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附件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二00八年九月

目录

1 任务由来 (1)

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1)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

2.2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 (2)

2.3 充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的需求 (2)

3 编制依据 (2)

3.1 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3)

3.2 技术规范 (3)

4 编制思路与标准框架 (3)

4.1 编制思路 (3)

4.2 总体框架 (4)

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

5.1 前言 (5)

5.2 适用范围 (6)

5.3 引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6)

5.4 一般规定 (6)

5.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方法 (7)

6 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 (10)

7 标准制订工作过程报告 (11)

8 本标准的验证报告及评价结论 (12)

9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12)

9.1 管理措施建议 (12)

9.2 技术措施建议 (13)

9.3 实施方案建议 (13)

10 标准完成单位 (1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

编 制 说 明

1 任务由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动环境保护参与油气资源开发综合决策,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为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05 年6 月,以环办[2005]61 号文《关于下达2005 年第三批国家环境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下达了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的任务。

导则的制定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编制单位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要求和专家意见,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对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的内容设置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导则”)的征求意见稿。

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际上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持续增长,2006年石油消费量已达到3.49×108t,仅次于美国。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石油总资源量仅为9.40×1010t(其中陆上6.94×1010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1013m3(其中陆上3.0×1013m3),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尽管我国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1.85×108t,但仍有1.95×108t需要进口,进口依存度高达56%。在这一态势下,国际原油产量与价格的波动,已经开始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预计“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也将继续增加,从而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关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为了从源头避免石油、天然气无序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预先制定“油气田开发规划”非常必要。油气田开发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部署探边井和资料井、确定矿区地质结构、储层流体性质及其分布;证实油、气储量,分析其天然驱动能力,提出开发方式;安排开辟生产试验区(井组)所必需的工作;预测油、气藏合理生产的可能范围,提出第一批开发井的分布位置;提出开发工程项目、进度、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概算等。可见,合理的油气田开发规划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油气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而在油气田开发规划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油气田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的

合理性,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源头控制的重要举措。

2.2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和海域开发、建设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旅游和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应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向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照环评法的要求,作为能源规划的一部分,油(气)田开发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充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的需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该导则的编制未能针对行业、地域和流域的规划特点,在规划环评实践中显现出了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环评的推广。

各行业的规划类别、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出台时,我国还没有开展规划环评的经验,因此该导则的规定不够具体,在实际中的指导作用有限。尽管原国家环保总局已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01课题《若干重要环境政策及环境科技方针战略研究》的研究专题,但其研究目标仅限于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技术方法,没有涉及具体行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因此,要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须尽快开展包括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在内的各行业专项规划环评研究,并通过导则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

本导则的编制,旨在指导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有重大缺陷的油气田开发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油气田开发规划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 编制依据

油气田开发规划属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环评除要遵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框架外,还需依据其他技术标准与法律文件。

3.1 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法》,1993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14号令)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

《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 98号)

3.2 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HJ/T89-2003)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令)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HJ/T2.1~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3-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石油天然气行业划拨用地项目目录》(试行)

4 编制思路与标准框架

4.1 编制思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咨询的基础上,针对各油气田规划的类型、层次和深度,科学合理的确定本导则的具体适用范围,即:本导则适用于所有的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包括政府和企业规划)。

根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此类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应该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导则主要内容应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主要依据,报告书的章节设置应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保持一致。

本导则注重规划符合性与相容性分析,特别关注与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论证;在充分分析此类规划面临的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强调规划实施产生的主要累积效应和间接影响,并对项目的环境评价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

本导则提出体现陆上油气田规划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尝试推荐了此类规划环评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公众参与、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等专题的研究方法。

4.2 总体框架

从章节设置上看,本导则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评价工作内容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共5章。

从内容上分析,评价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规划概况(规划背景、内容和目标,规划实施进度、计划及方案等);环境影响识别(影响主体和受体、影响程度、大小和范围等;影响识别方法);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时段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环境和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和方法,一般自然、社会和经济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及回顾性评价,生态现状及回顾性评价,资源状况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分析(内容与方法)、环境风险评价(源项分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布局合理性分析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论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及资源消耗控制分析;规划符合性与协调性分析;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可行性综合论证及规划调整的建议;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监测与跟踪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基本内容框架见图1。

图1 标准总体框架

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1 前言

前言明确了标准的制定依据、制定机构、主要内容以及发布和实施时间。

5.2 适用范围

根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作为能源规划的一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油(气)开发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其他层次的相关规划未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与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相关的各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包括涉及油气田勘探、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气)、油气集输与油气处理等活动的各类规划。

不同特点和不同层次的油气开发规划,其环评所采用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标准则以市(地)级、或相当于市级的企业所制定的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要参考对象。

5.3 引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本标准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为总纲,突出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特点。在环境要素的评价上,借鉴HJ/T 131、HJ/T 2.1~HJ/T2.4、HJ/T169、HJ/T 349等标准的相关内容。

5.4 一般规定

5.4.1 评价原则

陆上油气田开发的规划特征使其环境影响评价具有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地上与地下兼顾、区域性、滚动开发与全过程环境监控相结合等方面。

(1)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既包括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又包括非污染生态影响。因此,在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应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

(2)地上与地下兼顾

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既有地下活动,也有到地上活动,其环境影响影响评价也应兼顾地上与地下两个方面。

(3)区域性

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涉及范围广,应考虑区域性的环境影响。

(4)滚动开发与全程监控结合

油气田具有滚动开发、建设期与运营期相伴且历时较长的特点。因此,应注重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在规模和建设时序上的匹配和适应,合理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以发展、长效的眼光,滚动投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监控,实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5.4.2 评价基本内容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结合陆上油气田开发

规划特点,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要进行六个方面的基本工作。

(1)指出当地环境与资源(水和土地等)条件对规划实施的有利与制约因素。

(2)分析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与其他相关规划间的协调性。

(3)论证规划在“布局、生产方式和规模”等三方面的环境可行性。

(4)预测与分析规划实施可能的环境与资源影响,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提出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修改(调整)意见与建议。

(6)明确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跟踪评价方案。

5.4.3 评价工作程序

参照执行HJ/T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规定。

5.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方法

5.5.1 规划概况与规划分析

规划概况应说明规划背景、主要内容和目标、实施进度及实施方案等,对现有油气田,还应描述油气勘探开发、资源利用和环保现状,以及其在规划实施后的可能变化。

规划分析过程中,应重点描述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规划内容与方案,其相容性分析应注意本规划与其他规划在层次上的一致性,重点分析本规划与环保规划的相容性。

5.5.2 环境影响识别

识别规划中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内容与方案,建立规划与环境因素间一一对应关系,编制环境影响识别表。

环境影响识别包括污染源识别、污染因子识别、影响主体和受体识别,以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识别等,其具体识别内容包括影响性质、程度和范围等。

环境影响识别可选择使用HJ/T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推荐的方法。

5.5.3 环境目标与指标

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和环境要素、主要的环境与资源制约因素,按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规划目标,确定环境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结合区域环境与资源现状,按照环境目标,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5.5.4 评价时段与范围

评价时段应与规划时段一致,以近期规划为评价重点。

参照HJ/T13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确定评价范围。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范围一般包括规划矿权范围及其外围影响区域,同时要关注环境敏感区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并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5.5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同其他环评的现状调查一样,油气开发规划环评也需要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但要重点明确评价区在国土开发等相关规划中的功能定位,说明规划区与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油(气)田开发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限制因素,分析现有该油(气)开发活动已经造成的区域资源及环境变化。

考虑到规划环评的评价范围广,环评单位编制报告书时间有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现状的基础资料可充分吸纳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成果。

5.5.6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具有滚动开发和区域性等特点,即:规划实施延续时间长,空间影响范围广,其间接和累积效应不容忽视。因此,需要从时、空两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对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等方面带来的直接、间接和累积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分析。

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应特别关注对地下水的影响,具体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影响大小选择使用数值法、解析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关于规划实施对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可参照相关环境要素的评价导则进行分析。

5.5.7 环境风险评价

参照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识别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源项,明确其对环境保护目标,特别是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此外,环境风险评价还需从环境安全角度,对规划布局(选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5.5.8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针对勘探、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气)、油气集输与油气处理等过程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产生和生态影响、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要求等,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出发,提出改进清洁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还需从资源(包括废物)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经济增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论证规划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5.9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原则,按照预防、最小化、减量化、修复补救和重建的顺序,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5.10 污染物排放总量及资源消耗控制

核算规划实施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变化状况,分析是否满足区域环境容量、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指标的要求。

核算规划实施后资源(水和土地)消耗量及其变化状况,分析是否满足环境目标要求。

5.5.11 公众参与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内容、参与人员、参与方式等作出要求,明确对参与结果的分析方法及相关内容。

5.5.12 调整规划方案及提出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从目标约束性、充分性、现实性和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原则入手,提出规划调整方案;对调整后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提出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

5.5.13 动态监测与跟踪评价

规划报批时所进行的环评,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没有发现或估计到规划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且规划实施以后完全可能出现先前预想之外的环境后果,因此,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监测时段及范围、监测内容及方式、环境管理方式及内容、回顾性评价和环境减缓措施的改进及完善等内容。

5.5.14 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

分析信息(包括规划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完整性,以及其它潜在的、难以预见的困难。

分析由上述困难导致的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可能对规划实施的影响。5.5.15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1)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的编写要求

编制技术方案的目的有二,一是确定评价的技术路线和重点内容;二是过滤明显不可行的规划方案,实现规划与评价间的互动。

(2)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规划环评报告书、篇章和说明的编制内容要求。本导则提出的环评文件编写要求在满足上述《通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

5.5.16 关于附录

附录A对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各个过程及时期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可能影响到的环境要素进行了总结与说明,用以指导此类规划及项目环评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等具体工作。

附录B对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清单进行了汇总与说明,用以指导此类规划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前期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

附录C和附录D分别对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和环境影响

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章节设置)进行了安排,以供开展此类工作时作为参考。

6 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

油气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先后进行了大西洋沿岸及阿拉斯加湾外大陆架石油及天然气开发的环境评价,美国西部8州的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美国南部阳光地带13州环境开发的区域评价等,为油气开发规划环评奠定了一定基础。捷克在本世纪初出台了《能源政策环境评价》,要求对国家的能源政策做战略环境评价,但《能源政策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标准分析方法来比较三个能源政策的备选方案,没有固定模式或规范用以指导国家能源及其相关政策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

在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我国开展了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地区石油勘探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在石油天然气勘探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该环评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分期勘探开发建设的原则和各阶段的特点,分析了滚动发展的油气田开发特点、规模和环境影响。此外,我国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估法》要求对能源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评估说明书。经过多个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的试点工作之后,我国能源规划环评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其一般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总体开发规划》就是在总结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征求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及多个从事规划环评的单位和专家的建议,对现有油气田开发规划环评的基本模式和一般技术路线的进行改进而成。在内容上,该导则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陆上油气田开发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地上地下兼顾和滚动开发等行为特点,关注了陆上油气田开发的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并将“油气田勘探开发环境影响因素”和“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清单”等作为附件,提高了能源影响分析、节能措施等特定内容的评价要求,增强了导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方法上,本导则充分借鉴了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其他专项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手段(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等),并充分强调此类环评的宏观特征。总之,该导则实现了此类环评导则从无到有的突破,评价内容体系基本完备,指标选择基本全面,并充分体现了油气田开发规划的自身特征,是此类工作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和进步。

图2 我国规划环评的一般技术路线

7 标准制订工作过程报告

(1)工作启动(—2005年6月)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05年6月1日编制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环境标准编制任务书,成立了标准编制组。2005年6月17日,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组织召开了“有关参编单位的任务安排与环境标准编制指南培训首次会议”,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资料收集及方案编制(—2005年7月)

根据任务分工,标准编制组成员分别开展了资料收集和开题报告编制工作,7月20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3)案例研究及导则起草(—2006年3月)

通过对现有相关专项规划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评案例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起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导则草案。

邀请有关专家,召开导则中期成果汇报会议。评估中心介绍了导则编制工作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据专家所提出的意见,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4)征求意见(—2007年1月)

在中期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导则内容。

先后召开了四次课题组内部讨论会,并多次征求专家意见,对导则内容进行了认真修改。

(5)上报前最后一次专家讨论

2008年5月23日,邀请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专家召开讨论会,对导则内容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

(6)后期完善(—至今)

继续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做出修改,完成导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8 本标准的验证报告及评价结论

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正在开展各自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本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当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执行了本导则规定的技术原则和方法;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被及时地反馈到本导则的编制中,使导则得到完善,增加了可操作性。

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主持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认为,“工作内容覆盖面较广,评价重点明确,突出了规划特点和重点,符合规划环评的基本要求”。

9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9.1 管理措施建议

(1)充分掌握石油天然气相关规划内容、深度和特点,明确需要进行规划环评的规划名称和类型;积极跟踪新近开展的规划与计划,必要时将其及时纳入规划环评体系。

(2)标准编制单位应十分重视该导则征求意见阶段的各种建议,分析汇总后进行修改完善;积极跟踪本标准的试用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环评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本导则的修改完善。

(4)导则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适当时候进行修编。

(5)《环境影响评价总则》(HJ/T2.1-93)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等统领性环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时,本导则应及时修编。

(6)使用本导则时,应在注重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特点与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实际规划内容和环境状况,突出环评工作重点,解决关键问题。

9.2 技术措施建议

(1)开展本专项规划环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的研究,为导则完善提供基础。

(2)加强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断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积极推进陆上油气田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特别关注有关累积影响和间接影响评价方法,充分体现规划环评特点。

(4)进行规划环评常用技术方法和不同专项规划环评方法的比较分析;分析专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评价方法用于此类规划环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出改进方案。

(5)强化能源利用、能源规划及能源节约等方面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不断纳入导则体系,增强导则针对性,突出陆上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特点和引发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6)重视导则征求意见阶段、适用和使用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找到合适解决办法,在导则修改过程中加以改善。

9.3 实施方案建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为导则主编单位,具体负责本专项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和工作程序研究,规划环评常用技术方法应用于本专项规划环评的可行性分析,本专项规划环评导则的框架制定、内容核定和最终统稿等工作。

(2)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为导则编制合作单位,具体负责规划环评案例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并承担本专项规划环评导则草案的拟定和修改工作。

(3)本标准的实施要经过开题论证、初稿讨论、征求意见、专家审查、完成报批和正式实施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指导下,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具体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完成。

(4)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解释。

(5)在本标准实施一年后,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相关单位对其进行修编。

10 标准完成单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上油气田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协作完成。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是环境保护部的主要技术支持机构之一,不仅负责全国大

中型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评估与审核,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修订、生态影响型和以噪声影响为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技术咨询、相关科学研究和课题实施等工作。中心具备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有多名从事过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的专家,曾经完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环境管理和政策方面的科研项目。中心有各行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库及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国、专业齐全的环境咨询专家体系。中心将标准编制列入了重点工作计划,由吴波主任亲自领导,成立了由陈帆研究员为项目负责人的标准编制组,保证成功实施和顺利完成标准的编制任务。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为中国石油集团直属的安全环保科研单位,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安全环保战略决策参谋部、安全环保技术研究中心、HSE信息中心、安全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具有甲级环评资质,拥有一批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完成了中国石油集团绝大多数油气田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任务。本标准编制工作被列入本院重点工作计划,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紧密配合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2015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预测试卷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应设置()。 A.空间防护距离 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 D.防火间距 正确答案:C, 第2题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此高度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A. 20m B. 10m C. 15m D. 5m 正确答案:C, 第3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B。 A. 55, 45 B. 60, 50 C. 70’ 60 D. 70, 55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采用()。

A.定量评价为主 B.定性评价为主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与监测可以不考虑的是()。 A.渗滤液 B.噪声 C.地下水 D.大气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壤临界值。 A.保障工业生产 B.维护人体健康 C.维持自然背景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B, 第9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还有,本次使用最多的是“生态影响评价”,并未使用大家习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因为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规范,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并不被学界所认可。 另外,这里对导则使用了“标准”的说法,个人感觉不妥。其实“导则”与“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导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性的原则或规则。标准的法律地位相对技术导则或技术规范而言更为高级。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一般使用GB编号,且经国家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同意发布。 本导则HJ19-2011与原导则HJ/T19-1997明显不同的变化之一:是对评价等级的规定。本导则判断评价等级主要由两个方面来决定: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工程占地范围。而且给出了一个占地范围表格。相对于原导则,可操作性明显增强。这是广大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者多年的实践总结,是新导则的显著进步。 注意这个占地范围,是包括水域的。而且是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均需要考虑。当然,如果临时占地是设置在永久占地范围的,那就可以直接通过永久占地来判断(而不是需要叠加的,呵呵)。 另外,导则给出了其他几个特殊情况: (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

2020咨询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00分

2020咨询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或已有的管理区界。 A.河流界线 B.道路界线 C.行政边界 D.海洋岸线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2.()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环境影响评价(EIA)并将其当做1969年()环境政策法的一部分而加以推行的国家。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用户答案:[B] 得分:8.00 3.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包括: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A.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综合论证重点 B.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C.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D.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用户答案:[A] 得分:8.00 4.2009年8月()在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A.《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C.《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用户答案:[D] 得分:8.00 5.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在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环境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评价,确定各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 A.容纳SO2 B.容纳NO2 C.容纳COD D.容纳污染物 用户答案:[D] 得分:8.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较窄,内容比较专的规划,包括()、()、()、()、()、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林业 E.能源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2.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A.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 B.收集有关基础数据 C.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域的有关情况 D.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E.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3.环境影响评价在()、()、()和()层次的应用称为战略环境评价。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和实施问答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 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 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 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 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例如对于有多个高度在15m以下的排气筒的评价项目,如果以每个排气筒核算的话,等级一般比较低,但实际上污染可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在确定项目评价等级过程中,对于物理意义上分离的单个点源,不需要进行排气筒的等效,仍然按单个污染源的最高评价等级及最远影响范围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但对于多个低矮源集中成片排放的项目,且单个污染源估算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接近10%的项目,建议参考导则5.3.2.3.2 及5.3.2.3.7的相关规定,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

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33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4 总则 4.1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 9010?= i i 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 /h ;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4.1.4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2划分,P 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是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0—4类。?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 引用标准 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2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3.3 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对新选厂址的评价应按3.1的规定重新进行。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4.1 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4.1.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概要 4.2.1 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 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 4.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2.2.1 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2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卷85分

【试卷总题量: 13,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85.0分,用时1160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在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环境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评价,确定各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 A.容纳SO2 B.容纳NO2 C.容纳COD D.容纳污染物 用户答案:[D] 得分:8.00 2.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或已有的管理区界。 A.河流界线 B.道路界线 C.行政边界 D.海洋岸线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3.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包括: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A.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综合论证重点 B.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C.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D.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用户答案:[A] 得分:8.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在()年开始实施的。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5.《环评法》第七条规定,()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A.土地利用

B.地级市 C.直辖市 D.省会城 用户答案:[A] 得分:8.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A.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 B.收集有关基础数据 C.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域的有关情况 D.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E.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2.环境影响评价在()、()、()和()层次的应用称为战略环境评价。A.法律 B.政策 C.规划 D.计划 E.项目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一般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较窄,内容比较专的规划,包括()、()、()、()、()、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林业 E.能源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4.战略环评必须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具体是指:战略决策通过指导、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其所涉及的复杂系统;和()。 A.战略决策的空间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子系统也存在不确定性; B.社会、经济的条件不确定性; C.大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D.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