。(六)行政组织理论

1、传统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1)威尔逊提出了行政学赖以成立的前提,即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

(2)古德诺对威尔逊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使“政治与行政不同”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把威尔逊的思想变成了可以实施的制度性方案。

(4)怀特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如下基本框架:①行政组织体制。②行政责任与

权力的分配。③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

2、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瓦尔多、弗雷德里克森等):(1)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学对组织问题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一是只注重研究行政组织本身,强调公共组织的内部动力;二是理论上太空洞。(2)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以下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①分配过程②整合过程③边际交换过程④社会情感过程。

3、新公共管理组织理论:政府应该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公众作为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纳税人”,是政府的顾客,理应享受政府提供的良好服务,公共部门有义务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政府有必要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

4、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

第三章 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结构概述

1、公共组织结构的概念

(1)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中建立起来的各种部门机构之间,以及以部门机构为依托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的结合方式,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2)公共组织结构,就是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2、公共组织结构的基础:(1)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两个基本范畴,二者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础。前者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后者则指组织的横向结构,纵横结合,构成组织的完整结构。(2)按照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的相关关系,就可以形成两种组织结构:直式结构和扁平结构。

3、 公共组织结构的本质:(1)公共组织结构实质上就是公共组织内部之间相对稳定关系的

一种模式,它既表现为静态的组织结构,又体现在动态的组织活动中。(2)公共组织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纵向层次结构、横向部门结构和组织管理体制等三种因素。

4、 公共组织结构的功能:(1)整合功能。(2)沟通功能。(3)激励功能。(4)效率功能。

1、直线制组织结构

2、职能制组织结构

3、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

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矩阵制组织结构

(三)新型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

常规委员会制组织结构

董事会制组织结构

理事会制组织结构

基金会制组织结构

2、 团队型组织结构:(1)团队型组织结构,是运用团队作为协调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所形

成的组织结构模式。 (2)组织内的团队依其目标、存在的目的和工作性质来分类,通常可分为: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

3、 虚拟型组织结构

虚拟组织,是指一个组织通过承包合同等方式,把组织内部的一些业务交给外部的不同专业组织去完成,而总部只保留为数有限的核心员工,其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政策以及协调各承包商的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

4、网络型组织结构

具特征如下:(1)中间管理层的缩减以至取消。(2)管理幅度增宽。(3)公共组织绩效的改进。

5、任务型组织结构

1)单一任务型组织

2)多元任务型组织

(3)延展任务型组织

(四)公共组织设计

1

、公共组织设计:就是公共组织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规划和确立的过程,它是通过对公共组织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各个机构、部门之间职能,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标。

2、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简高效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公共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组织环境因素(2)组织战略因素(3)组织规模因素(4)组织技术因素(5)权力体制因素

1)基本职能设计

2)关键职能设计

3)职能分解

1)按照公共管理的职能和目标划分部门

2)按照管理的环节划分部门 3)按照服务的对象划分部门

4)按照地区划分部门

职权设计

管理规范设计

第四章 公共组织人员

(一)公共组织人员是指由公共部门管理的,由公共财政支付其报酬的,与政府的关系是由法律调节的,谋求公共利益,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并为国民服务的所有公职人员。分析:(1)

公共组织人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2)公共组织人员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3)公共组织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二)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特征

1)在于这种职业的公共性。

2)在于这种职业是服务于公民、服务于全社会的。

3)在于这一职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特征。

2、公共管理的从业要求体现为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两个方面。

3、公共组织人员的职务:(1)职务,是指组织通过成文的法律、规章或不成文的习惯等对组织中某一工作岗位任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约定。(2)公共组织人员的职务所产生的权利义务,不是由公共组织和公共组织人员双方协商,而是“法定”的。(3)公共组织人员的职务在不同的国家区别标准不同。

4、公共组织人员的责任职业责任

职务责任

(三)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素质

1、公共组织人员的政治立场:服从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2、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基本能力主要包括:(1)基本管理能力。(2)管理决策能力。(3)管理调节能力。(4)处理事务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

(1)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是社会文化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形式,它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2)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在公共组织人员的具体公共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公共组织人员及其公共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3)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形成公共组织人员良好的文化信念的条件。

4、公共组织人员的道德修养

公共组织人员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即自律和他律。

(四)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及意义

“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这有别于传统人事管理中将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的观点。把人力当成资本,就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上。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新特征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投资回报率和效益。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视为“社会人”。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了。

第一,基本因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

第二,实际因素——现实的激励因素。

第三,偶发因素。

第五章公共组织环境

(一)公共组织环境概述

1、公共组织环境的概念:公共组织环境是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公共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内外客观因素的总和。(1)公共组织外部环境边界的确定应该以公共组织为中心,它是处于公共组织界线之外的因素或条件。(2)从微观上看,任何一个公共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系统,它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

2、公共组织环境的类型

(1)从总体范围、规模和层次上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2)按照环境的内容和性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类。

(3)从管辖区域上分: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4)按照环境对公共组织的作用效果:良性环境(有利环境)和恶性环境(不利环境)。

(5)按照人体器官对环境的感知程度: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

1)公共组织环境要素的复杂性。

2)公共组织环境与公共组织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3)公共组织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二)公共组织环境分析

1、组织环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或系统学派)的崛起

(2)企业组织环境类型及演变的一般理论

(3)法赫和纳那亚南于1986年提出了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

(4)里格斯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区分了三种主要的行政组织模式

2、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分析

(1)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又称公共组织的内部条件,是指处于公共组织边界以内(即公共组织内部)、构成公共组织并使公共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总和。

(2)分类:①物质性的内部环境,②非物质性的内部环境。

3、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分析

(1)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又称公共组织的外部条件,是指处于公共组织边界以外(即公共组织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对其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

(2)分类:①政治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文化环境,④技术环境,⑤公共舆论环境。

(三)公共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稳定的环境是公共组织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2

)环境是公共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环境制约着公共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

(4

)环境对管理过程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2、公共组织对环境的改造

两种基本形态:积极型和消极型。

(四)公共组织环境管理

1、公共组织环境管理概述

(1)内部策略:领域的选择、招募、环境扫描、缓冲、平抑、配给、地域分散等。

(2)外部策略:刊登广告、订立合约、增选或吸收新人、联合及游说等。

2、公共关系管理(目的: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1)公共组织的公众信息管理。

2)公共组织的公众舆论管理。

3)公共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

(4)公共组织的公众形象管理。

3、非正式组织管理的要点:(1)承认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然性。(2)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3)认清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兴利除弊。

4、机关环境管理:(1)机关空间管理(2)办公机具的安置(3)照明环境的控制(4)颜色环境的控制(5)微气候环境控制(6)噪声控制。

第六章公共组织过程

(一)公共组织过程概述

1、公共组织过程的含义

公共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是公共组织决策、公共组织执行和公共组织监督。

(1)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过程的起点,既是公共组织执行的依据,也是公共组织监督的依据。

(2)公共组织执行则是公共组织决策得以成为客观现实的必要手段。

(3)公共组织监督是确保公共组织执行不偏离公共组织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①公共组织过程决定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

②公共组织过程影响公共权力配置。

③公共组织过程影响组织结构设置格局。

④公共组织过程决定组织运行效率。

⑤公共组织过程促进组织廉政建设。

(二)公共组织决策过程

1、公共组织决策概述

公共组织决策是指公共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公共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国家公共组织决策、地方公共组织决策与基层公共组织决策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1)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技能

(3)重大的公共组织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2、公共组织决策原则

(1)信息原则。(2)系统原则。(3)预测原则。(4)择优原则。

(5)创新原则。(6)可行原则。(7)民主原则。(8)动态原则。

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个阶段,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

第三个阶段,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

第四个阶段,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三)公共组织执行过程

1、公共组织执行概述

公共组织执行是公共组织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依法实施公共组织决策,以实现预期公共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1)公共组织执行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2)公共组织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公共组织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4)公共组织执行活动具有强制性。

(1)特点:①现实性。②综合性。③目的性。④实效性。⑤具体性。⑥强制性。⑦灵活性。

①公共组织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②公共组织执行效果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③公共组织执行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

④公共组织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2、公共组织执行程序

(1)公共组织执行的准备阶段:①制定执行计划活动;②一般准备活动。

(2)公共组织执行的实施阶段:①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③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④加强公共组织执行中的监控。

(3)公共组织执行的总结阶段:①对执行情况的检查;②对执行情况的评定;③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3、公共组织执行评估:

公共组织执行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评

估的组织准备、实施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组织监督过程

1、公共组织监督概述

公共组织监督是指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对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是否合理、合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1)特征:①监督主体的多样性;②监督对象的特定性;③监督内容的广泛性;④监督过程的公开性;⑤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2)公共组织监督的重要性:①公共组织监督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②公共组织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③公共组织监督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力量。④公共组织监督是科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2、公共组织监督方式:(1)质询。(2)弹劾。(3)不信任表决。(4)申诉与控告。(5)报告与汇报。(6)预算、决算与审计。(7)检查、调查与视察。(8)工作考核。

3、公共组织监督制度:(1)立法机关监督。(2)行政机关监督。(3)司法机关监督。(4)社会力量监督。(5)政党监督。

第七章 公共组织心理

(一)公共组织心理概述

1、公共组织心理的内涵

公共组织心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包括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2、公共组织的心理学基础

(二)公共组织中的个体心理

1、组织成员的个性、需要与期望

2、公共组织中的人性管理

①人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人性观是对人性的看法和观点。

(2)人性的假设:①“经济人”假设。②“社会人”假设。③“自动人”假设。④“复杂人”假设。

(3)人性管理的措施:①实行目标管理;②实行参与制;③授权;④合理分工;⑤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使个人获得“合理程度”的满足;⑥信息及时反馈;⑦良好的人群关系;⑧多奖励、少惩罚,采用疏导的方针;⑨实行建议制度;⑩提高成熟度,使个人适应组织,适应环境。

3、公共组织中的领导与激励

(1)公共组织中的领导:①依据领导者的权力控制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均权式。②依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三种。③依据领导的指挥模式,可将领导方式分为: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

(2)公共组织中的激励

方法: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工作激励。③奖励。④参与管理。

(三)公共组织中的群体心理

1、公共组织群体概述

(1)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的集合体。

①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往行为。

②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③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④群体中的成员彼此意识到他们同属一群。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编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群体,可分为命令型和任务型两种。

非正式群体是指不经官方规定,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心理相容而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群体。特点:①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和不稳定性。②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③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较强。

(3)群体的功能:①群体对组织的主要功能便是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

②群体对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满足其心理上的需要:满足安全需要、

满足归属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

2、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构成、角色、地位、规范、目标、凝聚力、士气、领导、人际关系、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群体成员的素质、外部环境等。

3、群体凝聚力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群体规模。②群体的成功。③群体成员的相似性。④群体的奖励方式。⑤群体的领导方式。⑥外部的威胁和竞争。

(2)群体凝聚力的结果①士气。②更多地参与群体事务。③敌意。④更多的从众。⑤生产率。

第八章 公共组织沟通

(一)公共组织沟通概述

1、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内部各部门、层级、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过程。

(1)沟通是公共组织协调内外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2)沟通是公共组织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沟通是公共组织提高绩效的重要保障。

(4)沟通是公共组织有效地实现控制的基本手段。

(5)沟通是公共组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2、公共组织沟通的类型

(1)按沟通渠道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按信息流向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

(3)按沟通结构模式分: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 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

(4)按信息沟通手段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3、公共组织沟通的过程

(二)公共组织中的群体沟通与人际沟通

1、公共组织中的群体沟通是指公共组织中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主要包括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正式群体之间、非正式群体之间的沟通等等。

实现有效的群体沟通,须保证群体具有如下特征:(1)团结意识。(2)重点突出。(3)规模适宜。(4)适合的开会地点。(5)凝聚力。

2、公共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是指公共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包括领导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领导与领导之间沟通。

公共组织中通过人际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1)增加沟通信息的丰富性。(2)保持经常性的联络。(3)为你的关系网络和组织提供信息。(4)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

(三)公共组织中的冲突与谈判

1、冲突与冲突管理

(1)按照冲突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①个体与个体间、②个体与群体间、③个体与组织间、④群体与群体间、⑤群体与组织间、⑥组织与组织间不同类型的冲突。

(2)冲突产生的原因与作用

①“客观情势”的冲突。

积极作用

②“态度”的冲突。消极作用

③“行为”的冲突。

3)冲突管理的策略:

①回避。②建立联络小组。③树立超级目标。④采取强制方法。⑤解决问题。

2、

谈判与公共管理谈判

(1)谈判是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持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协商过程。它包括:①谈判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②谈判是两方以上的交际活动。③谈判寻求建立与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④谈判是一种协调行为的过程。⑤选择恰当的谈判时间、地点。

①谈判主体(指代表各自利益参加谈判的当事人)

②谈判客体(谈判的议题,即谈判的标的)

③谈判环境

(3)公共管理谈判:是公共管理领域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

应用:①行政合同;②城市房屋拆迁;③群众上访问题;④人质解救;⑤劳资矛盾解决。

(四)公共组织沟通的改善

1、公共组织沟通的障碍

①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偏差

②公共组织的绩效受到影响

③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2)公共组织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①公共组织结构不合理;②沟通渠道的因素;③个人因素;④公共组织中不良文化的影响

(1)搭建合理的组织结构

2)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沟通渠道及沟通类型

3)提高组织人员素质,尤其是组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4)塑造优秀组织文化,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

第九章 公共组织文化

(一)公共组织文化概述

1、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

(1)广义公共组织文化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组织制度和公共组织机构。

(2)狭义的公共组织文化,则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即在公共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公共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各种组织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活动状态。

2、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

(1)根据结构—功能分析:①角色型公共组织文化;②权力型公共组织文化;③任务型公共组织文化;④人本型公共组织文化。

(2)根据隶属区域:①社会总体公共组织文化;②区域公共组织文化。

(3)根据表现形式:①精英公共组织文化;②大众公共组织文化。

(4)根据作用直接与否:①显性文化;②隐性文化。

(5)根据民族文化差异:①西方公共组织文化;②东方公共组织文化。

(二)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1、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是指构成其文化的精神要素。从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在构成上分析其内在的精神要素,它的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精神文化、公共组织伦理文化、公共组织心理文化。

(2)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4)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5)软约束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三)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

(1)公共组织文化的横向结构:①组织宗旨或最高目标;②组织精神;③组织价值观;

④组织理念;⑤组织道德规范;⑥组织行为准则;⑦组织制度;⑧组织素质;⑨组织形象。

(2)公共组织文化的纵向结构:范围上的三个层次(深层文化、中层文化、表层文化)和内容上的三个层次(心理观念层、管理制度层、行为物质层)。

2、公共组织文化的功能

(四)公共组织文化建设

1、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民族文化因素;②制度文化因素;③外来文化因素。

(2)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①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②树立公共

组织的良好形象;③创造和谐、团结、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④使本组织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能得到满足或逐步得到满足;⑤全面提高公共组织成员的素质,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

(1)途径:①选择标准。②强化认同。③提炼定格。④巩固落实。⑤丰富发展。

(2)方法:①示范法。②激励法。③感染法。④自我教育法。⑤灌输法。

第十章 公共组织绩效

(一)公共组织绩效概述

1、效率与绩效

(1)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绩效应该是个体或群体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的工作表现、直接成绩和最终效益的统一体。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层面。

2、公共组织绩效是指公共组织利用组织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公共组织功能的实现程度。

内部绩效。

外部绩效。

(2)高绩效的公共组织的特点 :①可行的公共组织目标体系;②合理化的权责结构体系;③人性化的人事管理范式;④较高的灵敏度和创新能力;⑤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内部竞争;⑥相对充分的外部竞争。

3、公共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因素;④地理因素;⑤科技因素。

(2)内部因素:①组织因素;②人员因素。

4、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公共组织系统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的系统整合的过程,它包括了全方位控制、监测、评估组织所有方面绩效。

(1)讲究结果导向。

(2)注重组织绩效。

(3)重视动态管理。

(4)强调战略管理。

(5)关注系统管理。

(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内涵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概念

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为主体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做尽可能准确的评价。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兴

起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2)财政压力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动因;(3)新的管理理念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理论基础;(4)竞争的挑战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主要推动力。

1)提高公共组织对社会的回应能力。

2)改善公共组织绩效。

3)加强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提高公共组织的信誉。

4)促使公共组织进行制度创新。

3、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类型:(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2)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3)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4)短期评估、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5)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

(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指标

(1)绩效评估标准包括经济、效率、效益、公平四个方面,即“4E”标准。

(2)衡量指标:①工作量指标;②时间指标;③费用指标;④目标实现程度指标;⑤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指标。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3、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应以公众满意、以人为本为根本价值取向。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①4E 指标维度;②公共服务质量维度;③廉洁维度;④公众满意维度。

(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估组织。

(4)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完善评估的方法体系。

(5)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一章 公共组织战略

(一)公共组织战略概述

1、战略与公共组织战略

(1)战略是指在战争中由战争指挥者依据战争规律及其进程,制定与实施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与纲领性的方针、策略与计划。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将人们对战略的各种定义概括为5P ,即Plan 、Pattern 、Position 、Perspective 和Ploy 。

(2)公共组织战略是指为实现公共组织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条件的

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制定的涉及职能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等内容的总体行动计划。

2、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

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在公共组织战略体系中主要承担组织战略决策和组织战略领导的重要职责。

组织的战略领导,集中体现在把握与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上:(1)战略目标与实现能力的统一。(2)外部机会与内部能力的匹配。(3)眼前生存与未来发展的互动。(4)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的衔接。(5)战略刚性与战略柔性的兼容。

1)组织总体战略

2)事业部战略

3)职能层战略

(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1、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是指,在制定、实施与评价具有全局性、指导性与纲领性的组织目标、方针与计划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策略、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长远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战略管理是一个“长远性的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门“决策的科学与艺术”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自身目标,公共组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调整职能范围和发展方向,选择资源目标和对策,以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整体性谋划。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特性:①公共性;②权威性;③模糊性;④参与性。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兴起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经历了的阶段:(1)预算阶段;(2)战略规划阶段;(3)战略管理阶段。

3、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应对不确定环境的必然选择。(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公共组织改革的重要途径。(3)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4)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公共组织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管理一般过程

(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过程为公共组织战略分析、公共组织战略制定、公共组织战略实施、公共组织战略控制等四个环节。

(2)管理学家罗宾斯将战略管理过程分为八个步骤:①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②分析环境;③识别机会和威胁;④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⑤识别优势和劣势;⑥构造战略;⑦实施战略;⑧评估结果。

? 哈佛的战略管理模型

?格莱斯特的战略管理模型

?战略管理过程的循环

?战略营销规划程序

2、公共组织战略分析主要是指对组织存在的环境进行系统扫描,又称战略环境分析。组织环境可以区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战略管理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了解组织的现状及其长处与不足,并依此对组织进行定位。

在进行组织战略分析时常运用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简称。(1)SWOT分析矩阵

(2)SWOT分析模型

公共组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主要来自前两章,这次的题型是两个名词一起辨析的,需要解释和辨析两者关系。二,简答题。三,案例分析2个。一个是课堂内的关于组织结构的,有小王和小李的。另一个是群众关系和基层建设。四,论述题2个,一个是非正式组织,另一个是服务型政府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并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公共组织的含义: 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校、医院、教会、军队和政党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进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组织的分类: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将组织分为两大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即组织中权威产生的基础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将组织分为强制性、功利性和规范性组织。 3、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和公益组织四类。 4、依据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以及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群众、宗教组织。 例外原则: 泰罗提出的例外原则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交给下级管理人员负责,只保留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非正式组织:

公共组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A、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古立克 D、厄威克 2.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形成公共组织的() A、部门制 B、"条块"制 C、职能制 D、层级制 3.目前各国的行政组织大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式 B、直线职能式 C、矩阵式 D、事业部式 4.公共组织中正式组织的特点有() A、领导者自然形成 B、成员相对固定 C、自发地建立 D、自发地分工 5.我国行政组织建立坚持因事设位、因事择人,这即是坚持() A、职能原则 B、服务原则 C、统一原则 D、系统原则 6.“阻力虽然较小一些,但是不能触及公共组织内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时间缓慢,零打零碎,收效不是很大。”评价的是哪一个类型的变革方式?() A、突变式变革 B、渐进式变革 C、计划式变革 D、混合式变革7.公共组织外部环境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是() A、政治环境 B、法律环境 C、文化环境 D、经济环境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公共组织() A、人员的重要性 B、经费的重要性 C、行政目标的重要性 D、物资设备的重要性 9.公共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 A、职位 B、职能 C、单位 D、部门 10.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A.事前控制 B.过程控制 C.事后控制 D.直接控制 11.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形势,某局长决定用公费为局里副科级以上干部配备手机,有人提出这违背有关的规定,该局长却说这是“例外原则”。你认为该局长这样做()。 A.正确的,符合用权的例外原则 B.错误的,是对例外原则的曲解 C.符合例外原则,但不符合民主原则 D.B和C 12.我国政府中有人事、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的设臵,设臵这些部门的基本标准和方法是()。 A.按职能设计 B.按行业设计 C.接服务对象设计 D.按重要性设计

公共组织概述

1.1 公共组织概述 “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社会任务是在一个组织里和由一个组织完成的。” ——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 1.1.1 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组织?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兵塞第一个把它延伸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 “组织”一词才有了社会学的含义,即“人为组织”.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摩根(Gareth Morgan)在1986年出版的《组织的形象》一书中对组织运用了不同的比喻: 组织机器论 组织生态论 组织大脑论 组织文化论 组织政治论 组织心狱论 组织动态论 组织统治论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什么是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及其活动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根本属性,明确公共性的含义是研究公共组织的前提。 哈贝马斯的有关“公共性”的思想。 公式领域:他所定义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旨在形成公共理性精神、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否形成的标准,在于由个人意见所形成的公共舆论对共同事务的影响力的有无。 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能平等的机会表过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opinion publique)时,公共性才能实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组织的界定 罗森布鲁姆等:一个基于合作而成的公共团体;其范围涵盖了行政、议会、司法三个政府部门与相关组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是政治过程的组成部分;与民营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的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满分:5 分 2.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满分:5 分 3. 植原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 腐烂、坏死 B. 肿瘤、腐朽 C. 斑点、烂皮 D. 丛枝黄化 满分:5 分 4. 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 欧氏杆菌属

B. 棒状杆菌属 C. 野杆菌属 D. 微单胞杆菌属 满分:5 分 5. 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 A. 硫磺 B. 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 钙离子 满分:5 分 6.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满分:5 分 7.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 降水 B. 雨水溅散 C. 气流 D. 介体昆虫 满分:5 分

8.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满分:5 分 9.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满分:5 分 10. 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冬孢子 B. 粉孢子 C. 分生孢子 D. 游动孢子 满分:5 分 11.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 静孢子、卵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 分生孢子、卵孢子

D. 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满分:5 分 12. 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 昆虫 B. 鸟类 C. 人为 D. 风 满分:5 分 13. 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 A. 植物病毒 B. 腐霉菌 C. 病原细菌 D. 立枯丝核菌 满分:5 分 14.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满分:5 分 15. ()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 A. 真菌

安全生产标准化讲义材料

安全质量标准化综述:2页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宗旨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构建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好的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集团公司、装备公司以及省市安监部门的要求,我们今天安排了专题授课,授课的主题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2页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历史背景35页安全生产标准化,早在我国80年代就有了这项活动。当时不少机械制造企业,为了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使企业安全管理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开展了这项工作。较早开展的有机械部属企业。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贸易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运营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益,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如何控制或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我国企业与发达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工矿企业(如煤矿、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形式、要求、基本内容、考评办法等方面相对一致。 ●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2010年4月15日发布,2010年6月1日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2010年4月15日作重要讲话,并针对下一步贯彻该基本规范答记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骆琳局长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刊登了《理念新了、管理强了、基础实了》37页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39页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的要求明确、具体,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的各项规定,尤其是关于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是有利于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明确提出了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的要求,依据安全技术标准检查企业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设施作为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必须的工作措施,这将有效的提升企业运用安全生产技术的水平,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安全质量标准化63页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他是对以往安全生产管理的继承和拓展;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企业就是: 1、从基础管理入手,通过制定各种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安全生产标准,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目标和任务,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公共组织学理论

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做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1]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时代与背景 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他提出了政治的资源较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真正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和宪法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指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在个体成员的行为被排除在外后,就不会有社会团体的存折现实性。经济人假设是指在政治领域内活动的人,其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政治交易市场概念是指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 20世纪3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市场万能”的幻想——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能够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凯恩斯经济学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实行政府的干预以矫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然而随着政府干预的加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政府财政赤字与日俱增,政府规模扩张,大量政府开支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囊,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相继失败,经济停滞膨胀。而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克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因素当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变量的局限性,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市场的分析当中,向我们打开了政府这个黑匣子,目的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正如布坎南所说,“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布坎南等人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分析的一 种新公共经济理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2]、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己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党官员、政治家(供给者)。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效用的私人物品;但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 球状 B: 螺旋状 C: 杆状 D: 多细胞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 安全可行性 B: 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 D: 应用杀菌剂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最全)安全标准化资料清单

B 级要素 内容清单文件形式 1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 文本2安全生产目标制定的会议记录 记录3总体安全生产目标红头文件4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红头文件1、目标 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分解 文件6目标、指标实施计划 文本7目标责任书文本8奖惩考核制度文本9目标责任书奖惩考核记录记录10培训记录 记录11 安全生产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调整记录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文件2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红头文件3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 红头文件4成立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红头文件5安委会会议 记录1发布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 红头文件2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 记录4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文本5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书 文本6对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记录7 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与更新 记录 1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文本2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文件 2.1组织机构 2.2职责 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各要素资料清单 2、组织机构和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

3保险凭证文本 4工伤保险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缴费凭证 5安全生产费用使用 计划 文本 6员工工伤保险、安 全生产责任保险管 理制度 文本 1识别、获取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与其他 要求的管理制度 文本 2评审、更新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与其他 要求的管理制度 文本 3任命法律、法规的 获取部门 红头文件 4法律、法规、标准 清单 文本 5法律、法规、标准 发放记录 记录 6法律、法规、标准 文本库 文本 7法律、法规和标准 更新记录表 记录 8法律、法规培训记 录 记录 9法律、法规考试试 卷 文本 1企业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清单 文本 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签发文件 红头文件 3文件发放记录记录4制度的培训记录 5员工遵循制度情况 的考核 记录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文本4.3操作规程2文件发放记录记录 3规程的培训记录 4员工遵守安全操作 规程的考核 记录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的执行 和适用情况的评估 文本 4.4评估2规章制度的执行和 适用情况的评估 文本 3.安全生产投入 4.1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 4.2规章制度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 (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 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 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 5、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 6、网络途径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安全标准化讲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讲义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求(主要内容)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13个(一级项目)核心要求,分别是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及持续改进。二级项目43个,三级项目122个(详见分值评定表)。其中,目标、教育培训、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属于基础管理标准:生产设备设施、属于设备设施标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属于作业行为标准:职业健康属于环境和健康标准。 评分标准按1000分设置得分点并实行扣分制。在三级项目内有多个扣分点,可累计扣分,直到该三级项目标准分值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最终将千分制换算成百分制,评定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

准化等级。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一、二、三级,评分满分为100分。 (1)一级:评审得分9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 (2)二级: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70%:(水利管理单位) (3)三级:评审得分70分以上(含),且各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不低于应得分的60%: (4)不达标:评审得分低于70分,或任何一项一级评审项目得分低于应得分的60%。 一级评审由水利部组织专家评审,二、三级由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达标上年单位自验,次年正式达标。(惠农渠2016年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年,11月底前完成达标任务)。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整编 1、重要性: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是水利经营单位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体现安全管理的全貌和全过程)的客观证明,特别是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整编资料完成具体内容及要求: (依据是评分与应用软件两部分) (1)安全生产目标(30分) (二级项目):分目标制定、落实、监督与考核。

公共组织学论文

当代中国公共组织的特点 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祁遵仁 20123350129 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公共组织,这些公共组织对于社会的发展健全有着各自特殊的作用。对于这些公共组织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对于推进我国社会的健全与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弄清什么是公共组织,在对于各个分类的公共组织的特点进行逐一的解析,最后对于共同的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得出我国公共组织特点,特别是我国公共组织所标志性特有的特点。 一.公共组织的概念 我们要弄清什么是公共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相关的一些要素都要搞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公共组织的特点。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依据当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公共组织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组织、政党、事业部门、公共企业和第三部门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要素:第一,人员;第二,经费;第三,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第一,目标;第二,责权结构;第三,人际关系 从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上来看就可以分为这几个形式: (1)直线制 (2)职能制 (3)直线职能制 (4)矩阵制

二.广义上公共组织的特点 一般概念上的公共组织是与私营组织相对的概念,是现代社会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在本质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就世界范围内的公共组织的现状可以得出公共组织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三.我国公共组织的特点 我们要弄清楚我们国家现在的公共组织的组成和各自体现的特点我认为依据当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公共组织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组织、政党、事业部门、公共企业和第三部门组织。 (1)政府组织。它在公共组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政府的定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组织包括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以我国政府为例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公务性。在各种社会组织中,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向全体国民提供服务。因此,国家机关便成了为国家、为全体国民办事的公务机构,其组织成员亦称为公务员,而研究国家行政组织管理的规律的科学便被称为公共行政学。 “不是作为增长的直接提供者,而是作为合作者、催化剂和促进者而体现出来的”。潘恩也说过,“政府不过是按社会的原则办事的全国性社团”。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及其重要性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变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地方政府则更直接地面对服务对象,其服务职能将越来越增强。这体现着政府的公务性。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标准化系列-企业标准化知识讲义

标准化知识讲义 1 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1.2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1.3 标准化的基本目的 标准化的基本目的是使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求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秩序。 1.4 什么是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已遍及人们生产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矿业、建筑、能源、信息、交通运输、水利、科研、教育、贸易、文献、劳动安全、社会安全、广播、电影、电视、测绘、海洋、医药、卫生、环境保护、金融、土地管理等等。 1.5 标准的分类 1.5.1 标准按级别分类 根据标准适用范围和审批权限的不同,《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其制定部门分别是: (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理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企业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5.2 四级标准之间的关系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主要指安全、卫生等重要环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上级标准的企业标准。 1.5.3 标准按性质分类 我国标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

公共组织学考试重点归纳

《公共组织学》期末考试重点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帷幕的组织,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校、医院、教会、军队和政党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广义)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狭义) 2.决策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1)组织决策论 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在组织中,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级各类人员当中,正式通过这种层层决策、人人决策,组织才得以统一起来,凝结为一个整体。 (2)组织目标论。 西蒙认为,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则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合理选择的手段。(3)组织设计论 西蒙认为,组织的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有利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 ①组织的结构形态,这是组织设计的首要问题。 ②组织的专业分工。西蒙主张将作为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使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同其决策任务相适应。 ③组织的专业重心。由于组织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组织必须把自己有限的能力花在重要的决策任务上; ④组织的权力配置。在组织设计中,权力的配置方式有集权和分权两种。西蒙主张集权和分权要适度。(4)决策平衡理论 西蒙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思想。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平衡系统,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提供诱因和组织成员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之间存在着互依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组织要根据个人的贡献提供奖励,即物质的精神报酬;另一方面,组织之所以能提供诱因,有来自成员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为此他特别研究了“诱因效用”和“贡献效用”这两个新概念。 3.学习型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彼得·圣吉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冀州市信都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职责 2、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职责 3、主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职责 4、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5、公司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6、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8、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安全职责 9、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员职责 10、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11、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2、综合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责 13、各事业部加工制造部安全职责 14、、财务室安全职责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5、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6、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7、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8、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9、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10、公司级安全管理机构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职责 1、董事长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生产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同奖惩。 3、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根据公司生产情况审核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 6、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职责 1、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3、主持召开公司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及时通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4、安全与生产工作做到“五同时”即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5、审定本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6、设置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根据需要配备合格的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并专款专用。

文件和资料标准化管理制度

文件和资料标准化管理制度 1 目的 通过对公司文件资料的有效控制,确保工作现场使用唯一有效的文件资料,并形成统一规范的编写格式及 处理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公务文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公文:指公司在处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应用文书,包括: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 复、函(电报)、会议纪要。 3.2 制度(程序):指要求公司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性文件。 3.3 办法:指公司针对某项工作依照其所需标准制定的考核奖惩性的文件。 3.4 标准:指公司对某项工作应达到的要求进行规范和约定的文件。 3.5 规章制度:公司各种制度、规定、办法的泛称。 3.6 记录:指公司对某项活动的各工作环节、结果进行记录,可供事后追溯该项活动完成质量的证据性文 件,主要为表格形式。 4 职责权限 4.1 经理负责公司制度、办法、标准、计划、记录和以公司名义下发的公文的批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度、办法、标准、计划、记录的审核。 4.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相关文件资料的编写、审核、打印、校对工作。 4.4 总经办负责以公司名义下发执行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编号、发放、收回、作废销毁和归档,负责对各单 位文件资料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5 各单位负责以本单位名义下发执行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编号、发放、收回、作废销毁和归档。 5 工作程序 5.1 文件资料的编写格式 5.1.1 文件资料的用纸标准: 公司各类文件资料的正式编印一般用A4(210mm×297mm)型纸张。图纸表格等不宜减小时,该页应按以上纸型尺寸折叠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1.2 文件和资料章、条、款的编排规则: 5.1.2.1 根据文件内容的编排划分,“章”就是一个章节,包括条和款,“条”是章的一个部分,“款”是章或条的一个 层次。章、条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5.1.2.2 “章”应左起空两格书写,如第1章用“1”标注,右侧空一格写该章的标题,标题一行书写不够时,可另起一行,这一行的第一个字与标题的第一个字平排书写。章与章之间应空一行编排。 5.1.2.3 “条”在“章”的编号右下加一个小圆点,再写该条在该章所处的顺序,如第4章第1条,用“4.1”表示,后空一格书写该条的标题。如果一章的各条根据需要再分为若干下一层次的小条,其编号表示方法同上,如第4章第2条,再分3小条,则分另表示为“4.2.1”、“4.2.2”、“4.2.3”,如果“4.2.1”再分为2个小条,则分别表

公共组织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组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A、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古立克 D、厄威克 2.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形成公共组织的()A、部门制B、"条块"制C、职能制 D、层级制 3.目前各国的行政组织大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式 B、直线职能式 C、矩阵式 D、事业部式 4.公共组织中正式组织的特点有() A、领导者自然形成 B、成员相对固定 C、自发地建立 D、自发地分工5.我国行政组织建立坚持因事设位、因事择人,这即是坚持() A、职能原则 B、服务原则 C、统一原则 D、系统原则 6.“阻力虽然较小一些,但是不能触及公共组织内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时间缓慢,零打零 碎,收效不是很大。”评价的是哪一个类型 的变革方式?() A、突变式变革 B、渐进式变革 C、计划式变革 D、混合式变革7.公共组织外部环境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是()A、政治环境B、法律环境C、文化环境 D、经济环境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公共组织() A、人员的重要性 B、经费的重要性 C、行政目标的重要性 D、物资设备的重要 性 9.公共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 A、职位 B、职能 C、单位 D、部门10.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A.事前控制B.过程控制 C.事后控制D.直接控制 11.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形势,某局长决定用公费为局里副科级以上干部配 备手机,有人提出这违背有关的规定,该局长却说这是“例外原则”。你认为 该局长这样做()。 A.正确的,符合用权的例外原则B.错误的,是对例外原则的曲解 C.符合例外原则,但不符合民主原则D.B和C 12.我国政府中有人事、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的设置,设置这些部门的 基本标准和方法是()。 A.按职能设计B.按行业设计C.接服务对象设计D.按重要性设计 13.和公共组织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和最复杂的环境 是()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自然环境 14.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先将生态理论引入行政学 领域的是() A.雷格斯 B.高斯 C.西蒙 D.泰勒15.在我国,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是()A.图书馆 B.杂志社 C.消费者协会 D.动物园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社会发展史来看,组织产生于人类的()。 A、生产斗争 B、社会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