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提示※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提示※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提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6271502.html,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提示※

作者:赖丽

来源:《音乐探索》2014年第03期

摘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一首花木兰诗既体现了花木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又展示了其善良淳朴的女儿情与勇敢忠孝的英雄气概。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由词作家刘麟、曲作家王志信共同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艺术作品。作品《木兰从军》于婉约之中见高亢,荡气回肠。此作品在我国专业艺术院校教材中广为使用,同时也是舞台演出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对《木兰从军》这首声乐作品创作艺术特点的分析,特别是在演唱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可以揭示《木兰从军》内在美学特色与其作品的艺术内张力,为歌者再现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提供新的诠释。

关键词:木兰诗;《木兰从军》;创作特色;演唱提示

中图分类号:J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3-

一、《木兰诗》与《木兰从军》

w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甚广的名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又名《木兰辞》,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诗篇不仅赞美了这位奇女子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对名利的淡,也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烈特点,塑造了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淳朴和勇敢的完美形象。

《木兰从军》的歌词大篇幅采用了《木兰诗》,其乐曲主要是以我国中原一带的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的整体风格充满着河南豫剧和北方民间音乐的特色,给人以宽宏大气、豪放恣意的感觉。正是由于这富有浓郁特色的词曲呈现,使这首叙事歌曲在创作艺术

上别具一格。

歌曲《木兰从军》是一首叙事歌。所谓叙事歌就是比较完整叙述一个故事的歌曲。叙事歌的歌词有的采用史诗、古诗词、叙事诗或者故事诗。叙事歌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叙事歌的音乐结构比较自由,节奏速度都比较灵活多变。叙事歌的类型和风格比较繁多,但是所有的叙事歌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比较口语化,表现性很强。由于叙事歌的选材多来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二、作品欣赏 1.《何日君再来》 2.《外婆的澎湖湾》 3.《小城故事》 4.《黄土高坡》 5.《天堂》 三、探索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CAI课件音乐设备电脑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四、感受与体验 导语:我国通俗歌曲从起源到今天的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么究竟我国各个时期通俗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所有的通俗歌曲都适合中学生演唱呢?通俗歌曲到底可不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呢?这些正是我想在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首我国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声音,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体现,最到位的诠释。而声乐艺术又是唯一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很完美的艺术。 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也要借鉴文学中的停顿、转折,“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恨生”。在作品中,一般是一句一断,但为了强调语气,分清主次,突出表情,常常在乐句中主要的词语和逻辑重音上,或者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衬词上,灵活地运用顿挫手法,让音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比如歌曲《我爱梅园梅》中,由于这首歌曲带有京腔、京味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特点更为清楚明了,在结束句“我爱棋逢对手园的梅”中的“梅”,在每二小节附点十六音符的节秦处放慢速度,把京味开始融入,直到结束,那才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而在当今,声乐演唱的唱法的主要有3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也是各有特点,声乐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内在底蕴充分透彻的把握,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富于表现力,从而更好更精准地将声乐意境诠释与表达出来,收到应有的演唱效果。所以,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 而民族唱法则不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一、根据古诗、词及近现代诗创作的艺术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律发达的国家,诗词的历史渊源流长,数量庞大,仅唐代 一朝,就创作了近5万首诗,名家辈出。所以说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而作曲家在选择古诗或名诗进行音乐创作时,自身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学 功底,从形式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句法语气、节奏、合仄押韵,对内容 有深刻的情感领悟和共鸣,而且还应有很高的艺术创造能力,能够选择 恰当的音高、节奏、音色、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将诗歌、旋 律与钢琴伴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艺术形式。我国的作曲家根据一些著名的诗词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下面仅举 三个实例(谱例略)。 1、黄自根据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创作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年少万兜鍪,/满眼风光北固楼,/坐断东南战未休。/千古兴亡多少事?/ 天下英雄谁敌手?/悠,悠,/曹刘。/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词的上片即景抒情,通过眺望神州抒发了作者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下片 表明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及抗金北伐的决心和对中原的怀念。 黄自在音乐的创作上主要运用欧洲传统技法,使旋律与语言紧密结合, 为了表现歌词中宽广的气势,旋律多处出现了大跳跃。钢琴伴奏将旋律 与丰满的和音组成音型,右手均匀的三连音节奏从引子开始就使作品充 满了稳健而深刻的内蕴,充分抒发了词作者的壮志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涉江采芙蓉》是罗忠熔根据古诗创作的,作者运用了20世纪十 二音序列技法,是中国古诗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相融合的范例。涉江采 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欲终老。/歌词通过对芙蓉、芳草的描写把人 带入时空隧道,好似回到从前美好的境界中,不过长路漫漫,同心而离居 又让人回到现实离别的忧伤情感之中。充分地表现了一位长者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歌唱旋律部分与钢琴伴奏部分都是由基本序列及它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一、音乐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也为学生拓宽考试渠道,开辟升学路子的需要。高等院校招收音乐艺术专业的特长学生,必须加试考查音乐艺术特长。音乐特色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使之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音乐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建设音乐艺术特色学校的需要。建设音乐特色学校,培养特长生,实现特色教育,就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有了设置科学的课程,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3、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歌艺术的需要。 音乐艺术特色课程的设置,确保民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由此看出,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创建音乐艺术特色学校,设置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将音乐特色课程设置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二、音乐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要有体现音乐特色的课程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开展特色教育,要遵循“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合格就是按照高考要求,培养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类招生合格的人才。特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专业中有特长,有一门强项。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举行音乐会,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特长。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容。这些经验与经历,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教学所用,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心灵深处。音乐特色课程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1.民歌民谣 《十送红军》《采红菱》《回娘家》等这些民歌歌谣都是非常喜爱的歌曲,当地也有许多群众喜爱的,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积极向上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艺术歌曲

浅谈中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现在多指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它属于抒情歌曲范畴;歌词多采用诗词来表现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创作手段和技法复杂;伴奏占主要地位;音乐会中常常演唱并作为声乐教材的一种歌曲体裁形式。 从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艺术歌曲始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产生到新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们从借鉴、模仿到融会、贯通,从探索、总结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艺术歌曲在当代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艺术歌曲: 爱情湖、啊中国的土地、北京颂歌、遍插茱萸少一人、长江之歌、草原之夜、飞天、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报答、草原风光好、春到西部、春江花月夜春丹顶鹤飞回来了、大海啊故乡、大森林的早晨、多情的土地、东方有一个梦打起手鼓唱起歌、大地飞歌、当兵的人、嘎哦丽泰、高天上流云、江河水满江红、古老的歌、故乡是北京、桂花开放幸福来、赶墟归来啊哩哩、荷花梦归来的星光、故乡的炊烟、黄河怨、黄水谣、红豆词、假如你要认识我、母爱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花神、眷恋、教我如何不想他、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举杯吧朋友、今夜无眠、叫声妹妹泪莫流、静夜思、克拉玛依之歌、蓝花花绿色的呼唤、玫瑰三愿、牧歌、玛依拉、孟姜女、木兰从军、牡丹之歌、梦回长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神奇的地方、梅花引、纳西篝火啊哩哩鸟儿在风中歌唱、牛郎织女、七月的草原、你是这样的人、曲蔓地、苏幕遮青藏高原、情深谊长、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松花江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世纪春雨、海韵铁蹄下的歌女、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同一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五歌放羊乌苏里船歌、我爱你中华、我爱你中国、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新时代、我像雪花天上来、相约在月圆时节、西部放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沁园春雪永远跟你走、祝福祖国、珠穆朗玛、昭君出塞、祖国我为你干杯、大江东去春思曲、那就是我、思乡、清晰的记忆、我和我的祖国、槐花几时开山在虚无缥缈间、花非花、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夜半歌声、黄河颂、二月里来、红豆词、三十里铺、马儿啊你慢些走、涉江采芙蓉、嫦娥、卜算子咏梅、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

通俗唱法技巧

通俗唱法技巧——气息练习(一) 首先是气息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躯干站直,胸部放松地挺起,腿不能弯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意识去吸入大口气,直接用小腹的动作来数“1”,(不是心中数,而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小腹立即回复原状。再收小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地数到“10”,或“20”,让小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和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因为在小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动作的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开始阶段下腹肌肉会很“酸”,这是正常的。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1----30;最多可数到50位数。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这是锻炼“保持”的基础。 第二步可用音阶来练气。先用三度下行3 2 1(咪来哆);再是五度下行5 4 3 2 1 ;甚至八度下行7 6 5 4 3 2 1 .看下腹肌支持能力而定。下行适应了,可改练上下行三度音阶1 2 3 2 1 或五度上下行1 2 3 4 5 4 3 2 1 甚至九度上下行1 2 3 4 5 6 7i2i7 6 5 4 3 2 1 ,一切量力而行。关键是锻炼收紧小腹的支持余地。练下行音阶时,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练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时加强下腹肌向上“顶”的力量,下行时只需保持可;练八度上行当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顶”的力量,总的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断向上提,切记这个练习不是为收腹而收腹,而是为了让胸廓张开,辅助动作是收紧臀部,这种基本功和练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练音阶时用什么元音为好?最好用Hm,因为Hm要求收缩声带,可为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做好准备,这是第一步。当“换气”的习惯建立之后,必需把训练重点放到张开两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发音的同时,有意识地“撑”开两肋,就如同手风琴的风箱那样拉开,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难练的一个环节,两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撑力,光靠小腹支撑的能力时有限的。完成气息控制的最后一步是鼓上腹,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需带动腰围四周的扩张,此时的横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闸”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气息训练,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三种独立的呼吸方法,因为通俗唱法有层次性,对于像一些音域宽、力度对比度特别大的歌曲,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控制。但对音域窄,不要求强烈气势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阶段也足够应用了。由于保持气息这句声乐术语,经常造成错觉和误解为----“迸气”、造成气息僵化,反而破坏了歌唱的流畅。所以使用“气势”----(象征一种动态中气息)这个名词或许更恰当。 至于为什么不讲吸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歌唱是在“呼气”状态下进行的,吸气是人的本能,不吸气人就会死亡。所以把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核心吸气的话,结果往往弊多利少,许多错误的呼吸方法都来自于对“吸气”的强调,永远不必担心体内无气。任何歌唱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点----气不在“吸得多”而在“吸得深”。用小腹作为“力点”,两肋为“支点”不是已很“深”了么!小腹也就是丹田。气势的“保持”建立在一种意念上,决不是保持在某个不变的躯干姿势上。这个意念可以理解为不断地在“加气”或“提气”均可,不论上下腹肌在歌唱中如何不停地运动着,摸上去均是有弹性的,不是僵硬的。 虽然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这只是说明屯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理解为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何种唱法模式,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远比呼吸方法与否更重要,上述的有关气势的入门训练只能说是歌唱的一种“准备”而已。只有当发声方法的调节被歌唱者充分掌握之时,气势的功能才能被充分体现出来,初始阶段的气息训练是歌唱的准备。 上述的呼吸不是一种气功训练,歌唱中所要求的“气感”,和气功的“气感”性质完全不同。“气感”不仅是歌唱者的自我意识,也是听众能感觉到的具体效果,声乐术语----“声音靠在气上”是指一种具体的“效果”,在唱者的自我意识上觉得胸腔中有“回声”的感觉。

如何歌唱才能让歌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如何歌唱才能让歌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一、内涵的理解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二、意境的想象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三、声音的运用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四、风格的掌握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

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李云飞 (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11级5班) 摘要: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直接表达人性和真实的情感。在演唱中,通过演唱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听众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情感的接触,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涵盖了技巧和艺术两个层面的表现,通过论述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艺术表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必须先要对故事有一个总体上的理解,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更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内容、主题、语言、时代背景、乐句的划分、伴奏的织体、力度、表情术语的变化进行仔细的研究,增强全面的艺术表现力,以取得比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声乐作品;情感表现;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一、《多情的土地》时代背景 歌曲《多情的土地》是由词作家任志平和曲作家施光南一起创作的代表作品。《多情的土地》是一首表现热爱祖国乡土的声乐作品,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对于新中国来说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带给全国人民的是日新月异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声乐作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歌曲的题材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会再被戴上“修正主义”、“靡靡之音”之类的帽子了,很多的艺术都开始跟随西方流行音乐的思潮。但是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却创作了很多描述人们生产生活的作品,并没有被西方的音乐思潮影响。在那个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占也使得人们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都觉得去国外能够很好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任志平作为一个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写下了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并很快找到了施光南先生,在第一次出国的热潮中,施光南也深深地感觉到大量人才流向海外的沉痛,然而这首歌词给力施光南灵感。 歌曲《多情的土地》主要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歌词也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山河的喜爱,还有对祖国养育的感激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的企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给我讲了更多的要注意作品中的弱起和歌曲情感的掌握。 二、《多情的土地》创作特点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悠扬,注重抒情和比较细腻的强弱变化。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字数:3332 字号:大中小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重要的部分。自这种体裁形成之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获得了解放,其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特点 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Art song)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特指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当时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这是艺术歌曲空前繁荣的时代,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们为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的优美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流传到了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或者说是高雅音乐。 二、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源于德奥地区,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现多指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格调雅致、意趣深邃的声乐作品。 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一些歌曲创作者开始主动接受新的思想,主张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要求摆脱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的享受。于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许多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改革家也投身于音乐方面,并小有成就。音乐得到广泛普及不再是贵族们的专享之物。特别是在18世纪末,德国的轻歌剧作曲家约翰?亚当?希勒和彼得?希茨将民歌引入轻歌剧中倍受欢迎,这是民间音乐与学院音乐的一次成功结合,是艺术歌曲产生的转折点,很快这种艺术形式在德国得到了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声乐艺术的演变和不断的“美声”追求,这也是一个推动其整体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艺术歌曲在各国和各地的演出对象和渠道不同,必然在艺术歌曲的整体创作上有不同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第二,艺术歌曲得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们的认可和保护,他们积极地为一些文艺巨人的作品谱曲,这对艺术歌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使艺术歌曲得以传播,并发展起来。之后,大批的音乐家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歌曲的质量大大提高。如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仿佛就是为艺术歌曲而生的,其经典之作很多,像《请听云雀》《摇篮曲》《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鳟鱼》《野玫瑰》等等。 第三,艺术歌曲的发展还依赖于合适的伴奏乐器——钢琴。据记载,键盘乐器最初是由独弦琴发展起来的,后来独弦琴发展成翼琴,由翼琴进而分化出一系列的键盘乐器,如:古钢琴、小键钢琴、大键琴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进,更方便、更好的乐器产生,使作曲家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也更有激情创作。因此,没有好的乐器,产生不了好的音乐,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不例外。钢琴的出现使艺术歌曲的创作有了飞速发展。 三、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1.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在人类古代时期,诗与歌是集于一体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显现出诗的韵律,其旋律跳动着诗的脉搏。如著名诗人刘半农和作曲家赵元任合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一首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歌曲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自然景物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歌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 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现对象变成了鬼神祭祀占卜活动,让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浓重的统治阶级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仍然是在舞蹈的配合下进行演出,在器乐的门类上有所增加,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 (三)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的建立开始,我国进入到了封建君主制时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漫长的一页,在这一期,从不断地战火纷争到民族统一,到中原文化的兴起,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区域交融客观上大大

歌唱的三种方法

美妙的歌声——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加以分辨。 10.5分 教学过程 1、美声唱法: A:导入:歌曲《我的太阳》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由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演唱的一首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歌词大意: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B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d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接下来请欣赏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之称的廖昌永演唱的歌曲《黄河颂》。这首作品,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

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月亮花儿开》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茉莉花》《礼》片段 《茉莉花》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歌,该曲历史久远,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初名为《鲜花调》,一直为民间小调。《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情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 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 【内容摘要】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在歌曲演唱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唱好一首歌必须从歌曲的艺术处理入手。文章将对歌唱中艺术处理与表现的理解作品、声音的艺术处理、节奏速度的处理、情感的处理以及歌唱者自身修养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歌曲演唱艺术处理艺术表现 Songs of the art processing 【Content abstract】Song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processing, in the song sings is an important link, must therefore sing a song to obtain from the song artistic treatment. The article to will sing to hit the artistic treat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work, the sound artistic treatment, rhythm speed aspects and so on processing, emo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chanteur own training elaborates. 【key words】The song sings artistic treatment artistic expression 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也就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一首好的歌曲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音符和文字符号,歌唱者必须通过声音对纸面上的曲谱进行准确的“再创造”,把音乐特定的情感和内容以及主题形象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我们在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好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全面深入了解作品,对歌曲进行准确定位 (1)了解作品的内涵 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从而使对作品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个性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歌词内在的含义,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 (2)熟悉乐谱,准确地掌握歌曲的结构 歌曲由旋律所组成,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高亢低沉、激越委婉的旋律线。歌曲的旋律线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有时还互为结合地出现在歌曲中。而节奏是旋律中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的特点并准确地掌握它。调式、调性在表达歌曲的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小调式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也应十分注意。 (3)对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就中国歌曲而言,又可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客家民歌等风格,外国歌曲又可分为意、法、德、俄罗斯等风格。另外,还有咏叹调、浪漫曲、小夜曲等等。 很多学生在歌曲演唱中,不注意分析作品,只注重声音,其歌唱当然也就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才能把歌曲把握得更准确,表达得更完美。 二、歌曲演唱中声音的艺术处理 在歌曲的演唱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音色、音量以及力度的变化。在演唱是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变化,才能把作品表达得更加完整。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浅谈歌曲《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 唱技巧 学生姓名覃微微 学号 1240601174 系、年级专业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旭 职称硕士研究生 2016年3月11日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覃微微 邵阳学院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专业 摘要 由屈塬作词,印青谱曲,王丽达演唱的《祖国之恋》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以歌唱祖国为体裁的美声歌曲,无论是从其清新质朴的歌词还是从其铿锵有力的伴奏亦或是演唱家王丽达出色的唱功都能够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气息。除此之外,人们也能够从歌曲中深深的体会到爱国之情并且能够与之产生共鸣,这不仅是这首歌的艺术所在也是这首歌流行的原因。因此,笔者决定分析《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一方面,想借此来提高对《祖国之恋》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对歌曲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掌握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来进一步扩充自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演唱中不断学习美声的演唱方法,使自我演唱更加完善。本文将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声音乐;祖国之恋;艺术特征;演唱技巧;鉴赏水平;创作背景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of the love of the motherland Qin Wei Wei Major of Musicology, Grade 2012, Music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rsity Abstract Lyrics by Qu Yuan, the compositional Yinqing, wanglida singing love the motherland is modern popular Ode to the motherland as the theme of the bel canto songs, whether it is from the pure, fresh and simple lyrics or from the sonorous and forceful accompaniment and singing home wanglida outstanding vocals are able to reflect the song art. In addition, people are also able to deeply appreciate the patriotic feelings and be able to resonate with them, this is not only the art of this song is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is song. Therefore, the author decid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 ove the motherland and singing skills, on the one hand, want to tak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song;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mastering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to further expand their knowledge; is more important, can from the concert in continuous learning of bel canto singing method, self singing more perf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discussed in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V ocal music; love the motherland;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kills; appreciation; creative background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和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通俗歌曲的风格分类。 2、通过赏析和演唱通俗歌曲,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通俗歌曲的个性化特色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音响、歌曲素材、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我想弹唱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好吗?但是我要求同学们听完之后回答我几个问题。 A、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谁唱的? B、第二个问题:这首歌是属于什么唱法的歌曲? C、你还知道有哪些唱法呢?(幻灯片)同学们比较喜欢哪种唱法? 小结导入: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通俗歌曲,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通俗歌曲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通俗歌曲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1、通俗音乐的源流和发展 A、讲述: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大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一是艺术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在这中间,产生了另一个分支,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同学们认为通俗音乐是在哪些地方开始流行的呢?(城镇) (展示幻灯片) B:探究: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哪些歌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生阅读教材229,回答问题。 小结: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更短了。中国的通俗音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繁华的城市。1949-1978三十年,内地是没有通俗歌曲的。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通俗音乐走进了中国,并且迅速发展。 (展示幻灯片) 在内地没有通俗音乐的30年,港台的通俗音乐继续发展。 早期的通俗歌手:李谷一、邓丽君、刘欢等(欣赏《乡恋》《甜蜜蜜》) 通俗歌曲为什么会迅速发展?(因为青年朋友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2、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探究:通俗音乐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通俗音乐这么受年轻朋友的欢迎? 学生讨论、实践与体验(演唱、听赏通俗歌曲) 听音乐《别哭小孩》联系5·12地震感受 归纳小结: A、题材贴近生活,平易近人(歌唱爱情、朋友、亲情等)。 B、歌曲短小精练,易唱易记。 C、质朴自然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放声歌唱。 D、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觉得通俗歌曲的表现形式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播放影象、学生讨论回答) E、丰富多彩的形式(歌舞一体,自弹自唱)。如各种组合、说唱等。 下面我想请请几位同学唱一唱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学生演唱) 这几位同学唱的都很精彩,各有特点,我们再听听下面几首通俗歌曲的片段,它们的风格相同吗?这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