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实施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后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有着较大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和市场风险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等因素致使民营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利于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走出去”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 larg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our national policy and market risk, and private enterprise private enterprise itself and other factors le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Going out" strategy

目录

一、前言 (1)

二、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1)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1)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迅速 (2)

(三)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2)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4)

(一)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制约其国际化经营 (4)

1、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4)

2、民营企业资金缺乏 (4)

3、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5)

(二)国内环境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5)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5)

2、民营企业缺乏政策支持 (5)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6)

4、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服务中介机构、信息和战略研究中心极为匮乏 (6)

(三)国际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6)

四、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7)

(一)民营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7)

1、提高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 (7)

2、建立战略联盟,壮大民营企业规模 (7)

3、强化跨国经营管理措施 (8)

4、实施品牌战略 (8)

5、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9)

(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策略 (9)

1、加强国家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9)

2、政府要在金融政策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 (10)

3、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12)

4、建立健全为跨国经营服务的信息和研究中心、中介机构和风险防范系统,引进和培养跨国经

营专业人才 (12)

五、小结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一、前言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仅税收一项的比重就已经超过国有经济。许多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许多跨国企业都在通过WTO、IMF等国际组织抢占市场,把自己的经济优势转移出去,或相互渗透,达到占领有利的经营市场和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必然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还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

因此,在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扩大化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摆脱家族化、本土化的传统狭隘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国际化经营之路,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国家统计局对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2009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及利税总额等均有提高。2009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306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4.3%;其他指标均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增长,

2009年,工业总产值为236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部工业企业增长7.3%);完成增加值为6549.21亿元,比上年增加18%(全部工业企业增长9.9%);出口交货值达29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部工业企业增长9.9%);利润总额为9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9%。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2009年资产总计为19146.48亿元,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14%。这说明了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迅速

我国拥有进出口自主权的民营企业,其跨国经营主要是通过产品,直接出口贸易来实现的,而大部分没有取得进出口自主权的民营企业则依附于一些专门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国有外贸公司来实现其出口贸易。此外,诸如许可证贸易、补偿贸易、契约合作生产、国际加工与装配贸易、工程承包等方式也逐渐在民营企业中日益盛行。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有70%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目前,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低端,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竞争,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根据企业跨国经营阶段理论,企业跨国经营应该被视为一个发展过程。该理论代表学者Johansson和Vainer在对有代表性的制造公司海外运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这些企业的海外运营战略都采取了基本相同的步骤,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产品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

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上述过程被归纳为:不规则的出口活动,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四个阶段。Johansson等人认为,这四个阶段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分别表示一个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或由浅入深的跨国经营程度。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进程中,尽管也有一部分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用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现代对外投资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但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拓展产品出口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比较优势来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以“边贸活动”为主体内容的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上。由于民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长大的,与国有企业相比垄断资源和行政特许优势匾乏,因此先天就具有资源少、规模小的劣势。据2009年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对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家与中国企业500强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中,民营企业500家在规模上与中国企业500强的差距很大。2008年民营企业500家户均营业收入为41.6亿元,而中国企业500强户均营业收入规模为282.8亿元,后者是前者的6.8倍。在资产规模方面差距更大,后者是前者的16.6倍。而同期中国企业500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只相当于世界500强的6.0%、4%和7.0%。

目前,尽管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己经走向世界,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不仅规模较小,民企之间也缺少合作和联合,在海外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以致难以相互配合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实力,也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制约其国际化经营

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社会偏见与政策准入等条件的约束下,多数还处于初创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落后等方面的缺陷,使其进行跨国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要大于国有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核心竞争力弱。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总体投入不少,但真正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却为数不多,海外机构普遍“小、散、乱”,开拓当地市场的能力差。并且民营企业对科研开发的热心程度不高,其研发费用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2%,而全球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其产品销售收入5-20%。技术落后、研发水平低导致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极低,这样的产品即使在国内市场都很难有竞争力,何况在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而且民营企业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缺少品牌效应,不仅使得企业利润率非常低,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

2、民营企业资金缺乏

2009年对江苏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1%的年收入在500万元以

上的民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年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难的则高达86.5%。民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得不忍痛放弃千载难逢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即使历尽艰辛跨入国际市场,也难以持续经营发展。

3、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跨国经营需要的是具备国际经营技能、国际风险管理、跨国文化管理、国际法律体系、国际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我国民营企业采用血缘、亲缘或者地缘关系纽带式组织管理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限制了企业人才的使用,也妨碍了企业主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国内环境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金融制度结构和相关政策的歧视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利用外资的范围和规模。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出口信贷、买方贷款、卖方贷款、出口押汇等业务的服务对象一直只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融资方面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诸如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利用外资、政策性融资、产业基金、项目融资等融资方式并没有对民营经济开放,更不用说通过海外资本市场渠道进行融资了。不公正的所有制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应有的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持。

2、民营企业缺乏政策支持

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体和私营企业,长期以来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无法与国有大中型企

业相比,资源分配一直是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因此,相对而言,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加上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没有明显的区位与内部化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诸如《民营企业基本法》、《海外投资法》、《海外投资保险法》、《跨国公司法》之类的规范与保护海外投资的基本法律以及有关保护民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法律法规,在金融借贷、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反不正当竞争、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保险、跨国经营等方面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专门扶持和保护,这不利于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4、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服务中介机构、信息和战略研究中心极为匮乏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走出去多凭热情,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深入考察和对境外市场的调研能力。因此,在跨国经营战略布局上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导致许多失败的案例。缺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缺少提供跨国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是目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大障碍。

(三)国际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严重的同构性。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低价促销的营销策略不仅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而且容易引起国际

贸易摩擦,常常招致东道国的反倾销起诉。而民营企业正是最近几年多起反倾销案的主角。并且国际市场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环境、文化习惯等方面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等等,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所必须面对的。

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给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绩效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尽管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固然得到了很大的消除,但是“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有增无减。特别是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国际化还处在粗放阶段,这种种挑战势必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

四、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我国民营企业一定要加强智力开发和科技投入,努力把高新技术、绿色技术等引入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还要积极地、合理地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从而大力增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2、建立战略联盟,壮大民营企业规模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后,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大多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著名品牌和全球营销网络,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面对如此强大的

对手,有限规模的民营企业并不具备与他们正面竞争的能力,所以民营企业一是可以联合同行业进行战略联盟,减少内耗,壮大规模;另一方面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形成核心主业,可以积极争取全球大型公司的外包合同,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充当“全世界的外包合同商”并且可以大胆借助于战略联盟这一创新型的合作方式,以联合开发技术、联合开发市场、联合使用商标、联合销售产品、联合战胜竞争对手的形式,向外部寻求优势互补,把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关系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战略重点。日本、韩国及台湾省的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战略联盟这一策略。例如我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企业——长虹集团积极加强与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先后与日、韩、美、德、荷等多家国际这名的跨国公司建立了技术开发战略联盟,形成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强化跨国经营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从家族制管理发展而来,企业中普遍存在家族文化、家长制作风等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因素,企业管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瓶颈。所以,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赢利能力,增强信息透明度,建立良好的信用,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

4、实施品牌战略

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就必须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发掘自己的品牌优势,将产品品牌打出去,努力创造

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品牌。逐步树立商品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5、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二是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中国民营企业推向世界。

(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策略

1、加强国家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应当尽早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做出总体战略规划,并将其列入同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尽快结束海外投资的多头管理局面,可由中央政府委托相关部委共同组建全国性的专管机构,专司对外投资行政管理事务,负责制定海外投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不同时期海外投资的规模、方式和重点,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为民营企业正确制定对外投资战略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并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方面,应引导其投向有比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扶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将

更充分地显现,在市场竞争推动下,产品分化和企业分化将更突出。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不能沿袭过去那种依靠数量扩张来获得利润的办法,必须转向技术和产品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也要出台科技合作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企业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解决当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项技术,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层次、品位、产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政府要在金融政策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

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大瓶颈,政府应在金融政策上进行扶持,发展和完善对外投资在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1)改革金融制度,提高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力度。首先,通过政府的金融政策创新,不断强化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贷款,拓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的领域,放松利率管制,发展中小民营商业银行。其次,鼓励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中资银行应该大力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积极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提供服务。第三,大力培育、完善和发展股票、债券、票据和融资租赁市场。我们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经验,制订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我国的股票、债券、票据和融资租赁市场体系,积极为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融资发展创造条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渠道。第四,政府应赋予条件适合的跨国企业以必要的海内外融资权,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担保,鼓励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以扩大对外投资的金融实力。第五,加快组建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银企财团,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参与国际竞争。第六,应该允许跨国投资企业在境内和境外设立自己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强化其金融自我扶持功能,使之成为企业的金融核心。

(2)改革跨国投资项目的外汇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仍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政府应当允许投资项目的外汇自由输出,对于创汇大户,银行应为其建立对外投资专用账户,使其可以自由地提取并用于跨国投资项目。另外,为了便于企业用实物资产、工业产权进行投资,应对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的实物、技术投资部分实行免收保证金的鼓励性政策。

(3)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完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信贷担保体系。对外投资基金是指由基金成员单位注入一笔原始资金并由基金成员单位委派专业人员组成跨国投资发展基金运作机构,进行具体的投资操作,将基金的各种组合投资获利部分对跨国投资活动进行参股。其好处是既可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又可以做到小额资金的集中使用。从我国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看,在跨国经营中会遇到诸如商业、汇率、政治等很多风险,由于其自身实力有限,很难独自承担这些风险。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进行扶持,通过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和国家政策性跨国信用信贷担保机构,鼓励对外投资保险的发展,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3、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目前,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审批程序烦琐、时间损耗过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应迅速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基本法》、《海外投资法》、《跨国经营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完全的微观自主决策权,大幅度简化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投资审批程序,放松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额度管制,确保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同时加快《海外融资法》、《跨国公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及配套实施细则的出台,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融资和开展跨国经营拥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基础和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为跨国经营服务的信息和研究中心、中介机构和风险防范系统,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考虑到对外投资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御性,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家级的国际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系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政治、汇率、罢工、法律、恐怖主义、战争等风险的预警服务,一旦发生风险,应发挥国家影响力,为陷于巨大国际市场风险中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政治、经济、法律、道义上的支持与援助。同时,加快与各国签订诸如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经济合作协定、贸易投资协定、社会保险协定等政府间协定,多方位、多角度地保护和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鉴于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投资环境的跨国经营信息渠道,政府应建立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加

工及传输功能的全球性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比较全面、及时、准确、系统的国际市场环境资料和权威的咨询服务。与此同时,还应组建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渠道作用,为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投资地区及项目等相关信息和中介、指导与服务。

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二是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中国民营企业推向世界。

五、小结

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就整体而言,我国民营企业都是典型的后发型企业,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在具体策略上,民营企业要寻求国际化经营途径,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营销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要利用民营企业特殊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创建知名品牌产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不失时机地参与国际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中国经济贸易年鉴[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Johansson,J.&J.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2):23—32.

[3] 刘迎秋,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分析[J].财贸经济,2007,(10).

[4] 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武云亮.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演化机制分析[J].技术经济;2007,(4).

[7] 杨光,邓羊格.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调查分析[J].中外管理,2006,(5).

[8] 刘迎秋.跨国经营:民营企业新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9.02.02.

[9] 段会娟,刘卓林.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民营企业,2009,(9).

[10] 王增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经济管理,2007,(23):22一34.

[11] 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2] 刘文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3] 郭跃进.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8.

[14] 林汉川.WTO与中小企业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 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6] 仲峰.抓住机遇实现民营企业跨国经营[J].国际经济合作,2008(4) .

[17] 汪忠明.培育民营企业跨国核心竞争力[J].经济前沿,2006(7):56一60.

[18] 任会中.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2(4):25一27.

[19] 曾春花.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J].经济经纬,2008,(2).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在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已经迈出了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再到国际化经营的“三级跳”。回顾中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尽管成功的案例还不是很多,经营规模还相对的微小,但总的来说,国际化经营是一种趋势,是我们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当然国际化经营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遵循了这一规律,成功的可能就大,就有可能在优胜劣汰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很难驾驭竞争无处不在的国际市场,即使有机会走出去了,最终也将会退回来,使国际化经营变作一句空话。 一、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关于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很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多次阐述,政府有关部门也有明确的解释,概括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不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你不走出去,别人也会进来,不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能,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二是国际化经营可以转让国内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加快自有设备技术的转型与更新换代。三是国际化经营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四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并降低生产成本。五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国际化经营面临全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形势,它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与国内经营不一样:第一是所处环境不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经营活动,面临着不同的人文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等等。第二是服务对象不一样,我们的顾客是外国人,外国人的需求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第三是竞争对手不一样,国际化经营,竞争来自全球的同业者,竞争更为激烈。第四是标准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在产品的规范、标准上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要了解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第五是合同条件不一样,面临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不同的合同条件,只有充分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第六是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在国外经营,国内的法律保护不了我们,总部很难提供及时的后勤保障服务,必须独立组织,自主决策,利用好当地的政策,合理地应对好各方面的竞争和阻力。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营规模小,且比较分散,中国企业的经营领地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0%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

企业战略管理浅论

2009.03 63 何谓企业的战略管理,它的重要性何在?中国的 企业直到目前仍然忽视或不能正确恰当地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一些企业家认为战略管理就是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而他们编制出来的东西往往脱离现实,没有任何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沦为一个仅为向政府汇报的美妙的梦想。一些企业家认为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具体运营的战术,这也失之片面。一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战略管理的重要之处,提出在推动企业发展上规划先行,战略先行,并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使企业发展与时俱进,但这也只是抓住了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通过在中央党校系统学习经济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权势经济学说等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一些实践、思考和感悟,使我认识到企业发展必须极其重视战略管理,而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延伸到产业及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团队及执行力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重要方面,才能有效指引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正如小阿瑟·A·汤姆森在其著作《战略管理》中 所描述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战略管理的任务是公司管理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公司战略是公司管理层所制定的策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竞争性活动和业务方法的组合,管理者以此来吸引客户,成功地参与竞争,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他把战略管理定性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提出“制定公司的战略愿景,建立目标体系,制定战略,战略的实施和执行,评价业绩、监测新的发展情况、采取矫正性调整措施”等五项任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理论,原因是这些理论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和收效还远远不够。小阿瑟只阐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方法,而未从本质上解决战略管理的前瞻性问题。 我个人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尤其是中国国有大中 型企业、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目标体系,研究适合企业主导产业、主营业务发展的具体战略或阶段性商业模式,调动整个组织、团队和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及时化解企业发展中面管理创新 Management innovation 企业战略管理浅论 文/赵颉642009.03 临或凸现的重大危机,推动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企业战略如何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

企业战略如何推进民营中 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资源★★★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地走向世界。本文首先回顾了民营中小企业及其外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以此总结出民营中小企业的五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国际化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占工业企业总数量的%,创造了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的%、提供了高达%的就业岗位。而在中小企业总数量中,民营企业占到了%,它们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社会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呈逐年上升趋势。 新中国建立之初,沿海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维持着与海外企业的经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有些民营中小企业是存在一定的外向国际化特征的。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国际化经营,出口和对外投资增长迅速,民营企业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具体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出口的增长率超出了国有经济出口的增长率,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 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生弱势。工业行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资产总额一般在4亿元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销售额一般在亿元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销售额一般在亿元。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它们既无法同资金雄厚的民营大型企业分庭抗礼,也无法同具有国家背景的国有企业平分秋色,处于天生弱势地位。 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低成本竞争方式。受自身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产品为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小五金、小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较小,技术含量低,易于进入和模仿。同时,它们一般采用量多价廉的低成本竞争方式,靠低价格取胜,产品质量有时难以保证。 经营灵活,转换业务较易。民营中小企业虽因规模较小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生弱势,但在某种程度上规模小也恰恰成为其经营管理中的优势。所谓“船小好掉头”,因为规模小,企业组织管理简单,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转换经营业务比较方便,能够快速、敏捷地抓住商机,把握机遇。 多采用贴牌生产方式,没有自有品牌。民营中小企业一般进行贴牌生产,很少创立自有品牌,这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的营利空间很小。如温州是名副其实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总体来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战略管理缺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战略管理理念。首先,缺乏理论的指导。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界和理论界存在着一种认识论上的偏差,认为战略管理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 2、战略制定能力不强。部分中小企业限于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且未接受过系统的管理理论培训,未能掌握战略制定的原则、思路和专门方法,缺乏制定战略规划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而无力制定企业战略。 3、定位不准,脱离实际。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的战略定位,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没有从发展的趋势进行考察,在指导思想、内容和实施上都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以此定位的发展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 如何加强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新华商智总裁实战教育顾问机构的马老师,长期针对中小型企业战略管理进

行研究,提出了四点措施: 一、开展培训,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对战略管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战略管理并非仅限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也需要制定自己的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制定战略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者的战略意识,更需要通过他们敏锐和精准的眼光,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设定恰当的目标。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管理技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管理者到国内外先进企业考察学习,也可以采取多种途径送他们到其他系统学习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聘请战略管理专家来企业现场对经营者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新管理着的思维方式,提升其企业战略管理技能。 二、抓住关键,掌握方法 当前,战略管理实践中较为适用的有swot战略分析法,它是一个以企业所处环境为切人点的'分析工具,由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合而成。通过swot分析,中小企业可以充分认识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条件,从中发现自身拥有的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三、结合实际,制定战略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既缺乏资本又缺乏技术,因而它们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充分注意所选战略与企业

文献综述---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题目: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是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应该利用过程观念、环境观念、层次观念、功能观念和结构观念来寻求合适的国际化经营的模式,并不断强化这些观念的指导来实现自身进化,提升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挖掘内部潜力,还要开辟国际空间;不仅要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而且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积极寻求国际化经营之路。作为浙江省新兴的汽车企业——吉利,在今年3月成功并购沃尔沃使我们看到了浙江民营企业运用并购这种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方式积极地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浙江60%的税收和投资、70%的出口、近70%的GDP及全社会捐赠的80%来自民营企业,他们还解决了全省90%的就业率。”浙江民营企业对于浙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3730亿元和1933亿元。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60%、新增就业岗位的90%来自非公经济,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金的近7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发动机”,并且浙江民营资本已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股最引人瞩目的力量。截止2008年底,全省有私营企业68.1万家,户均注册资本达207万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据1/3以上的席位。但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当其冲。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民营企业不同国际化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利 于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参考。 一、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跨国公司问题由专家邓宁提出,一个企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就可以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1.所有权优势。主要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很难得到的 要素禀赋、生产工艺、发明专利、管理技能等特殊资源和技术所有权。 2.内部化优势。主要指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虽然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 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如果组成企业群,进行“集体化”对 外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产业体系提供的配套服务,共享经营策略,从而获得相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等,制定相关的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战略管理追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和战略竞争力的提高,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潜力,对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反馈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其中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全面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采用了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则将战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如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和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以资源和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21世纪初则出现了以企业网络和整体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不断地成熟起来,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家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是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七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确定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的实施和战略控制与反馈。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最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战略分析包括对环境的变化(宏观、行业结构)及给组织的影响的分析,对组织的地位、资源及战略能力的分析和与组织有关的个人和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愿望、要求、反应及其影响、制约的分析。战略选择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方向,进入的市场类型,进入的方式。它是一个管理评测问题,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过程和纯逻辑的行为。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主要涉及: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间分配、使用现有的资源;如何使用外部资源;调整组织机构,影响,组织(管理组织)变革的技术、方法。 二、战略分析 环境是由企业无法控制的众多因素构成的,企业只能适应环境而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无法预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好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企业面临的环境包括

联想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联 想 战 略 管 理 分 析

联想的战略管理分析 摘要:联想公司作为中国高新民营企业中的成功代表,自创立至今,逐步壮大, 因此,其发展战略值得研究。论文依据企业战略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得失与成败。充分运用集团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专注核心业务,使联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电脑巨头。本文依据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期望对联想公司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联想的战略管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战略目标的制定;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三、评估检查实施的情况;四、改进和调整。 关键词:经营战略;管理模式;联想公司 “对国内企业而言,过去就像种子落在了一片天然适宜生长的土地里,发展速度很快,早些年普遍是‘机会驱动的无序发展’”。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化、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企业的壮大、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于国际竞争,优秀企业必然要向‘管理驱动的有序发展’转变。联想需要面对这样的转变,海尔、TCL、华为等企业同样需要面对,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要面对。战略管理是解决这个转变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企业是否能持续优秀,从而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而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普遍落后,已经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成为我过企业发展的一个瓶劲。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和总结来提高我们的战略管理能力,以解决我们企业发展的这个瓶颈。这是分析联想战略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84年到1993年是联想的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通过“提篮小卖”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联想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到2003年是联想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形成了自己的主营业务———PC业务,并获得了高速成长。但是在国内市场做到老大之后,企业该怎样持续发展?是在国内走多元化,还是走国际化?这个问题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困扰着联想。联想遇到的这个问题是个战略层面的问题。 在经历了多元化战略的尝试之后,2004年联想确定了以“专注为首个关键词的新三年战略和之后的国际化路线,。从2004年开始,联想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成熟阶段———突破战略管理阶段。 在联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所谓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制定能够高瞻远瞩地指导企业持续发展方向的战略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评估检查实施情况,改进和调整目标方向的整个管理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决定企业的成败。 一、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目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概述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中小企业就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1这类企业目前在我们国家大量存在,并成雨后春笋的态势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逐步居于主要地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一个较新的分支。战略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评价能保证组织实现目标且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艺术与科学。战略管理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有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企业内部管理、生产与运作等多个方面。战略管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因此构成一个整体的部分缺一不可。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不断重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也越来越系统化完善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学者们作了大量有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拉开了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不断深入,得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核心思想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先的经典战略变为了竞争战略,是战略管理史上的一个大跨越。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迅速,在竞争战略的引导下,优先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中小企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契机。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一阶段的研究要求中小企业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得到最优匹配。同时也从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认为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对中小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的重要性有所提高,注重行业整体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良好的态势,增长速度迅猛,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因经济危机亏损面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也不再是少数,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缺乏战略管理 1江宁,《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和现状》,《经济论坛》,2007年第19期

传统产业中小型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

传统产业中小型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经 营 --东艺鞋业的成长历程 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外投资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工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其规模和范围更是日益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企业纷纷走上了对外经营的道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方面在思考"狼来了"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在积极挖掘"春天"到来以后的机遇。显然,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范围必将不再限于国内,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但也必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营销环境和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成

功走出国门并打人国际大市场的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进行详细地分析,是极有借鉴意义的。基于这种目的,我们剖析了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东艺鞋业"或"东艺"),因为东艺是一家通过国际市场营销而获得企业快速发展和成功的企业,而且它身处我国的传统产业,它的成功为我国众多身处传统行业的小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东艺鞋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6月的温州东风工艺皮鞋厂,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4.6万元,十来个职工,日生产皮鞋20多双,产品无名无牌,仅是一个家庭小作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艺凭着一股执著追求的信念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创了东艺闯天下的成功"五步"之路。首先,东艺敢向计划经济发起冲击,坚决打破"票券"销售的枷锁,力争走自产自销的营销之路,极力把产品推向市场。目前,东艺鞋业已建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内外结合,两腿走路"的格局,出口外销量为全国同行业之首。其次,东艺敢于打破单一所有制的陈规。1991年9月,东艺引入外资,成立了东艺鞋业有限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金增至60万美元,总投资额达85万美元。目前,东艺鞋业已经改变了过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困境,拥有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固定资产高达1.l亿元。第三,东艺敢向传统工

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1讲认识国际化经营 【本讲重点】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的主体 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 国际化经营所要研究的问题 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上)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图1-1 国际流动及其壁垒示意图 2.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为了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流动,国际商业界都在研究怎样避开这些壁垒,所以,国际流动也成为国际化经营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就想,能不能借助一些国际机构来解决这些事情。这些国际机构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欧洲市场和多国组织等等。他们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的壁垒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就能够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资源流动,两个不同国界的公司就能正常开展合作,从而产生国际化经营。 图1-2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3.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376775194.html,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 《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4期.颜光华.林明. [2].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 《科技管理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2期.袁界平.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 《企业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陈传联. [4].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中国经贸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0期.陆生堂. [5].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9期.曹燕锋.杨存良. [6].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瓶颈及其突破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1期.谷立霞.孙文博.焦建素. [7].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及初步分析框架. 《技术经济》.2008年7期.项国鹏.王进领. [8].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3年18期.李群奎. [9].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商场现代化》.2012年25期.张俊. [10]浅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道德缺失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管理世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6期.陈爱清.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及分析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及分析 随着学习科学进展观活动的持续深入,按照"活动"领导组的安排,市中小企业局分组深入县区和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同步全市中小企业在进展战略治理模式上存在如此或哪样的缺陷。而今由西方国家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各国贸易封锁日趋加重,我过东南沿边沿海地区贸易出口型企业近半数纷纷关闭过听产,内陆中西部地区专门象朔州依靠煤炭工业“一枝独秀”的能源型都市,同样受到了严肃的冲击和考查。面对危机,我市中小企业必须持续加大战略谋划和战略治理,才能更好地镇定应对,迎接挑战,从而持续地提升战略治理的能力。 一、中小企业战略缺陷和根源 1、中小企业的战略缺陷的特点 一是认识不高,意识淡薄型。许多企业认为,战略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是政府的情况,企业专门是中小企业只有是国家经济的一个小分子,只要一发经营,按照政府的要求做就足够了;还有企业认为战略是大型企业和国有垄断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连生存都成咨询题,还讲什么战略。 二是经济不够,能力不足型。许多企业差不多认识到战略治理的重要性,还制定了企业的进展战略、经营战略或者叫长远规划、近期目标,但是由于缺乏能力和体会,使战略反反流于形式,并没有经企业竞争力带来预期的成效。

三是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型。调查发觉,最典型的确实是奶站建设。一个,全村养奶牛不足200头,产奶牛不达120头,产奶量前后不达5000斤,全村就有4个奶站,什么古城站、蒙牛站、伊利站、雅士利站。形成了站多奶少,狼多肉少,恶性竞争的哄战局面。 四是机专营、依靠政策型。 五是投资不够,先天性营养不足型。 六是科技含量低,租放经营型。 七是矿产资源型。 2、中小企业战略缺陷产生的根源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并与国际接轨过程应运而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由于县最初由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变而形成,构成中小企业主体规模小,涉及的创业广泛、地理布局分散、科技含量低、短平快项目多,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弱、投资风险高、成低、进展空间窄等,一但遇到挑战或政府性调整总有部分或相当部分企业要倒下,确实是更根源来讲要紧是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支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的进展依旧如此。 二、中小企业如何战略治理 任何企业,只有在生产经营中讲究战略,才能够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同时持续进展壮大。我市中小企业若想取的长足进展,必须持续提升战略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中小企业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概要

1 南方论刊·2012年第8期 经济观察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益,所进行的超越一个国家的界限,向国外拓展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相关的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大企业和大公司的专利,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应朝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发展,更应该成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比大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战略,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1]它指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从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针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完整而系统的评价。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自身优势(S分析 1、较好的经济基础。浙江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以轻工业、制造加工业为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超强的活力。国家先后批准建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8年底,浙江与世界上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2]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重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著标志。 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 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 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10、防御战略:保持或维持企业现有的市场地位,有这种战略目标的企业会选择新产品开发的防御战略

浅析企业转型战略管理

浅析企业转型战略管理 发表时间:2012-01-17T14:32:47.53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陈鸿烨[导读] 总之,战略管理在管理决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项战略决策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陈鸿烨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00-01 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激烈,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企业转型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达尔文说过,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放眼全球,企业转型已到了决定生存的时刻,转型是一种压力、一种动力,犹如泰山压顶不可拒,就如一位营销大师所言,“没有一个市场是安全到没有可以跟进的敌人的”。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企业转型期的战略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企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键词:企业;转型期;战略管理 一、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论述 1.企业战略转型的定义。 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为了重新建构竞争优势,基于产业特质,审视外在竞争环境变化以及企业所具备的战略资源基础,通过产业选择的调整及经营模型的改变而制订战略。 2.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指得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就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宗旨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而能够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整体动态过程。企业战略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进行的管理。而广义的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的运行进行管理。 3.企业战略转型的阶段。 首先,自动化阶段。企业将现有企业活动及流程重新彻底检讨分析并重新彻底设计规划,以简化内部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作业窗体、组织架构及层次,提升整个内部作业效率,达到内部作业最适化及建立有效及迅速的组织反馈系统。 其次,增强阶段。第二阶段的企业即以第一阶段的架构及能力为基础来扩充、增强并延伸至外部作业;此阶段一方面着重如何增加新特色、功能、加值的流程、产品服务,做好客户关系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则如何强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在此阶段不仅检视自己内部各部门的成本与绩效、各部门活动的整合与协调以创造内部利益极大化;更进一步检视企业以外的顾客、供货商、配销系统等价值链,与公益上、配销系统的企业共同改善整个价值链,以达到整个客户价值系统绩效。 再次,重新定义阶段。第二阶段所发展的顾客价值的递送系统,发展出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成熟之后,公司必然己发展出新的核心能力和具竞争能力的产品、服务以及企业价值,此时公司的营运将不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及旧有的营运模式和经营方法。公司的营运范围将会重新定义,并发展新的特质和营运模式。此阶段的焦点在于新的核心能力,而组织的焦点在重新定义企业的事业范围及发展新的营运模式。 二、企业战略转型的分类 1.企业根本性质,或者说战略的根本方式的转型。 过去几年,众多民营企业巨头活跃在冶金、汽车、煤矿、公路、电网、金融等曾是政府严格管制的国民经济命脉产业,投入几十亿元资金;中远、中粮、中石油、首创这样的重量级中央国有企业也正利用资源优势,攻城掠地;在许多兵家必争的关键产业,也都能见到外资的身影。可见,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它们都在抓紧时机,进行着战略的调整和转型。大量事实说明,企业必须不断预见并选择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以保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使企业在现有业务衰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涉足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产业是企业发展必然规律。 2.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 相对于战略方向转型,经营模式转型是指企业经营方式、赢利手段等发生重大变化,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转型、人才结构转型、企业文化转型等。这些转型通常对企业战略转型起一个支撑作用,但往往能起到成败攸关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战略转型管理战略的策略 1.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评估企业外部现实情况。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大范围商务环境的变化,行业状况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历史赢利状况,你的细分市场即基本客户群的需求,以及以上几个方面趋势变化的根源性分析。对外部环境的深人分析使你能实事求是地确定恰当的财务目标。确定财务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认识到,企业所观察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活动方面的大部分变化,都会产生财务上的后果。只有财务目标行得通,另外两个环节的确立才可能是实事求是的。假设某个部门的领导班子热衷于某个战略构想,相信他们因此能取得每年8%的收入增长。而部门的负责人通过自己的分析了解到,全行业最近的增长率只有3%。他对这一战略设想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并拿它对比整个商务环境趋势,以及他的部门的经营和人员能力。最后,他意识到除非他的团队能够提出一个崭新的构想,并开发出与其他人迥然不同的产品,这一战略设想才有可能实现。 2.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 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在准确的外部环境判断和合理适当的财务目标确定之后的事情。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将企业总目标按时间进行分解,明确进度规划和分阶段目标,并分析论证既定时间内实现目标的可行性;二是将企业总目标按空间进行分解,制定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相应的分战略,之后再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三是明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战略重点,哪些指标需要确保完成,哪些指标可以相对灵活变通,解决好战略目标优先权的问题即当指标之间相互冲突时该以哪个为重点,以便有重点地全面推进企业战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