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总26卷第6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01.26No.62005年6月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un.2005

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邹渝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白鲸>的创作过程深受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其文本结构也表现出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特色,其悲剧主角亚哈船长性格诡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悲剧英雄,他的死敌是象征着神秘力量的白鲸莫比?迪克。亚哈船长率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的殊死追杀以及最后同归于尽更是突破了传统复仇悲剧的范畴,他们之间的生死对决似乎更适合用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加以诠释,而冲突的最后解决方式则对于21世纪的现代人类具有深远的启示。

关键词:白鲸;亚哈船长;莎士比亚悲剧;悲剧冲突说;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1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6—0130—04

1851年《白鲸》的问世,给麦尔维尔招来的嘲讽

和抨击多于恭维和赞誉。麦尔维尔在处理该作品的

形式时背离了自己前期娱乐性海洋历险小说的风格,转而尝试将叙事与戏剧相结合,将纪实与想象相

融会。这种大胆的实验给当时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到了20世纪初,这部小说以美国文

学经典的身份得到“重新发现”,甚至被尊为“美国

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白鲸》以其主体部分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结

构和强烈的象征意味,远远超出麦尔维尔前期单纯

的航海和捕鲸历险小说的范畴。在这里,作者首先

以现实主义手法搭建出逼真的捕鲸生活场景,继而

在这种现实的舞台上,展示出以亚哈船长为代表的

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和他们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

的生死对决,从而构成一出具有莎士比亚风格但又

有所突破的悲剧式小说。至于作品的主题,作者则

将其蕴涵在扑朔迷离的象征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充

裕的解读空间。下面,我们将从西方传统悲剧的视

角关照这部奇特的作品,并对其隐晦的主题做一尝

试性的揭示。

一、《白鲸》的悲剧形式

大量的传记研究表明,麦尔维尔创作《白鲸》期

间曾阅读莎士比亚全集,尤其曾反复研读莎士比亚

悲剧。在此,我们无意来探讨二者的关系,只想从文

本证据出发,对莎士比亚悲剧元素在《白鲸》中的体现,以及麦尔维尔对这些元素的扬弃做出简要说明。

1、鬼神预言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鬼神预言是一

种重要的戏剧手法。正是第一幕第三场三位女巫的

收稿日期:2005—03—20

作者简介:邹渝刚,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教师。神秘预言诱发了麦克白内心对权利的欲望,使他逐步从一个功勋卓著、受人尊敬的将军蜕变为觊觎王位的阴谋家,最终以女巫所预言的方式落得身败名裂,自取灭亡的下场。虽然麦克白的悲剧主要取决于内因,即他潜藏于内心的恶,但女巫和麦克白夫人等外因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第一幕第一场三位女巫的预言“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还为全剧定下了总纲,前一句揭示出人性中美与丑之间的矛盾对立与转换,后一句常被人忽略,但其实暗示了动荡的社会背景,为全剧的篡权与战争定下了基调。[2】

在《白鲸》中,麦尔维尔参考了鬼神预言这一戏剧手法,但又有所突破。剧中的预言者不再是超现实的神灵,而是故事中的人物,即老水手以利亚和费拉达,而且,两人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利亚的命名来自《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在《圣经》中,当十恶不赦的以色列王亚哈害死拿伯后,先知以利亚当面斥责亚哈王,预言“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亚哈的血”【3J,并言亚哈王家族必将败亡;后来的事实的确验证了他的预言。《白鲸》中也有一个以利亚,是第19章以实玛利临上“裴廓德号”当水手之前遇到的那个叫花子似的陌生人。不过他欲言又止,躲躲闪闪讲出的那一番晦涩言辞反而让以实玛利把他当作骗子,惟恐避之不及。只有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才会理解他的疯话竟然是在暗示“裴廓德号”的水手们即将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预言者就是那位东方人——袄教徒费达拉。《白鲸》第117章“看守大鲸”中,亚哈梦到灵车惊醒过来后,费达拉对亚哈预言:灵车也

 万方数据

第6期邹渝刚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131

好,棺材也好,都没亚哈的份儿,但“如果你死在这躺航程上,那么死前一定真会见到海上有两只灵车;头一只可不是活人做出来的,另外一只却准是用出产在美国的肉眼看得到的木头做的。”【4J(删”他还发誓,只有绞索才杀得了亚哈。对亚哈而言,这些话几乎就是胜利的保证,因为海上怎么会有灵车与绞索呢?然而当亚哈见到被缠死在白鲸身上的费达拉和被白鲸撞破的“裴廓德号”后,才明白费达拉的预言竟然已经成真,当然为时已晚,之后他随即被捕鲸索勒住脖子落海而死。

费达拉外貌古怪,但捕鲸技艺超群。他被亚哈偷偷带上“裴廓德号”后,被亚哈重用为自己亲自指挥的捕鲸小艇水手。他举止诡异,很少与其他水手交往,也因此被斯塔布等人认为是个“化了装的魔鬼”,是想诱骗亚哈,“想拐走他(指亚哈)的银表,或者是他的灵魂,还是类似的什么东西”H“州们。与以利亚相比,费达拉更像是蛊惑麦克白的三位女巫,或者如曹庸先生所言,“犹如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之撒旦,歌德的《浮士德》之糜菲斯特”【4“p螂)。

2、歌队(chorus)

古希腊悲剧自公元前6世纪诞生以来,歌队的作用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埃斯库罗斯(Aeschy.1us)在泰斯庇斯(Thespis)所创的一名演员加歌队的模式上增加一名演员,并将歌队人数减为12人,萨福克里斯(Sophocles)后来又增设一名演员,使对话的比重日益增大,歌队的作用则日渐减弱。至伊丽莎白时代,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歌队已经蜕变为一名解说员,在序幕或尾声中起报幕或评论的作用。从解说评论这个意义出发,《白鲸》的叙述者以实玛利可被视为莎士比亚悲剧中常用的解说员,但他的作用又远非如此简单,因为他既是解说员又是演员,既是旁观者又是当局者。事实上,他是小说前半部分故事的主角。小说一开始便是他以第一人称告诉我们,他对陆上生活心生倦怠而想“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的海洋部分”,因为这是他“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的方法”【4“¨),是他治疗忧郁的良方。正是由于以实玛利的穿针引线,我们才得以会见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当然,他的作用在典型戏剧场景开始后有所减弱,但他仍然积极地参与小说中的各种活动,小说尾声部分只有他神奇地逃脱灭顶之灾,得以向读者讲述这出悲剧的结局。与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解说员相比,以实玛利这一独特的角色身兼小说叙述者与传统悲剧解说员的职责,是麦尔维尔的创新之举。

3、其它元素

除以上比较重要的悲剧形式元素之外,小说中的第40章“午夜,船头楼”、第108章“亚哈和木匠”、第113章“熔炉”和最后三天的追击等章节让人仿佛感觉在读剧本一样,其中充满了戏剧式的独自和对白。第29章的标题“亚哈上;斯塔布随后上”甚至直接采用了戏剧旁白式的语言。

二、悲剧冲突及其象征意义

l、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简介

黑格尔以其历史观和辩证法成为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从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出发,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最能体现他美学思想的就是他的悲剧理论。

作为一位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第一个把矛盾冲突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理论。其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其自身充满着矛盾,所以它才运动和发展。基于这种哲学思考,黑格尔认为,“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景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满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5’黑格尔把冲突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由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如疾病和灾害等)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第三种冲突是由心灵(精神)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

黑氏认为。只有这第三种冲突才是真正的冲突,因为其根源在于伦理实体自我分裂为善与恶的结果。悲剧冲突中,双方都是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既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双方的冲突破坏了普遍伦理实体的和平统一状态,即产生所谓两善两恶的冲突。然而,善恶双方既相矛盾,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双方对立统一于普遍伦理实体之中。悲剧的审美意义就在于靠某种方式的“和解”,否定冲突双方的片面性,使普遍伦理实体从分裂恢复和平统一,从而实现所谓“永恒的正义”,达到他所认为的真正的伦理理念。这种善恶伦理冲突的悲剧即是黑氏所认同的真正的悲剧。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虽然有其客观唯心的影子,但其辨证思想却是此前任何悲剧理论所没有的,它对于丰富悲剧艺术的审美内涵,避免将悲剧人物简单化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们借用这一理论对《白鲸》所体现的辨证冲突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2、悲剧冲突的甲方:亚哈船长

麦尔维尔熟谙《圣经》,小说《自鲸》中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大都来自《圣经》。亚哈出自《旧约?列王纪上》所载公元前9世纪古以色列民族分裂后北方

 万方数据

13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6卷

以色列国第七代国王亚哈。他娶亚述人耶洗别为王后,并随她敬拜巴力神,后又任耶洗别残害耶和华的先知,还放走了耶和华的仇敌亚兰王。这些渎神的行为,构成了亚哈王恶的一面。最后亚哈王在战场上被箭射死,得到了上帝的惩罚。

与亚哈王相比,亚哈船长的渎神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虽为基督徒,却与袄教徒费达拉为伍,崇拜与火有关的光、太阳和星辰。当“裴廓德号”在日本海遭受台风雷电袭击、船上三根桅杆被燃着时,他不是乞求上帝的帮助,却声称自己是“火神的真正的孩子”[4】(p触),并象波斯人一样祈求火神保佑。他在用异教徒的血淬硬自己的捕鲸标枪时,神志昏迷似地咆哮,意谓“我不是奉天父之名,而是奉魔鬼之名为你洗礼”[4】(p倒)。在基督徒眼中,亚哈对异教的崇拜,对上帝的不敬使他俨然已经成为魔鬼的使徒,撒旦的帮凶。

其次,亚哈性格暴躁,他对待水手犹如使唤奴仆一般。在“裴廓德号”上,“看到亚哈坐在那只用牙骨做成的三脚凳上,怎不叫人想到那就是象征着他的王位呢?因为亚哈就是船上的可汗,海中之王,也是大海兽的太君。”当斯塔布对亚哈深夜踱步委婉地提出意见时,亚哈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道:“下去,狗东西,到狗窠里去!”甚至威胁道:“骡子,小驴子,给我滚,否则,我就要你的命!”【4“p178)

对亚哈来说,驾驭“裴廓德号”出海是利用这次机会,实现其杀死白鲸的个人夙愿。当斯达巴克报告说船舱里的鲸油漏出,必须吊起复滑车把油桶起出来时,他吼道:“出去,出去!随它漏去吧!”,至于如何对船东交代,他不耐烦地回答,“让那些船东们站在南塔开特海滩上去叫皇天吧。干亚哈什么事?”【4】幢鲫’在船上,他专横跋扈,又工于心计,他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枚西班牙古金币放到主桅杆上,声称谁先发现白鲸,这枚金币就归谁。为了进一步煽动水手们死心塌地跟随他追杀白鲸,他充分利用自己作为船长的权威,要求标枪手们举杯发誓,“打死莫比?狄克!如果我们把莫比?狄克追击到死,上帝是要追击我们大家的!”[4“坤2)

对白鲸的追杀成了亚哈生活的全部,为此他愿挑战任何阻拦他实现这一目标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神。

然而,小说中的亚哈在“裴廓德号”上的众人眼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恶人。以实玛利与他初次见面时,感觉他“就像一个刚从火刑柱上解下来的人,虽然火焰烤干了四肢,却没有把四肢烧掉,也分毫没有损及他那久经风霜的结实躯体。他整个高大的身材,似乎是用坚硬的古铜塑成的,塑成一个无法改动的模型,有如切林尼塑出来的柏修斯”【4J(叫72)。在希腊神话中,柏修斯是宙斯之子,也是杀死蛇发女怪美杜莎的大英雄。亚哈给以实玛利的第一印象似乎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在和亚哈朝夕相处的老水手们看来,亚哈见多识广,“曾进过许多大学堂,也到过好些吃人生番的地方”【4J(¨”)。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捕鲸船船长,“他的鱼枪呵!说起敏捷和准确来,真是我们岛上数一数二的啊”。当谈及亚哈的性格时,船东法勒船长这样评价道:“他是个怪人”,“不过,他却是个好人”,“他是一个伟大的,不敬神却又象神似的人物”L4“pU3)。

至于亚哈暴躁的脾气,法勒解释说:“打从上次航程给那条该死的鲸搞掉了一条腿后,他就变得郁郁不乐——非常的郁郁不乐,有时还要耍蛮”。然而,“尽管他苦恼,伤残,亚哈可还是有人性的!”[4】(¨14)在小说第129章“船长室”里,面对因捕鲸落海而发疯的黑人小跟班比普,亚哈由衷地感慨:“啊,尽管这世界有无数的恶棍,可是,这却叫我迷信起人类还有一点忠诚!——而且还是个黑人,是个疯子!”也许联想到这次航程的艰险,他真心地向比普祝福:“但愿上帝永远保佑你;如果有什么意外,——都随它来吧,上帝会永远保护你。”【4J(p74”在同白鲸作最后决战前夕的早晨,当“那迷人的空中的芬芳可人的气味,似乎终于暂时把他的灵魂里的腐蚀的东西给驱散了”,“一滴泪水从亚哈那低挂着的帽子落下来,掉进了海里;整个太平洋还没有装过这么大的一滴泪水咧。”【4J(p,759)接着,亚哈对斯达巴克坦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当感到与白鲸的危险决斗日益临近时,他劝同样有家室的斯达巴克不要下到小艇去追击白鲸,“那不是你该去冒的险”L41(p.珀¨。

应该承认,亚哈多数时候表现得像是“裴廓德号”的暴君一样,而且对白鲸狂热的寻仇使他变成了一个拒绝理性的偏执狂,但他并没有完全丧失人性。掉落进太平洋的这滴泪水来自亚哈的心灵深处,他还未完全泯灭人性的善,在他身上善与恶并存。

3、《白鲸》悲剧冲突的乙方:白鲸“莫比?狄克”

《白鲸》正文前的“选录”部分是作者从西方各种文化典籍中摘录的关于鲸的记述与描写。它在西方文化中一直被描绘为一种贬义的动物和令人恐怖的恶魔,在小说《白鲸》中也不例外。莫比?狄克是一头凶猛的抹香鲸,虽体形庞大,但游速极快。它有“一个雪白异常的、皱结的前额。和一个高高的、金字塔似的白色背峰”【4】(p256)。它的下颌畸形,似一把镰刀。为了强调白鲸的恐怖,麦尔维尔借以实玛利之口在第42章专门讨论它的白色与种种令人恐惧的白色形象之间的关系,如给人带来恐惧感的凶

 万方数据

第6期邹渝刚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133

残的白熊和白鲨、苍白的死者、以及浓雾弥漫的大海和冰雪包围的北冰洋。除了外形恐怖外,莫比?狄克还具有“无以伦比的充满机智的阴险。尤其是它那种可说是比任何事情都更使人丧胆的奸诈的退却。因为,它在它那些兴高采烈的追击者面前一路游去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警觉,还故意突然转了几次身,可是,一下子就扑上他们,不是把他们的小艇撞得粉碎,就是把他们吓得手足无措,赶紧逃回大船”[4】(p刎。凭借其身体的优势和与人类周旋时的策略,莫比?狄克在大海里伤人无数,成为捕鲸界闻者色变的恐怖传奇。迷信的捕鲸人甚至“宣称莫比?狄克不只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不朽的;认为尽管它身上插遍了簇簇的枪头,它还能无恙地游走—r”[4】‘p256)

Jo

在亚哈船长看来,莫比?狄克不光曾刈掉他一条腿,它更代表了邪恶智慧的全部罪恶。“举凡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搅起事物的残渣的东西,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有关生命思想的神秘而不可思议的鬼神邪说;一切的邪恶等等,在疯狂的亚哈看来,都是莫比?狄克的显明的化身”【4“p瑚)。由此看来,白鲸莫比?狄克不但是亚哈“肉体上的宿敌,也是他的理智上、精神上的愤激的宿敌。”【4“卜瑚’就白鲸莫比?狄克对捕鲸人的伤害以及它在人们心中引发的恐惧来说,它似乎确实有其恶的一面。

然而,在小说《白鲸》中,麦尔维尔也描绘了白鲸莫比?狄克在人们的心中引起的善与美的遐想,“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而那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照耀得光辉灿烂,仿佛上天已经批准它的思想似的。”【4J(¨圳这种庄严与华贵几乎可与上帝的形象相媲美。这种似乎是在提醒我们,白鲸的形象可能不一定就是以亚哈船长为代表的人类所认为的那样邪恶。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不吝笔墨为读者介绍了不少捕鲸知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鲸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鲸油除了一般用作点灯照明之外,还为人们提供了制造蜡、油膏和化妆品的原料。主要取自抹香鲸的鲸脑尤其珍贵,因为它可以人药。至于鲸肉的食用,麦尔维尔花了整整一章(第65章)来进行描述。另外,第92章专门介绍的龙涎香,是一种来自鲸的脂肪的珍奇香料,可用于各种化妆品,甚至添加进葡萄酒中,以增强酒的醇香。总体说来,鲸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应该是远大于所造成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鲸类代表的莫比?狄克同时也具有其善的一面。

三、冲突的解决及其启示

在《白鲸:》中,作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以对其自身来说合理的原因加入到这场冲突中。对亚哈而言,他是在维护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尊严,是在搏击一种邪恶的力量;而对白鲸而言,则是在捍卫自己

生存的权利。就自鲸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而言,也许可以说它对人类有恶的一面,但在亚哈偏执的眼中所看到的白鲸那种纯粹的邪恶则不过是亚哈的想象,是对白鲸的妖魔化,或者是亚哈为复仇而找的借

El。在“裴廓德号”追逐白鲸的最后三天,冲突双方作为自己同类的代表依靠高超的搏斗技巧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双方的搏斗以同归于尽而告终,悲剧冲突双方以肉体的消亡否定了各自的片面性,达成了

“和解”,肯定了“永恒正义”,为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做出了一个注解。

然而,这里的“永恒正义”不应该理解为黑格尔

所谓的“绝对理念”,而是小说《白鲸》所蕴涵的深邃的主题。《白鲸》选录第一条“上帝就造出大鱼”来自《创世纪》第一章二十一节。《创世纪》里的鲸和包括人在内的其它物种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虽然上帝赋与人类“管理”其它动物的特殊职责,但并

没有赋与人类滥杀它们的权力——这是上帝才拥有的权利。由此看来,以“裴廓德号”所代表的捕鲸业本身就是人类为满足一己私利而剥夺其它物种生存

权利的恶行。而亚哈的偏执则是这种恶行的极端表现。当然,人类的暴力也必然激起了其它物种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反抗。白鲸莫比?狄克对捕鲸船的反击和对捕鲸人的伤害正是这种反抗的一种代表。小说最后那重归宁静的大海——或者说是人类和其它物种共同生活其间的世界一似乎在提醒人们,与造物主的其它杰作和谐共处才是人类继续存在于这

个世界的唯一出路,这与20世纪以来环境保护主义者所关注的主题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伊恩?乌斯比。王问生等译.50部美国小说[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Ix80.

[2]张建宏.咒语、女巫及斯芬克司之谜[J】.外国文学研究。2000,(4).1x49.

[3]旧约?列王纪上[M].第2l章19节.

[4]赫尔曼?麦尔维尔,曹庸译.白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5】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81,p260.

(责任编辑陈灿平)

 万方数据

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作者:邹渝刚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深圳,518055

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5,26(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5条)

1.伊恩·乌斯比.王问生50部美国小说 1991

2.张建宏咒语、女巫及斯芬克司之谜 2000(04)

3.旧约·列王纪上

4.赫尔曼·麦尔维尔.曹庸白鲸 1982

5.黑格尔.朱光潜美学(第一卷) 198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戴雪芳论亚哈船长的"疯狂"-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

亚哈船长是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他的代表作<白鲸>中塑造的中心人物,他为了对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实施报复,渐渐地从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船长变成了丧失理智的疯狂而可怕的老头.从亚哈船长灵魂上的一系列转变过程探讨亚哈船长疯狂的本质.亚哈船长的疯狂行动是一次人类勇敢地向自然、向未知挑战的大胆之举,带有明显的英雄主义色彩.

2.学位论文安鑫解读《白鲸》中悲剧英雄原型亚哈船长2008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哈船长。由于亚哈船长是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且个性复杂,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管已经有很多人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历史、宗教、哲学、地理、种族、资本主义的本质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原型批评是解读这个人物的绝佳视角,因为作品中存在大量原型引用和原型暗示。本文以弗雷泽、荣格、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据的。传统观点认为,亚哈船长是个病态、疯狂的形象。但通过对《圣经》中亚哈国王与亚哈船长的比较,通过对悲剧英雄的性格特征、母题、暗示、叙述模式与亚哈船长的对照,发现亚哈船长在各方面均与悲剧英雄的特征非常吻合。此外,本文通过系统地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重新解读,旨在将曲解的亚哈船长还原成一位有王者风范的悲剧英雄。

根据原型批评理论,《圣经》是多种原型的载体。亚哈船长就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其原型。亚哈国王和亚哈船长除了名字一致外,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如出一辙,都是傲慢无比,且公然挑战上帝的权威。弗莱提出,悲剧英雄在性格上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一是具有高贵的身份。事实上,“裴廓德”号船本身就像一个王国,而亚哈船长就是其的国王,它的统治者,既高贵又权威。第二,他具有超强的能力。亚哈船长深谙航海知识和捕鲸技术,引领“裴廓德”号成功地躲避风险,选择正确的航道,准确地确定船的位置,靠嗅觉断定白鲸的附近位置。他具有高超的捕鲸技术,英勇无畏,冲锋在前,亲自与白鲸交锋。他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成功地激励全体船员意气风发地与他共同踏追捕白鲸的征程,并牢牢地确立自己坚不可摧的绝对权威,使任何人不敢造次。第三,悲剧英雄必然经历成长的3阶段:分离、转变和回归。他告别妻子孩子,拒绝正常的生活方式及乐趣,是他分离的表现。他曾与人交流,对自己的行为犹豫、反思,这是英雄的转变阶段。英雄的回归就是死亡.重生的原型。在与白鲸的三天惨烈对决后逝去,而这又是重生的仪式。悲剧英雄必须有牺牲的精神。在第130章中,亚哈船长站在甲板上的姿势与十字架上的基督如出一辙,生动地诠释了替罪羊原型。此外,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放弃妻儿和正常的生活,也是巨大的牺牲。在悲剧英雄的事迹中,追寻、复仇和预言是永恒的母题,而在亚哈的事迹中这些母题始终是伴随他的。亚哈船长对白鲸的不懈追寻,是以复仇为根本动因的,而费达拉、以利亚、皮普等人的预言魔咒般逐一应验。在悲剧英雄的世界中,阴影和曼荼罗是最觉的原型暗示。而他们在亚哈船长的事迹中也反复出现。白鲸就是亚哈船长的阴影而曼荼罗则通过生与死、善与恶的对立统一、相辅相生中得以实现。对亚哈船长的故事以他失去一条腿,远离家人准备复仇之行开始,这意味着灾难的开始。途中,他如国王一样生活在船上,享受至高无尚的权力。他多次经历了路过轮船的善意劝告,那是来自己上帝的爱;经历了内心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这是他最顺意的时候。然后,他没有抓住这些机会,以死亡告终。这是倒U字型叙述模式,典型的悲剧叙述模式。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局限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弗雷泽、卡尔·荣格和诺索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和尼采、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英雄发展的理论和对亚哈船长这一经典形象的传统解读。第三章是对本文论点的系统阐述,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证亚哈船长是位悲剧英雄第四章是本文的总结,由分析得出结论,亚哈船长是一位悲剧性的、具有原型意义的英雄。

3.学位论文方芳《白鲸》中悲剧英雄亚哈船长的原型解读2009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哈船长。由于亚哈船长是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且个性复杂,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管已经有很多人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历史、宗教、哲学、地理、种族、资本主义的本质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原型批评是解读这个人物的绝佳视角,因为作品中存在大量原型引用和原型暗示。

本文以弗雷泽、荣格、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据的。传统观点认为,亚哈船长是个病态、疯狂的形象。但通过对《圣经》中亚哈国王与亚哈船长的比较

,通过对悲剧英雄的性格特征、母题、暗示、叙述模式与亚哈船长的对照,发现亚哈船长在各方面均与悲剧英雄的特征非常吻合。此外,本文通过系统地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重新解读,旨在将曲解的亚哈船长还原成一位有王者风范的悲剧英雄。在悲剧英雄的事迹中,追寻、复仇和预言是永恒的母题,而在亚哈的事迹中这些母题始终是伴随他的。亚哈船长对白鲸的不懈追寻,是以复仇为根本动因的,而费达拉、以利亚、皮普等人的预言魔咒般逐一应验。在悲剧英雄的世界中,阴影和曼荼罗是最觉的原型暗示。而他们在亚哈船长的事迹中也反复出现。白鲸就是亚哈船长的阴影而曼荼罗则通过生与死、善与恶的对立统一、相辅相生中得以实现。对亚哈船长的故事以他失去一条腿,远离家人准备复仇之行开始,这意味着灾难的开始。途中,他如国王一样生活在船上,享受至高无尚的权力。他多次经历了路过轮船的善意劝告,那是来自己上帝的爱;经历了内心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这是他最顺意的时候。然后,他没有抓住这些机会,以死亡告终。这是倒U字型叙述模式,典型的悲剧叙述模式。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局限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弗雷泽、卡尔·荣格和诺索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和尼采、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英雄发展的理论和对亚哈船长这一经典形象的传统解读。第三章是对本文论点的系统阐述,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证亚哈船长是位悲剧英雄第四章是本文的总结,由分析得出结论,亚哈船长是一位悲剧性的、具有原型意义的英雄。

4.期刊论文肖辑.XIAO Ji葬身海底的猎鲸人——亚哈船长个性剖析-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

对于麦尔维尔笔下的亚哈船长的评论褒贬不一,其主要原因在于亚哈复杂的个性.亚哈的英勇、执著和不畏艰险为我们树立了硬汉的形象,同时亚哈又有柔情和富于同情心的人性化一面;但最后由于亚哈的偏执,造成了"皮阔德"号覆灭的悲剧,从这一角度来看,他又是一个魔鬼,近似于他的敌手莫比·迪克

.剖析亚哈复杂的个性对于解读《白鲸》这部历史巨著是极其重要的.

5.期刊论文翟菊霞.景涛涛.Zhai Ju-xia.Jang Tao-tal成长的足迹——麦尔维尔眼中的亚哈船长和以实玛利-电

影评介2009,""(6)

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主人公以实玛利通过自己在"佩阔德号"船上的生活经历及对船长亚哈的分析、思考和评判,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教育.亚哈船长曾是他心目中最初的英雄、老师,在捕杀白鲸的过程中,他逐渐褪去了身上的光环,还原出真实的人的魅力.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既揭示了麦尔维尔对人物形象的困惑,也给以实玛利和读者留下了艰难的选择,而没有结果的选择也给小说带来了无尽的韵味.

6.学位论文耿晓京对《白鲸》中两位主人公的剖析2003

赫尔曼·梅尔维尔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世界文坛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出版于1851年的《白鲸》是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尽管未引起其同代人的重视,该书今天已被列为美国最佳小说之一,也被公认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该文集中分析了该书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亚哈船长和以实玛利.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白鲸》一书的内容梗概以及评论界对梅尔维尔和《白鲸》的有关评价.第二章从"骄傲"、"疯狂"以及"人情味"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书中的主人公亚哈船长的性格特征.第三章评论了另一位主要人物以实玛利在小说中的特殊地位,指出他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第四章对以实玛利和亚哈船长作了对比性的研究,比较了两者不同的意象特征.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指出小说的人物塑造在揭示主题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7.期刊论文周妮莎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歌-科教文汇2007,""(17)

《白鲸》是美国19世纪美国伟大的文学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亚哈船长是这部小说的焦点人物,他为了复仇不惜代价,最终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奏响了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歌.本文围绕亚哈船长的复仇心理,联系生态伦理学和中国儒释道三教的主要思想等方面,试图揭示促成这幕悲剧的原由所在,即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8.期刊论文曹力银An Analysis of the Heroism of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魅力中国2010,""(15)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作<白鲸记>中几近癫狂的亚哈船长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本论文试图从亚哈船长与自然界邪恶力量的较量以及与基督教上帝绝对权威的较量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亚哈船长性格中的的英雄主义色彩.

9.期刊论文曾济民.张成喜.ZENG Ji-min.ZHANG Cheng-xi《白鲸》复仇与反复仇主题探究-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8,30(6)

复仇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小说<白鲸>的一个最为显著和重要的主题.从复仇这一主题出发,探究亚哈船长向白鲸莫比·迪克的复仇和以白鲸为代表的鲸类向亚哈为代表的人类发起的反复仇的不同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主题.

10.期刊论文刘宏.LIU Hong《白鲸》与美国悲剧-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

<白鲸>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和璀璨明珠,展示的是亚哈船长为复仇而捕杀白鲸,最后人鲸共亡的悲剧.悲剧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通过纵览世界悲剧文学的特点,阐述美国悲剧文学作品的特色,可以反映出美国个人中心主义意识向帝国扩张主义意识的过渡与转变中的民族悲剧.

引证文献(2条)

1.胡天赋生态主义批评观照下的《白鲸》解读[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09(9)

2.谢伟锋对《白鲸》的另种神话-原型批评分析[期刊论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65220168.html,/Periodical_xnmzxyxb-zxshkxb200506030.aspx

授权使用:浙江大学(wfzjdx),授权号:ee20ad73-1232-4334-b38b-9e2d00859960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3日

《白鲸》的论文

Abstract Moby-Dick is regarded as the masterpiece of Herman Melville. It contains plenty of symbolism. Understanding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characters and subjects in the novel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Moby Dick represents God owing to his godlike characters and his awfully severe beauty. Ahab symbolizes the league human with evil. In the whaling trip, we can see his bravery and patience, as well as his madness and stubbornness. The third symbolic element is the idea of the “counterpane” that is woven throughout the story as a symbol of the world’s multiculturalism. Melville develops the symbol proving that the world is indeed a counterpane of diverse cultures, races, and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are always connected by our humanity. Key words:symbolism; Moby Dick; Arab; counterpane 摘要 《白鲸》被看作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的杰作。它包含了大量的象征主义。在这部小说中,理解人物事物的象征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这篇论文将分析不同个体的象征意义。其中的白鲸被描写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万能的上帝。埃哈布船长为复仇远涉重洋捕捉白鲸,最后自己,同伴与白鲸同归于尽的事迹,既表现了人类的勇敢与忍耐,也反映了他们的偏执与疯狂。另一个贯穿全文的象征就是“床单”,它象征世界不同文化的混合与交织,世界就像一块由多种布拼凑而成的床单,由不同的文化、种族、背景交织而成,人们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依存,小说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员就是最生动形象的体现。 关键词:象征主义;白鲸;埃哈布; 床单

《白鲸记》主要人物解读

摘要:麦尔维尔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小说《白鲸》中的莫比·迪克多重象征寓意。白鲸丰富的象征意义赋予小说永恒的艺术张力和无穷魅力。 关键词:白鲸;矛盾化身;艺术张力 阐释学认为,文本意义总是相对的,理解是生产性的。不同时代的阐释者对一部作品意义的理解,总是根据理解者自己的需要做出对文本的新解释,正所谓“诗无达诂”。事实上,作品中的人物对作品的某个事物的理解也是触景动怀,别有激发,各不相同。以此出发,梅尔维尔《白鲸》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白鲸莫比·迪克在不同人物独特视角的诠释中赋予其多重的象征寓意,各随所得,见仁见智。 一、对小说的叙述者伊希米尔来说,白鲸既代表高洁安宁,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间一切对立矛盾的结合。它象征宇宙的浩阔与奥秘、上帝的无边神力、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它给伊希米尔的重要启迪不是简单的摧毁,而是努力完善认识、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神秘力量。首先,伊希米尔描述了白鲸莫比·迪克在人们的心中引起的善与美的遐想“,在它那巨大而温和的头部的上方弥漫着由于它难以言全的沉思默想而产生一片重重的雾气;而那片雾气,正如有时候你所看到的那样,又被彩虹照耀得光辉四射,仿佛上天已在它的思想上盖上了他那朱红印似的。”这种庄严与华贵几乎可与上帝的形象相媲美。特别是,它雪白的前额和山一样的脊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莫测。让人觉得它是一种神化之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也是众多捕鲸者把白鲸看成是上帝的象征,极力劝阻亚哈不要去捕杀它的原因。其次,伊希米尔认为,白鲸是自然的代表,令人捉摸不定。它是神奇的大自然的产物,它代表着自然界的神秘和力量。只要人类不去打扰它,自然是安静、和平的、友善而美丽的。面对大自然,梅尔维尔通过伊希米尔表达了对白鲸自然美的赞美“,白鲸!……白鲸!……这美得出奇的乳白色庞然大物……在地平线上光彩夺目的太阳照耀下,它像清晨蔚蓝的海面上一块富有生命的乳色玻璃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再次,白色对伊希梅尔而言,象征宇宙的不确定、空虚、无限,对于作者那似有似无的颜色既代表美丽纯洁,又代表死亡与灵魂。从一开始,伊希米尔就承认白鲸的白色“比什么东西都更让我害怕……不管它们是愉快可敬的,或者崇高的,反正在这种颜色最深层的意中总是潜藏着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比让人恐惧的血之红色更让人的灵魂为之惊恐。”白色是大鲸、雪山、海洋、熊和信天翁以及亡灵裹尸布的颜色。可是伊希米尔又告诉读者白色就是明显的没有颜色,它什么也不表示,又象征着一切事物,是各种颜色的凝结物和综合体。因此,白色在这里与其说是象征着上帝、魔鬼或死亡,还不如说代表着让人发抖的虚空。在这里,伊希米尔尽管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惧,却不知道它到底源于何处,这就是白色的威力。它的存在,其实本无所谓善恶,但是人无法清楚地理解它所体现的宇宙奥秘而使其显得神秘莫测。人类和白鲸抗争,无异于和命运抗争。所以,在伊希米尔看来,白鲸真正的可怕在于它的白色,在于它身上的那一缕耀眼的白色以及它所象征的无形的力量。它就是女妖“塞妊”的美妙歌声,引诱水手走向死亡。在全体船员中,只有伊希米尔幸存,因为只有他对白鲸的看法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初,他认为,白鲸是恶的化身,与其他人一起要发誓杀死莫比·迪克,但随着认识的深化,他觉得人还不如鲸,尽管人类爱他的伙伴,然而人类毕竟是唯利是图的趋利动物。这种趋利癖好常与人的仁爱之心格格不入。他对人类的进一步认识,即他的成长和他对白鲸的逐渐了解使他相信白鲸是神的化身,是一种神性和灵性的动物,它可以体察到某种恐惧,然而却能与之共处的。他这种对白鲸、对自然的理解使他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使他获得了精神和灵魂的重生。二、伊希米尔把白鲸看作是大自然的化身,而在船长亚哈眼里,白鲸是邪恶的化身“: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搅起事物的沉渣的东西,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在人类生活中和思想上对鬼怪神魔的不可理喻的信奉,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摩比·迪克这一有形的化身”。它是亚哈心中邪恶与恐怖、难以征服而又必须予以摧毁的仇敌。白鲸不仅是肉体上的大敌,也是“万般邪恶的偏执的化身”的精神宿敌。白鲸莫比·迪克有着“雪山一样的背峰”,它天生使人畏惧,它突击的时候,一再表现那种无以伦比的充满机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白鲸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白鲸 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创作于1851年,小说描写一位捕鲸船长在在海上捕鱼时,不慎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他发誓要找到白鲸。船长航行了几乎整个世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白鲸。于是,船长命令船员们靠近白鲸叉死它,船员明知九死一生但不得不服从船长的命令,他们叉中了白鲸,受伤的白鲸凶狠地冲向他们的鱼船,鱼船被撞得粉碎,船上的人除一人死里逃生外,都与白鲸同归于尽了。 小说中称霸海洋的白鲸被写成一种强大可怕的、对人怀有敌意又难以制服的怪物。它是人类难以摆脱并深受其害的人间罪恶的象征。小说描写了捕鲸的艰难和捕鲸工人的智慧和勇敢,很有现实意义,有浓重的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小说扑朔迷离、欲辩难言的意境在20世纪30年代引起欧美文学界强烈反响,成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和诗人。青年时代当过水手,在长达四年的海上生活中,品尝了捕鲸船上的艰难与困苦。在南太平洋航行期间,他在一个海岛上的土著泰比人中间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初创作的小说《泰比》和《奥穆》都是以他的经历见闻为基础,描写异国风土人情的作品。作者把未开化的、未被近代文明玷污的人们的纯朴生活同资本

主义的文明相互对照,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后期的代表人之一。作品带有一种神秘和悲观的色彩。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白鲸》所表现的神秘和悲观的浪漫主义色彩引起当时欧美文学界很大的反响,并因此被尊为美国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家。 本片根据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巨著《白鲸》改编拍摄。片中主人公亚哈由美国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饰演。 捕鲸船船长亚哈被一条叫莫比·迪克抹香鲸咬断一条腿。为了复仇,他利诱威逼船员们不顾一切地去追捕白鲸,既不顾船员们的生命安危,也不顾陆续出现的凶险以及袄教徒的不祥预言,他们像发疯似的在大海上与白鲸周旋恶斗,最后终于击中白鲸,他的捕鲸船也被狂怒的白鲸掀翻,船员们葬身海底,亚哈本人被缠结的捕鲸绳绞死,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死里逃生,成为悲壮故事的叙述者。

《白鲸》中亚哈精神探寻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白鲸》中, 作者梅尔维尔描述了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疯狂追逐白鲸的场面,整部小说叙述了亚哈追杀白鲸的疯狂心理和不杀白鲸, 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笔者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说明亚哈船长对白鲸的追杀行为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与探寻, 而且, 作者对这种精神探寻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 一、终极真理的探寻 对亚哈船长精神探寻的阐释与对白鲸的象征意义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白鲸象征着退近亚哈的一堵墙, 这堵墙压得他近乎窒息, 他在墙内苦苦挣扎,企图冲破它, 但却不能, 他看到了这堵靖的强大, 感觉到它的力大无穷, 深不可测, 有时他也想, 即使冲破了这堵挡在他面前的培, 发现的只是空白一片。这不正说明了亚哈在寻找问题的答案, 探索宇宙的真理吗而这墙就像知识的面纱一样挡在他的面前, 使他永远看不到墙的另一面, 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但他仍在苦苦追求, 努力探索, 亚哈岂不知, 这堵墙就是终极真理的象征, 而对它的探寻就像亚哈所感觉到的那堵冲不破的培一样, 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人的能力受其知识局限性的限制。而且, 这种盲目的探索肯定会招来失致, 甚至是人类自身的毁灭。因此, 亚哈在探寻终极真理的过程中也感到了宇宙的神秘和它所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二、寻找自我的过程 亚哈精神探寻的第二个象征意义解读墓于亚哈和白鲸关系的理解。在整部小说中梅尔维尔在亚哈和白鲸之间创造了一种很徽妙的关系。他的腿是亚哈在海上第一次与白鲸相遇时被白鲸咬去的, 那次事故不仅给亚哈带来了肉体的痛苦, 更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后来他让工匠为他打造了一条鲸骨假腿。装上鲸骨假腿的同时, 也就表明了亚哈要找到白鲸的决心。从肉体上来看, 白鲸成了亚哈的一部分, 而亚哈也成了白鲸的一部分, 因为白鲸带走了亚哈的一条腿, 并把它消化在体内。从这层意义讲,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进一步分析亚哈的心理, 我们会发现, 亚哈冥冥之中感到白鲸对他有一股强大的吸力, 这种吸力催促着他必须找到白鲸, 找到他丢失的魂魄, 原来的自我。找到白强烈的欲望令他心烦意乱。坐卧不宁, 在“ 裴廓德号”上,亚哈要么就呆在他认为是自己的“ 墓穴” 中, 好似一具僵尸, 要么就出现在甲板上, 来回踱步, 就像一个幽灵, 亚哈脑海中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地找到白鲸, 这种追寻白鲸的欲望使他不顾一切, 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成为了一个偏执狂, 复仇变成了他重新找回自我的唯一手段, 因此, 惟有重新找回丢失的灵魂才能挽救亚哈精神的空虚与迷茫。 三、裹读和叛逆的表现 从宗教意义上来看, 白鲸不可理解的沉寂和神秘的生活习惯, 可以被理解为象征了不可知的上帝。在小说中以实玛利多次提到白鲸, 但是无论怎样描述都不能说清白鲸的具体特征和习性, 梅尔维尔自己也承认, 尽管花了很大功夫也不能真正了解白鲸, 它好似一个迷宫。白鲸在太平洋里到处游动,正如无处不在的上帝。但水手们和亚哈始终看不到白鲸的真正面目。迩百列认为白鲸就是上帝, 他曾多次预言, 捕杀白鲸的下场就是死亡, 他的预言也感染到船上的船员, 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茄和动摇的想法。但亚哈不接受任何别的法则, 不服从任何意志, 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他是一个反对上帝的撒旦式的人物, 他是从不忏悔的约拿。他说, “ 自己是火神的儿子, ”他鄙视上帝, 崇拜火, 像波斯徒一样迷恋太阳。当亚哈的捕鲸枪被打造好后, 他说他是奉魔鬼之命, 而不是上帝之命来为它洗礼。亚哈的行为自始至终表现了对上帝的蔑视和憎恨。因此, 亚哈追逐白鲸的行为就象征着对上帝的裹读和叛逆。为此, 他也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四、西方文明和社会规约的挑战 在梅尔维尔的时代, 美国的文明发展到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着物质财富, 贪欲和索取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在享受着物质快乐的同时, 另一方面, 美国人也出现了精神空虚和心理压抑。许多人丧失了生活的意义感和目的感。他们开始寻求精神的满足,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以生态批评视野谈《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5220168.html, 以生态批评视野谈《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赵常虹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 摘要:自古以来对于怎样对待自然,人类就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类常常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而且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依赖自然的力量。但是不少人基于人类主体的思想对于自然一直采取征服的态度以及方式。自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开始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本文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作品《白鲸》加以研究分析,《白鲸》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主体,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成长,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小说,小说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本文对《白鲸》从生态批评视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生态批评;《白鲸》;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53-04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巅峰作品,作者是麦克维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了三个主人公,他们分别对自然有着不同的态度,也根据自身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通过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人到底应该对自然采取怎样的态度,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小说的三个主人公分别具有不同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一个对自然采取的是征服的态度,一个对自然是完全顺从的态度,另外一个则是他们之间的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小说的主人公们的命运不尽相同,想要征服自然的亚哈最终却被自然所毁灭,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以实玛利则成为了这个悲剧当中幸运存活下来的人。[1]作者通过如此鲜明的结局对比,突出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重要性,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会善待你,比如说以实玛利。这篇小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现代价值,对于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启迪。写于19世纪的小说《白鲸》并没有因为时间间隔过久而丧失了它的价值,反而更能说明作者的远见,果然当今社会真的如作者所料,对于自然的不恰当的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上个世纪末期的时候出现了生态批评的学说,他们认为导致人与自然的相处不和谐,环境破坏的原因与资本主义自身的文化是难以分开的。现如今我们通过《白鲸》来审视过去在资本主义文化开始盛行的时代,作家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对于当代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也给了当代人如何对待自然以深刻的启示。 一、生态批评理论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摘要]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之一。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象征主义进行探索性的分析。象征主义在小说中无所不在: 裴考德号全体船员的最终灭亡, 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及至宇宙的命运; 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 而它的船长亚哈伯是人类本质中邪恶的一面的象征; 这次航海本身象征着对人类生活最终真理的追求; 白鲸既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象征着自然, 而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无辜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作为一部在发表时反响平平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后才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重视的“奇书”,其内容之丰富、寓意之深邃、意象之奇谲, 确为美国文学上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 尤其对他的象征主义进行饶有兴趣的探索, 可谓百家争鸣, 在本文中, 我也将对此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一、裴考德号全体船员悲惨命运的象征意义 《白鲸》描写的是一艘名叫裴考德号的捕鲸船在船长亚哈伯的带领下追击白鲸的故事。从表面上看, 全书的焦点似乎集中在船长亚哈伯和白鲸莫比·迪克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上。但实际上, 它不仅仅是一部离奇曲折、充满异国风光与浪漫情调的历险小说。贯穿作品始终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深沉的忧患,处处闪耀着象征主义的光芒。小说中裴考德号全体船员向白鲸一步步的逼近以及他们的最终灭亡, 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及至宇宙的命运。这一命运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悲剧意绪, 而作者正是通过象征主义来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1. 裴考德号的象征意义 显然, 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是从一开始就已注定了的。首先, 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裴考德是美国印第安人一个种族的名字, 在美国被白人殖民者占领以后, 许多本土的印第安人部落和种族在和白人殖民者的冲突中被消灭了。裴考德就是一个已经被白人消灭了的种族。赫尔曼·麦尔维尔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捕鲸船, 象征着它必定灭亡的悲惨下场。其次, 因为全书的叙述者伊史玛利是这艘遇难船上的惟一生还者, 他的叙述只是将业已酿成的灾难复述一遍而已。正如伊史玛利所说的, 船员们做着一切努力, 千辛万苦的穿过那无垠的大海, 只是为了奔赴他们的死期。他们天涯海角的跟踪、追逐, 只是在搜索那条最终会毁灭他们的东西。作者安排惟一的幸存者来讲述这个故事, 预示了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 2. 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的象征意义 其实, 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曾经有过许多次调头的机会,但每次都被他毅然拒绝了。书中写到该船先后与“信天翁号”、“处女号”、“玫瑰蕊号”、“拉吉号”等好几艘船在海面上相遇。这几次相遇都起到对裴考德号的警告和劝戒作用。船长亚哈伯一次又一次被告知, 莫比·迪克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谁要与它抗争必死无疑。然而, 这些忠告都未被采纳。直到最后一天的决战来临之前。船员斯达巴克最后一次劝船长及早停手时,他还是执意的表示, 一切都无法更改了, 因为这一切都是既定不移的天意。亚哈伯是人类本质中邪恶的一面的象征, 他对白鲸的仇恨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敌视, 而他以及船员们对白鲸疯狂的追逐, 象征着人类意识中疯狂的失控状态。当人的意识处于这种失控状态时, 就会被邪恶的一面完全控制, 从而招受自我毁灭, 也毁灭他人。亚哈伯正是处于这样的状态, 所以他才不顾一切的寻找白鲸, 并且不惜在桅杆上挂起一枚金币以奖励首先发现白鲸的水手, 而水手们在金钱的刺激下, 也变得疯狂了。在亚哈伯的带领下, 他们不顾一切的冲向安静的海洋搜索被他们视为敌人的白鲸, 在打破了海洋的宁静和白鲸的和平以后, 和白鲸一起葬身于海底。亚哈伯以及全体船员的这种疯狂的邪恶为他们带来了最终的毁灭。 二、这次航海本身的象征意义 这次航海本身象征着一种追寻和发现, 是对人类生活最终真理的追求。故事的叙述者伊史玛

试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

试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 摘要: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无数文学家,评论家写文章解读该作品,他们的切入点各不相同,而象征手法是其中重要一项,对于作品的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剖析了作品中的人物亚哈,白鲸莫比·迪克,及航船裴廓德号及海洋的象征意义,和主题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名著。 关键词:白鲸;象征意义;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一部小说,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可以说受到了出奇的冷落。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是一部文学史上少有的杰作,它的深刻与伟大可以和任何一部名著相媲美。其实,《白鲸》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条鲸鱼和一个船长的故事。莫比、迪克是一条凶猛无比的白鲸,它横行海上多年,曾使无数捕鲸船和水手命丧大海,成了许多航海者心中恐惧的妖魔;亚哈是一艘船的船长,在一次与白鲸的遭遇中,他被咬掉一条腿,为了复仇,他网罗了一群冒险者,开始在茫茫大海中搜捕白鲸行动。经过多年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白鲸,经过六天六夜的激烈搏斗,虽然命中白鲸,可是,亚哈本人及其他水手、捕鲸船也都粉身碎骨,同归于尽。《白鲸》的确代表了梅尔维尔的艺术顶峰。《白鲸》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作品,小说的风格奇异多变,主题多解,最主要的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19世纪美国小说最多用的象征手法。 一、白鲸奠比·迪克的象征意义 莫比·迪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小说就以这条巨鲸的名字命名。“异教徒水手”把它收稿当成海怪,疯子迦百列把它当成镇教神的化身,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以实玛利则认为它代表着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阔。自鲸莫比·迪克天生使人畏惧,它常常在大海里翻腾,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曾使无数的捕鲸者藏身大海。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铁叉对它毫无伤害,它身上插遍了铁枪头,却还能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力量,进而它又被人们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凡是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搅起事务的残渣的东西,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有关生命思想的额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鬼神邪说,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明显化身。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白鲸的象征意义,这白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者相对立的那种力量。正如批评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要在船上提取并储存油脂,捕鲸船实际上就成为一座流动的工厂。它是一种将现代企业与极权的君主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白鲸这个尚不被理解而又威力无穷的怪物,实际上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也表现出他对处在这一变动时代的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处境的深切同情。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而这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辉灿烂,仿佛上天已经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鲸还是大自然的化身。这样,小说的象征意义在于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必将被大自然所埋葬。白鲸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就像白鲸身上那“雪白的异常的前额,”“金字塔似的白色背峰”一样叫人难以琢磨,它既代表着高洁安宁,又代表着恐怖邪恶,或者它干脆就是矛盾冲突的化身。 二、船长亚哈的象征意义 亚哈船长是白鲸的对立面,他又象征着什么呢?首先,亚哈为了报私仇,一意孤行,无视船东们的利益,置船员们的生死于不顾,并且,他充分利用自己作为船长的职权,对水手们进行威逼利诱,最后使所有船员(一人除外)都葬身海底。这时,亚哈成了比白鲸还要邪恶的魔王。但是同时,亚哈又是一个敢于反抗神明,反对习俗常规,坚毅无畏,百折不回,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船长。他跟可怕的大海斗争了四十年,他遭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是他永远不会被击败。这也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戈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男子汉可以被消灭,不能被打败。作品中亚哈自己也印证了这句话:“我要走遍合恩角??走遍挪威的旋涡流,走遍地狱的火坑去追击到它后,这才散手。”表面上,亚哈追击的是白鲸,但更深层次上,它要打败的是一种邪恶的化身。此时亚哈成了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的代表。另外,亚哈还代表着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代表着那些不顾一切掠夺大自然的狂徒。所以,亚哈的象征意义和白鲸一样,不是唯一的或者绝对的,其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其象征意义也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在它身上,善与恶并存,美与丑共在。它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它对大自然的反叛必然招致灭亡,而社会从一开始就已使亚哈成了精神上,肉体上的受害者和畸形人。他自杀性的自我表现和反叛社会的疯狂行为,原本是社会对他彻底孤立的必然结果。亚哈的悲剧具有及其深刻而又恢弘的意义。 三、航船裴阔德号和海洋的象征意义 在《白鲸》中,裴阔德号航船是来自陆地的力量,海洋则代表着自然,他们之间的对立比较也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航船裴阔德代表的陆地是有限的,但是相对海洋来说它是安逸舒适的;而海洋是元边无际,变幻莫测的,它象征着凶险。同时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海洋在这里也代表着深奥难测

论《白鲸》的生态意识

论《白鲸》的生态意识 作者:徐明, 李欣, XU Ming, LI Xin 作者单位:徐明,XU Ming(天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100), 李欣,LI Xin(沈阳大学,外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15) 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6)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13条)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986 2.冯契哲学大辞典 1992 3.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3(05) 4.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3(04) 5.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2003 6.圣经 1994 7.唐纳德·沃斯特;侯文慧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 1989 8.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 2001 9.弗洛姆;张燕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198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73 11.马凌征服与回归:生态思想的文学渊源[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3(01) 12.吴承笃人文精神的生态视野[期刊论文]-东疆学刊 2005(02) 13.王确文学的审美属性--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汪文君生命的拷问——《白鲸》之生态主义解读[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09(22) 2.周海燕.杨正和.ZHOU Hai-yan.YANG Zheng-he解读《白鲸》的生态伦理困惑[期刊论文]-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 3.邹渝刚.ZOU Yu-gang《白鲸》的生态解读[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申红生命的呐喊:《白鲸》的生态启示[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0(20) 5.胡天赋.Hu Tian-fu生态主义批评观照下的《白鲸》解读[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09(9) 6.孙筱珍《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3(4) 7.李皓婵尊重海洋——对《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学位论文]2009 8.田宁《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0(18) 9.韩德星谈《白鲸》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0(2) 10.韩飞虎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白鲸》[学位论文]2009 引证文献(6条) 1.王岩《白鲸》的象征意义评析[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2) 2.陆海峡.姚延晓论《白鲸》中的生态思想[期刊论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3) 3.谢奥欲望与自然之争:《白鲸》的生态解读[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10(5) 4.王霞生态批评视域下《老人与海》和《白鲸》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学术探索 2013(10)

谈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安徽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谈《白鲸》中象征主义运用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合肥 二零壹壹年五月

On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faculty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By: Supervisor: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AU May 2011

Acknowledgements I have eternal gratitude to Ma Wen, my thesis supervisor, for her/his inestimable help and valuable instruction, and to Professor Xu Y oujiang for his insightful lectures, which inspire me to compose this dissertation. I also thank those who help me in course of the writing and whose names I can’t list here one by one. Finally, I would also like to acknowledge the continuing support and kindness from my parents. Without their love, I could never have gone this far.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探寻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探寻 摘要:《白鲸》是梅尔维尔根据自己在捕鲸船上的经历而著,但同时又交织着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搜索。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一主题,本文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剖析其意蕴。如:结构象征,事物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关键词:白鲸;象征;身份 《白鲸》是19 世纪美国首屈一指的文学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巨著,《白鲸》又名《莫比·迪克》,在他所有航海历险的书中,《白鲸》达到高峰。小说讲的是船长亚哈捕鲸鱼40 年, 一次出海时被一条水手们称“莫比·迪克”的白鲸咬碎了一条腿,亚哈决心报仇。在亚哈眼中,白鲸不仅是他的死敌,也是宇宙间一种不可名状的恶的化身,他的复仇情绪发展到近似偏执狂的地步。他既不听别人的劝阻,也不相信各种“不祥之兆”,以为凭着个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杀死白鲸。最后他虽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拖入海中。全船的人落海淹死,只剩下伊斯梅尔一人生还,来讲述他们的悲惨故事。 一、象征与象征主义 象征的符号有些是约定成俗的或大众化的,但是也有一些是作家“自我的”或是“个人的”。作者往往善于使用“个人化”的象征,读者在对作品进行体味时,才体会到作者所用象征符号的深意,在《红字》中,我们都知道戴在海斯特胸前的那个鲜红的“A”字,在请教徒眼中,它意味着“通奸”,当然这个字母“A”有其另外的意义,如“能干”或“天使”。这时候“A”字变成了海斯特德行的象征。象征符号能够使读者超越语言的表层,触及它的深层意蕴,这也是象征的最大特点。梅尔维尔的《白鲸》中,运用了大量的“个人化”象征,例如伴随故事始终的“裴阔德号”与“白鲸”,以及故事情节的场景,“海洋”这些象征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象征体系,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亚哈船长”在自然抗争的同时,也注定他要失败的这一主题。 象征主义包含双重含义:一是19 世纪晚期起源于法国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二是指文学创作中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过“象征就是由种种暗示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明一种心灵状态”。《白鲸》从人物到事物等各层面都运用了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二、结构象征 从《白鲸》的结构布局来看,处处紧密相关联,小说开始以白鲸咬去亚哈船长的一条腿,导致了他的复仇心里,体现了亚哈的勇敢,顽强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最后还是失败,与白鲸“融为一体”。 三、人物亚哈船长的象征意义 亚哈为了报私仇,一意孤行,无视船员的安危,而且他利用船长之职,对水手们进行威逼利诱,最后使船员们葬身海底,亚哈此时成了邪恶的象征,但是同时亚哈又是一个敢于抗争,坚毅顽强,英勇的英雄。亚哈追击白鲸,从深层次上看,它要打败的是一种邪恶的代表,那么此时亚哈船长成了战胜自然的代表。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反映美国精神的史诗,体现了美国进行的民族精神,亚哈象征着这种精神代表,他的精神则成为人类精神的体现。因此,亚哈的象征意义具有

关于《白鲸》读书笔记

关于《白鲸》读书笔记 《白鲸》读书笔记1 这本冒险小说的主角叫伊休若,他是一位想到捕鲸船上工作的年轻人,最后虽然如愿以偿,却因此展开一段惊险的旅程,也让原本容易沮丧的他,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伊休若本来是想先坐船到南达科特的港口,再坐捕鲸船出海,可惜当他抵达港口时,捕鲸船早已出发,却因此遇到一位叫因泰吉的好伙伴。因泰吉是一位鱼叉手,因为遵从守护神的指示,就和伊休若一起搭乘下一班捕鲸船出发。 当他们到毕科特号捕鲸船上时,见到他们的船长,名叫亚贺布,原本慈祥的他,因为被一只叫摩毕。德克的大白鲸咬断了一条腿,从此性格大变,一心一意想杀鲸报仇,船长虽然外表看似冷酷,其实拥有一颗细密的心。 我最喜欢的章节叫「生死决斗」,船长勇於面对自己发生悲剧的事实,勇敢挑战那只叫摩毕。德克的大白鲸,虽然最后毕科特号沉没了,可是我很敬佩亚贺布船长永不放弃的精神。 人生起伏不定,不可能人生没有转折,只有努力不懈、不论输赢都坚持下去的人,在我眼里才是第一。看完了这本冒险小说,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代价。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好好过着五彩缤纷的生活,这样才是最棒最美好的人生。 《白鲸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工作,而且很有趣,因为它还去自然历史等问题。其他主题包括妄想、宗教、理想主义和务实、报复、种族歧视、层次关系,和政治。 《白鲸》读书笔记2 我看了一本书,十分有趣,它的名字叫《白鲸》。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一位叫麦利韦尔人青年去坐船返回故乡,可是,麦利韦尔来迟了一步,使他无法回乡,可他仅有一些零花钱了,所以他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可是旅馆已经人满了,麦利韦尔就和一个卖人头的水手睡在一起。那名水手高大粗壮,是一个野人,叫魁魁格。 不久,麦利韦尔和魁魁格成了水手,和三十多名水手和一个一条腿的亚哈船长去杀死一条巨大的抹香鲸!杀抹香鲸的原因有两个,一:不杀抹香鲸,海上就无法太平;二:是给亚哈船长报仇,因为他的一条腿就是被抹香鲸吃了的。每个水手都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轻轻合上《白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喜欢悲剧,就像阅读的过程中,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有些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毁灭,不仅对于这抹香鲸之王,而且还有睿智又狂热于复仇的亚哈船长、善良冷静的斯达巴克、“裴廓德”号上终年风吹雨淋的捕鲸人…… 有一段时间,媒体和论坛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对日本捕鲸

白鲸人与自然评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07 级2009-2010 第二学期期末论文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Moby-Dick 对《白鲸》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课程: 美国文学史 任课老师: 李英 学号: 37120130 姓名: 仝会桃 二零一零年六月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Moby-Dick ----------Human’s Dominating Nature Leads to Tragedy 对《白鲸》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人类支配自然必将导致悲剧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和谐那么和平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麦尔维尔的《白鲸》一个最显著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小说中将亚哈与白鲸之间的斗争来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支配自然必将导致悲剧。 关键词:人,自然,关系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becoming less as harmonious as bef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deprive and to be deprived, destroyed the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Moby-Dick, written by Melville, showed the significant theme,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novel, the fight between Ahab and Moby-Dick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uman’s dominating nature will lead to tragedy. Key words: human, nature, relationship Moby-dick, also known as The Whale, is a Great American Novel written by Herman Melville. It was published in 1851 during the peak tim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t plays a great role in world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al Hawthorn and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were

《白鲸》读书笔记

读懂一种唯我论 ————《白鲸》读书笔记 11中文2班吴意晟 《白鲸》主人公名叫以实玛利,曾跟商船出过海。他和在南塔开特结识的好友魁魁格到即将出航的捕鲸船“裴廓德号”报名。在航海过程中他知道了“莫比?迪克”——一只凶猛而狡诈的白鲸,在大海上一再使许多捕鲸者失肢断臂,船破人亡,是捕鲸者心目中的一种妖魔。“裴廓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猎击中给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专行的偏热症狂。捕鲸船“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在航行几乎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的故事。经过三天追踪,最后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人海中。全海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 亚哈船长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矛盾体。他违犯了基督教关于“傲慢”的戒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背弃捕鲸获取鲸油的使命,执迷不悟于一己私仇,全然置船员的安危于不顾,在这个意义上,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恶魔王的象征。然而,就其敢于搏击邪恶、挑战命运、反抗神明而言,他又是人类反抗英雄的象征。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坚毅执著探索宇宙奥秘的勇士,尽管具有顽强无畏和骁勇善战的勇气和能力,但终因无视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而徒劳地成为与宇宙力量抗争的牺牲品。可见,在亚哈身上同样体现了善恶并存、美丑相共、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多重意义,这一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与白鲸一样也是复杂深邃、难以把握的。读者很难从中找到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结论,小说的意义并不是证明所有这些不同的结论都可能正确,而是要求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做出评判,正如评论家 C. K.希勒加斯(C.k.Hillegass) 所言:“《白鲸》的意思不在书中,而在读者身上。”复仇是世界文学的一个古老母题。《白鲸》正是以复仇主题贯穿故事始末的。从事捕鲸业四十余年的船长亚哈不幸在出海时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一条腿。此后,他对白鲸就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复仇的欲望吞噬着他的每一个细胞,他出航乃至整个余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誓死捕杀莫比?迪克。满腹仇恨使他成为最孤独自闭的人。为了报复白鲸,他听不进理智的劝告,完全被自己的“我”所吞没,他不再为妻子和孩子着想,不再和船员们交流,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使他几乎完全丧失了理性和人性,为报一己私仇不惜伤害他人。他始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意志就是唯一的法则,世界为他而存在,世人为他而牺牲。“我所敢做的,我就有决心做;而我有决心做的,我就要做!他们当我发疯了……可是,我是恶魔,我是疯上加疯!……我现在预言,我一定要肢解那肢解我的家伙。”复仇的抉择一旦作出,满载祸殃的命运之船便开动了,一场由狂妄和偏执领航的复仇战斗就在这泯灭了理智的黑暗航行中开始了,最终把“裴廓德号”引向了毁灭的航程。在这个意义上,亚哈的悲剧主要源于由复仇导致的极端自我膨胀,他的灵魂因过于独立而难以得救,因而成为唯我论的牺牲品。 《白鲸》像一座象征主义的迷宫。这里大到典型人物、宏观景物,小到静止的物体几乎都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

《白鲸》:人与自然关系的悲剧性预言

摘要跨入工业时代以来,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和谐、平等,而升级为无限制的掠夺、仇恨和歧视,致使人类陷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针对这一点,梅尔维尔早在!*,! 年出版的《白鲸》中就以一个悲剧性的预言对人类的行为提出了警示。在小说中,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思考,并以人与自然同归于尽的结局警醒世人:仇恨自然的结果必然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关键词人与自然;悲剧性预言;白鲸;生态学 世纪后期,全球环境的恶化催生了生态思想的蔓延,人类开始关注外在的生存环境,并尝试着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了一种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学视角。“生态学”源自西方的一个概念67,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2345467 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施特·海克尔于!年引入生物学研究,它是由4894:(有英语;4<2 之意)和5464:之意)两个希腊词汇组成的。( 年恩施特·海克尔给“生态学”下了一个定义,认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对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从这种关于生态学的定位可以看出,诞生之初的生态学仅局限于自然界的生物研究,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领域,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也成为生态学面对的难题之一。虽然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但作为人类本能的生态良知却早已有之。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庄子就表达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从进化论来看,“人是从自然界进化而来,它首先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又要依靠自然界而生存,因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人生存的前提”。# ! $所以人与自然物是处于同一条生态链上的生物,人类并不比自然生物拥有更多的生存权利,正如庄子所说,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生的。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生态良知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日渐退化和变异。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疯狂地掠夺自然界中的财富,表现出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把整个自然界抛向了无底的深渊,最终导致污水横流、空气污浊、资源匮乏、物种减少。当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渗入到每一个人的呼吸之中,当维持生存和生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难题,那些反观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以反映人对大自然的征服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就是一个典型。 梅尔维尔到首次出航的捕鲸船“阿库希奈特号”上当了一名水手,《白鲸》便是作者根据自己在海上的生活体验而写成的。小说虽以“白鲸”命名,但主要人物应是“披谷德号”的船长埃哈伯,他的原型是圣经中的以色列第七代国王亚哈。亚哈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曾经带领国民以少胜多打击入侵者,获得长期的和平;同时他又是一个漠视神灵存在的渎神者,因而耶和华给了他严重的惩罚:不仅把灾祸降至他自身,还下令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 % $亚哈的这种品质和经历在埃哈伯船长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埃哈伯船长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捕鲸者,他!* 岁的时候打到了第一头鲸,之后在深不可测的海上漂泊了四十年。他以自己的勇猛和坚毅获得了海行人的敬重,因而他成为捕鲸船上的“核心人物”。几年前他遭遇了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在猎捕中被白鲸吞掉了一条腿,下身安上一条煞白的用抹香鲸的颚骨打磨成的假腿,仇恨由此而生。可以说,埃哈伯是抱着复仇的目的开始此次航行的,同样也是仇恨把“披谷德号”推到了船毁人亡的深渊。世纪初期,美国人依靠先进的工具和船只,成了捕鲸业的霸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类获得了一种征服的快感和内心的满足,同时也加深了对“自我”的崇拜,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文明得以膨胀。“文明对生态的入侵,以文化为旗帜。??启蒙时代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冲突中,文化常常站在大写人性的立场,以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宏大叙事,为工业文明文过饰非” 在这样一种文化的遮掩之下,人类越来越狂妄和自以为是,他们逐渐抛却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代之以贪婪的掠夺% 甚至是一种疯狂的仇恨。如果经济的掠夺是为了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