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说课稿重点讲义资料

郑飞说课稿重点讲义资料
郑飞说课稿重点讲义资料

《平面四杆机构及其应用》说课稿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职教中心——郑飞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出版,由李世维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中平面四杆机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接近实践的纽带。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的兴趣,同时对学生建立工程意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我校数控专业一年二班学生。就本班实际学情,有如下特点:专业能力需求:学生跨出校门将走进各种机械职业岗位,他们需要具有①分析机械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的能力;②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分析:近7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想跳出农门,愿意学习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技能性强的课程;同时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起点能力分析:①第一章“机械概述”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机器、机构等专业基础知识;②“运动副”知识点的预习,为本节课“平面四杆机构”的分析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材处理

根椐学情、《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处理一:将本节课中的第一个问题—运动副作为预习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依据:(1)知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

(2)第一章的讲解,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适于学生自学。

目的: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处理二:将“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不讲,留给学生课后选学。

依据:(1)此处大纲未做要求;

(2)处理之后的知识内容,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规律。

目的:削弱理论教学,增加有效教学时间。

处理三:在双摇杆机构中,增添了“等腰梯形机构”的讲解。

依据:切合生产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及《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区别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2)能描述出其结构特点和运动特点。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辨析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

(1)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依据:由于铰链四杆机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本教材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

型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介绍。学好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及使用一般机械的能力,而且还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意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点。

依据:由于部分铰链四杆机构的结构复杂,运动特点分析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具体的生产实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本课选择使用的教法是:演示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对比法、情景设置法。

目的: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和理解。

2.学法

基于学情分析和上述教学方法,本课学生将采用:练习、讨论、自主探究及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学习。

目的:让学生在独立自由的空间里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生产实际。为着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激学导思、讲授新知、教学巩固、教学提升、教学延伸”五个教学阶段。

(一)激学导思

1.课堂提问:

(1)运动副按接触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机构?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目的: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为本节课内容讲解做好知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件展示:平面连杆机构欣赏,导入新课。

健身器材1 健身器材2 健身器材3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知生活的同时,让大家感到“知识源于生活”。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演示,教师讲解:通过演示FLASH课件1讲

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并根据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掌

握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目的:通过演示法、讲授法,使学生对铰链四杆机

构达到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FLASH课件1

2.抓住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能正确地辨认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制作动画11例(见附件3),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此环节分两个过程完成。

(1)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比较课件1-5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在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寻求规律,并总结其特点。

比如:

① 曲柄摇杆机构

实例分析 运动中的作用 剪刀机、搅拌机

以曲柄为主动件: 将曲柄的回转运动转换成从动杆的往复摆动。 缝纫机

以摇杆为主动件: 将摇杆的往复摆动转换成从动杆的回转运动。 ② 双曲柄机构 惯性筛

当主动曲柄连续等速转动时 从动曲柄一般不等速转动 。 ③ 双摇杆机构 起重机

当主动摇杆摆动时 从动摇杆也随之摆动,同时在连杆上也

可获得较为复杂的连杆曲线。

(2)机构特性分析

通过对特殊机构(FLASH 课件2-4)中结构和运动特点的分析,探究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需要。

FLASH

课件

3

4

2

如:在双曲柄机构中有两种特殊机构:

①平行双曲柄机构(FLASH课件2)

运动特点生产中的需要

转向相同,转速相等(运动的同步性)机车联动装置、摄影平台升降装

置等

②反向双曲柄机构(FLASH课件3)

转向相反,转速不等(运动的反向性)车门的启闭装置等

在双摇杆机构中有一种特殊机构:

③等腰梯形机构(FLASH课件4)

根据等腰梯形特殊的结构特点车轮转向机构等

在讲授中我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空间和问题探究的情境。

同时设疑:碎石机,雷达是如何工作的?

目的:通过演示法、讲练结合法、对比法,揭示本节教学重点的同时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感受到“知识创造生活”。

3.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应用)

(1)即时设问,展开思索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机器的运动是运用铰链四杆机构来完成的?

(2)课件切入,逐一破题

将课前导入的课件切入课题,老师及时点拨并逐一破题。

目的:通过讨论法、点拨法和情景设置法,集思广益,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

境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巩固(课堂练习)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通过习题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进行教学反馈。习题的设计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编制的。

本阶段共设计了三道习题。一、二题为基础题,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

目的:教学反馈,强化练习,及时巩固。

三题为提高题。

本题以“翻箱机构”的设计为例,让学生分组用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边做边讨论,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在争论交流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最后教师以课件演示的形式打开谜底,揭示答案。

目的:知识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从一般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提升(课堂小结)

主要采取学生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以框图的形式)总结补充。进而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揭示本节课的重、难点。

目的:通过学生小结使教学提升,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框图的形式总结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五)教学延伸

布置作业,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

观察折叠式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具,指出属于哪种平面连杆机构?

目的: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板书内容主要侧重重点内容。

目的:帮助学生记忆、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预测:

激学导思: 3分钟

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学巩固:18分钟

教学提升: 3分钟

教学延伸: 1分钟

谢谢大家!

附件3:动画课件(生产实例)11例:

I曲柄摇杆机构应用实例:

1.剪刀机

2.搅拌机

3.碎石机

4.雷达

5.缝纫机

II双曲柄机构应用实例:

6.惯性筛

7.机车联动机构8.摄影平台升降机构

9.车门的启闭装置

III双摇杆机构应用实例:

10.起重机11.车轮的转向机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 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 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 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 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 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 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 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 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 6 10 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 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 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 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 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 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 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 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 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 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 5、演示文稿与展示; 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

VB程序设计说课稿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学习VB编程语言的特点、工作环境等先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的技巧,为今后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为课程目标,理论教学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教学法,精选多个案例,让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握如何在Visual Basic6.0中调用SQL Sever2000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机操作能力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大量实例,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具体包括: 1、对语言结构的学习:包括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数组的应用;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事件编程等。 2、可视化编程技巧的掌握:VB菜单、基本控件、状态栏、工具栏、列表框等对象的使用与属性设置。 3、通过《基于V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界面的编程,加强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程以仿真项目、典型案例、学生作品、配套实训教材为载体,把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三个能力的培养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项目案例引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现---总结经验。 2. 兴趣启示法 以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或现象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3. 把讨论法、分组法、自主学习法融入在实验,对一些综合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相互启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在大作业和实训项目中,把班级学生分组,每组4至5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系统设计,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周晋 淮北卫校 一、说学生 1、学生的特点:经过调查和经验,五年大专类学生,各科基础性知识薄弱,对待事物 热情度较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2、学生的分类:按对计算机熟悉度分可分为三类:接触过计算机(80%),没接触过计算机(15%),学过计算机(5%)。 3、总结上课时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 习动机 二、说教材 我说的题目是《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这是课本安徽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程》第三章的内容,教材目的是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重点是编辑文本、设置文 档格式、插入对象的方法。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自我创新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图片 难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 3、课时安排:3课时+2课时(过关强化) 三、说教法 1、教学的选择:创设情景法、课程整合、操作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 学法、赏识教育法、讲解法、指导法等等。 2、教法的贯穿及使用 把其它文化课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课程整合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创设情景法),引导出多个word任务(任务驱动法),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法)。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后反馈给教师,加上教师重点任务直接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法),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最终让学生做到乐学,能学,会学。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给大家看几篇老师电脑里的文章(语文、数学……)(课程整合)。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精品带教案)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中文输入法的使用》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键盘和英文输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安装输入法并熟练输入汉字,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处理文档奠定了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文输入法基本知识,了解常见中文输入法并能够安装与设置,熟练输入汉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3)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兼有讲授、演示、诱导启发等多种方法。 3、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使用的电脑不一定有自己擅长的输入法,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特殊拼音的汉字和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难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 下面,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生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胜心强,喜欢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内容分析:小学知识学习了计算机的皮毛,很多学生都没有练习、使用的条件,原有的知识,许多已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汉字输入本来就只能通过练习来提高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有知识的人才,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了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操作时间安排的特别充分,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练习,在练习中感悟、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大约占整节课的80%左右,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主要安排在一些操作技巧的介绍和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的解决上。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院的任课教师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它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的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内容难易适中,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2、Excel 2003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合并、分类汇总以及建立数据透视表,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 2003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相当多的大一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计算机学习,已经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悉了word和Excel 2003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心

理上,学生对上机操作尤其感兴趣。我认为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并配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身心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2)数据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3)建立数据透视表。 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建立数据透视表、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

计算机中的数制说课稿

《数制及其转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制及其转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制及其转换》是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很有必要,奠定了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处理信息最本质的认识,要求学生必须彻底理解,记忆牢固,灵活应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各种常用数制对应的基数和位权; ②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②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养成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各种进制相互转换的方法 4、教学难点:位权表示法和十进制转换转化为二进制 二、说学情 具体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相对较弱,因此要适当放慢上课速度,注重演示、讲解和练习的三结合,耐心讲解,确保学生都能够掌握好该部分内容。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讲解和练习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应尽可能的选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加法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熟知的概念,利用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对比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把枯燥的、陌生的R进制的学习转化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有新的发现,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数字之间还有这么多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R进制及数制转换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迅速得到提高,尽快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的学法是“建构知识——练习巩固——归纳总结”。 首先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边学边练,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最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知识的消化。 五、说教学环境与课前准备 一台多媒体电脑及相关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安排: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我把第课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授:引入新课(2分钟)——数制转换的概念(10分钟)——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详讲(20分钟)——课堂练习(5分钟)——公布正确答案、总结归纳、交流心得、布置作业(5分钟)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预计耗时2分钟) 首先提出信息在计算机中用什么表示,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学习二进制。(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二进制数字编码,各种类型的信息(数值、文字、声音、图像)必须转换成数字量,即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才能在计算机中传送,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存储信息采用二进制编码,那它的好处是什么((1)容易表示,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2)运算简单,不易出错。)(二)搭建支架,讲授新课(预计耗时30分钟) 1.通过列举一个具体的十进制数的构成方法来引出R进制中几个重要概念,包括数制、基数、位权和按权展开式。(预计耗时10分钟) (1)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记数的方法叫做进位记数制。“进位记数制”简称为“数制”或“进制”。讨论计数制要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基数和位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说课稿22

说课稿 组别:计算机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授班级: 说课教师: 时间:2015年11月10日

一、说教材及课程: 1、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选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十版和中国劳动保障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操作员》五级教材,两本书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够用为原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这门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启蒙课程,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学时/周。 3、考核方法: 上机考,按照计算机等级考模式出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3、掌握文字处理操作 4、掌握表格操作 5、掌握演示文稿操作 6、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部分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环节,最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发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技能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管理器、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的操作

教学难点:文件夹整理中的搜索设置,Word的替换,表格设置,Excel的数据准备,网络部分的页面设置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者分析:汽车专业一年级中职生;学习缺少主动性,渴望表现自我; 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动手力弱;基础薄弱和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纪律性比较差。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体,利用团队的力量来解决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新知的能力。 演示法: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和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学 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在练习中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实践。 教学手段: 1、准备好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2、课前把学生分组,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 3、素材贮备:相关的图片。 五、说教学内容设计 对书本固有的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并根据考级要求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并添加一些参考书中的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复习课导入 ?教师演示、讲授 ?任务驱动、探究试验 ?归纳总结,巩固知识 七、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以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为例一、本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解决、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操纵计算机;掌握常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环境配置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选用的是董正雄老师编写的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配有应用基础学习指导辅助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数据库基础内容。该教材以及学习指导相互补充,虽然在某些章节的讲解不够细致(如:分节符、图表中的系列、信息编码中字符的显示、数据透视表),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计算机的基础教材,还是比较优秀的教材。 针对教材中不够细致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进行补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为背景,构建相应的模拟场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出发点,分析他们思考问题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引导、指正。 本科、专科学生的理解能力、专心程度、知识细节准确度的把握程度都不相同;不同的专业、层次的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不同,种种的因素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对所讲授的专业内容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描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恰当的事件、词语、例子来类比,多进行相似比较,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变为学生“易消化”的知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中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说课稿《EXCEL中函数的使用》 选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各位专家、评委好!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函数的使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我所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由周南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的组织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全书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组织内容,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体系结构严谨。教材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 (2)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使用的是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数据计算)的内容。 EXCEL电子表格在教材中是必修内容,利用公式和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计 算是Excel中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它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 联系,且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 个基础。此外,它也是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实际生 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3)教材处理 根据对教材的研究、综合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我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讲授顺 序作了适当的调整,我首先介绍了公式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引出函数的使用。本 单元教学准备用两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公式的使用第1个课时

函数的使用第2个课时 本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目标】 培养并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及主动投入的学习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的组成及参数定义。 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运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难点】 函数的组成及参数定义。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终审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七节 “处理表格数据”说课稿 一高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中处理表格数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处理表格数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章节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格处理工具进行排序、计算,表达意图。 本节内容较少,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都是按照半个课时来进行的,今天我按照要求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带领学生学习,也围绕一课时进行说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的编辑和调整,这一节讲述的是对表格中的信息也就是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以后EXCEL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及数据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Word表格功能来加工表格中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二、说教法 假设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班的班主任,设置一个期中考试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对此表格的加工处理算出每个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成绩,并且按照总分和平均分排出次序,这其中就包含了数据的计算和排序。这样使得上课的内容与处理表格数据各种操作有机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说学法 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根据我平时上课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进行过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情况具体如何,还需要通过本堂课来进行实地检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也可以说是从头学习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内容为数据的求和计算、排序等。另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分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师在WORD中一给出了一段充满数据的表格,是一份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表,现在假设每一位学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要求计算出表格上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最后现按照总分和平均成绩排好序,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引出课题:处理表格数据。 2、新课教学 展示情境中中的表格: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3篇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3篇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屏幕图像》。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获取屏幕图像》是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六章第1节。这节课是多媒体素材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后面学习处理图像做好铺垫。获取屏幕图像在工作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如课件制作、简单图片截取等。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snagit软件中截取部分图像、抓取窗口、抓取对象的方法。 2、能使用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3、会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及研究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snagit截取图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多区域、多窗口截屏操作。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 采用了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首先创设学习请讲,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实践操作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说课 一、说课程体系 1、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于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 2、作用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3、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全体新生,通过本课程的教授,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培养目标: 1)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微机操作技术。 2)培养他们掌握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并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达到社会对高校学生在计算机领域方面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3)为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4、后续课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等。 二、说教材 1、教材的选用 根据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的是由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计算机系陈荣耀教授主编、郭鼎印教授主审,多位教师共同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与习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所选教材的优势

1)该书汇入了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根据独立本科学院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需求的特殊性,在掌握一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2)本教材采用了案例教学,并在各章都附有一些思考题和上机操作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本教材深入浅出,对于我们独立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本教材为授课教师提供讲课案例及上机所需的样张,方便教师备课。3、教材的内容 按知识结构划分,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层次上由浅入深: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ch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与数制转换; 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 难点:进制转换;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ch2)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地位、功能及分类; 掌握:Windows xp的安装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重点: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设置、中文输入法 难点:资源管理器及控制面板的设置 第三部分:办公软件(ch3-ch5) 分三章介绍了Office2003常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的操作与应用。 Word部分介绍了以下内容(ch3): 1)Word的启动和退出 2)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文档) 3)文档的编辑(文字的录入/选中/移动/复制/删除/查找/替换等) 4)文档排版(字符/段落的格式化、分栏、首字下沉、中文版式等特殊排版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

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与一体。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基本上可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为了开好这门课程,早在两年前,大多数的主讲教师,到公司、企业顶岗挂职,与行业的专家、企业的代表以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评评价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上尽可能的满足公司、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网络及多媒体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外部设备。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及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 4、能对文稿进行编辑排版。 5、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能对信息进行多媒体展示。 7、了解信息的表现形式,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资料、进行信息检索与传输。 8、能对多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方法能力目标主要包括:1、能借助计算机网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通过对办公软件和网络软件的学习,掌握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和思维形式。3、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学习。4、具有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具有积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高专)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选修课,是一门涉及面广、影响大、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发展为基 本理念; 2.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从建立模型、寻找方法,直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得到 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的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创建图文混排的文档;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表达能力:熟练使用一种办公软件,将有关内容以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形式表达出来。 2.交流能力:熟练使用一种邮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跟进一步,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段与他人交流。 3.信息检索能力: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及方法;会使用常见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搜索;能够初步掌握常用网上资源访问、检索的方式,并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4.计算机使用中简单问题的处理能力: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熟练地保存与管理文件、安装与卸载软件,能够查杀计算机病毒,能够连接到INTERNET并设置相关属性,掌握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例如:压缩软件、查杀病毒软件、系统优化软件、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 (三)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我院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材,主编:潘瑾。 本教材的特点是: 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自学并用: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结构紧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四、课程教学 (1)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应用、信息表示方法 操作系统:介绍Windows XP基本知识、文件管理、磁盘管理控制面板数字媒体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学科的入门介绍。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材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教育理论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创建图文混排的文档;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Access XP的简单操作;了解网络及信息安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 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程度,我认为本课程的重点是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OFFICE XP的基本处理和使用、互联网的日常应用;难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理解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 (3)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Windows XP的某些操作;EXCEL电子表格的处理;网络知识及信息安全。 二、教法分析 1.教法 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即,情景导学法、讲授法、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法和演示法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做相关演示、为同学们理清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2.教学辅助手段 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和Word操作,但个体差异十分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经济管理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涉及面广、影响大、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本课程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的思想~采用典型任务驱动的方法~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知识~练技能~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具有情景真实性、过程可操作性、结果可检验性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大纲 1、课程基本情况 , 课程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 课程计划总学时:经济管理系各专业: 80课时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 56 实训:20 , 开课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 , 先修课程:无 , 后续课程:突出不同专业的特色需求。包括网页设计等相关课程 ,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创建图文混排的文档;会使用excel电子表 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 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 技能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的习惯 , 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山东省高校统编教材由山东体会教育厅组主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 2、配套习题册:《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杨邦荣、廖柳青主编 3、参考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黄留锁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XP版) 地质出版社王成虎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 4、教材特点: , 时代性:计算机是不断更新的一门学科~本书重点突出~介绍通用的知 识和主流技术。 , 实用性:教材图文并茂~讲解细致~并可参照例子边用边学~注重内容 的使用与更新。 , 实践性: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岗位不直接应用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增加实 用知识与技能内容。侧重于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 技术~适于作为高职高专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