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明

(一)十九世纪中晚期:农业明向工业明转变历程的开始1.原因:①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工业明的兴起创造了条;②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旧体制、旧思想,客观上带了西方的技术、设备、思想化,并为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创造了劳动力、市场等条2.表现: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②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洋务企业等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③轮船运输、铁路运输等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兴起、新式学校开始出现,出国留学逐渐增多;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传入;④“师夷长技以制夷”、“兴民权、君主立宪”等思想日益传播;⑤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二)二十世纪上半期:工业明开始起步1.有利条: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甚至奖励实业;②教育改革的广泛进行及留学热的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③辛亥革命为工业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给全国人民以很大鼓舞;④南京临时

政府的法令、措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⑤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群众性抵制外货斗争的推动;⑦外国资本主义的大量输入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2.表现:①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兴起了大批工矿企业;②交通面貌进一步改变如铁路增加、公路运输兴起;③新式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④政治明取得重大进展,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及其他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法令法规;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资产阶级新思想化日益传播;⑥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日渐流行,新道德、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加强。3.不利因素:①资金、技术、人才准备不足;②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上的障碍;③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专制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破坏和压制。

(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明初步基础奠定1.有利条: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的统治,扫除了工业明道路上的主要阻碍;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化2.表现:①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一些产品的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②交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铁路、公路、航运、航空迅速发展;③轻工业、农业也获得较大发展;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⑤化教育、

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3.主要问题: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经济建设;③外交形势逐渐恶化,阻碍对外经济化交往,对我国工业明建设带不利影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业明快速发展1.有利因素:①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人们思想不断获得解放;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⑤国际形势总的走向缓和,外交上取得一系列成就,创造了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量引进,外国化广泛传入。2.重大进展:①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轻、重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③交通、通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化、人员交流日益便捷;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⑤科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⑥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商品经济社会日趋形成;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章金融制度的建立 1、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2、清算制度的建立 3、股票市场的形成 4、南海泡沫事件 金融:资金融通 金融革命: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银行制度、结算制度、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一、硬币缺乏——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均衡——产生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近代银行制度的结算制度 发展原因: 1、金银复本位制 2、货币量增长推动了贸易的发展磨损和贮藏的损失人口的增加新兴工业发展与 东方贸易逆差 3、17世纪20年代欧洲采银业萧条 4、货币短缺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大宗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民间金融家和政府之间 近代政府面临突发性货币匮乏,因货币缺乏,私人借贷普遍存在。由于对贷款的广泛需求,出现早期“商业银行家”(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商业银行发展困难,破产的很多,社会上对放债人存有敌意,银行家经营无力,直到利率革命出现,缓解危机。) 利率革命是近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 汇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承诺 支票:信用工具意大利首先采用转让支票的国家 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贸易结算中心 18世纪伦敦挑战阿姆斯特丹 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瑞典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Be lombard street to a china orange. 英国金融界比喻“悬殊极大,十拿九稳” “华尔街2号”伦敦证券交易所 17中叶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出现了 南海泡沫——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近代金融制度建立伊始,不完善,不稳定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密西西比泡沫 2、郁金香狂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第二章工业革命的准备 一、市场制度的创新 农村:圈地运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 二、竞争有序化 限制过度竞争,建立规则竞争 三、政府行为的界定 政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保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限制经济活力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简答题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 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 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 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 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 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 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3.提倡引用外资兴办实业 1912-1927,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1.部门发展很不平衡,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2.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效率差 3.许多企业的机器设备从外国进口,技术指导也要聘请外国人担任,使民族资本企业明显具 有依赖性 4.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地区比较集中 2.人数比较集中 3.深受剥削压迫 帝国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掠夺 1.输出资本,直接经营农业 2.输出商品,打击中国农业经济 3.控制中国农产品市场,直接支配农业生产 1923-1937,国民党政府经济方针和政策 1.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 2.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3.建立重化工业战略,加速工业发展 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 1.赋税政策 2.租佃政策 3.农村金融政策 4.农业改良措施 国民党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1.对重要经济资源实行国家控制 2.对重要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3.对重要产业部门实行国家控制 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金融的控制与垄断 1.设立伪银行,发行伪钞 2.排斥打击和利用法币 3.滥发伪币,实行通货膨胀,榨取敌占区人民的血汗 满铁,满业来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昭书指令成立 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虽然以经营铁路为主,但还经营船舶等很多部门,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 的调查机构,广泛收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满业是关东军一手扶植起来的鲇川义介的满州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其业务主要来源于满铁 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合作运动 是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发起的经济运动,1938年8月5日,在征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和支持下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成立,由孔祥熙任理事长,艾黎任技术顾问 其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1.集体式2.分散式3.混合式 工厂内迁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1.奠定了发展西南工业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大后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3.内迁工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困难的原因 1.从外因上考察,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人力和资源, 也增加了中国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由于日军在海上和陆上的封锁与禁运,使得国统区的外货来源几 乎断绝 2.从内因上考察,国民党政府压制私人资本和对农民的掠夺政策,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萎缩 ,使本来就发展不足的国统区的生产力就更无法应付激增的物资需求,因而国统区的物资遂日益缺乏 抗日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战后美国如何独占中国市场 1.美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美国对中国商品市场的独占 3.美国对中国投资市场的独占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破产 1.首先是美国商品的倾销 2.其次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和打击 3.最后是国家垄断资本对民族工商业的排挤打击 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1.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3.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翻身农民支援了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工业为什么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遇到西方列强强大的军事威胁,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希望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借此来增强国家实力。洋务派受到外国 坚船利炮的影响,对机器工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国民党政府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的内容 1.整顿财政体制。生要措施是建立和加强财政管理机构,明确国家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划分, 确立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系,基本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财政体制 2.实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关税自主,清理盐税和设立统税 3.建立金融体制。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四行二局的金融体系 4.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是1932年废两改元,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元 制度,第二步是1935年的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实行法币制度 简述抗战后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途径 1.通过美国所控制的经济机构 2.国民党政府给美国商品倾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3.通过国民党国家资本经营的公司或国民党官僚私人资本与美国合营的公司推销其商品 4.美国在华大量设立公司,经营对华贸易 5.通过大规模走私活动。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后有感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有前言写了海盗掳掠和所谓“闭关自守”和所谓贸易自由和两次鸦片战争,第一章是介绍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西方入侵者对中国政治上的间接统治和经济上的暴力强制。如西方入侵者在中国的行动方式一般、为所欲为的海陆掳掠、惨绝人寰的“苦力”贸易、畅通无阻的鸦片走私和合法商品的走私漏税等。第二章是介绍农民大起义时期的经济形势。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所采取的财政经济措施。第三章写了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的政策措施。如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和维护地主产权的政策等。第四章是介绍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国经济半殖民地性的加深。第五章写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民用企业的产生及其和内外势力的联系和矛盾。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再次。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结课论文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摘要】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中央掌控财政 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分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总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经济开始复兴的阶段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的阶段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

高考中国近代经济史总结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表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输入东南沿海,取代了中国的土纱土布,,使得耕织分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得丝、茶商品化。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2.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内容:①“自强”,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求富”,7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重要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海防方面:从70年代开始,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代表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派遣留学生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作用: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的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因: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吸引以及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 诞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成果: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分布上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2.短暂春天——空前迅速发展,但是时间短暂 时间:1912——1919年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④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部条件)。

200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

有几条主线可以自己整理整理。 总的时间线: 鸦片战争前(1840以前) 两次鸦片战争(1840第一次,《南京条约》;1856第二次《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短暂繁荣,1914-1921黄金时期) 国民党掌权(1921-1931[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31-1945日侵华[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1937-1942私人经济的短暂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独占;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并最终破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并最终取得胜利]) 关于土地: 封建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地主,国家和自耕农;《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绝对平均主义。历史上农民革命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方案。 乌托邦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富农经济,经营地主,农牧垦公司抗战前,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与农业合作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土地改革风起云涌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另外,还有:关于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关于国民党经济政策的三个阶段(1927-37,开始阶段,呈上升,重点词汇是统一,促进。37-45抗日,一方面继续推进国家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战时经济;1945-49,美国、掠夺接收、破灭),都是可以拎出来理一理的。 简单就这么点内容,其实重要的应该自已来整理,以此也可以强化记忆。这一科很有意思的,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枯燥。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毛泽东思想考虑。 还有零碎的一点,书上有很多零碎的内容,如什么烟草、大米什么的主要产区在哪啦,等等之类的,按理说经济作物主产区应该掌握的,考试时也往往会考到,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考试题库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题库(简答、名词解释) 简答: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 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3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经济关系决定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性质,是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A.地主和农民 B.地主和自耕农 C.租佃制 D.赋税制 2.( )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A.国家 B.自耕农 C.个体 D.地主 3.( )订立后,一位英国人曾指出:“这个条约从各方面看来几乎就是爱国者死刑判决书”。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4.( )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工业领域中最先侵入的部门。 A.航运业 B.加工工业 C.船舶修造业 D.银行业 5.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外国列强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 )。 A.鸦片贸易 B.倾销 C.不等价交换 D.欺骗 6.( )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 A.洪仁玕 B.洪秀全 C.陈玉成 D.孙中山 7.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希望多少能够抵制西方的( ),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要特点。 A.侵略 B.工业品 C.商品倾销 D.不平等交换 8.( )的动机是19世纪80、90年代近代民用工业创办出现高潮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A.求强 B.求富 C.富民 D.原始积累 9.湖北枪炮厂由( )创办。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陈启源 10.( )不仅是清政府创办民用工业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基 本阶段。 A.官办 B.官商合办 C.中外合营 D.官督商办 11.《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 )、辽东半岛给日本。

应用文-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

关于xx 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r\n\xa0\xa0\xa0\xa0 一、问\xa0\xa0\xa0\xa0 题 \xa0\xa0\xa0\xa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 史是一门新建设的学科。几年来,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部分;随着这门学科的建设,许多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提到讨论的日程上来了。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公开讨论,如对象问题;有的虽未公开讨论,但不同的意见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等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有助于这门学科的 的。本文企图对后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xa0\xa0\xa0\xa0 根据近年来 的著作、文章和一些学校的讲义或提纲来看,对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大致有下列几种意见: \xaO\xaO\xaO\xaO( —)把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止的经济发展分成八个时期:1840?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1919?1927 年,1927?1931 年,1931 ?1937 年,1937?1945 年,1945?1949年。“以上的八个时期又分成两个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1 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① (二)在好几个学校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讲义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期 意见,但在讲义编章的安排上和内容的叙述上大 ① \xa0\xa0 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6 页。 \xa0 致是把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分为七个时期:1840?1864年,1864?1894 年,1895?1914 年,1914?1927年,1927?1937 年,1937?1945年,1945 1949年。①,\xaO\xaO\xaO\xaO(三)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工业、

近现代史

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近代中国,深受外国入侵,军阀混战和政局动荡之害.中国人民对此刻骨铭心.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只有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江泽民指出:"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全球范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横行;社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影响着各国的发展;南北差距仍在扩大;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徘徊中前进;发展中国家在挣扎和挤压中发展,敌对势力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

2018届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测试卷——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1)

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测试卷 高三历史 卷Ⅰ单选题部分 (每题2分,共70分) 1.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华夷观丝毫未改变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2.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3.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 扩大了美日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4.“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5.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里案时提到,马嘉里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李鸿章具有国家主权意识 C.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6.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7. 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8. 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 A.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C.平息列强在华矛盾 D.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9. 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 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 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0.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立宪派首领汤化龙起草通电以咨议局、商会、教育会名义请各地响应。各省宣布独立时,很多省是新军起事,咨议局服从,立宪派主政。革命派依赖新军的实力,立宪派凭藉社会声望。这可以佐证 A.辛亥革命的成功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共同努力的结果 B.新军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体力量C.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各省独立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合奏11.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2. 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14.“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 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15. 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绪论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没有出路 1、外国资本独享特权 2、中国资本曲折发展 近代经济部门中的中国资本主要由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构成。私人资本长期收到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制约与压制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3、封建经济深陷危机 4、近代政府无所作为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 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明朝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保持和平与统一最长久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走向辉煌的巅峰时期。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1、传统农业十分发达 明清农业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增加劳动投入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明代中期,农 业生产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前代,间作套种的农作制技术相当发达。 中国传统农业的高度发展,使他有效的推动并维持了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强大。1,国家首先是通过贡赋等途径从传统农业中取得大量的剩余农产品和其他的财富。2,还要牢牢的控制传统农业较先进的地区,来达到维持自己统治、控制全国经济的目的。 2、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全国性市场和地区性市场、综合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均有较大发展。 明清时,苏州、杭州、武汉三镇、广州、重庆等城市均已工商业发达著称。 明清两代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后盾主要来自南方,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在南方。 明朝前期的对外贸易规模十分大,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南亚、南亚、西南亚、非东 北部等地。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的经济优势,使他对外界的经济需要十分有限。 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封建经济关系 1、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他以自然分工为基础,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不仅更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 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他实际上是若干租赁小 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并不是为了经营本身的诱惑,而 是为了自身消费的需要。 国家经济:总体上讲也是自然经济性质的,国家经济大厦的基石是由众多的小农经济 构成的,小农经济并未有在国家这个层次上形成为性质不同的新的经济组合、经济关 系和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这种封建经济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需要,经济的内聚力远大于扩 张力。2、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型。3、经济具有显著的稳定性。4、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2、中国封建经济关系

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经营管理初探 年级:09级班级:历史1班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洋务企业开中国近代企业之先河,尤其是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仿效西方近代股 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出现了招商认股、股息分配及任用精通近代企业的买 办参与经营管理等做法,对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兴起具有开山辟路的先导作 用,但官权运作因素仍占较大分量,对中国近代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 极影响。 军事工业中经营管理的诸多弊端,使洋务派对早期官督商办企业采取了西方 近代股份制公司的一些做法,虽未摆脱封建官僚习气的桎梏,但与军事工业相比, 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本文从股份制实践、买办经营、官权运作3个层面谈谈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股份制实践 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原材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达到“先富而后能 强”的目的,洋务派创办了一批与军事工业相关的近代采矿、炼铁、运输等新式 企业,并模仿西方近代公司管理的运行规则,进行了初步的股份制实践,开中国 近代股份制企业风气之先。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出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的雏形。以黑龙江漠河金矿 为例,该矿初具招商认股程序和股息分配的形式。1888年,漠河金矿“现议筹 本20万两,分作2000股,每股收天津行平化宝银100两。如交上海规元,每股 收106两。填发股票一张,息折一扣,认票不认人。一股至百股均可附搭①”又 股友“不准提本,只准招人接替,更易姓名,调换股票息折②”可见,漠河金矿 以20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不仅降低了平民商人入股的门 槛,还保证了企业创始之初流动资金的稳定性,有利于解决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在股息分配方面,其年度收入“除将借款陆续提还,并将官利及员司矿师薪水及 局费夫役护勇工食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20成均分,内呈交黑龙江将军 衙门6成报充军饷,商股10成,本厂员友司事花红4成③”在盈利的前提下进行 股息分配,初步体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分红的形式,引导中国企业迈进了一 大步。其次,在财务管理上,规定“主厂者不当兼理钱财,致涉嫌疑。今拟将收 支事务,由股本最大者公举保荐平素诚实有望之人,然后延订,将来如有亏空舞 弊等情,一经查出,惟原荐主理直认赔…凡收支各帐,周年汇齐,刊刻成册,分 送各股友阅核,以凭征信,并报北洋大臣黑龙江将军查核④”主厂者与财务管理 权的分离,有效地防止了其以权谋私的弊端,而股董与掌管财务者之间结成的垂 直经济责任关系,能够保证企业高层员司的经营管理素质,且企业年度收支的公 开化和透明化及股友和政府的监督核查,不仅提高了漠河金矿的社会信用度,还 收到了积极的监督效果。此外,在生产管理上,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严格管理工 作交接,“每日所得金沙,由监工稽查,同送至收金所,给主厂者眼同兑收,登 册盖戳…凡出入之人,一体严搜⑤”对防止金沙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 人事方面,量才授职,赏罚分明。对外国矿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延订合 ①《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3页 ②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29页 ③《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页 ④《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8—4369页 ⑤《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440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