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基于旅游动机的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研究

--------以凤凰古城为例

学号:200807220001 姓名:王晶圆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真正驱动力,旅游地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保持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其关键在于旅游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在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同质性使他们对呈现的产品和促销手段做出相似的反应。旅游者在景区的娱乐消费行为源于旅游动机的驱动,因此,要提高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力,必须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以了解和分析旅游者不同群体的旅游动机、娱乐需求和消费行为模式,为选择和开拓旅游地的目标市场,改进景区娱乐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为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从旅游动机视角出发,对旅游动机与景区娱乐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促进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推动旅游地娱乐产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旅游动机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版本的《消费者行为学》中都提及了动机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娱乐消费行为,但是对“旅游动机”是如何影响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动机理论出发探讨旅游者消费动机差异而引起旅游者景区消费行为的不同,有助于加深对旅游者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匹配的新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丰富了旅游市场的研究。此外,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不仅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一步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

与此同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娱乐消费行为属于消费行为之一,目标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起点,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营销决策的针对性与服务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消费者娱乐消费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使得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

2.相关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旅游动机研究文献综述

2.1.1国外及港、台地区旅游动机研究回顾

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无论在理论、概念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证研究方其中被旅游研究领域较多引用的是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尤其因为旅游动机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总体是注重经验性实证研究,这种研究往往是在结合已有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多方位的细分化的研究。笔者拟从理论和实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上对于旅游动机概念的研究有美国的格兰汉姆M.S丹尼(Craham M.S Dann)(1981)在旅游动机的多种解释、定义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对旅游动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戴尔(Dale Fodness)(1994)讨论了旅游动机的测量、了解、

预测和影响分析。斯考特.A.米柯卡比(Soctt.A.McCbae)(2000)就旅游动机是一种行为结构还是一种认知结构进行了分析。英国的罗宾森和甘蒙(Robinson Tom.Gammon Sean)(2004)以体育旅游为例分析了动机的主要及次要问题。理论上对于旅游动机形成过程的研究有美国的库森斯(Goossens)(2000)提出享乐型旅游者旅游动机模型,又称倾向一刺激一反映模型。特别强调推和拉的联系,认为推和拉是一个动机硬币的两面,在旅游组合大脑中紧密融合。库斯(Gonth)(1997)提出了一个动机和期望形成过程模型。模型中,首先是需要被激活表现为冲动,性质上是情感的,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诱发特定的行为倾向即动机。Gonth 的这一模型将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推、拉的因素结合了起来,体现了动机过程的复杂性。涉入水平在推拉因素的结合上起了中心作用。这一阶段,旅游者对相关信息进行认识和处理,引起快乐的反应带有动机性质,从而导致动机的产生。尤尔(Yoel Mansfeld)(1992)讨论了旅游动机在旅游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动机的复杂性,对旅游者的动机形成到实施行为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普瑞斯.菲力普(Pearce Philip)(2005)研究旅游动机与旅游经历三者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主体感受动机与自然动机是大多数经验型旅游者的重要出游动因。动机类型诸如:刺激、个人发展、友谊、自我认知、浪漫认识,对于非经验型旅游者而言则更有优先选择权。最后文章还认为逃避、休闲、友谊、自我发展是核心级的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难以概括性,因此旅游动机实证研究应该既博且深,即为进行多样的、广泛的和深入的研究分析。笔者通过举例国外旅游动机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纳,他们分别是对于特殊群体旅游动机的研究、对于特定区域的旅游动机研究和对于特定目标群体旅游动机的研究。

特殊群体的旅游动机突出体现了旅游动机的复杂性、动态性、差异性等特征,关注特殊群体的旅游动机是旅游动机研究日趋成熟的必然选择。台湾的苏长绛和郗媚(SoochangJang和Chi-Mei Emily Wu)(2005)就台湾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旅游动机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结论认为知识增长构成了台湾老年人旅游的重要的“推”的动机,而“干净、安全”则构成了台湾老年人旅游的重要的“拉”的动机。美国纽约大学的石东荆(Shin Dongjin)(2003)以273位老年美籍韩人作为目标群体研究其旅游动机,并识别目标群体的特殊旅游动机与他们的社会经济、人口统计特征和文化个性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认为老年美籍韩人的旅游动机更倾向于去参观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试图通过旅游形式去提高某种技术和能力。美国的简.维黛(Jan Vider Haukeland)(1990)讨论了不出游的目标群体的旅游动机。

对于特定区域的旅游动机研究有Stephenson. Marcus.L, Huges. Howard.L专门研究了加勒比海黑人社区的旅游行为;加拿大的.H.A埃利斯(.H.A.Eise)则讨论了大Maritime省的New Brunswick地区出游动机的形成和出游计划;澳大利亚的Hueng Chul Oh. Muzaffer Uysal. Pamela A. Weaver(1995)在澳大利亚抽取其1030人研究其出国旅游的两类“推”“拉”动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市场和产品的捆绑销售计划;美国的刘?阿兰?A(Lew?Alan?A)研究了在尼日尼亚旅游地的旅游动机和行为;这类研究都以特定的区域旅游客源市场为对象,揭示其出游动机所具有的特性。

特定目标群体是指作者以其研究范围、目的界定的众多旅游者中的很有共性的某一群体。韩国的萨缪尔和布鲁斯(Samuel Seongseop Kim and Bruce Prideaux)(2005)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五个地区赴韩国的旅游者作为其研究的目标群体,对这五个地区旅游者赴韩国旅游的动机进行了

比较探讨,结果对如何针对旅游地的市场营销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香港的张秋苗琴和特瑞兰姆(Zhang Qiu Hanqin and Terry Lam)(1999)以中国大陆赴香港的旅游者为目标群体,分析了影响其出游动机的因素;海林秋和王晔平(Hailin Qu and Elsa Wong Yee Ping)(1999)论文选择了香港五艘游船的330位香港旅游者作为目标群体,对香港游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其再次参加游船的可能性;美国的约翰(John L. CromptonStacey L.Mckkay)以参加节庆旅游的旅游者为研究的目标群体,讨论了这一群体的旅游动机类型,概括出了节庆旅游者的六种主要旅游动机;英国的依丽莎白.L和塞拍.E(Elizabeth L. Dunn Ross and Seppo E. Iso一Aholaong)(1991)从10个不同的旅游巴士中选择225位观光旅游者作为目标群体,分析了观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国外及港、台的旅游动机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方面注意将心理学和旅游学的知识紧密结合,例如“推、拉”理论在旅游动机研究中就被广泛应用,笔者所查阅的此类文献中的80%的文章都运用到了“推、拉”理论对“动机”进行分析和讨论;在研究对象方面呈现出研究目标群体具体化、广泛化的特点;在研究方法方面运用了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其中抽样调查法在实证研究中应用较多,而比较研究法的应用则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旅游动机研究对象的广泛化、细致化、研究理论学科的交叉化、多学科结合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将会是旅游动机研究的总体持续和发展趋势。

2.1.2国内旅游动机研究回顾

动机的概念最早源于心理学,因此国内大多数旅游动机的研究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的动机理论,结合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行为讨论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赵新民(2000)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旅游本质、动机、作用进行再认识。认为目前关于旅游动机的分析基本上是将心理学的原理延伸用于研究旅游者的行为,侧重于旅游者不同需要的分析,根据旅游者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将旅游动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孙惠春(2003)对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学特点进行了心理学分析,阐述旅游对满足人类回归自然这种本性需求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现代人的旅游动机;郑本法(2000)从美国学者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及美国学者克莱顿.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论着手,介绍了需要理论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揭示了旅游之所以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在原因:扬雁(2002)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活动中不同阶段的心理观察和规律,探索如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激发旅游者的动机,从而产生旅游行为。

娄世娣(2002)认为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力。激发旅游动机必须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优质服务、旅游促销宣传、旅游创新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付邦道(2003)分析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指出激发旅游者动机必须以分析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为基础、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杨卫东(2003)从传统价值趋向对旅游消费动机的影响视角对如何激发旅游者旅游消费动机提出了看法。

张卫红(1999)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思想对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邱扶东(1996)以上海市400名市民为目标群体,分批进行集中测试,目的在于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旅游动机的类别、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陆林(1997)以黄山旅游者为实证分析对象,揭示了山岳旅游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外不同类型旅游组合旅游动机

的差异。另外张宏梅、陆林(2005)年分析了国际两大重要的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1995一2003年发展的旅游动机文献,对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动机过程和旅游经验性研究目的、方法、因素项目、结论等进行了总结。

国内旅游动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研究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实证性研究方面较为薄弱。由于旅游动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难以概括性的特征,我们不能将国外的研究结论推及至其他群体和其他旅游目的地上。因此今后国内旅游动机研究还应再进一步探讨旅游动机研究的科学方法,加大经验性实证性研究,细分研究对象,增加研究的针对性方面下功夫,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2.2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2.1景区娱乐行为研究

Henk Roest, Rik Pieters等(1997)分析了游客对娱乐公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作者认为目的地选择成本、出行条件是影响游客出行与否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影响游客满意度;而游客对娱乐公园的预期收益,既是影响出行的主要因素也明显影响满意度。此外,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经历也会对其满意度造成影响。Joanne Connell(2004)对英国13个公园546名游客的特征、行为和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到:游客选择娱乐公园出游,不仅仅是个人兴趣是驱使,还是社交的需要、市场发展和营销的结果。Neil Carr (1999 )在对英国海滨旅游胜地的年轻游客行为调查分析后发现:年轻男性和女性,虽然平常的休闲活动爱好不一样,但是对海滨旅游地娱乐项目的选择却没有明显区别。但是,Gordon J.Walker, Thomas D. Hinch, A. J. Weighill ( 2005)对加拿大博彩活动参与者动机进行性别间和性别内的对比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参与动机存在明显差别。其中,根据出游动机的不同,男性参与者又可分为寻求刺激、社交两类;女性分为逃避日常生活、社交和情感的自我归属、社交三类。

国内学者对“娱乐”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学者的主要区别是:西方学者强调对娱乐企业或娱乐项目整体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作研究时,强调“娱乐”作为休闲产业三要素之一或旅游业六要素之一,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对“旅游娱乐”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层次、旅游生产力体系的研究之中。

陈传康(1987)在对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和分区的研究中,将旅游活动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娱乐”为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并认为,北京具有特殊的风景资源,区位条件有利,应特别注意增多娱乐旅游的内容,通过发展娱乐和购物旅游,增加为特殊旅游服务的措施,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区。赵西萍在《旅游市场营销》一书中,将旅游娱乐作为旅游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只有多样化、知识化、趣味化、新颖化才能广泛地吸引各类旅游者。旅游影片作为旅游娱乐产品,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而诞生,是旅游宣传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结果。徐建生(1987)认为旅游影片既是旅游产品也是娱乐产品,是电影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对旅游影片的特点、样式、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旅游影片能增加游客旅游过程的乐趣,增加旅游点的外汇收入。澳门旅游业中,博彩业占主导地位,成为最主要的旅游娱乐项目。王凯霞(2006)认为娱乐项目是旅游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现代旅游——综合型非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是丰富旅游者旅游生活,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重要活动。宝贡敏(2006)认为创造高层次的旅游娱乐是现代旅游创新方向之一。郭鲁芳(2001)将旅游娱乐看成旅游生产力体系要素之一进行分析,认为要完善我国旅游生产力体系,必须大力扶持“旅游娱乐”这一“短腿”要素。

汪克会(2004 )以旅游娱乐为研究主题,分析了文化因素在旅游娱乐中的突出作用。认为文化因素是旅游娱乐的竞争力所在,应在旅游娱乐项目中融合文化因素,并提出了在旅游娱乐项目中突出文化特色的途径。

另外,有部分学者站在产业形成、产业关联、产业地位构建的角度对旅游娱乐产业进行研究。郑培昕,李亚利(1999)根据区域经济理论对海洋旅游娱乐业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其产业特征、开发意义和山东省海洋旅游娱乐业开发的基本对策。认为海洋旅游娱乐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刘欣(2000)分析了“九五”期间我国旅游娱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旅游娱乐业的对策。张龙,吕飞((2004)认为旅游娱乐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业。分析了抗战时期重庆旅游娱乐业的资源特色,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将城市文化娱乐体系与旅游业结合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李肇荣(1991)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分析了桂林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制约与促进关系,认为有可供游客集散的文化娱乐场所,是一个完善的旅游城市的必需。张俊杰(2000)认为有意识地组织旅游者进行一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娱乐活动,是振兴桂林旅游业的一条重要途径。陈仙波(2002)认为休闲娱乐将成为浙江旅游产业系统工程的重点发展方向。段兆雯,王兴中(2006)将城市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按照消费群体分成三类:面对居民的社区型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面对游客的景区型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各类顾客兼顾的城市中心型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

2.2.2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在所有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中最常被引用的模型是由Howard在1969年提出的购买者行为模型。这个模型非常重要,因为它强调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投入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消费者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会通过何种方式来组织这些购入。但该模型也有自身的局限,它没有解释全部买者的行为。从旅游的本质来说,它更应该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产品,它会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的研究有必要根据旅游的本质出发,服务的无形性对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做出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无形性和旅游活动的高花费性使得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为了适用于旅游产品的消费行为的模型,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非常有用的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Mathieson和Wall 在1982年就提出了一个线性的5阶段旅游购买行为模型。Gilbert在1991年提出了一个旅游消费者决策制定模型,该模型认为,对于旅游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影响更能体现人的因素,包括心理影响。第二个层次的影响主要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参照群体和家庭影响。旅游者行为基本模式,即旅游者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是根据Rosenberg &Hovland的社会态度行为模式改变而来。Middleton在1994年提出了一个经过改良的旅游消费者模型,即购买者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该模型将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动机和决定因素分开,并且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同时认为一个组织通过一定的沟通可以对旅游消费产生影响。随着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研究的深入,Wahab等人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线性的旅游者购买决策过程的模型。

国内学者张树夫也提出了一个“需求—动机—行为”模式。旅游需要和动机是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动力。旅游者的需要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旅游消费行为还要受旅游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又对个人因素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从更深层次上对旅游者

的旅游需要产生影响。从旅游动机到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过程中,旅游者会主动地搜寻相关信息,并同时接受来自旅游营销者的信息,提供消费决策使用。同时,旅游消费行为的产生还受到营销活动的影响。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也会影响外界信息的输入与加工,最终影响到旅游消费行为。最后,旅游消费行为反过来会对旅游者旅游需要的产生和行为决策产生作用,影响着再一次旅游消费行为。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模型都或多或少的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尤其是购买时和购买以后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旅游的多样性意味着旅游者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具有复杂性的一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入。

参考文献:

[1]Craham M.S Dann.Tourist motivation an appraisal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81(2):187-219

[2]Dale Fodness. Measuring tourist motiv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94(3):555-581

[3]A.soctt Mc Cabe. Tourism motivation porecss.short communic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2000(4):1049-1052

[4]Robinson Tom. Gammon Sena.A ques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motives: revisting and applying the sport tourism framework[J] ]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4(3):221-234

[5]Gees Goossens. Tourism motivation and pleasure motiv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2000(2):301-321

[6]Juergen Gnoth.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management 1997(2):283-304.

[7]Yoel Mansfeld.From motivation to actual trav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92.(3):339-419

[8]Pearce Philip. Developing the travel career Approach to tourist motiv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3):226-238

[9]Soocheong(shawn)Jang and Chi-mei EmilyWu seniors travel motivat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An examination of Taiwanese seniors[J].Tourism Managemengt,2005,19(5)

[10]Stephen clift and Simon Forrest.Gay man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holiday motiva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9,5(10):615-627

[11]Shin Dongjin. Tourism motivation for Korean-American elderly in New York city area[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ational,2003

[12]”Ebilites” tourism: an exploratory discussion of mobility-disabled[J].Tourism Management 2003.24(2):57-72

[13]Jan Vider Haukeland. Non-travels: The flip side of motiv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90.17(2):172-184

[14] Stephenson. Marcus. L, Huges. Howard.L.Racialised boundaries in tourism and the travel: a case study of the UK black Caribbean community[J].Leisure studies.2005,24(2):137-161

[15]H. A. Eise. Exploratory research of tourist motivations and planning[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3):387-396

[16]Heung Chul Oh. Muzaffer Uysal. Pamela A. Weaver. Product bundles and market

segments based on travel motivations: a canonical correction approach 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5,14(2):123-137

[17]Lew. Alan A. Tourism places and Environment Around the world.[J].Tourism geographies.2004,6(3)

[18]Samuel Seongseop Kim and Bruce Prideaux. Marketing i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pleasure tourist motivations and other travel-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visitors to Koera[J].Tourism Mangement.2005,26(3):347-357

[19]Zhang Qiu Hanqin and Terry Lam. An analysis of mainland chinese vistors’motivations to visit HongKong[J]. Tourism Mangement.1999, 20(5): 587-594 [20]Hailin Qu and Elsa Wong Yee Ping. A service performance model of HongKong cruise travelers’motivation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J].Tourism Mangement.1999,20(2):237-244

[21]John L. CromptonStacey L. Mckkay . Motives of vistors attending festoval even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97,24(2):425-439

[22]Elizabeth L. Dunn Ross and Seppo E. Iso-Aholaong.Sightseeing tourists’,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 .1991,18(2):226-237 [23]Sarah.Todd examining tourism motivation methodolog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4):1022-1024

[24]Metin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538779.html,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it motivation by nationality and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 2002(3):221-232

[25]赵新民.对旅游的本质、作用、作用的再认识—由生态旅游引发的思考[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4):90-93

[26]孙惠春.现代人的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5(2):102-104.

[27]郑本法·需要理论与旅游动机[J].甘肃社会科学,2000,(6):72-75

[28]扬雁.旅游动机和行为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4(19):91-93

[29]娄世娣.旅游动机及其激发[J],经济经纬,2002,4(1):70-73

[30]付邦道.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4):11-24

[31]杨卫东.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对旅游消费动机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3(6):101-102

[32]张卫红.旅游动机定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4):100-103

[33]邱扶东.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科,1999,(19):367-369

[34]陆林.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一黄山旅游者实证分析[J].人文地理,1997,(l):6-10

[35]张宏梅、陆林.近十年国内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60-64

[36] Howard, C. Understanding what makes Generation Y Tick [J]. Electrical Wholesaling, 2008, 89(1):62

[37] Iso-Ahola, Seppo, E.&Jon, R. A.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982, 53(2):141—149

[38] Jarrg, B. B. J.&KuemLim, K.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ravel behavior: a model of the travel-related consumer/dissatisfaction process [J]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2001, 10(1):93—106

[39] John, L. C.&Stacey, L. M. 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2):425-439

[40] Kristen, K. S.&Patricia, E. H. Travel motivations as souvenir purchase indicator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671-683

[41] Lee, J. W&Simon, T. Young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ir acculturation channels towards western produc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2006, 1(3):212-224

[42]李祝舜.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3]皮佳倩.中国家庭结构的变更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54.

[44]贾静.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45]田利军,张惠华,是丽娜.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6]崔库,黄安民.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初探[J].人文地理,1995 10 (2): 37-40.

[47]杨学燕,金海龙.居民出游决策行为与家庭结构的关系探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4, 4 (19): 14-18.

[48]舒伯阳,王红玲.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行为分析及行业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4(8): 59.

[49]陆恒芹,苏勤,姚治国.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 20 (6):15-19.

[50]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社会科学家[[J].1987 (6):10-14

[51]李一玮.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旅游科学,2004, 18 ( 2 ): 30-32

[52]刘纯.旅游者行为与旅游业组织行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0-150, 190-209

[53}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7-98

[54]李仲广.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11-15

[55]刘纯.关于旅游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 67-69

[60]陈传康.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和分区研究[J].旅游学刊,1987 (2) : 8-10.

[61]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4.

[62]徐建生.试论旅游影片[J].旅游学刊,1987 (1): 50-55.

[63]王凯霞.旅游产品构成要素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经济,2006

(10):255一256.

[64]宝贡敏.论现代旅游创新的方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6 (1) : 9-11.

[65]郭鲁芳.关于完善我国旅游生产力体系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1(3):28-30.

[66]汪克会.浅析旅游娱乐中突出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及途径[J].辽宁经济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43-44.

[67]郑培昕,李亚利.关于大力发展山东省海洋旅游娱乐业的策略研究[J].海岸

工程,1996 (6) : 11-17.

[68]李肇荣.从系统工程看桂林旅游业及其职业因素[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11):78-81.

[69]张俊杰.开发文化娱乐游振兴桂林旅游经济[J].桂林教育学院学报,2000 (3):15

一18.

[70]陈仙波.浙江旅游产业系统工程研究[J].树人大学学报,2002 (1) : 19-22.

[71]段兆雯,王兴中.城市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6(3):88-92.

[72]斯沃布鲁斯·约翰,霍纳.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2-39, 68-78,216-220

[73]张树夫.旅游消费行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3

3.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利用旅游动机理论和旅游消费行为相关理论,通过对凤凰古城旅游者群体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凤凰古城旅游者群体中主要的旅游动机因子构成以及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特征的构成,并以旅游者的不同旅游动机作为不同细分群体的分类变量,研究不同细分市场的人口统计因素、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不同细分市场的特性,提出针对凤凰古城旅游者旅游群体的景区娱乐项目营销策略,为旅游景区提供指导、参考和建议。

本文共分为六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与研究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应用理论和具体的一些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主要有动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细分理论等,这些理论将为往后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完成本研究内容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

第三章,旅游动机与旅游者景区娱乐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首先是对旅游动机的概念、产生及其作用、以及三种基本的旅游心理进行阐述说明。然后对有关娱乐行为的理论介绍说明。最后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动机与娱乐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景区娱乐行为实证研究。以凤凰古城的旅游者为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前面提到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动机对旅游者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归纳出旅游者娱乐消费行为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揭示出景区娱乐行为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营销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出一些相关结论,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营销建议和解决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提出来一些营销对策,为改善旅游景区娱乐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了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4.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4.1研究方法

(1)文献归纳研究法

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主要通过网络资源(校内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清华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搜索引擎Google, Baidu等)以及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获取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通过阅读大量的旅游者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的文献,结合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各方面文献,最后整理针对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中外

文献,最终通过将这些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观点,为本研究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的奠定基础。

(2)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旅游者动机和行为的研究文献,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弥补理论模型的不足,对研究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验证,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3)访谈和问卷相结合

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的的形式进行。访谈的对象是去凤凰的旅游者群体中的抽样,该调查的目的是对本文提出的研究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景区娱乐行为关系研究的动机因子项和旅游娱乐行为特征项目的筛选和补充,提高所设计的研究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使整个评价体系更为科学有效。

(4)以SPSS为数据分析工具

本研究拟定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对应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4.2.技术路线

数据挖掘技术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作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作用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隐藏的预测性信息的技术。将其应用到商品销售领域的主要作用是对商业数据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品销售决策的关键性数据。为科学的商业决策提供帮助。 数据挖掘技术在商品销售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商品销售者不仅明白搜集顾客数据的重要性,而且意识到真正的目的在于能够针对顾客提出科学的、前瞻性的商品销售方案。数据挖掘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商品销售工作者透过表面上无关联的顾客层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不仅能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反应,还能对顾客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 消费,通常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动力、机器、设备的消费,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新产品。生活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物质和精神产品,或者耗费劳动服务的行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察,消费者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个人或团体。在本研究中,消费专指个人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消费者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劳务等消费活动的个人。 消费者行为则指消费者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对商品、服务等消费对象加以选择、评价、购买和使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消费者行为研究是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具有多角度规定性的范畴。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是跨学科的,它由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组成,这些研究者对人与市场如何相互作用有着共同的兴趣。西方早期的研究者都致力于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综合性理论模型的研究,其隐含的假设就是消费者行为能够用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模型加以描述和解释。然而,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意识到消费者行为非常复杂,不可能完全包含于某一个理论模型之中,因为,毕竟消费心理涉及人类心理的大多数要素。传统的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对消费者行为的定量研究主要是消费总量研究。 消费者行为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体现为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它表述了个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及个人消费行为方式。自从凯恩斯首创消费函数理论以来,消费函数就成为经济学家们持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计量经济模型具有检验与发展理论的功能。在某一种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用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检验模型,从而推断这种理论假说在多大程度上正确或不正确;对于未能通过检验的理论,则要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催生新的理论。消费函数理论,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理性预期假说,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一种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人们多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和反映。消费心理规定着消费者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决策与消费者态度的表现。一个完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过程包括从唤起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到消费态度形成与改变直至购买行为,是要经过一个由心理到行为的转换过程。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讲就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在营销者眼里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指消费者在广告认知、信息沟通、购买决策等方面表现出的消费行为。 在信息时代,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企业数据量非常大,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因此从大量的数据中经过深层分析,获得有利于商业运作、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就像从矿石中淘金一样,数据挖掘也因此而得名。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数据挖掘主要具有数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_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0卷第4期 Vol.10-No.4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a 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4) [关键词]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摘 要]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1999)04-0021-04 An Analysis on Tourists'C onsumption Behaviour Mode L IN Zeng-x ue (Guilin I nsititute of T ourism,Guilin541004,China) Key words:t ourist;consumpt ion behaviour;mo de;psycho lo gical facto r;env ir onmental factor Abstract:O n the basis of study method o f co nsumer s'behaviour mo de,the paper analyses t ourists'consump- t ion psycholog y and env io rnment in the st atic and dynamic state as well as in the aspect o f eco no my and no n- eco nomy fact or s.M eanw hile a simple mo de o f tour ists'co nsumptio n behav io ur is pro po sed.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刘纯,1986)认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M.尼科西亚,1960;J.F.恩格尔,D.T.科莱特,D.B.布莱克韦尔, 1973;C.G.瓦特尔)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引入了大量的变数,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 a[收稿日期]1999-10-18 [作者简介]林增学,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副主任,讲师。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 聂献忠张捷吕菽菲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汤家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成都610041) 提要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九寨沟 分类中图法F590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高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由最初的27 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 301人次。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港澳台游客占8.48%,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 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其行为不仅决策于对环境信息进行感应、评价(判断和选择),还取决于人的主观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偏好)的观察和感觉,强调人的“感知”(感应perception和认知cognition)到“行为”对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而产生旅游行为的旅游流三要素主要是两结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和连接线路,所以旅游流的研究包括客源地的特征与目的地的资源特征及现状、旅游流流动特征(如交通方式、路途花费以及与其他目的地或结点的关系)等。 1.1九寨沟目的地研究 九寨沟旅游资源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即物质层(瀑布、钙化堤堰及钙化滩、动植物等自然和水磨房、经幡等人文景观)、心物层(当地的建筑艺术风光、藏羌语言与文化、宗教习俗等)、心理层(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意识等),且都有独特的价值。Juckle(1976)认为这些旅游者事先感知和行为空间中的地理物象是知觉判断、区位优选和决策形成的基础,且具有主观能动、距离衰减和动态的特征[1] 。随着高品位景点的逐渐开发,游人的兴趣有向更深的心物层和心理层转移的趋势。

大数据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538779.html, 大数据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影响 作者:陈燕萍 来源:《商情》2015年第51期 【摘要】社会的所有行为都能够通过网络数据来表现,那么,数据已经成为了与劳动力、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也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的增长。未来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费用分配,可以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找到目标消费群分布的地方,然后用有创意的投放形式让其成为企业的粉丝并形成销售。这是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大数据;消费者行为;消费者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将有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来源,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充分,对商品的了解将更加透彻,自主权将进一步增大,对传统的消费行为将形成冲击,新的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正逐步形成。 通过大数据,一方面,在消费领域,人们能借助数以百万计的网络传感器和视频监控系统,搜索到关于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大量数据,而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中生成的未经编辑的,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式增长。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身份也由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买家,转变为集买家卖家于一身的双重身份,致使来自消费者和被消费者的信息更为复杂多样。 大数据记录的是消费者的客观行为,透过数据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态度。透过大数据能更透彻了解企业的消费群分布、潜在用户分布,以及他们对于品牌和企业的看法、评价。未来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费用分配,可以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找到目标消费群分布的地方,然后用有创意的投放形式让其成为企业的粉丝并形成销售。这是本文研究大数据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影响意义所在。 二、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行为趋势 (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可以预见,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主动、理性消费行为在增加,盲目购物几乎不再出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由单一的买家身份转变为集买家卖家双重身份于一身,双向接收并发出消费信息。这使得消费者在比较产品信息时,能够从多维的角度分析并做出最终决策。 (二)消费者消费行为更容易受购买评价的影响。相对传统消费模式,消费者更多的是依靠感觉器官评价产品,如产品外观,短时间的用户体验,广告宣传等。而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依靠文字描述、网络图片、视频资料来接触产品,除此之外,既有消费者的购买评价是帮助

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教案资料

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 的意义

1、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和心理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3、例举并描述两次主要是由于环境压力而做出的购买? 如果身体不好的人,会更注重保健药品的购买。收入低的人会挑选相对廉价的物品购买。 4、分别列举扩展性决策、有限性决策和名义型决策的例子各两个? 扩展型:如果消费者对电脑不太了解,那么就要从各方面搜集信息,了解市场上各品牌的差异,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在出外旅游时,也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选择旅游地点。有限型:在购买咖啡时,消费者会较少的进行比较。在和朋友吃饭时,对吃什么,喝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发展起特殊的习惯,而是根据对他人的观察或服务员的推荐决定。名义型:在选择牙膏时,用中华后觉得不错,此后就会一再选择购买。再去饭店吃饭时,觉得饭店菜很好,环境也好,消费者就可能总来这饭店吃饭。 5、影响消费者对问题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 6、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

7、描述最近发生的两次购买活动,一次进行了广泛的信息搜集,另一次则作了 非常有限的信息搜集。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别? 8、为什么消费者在评价或判断产品品质时常使用替代指示器? 对于较为复杂的评价标准,一般消费者是很难就其绩效水平作出直接判断的,比如,对于汽车的质量、耐用性等难以直接观察的属性,普通消费者在进行比较、选择时,可能并不具备判断、评价的技能和知识。此时,消费者可能会借助制造商的声望、价格、汽车坐垫的舒适程度等一类替代性指示来作出推断。这些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察觉属性的属性,被称为替代指示器。常用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替代指示器有价格、品牌、原产地和保证。另外,包装、色彩、样式也会影响消费者对质量的知觉。两种属性如价格和质量水平通常是关联或匹配的。 9、分别举出两种你偏爱采用非店铺方式购买和不喜欢采用非店铺方式购买的产 品,并说明 理由? 买鞋和家电就不喜欢非店铺购买,因为可以亲生尝试,体验,有时候号码不合适要自己试试才行。还可以了解新的潮流,也是打发时间了。买衣服和摆设就爱非店铺购买,既节省时间,而且东西新颖,好看。 10店形象由哪些方面构成。 商品:品质、选择范围、式样、价格;服务:分期付款计划、销售人员、退货、信用、送货;主顾:顾客类型;硬件设施:洁净、商店布局、购 物便利、吸引力;方便性:店铺位置、停车条件;促销:广告;店堂

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平行比较研究,了解中外学术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差别,然后提出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思考,以期对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市场导向。 1、以市场为研究导向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应。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程,从早期的认知阶段、中期的过渡阶段,到近期的大发展阶段,旅游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得到了长足和完善的发展。至今,旅游学这门学科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也日趋成熟,大部分原因在于各地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学者们研究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立学者,长期独立投身于旅游研究,对旅游这个交叉学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国外旅游发展到现阶段,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生活水平,成为地区或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旅游消费者的到来增加了地区基础设施的负担,给当地居民造成生活不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传统。 鉴于此,国外很多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业及其带来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出游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者市场,也就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旅游业在我国起步则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所发展。此时,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个被批准的有关旅游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1988年韩也良的《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第一篇专门研究旅游的博士论文是1989年楚义芳的《旅游的空间组织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早期有地理学、经济学人士的较多介入,但由于1998年教育部将旅游学科归设在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大学科下,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在总体上主要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者所承担。因此,研究的学科取向就较多地局限在管理学和地理学领域,而其他领域的学者往往对旅游问题缺乏研究热情。同时,这还与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改革开放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1] 旅游动机的特点[2]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 (1)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

胜地旅游的动机等。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2)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3)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4)旅游动机的起伏性。人们的旅游行为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动机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它作为一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力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消费者行为(Consumer's Purchase Behavior),又称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和生活或生产需求要,购买自己需要或爱好的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消费者行为是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过程、需求、动机、习惯和消费趋向,有助于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也可以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进而选择目标市场提供依据,对企业确定市场营销目标也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消费行为的实际意义是多方面的。市场是商家必争之地。商场如战场,硝烟弥漫,胜者生存。欲征服竞争对手,先得征服消费者;欲先征服消费者,先得征服消费者的心;欲先征服消费者的心,先得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我们每个人作出的消费行为决策会影响到国家众多的行业,如运输业、原材料制造业和市场的调配,更直接地影响着一些产业的发展和另一些产业的衰落。因而,消费行为是整个商业兴衰的一个综合因素。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意义可分下述几个方面。 一、研究消费行为可以指导设计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任何科学的企业管理,在开发新产品或在生产周期的起始阶段,务必明确该产品将服务于什么对象,即满足哪些消费者的哪些方面的需求。不能盲目地开发新产品和调整长产周期。 二、研究消费行为可以有效地制定市场策略,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包括市场细分、广告、包装、商标、价格、零售渠道等。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了解消费者行为的知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科学的进行个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识别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实现文明消费,避免进入消费误区。 四、为政府部门制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学资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五、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服务,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出口产品只有体现上述特性才可望占领国际市场。 总之,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开展市场活动的基础和经营活动的前提。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构成营销决策的基础,它与企业市场的营销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对于提高营销决策水平,增强营销策略的有效性方面有着很重要意义。它可以为以下各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1、品牌形象及品牌管理通过消费者行为研究,在了解各品牌的知名度、购买/使用率、忠诚度、转换率、美誉度等各项指标,了解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的形象、地位及评价,以及产品类别形象和品牌使用者形象等的基础上,制定出品牌的发展策略。2、产品定位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产品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3、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合适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

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 杨晓佳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对国内外旅游消费者研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与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划分与论述,比较国内外在此领域各自研究的重点,讨论国外研究的进展及国内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参照国外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所具有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旅游者行为;文献综述 A Review on Tourist Consumer Behavior Yang Xiaojia (Tourism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anton, China 510631) Abstract:This paper employ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study and reexamine the research papers of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in and out of China, classifying Econom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key points in different times and presen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which aim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aids for researchers in China. Keyword: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Literature Review 旅游行为的研究对象是流动着的或者有流动意向的人群;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本文查阅国内外

消费者行为研究

现代消费者研究(市场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实证主义方法为主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源于自然科学,包括实验、调查、观察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检查和推理,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算对它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是探寻消费者行为规律、消费行为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不是毫无目的的收集消费行为方面的事实和信息,也不是不加解释地拼凑和记录消费行为的事实和信息而我们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目的是去发现,去系统的收集数据资料、并系统的收集解释数据资料。 我们如何设计研究方法要定义所需要的信息有哪些,进而思考和说明测量工具的设计程序;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表、或者其它数据资料收集表格,并进行预测调查;最后我们要制定数据分析计划。数据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消费者研究方法分析 1、聚类分析:根据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对市场进行分层,寻找竞争对手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2、回归分析:寻找某些事物的影响因素及其描述其影响程度。还可用于对某些事物的预测。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4、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和检验不同类别或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6、对应分析:用于探索和研究各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应用在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地质研究以及计算机工程等领域中。原因在于,它是一种视觉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几组看不出任何联系的数据,通过视觉上可以接受的定位图展现出来。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作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另外,它还省去了因子选择和因子轴旋转等复杂的数学运算及中间过程,可以从因子载荷图上对样品进行直观的分类,而且能够指示分类的主要参数(主因子)以及分类的依据,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法整个处理过程由两部分组成:表格和关联图。对应分析法中的表格是一个二维的表格,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事物的一个属性,依次排开。列则代表不同的事

关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分析

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调研中最普通、最经常实施的一项研究。是指对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该项研究除了可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还可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产品,以及产品在用完或消费之后是如何被处置的。因此,它是营销决策的基础,与企业市场的营销活动密不可分,对消费者行为研究,对于提高营销决策水平,增强营销策略的有效性方面有着很重要意义。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研究除了可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还可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产品,以及产品在用完或消费之后是如何被处置的。

消费者行为研究一般需要了解的信息有: WHAT:消费者购买或使用什么产品或品牌? WHY: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使用? WHO:购买和使用产品/品牌的消费者是谁? WHEN:在什么时候购买和使用? WHERE:在什么地方购买和使用? HOW MUCH:购买和使用的数量是多少? HOW:如何购买和使用的? WHERE:从哪里获得产品/品牌的信息? 结合消费心理及消费观念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消费者的各种行为进行全面分析。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指标 1、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认知状况研究 2、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态度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3、消费者购买行为与态度研究 4、消费者使用行为与态度研究 5、产品/品牌促销活动的认知及接受研究 6、产品/品牌相关信息来源研究 7、消费者个人资料信息的研究 三、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分析方法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案例

某产品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1、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7个问题(6W1H): 什么人构成购买市场?(Who)购买者(Occupants) 消费者需要购买什么?(What)购买对象(Objects) 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Why)购买目的(Objectives) 是谁在进行购买行为?(Who)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 在什么地方购买?(Where)购买地点(Outlets) 在什么时间购买?(When)购买时间(Occasions) 用什么方式购买?(How)购买方式(Operations) 上述7个问题都包含以英文字母O开头的关键词,西方市场营销学家将这些决策归纳为研究消费者市场的“7O”研究法。 营销人员在制定消费者市场的营销组合之前,必须先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例如,某照相机厂生产和销售照相机,营销人员必须仔细分析以下问题: 照相机的市场由那些人构成? 目前消费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照相机? 消费者为什么购买这种照相机? 那些人会参与这种照相机的购买? 消费者在哪些地方购买这种照相机? 消费者在什么时候购买这种照相机? 消费者怎样购买这种照相机? 2、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3、参与购买决策的人 4、购买决策类型 5、购买决策过程

非处方药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随着新的医疗保险办法的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公布,病人自主治疗意愿的增加,大量零售药店出现了,消费者从公开渠道及充足货源里购买非处方药物的机会大大增加,药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非处方药市场充满机遇。 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零售市场,希望通过广告和促销,建立自己的非处方药品牌,获得经济效益。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司直接向消费者进行营销的能力,即制定有效的非处方药市场营销策略并付诸实施的能力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之上。消费者市场需要研究:谁是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行为;购买时间和购买地点。购买者行为需要研究:购买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典型的购买过程 一、非处方药消费者市场 (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术语中特指非处方药)OTC消费者市场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1、非处方药的购买者是谁?(什么样的人构成某产品的购买市场?) OTC药品的概念和特点决定了OTC药品的购买者是:成年人;有一定的疾病判断能力,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病的类别和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药品使用经验;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来源,可以自主支配药品费用;文化程度高的人和医疗保健意识更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 2、该市场顾客购买什么样的OTC药品?(目前消费者市场需要什

消费者研究

消费者研究:首先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包括产品信息的了解途径,主要的获取方法、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习惯的使用方式等)其次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即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服务所持有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赞同或不赞同的内在心理状态。 市场营销的实质是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是自愿的、有多种选择的。营销结果是通过不断推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实现的。所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是解决营销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中商顾问拥有多年丰富的消费者U&A研究经验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U&A研究主要衡量以下指标: 品牌状况:知名度,尝试度,品牌转换,忠诚度…… 使用情况:使用的产品,使用者,使用时间、场合、方式、频率…… 购买情况:购买的产品,购买者,购买场合、方式、频率、数量…… 对各品牌的态度:总体,功能属性、情感属性…… 媒介接触: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户外…… 生活形态:社会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对家庭、事业的态度、对购物的态度…… 背景资料:企业成立时间、销售收入、员工人数、企业性质…… 偏好分析是市场调查分析技术中常见的技术方法,多用于消费者需求研究方面,也称消费者偏好分析。消费者需求偏好分析具体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在收入和价格已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最终要取决于偏好程度。中商顾问在多年的市场研究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逐渐完善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关于“消费者偏好分析模型”。

多维消费者偏好分析模型是通过对产品特性、价格、品牌等变量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定量调查数据进行偏好度统计计算,科学地分析消费者偏好行为。最终明确产品的哪些方面对消费者最具有吸引力,消费者的偏好是什么,并根据偏好分析理论建立细分市场模型。 消费者偏好分析模型如下公式所示。 P=AK+BK 其中, P 为消费者偏好度指标, A 表示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指标, B 表示影响消费者偏好度的随机指标。 客户满意度研究,又称 CSR(Consum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它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调查技术。这种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率、顾客忠诚度、顾客抱怨以及他人推荐率等重要评价指标。通常,该项调查是连续性的定量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神秘顾客和邮寄调查等。 1、满意度研究的程序

旅游者购买行为案例分析范文

旅游者购买行为案例分析 王先生:35岁,某船运公司部门经理,月薪4000元,从小在北方长大。 王太太:32岁,某中学历史老师,月薪1800元,在长大。 儿子:8岁,上小学二年级 爷爷:60岁,爱好书画,参加过中越战争 一个周末的夜晚,王先生一家在客厅里看电视,王先生拿着遥控板毫无目的地翻动着,寻找着好看的电视节目,儿子安安静静坐在他旁边,屏幕翻到旅游卫视,电视画面为迪斯尼乐园儿童游乐的场景。顿时,儿子大叫了起来:“我要去那儿玩,妈妈,我要去那儿玩。”妈妈平静地回答他说:“儿子,我跟你说,那是在日本,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去玩啦?”儿子来劲了,大声叫道:“不行,不行,我要去日本,我要去那儿玩。” “行,放假了爸爸带你去玩。”爸爸敷衍道。 10点钟过后,孩子睡着了。先前儿子大闹的场面还在妻子脑海中浮现。 妻子对丈夫说:“你不是每年有一次带薪假期吗?” “咋啦?”丈夫不解的反问道。 “咱们家房子也买了,儿子现在还小,爸爸有退休工资,日子还算稳定。你看人家老家,每年都出去玩一次,咱们还是在结婚前出去过好几次,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该出去看看,同时让咱儿子也长长见识。”妻子问答道。 “恩。”丈夫作出了回应,但没有说什么。 “暑假快到了,你看能不能把你的带薪假期移到暑假,咱们暑假也出去玩一次。”妻子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好吧,不过到哪里去玩呢?”丈夫表示赞同。 “这样吧,你查看一些资料,看哪里比较好玩。”妻子对丈夫回答道。 接下来,王先生在平时上班的同时,特别留意了一些旅游消息,偶儿也在上网查一些资料。 王先生开始查了一些国著名旅游线路的资料,如九寨沟—黄龙、———香格里拉、丝绸之路等,这些旅游线路对他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他在电视里看过九寨沟的一些画面,那里的水美得可以让人忘记一切;他想去,的水、的桥以及纳西族人安逸祥和的生活方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他还想到丝绸之路去看看,去追寻骞的足迹,去领略中华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他想去的地方的太多了,王先生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想到了妻子,妻子是中学历史老师,喜欢看人文景点,特别是一些历史遗迹。他想,能不能找到一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重的旅游线路。

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对策

关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成因和商家营销对策的研究 樊新敬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近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的计划购买比率不断减少而非计划( 感性)购买比率急速上升。我们把消费者在这种感性因素驱使下的购买行为称作冲动购物。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可以针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和手段,有效地引导或诱导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欲望,从而推动和促进冲动性购买行为的最终实现,从而扩大商场销量。 关键字:冲动性购买,消费者,成因,营销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及数量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已不再简单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开始追求消费个性化与多样化;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不断简化,便利购物受到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增多,冲动性购买作为一种主要的购买模式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掌握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心理就成为商家制定营销策略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冲动性购买的内涵及研究的必要性 1.冲动性购买的内涵 很多学者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早期研究者大多从购买前有无计划性来对冲动性购买进行定义。如Stern(1962),就认冲动性购买等同于非计划性购买。Cobb和Hoyer(1986)认为,冲动购买时发生在进入商店之前,本来就没有特别购买的商品品牌或是种类此为冲动性购买。随后,学者们开始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角度来对冲性购买进行定义。Weinberg和Gottwald(1982)认为冲动性购买是一种渴望的状态,尤其是偶然看见某种产品,所以是自发性的、突然发生的。因此冲动性购买行为通常是对购物情境中的刺激物有强烈的情感反应进而不经思索的采取立即响应的行为。Rook(1987)有关于冲动性购买的研究,则是将冲动性购买定义为消费者历经一种突然的、具有相当量、强烈坚决的欲望,并且想要立即性的购买。Mowen和Minor(199)则定义冲动性购买为一种无法控制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需求;③ 有利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与法律;④有利于生态保护。 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①消费者行为学概论,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③消费者 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和行为研究;④消费者的态度;⑤外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⑥企业营销组合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原则:①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②系统性与分解性相结合;③各体 性与群体性相结合;④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 4、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一)从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看购买行为:①复杂的购买 行为;②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③习惯性购买行为;④多样性购买行为。(二)从消费者的态度和要求上看购买行为:①理智型;②习惯型;③经济型;④冲动型;⑤想象型,⑥不定型。 5、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概念: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 评估和处置与自身满足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做出的一系列相关决策。 6、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三种观点:①决策向导观点;②经验向导观点;③行为影响观点。 7、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①问题认知;②信息收集;③评估与选择,④购买,⑤购后行为。 8、消费者的购后态度:①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持续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 他顾客购买的重要因素;高度的满意能培养一种对品牌感情上的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偏好。②顾客忠诚:顾客忠诚是指对某产品或品牌感到十分满意而产生的情感上的认同,对该产品或品牌有一种强烈的偏爱。 9、购买情境——构成情境的维度:①物质环境;②人际环境;③时间;④人员密度;⑤购 买任务;⑥心境; 10、四种消费情境:①信息获得情境;②购买情境;③消费情境、④处置情境 11、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过程:(一)消费者的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②情绪情感过程;③ 意志过程;(二)消费者的个性: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 12、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3、感觉的特点:①反映直接接触到的事物;②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③客观内容和主观形 式的统一。 14、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5、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整体性、②知觉选择性、③知觉恒常性、④知觉理解性。 16、记忆:记忆是获得信息并把信息贮存在头脑中以备将来使用的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 再认或回忆等环节。 17、记忆的种类: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义记忆,④情绪记忆,⑤运动记忆。 18、记忆的过程: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④回忆与联想。 19、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中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 20、思维的分类:(一)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分类: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 抽象思维;(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分类:①聚合思维、②发散思维;(三)根据思维有无明确的过程和方法分类:①直觉思维、②分析思维;(四)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类:①常规性思维;②创造性思维。 21、影响消费者注意的因素:①刺激物因素,②个体因素,③情境因素 22、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23、需求的分类:(一)根据需求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二)根据需 求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24.消费者的动机:动机指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购买动机指人们产生购买行为的原因。 动机的产生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产生动机的内在条件是达到一定强度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