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学术研究课题申请表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研究课题申请表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研究课题申请表

附件:

年度

编号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研究课题申请表

课题名称

课题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学会

2014年4月制

申请者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建筑学会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中国建筑学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每个课题限报一名申请人。

三、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联系。

四、如无表中第七项内容(推荐人意见)的,此页可不装订。

五、本表须经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六、本表报送一式2份,于左侧装订成册,电子文档请全部在网上邮件递送。

七、请按申报通知中联系地址投递申报表。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

所属研究方向根据申报课题的内容自选。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课题组成员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申请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时可加另页。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

例如:

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D.其他

一、数据表

二、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五年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推荐人意见

八、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

九、课题评审组意见

2020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2020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 建筑学专业简介 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建筑学的毕业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基础课:建筑概论、建筑美术(一.素描)、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二.水彩/水粉)、建筑设计基础(二)、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一)、建筑美术(三.素描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一)、建筑美术(四.马克笔)、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二)、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一)、室内设计、建筑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培养要求 1.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方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强调"进校不离岗"。 核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 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由中国建筑学会设立,旨在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成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科研成果的组织申报、初评和推荐,并报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评审工作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公平。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评奖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申报成果为建筑经济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重大项目建设实践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包括: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经济所属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法律、房地产研究等专业或学科基

础研究、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或新贡献,或在相关学科交叉领域取得新发现,丰富和发展相关学科理论的。 (二)属建筑经济范畴或领域,研究、研发、开发的具有引领和带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生产力发展,能为行业或社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工艺、软件、产品、信息平台等。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对项目管理、工程实践、工程造价、工程标准与信息化、建筑节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方面研究成果作推广应用与前瞻践行,并经实践检验具有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五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建筑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初评和推荐的归口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由我国建筑经济领域知名专家组成。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实施细则》对项目成果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初评结果向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作获奖项目及获奖级别推荐。 第四章申报、推荐及评审

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doc

2019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 2015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排行榜 名次一级学科学科专业星级学科专业层次学校名称2015综合排名办学类型办学层次 1 建筑学6星级中国顶尖学科专业清华大学 2 中国研究型中国顶尖大学 2 建筑学5星级中国一流学科专业东南大学25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 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20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 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同济大学22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 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天津大学23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 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27 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重庆大学33 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 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3 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武汉大学 5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大学 6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京大学8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华中科技大学12 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湖南大学28 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大连理工大

学30 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46 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南交通大学61 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郑州大学64 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合肥工业大学68 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福州大学77 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昆明理工大学109 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建筑大学258 应用型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建筑大学276 应用型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天津城建大学367 应用型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苏州科技学院367 应用型9 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型中国顶尖大学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 在国外,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国外基本上把建筑学视为文科,至少为一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的来源也形形色色,不象国内,我们都是绝对的理科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它确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介于文理之中。但国外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有这门学科,而中国建筑专业的分布就很怪。著名的北京大学现在有张永和先生主持的建筑研究室,但却没有建筑学的学生。因此从基本出发点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存在极大的误区。 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能知道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的区别?恐怕少的可怜。我有时会费很大的劲去解释,这么多年来,至少解释了几十次了。对于建筑和土木的区别,以及怎样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的含义,那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也不是我现在力所能及的。 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说,一幢建筑上集中了很多的技术要求,也凝聚着审美心理。譬如,结构——怎样保证房屋的牢固,设备——供排水,通风及空调,电器设备,物理环境——隔热保温,光学照明,声响,建筑同城市的关系——交通,绿化等等。因此建筑师的工作是给建筑一个大的框架,他要协调这方方面面,试图最好的满足要求。而土木结构师负责的只是建筑结构这一个方面。建筑师是整个工程的LEADER.建筑从无到有,这一步至为关键,也确实最难,最有挑战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建筑系的学生都会明白。而国内的建筑教育也主要集中

在这一层次。所以中国的建筑教育也常培养出画图匠,而出不了建筑大师。 更进一个层次,建筑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建筑应该反映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建筑的主体也是人。可是人的意识非常的复杂,而且深深的烙上时代的印迹。因此建筑,也应该关注社会。故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建筑是一定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方式(LIVING STYLE)。环顾中国的建筑师,能关注到这一层次的非常少,中国的建筑师的作品经不起推敲,没有深度,也与他们缺乏对人生活方式的思考有关。我们听国外的建筑大师的报告,他们会很注重于对时代特征的分析,如日本的黑川纪章,他的共生理论,以及较早时期的新陈代谢理论,都是基于对时代的思考而贯穿于建筑思想。中国的建筑师,缺乏这种思考,他们擅长的是对建筑大师作品具体形式的分析,然后去模仿。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对某些片段的肢解,便形成国内这么多“庸俗”的水平不一的建筑。 再往高的层次上说,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是历史的载体之一。我们现在参观各处名胜古迹,所以常常感慨的原因是,其中的建筑,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建筑的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于它较为久远的穿梭了时间的隧道,而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我们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前,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崇拜,是建筑的无穷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只是在某个时期提供一个栖身之所,而后被推倒,那么建筑的意义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为什么北京的四合院,以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 (2010年06月1日蒋克中转载:文章是作者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原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10]第2期总第34期) 一、近些年来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 (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把基础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战略位置。2009年,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79.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学生达到2979 万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 (二)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学习理念,对个人和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能力和技能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着强烈的要求。继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而且包括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国有7.69 亿从业人员,有1.2 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此外还有1.44亿的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已接近10亿人,是现有学校在校学生的3倍。同时,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也非常多样化。这就使得我国继续教育的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年来,由于注意发挥政府、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所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例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超过2300 万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职业能力;仅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就超过11 亿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 万人次左右。截至2006 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 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最近中国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初步建设了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和教学服务平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 万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类网络教育也发展很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已达110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为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0引言 建筑学专业教育作为实践性的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目标,完善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培养手段;同时,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其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和注册建筑师考核制度,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上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特色与优势。 1机遇与挑战 始于1992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及其评估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专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与评估机制广泛借鉴了欧美高校的先进经验,与我国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内涵高度契合;而基于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非常成熟、高度市场化、极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层面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教育平台之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竞争压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应通过体系化的改革进程,将我国

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实践机会,转化为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潜力,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1国际化进程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再思考 建筑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国内于1992年开始专业教育评估,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制度。2006年开始,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建筑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发起,正式开始讨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国际互认,经过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开的两次认证圆桌会议,2008年4月,上述机构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实质性对等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1]。该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的多边互认协议。加入《堪培拉协议》,标志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以此为契机,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学制过长、专业学位重复[2]等不合理现象,将使我国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建构多出口的学制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是提升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建筑设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xx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xx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

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3. 中国“入世”10周年 xx年,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仅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等诸多问题,站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xx年,举步维艰的多哈回合或许也将迎来稍纵即逝的“机会之窗”。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呼吁谈判各方在现有主席案文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4.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简介: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关键字:中国建筑艺术中国园林与自然高度协同群体组合木结构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 1 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一直以来,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研与教学的研发中,打造最核心的课程内容壁垒,将“专业性”作为立根之本;“游戏”与“信息技术”作为火思维的重点研究课题,持续为火花思维输入专业的研究成果。此次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将全面助推教研、教学领域的全面升级。 2019年,火花思维教研专家、国培项目指导专家、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孙家芳老师引领火花思维精锐的研究团队申报了中国一级教育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度课题,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分析成果,为他们申报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成功获得“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与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

火花思维精锐研究团队领头人孙家芳老师对此表示:“‘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始终秉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将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大数据、AI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游戏开发、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整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的专业性。” 火花思维用技术赋能课程,对国外优秀的游戏产品在激励机制、视觉呈现和情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研发出最适合中国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互动环节,将故事情节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化解了枯燥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实现了更强的交互性和沉浸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研究方面,火花思维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结合国内外先进测评理念,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围绕学、练、测几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在反复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运用中,最终达到思维品质提升。 通过这半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在火花思维在线课堂中显现出来。2020年前三个月火花app家长端数据显示,火花课程满意率99.3%,教师满意率99.5%,作业提交率86.3%,L1-L6 6个

对中国建筑的看法

中国建筑要走自我创新之路 在现在建筑的领域里面,中国的建筑与外国的建筑的对比,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体现,但是有些具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上面的中国建筑好像是外国著名建筑的缩小版,分别有神似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和伊斯兰教的建筑群等等。这些建筑在世界都是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建筑,对于这样的建筑,需要的是学习加以借鉴。对于西方的建筑理念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一些著名的西方现在建筑里面,西方的确表现出它强有力的理念:凯旋门的设计风格属于那种复古风范,它本来是用来作为胜利的一种标志,但是它的强大理念使得它在拥挤的交通里得到了更好的适应。埃菲热铁塔是最著名的高塔,它作为法国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世界无法企及的高度,还有它作为法国旅游最佳选择的文化性建筑。还有悉尼歌剧院、伊斯兰教建筑群……. 中国的建筑为了它更具吸引人的目光,纷纷效仿那些国外知名建造,利用人们想体验世界名胜建筑的心理进行建造,吸引眼球达到最终的商业目的。这些建筑如此的建造风格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国外的确有很多的建筑设计风格与开放式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对于还处于建筑设计快速发展中来说无疑是喝了大补汤,可以迅速恢复元气与精力,然而中国建筑有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一味的让中国建筑成为外国建筑的缩放是及其不明智的。在解放前期,毛泽东没有一味的照搬马克思主义还有俄国的革命之路,选取了一条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开辟了一条结合当时国情需要的道路而造就了现在的新中国。作为建筑之路的确也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建筑理论,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建造建筑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在简单的建筑里面加入一些狼七八糟的元素。 建造工程师们相信你们在建筑行业里面都有自己的建筑理念,可能你的理念还有很多的不成熟,可能你还在犹豫这样的建筑风格会不会招惹异样的眼光与非议,坚持你们的设计理念,这个平台帮你实现你的建筑思想,让你的智慧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实现真正属于你的自己的设计建筑。

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5355382.html, 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作者:季明明 来源:《经济》2016年第09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研究确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时,向国内外庄重宣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教育发展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宏大战略目标。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学习大国,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终身学习尚未成为整个民族、社会自觉的风尚与行动,终身学习立法滞后,各类教育的融通性不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好教育的公平、均衡问题,继续教育还不发达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学习大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至今已达20年之久,必须刻不容缓地推出终身学习法,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大国列为国家法定目标,并且明确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以及各类组织对于推进终身学习的法定责任。这应是我国教育立法体系中填补空白的一部重要法律。要避免误认为它仅是面向成人而带有成人教育法的痕迹。 第二,在全社会鼎力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学习大国”的重要思想基础。犹太民族为人类贡献了马克思、伯恩斯坦、卢森堡、托洛茨基等无数思想伟人、艺术巨擘、文学巨匠和科学大师。“书的民族”、“教师就是国王”、“学习与钻研”就是这个民族创造世界奇迹的秘密武器。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曾经有过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务必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是建设学习大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普通学校改革。目前,普通学校教育还不适应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还不高。贯穿终身学习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将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自觉地走向融合,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从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把所谓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性高考拼搏,变成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一生无数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在我国“釜底抽薪”地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 第四,把推进终身学习列为高等学校重大责任。虽然中央早已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列为战略目标,但是,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对此不重视。欧盟教育部长与一批高校联合发布的公报,将终身学习列为2010—2020年间的头等大事之一,强调“大学要超越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范畴,在2020年前实现更为综合的终身学习”。欧洲大学联合会(EUA)项目报告提出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5:58:10.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申露 [导读]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400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而在国内2004年左右开始接触到BIM理念,从2008年开始小范围传播使用到如今被广泛提及。直至2013年左右BIM在中国建设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传统中国式建筑已有固定的模式与建造方式,在新的理念的引入必然与已有的方式有所冲突,那么BIM在中国式建筑现阶段的应用有何亮点,又有何冲突呢?BIM给中国式建筑带来的是有利的更新还是颠覆传统模式的绊脚石呢?BIM在现阶段又用那些应用亮点呢? 关键词:BIM 优化性可视化性模拟性中国式建筑 BIM有三大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八大特点: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其三大阶段在我国应用中现在体现其价值的更多是在施工阶段,其八大特点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可视化性、模拟性、协调性与优化性。而在BIM技术运用成熟的国家三大阶段都已成为工程的技术支撑与完善的管理平台。 在中国建筑的大环境中业主方起主导作用,业主决定了BIM是否在项目中使用,从项目哪个阶段使用,使用的最终的目的。现阶段在国内更多的是有实力的大业主会考虑使用BIM技术,BIM技术在国内也有种叫嚣不叫好的现象。那么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应用点又有哪些呢?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开始,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贯穿整个工程的核心。从最初的手绘设计,到后来的二维设计,到现在的三维设计。我们称之为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就是三维设计,而三维设计的核心便是三维。BIM体现三维,而BIM的核心便是信息数据,BIM是以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字仿真模拟来展现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在国内前期BIM的应用更多的集中在三维展示及碰撞检测,包括招投标阶段的应用。BIM是可以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从最初的项目策划到项目的概念设计,从扩初设计再到施工出图,BIM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国内设计阶段运用BIM的项目不多呢,或者说在设计阶段BIM的价值没有体现的那么重要呢。关于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说只有复杂的项目才需要用,有人说大型商业项目可以用。也有人说住宅或者小项目不需要用BIM,其实表达出来的就是杀鸡无需用牛刀。但是从这些观点中体现出来一个统一的思想就是是认可BIM的存在和价值的。 BIM可视化性的特点:将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立体直观化。使得设计方和业主方或者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决策更为精确。而在国内现有的BIM项目中,更多的是利用可视化性去做宣传展示,去进行招投标,只是利用了可视化性的很小的一个点,并且得到的利益回报是甚微的。 BIM价值并不仅仅如此,BIM的协调性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单独的、独立的设计成果置于统一的、直观的三维系统中去,避免由于沟通不便、不及时造成的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提升设计质量和速度。 而对于BIM的模拟性,可以利用BIM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和结果,通过模型所携带的真实信息数据在数字虚拟世界中现行实现。一可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建筑的遗憾感。 在一个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就是一个不断的优化的过程,而对中国式建筑的BIM运用的优化性更多的也是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在以往建设的项目中,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遇到难点先找设计院,然后几方开会讨论定方案。并没有提前预防或者提前控制所带来的优化问题。而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BIM模型的共享,在模型中进行提前优化。通过协作平台几方协同工作来进行施工之前的优化。其实通过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的特点使得提前优化成为可能。这点对于国内更趋向异形复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更有帮助,减少以往带来的沟通不便,优化滞后所导致的时间耽误,资金浪费。传统的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修改图纸,不断的出图,业主一个想法就会有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很多设计师都是怨声载道。因此在BIM信息平台中提前进行优化,提前向业主展示,这样也避免了后期业主的突发更改。 BIM在施工中可以进行方案优化,利用BIM模型的信息准确性进行四维处理。传统的模拟是三维模拟,在三维模拟的基础上通过BIM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加上时间轴进行4D模拟,甚至可以进行5D模拟,而5D模拟就是在4D基础上加上资金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有了更加系统,更加精准的管理工具。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模拟演练,寻找和制定最优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控制成本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各个项目公司的关注点。以往的成本预算按照二维图纸以及预算师的经验来进行算量。往往每个算量师算出来的量不是唯一的,经常出现多个量。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方的怀疑。而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比以往的算量更加精准方便。只要是按照图纸来进行模型的创建,相对应把各个构件信息在模型中展现出来,那么所算出来的是唯一值。因此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有精准性的特点,在国内一些大型项目也已运用BIM模型来进行算量,进行成本把控。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将成为主流算量方式。 在国内施工中样板段也是每个大型项目必有的。传统的项目样板段,耗时,耗力,耗人。增加了项目的预算开支。而通过在软件中进行BIM样板的创建,可以达到1:1的精准度,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小项目额外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对整个项目的治理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施工安全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运用BIM可以进行安全通道的设置,洞口,楼梯,基坑等进行临边防护设置,为现场安全提供建议。 在国内施工阶段最早运用BIM技术的是在机电管线安装阶段,通过软件工具提前进行管线综合,着重对管线密集、设备间、机房等区域进行管线排布。在排布完成后可以直接导出平面图、剖面图进行施工,大大减少了机电管线安装的工程时间,减少了返工次数,并且管线排布更加合理美观,净高要求更加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工程建设的过程,致力于扩建设规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这也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方式与模式已经很难跟上现阶段的政府和市场的需求。而BIM技术的发展刚好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BIM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技术支撑。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代谱琦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文法”,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难点:掌握科普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请大家看这些成语,大家都认识它们的意思吗? PPT呈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阁流丹、钩心斗角、美轮美奂” 2、先明确需要注意个别成语的特殊用法 3、问题:这些成语都是在写什么。反映了建筑的一些的特点。中国的建筑可谓博 大精深,这刚才成语的积累中我们只见识了一鳞半爪,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他对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看法 二、初步感知 (一)、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板书) 1、概念:是科普作品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知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1)“小”:与正规学士论文相比,篇幅更小,内容更浅,具有通俗性、普及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深入浅出,以达到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目的 (2)“科学”:尽管篇幅较小、内容较浅,但在本质上仍要求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在叙述语言上要求:简洁、严密、明晰 (3)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兼用议论和叙述 2、作者介绍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启超之子、林徽因之夫。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建筑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设计,是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3、课文结构分析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 【明确】偏正结构(中国建筑)的特征 定语中心语

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工作细则

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工作细则 依据《中国建筑学会章程》,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包括会员、准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名誉会员和资深会员。 为更好地发挥会员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做好会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制定本《细则》。 一、入会条件 凡拥护本会章程,热心学会工作,并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1.会员入会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成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1)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工程技术人员; (2)大专毕业工作5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工作3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工程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备中级业务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4)热心支持学会工作的相关人员。 2.学生会员入会条件 大专3年级、大学本科2年级及以上的在校学生,可申请成为中国建筑学会学生会员。 3.名誉(荣誉)会员入会条件 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对中国建筑学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经本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授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荣誉)会员。 4.资深会员入会条件 资深会员入会条件见《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工作细则》 二、入会申请及审批 1.申请人需从本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5355382.html,)下载或从本会领取相 应的会员申请表,加盖公章后,将表格邮寄到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部。 2.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会员、学生会员资格的审查评 定,合格者在缴纳相应的会费后,发给会员证书。

3.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资深会员资格的评定,合格 者报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会议审批。批准并缴纳会费的会员,我会将为其办理注册手续并寄发会员证书。 4. 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推荐名誉(荣誉)会员,经本 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授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荣誉)会员。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本会会员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本会会员均可优先并优惠参加本会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3)学生会员参加本会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将在会议规定的学生注册费的基础上,再享优惠; (4)本会会员均可优先在本会网站及刊物上发表作品; (5)有权参加本会主办的各类竞赛和评奖活动 2.义务 (1)积极参加本会活动; (2)协助本会完成有关工作; (3)按规定缴纳会费。 四、会费 会员会费为人民币100元/年;学生会员不交会费,但须缴纳30元会员证制作成本费;名誉(荣誉)会员不缴纳会费;资深会员会费为人民币1000元/年。 五、退会及取消会员资格 1.会员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以自愿退会。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会员资格。 (1)发生重大工作失误,在行业内产生不良影响的; (2)报资料不实的; (3)不能履行会员义务的; 会员资格被取消者,欲重新入会,需按本细则规定重新申请。 本办法自2010年1 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