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实验中学2016、5期中历史试题

安阳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命题人:黄喜军审题人:王雪张珂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40分和非选择题60分。

2.择题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卷对应处,非选择题将答案规范书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直接写在试题后面无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长期存在 B.行政效率的低下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官僚政治的弊端

3. 贾谊在《治安策》中强调“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材料体现了

A.推行郡县制牵制诸侯势力 B.实行宗法制的目的

C.行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 D.七国之乱的缘由

4.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

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7.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 7%,中国人均C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8.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

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9.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10.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废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

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11.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12

13

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

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14.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

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15.《天演论》的原作《演化论与伦理学》中有一节:“猿与虎的生存斗争方法与健全的伦理原则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严复却没有翻译这一节。其用意是

A.抛弃旧文化的陈腐观点 B.弥补原作的学术错误

C.避免激发国人的仇外心理 D.强调进化论的社会意义

16.1912年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狭义光复记》。该茶馆在当地的报纸上称“…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以上材料说明

A.民国茶馆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首要阵地 B.人民群众肯定了民国茶馆的教育功能 C.民国茶馆打破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歧视 D.茶馆表演成为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17. 1925年,时任黄埔军校长的蒋介石发表演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

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说明

A.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B.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18.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

C.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促进中外贸易

D.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19.1922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考察中国后说:国民党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士兵和工人四种成员组成的“一个多阶级联合的松散组织”,“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长期和工人有接触”。香港海员罢工的“全部财政资助都来自国民党”,中共“不和罢工工人联系,也不支持罢工”。马林的考察结果

A.不利于中共掌握革命领导权 B.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C.符合国共两党的实际情况 D.有利于国共党外合作的实现20.1938年,某实业家奉当局命令,将汉口的部分工厂迁至陕西宝鸡,“圈地四百余亩,迁去纱锭两万枚,布机四百台,粉机约合出粉三千包……筹备经年,始获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业家经营纺织和面粉产业 B.日本加强了侵华战争内地攻势

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排挤 D.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破坏

21.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

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22.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 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B. 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

C. 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D. 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23.1961年一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24.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这表明中央

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 B.着力纠正“左”倾错误

C.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D.加快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

25.右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

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

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26.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的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应该取消个体户”,“将物价权力收到省一级政府中”,政界出现了“经济特区发展过快,权力下

放过多”的质疑声音。这些言论

A.有利于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过热和混乱现象

B.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新的阻力和挑战

C.说明政府应该减小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D.指出了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7.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2016年1月27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称,美国将继续在南海挑战中国的主张,他个人认为,这些岛屿不属于中国。

其演讲一经传播在网上掀起千层浪,众多网友发表评论。在下列评论中,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①开往幸福的火车哟:他的言论让我感到非常惊讶,这完全是缺乏历史常识的②不爱就byebye:他的个人观点在形式上是合时宜的,但内容上是错误的

③咩咩:哈里斯的个人观点与美国官方政策是一致的,是抗日战争遗留问题④飞向月

球的鸟:他这是用无知的言论来挑拨离间,带有种族意识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8.右图是我国历史上曾经发行的一张股票图样。请根据

内容判断其发行的目的应为

A.打破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发行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发行

C.实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而发行

D.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发行

29.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D.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30.“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31.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美洲新航路开辟 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 D.世界市场形成32.……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33.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权在民”34.“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A.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B.光荣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35.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36.“(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37.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38.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下列组织最能体现这种“越位”

的是

A B C D

39.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力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世界不仅存在着“一超”和“多强”及它们之间的博弈,而且还存在越来越强大的“非极力量”(众多不能成为“极”的中小国家和没有“极”参加的非国家行为体)。大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取决于它与“非极力量”寻找共同语言的能力而非其军事实力。“非极化”

发展势头强劲。这表明

A.“一超多强”被“非极化”取代 B.大国霸权的影响正在逐步遭到削弱C.“非极化”趋势妨碍全球化进程 D.“非极力量”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40.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让世界从“大号”缩小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到2000年,让世界从“中号”缩小到“小号”;200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的关键因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4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

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6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中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表二

表二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7分)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

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

材料一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材料二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7分)

治秩序体系;持续时间长;厚往薄来;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形成东亚文化圈;本质上属于贡赐贸易;属文明的扩散;在西方国家侵略下瓦解。(任答4点给8分)殖民体系:以西欧国家为中心;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语、西班牙语、英语文化圈;(或使世界连成一体)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体系。(任答2点给4分)

(2)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自然经济的发达;中国先进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儒家文化的价值追求,儒家天下理论塑造的产物。(答出任意3点给3分)

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扩张性和开放性;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及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极强主义的、非伦理化的文化推动,不受道义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实行掠夺和扩张。(答出任意3点给3分)42.(12分)

历史阶段一:信息:1864—1894年间:民主观念已经出现,但理解肤浅,民主一词使用量较少。(2分)说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4分)

历史阶段二:信息:1895—1900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对民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2分)说明: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倡导维新变法,进一步宣传民主思想。(4分)

历史阶段三:信息:1902—1908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传统君主观念被抛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2分)说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统治进一步失去统治基础;1901年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4分)

历史阶段四:信息:1909—1914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倡导君主制的理念又死灰复燃。(2分)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复辟帝制,民主有名无实。(4分)

43(1)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4分)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4分)

(2)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2分)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3分)

44.(1)肯定(2分):琦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2分)

否定(2分):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2分)

(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3分)

因素: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任答2点得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