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材料

数学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材料
数学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材料

数学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9章第2节《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圆等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A会证明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

B会根据矩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并能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矩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观察—总结—猜想—证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3)解决问题:

A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B利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B进一步体会矩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1时,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互相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在研究工人师傅检测门窗是否为矩形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检测方法,判定每种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时,先让学生按顺序画出,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猜想此四边形为矩形,再证明这个猜想。将106页练习2作为例题,从不同角度探讨此题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学习数学,渗透数学思想,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是解题方法的能源。联想想象直觉分析与综

合等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比较法化规法,抽象概括法,特殊化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灵魂,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教学手段:通过学生教具演示,动手操作和课件可以让学生验证体会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猜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程序:

(一)引课:教师通过提问和矩形定义,列表对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出本节课题矩形的判定。目的在比较突出矩形独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的两个性质。为探索矩形的判定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1.先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相互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让学生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并引导学生证明,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研究工人师傅检测门窗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思考不同检测方法,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接着让学生按顺序画出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在证明这个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实践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动手操作,猜想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

4.总结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并应用这3个方法做10道判定题,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强化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5例题和随堂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体会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6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体会,收获进行总结。

其目的是:(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课堂的反思。

(2)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学有所成的喜悦,

7.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其目的是:(1)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2)巩固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说课稿 仁河中心学校喻德胜我说课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1、本节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反思,弄清本章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能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图;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1.整体梳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体系;2. 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 2、重点在学科中的地位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就课型结构而言,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具有重复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反思性,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知识联系、深化知识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认知,有利于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就学段而言,本章是学生在掌握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有关知识的,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几何图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也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圆的知识埋下了伏笔。就学科延伸角度而言,特殊四边形的复习,也立体几何的学习建构了知识基础,终上所述,论是从知识的传承上,还是方法技能的训练中上,本节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重点的育人价值 1.通过本节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与判断,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四边形知识的系统化梳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理性思辨能力。 3.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6.1二次根式》 本课通过现实问题提出二次根式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用字母表示算术平方根中的被开方数,把算术平方根一般化,得到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非负 性.结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和思考得到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1.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3. 经历探索性质2 a = a ( a ≥0)和2)(a = a (a ≥0)的过程,并理解其意义; 4. 会运用性质2a = a (a ≥0)和2)(a = a (a ≥0)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教学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五庄观做客.猪八戒来到后花园,看见人参果树上结满了人参果,嘴馋得直流口水.正准备伸手摘时,突然一道金光,在同一个枝头上一大一小的两个果子同时掉了下来,噗的一声同时着地.猪八戒很好奇,通过查阅资料算了人参果下落的时间t 与h 之间的关系式为t= 9.4h ,你知道式子9.4h 表示的什么?式子t=9 .4h 中h 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为探究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导入二: 1.教师出示复习题: (1)4的平方根是 ;0的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2)5的平方根是 ;5的算术平方根是 . 学生口答:(1)4的平方根是±2;0的平方根是0;-16没有平方根. (2)5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是. 2.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思考”题: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 2,则它的宽为 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那么t 为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答案:(1)S ;3(2)65(3) 5 h . [设计意图] 以回顾练习和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引入新课. 二、二次根式的概念 问题1.上面问题中,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S ;65;5 h (1)这些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节课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学习更复杂的平面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提升推理探究能力,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归纳、证明,认识研究图形,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学情及教法分析 农村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推理能力还不够强。针对这种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要努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采用“引导自学—指导小组活动—讲评—归纳-分层训练-辅导”的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力,操作能力。 2、注重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2.1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设计说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及图形变换(对称、平移、旋转)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矩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能力。此外,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有关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且掌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探究、实验、猜想、说理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解决: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2.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三、教学程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贴近现实生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我设计了欣赏图片这一环节。 (一)欣赏对比,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熟悉的矩形图片,体会矩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并借机提出以下问题:(1)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3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第17章分式 §com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

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理式整式分式 三例题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0即≠1 所以当≠1时分式有意义 2分母2≠0即≠- 所以当≠-时分式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com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httpx kb1com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八章第一节内容,它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对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殊多边形中的特殊四边形的进一步研究,也是下一章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平行四边形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等制造时都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推理论证方法,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及至本章都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置的。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七章三角形”中已经学过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相关知识,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在小学学过,对它们并不陌生,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需加深理解。在认知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通过辅助线与三角形相联系,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知,还需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欲与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观察——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定理内容,并学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难点: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 定理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转一转、移一移、证一证等环节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PPT制作的课件,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学法 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导学

(完整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说课稿.doc

《正方形》说课稿 娄底·涟源·古塘中心学校周细英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 今天我跟大家说一说九年义务教育湘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正方形》的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评价分析和教学反思这五 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方形在小学学生已经接触过。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等有关知识及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 察、操作、推理和证明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 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证明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概 括,充分体现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从属关 系,同时又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正方体、正六面体必备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和 应用。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是一所山区中学的数学教师,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一般,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表现欲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的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4、教材的处理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意 义、性质及其应用。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让 学生感知正方形,引入课题;通过观赏一室内装饰图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图中的平行 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和联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 主探索新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意义、性质;最后应用正方形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掌握。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性质以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的 关系。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证明的方法。 3、渗透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 下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指出:“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10020v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 m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小时,所以 10020v = 6020v . 10020v ,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 s m2m 1 2 = 6020v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

最新平行四边形说课稿完整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及其高和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从学法上 谈谈。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2.1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设计说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及图形变换(对称、平移、旋转)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矩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能力。此外,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有关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且掌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探究、实验、猜想、说理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解决: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2.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三、教学程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贴近现实生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我设计了欣赏图片这一环节。 (一)欣赏对比,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熟悉的矩形图片,体会矩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并借机提出以下问题:(1)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节课为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它作为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书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中呈现的数学美。(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课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直观的感知和认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有关几何事实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合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质说课稿 (33)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章三角形和上节平行四边形后进一步研究的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它的研究过程既是对三角形有关定理内容的巩固 练习,又为下一节菱形,正方形一些定理的得出做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据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重点:矩形定理以及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矩形定理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讨论、探索——解惑”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法上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 1、复习旧知,以旧探新 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行都有哪些性质?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 们与平行四边形有何关系? 说明: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复习,为引入矩形的性质作铺垫,做到自然过渡,从而引出课题。

2、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学生经过讨论后便能得出:矩形,菱形、正方形既然都是平行四边形,就具有平 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先来研究矩形的性质。 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让学生来证明该定理,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对于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证明也同上一样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让个别学 生板演,老师给以适当的指导。 说明:学生对矩形的性质已有所了解,这里的重点是要严格证明它们。其中第一 定理可由矩形的定义推出(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第二个定理可由定义和全等三角 形证明。 3、议一议,师生互动,层层深入 如图,设矩形的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为O,那么BO是直角三角形ABC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有什么大小关系?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说明:这样设计是通过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 的关系在说明理由时,需要用到“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老师可结合这一 点再次强调特殊平行四边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得出推论: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强化新知、巩固提高 例: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也可讨论,个别学生板演) 对于此题要提倡解法的多样化,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解法,老师则应予以鼓励。 说明:设计此例题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矩形的性质及推论,并根据学 生所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反思小结,系统升华 学生自主总结,畅谈体会和收获: 本节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星一中的数学教师于淑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务《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其性质也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得到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生心理特征,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数学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特征,八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在归纳概念和性质时不够严密,而且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步步引导,处处设疑,通过学生主动交流,相互补充归纳,形成概念和定理。 3、教学重难点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为接下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矩形、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均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寻求解题思路。 为了很好突破重、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变换,并进行推理论证。使学生由直观的视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