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罗伯特·达尔

《论民主》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的著作。在本篇著作中,达尔并没有想以前的政治学家那样分析民主的抽象的价值意义,也没有提出像柏拉图的“哲学王”、亚里士多德的“中间阶级”、“公共善”以及卢梭的“公意”等抽象的概念,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提出判断民主的具体标准以及实行民主制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他指出,尽管民主有一些理想标准,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达到他所提出的那些标准,所以他又提出了民主的最低要求,这些最低要求都是在现实的国家管理中可以实现的具体的要求。通过对这些具体要求的分析,他认为在国家中必须实行多元民主,这有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分析了现实的民主之后,达尔又分析了民主的基础条件。在这里,达尔并没有像其他政治学家那样认为民主是一种普适的价值与制度,而是指出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民主必须考虑当前国家的环境状况。如果一个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而实行民主制,那么这种民主制肯定会遭到破坏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同时,他也分析了市场资本主义对民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民主的发展,同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也会对民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接下来,我将就达尔论述的民主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第一部分中,达尔论述了民主的起源与发展。达尔并不是从历史的维度中探寻民主这一创造。虽然现在大家公认的是民主起源于古希腊,但是达尔却认为民主并不是古希腊才创造的,而是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或许在古希腊之前甚至在部落统治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民主这一形式。他认为,只要一个部落不受外部的控制能够自由行动而且成员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这就是一种民主,而这种形式也绝不是在古希腊时期才形成的。所以,达尔并不是一句具体的民主制度来寻找民主的起源,而是根据民主的本质和特征来探索民主制。他认为凡是符合民主特征的形式都可以视为民主制。在古希腊建立起来的民主制不过是因为古希腊拥有促进民主制发展的有利条件,能够将民主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让民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古希腊的民主是民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为我们当代国家建立民主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古希腊虽然建立了健全的民主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建立在直接民主之上的,而且民主的范围仅限于成年的男性公民,而这些人只是城邦中的少数人而已。由

于存在这两方面的缺陷,古希腊的民主注定是失败的。古希腊之后便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平民也具有参与权(也仅限男性)。但是随着罗马共和国的扩张,版图越来越大,人民越来越多,无法保证所有的公民都能够充分地参与政治,从而使民主这一形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逐渐落入贵族手中。最终随着贵族之间的争斗,权力逐渐由一人掌握,至此建立了罗马帝国。古希腊与古罗马民主制的失败,导致民主制沉寂了千年之久。直到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民主这一概念又被思想家们所重视。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疆域的扩大,民主便有了新形式——代议制民主。这一民主形式似乎比直接民主更具有可操作性。直到今天,在世界上的所有民主制国家中,都在实行这种民主形式。所以正如达尔所说:民主历史的进程就像一个旅行者穿越一条点缀这一些小山、平坦而无边的沙漠之路一样,只有到最后,才缓慢地上升到今天这个高度。

但是在我看来,代议制民主就如同直接民主一样,也不过是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这一形式也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在第二部分中,达尔提出了理想中民主的各项标准以及民主的优势。并且对平等和公民能力做出了一个重要的论证。在达尔看来,国家其实也是一个很特殊的社团。而他提出来的民主的标准也是适用于社团的民主标准。其标准包括:有效地参与、选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以及成年人的公民权。在这里,达尔认为民主的参与必须是有效的,所有成员必须拥有平等而有效的机会把他们的观点向其他人阐述,而且必须充分知情,每个成员都应该有平等而有效的机会去了解相关的备选政策和他们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民主标准区别于简单的投票民主。在传统的投票民主中,选民或公民仅仅拥有投票权,或许他们对所要投的政策或候选人一概不知。但是根据达尔的标准,这要求国家的公民能够精通政府的每一项决定和政策,公民在向别人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要倾听其他人的观点。所以这要求公民具有非常广泛的理论知识和极高的公民素质,而且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在达尔所论述的理想民主中,不仅是包括投票,还应该带有协商民主的影子。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民主标准不可能达到,达尔将其视为理想的民主。但是在现实的国家政治制度建设和民主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这种标准为目标,即便是无法达到,也要向着这种理想的民主标准不断的迈进。

达尔在论述民主的标准过程中,并没有准确的阐述这种民主过程所应该达到的一种民主结果,并不像之前的政治学家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要达到的城邦的正义,也没有像卢梭和洛克那样所强调的“公意”。他只是更加现实的强调了在现实的民主制度的运行的过程中所应该达到的理想标准。所以,达尔所论述的这种理想的民主标准是一种程序民主。他致力于探究民主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民主原则和方法,而对民主运行产生的结果并没有论述。

达尔在这一部分中同样解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民主这一问题,他认为民主应该至少有十大优点:1、避免暴政2、保障基本权利3、维护普遍自由4、保持独立自主5、维持道德自主6、促进人类发展、7保护基本人权8、维护政治平等9、谋求和平10、保持繁荣。在达尔看来,民主政府是防止独裁者残酷和邪恶统治

最好的方式。根据历史经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国家,大部分的历史都是处在独裁专制的统治之下,独裁让民众无法行驶自己的基本权利,让民众失去了自由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且还要接受统治者的压榨。所以独裁统治绝对是大多数民众最不希望的一种政治制度。而在民主制国家,尤其是近代以来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虽然在民主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过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却依然被民众所接受,尽管民主制不一定能给他们想要的,但是却能够避免被剥夺。而对于民主制中可能出现的“多数人的暴政”这个问题,达尔也并没有回避。他认为无论是专制政府、寡头政府还是民主政府都会不可避免的损害某些人的利益,政治的运行不在于追求能够维护所有人的利益,而在于更少的损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在避免暴政的基础之上,民主才会展现出其它的优点。在民主制国家,人民才能拥有基本的权利,能够自由公平的竞争,从而提高民众的自主性,激发民众的创造活力,促进人类的发展。虽然民主具有以上优势,但是在民主制国家依然会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经常投票换届导致的政治不稳定、自由竞争带来的资源的不平衡等。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民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关于政治内在的平等,达尔认为平等是民主必不可少的前提。他引用了《独立宣言》的话:“我们坚信,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比别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并非优越亦非低劣”。至于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达尔并没有像原来的政治学家那样从假设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入手,而是更加现实性的论述平等原则的现实意义。首先他认为平等原则符合大部分人的信仰和原则。因为在当今世界

的大部分伦理和教义中,都宣扬平等原则。然后,他指出其他原则的弱点,认为武力、宗教、传统等原则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证明是不可能优于平等原则的。最后他认为任何团体和个人若想长远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以承认和维护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这样彼此相互维护,相互平等,能够为所有人所接受。通过论述政治的平等性,达尔批判了柏拉图具有精英主义倾向的政治。他认为,虽然管理好一个国家,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超高的智慧,但是具有这些品质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够管理好国家。达尔认为,决策的做出并不都是“科学”的判断,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判断。所以管好一个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抗腐蚀能力的巨大诱惑的抵制能力。由此,我们应该更加相信公民的统治能力。公民虽然不一定具有超高的智慧,但是他们却总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因此也应该让公民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在第三部分中,达尔将视野转向当前现实的政治环境中。在近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不断增加,世界上不会存在像古希腊那样的小型城邦国家,取而代之的都是大型国家。而在当前这种大型国家里,之前达尔提出来的理想的民主标准变得更是遥不可及。对此,达尔认为在当前国家之内,民主应该有最低的要求:1、选举产生的官员2、自由、公平、定期的选举3、表达自由4、多种信息来源5、社团自治6、包容性的公民权。达尔依然是从民主的过程和程序入手,寻找民主政治的要求。虽然他没有提及民主形式的结果,但是他认为只要国家达到了这种民主要求,遵循了这种民主程序,这个国家就是民主的,这种形式上的民主也比单纯的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民主的结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这里,达尔依然承认代议制民主的有效性,认为代议制在当代大型国家中依然是唯一可行的民主形式,跟现行的政治制度一样,他也认为应该通过选举这来制约官员。同时为了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应该维护公民表达的自由和多种信息来源。

除了程序民主之外,达尔的这种民主要求还是围绕着多元民主这一民主理念展开的。他认为多元民主是在大规模的民族国家中实行的民主,是必不可少的。在民主最低要求中,要求社团自治。达尔认为,政治社会化和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一定就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公民可以通过独立的社团来与政府进行沟通,而政府也可以通过社团的力量来向公民提供大量的政治信息并且培养公民的

参政能力。通过实现社团内部公民的民主来实现整个国家的民主。而且在不同的社团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合作、博弈等方式来对政府权力形成制约。这也是达尔主张的多元民主的核心内容。达尔所的多元民主是围绕着代议制民主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达尔看来,民主的根本困境在于:民主单位越小,公民参与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必须移交给代表的管理决定就越少;民主单位越大,解决公民重要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而同时公民就越有必要将管理决定权已移交给代表。在一个国家中,通过代议制,选出的代表不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达尔主张在国家中成立各种社团,将国家分成若干个小的民主单位,通过各个小的民主单位内部实现民主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民主。

但是在我看来,达尔的多元民主尽管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依然存在问题。首先,达尔主张各个组织社团之间的竞争、合作等,但是却不能保证将国家中所有的人都纳入到社团和组织之中。虽然代表不同利益的各个主体相互竞争,但是无论达成了什么样的结果,没有进入社团的那些公民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种结果,因为他们没有加入社团,没有与其他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能力。所以,在多元民主中,一些人的利益依然无法保障。然后,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社团之间的竞争会对政府的权威形成挑战,破坏政府的稳定性。在多元民主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依然会偏向那些比较大的利益群体和社团,因为他们对政府的威胁是最大的,一旦政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可以凭借它们强大的组织能力来干涉甚至破坏政府。最后,这种民主一旦发展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成为政治和官僚精英进行讨价还价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社团的竞争中,各个社团依然是通过代议制的方式来选出他们的代言人,但是民众如果对代言人的控制有限,那么选出来的代言人就会无法真正代表社团内部人民的利益,而是成为代表私人利益的政治和官僚精英,他们虽然表面是宣称代表本团体的利益,但是却是为自己服务。在此,达尔也看到了这一问题,但是他却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达尔在第四部分论述了有利于民主的条件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的

影响。达尔尽管在第二部分中认为民主有十大好处,但是他也指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并不是任何国家都适合实行民主制的。由此,达尔认为民主存在的关键条件包括:1、选举出的官员控制军队和警察2、民主信仰

和政治文化3、没有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此外还有有利于民主的条件:

1、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

2、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国家安全是实行民主制

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国家安全又包括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首先保证国家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能够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国家中的事务。从20世纪末以来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始终不能建立民主政府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美国的干涉。而对于国家内部的安全,则需要军队和警察来维持,军队和警察在很大程度上还能欧决定国家政权的归属。所以由谁来领导军队是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在这里,达尔认为军队和警察应该由选举出来的官员控制。尽管在之前提到过,选举出来的官员有可能脱离民众,但是却别无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民众才能通过对官员的控制来控制军队和警察,否则一旦让军队和警察由私人掌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除了国家安全这种外部的因素之外,达尔还从国家的文化传统方面探索民主制实行的内因。他认为在那些具有很强的文化冲突的国家,民主制的运行是有一定困难的。一个国家中不同的文化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调和矛盾,这种矛盾是区别于经济上的矛盾,而是文化上和观念上的。经济上的矛盾,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公共权力调整资源分配进行缓解,但是文化上的矛盾却具有不可调节性。如果在这种国家引入多元民主这一形式,其结果一定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争斗,并且会由于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导致国家分裂。所以,美国自建国以来都在致力于文化同化,其目的就是消除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维护国家统一。在一个国家中,民主信仰和政治文化对一个民主制国家同样重要。缺少这种文化的国家,尽管建立了民主制,民众也会因为缺乏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而让民主流于形式。因此,任何一个建立民主制或即将建立民主制的国家都致力于对公民的民主文化的教育。正如达尔所说的:当信念和倾向渗透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当中,并且大体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民主最可靠的依赖。

在最后,达尔论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达尔是辩证的看待的。一方面,他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限制多元民主的发展。达尔认为,多元民主只有在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才能够持久生存;它不会长久存在于一个非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在市场资本主义国家里,个人和各个团体都可以平等自由的获取经济资源,从而让经济资本迅速的流通起来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经济增长了,一个国家才有更多的钱去支持教育,从而培养有修养、

有知识的公民。在市场资本主义国家里也会造就庞大的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则是社会中最稳定的力量,也是民主制度天然的盟友。此外,在市场上经济中各方通过竞争经济资源会自觉地形成各种利益团体和组织,从而促进多元民主的发展。相反,在一个非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归国家所有,在社会中各方缺乏创造力和活力,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政府掌握所有的经济资源会造成政府的腐败,与民主的基本理念相背离。针对市场资本主义对多元民主发展的限制,达尔做出了如下论证:达尔认为市场经济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经济资源上,而且也表现为政治资源的不平等。又有不同政治资源的团体和组织在参与政治的话语权上会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会导致多元民主形式成为几个甚至单个利益群体的舞台,而对于那些弱小的群体就没有发言权。面对这种不平等,政府只能采取一些政策进行干涉,而这种干涉又会不可避免的打击一些团体的自主性和活力,违反多元民主的本来要义。所以,这是一个处在两难中的问题。同时,市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的利益和资源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又限制了民主超越多元水平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达尔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慢慢探索了。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读书笔记3000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化工111班何小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 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 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难怪有人说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运。 何为成功?见仁见智。有学者曾这样定义:成功就是充分实现你的潜能。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识别并全力发挥你的天生平凡。何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如果说得概念一点,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尽管平凡如此总要,但人们历来并不太注意它,更妄谈珍惜和发挥。我们从小到大都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夸耀自身有点事不谦虚的陋习,做人应该谦虚,只有发现和改正缺点才是进步。这是否恰好与物尽其才有所矛盾呢?当我们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们缺点的时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当然,缺点一点不在意也不好,应该适当加以控制就好,这才是最好、最有利于我们成功的做法。 那么我们如何来发现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干,就请关注你对你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的自发的、悠然而发的反应。这些反应提供了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年级:2015级专业:世界史 姓名:李月明学号:2015030062 密封线 报告题目:《“封建”考论》读书报告 一、书目信息: 书名《“封建”考论》 作者冯天瑜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号978-7-5004-8815-6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字数110千字开本16开 页数445 价格57.00 二、评分要求 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和论述要完全一致,行文简洁明了。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现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绩。总分为10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阅卷教师评语 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20 年月日 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学生填写,其余由教师填写。提交试卷时含本页。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密封线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 李月明 提要《“封建”考论》探讨了“封建”的本义,介绍了中国、日本和西欧“封建”社会的 发展情况,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着重指出“封建”一词在中国的适用范围,近 代以来历史学家们展开激烈讨论,最终以郭沫若的五种社会形态说占据主流。但这种说法 现在已经遭到批判,本书从“名辨”的角度重新探析中国的“封建”社会。其中曾学习中 国传统文化的日本,在“封建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社会有着质的不同,这与当时 日本的社会发展趋势有着必然联系。 关键词封建制泛封建化名实错位 一、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出生于湖北红安,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也是“汉水文化”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主要从事思想文化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的框架体系和明清文化史,研究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现在还从事“中、日、西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形成”研究,以术语为切入口,探讨近代中国与欧美、日本间文化复杂的三边互动关系,从文化传播学和文化发生学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封建”考论》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一)主要结构 目录:题记 第一章古义演绎 第二章中外通约 第三章名实错位 第四章正本清源 第五章制名指实 结语 (二)主要内容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 篇一: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 “时代造人”一语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形成不同的观念,可就算是同一个时代,也会造就人的不同性格,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如同《平凡的世界》这一书中,虽然小说定格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但是却造就了书中各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让他们对人生、爱情、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者路遥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全景式地反映了1975年到1985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生活、学习、奋斗、爱情为中心,以黄土高原双水村里的孙、田、金三家人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描写了各阶层人民如何在困难的环境里挣扎求生,为生活努力打拼,承受着各种天灾人祸仍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信、自强,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以及人生的>挫折与拼搏,痛苦与欢乐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作者的笔下,从高中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渴望改变现状、有着远大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拼搏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的精神斗士孙少平;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不屈服于命运,最后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农民代表孙少安;家境殷实却不骄不躁,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自信、热情、主动,可怜可爱拥有超脱现实的梦想与爱情,并为之拼搏奋斗了一生的精神导师田晓霞……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物跃然于纸上,小说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 虽然在《平凡的世界》里,对于小人物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如何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自强不息、不甘被命运所束缚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但我认为其中几段爱情的描写更是感人至深,引发人们的无限思考,也是这本精彩的小说不可或缺的一条主心骨。在小说塑造的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孙家的四个孩子——大姐孙兰花、大哥孙少安、二哥孙少平和小妹孙兰香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爱情,但是他们爱情的经历各不相同,对于爱情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于爱情与婚姻两者之间的看法也不同。而这些种种的不同不正是不同阶层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最好体现吗? 在孙家四姐弟中,孙家长女孙兰花的爱情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兰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她以丈夫为天,对丈夫的话惟命是从,她会因为丈夫的一句话而笑,也会因为丈夫的一句话而伤心流泪,即使在婚姻里受尽委屈,她也从没想过要离开丈夫,对于她来说,丈夫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才是她的根。兰花从小就生长在封建的农村家庭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整天在山里家里操劳,也根本没想过男女感情之事,而王满银这个热情又对她好的男人的出现把兰花心中沉睡的少女情怀给唤醒了,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要嫁给王满银,这就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开始。在任何一个女人眼中,王满银都不会是一个理想的丈夫人选,他游手好闲,对家庭没有责任心,是个有名的逛鬼,不仅使兰花在物质生活上一贫如洗,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得不到满足。可是兰花没有经历过爱情,所以在王满银对她显示出好感时,她便盲目地投进了这场爱情悲剧里。在结婚以后,王满银更是整天不务正业,就等着兰花来服侍他,根本没有尽过作为丈夫、作为一家之

《爱弥尔》读书报告

《爱弥尔》读书报告 焦学滔 一、心得体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自由教育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爱弥尔》的教育思想是不寻常的,他的开篇的第一句就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认为从《爱弥尔》一书中可以汲取的精华教育方法有三,即遵循自然、循序渐进、兴趣与学习统一。 (一)遵循自然 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懂,农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心想让禾苗长的快一些,所以人为地把苗往上拔一拔,这样看起来禾苗是“长高”了一些,但这只是表象,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是适得其反的。原因就在于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禾苗生长一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倡导的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施教。(二)循序渐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为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孩子一上学就要求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学习班,购买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神童,样样都可以学好.严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严重过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而卢梭在本书中就分五个阶段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就说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婴幼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过度的刺激和挖掘,反而会起阻碍作用,影响小孩生长和发育,使小孩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 (三)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学习感兴趣的材料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而学习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觉时间的漫长。只有将兴趣与学习想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更愿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是被迫的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卢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以1749年为转折点,卢梭开始了他的“著述时期”。他以第戎(Dijon)学院的征文的一等奖《科学和艺术的发达对于道德的影响》打响了反封建文化的第一炮。1753年又有《论

呐喊读后感3000字

呐喊读后感3000字 《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是人的“病态”的灵魂。 序文,勾勒出了作者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游荡在当时背景中的自弦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序文里,“医病”的问题,成为作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首先是为父亲买药医病,结果,“我的父亲终于日复一日的亡故了”。接着是上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决心“求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作者看到的“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国看客。作者从这群看客的身上,看到不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病症。作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这一思想转化的进程,对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从艺术表现上,作者思想的这种转化,又仅仅是通过并不曾为他人所注重的几则小事的表述来实现的,这显示出作者准确、精到的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这篇序文里,作者并没有回避自己曾有的犹疑和孤寂,体现出了坦荡率直的艺术品格。而作为一篇序文,作品又恰当地提示了他所以要作小说的缘由:“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

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从集子中所收作品看,也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一段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唤的特色。 这篇序文的写作特点,突出地体现出作者的用笔素朴、简括,不事铺排。这种笔触,与他深沉冷峻的思想桴鼓相应;同时作者的素朴、简括,并不意味着作者思路的单调、狭促。作者在描述生活锁事的同时,总是把他的得寸进尺触,抵向我们的心灵和精神。至今,这篇序文仍以它简括深思的艺术个性和忧愤深广的思想,给读者带来深层次的思索。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信管132班 学号:130813208 姓名:XXXXXX

课题名称(中文):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开发; 课题名称(英文): Program development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 一、检索策略 1.检索词: 主题词(中文):嵌入式系统; (英文):Embedded System; 相关词(中文):嵌入式应用程序; (英文):Embedded Applications; 副主题词(中文):程序开发; (英文):Program Development; 2.构造检索式: 篇名=嵌入式系统 and 程序开发; 二、检索来源 (一)中国知网(CNKI) (二)维普数据库 (三)EBSCO学术资源检索平台 (四)CALIS学位论文系统 (五)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

(六)Google网页搜索 三、检索结果: (一)中文期刊: 1.【篇名】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 【作者】李驹光 【文献来源】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5/07 【摘要】随着国内通讯行业、工业控制、航空制造以及信息家电等行业日益扩大了对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嵌入式系统开发行列中。与以前传统的开发有所不同的是,目前软件开发人员不仅要面对性能大大提高的硬件,还要面对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所使用的高级语言。许多开发人员已经无需关心所选用嵌入式处理器的太多细节,而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基于操作系统和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嵌入式系统上,就像目前大多数程序员使用C++、VB、Delphi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开发网络系统或桌面应用程序一样。所以,由以前的软件开发人员转型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是完全可行和必须的。为使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加入到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的行列中来,本刊从这期开始新辟《嵌入式系统编程》栏目,为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展示自己编程才能、交流编程心得的园地。本刊特聘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李驹光博士为本栏目的专栏作家。为了使更多程序员参与到该栏目中来,现向广大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员征稿。文章内容范围: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VxWorks、μc-OSII、WinCE、Symbin等。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ARM 类芯片、MIPS、PowerPC、Nois等。开发语言:汇编语言、C、C++、Java。 中国知网提供原文下载。 2.【篇名】一种嵌入式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模型 【作者】史晓龙;倪洪科;林江;林中 【文献来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5 【摘要】驱动程序开发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在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嵌入式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模型,其中涵盖了开发方法学、设计技术以及系统建模等内容。该模型对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中国知网提供原文下载。 3.【篇名】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发展 【作者】杨志强 【文献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摘要】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着特殊的性能和设计技术要求,它不是纯粹的软件系统或硬件系统设计,而是将软件与硬件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系统设计,体系结构和组件的关系错综复杂,是一个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项目,其设计模式和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国知网提供原文下载。 4.【篇名】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

教学论读书报告

《教学论》读书报告 《教学论》既不是一本系统阐述教学理论的教科书或者专著,也不是关于教学问题的随想,而是8篇围绕心智发展与教学之间关系,内容各异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学如何采用多种方式来适应心智的发展、促进心智发展,使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布鲁纳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的成长的活动,而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理论,所以他所阐述的是在这种理论框架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在论述学习机制问题时,布鲁纳认为,不应将异常的学习机制视为正常学习活动的畸变形式,只是因为他们所专注于解决的哪些问题与学校为其设定的问题是不同的,应该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行为与妨碍问题解决的另类行为加以区分。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问题学生或者学困生、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论述表征问题时,布鲁纳认为人们通过三种方式来达到目标:第一种通过动作来建立表征为动作性表征;第二种表征系统则依赖于视觉或者其他感觉组织,依赖于概要性的图像的使用,是映像性表征;第三种是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建立的表征,是符号性表征。这三种表征系统沿着各自的路径发展着,直到能够完全掌控这三者的活动。心智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包含着对符号的意识,而这个符号是基于我们对经验的编码而产生的。在教育过程中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帮助和对话的机会,以促使他们将经验转化为更为强有力的符号系统和秩序系统。 在论述学习动机时,除了兴趣和主动探究外,布鲁纳特别强调胜任感、自我身份认同等极为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突出了学习活动中社会性发展于认知成分间的密切联系。由于受到维果斯基观点的影响,布鲁纳对社会文化元素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重视,强调学习共同体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儿童心智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布鲁纳不仅强调研讨。合作,更看重共同体中每个个体的独特发展,看中共同体为学生多元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与机会。虽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可以按照某种方式把任何学科的知识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潜台词是:应该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的顺序、已有经验、发展阶段、个体特点和兴趣、材料性质等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没有适用于所有学习者的唯一的学习序列。 在课程内容方面,布鲁纳明确指出,课程不仅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反映学习者的特征以及知识获得的过程。教授一门学科并不是要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学科方面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来,让他们掌握思维方式。此外,布鲁纳贬斥了简单地将学科知识与儿童熟悉的情景联系起来的狭隘、庸俗化的实用取向,主张从具体的熟悉事例中形成更加概括化的认识和更为深刻地体验。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极具警示意义。 此外,在其他主题上,布鲁纳的观点也具有引领性。他主张过程性评价和应用取向的评价,建议课程设计者、教师、学生、心理学家等参与到课程开发和评价活动中来。他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 《我们仨》,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杨绛说:“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的确是这样,在钱瑗的眼中,爸爸钱钟书只配当她的弟弟,有时却又摇身一变,变成老师,她和妈妈都是好学生。但在穿衣吃饭方面却又需要被人照顾,跟孩子一般弱小。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怎么写?XX已经为你整理好范文了,一起来看看吧! 当我们抱怨这个世界太不公平的时候,静下心来,寻找生活中最真实、最平凡的感动。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它带走了所有的一切,站在时光的风口浪尖,只剩下无限的回忆。无法改变的结局,却依然要坚强走下去。三个人的时光,一个人的回忆。我不禁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们仨》是着名作家杨绛的代表作。看到书名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一家三口,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仨》正是回忆杨绛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一部作品。简单的快乐却不能一生平坦,小小的温暖是如此的令人幸福。 书的开篇第一部,以杨绛的一个患得患失的梦开始,这也许就是对生命将息的暗示。虽然钱钟书一味的安慰杨绛说,这只是老人梦,自己也会经常梦到,但并没有缓解做这种梦的次数。梦中,杨绛苦苦寻找钱钟书,要么走入死胡同,要么独自在昏暗的车站等待,凄凄惶惶的等不到人。那一句,

“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说的是那样的真切又让人心疼不已。都知道命不久矣,却能如此惺惺相惜。家,此刻对于他们来说却变得如此的遥不可及。 杨绛是真真切切坚强的人。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去,她没有伤心到垮掉。从走上古驿道,到古驿道上相聚,紧张而又严密的行程,只要有咱三,就有咱们的家。古驿道上,他们三个失散了。 杨绛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不如在梦中,但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如此文艺的写作与优美的辞藻都掩不了杨绛心中的悲伤。女儿没了,丈夫没了,家没了,只剩下了自己,只剩下曾经的回忆。 于是,杨绛开始了她的回忆。她和钱钟书相遇,相知,相恋,到和谐生小孩,以及穿插在之间的平凡的生活,真实得感动。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和我共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愈合”。杨绛再也找不到他们了,只能把他们三个人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看着书中的描述,仿佛自己也成了他们之中的一员,静静地感受着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快乐的生活。最后附录中真真

爱弥儿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爱弥儿》 阅读书目:《爱弥儿》——卢梭写于1757年 阅读日期:2015年3月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阅读摘要与心得: 我阅读的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弥儿》,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我重点看了上卷。 第一卷(0-2岁),卢梭论述了如何让两岁以前的婴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卷(2-12岁)卢梭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属于睡眠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主张消极教育。 第三卷(12-15岁)卢梭认为12到15岁的的少年已经积累一些感官经验,所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提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这就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其中提到《鲁宾逊漂流记》,关

于生存教育的书。 第四卷(15-20岁)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各种欲念的萌发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五卷卢梭主要阐述了女子教育和对青年男女进行爱情的教育。 这次阅读主要对书中儿童时期的深刻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并做了以下笔记: 一、培养自然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在后篇“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自然人”伴随着整篇文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

方法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发表了《矛盾论》,全文两万多字,表述了他对于矛盾论的见解。而之所以提出矛盾论的说法,正是为了对抗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两篇重的哲学论文之一,主要是在抗战的大历史背景下,为了清算党内的“左”的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从而统一全党思想,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转变,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作。当时,共产党在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成败经验,加上抗战时的延安相对远离战火,使得毛泽东有条件和可以完成这样的哲学总结。《矛盾论》的发表,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文章中也提及“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花了一些时间阅读完了全文,文章充满了哲学思辨,围绕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点展开。文章最开始是这样一段话:“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

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六个问题正是这篇文章在主要论述的内容。文章接下去以这里个问题分为了六部分,分部论述。 第一部分:两种宇宙观 文章写道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就是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去看世界,最为重要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第二部分: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

最新《谈美》读后感3000字

《谈美》读后感3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谈美》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谈美》读后感3000字: “人生莫要大汗淋漓埋头向前,也当时不时停下来,慢慢走,欣赏路两边的风景”,因桥梁而入美学,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当 为小玄子的美学第一课。 01、缘起 最先知道朱光潜作为美学家是在高中教室的图书角,教语文的班主任是美学硕士,在教室的窗台上开辟了图书角,放置了中外文学(美学)书籍,其中就有朱的著作(具体是哪一本记不清了)。最先注意到《谈美》这本书,也是因了朱光潜先生的名号,这本书是先生于1932年(时年35岁,算是人生早期阶段)著作的一部谈论美学的书籍,书不算厚,197页,其中讲述了中国的古典美,又引用西方美学家的观点谈鉴赏美,读来不像一般哲学书那般苦涩难懂,也不像一般美学书张口闭口引经据典,非要有厚实的文学基础才能读得顺心遂意,《谈美》这本书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以一种跟小辈人谈话的方式进行,作者说在著书前不需动辄读十几本参考书,就以最平常的语言和聊天的方式来听谈论生活中的美,文学中的美,让从未接触过理论美学的工科生深深沉浸其中,惊喜于先生的文笔和当中所蕴含的 思想。 02、转合 拿到这本书,打开目录便被序列一到十五的标题惊艳到了,其中有谈论对审美三种不同态度篇朴实如“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也有谈论美感和联想且自带意境的诗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也有谈论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关系篇目的“依样画葫芦”。不同于理科课本中纯属解释概念的标题,用朴实命题、古诗、经典名句、俗语做标题,参差不齐的表述形式,视觉上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美感,借他语以言己意,又是一美!首先要想用他人之语表己之思想,你得理解到他人之语的深刻含义,他人通过这段语言想表达出自己什么样的思想,之后你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他人的思想,再将其融为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爱弥儿》读后感XX】 在《爱弥儿》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思考社会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能感受很多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观念与思想。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只有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社会,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这就提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着几个方面要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