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性与制度化的平衡_执政党治理改革的新议程_陈家喜

社会科学研究2016.1.

构建自主性与制度化的平衡:执政党治理改革的新议程

陈家喜

〔摘要〕

在执政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强化自主性和加强制度化是两个重要的

战略部署。从打虎拍蝇的反腐败运动,到整治作风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再到强化思想建党的

“三严三实”,执政党从廉政、组织、作风、思想等多层面强化整党治党的力度,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与此同时,执政党也强调制度化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要求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何加强这两个战略间的动态平衡和协同推进,是执政党治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从严治党;政党自主性;政党制度化;制度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1-0074-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118ZD020)〔作者简介〕陈家喜,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教授,广东深圳

518060。

十八大以来,执政党治理进入了一个“全面从严”的阶段。从“打虎拍蝇”到“猎狐套狼”

,从八项规定到四风整治,从反腐风暴到作风建设,执政党从廉政、作风、组织和思想等全方位从严推进党的建设,抓好党建成为“最大的政绩”

。上述行动体现了中央对于清除党内痼疾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决策层的高度自主性,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全面推进执政党改革。与此同时,执政党也强调制度化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因此,提升自主性和加强制度化可以看成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两大战略,如何加强这两个战略间的动态平衡和协同推进,是执政党治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理解政党自主性与政党制度化

政党制度化理论可以看成是新制度主义在政党研究中

的应用。新制度主义被认为有两大理论基石:一是制度至关重要,它影响规则、概念、行为,进而决定着结果。二是制度是内生的,它们的构成与作用发挥又受制于其生成

的环境。〔1〕

政党制度化(Party Institutionalization )理论也

将制度作为分析的中心,同时又拓展了制度的外延,制度化被分解为内部与外部、结构与价值、稳定性与适应性等多个维度。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党制度化是一个政党获得内部认同与外部支持的整体性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内部的组织体制化(structural systematizaton )与价值扩散性(value infusion ),也伴随着外部的政党自主性(par-ty autonomy )和社会渗透性(reification )。

〔2〕

在政党制度化的理论脉络中,组织的体制化和外部的自主性是重要的解释维度。政党制度化的过程首先是政党组织规范化和运行程序化的过程,是党内精英和普通党员对于党内规则、制度、程序、规范的普遍认同,也就是体制化的过程。亨廷顿认为,政党制度化就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能够得到党内成员普遍认可的过

·

47·

程。〔3〕兰德和萨维达(Vicky Randall&Lars Sva o sand)认为,政党制度化是政党根据行为、概念和文化的整合模式的建立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体制化的过程,即提高各政党互动的规模、频率和规律性的过程。〔4〕利维斯基(Ste-ven Levitsky)认为,制度化的内涵之一是行为的稳定性和程序化,政党的规则、程序、角色和其他行为规范被制度化之后,它们就会重复出现并被视为理所当然,进而被个体行动者视为恒定的结构。〔5〕综合上述的理论阐释我们不难看出,政党制度化的基本含义是政党组织程序上保持稳定性,而不再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利益集团,或者类似于暂时性的政治运动组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看,政党制度化还被看作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力大小、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

广义的制度化还包括政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自主性和调适性。亨廷顿将自主性理解为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行为模式的区分程度。〔6〕潘尼比艾科(Angelo Panebianco)认为自主性是相对于政党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言的,由于政党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交换,因而也需要向外部支持者给予激励,自主性就是指政党组织可以直接控制与外部环境的交换关系,用于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7〕利维斯基(Steven Levitsky)使用调适性(party ad-aptation)来表述政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他指出,政党行为离开环境要素无法得到解释,那些对外部环境变化无动于衷的政党往往会出现党员流失,资源匮乏以及选举支持率下降的后果。在外部环境中,选举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两个最大的影响要素。但他同时也提出,成功的政党调适性,取决于政党领袖选择适宜的战略,并且赢得党内外的支持来推动战略的实施。〔8〕在政党制度化的理论体系中,政党自主性(或者调适性)着重强调一个政党应对外部环境的资源汲取和对于社会组织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说,在西方政党制度化理论脉络中,政党自主性只关注政党相对于外部环境的自主性,并不承认政党精英和决策层超脱于政党组织和党员的自主性。

尽管政党制度化理论试图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色彩,构建更具解释力和包容性的理论框架,使之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分析。〔9〕但事实上,这一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理论生成的地域限制。比如曼沃林和德科(Scott Main-waring&Mariano Torcal)直接将制度化程度的高低作为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党体制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将发展中国家归入低度制度化的行列。他们认为,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只关注政党数量和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分类标准重要性,但却忽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党体制的差异性,包括在选举稳定性、政党与选民的联系纽带,以及候选人与投票人的关系等等;并且政党制度化的内在维度并不是十分紧密,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关系,例如自主性与体制化,政党制度化与政党体制的制度化等。〔10〕

在中国情境下理解政党自主性与政党制度化,不仅需要将二者作适度的区分,而且还应当做出语义上的重新界定。就政党自主性而言,主要是指执政党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独立性,可以从中央推进党内改革的统筹驾驭和决断执行能力加以衡量。苏东剧变的研究显示,共产党执政权力的旁落大多归咎于内部衰变而非外部压力,包括如民主集中制逐渐演变成领袖个人专断与个人崇拜,党内冲突演化为党内清洗,公共权力演变为干部特权、党员干部也演变成权贵阶层,干部选拔制度蜕变为任人唯亲与裙带关系,以及派系林立直至党内分裂等。〔11〕最终执政的共产党失去了内部的活力和改革的动力,导致内在意识形态、组织、制度的异化,丧失了人民的信任、领导国家和社会前进的能力。因此,在一党执政体制下,政党自主性重心不是政党对外部环境的回应性,而是克服自身沉疴旧疾的自觉性和超脱性。

就政党制度化而言,一党执政条件下其重心不在于政党竞争关系的制度化问题,而在于执政党内部运行的程序化和体制化问题。就中国共产党而言,组织的严密性和运行的弱制度化形成一定的吊诡关系,加强政党制度化的任务也更为突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列宁主义的建党要求,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党员干部。长期以来,执政党也将制度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维度。文革结束初期,领导人权力过于集中以及制度约束乏力,曾经被作为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深刻教训加以认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2〕改革时期,强化制度建设被作为治理腐败的重要工具。最近以来,制度又被上升到政党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制度治党克服人治化运行的各种弊端,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13〕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党内运行机制的个人化和非制度化现象却屡屡发生。一是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将党章党规架空,导致制度执行不认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按制度办事,而习惯于按领导“指示”办事;制度“被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却不落实到行动上”;违反和规避制度的行为缺乏严肃追究问责。一方面是制度体系纷繁庞杂,制度内容密密麻麻;另一方面是“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谁也没法”,制度流于形式、人治强于法治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党的一把手权力约束过低,往往成为带头破坏制度的“关键少数”,导致腐败高发频发。中纪委统计显示,十八大以来受过纪律处分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

·

57

·

部,一把手占了30%以上。在35位省部级落马高官中,超过60%的人担任过党政领导干部正职。〔14〕2014年400起因涉嫌严重违纪的案件中,有近四成属于一把手。〔15〕由于一把手的任性权力,制度被随意更改、人治代替制度,制度被象征性执行、消极性执行、替代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抗拒不执行的现象屡屡发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大约束过低,成为违反党纪国法的“关键少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16〕执政党的制度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提升自主性: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政党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治理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极速的反腐败运动,到整治作风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再到强化思想建党的“三严三实”,执政党进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而从严治党的战略又来自于党对执政风险的自我感知和自我防范,这一点与前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形成鲜明对比。早在建国前夕,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和执政使命,毛泽东就深刻地警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18〕2011年,胡锦涛同志更为深刻地提出执政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是对新时期执政党危机意识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对执政风险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中央把从严治党作为提升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战略。习近平同志提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19〕在应对执政风险提升执政能力的从严治党过程中,中央采取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推进改革的顶层设计、反腐败运动、干部作风建设、净化意识形态作风,体现出高度的自主性。

其一,强化执政党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央党的建设工作小组”于1988年7月成立,1992年更名为“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党建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该机构的秘书组挂靠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它由主管党建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有关党务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党务机构部长等成员组成,负责对党建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2012年12月,换届完成的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其在推进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包括研究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部署和任务的分解落实,研究党的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措施办法。

其二,加速推进反腐败运动,净化党的组织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反腐败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轨道,从数量、层级、幅度以及影响等方面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剧烈的时期。2013年,全国有18万以上的党员干部因违法违纪被处分〔20〕;2014年,全国查处涉嫌职务犯罪人数达51306人,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审结官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21〕截至2014年11月17日,“猎狐2014”专项行动从56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288名,缉捕数远超2013年全年的数据。〔22〕除了“打虎”“拍蝇”“猎狐”“套狼”等暴风骤雨式的反腐运动外,中纪委还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强对于执纪办案部门的设置,强化对执纪力量的投入,回归主业和主责,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推进财产申报,述职述廉、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等措施,强调纪严于法,把执纪作为防范重大腐败的前置手段。

其三,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时期的重要遗产。随着执政环境的转换,阶层结构、利益关系、社会构成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关系出现呈现复杂化、疏离化甚至冲突化的现象。党群相互依赖性减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下降,一些党员干部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出现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等不良现象。〔23〕基于这一现实,执政党重启作风建设,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要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3332起,处理党员干部9678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026人。〔24〕2013年4月以来,中央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其四,加强思想建党,突出党员干部的信念教育。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作为政治色彩鲜明的政党,共产党历来强调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证党员的思想纯洁性和政治坚定性。面对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所带来的观念冲击,中央把思想建党重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5〕

·

67

·

2015年4月开始,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党性修养缺失等问题;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不敢担当,顶风违纪等问题;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6〕

中央在对执政风险深入把握的基础上,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目标,开展一系列整党治党的新举措,对于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清除日趋恶化的党内腐败,密切干群关系以及提振意识形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比较前苏东共产党应对危机的行动来看,上述行动也充分展现了党在应对执政风险的自主性,它能够通过自上而下地组织动员、挺纪于前的反腐运动、持续不断的作风建设,以及注重严实的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凸显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重要性。

三、推进制度化:执政党治理改革的新方向

在执政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强化自主性和加强制度化是两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如果说提升政党自主性是化解执政危机和风险的需要,那么推进制度化则是实现从严治党常态化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7〕

然而,提升自主性和加强制度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从理论上看,政党制度化的价值在于通过加强组织运行的程序化,强调制度规则不随意更改变动,成为政党上下包括党的领导层共同遵从的行为规范,进而确保政党治理的稳定性。政党自主性解决的是危机与风险问题,通过自上而下地强力动员,短时间内涤荡党内的陈规陋习、尘土杂质,提升政党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如果说增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自主性,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方式解决党内腐败、干部作风、思想意识形态等问题,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推进政党治理的制度化转向,构建反腐败的长效机制,实现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以及政党认同的程序化,则难以通过自主性的动员方式加以实现。

政党制度化的水平是检验政党生命力的重要指标。高度制度化的政党具有更强的组织稳定性和政治合法性、与民众联系更为紧密,党员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也更高。弱制度化的政党更容易出现领袖争端、内部冲突、党内分裂,也更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冲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需要把握自主性与制度化的平衡,适时推进从动员式治理向制度化治党的转型,真正建立制度治党的框架体系、原则要求和组织氛围,需要完成三项基本的任务:一是推进制度体系的建构过程。党内生活制度化的前提是建立一套成熟配套的制度规范体系,而非变动性大的指示和文件。这就要求执政党首先善于将从严治党的成熟做法制度化,包括将反腐败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党的纪律,将作风建设固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将党建责任分解为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将思想建设上升到党内法规,进而实现自主性向制度化的转向。其次,执政党要善于把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与实施细则协调起来,达到彼此契合、互为补充、运转协调的效果。通过增强制度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把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党内法规都能成为“良法”,使党内制度能够做到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可操作性的基础。最后,还要加强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遵从,让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而非相互抵牾相互消解。执政党应当善于将自己的执政纲领、战略与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法律。这样既确保党在国家法律制度内运行,又确保党的依法执政和依法执纪的行动。

二是落实制度执行的刚性原则。制度的刚性要求制度没有例外,不能允许政党组织中的任何人越红线,开天窗,留后门。这就要求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严格“一把手”的制度监督。研究显示,党内一把手位居领导班子的首位,享有最终“拍板权(决定权和选择权)”,对同级班子成员的支配权,以及班子集体或整体权力负总责。〔28〕这一制度设计也形成了“一把手”高度集中的权力,在用人上易“一言九鼎”,“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在决策上易“一锤定音”,“一把手”“想管多少管多少,想管多深管多深”,制度在他们面前成了“橡皮泥”。〔29〕要构建制度监督的封闭循环,即每一层级党组织和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都处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地位,确保位于“关键少数”的“一把手”也处于被监督的行列,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次是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检查惩处结合起来,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化刚性执行,要求严格控制制度执行中的自由裁量空间,违者严惩,小错重罚,遏制违反制度的行为。

三是培育制度遵从的规则意识。如何让执政党的制度成为管党、治吏、用权的最高规范,避免出现制度被随意更改、制度被空置虚置、制度流于形式、制度随领导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的情况,是实现政党制度化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环节。制度规则意识的确立需要做到:一是有赖

·

77

·

于党内自上而下地垂范动员。从政党组织的内在结构出发,一个政党大体上是由政党精英、组织和党员三个主体所构成。制度规则意识的确立先从中央到地方,再从一把手到党员干部再到普通党员,逐级要求逐级约束,最终形成上下一体地遵照制度规则的党内氛围。二是压缩党内潜规则和隐规则的运行空间。党内制度不仅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要消除潜规则对正式制度的破坏作用,让制度成为整党治党的基本规范。三是长期保持严格的、刚性的制度执行。制度规则意识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甚至还需要与党外社会规则形成相互促进强化的效应。为此,在执行党内纪律时,要强化对细微违反制度行为的严厉处分,让制度规则深入人心,内化为党员干部的道德自律和行为规范。要保持较长的从严治党、从严执纪行为,要让制度规则深入人心,形成制度运行的自我强化,最终形成遵从制度的政党文化。

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对执政风险和执政危机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执政党进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从反腐运动到作风建设,从思想建党到制度治党,抓好党建也成为高于其他各项工作的“最大政绩”。执政党在短时间内通过动员式的方式推进领导、组织、作风、思想、制度等各项建设,在处置风险和革除痼疾上体现出高度的自主性。这一政党自主性有别于竞争性政党体制下的外部自主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而更侧重于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内部自主性,即党对于执政风险的自我识别和克服风险的自我纠错、自我诊治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有赖法度。政党制度化的要义之一是政党内部运行的程序化和体制化。从这一内涵出发,政党制度化也是执政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借助于制度的力量来治党、管权、治吏,实现政党治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必然要求适时地实现动员式治党向制度化治党的转型。相对于动员式治理而言,政党制度化的过程任重道远。要实现这一目标,当下就需要解决三个任务:首先要加强处于“关键少数”的“一把手”权力监督,构建约束权力的封闭制度体系,防范其带头破坏制度;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而非潜规则和非正式制度替代执行;最后是培育制度遵从的组织气氛,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改变而改变,让刚性的制度成为全党上下遵从的普遍规则。因此,如何构建自主性与制度化之间的平衡,是执政党推进自身改革的重要日程。

〔参考文献〕

〔1〕Adam Przeworski.Institutions Matter?〔J〕.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Vol.39,No.4(2004):527-540.

〔2〕Vicky Randall,Lars Sva o sand.Party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New Democracies〔J〕.Party Politics,Vol.8,No.1,(2002):5-29;Matthias Basedau,Alexander Stroh.Measuring Party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New Research In-strument Applied to28African Political Parties〔J〕.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Working Paper,No.69(February)2008.

〔3〕〔6〕Samuel P.Huntington,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12.〔4〕Vicky Randall,Lars Sva o sand.Party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New Democracies〔J〕.Party Politics,Vol.8,No.1(2002):5-29.

〔5〕Steven Levitsky.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eronism:The Concept,the Case and the Case for Unpacking the Concept〔J〕.Par-ty Politics,Vol.4,No.1(1998):77-92.

〔7〕Angelo Panebianco.Political Parties:Organization and Pow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55.〔8〕Katrina Burgess,Steven Levitsky.Organization and Labor-Based Party Adapta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Argentine Peron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World Politics,Vol.54,No.1,(2001):27-56.

〔9〕Robert H.Dix.Democratiz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Latin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24,No.4,(1992):488-521;Staffan I.Lindberg,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arty Systems?Stability and Flu-idity among Legislative Parties in Africa's Democracies〔J〕.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Vol.42,No.2(2007):215-241;Matthias Basedau,Alexander Stroh.Measuring Party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New Research In-strument Applied to28African Political Parties〔J〕.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Working Paper,No.69(February)2008.

〔10〕Scott Mainwaring,Mariano Torcal.Party System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y System Theory after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G〕//Handbook of Party Politics.edited by Richard S.Katz and William Crotty.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006):204–227.

〔11〕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

87

·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13〕唐任伍.习近平制度建设思想梳理分析〔J〕.学术前沿,2015(2)(上).

〔14〕雨默.一把手屡涉贪腐案敲响监管警钟〔EB/OL〕.新华网,2014-07-24.

〔15〕张磊.省区市反腐也是蛮拼的〔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04-04.

〔1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19〕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9-350.

〔20〕王璐.十八大后“打虎拍蝇”超18万人落马法治反腐将成新常态〔N〕.经济参考报,2014-10-22.

〔21〕回顾:解读2014两高报告:开列“打虎拍蝇”成绩单〔N/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 10/c_119697544.htm.

〔22〕萃岚,景珂.揭秘中纪委打虎拍蝇、猎狐套狼的“八大绝招”〔N/OL〕.http://www.rmlt.com.cn/2015/0217/ 373447.shtm.

〔23〕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求是,2013(12).

〔24〕十八大后中国反腐败策略转变:公开宣战有腐必反〔EB/OL〕.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5-01/ 09/content_34514833.htm.

〔25〕〔2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26〕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5-09-13.

〔28〕陈冬生.中国政治的民主抉择———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08-109.

〔29〕盛若蔚.盯紧“一把手”权力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1-02-15.

(责任编辑:周中举)

·

97

·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课程 95分卷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 95分卷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向纵 深推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尤其是左翼政党受到多方的挑战。 B.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修改纲领,调整方针 政策,重视扩大社会基础,改革组织和活动方式,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巩固和加快自身的发展。 C.西方政党以执掌政权为目的,不必一定拥有自己的一系列政治纲领和施政 主张,可以借鉴别的党派的纲领和施政主张。 D.西方政党在发展党员时,首要的考虑是能否更好地满足选举的需要,因为 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与其他党派竞争,夺取更多的选票,以掌握国家的权力。 2. 1960年美国第一次进行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以来,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体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对选举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传播形式。通常被称之为: A.第一种力量 B.第二种力量 C.第三种力量 D.第四种力量 3. 扩大社会基础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因为:()。 A.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 B.底层阶级的发展 C.上层阶层的发展 D.文化产业的发展 4. 下列关于扩大社会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扩大社会基础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因为中间阶层的发展。

B.如果政党就固守过去的那个阶层,那是不够的,因为随着科技的推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阶层。 C.并不是每个政党都面临着需要扩大社会基础这个问题。 D.在西方社会民主党要比其他政党遇到这个问题更加尖锐一些 5. 在探索新的活动方式,提高党的形象和吸引力的努力中,西方政党作了大量工 作和努力,以下和这方面的努力无关的一项是: A.利用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组织结构和活动的灵活性,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许多政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扩大党的宣传阵地。 B.英国工党1997年年会调整了党的决策机制,建立全国政策论坛,下设8 个政策委员会,广泛征求党内外各种团体组织的意见。德国社民党强调自己是成员党,实行公决制度,总理候选人由全体党员而不只由党代会代表投票决定。总书记明特费林提出党员直选党的议员候选人,引起了巨大反响。 C.网上还可以申请入党、刷卡交纳党费和捐助,订阅党刊,发送党的传单、邮件、指示等过去需要人工寄送的文字材料 D.2002年德国社民党提出搞“开放的政党”、“项目党”、“专题支部”和 “网络党”等。对生态、堕胎和失业等某一问题或项目感兴趣者,可以加入项目党,不一定同意整个党纲,不必承担很多责任,问题解决后再提出新项目,如对他项没有兴趣即可退党。建立网络资格认证学校,帮助党员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的新方法。决定使党的6000个基层组织联网,形成“网上社民党”。 6. 下面的例子中哪个更好的说明了西方政党的扩大党内民主的努力? A.2000年有15万名记者采访了美国两党代表大会。2004年,民主党共发给网络媒体1.5万张记者证。 B.在2001年大选中,布莱尔总共作了29场演讲,四场一对一访谈,工党共 召开26个全国新闻会议,发表5个选举宣言和5个选举公告,这些都通过媒体 来运作。工党对拍摄电视新闻的颜色、观众和场景等因素十分注意,往往精心设计工党高官出现时的周边环境,以表现工党是一个蓬勃向上、团结、自信和现代化的政党。 C.1992年,约翰·史密斯任工党领袖后,在领袖选举上取消了工会的集体投 票制,实现“一人一票制”。调整后选举团的比例是议会党团、选区工党、工会的代表各占1/3(原来占2/5)。 D.2002年总统和立法选举受挫后,在党内组织了5000场座谈会和讨论会,

自主学习观察量表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今天崔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听评课新范式:LICC,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听评一节课,第一步先要理解课堂,了解该节课的四维度;第二步是确定听课的观察点,即确定听课的重点内容、方向;第三步就是开发观察工具。这种范式提倡听课者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听课的任务。听课时,听课者之间要合作,根据自己的听课任务进行观察、记录,课后对记录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意见。这种听评课方式一改过去听课者盲目去听课,课后泛泛而评的现状,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课堂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而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课堂观察做为课堂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一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在后一种情况中,课堂观察主要作为收集资料的手段,比如实验法收集资料及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阶段也需要课堂观察作为手段;再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的问题常常被作为其他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的起点,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也就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问题。所以说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它非常适合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研究,它在课堂研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决策与评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观察的设计:1.依据课程标准。2.确立四维观察角度。3.关注教学现场的关键和细节。4

自主课堂的意义

自主课堂的意义 什么是自主性课堂?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的今天,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自主性课堂应是一个相对的、有着多层次含义的概念。所谓相对,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完全摆脱教师的控制而追求绝对的自主;教师也不可能超越现行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来任意实施其教学行为。教材仍然是学习资料的主要来源;教学大纲仍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文件,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以多层次?是因为:学生是一个多层次的人,创建真正的自主性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学生是一个自然属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考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学生是一个社会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创造和谐的环境,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在交往和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一个学习的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教育家梅纽因说过:“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自主性课堂就是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在教师的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能动的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学习过程。 但是,自主性课堂学习并非自学,而是相对传统教学而言,自主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恰当指导,任何所谓的自主模式都会使学生陷入盲目的境地。在自主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台前回到了幕后,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自主的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安排与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对于教学效果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主性课堂过程中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教学管理策略,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自主性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大多数老师眼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体现学生自主性的重要特征,合作学习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实自主与合作是对立与统一的两个方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主课堂应是学生合作中的“自主”,是“自主”下的合作,不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都必须在合作中学习,那样反而让学生丢失了自我。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终审稿)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适时的鼓励,善意的提醒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思考问题,听取学生的答案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予提示看看回答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反思得出结论,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多家长和我说孩子回家写不完作业就哭,所以我在和家长沟

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技术方案汇总

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方案 1 产品研发背景 目前,在国家电网公司中、低压配电网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单相、不对称、非线性、冲击性负荷,三相负荷系统是随机变化的,这些负荷会使配电系统产生三相不平衡,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导致供电系统三相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引起电网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影响供电质量,进而增加线路损耗,降低供电可靠性。 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是专门针对上述问题而研发的一款产品,不同于传统的治理装置,它融合了半导体器件与接触器开关的优点,能够避免接触器开关在负荷投切瞬间产生的较大涌流和开通、关断时间间隔长的问题,使负载用户在负载换相投切过程中可正常供电;也能避免半导体器件长期运行带来的发热问题。配网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的应用,将大幅提高配网运行稳定性和智能化,可对国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 产品技术参数

3 技术方案 3.1总体方案 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主要由主控制器与换相开关组成。主控制器是整个装置的控制核心,换相开关是装置的执行机构,它们之间通过GPRS无线通讯进行信息交互,相互配合完成对配网三相不平衡问题的治理。装置系统示意图如下所示。 主控制器是整个装置的控制终端,每套装置只有一个主控制器。它负责采集整个装置的各种状态信息和数据,通过逻辑运算发出各种指令完成整个装置的操控。它检测配网总线的电压信号;接收换相开关上传的负载电流数据,计算负载平衡度及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计算给各个换相开关发出换相命令;接收换相开关上传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控制操作。 换相开关是装置的分支和执行机构,根据配变的容量与负载的分布情况不同可灵活选择换相开关的容量和数量。它负责采集负载电流数据,与自身的状态信息一起通过GPRS无线通讯上传给主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的换相命令进行换相操作;接收主控制器的故障保护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显示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与资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们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局执政”的发展过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党便从革命党地位转变成了执政党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提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和解答这个难题,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王长江同志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问题时曾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用‘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领导武装暴动的党’等等提法来代替‘革命党’这一说法。如果说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很容易被人反问:难道我们现在就不革命了?小平同志曾经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你说已经不再是革命党,容易在概念上面纠缠不清。只是后来,中央领导也使用了革命党的概念。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可以用来表明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状况。我们们大家都知道,如果一

个党要前进,肯定要研究一般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你始终停留在自己一个党、一种类型上,毫无疑问,就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样一个理念,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这样一种规律的承认,即承认政党运作有规律可循。你是执政党,别人也是执政党,执政党和执政党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承认这样一个转变,就意味着承认它们有共同的地方。由此而论,这一论断确实是一种重大突破,是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立足点和起点。” 可以说1949年建国以前,我党都可以在时间上称为革命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那么革命党具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革命党是以某个阶级为基础,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是他的本质特征。因此,革命党首要的工作是进行阶级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分化谁,通过阶级分析弄得清清楚楚。 革命党的存在有三个特点: 第一,要有一个革命领袖,这种革命领袖产生于特定环境,他往往一呼百应,而且革命党在实际操作中也通常会把

基于“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思起来”,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才会有成功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自主性;教学模式;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73 继笔者所在学校提出“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开展了示范引领、达标验收、教学竞赛、推门式听课等一系列活动,来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学习学校有关自主性课堂模式的意见,研读有效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在构建有效课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各个环节上仍需进一步提升,不能只满足于形式,而要在内涵上下工夫。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摆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位置,切实做好“问题引导――诱思讨论――重点点拨――及时训练”四个环节。 一、问题引导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深研应转移到课前准备上。教师要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在课前准备上下工夫。课前作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要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为问题引导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设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前预习问题设置,主要是将书本知识问题化,让学生课前预习后来解决。书本知识问题化,绝不是将知识点进行罗列,把教材中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或者填空题之类,而是要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同时,能自行分析解决的问题,问题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达到巩固预习成果的目的。二是课堂问题情境设置,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给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果,从而达到理解、深化所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诱思讨论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是有效上课的一个基本思想。教师针对提出的情境问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已有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诱导学生去看书、分析、讨论,然后让多位学生代表进行归纳,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师总结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

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

三相系统不平衡补偿的研究(图文)

三相系统不平衡补偿的研究 1.国内外三相平衡系统研究现状 1.1人工方面: (1) 完善基础资料:每年组织专人在春季绘制一次配电变压器网络图和负荷分配图, 把每个台区供出的各相上的用电户名、户数、电能表的型号等有关数据绘制成方便易查看的表格, 平时经常检查有无遗漏或新增用户,结合负荷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2) 加强测试:给专人配备钳形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负荷测试,对配电变压器负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调整配电变压器负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利用检修停电时间调整负荷。 (3) 加强用电管理:对临时用电,季节性用电,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情况,如安装地点、用电量的变化情况等, 根据情况及时做好负荷调整工作。新增单相设备申请用电, 做好负荷的功率分配, 进行合理搭接, 尽可能均匀分配到三相电路上。注意大的三相四线制用户内部三相负荷平衡问题, 协助他们调整本单位三相负荷。 (4) 调整三相负荷做到“ 四平衡”:四平衡既计量点平衡、各支路平衡、主干线平衡和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平衡, 重点是计量点和各支路平衡, 可把用户平均用电量作为调整依据, 把用电量大致相同的作为一类, 分别均匀调整到三相上。由于三相同时引人负荷点比单相引入负荷点时损耗显著减少, 为了取得三相负载的对称, 应将三相线路同时引入负荷点, 尽 量扩大三相四线制的配电区域, 减少单相供电干线长度, 接户线应尽量由同一电杆上分别 从三相引下, 且三组单相接户线的负载应尽量平衡。 1.2新兴技术方面: (1)三相自动平衡器 用于380 V 配电网中的平衡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流采样器采集配电网三相电流,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接口电路送至单片机进行比较,发出指令,输出放大后启动开关控制电路,将大电流相中一部分负载切换到小电流相,以降低(Pmax-Pmin),使三相电流不平衡度满足要求,实现三相相对平衡。当三相负载的变化未超过允许值时,平衡器不予调整,维持现状,以避免频繁切换。 图1 三相自动平衡器的工作原理框图

自主学习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e5490226.html, 自主学习课堂 作者:姚秀娟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5期 摘要:实践活动课这一门课程,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呈现在我 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而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综合实践具有自主性的特征,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活动课程自主性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独有的魅力呢?我们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特点,紧紧结合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特点、有组织的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选题的自主性。 在设计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要坚持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索为主,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发课题资源。 有一次在组织五年级的学生选择主题时,学生们的手上都拿着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本,了解书了本上的推荐的一些活动主题,然后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讲一讲自己最想开展的活动,还可以脱离书本,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来选择主题。讨论之后的交流环节是最热烈的,也是激烈的。大家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家乡的传统小吃想了解有哪些,有的说想探究一下课间游戏活动,有的小组想调查松花江江水污染情况,有的小组说6月1日《限塑令》颁布以后想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等。一番交流之后,我又让大家冷静地思考,深层次地考虑选题。就这样,就在全班学生的主动参与、自己做主的情况下,《我们生活中的塑料袋》这一主题就得到大家一致的公认,确定为要开展的活动主题。 锋利的剪刀、五颜六色的线团、色彩缤纷的布匹等都出现在了课堂上。学生自主动手,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则变为幕后的导演,引导和组织着学生。我发现课堂中,学生特别激动,因为他们感觉是自己在当家作主人,五年以来从来没有哪一门课程是让学生自主来选择上课内容的。而作为老师我也特别激动,因为我发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堂没有象我想象的那样乱七八糟的,学生也不会象我想象的那样无组织纪律。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而这次课堂的实践是成功的。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看着活跃自主的课堂我不由感慨放开手来学生会如此精彩放开手来综合实践课程会如此快乐而又和谐放开手来学生收获了,老师也收获了。这样,在选择主题时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愿望和年龄特点。《塑料袋与我们的生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适时的鼓励,善意的提醒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思考问题,听取学生的答案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予提示看看回答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反思得出结论,减

三相不平衡技术方案

BF-TSF三相不平衡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方案 概述:目前,学校、商场、宾馆、饭店及综合办公楼等场所的用电情况,使用的多为单相(220V)电感性电器。单相负荷已经在低压配电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单相负荷投入的不同时性以及在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的不到位,导致了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分配不平衡,由此对低压配电网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因自身功率因数较低,需要进行无功自动补偿,文章通过对无功自动补偿的性质和安装位置的分析,结合实际工程采用的情况,说明了在上述范围内(三相负载不平衡配电系统)采用分相分组电容补偿比其他补偿方式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当前城乡配电网中大部分配电变压器均采用三相变压器,变压器出口三相负荷理论上应该达到对称,但是在低压配电网中存在大量的单相负荷,由于单相负荷分布的不均衡和投入的时间不同时性,使得三相负荷不平衡成为低压电网运行维护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从电能质量和电网损耗两个方面来分析三相负荷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就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1 三相负荷不平衡产生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前在10千伏配变的绕组接线都采用Dyn0或者采用Yyn0的接线方式,配变一次绕组无中性线、二次绕组中性线接地,并接有零线。在二次低压供电方式中一般采取3相4线制供电。配变低压侧3相负荷不平衡直接体现在3相负荷电流的不对称,从电机学的原理来分析3相不对称电流可以分解为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电流,也可以简单的看成是对称的3相负荷加上单相负荷负荷的叠加。由于配电变压器的一次绕组没有中性线,所以在二次绕组侧产生的零序电流无法在一次绕组中平衡,零序电流在零序电阻上产生电压降直接导致了在配变二次侧产生了中性点位置偏移。 同样根据简单的电路原理也可以分析出,由于在A、B、C相的负荷不等,所以在A、B、C三相上的电流也就不等,那么A、B、C三相电流矢量和一般不等于0,也就是在中性线上的电流一般不等于0,也即零线电流一般不等于0,在实际情况下,零线的电阻是不等于0的, 这样在零线上就存在电压,形成了中性点位移,导致了A、B、C相的相电压不对称,当某一相上接的负荷越大,这一相上的电压也就越低,而另外两相的电压将变高,所以当三相负荷的差值越大,也就是三相负荷的电流不平衡度越大,那么中性点的位移也就越大,所以导致电压的偏差也就越大。在城区配网中大多数低压负荷为照明和家用电器,这些都是单相负荷,同时用户的单相负荷的启用时间又不同时,所以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将会很明显,导致了某些用户的电压偏低,有些用户的电压偏高,特别是在夏天用电高峰期间,我们发现在有些配变的某一相上接了多台空调,在同时启动是就会产生单相电流严重超过其他两相,导致该相上的电压偏低,使有些用户的电器无法启动。这就是3相负荷不平衡导致3相电流、电压出现不对称的产生的原因。 2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分析: 2.1 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低压线路电能损耗增大。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90分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90分 一、广播(共8项,总分:40分)1。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歌德的沃尔堡计划,将 199贵族党转变为全民党,商人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农民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工人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歌德的沃尔堡计划最终决定: A。把农民阶级的党变成工人阶级的党。把工人阶级的党变成农民阶级的党。把工人阶级的党变成全体人民的党。自从1960年美国第一次电视直播总统选举辩论以来,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对选举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种传播形式。它通常被称为 A。第一力b第二力c第三力d第四力 4。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哪一年提出了歌德-施鲍尔计划? A . 1950 B . 1959 C . 1980 D . 1989 5。“项目方”的概念是由()首先提出的? A。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民主党意大利社会民主党 6。党政分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a 1917 b 1918 c 1949 c 1949俄国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 d 1958 7。西方政党在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提高党的形象和吸引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以下内容与这项工作无关:

A。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组织结构和活动的灵活性,争取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许多政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来扩大宣传阵地。 B。英国工党1997年年度会议调整了该党的决策机制,建立了一个由八个政策委员会组成的国家政策论坛,征求党内外各种组织的意见。德国社会民主党强调,它是一个成员党,实行全民公决制度。总理候选人由全体党员决定,而不仅仅是党代会的代表。明特费林总书记关于直接选举该党议会候选人的提议引起了巨大反响。 C。在网上,你也可以申请入党,刷卡支付党费和捐款,订阅党刊,发送党的传单、电子邮件、指示和其他需要手工发送的书面材料。在 D。XXXX、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建立“开放政党”、“项目党”、“特别支部”和“网络党”等。对生态、堕胎和失业等问题或项目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项目组,但不一定同意整个项目组的计划,也不必承担太多责任。问题解决后,他们可以提出新的项目。如果他们对其他项目不感兴趣,他们可以退出聚会。建立网络认证学校,帮助党员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方法决定将该党的6000个基层组织联网,组成一个“互联网社会民主党”8.以下哪个例子更好地说明了西方政党扩大党内民主的努力? A。XXXX,15万名记者采访了美国两党国会。在XXXX,民主党共向网络媒体发放了15000张记者证。 B。在XXXX大选中,布莱尔共发表了29次演讲,4次一对一的采访,工党共举行了26次全国新闻发布会,发布了5份选举宣言和

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

自主神经症状量表 回答各问题,将椭圆涂黑。如果无法肯定怎样回答,请给出你的最佳答案。(省略部分患者基本信息的问题)。 1、过去一年里,你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来时,是否有过昏倒、头晕、“呆头笨脑”或者思索困难? 〇是转下一题 〇否转20题 2、站起时,上述感觉或症状多常出现? 〇1、极罕见 〇2、有时有 〇3、经常 〇4、几乎总是如此 3、这些感觉或症状多严重? 〇1、轻 〇2、中 〇3、重 4、这些感觉或症状多久了? 〇1、<3 个月 〇2、3~6 个月 〇3、7~12个月 〇4、13个月~5年 〇5、>5年 〇6、从记事时起就有 5、过去一年里,从坐位、卧位站起时,多常昏倒过? 〇0、从来没有过 〇1、1 次 〇2、2 次 〇3、3次 〇4、4 次 〇5、≥5 次 6、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时要多小心? 〇1、从不小心 〇2、几分小心 〇3、非常小心 7、一天中什么时候这些感觉更厉害?(只选一项) 〇1、大清早

〇2、上午其他时间 〇3、下午 〇4、晚上 〇5、夜间从熟睡中起床时 〇6、没有哪时候更厉害 〇7、其他时间,请描述 8、过去一年里,你经历的这些感觉或症状: 〇1、变严重多了 〇2、变坏些 〇3、不变 〇4、变好些 〇5、变得好多了 〇6、完全消失了 请为过去一年里你如下每个症状的平均严重程度量分: 从未有过轻中重 9、心率快或加快(心悸)?1〇2〇3〇4〇 10、腹部不适(恶心)或呕吐?1〇2〇3〇4〇 11、旋转或漂浮感?1〇2〇3〇4〇 12、头晕?1〇2〇3〇4〇 13、视物模糊?1〇2〇3〇4〇 14、乏力感?1〇2〇3〇4〇 15、震动或摇晃感?1〇2〇3〇4〇 16、感到焦虑或不安?1〇2〇3〇4〇 17、变苍白?1〇2〇3〇4〇 18、皮肤湿冷?1〇2〇3〇4〇 19、在你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等生物(血缘,自然)亲属中,是否有人坐位或卧位站起时频繁感到头晕? 〇1、有 〇2、无 若有,请列出他们的名字和与你的关系 名字关系 过去一年里,你是否感到过昏倒、头晕、“笨头呆脑”或难以思考 20、饭后不久?〇1、是〇2、否 21、长时间站立后?〇1、是〇2、否 22、身体活动、锻炼时或之后不久?〇1、是〇2、否 23、热水澡、热水浴、桶浴、桑拿时或之后不久?〇1、是〇2、否 24、你看见血或采血时是否头晕、昏倒或真的晕倒过? 〇1、是〇2、否 过去一年里,是否晕倒过: 25、排尿时〇1、是〇2、否

(完整版)学习自主课堂心得

学习自主课堂心得 在学习《自主课堂》的过程中,我对现代教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自主课堂心得。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良己解决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的特殊认识活动过程,是教与学辨证统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二者所处的地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施”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由“主角”变为“导演”、由幕前走向幕后,学生则由旁观变为参与,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从而培养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主意识和自强意识,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即独立人格,就是要承认自我,相信自我,尊重自我独立存在的主体身份和主体资格.这实际上,也就是要确立现代教学主体意识,其核心是树立一种现代科学的“学生观”,树立一种新型的以建构学生主体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这是启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力-----符合自主学习要求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智力品质----观察力、思考力、联想、记忆力等。这既是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的潜在要素。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掌握学科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技能要素。自主学习的思维观念——形成和逐步独立自主地发展评论历史、发现历史问题的价值体系,掌握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上五个要素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五维结构。课堂教学应确立“以学习方法为中心”的学习观。在传输却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它的实质在于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从人一生不断学习的角度去审视教学,确实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应包括做人、健体、生活、劳动和审美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应关注“教学学法化”问题,即如何获少地传递和存储知识,而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元素质”上。 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改输灌式为讨论武、问题式或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组织和学生的自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学习《自主课堂》,我深深体会到: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学术研究论文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 胡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同时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和执政党建设的诸多困境,需要再审视如何彻底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基本问题。从阶级党与全民党、群众党与干部党、整合型政党与代表型政党这三个政治学维度,总结现代政党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深化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并探明具有时代特征的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政党转型革命党执政党政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 作者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200233)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同时,也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面临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上,面临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结构、体制机制等挑战和问题。例如,目前在党员规模总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员骨干却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不少农村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有的村党支部被形象描述为“七个党员八颗牙”,出现了党员数量总体上“既多又少”的悖反现象。又如,不少地方效仿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致力于“支部建在楼上”,在“两新”组织中大力发展党员和开展组织活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往往事倍功半,实际情况往往是连不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的党组织生活都难以正常开展,甚至不少社会精英更倾向于加人民主党派或成为无党派人士。再如,多年来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出台了党委中心组学习等一系列措施,但学用脱节等问题比较明显,形式主义严重。还如,党的各级组织长期高度重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采取了不少举措,但仍不能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呈下降态势,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以至于很多党建工作不得要领,效果不彰,甚至吃力不讨好。例如,对于党建当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主要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来点点滴滴地加以应对,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各种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又如,一些人不相信理论,只重视实践,党建工作陷入经验主义,很难避免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试错性、盲目性和片面性。再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很多党建研究要么千孔一面要么支离破碎,要么空洞无物要么逻辑混乱,要么一知半解要么似是而非,优秀的理论成果凤毛麟角,相对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而言总体水平低,不足以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又加剧了人们对于理论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还如,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严重,一些人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党建实践相结合,不正视现实问题,回避矛盾,讳疾忌医,拒斥对党的建设进行创新。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和执政党建设的诸多困境,究竟是按照过去做法的“惯性”继续路径依赖下去,强化固有的模式,还是另辟蹊径,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路径变革,是一个重大课题。早在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

C 交流 A 引入 B 自学 D 展示 E 反馈 F 总结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模式图 1.自主学习课堂,前提是模式,传统教学,一凯洛夫五环节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排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以教师讲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课堂中,首先要考虑安排进学生的自己学习活动,其次要考虑安排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天津中学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的。 一. 学 案: 教师活动: 基本环节: 学生活动: C A B D E F C A B D E F

案: 2.各个学科在学校一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趣向, 分别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如政治课的课堂模式 1、学生自学(7—8分钟): 课前设计预习学案,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 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思维问题。 每个学生可以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其他学生 讲解。 2、小组讨论(6—7分钟) 1)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 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特别注意的是问题呈开放性,不存在唯 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 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注重的是讨论的 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 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协调作用,把握讨论的时间,提出讨论的 总体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 站在前面,教师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 在后。 2)课堂小组有恰当的小组成员分工、讨论的主题,教师进行条理化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