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作业(关注小课题研究)

专题一作业(关注小课题研究)
专题一作业(关注小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有效开展课题研究(上)

专题一作业

一.为什么中小学教育要关注小课题研究?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有实效性,教师重视教育科研有以下理由:

1.搞教育科研让老师生命更有意义和尊严。

2.搞研究更有追求的目标。

3.研究能加快个人成才步伐。

(二)当前教育科研的状况

当前,教育科研遭遇瓶颈尴尬,教育课题越搞越大,问题越研究越难,课题越来越高,文章越写越空,研究结果越来越离谱,立项的多,结题的少,研究成果评比奖励的多,推广运用的少,论文著作发表出版的多,阅读应用的少。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泡沫,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1)大海现象,教育科研表面轰轰烈烈。(2)小猫钓鱼现象(3)功利现象。

(三)关注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要关注小课题研究。

(1)教育科研要走出瓶颈

真正的教育科研是简单而深刻的,学校教育科研应立足实际,不能把教育科研做得太科研化,教育科研要走下神坛,回归平民,没有大众的,群众性的,应用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小学

科研的春天

(2)教育科研不能走大路,就得走小路

教育科研的小路即教育科研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草根似的,它面对问题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小课题活动的特点如下:

1)从选题看-----小课题研究范围小,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贴近教师实际,不搞假、大、空,先易后难,有浅入深,有小到大。

2)从权利看-----自主性强,我研究我做主,不受外界牵制,不追求繁琐,注重实效,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不申报立项。

3)从时间看-----短时间,见效快,可长可短,短的三周就可以解决,长的三-----五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4)从过程看-----常态工作简单化,在不打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状况下,加入研究工作,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

5)从成果看------成果形式灵活多样A..有实验研究报告 B.有质量经验总结 C.有典型意义的叙事研究、教育教学案例。C.有独特教学模式展示课,反映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D.有质量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音像作品、课件、图标或教具等实物。

二.中小学教师应如何通过小课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有利于增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切身体验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敢于面对老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及时捕捉敏感问题,深入提炼价值问题。二是增强分析问题的意

识。小课题研究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会使用专业领域的话语系统,基本能够运用概念、定义、原理去解释和说明事件和现象,并对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能做出初步的解释、比较和推论,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了解有数。三是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的过程。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洞察能力、评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课题研究,有利于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一是教育洞察力,即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本质把握、深层次认识、理性判断的能力;二是教育评判力,即教师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分析评价的能力;三是教育创新力,即教师改善教育实践及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和核心。一种新观念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研究者的教育视野,提升研究者的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形成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新标尺,激发创新热情,付诸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

(三)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由教育者向反思者、研究者、成功者的提升

教师实施小课题研究始于“实践的困境”,其研究过程是思维活动贯穿始终的过程,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使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尝试改变自己工作方式,使自己逐步成为反思者。二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小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教师实际,促使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研究:备课是一种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性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性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能力,真正体现“教师即研究者”,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三是让教师成为成功者。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逐渐学会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追寻幸福,体验到职业的尊严,激发对研究的热爱和创造的热情。

三.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什么?请你根据自身教育经历列出5个以上小课题研究的题目并与同行交流。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什么

1.小课题研究选题的重要性

小课题研究选题是决定研究的成败,切忌题目太大——越搞越难,或用处不大——没有推广借鉴意义,或受外人牵制——自主性不强

2.选择教研课题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关注、最有价值的难点、

热点、这些需要解决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课题。

(2)新颖性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要研究前人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选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3)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对于填补科研空白性课题,研究价值最大;对于一般性的课题,也可立题研究,但最终一定要有收获;对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课题,最无研究价值。所以,在立题研究前,要先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劳无益的工作。

(4)优势性:有特长,自己喜欢。

3.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类型

(1)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研究

(2)有效利用课堂错误资源的研究

(3)有效开展学习竞赛的研究

(4)从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寻觅问题研究

(5)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

(6)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

4.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

(1)宁在自家找宝,不在他家挖金。

(2)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

(3)宁搞不正规的土研究,不搞純又純的洋研究。

(4)宁可自己动脑找市场,不去一味找局长。

(5)宁可吃苦不放弃,争取搞一个成一个。

5.小课题选题的误区

(1)太大——贪大求洋,越搞越复杂。

(2)太远——舍近求远,得不偿失。

(3)太空——只见文字材料,不见实际效果。

(4)太细——量化太细,浪费时间。

(5)太浅——虎头蛇尾,浅尝辄止。

6.小课题研究中如何寻找问题

(1)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走近教室,走近学生。

(2)从困境中寻找问题。

(3)从阅读中寻找问题。

(4)从交流争论中寻找问题。

(5)从实际工作碰撞中寻找问题。

7.小课题研究选题角度。

(1)从学科教学研究的角度选题。

(2)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选题。

(3)从学校德育工作角度选题

(4)从教师成长角度选题。

8.怎样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提出问题(说明要研究的问题)

(2)研究内容(明确研究内容)

(3)研究过程(怎样实施研究)

9.设计方案遇到困难怎么办

(1)需要创意和点子

(2)求助书刊

(3)求助网络

(4)求助学生

(5)求助同事

(6)求助专家

(二)列出5个以上小课题研究的题目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呈现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离异学生心理特点色研究

预习导学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如何利用学校宣传栏,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研究 如何通过教师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77-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1、问题提出: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远观世界足坛足球实力雄厚的国家不仅仅专注于足球职业化的建设,其更注重于校园足球的建设,通过校园足球来源源不断的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中国足球未能走在世界足坛的前列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足球后备人才青黄不接。2015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在有关单位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认定,经综合遴选认定并命名北京市崇文小学等8651所中小学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校荣幸成为这首批8651足球特色学校之一,经过3年的实践与发展,我校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工程,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抓手。 课题界定:本课题结合校园足球开展现状,提出“校园足球”基本概念,以学校为中心,在广大学生中全面开展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足球相关活动的总称。在社会活动中“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发展模式”是指已经开展并实践的样式,“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是指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以开展足球活动为载体,形成自身的足球发展样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对健全和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良好开展,可能是国外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较少的主要原因。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培养中心模式为主,如德国的“天才促进计划”、英格兰的“品质特许计划”等;另一种是以学校模式为主,代表国家是韩国和日本。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尤其2014年以来,随着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大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大力发展学校足球成为共识。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如何将足球文化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文化当中,则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也没有典型推广案例。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足球运动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和精神,更需要的是知识和智慧,文化沉淀与底蕴。这一切,都离不开有力的教育支持,离不开规范的校园生活。以正规学校为依托,配合学校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前提,形成新的足球运动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尝试和探索过程。实施本课题使体育教学改革新形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使本校体育教师的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体育健康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利用学校平常的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健全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方式,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同时以点带面,通过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少儿体育人才、办现代化学校,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帮助学生通过体验足球运动,实现对体育,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使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得到提高,实现教师个性特长良好的发展,为足球的基础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新的普及方式。 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影响力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次实践,在教学与推广中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通过足球运动教学推广,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师生的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到足球文化,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为学校其它体育和非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经验。 2、课题理论依据: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面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教育部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Word 文档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新课标为我们确定识字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但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反映一年级孩子面对大量的生字回生极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既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识字量大、识字层次不一、识字环境不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等。如果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如何领会课标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一年级儿童认知规律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果有多种趣味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就不会走向模式化,课堂也就更加轻松而富有活力。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理论 首先,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如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机械识记处于优势,并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这时安排大量的韵文识字和各种归类集中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反之,如果采用单一的识字方法,就不能充分利用儿童的智力发展优势,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扩大识字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快乐识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有机地提早阅读,扩大阅读,改进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推进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我首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的识字教学经验,同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一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也是

以读促写(小课题研究)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本学年,我们将继续“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面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习作训练,常以练笔的形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 三、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就以读促写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如何巧记九九乘法表 在这一学期,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小课题研究,如何巧记九九乘法表。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表内乘除法是全册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在背诵几遍乘法口诀之后,就不愿意继续去背诵。经常是按顺序一个挨着一个背时,很熟练,随意抽出一个就得不出结果。结果,有很多孩子在计算表内乘除法时,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所以这个小课题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们背诵口诀的热情和兴趣,熟练掌握口诀呢?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看口诀,明意义。 在让孩子们记忆口诀时,要让他们明确口诀的由来,知道乘法的基本意义,如2x3=6要让学生知道就是2+2+2=6这样,在孩子们实在记不清某句口诀时,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推导出最终的结果。 2、找规律,巧记忆。 在1-9这些口诀中,有很多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比如,任一句口诀,和其相邻的两句都有联系。当五七多少想不出时,只要记得五六三十,再加上5就可以得出五七三十五;或者用五八四十减去5得出五七的口诀。也可以用四七二十八加上7或六八四十八减去7得出这句口诀。再例如,2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原来经常说的双数,两个两个数;5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平时5个5个数(这些在一年级认识100以内各数时,学生已经非常熟练)。 9的乘法口诀,更是有意思,在其口诀得数的数字中间就有规律,每一句口诀的得数(9、18、27、36、45、54、63、72、81),数字拆开再相加,都等于9,而且前后照应(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更巧的是,9的口诀还可以用我们一个简单的"手指操"来表示。 如图:4x9

综合实践优秀学科教研组汇报材料(精)

综合实践优秀学科教研组汇报材料 指导思想: 本着“安全、和谐、服务、节约、业绩”五种责任和意识的治校方略。认真贯彻“体验生活,学会自理,培养能力,磨练意志”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世界,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推动学生对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和谐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参与就是胜利,经历就是财富”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让学生获得实践的体验与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办学目标;实施规范管理与发展。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以教育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彰显学校品牌特色,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充实整合专业教师队伍,做了一些扎实的具体工作。 现汇报如下: 一、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

基地校现有执行编制40人,实际在编24人。其中党员8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8人,男教师13人,女教师11人,45岁以上教师8人。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共11人,教学校长1人。其中校学科优秀教师三名,区骨干教师三名。 二、基地校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原则:以“体验生活、学会自理、磨练意志、培养能力”十六个字为宗旨。本着参与就是胜利,经历就是财富的原则,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学科与实践三个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力求为家长分忧,为学生解惑,为学校排难。活动内容以基地资源为依托,开发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学生、家长、社会需求为基础,依托当地“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才力资源”,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要载体,在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世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分别开设30多个活动主题,其中每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又都分出了很多小的主题。分别是: 爱国主义教育篇:模拟长征、法制宣传、禁毒教育、感恩教育、奥运乐园、青春期健康教育;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 三十四团中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姚子淑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崔峦老师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问答: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与重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 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 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五、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更为有效 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 【研究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 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能够认真书写; 2、能够看清计算符号,准确进行计算;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二、终极目标。 1、利用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掌握算理算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 3、初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典型口算试题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性分析;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_化学实验教学研究_课程改革初探_卢一卉

第34卷 第2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4月Vol 34 N o 2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A pr 2009 文章编号:1000 5471(2009)02 0197 04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初探 卢一卉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分析了传统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改革措施,总结了改革初探的收获. 关 键 词: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423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高师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是高师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体现高师化学专业师范特色的主要课程.该课程集实验研究及实验教学研究为一体,起着培养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实验能力及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研究初步能力的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1].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适应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教材的编写上,大多数教材只是编写了一些具体的实验,在编写的体例上,与其他课程如无机、有机实验的教材结构没有差别,学生仅仅是学习了某个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主要表现在:实验步骤与要求直接陈述,导致教学中学生依样画葫芦、照方抓药,因而失去探究性和创新性;教材内容中的实验基本上是重复验证中学的有关实验,内容陈旧,时代性、新颖性不强,缺少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体现现代科技成果、新方法的内容少,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不多,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2 3];另外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本课程与其他实验课程不同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一般大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然后做实验的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 和 教师 的双重角色中的 教师 角色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没有体现以 方法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在评价方式上,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将学生排除在主体之外,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4].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该门课程的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与效果,更谈不上 研究 与 创新 了.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新型的中学化学教师,我院在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的教学中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收稿日期:2008 09 24 作者简介:卢一卉(1959 ),女,重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精编版

篇一: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的研究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 (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 2.每周,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 3.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灵武四小课题组石润玲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职责,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只要生活在社会上,人们之间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言语交际。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最初的作文基础就是要从“说”开始,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科实际,达到“说”得正确、有序。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

小课题研究资料汇编之选题篇

选小课题,做真研究!

小课题的十个基本特点 小课题也叫微课题或微型课题,是指一线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微小的、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且有条件和能力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关于小课题的认识与理解,不同的学者概念各不相同,理解的角度与分析的层面也各不相同。但小课题的概念具体如何表述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小课题的基本特点,提炼出小课题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题才能称之为小课题,小课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小课题顾名思义其主要特点在于“小”,但又不仅仅表现为“小”,小课题在其研究范围、内容、过程、周期、形式、成果等方面,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概括起来,小课题有以下十个基本特点: 1.特点一:小。小课题的首要特点就是“小”,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涵:第一,问题小。小课题研究的都是源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的细小问题,主要是聚焦某一个方面的某一个点,是非常具体的问题,可以是一节课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情境的问题,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细微方面的问题。比如“小学数学课末5 分钟检测方 法与实效性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多音字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第二,研究切口小。小课题研究的是具体而细小的教学实践问题,研究的切口或切入点也必须要小,不宜过多过散。比如,小课题“小学数学课末 5 分钟检测方法与实效性研究”的切入 点必须聚焦在方法和实效性这个方面,即课末 5 分钟检测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测试方法 更加具有实效性,而不能扩散到如何编制测试题,如何评分等等方面;第三,研究对象小。小课题由于研究的问题都是源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研究的对象一般限于所教班级和学生,最大范围不超过本校。根据课题研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www.360docs.net/doc/314959158.html,)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2021年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共3篇)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共3篇) 本文是的网友推荐,并由的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表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目标 1、构建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回归数学的本质,使动手操作充满逻辑的力量。 效。课题负责人乔锁香性别女年龄39 学历本科课题组成员温玲梅赵海华张晓旭王小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3、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4、经验总结法: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课题研究论文集。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2.2——2.12.3)对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计划和申报表。 二、实施阶段(2012.4——2012.11) 学习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根据课题方案,切实进行课题主题实践活动: 1、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1)在教学的重点处进行操作。) (2)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操作。 2、操作活动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操作活动前,做好教具,学具的准备。 (2)操作活动前,应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要求。 (3)必要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出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3、让操作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 4、提升操作活动后的反思。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从本课题研究的角度观摩优秀课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吸收先进的实践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2.12) 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有个性的个案、案例,撰写相关的论文,进行交流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校推广。 学校意见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盖章)年月日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的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课题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