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

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3]

二、【传统音乐】

凤阳民歌

凤阳民歌是安徽省的传统民歌。凤阳花鼓中的凤阳歌是凤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凤阳民歌除娱民的功能外,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时政有着重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凤阳人民创作了大量的为时政服务的新民歌,如:《五骂蒋介石》、《土改号子》、《送郎参军》、《五更

治淮》等曲目,起到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1]

蒙古呼麦

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三、【传统舞蹈】

?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

?、高跷、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

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四、【传统戏剧】

?川剧变脸、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

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

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

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4]。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

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5-6]。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5]。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

木偶戏

?五、【曲艺】

?二人转

?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

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间的一种说

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凤阳花鼓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太极拳

?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

中国传统拳术。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

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据少林寺拳谱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552套,另外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攻法套路156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

?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武当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抖空竹

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中国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蹴鞠

?七、【传统美术】

?锦州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

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

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

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1]。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

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

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2]

?苏绣、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1]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

方特色浓郁。

?蜀绣、粤绣、木雕

?8、【传统技艺】

?潍坊风筝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1]。

?苏州制扇技艺

?制扇技艺是江苏苏州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苏扇是苏州特产,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历史悠久,国外驰名。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明清以来,苏扇主要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凉茶、景德镇手工制瓷

?9、【传统医药】针灸、中医诊法(望闻问切)、同仁堂中医

文化(北京)

?10、【民俗】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傣族泼水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彝族)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祭

孔大典(山东省曲阜市)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 第二批国家级

第三批国家级 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滚灯民间舞蹈 JSⅢ-12 苏州玉雕民间美术 JSⅥ-15 金山石雕民间美术 JSⅥ-16 藏书澄泥石刻民间美术 JSⅥ-16 光福核雕民间美术 JSⅥ-17 苏州泥塑民间美术 JSⅥ-20 苏州灯彩民间美术 JSⅥ-22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8 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19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22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传统医药JSⅧ-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民俗 JSⅩ-1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民俗 JSⅩ-3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6 古琴艺术民间音乐 JSⅡ-8 玄妙观道教音乐民间音乐 JSⅡ-11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14 吴歌民间文学 JSⅠ-6 苏绣民间美术 JSⅥ-7 第二批省级

项目名称类别编号砖雕传统美术 JSVI-35 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82 太仓肉松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83 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7 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90 闵氏伤科传统医药 JSVⅢ-9 郑氏妇科传统医药 JSVⅢ-9 苏南水乡婚俗民俗 JSX-14 湖甸龙舟会民俗 JSX-15 ★锡剧传统戏剧 JSIV-4 ★竹编(后塍竹编)传统美术 JSVI-24 ★苏州彰缎织造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21 ★苏派酿酒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28 ★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50 ★金村庙会民俗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作者:————————————————————————————————日期:

附件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共276人) 一、民间文学(5人)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性别年龄1 钱如松男79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富阳市 2陆金元男81 3畲族叙事歌松阳县兰森发男65 4 汤岳生男78 平阳卖技平阳县 5游培余男69二、民间音乐(24人)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性别年龄6江南丝竹杭州市沈凤泉男73 7畲族民歌景宁县蓝陈启女69 8 顾友珍女70 嘉善田歌嘉善县 9顾秀珍女68 10 钱曾法男49 嵊州吹打嵊州市 11尹功祥男78 12奉化吹打奉化市汪裕章男64 13吹打(洞头龙头龙尾)洞头县施书宝男77 14吹打(平阳吹打)平阳县蔡炳涨男69

15吹打(苍南吹打)苍南县黄友平男70 16 吕贤宝男67吹打(磐安吹打)磐安县 17陈元喜男44 18 徐晓英女70浙派古琴艺术杭州市 19徐君跃男48 20楼塔细十番杭州市萧山区楼正寿男63 21 张宝庆男77 鼓亭锣鼓富阳市 22赵学先男69 23山歌(仙居山歌)仙居县吴梅英女80 24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江山市吴赛仙女72 25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市朱大祯男68 26 赖喜能男82遂昌昆曲十番遂昌县 27朱松田男79 28 肖大福男69 竹溪锣鼓松阳县 29徐发增男83三、民间舞蹈(47人)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性别年龄30黄沙狮子临海市王曰友男58 31余杭滚灯杭州市余杭区汪妙林男62 32 周永根男48 奉化布龙奉化市 33陈行国男46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份,收 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0 女,57.14% (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 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 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 2.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AS- 42.86%

lOO^n (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 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

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 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 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 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 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 用述络志醤他 (1) 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 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 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 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勺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数据显示: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解读

房山介绍 房山是北京根祖。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 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 国宝汉白玉产地且具有2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使之成为圣歌诞生地、红色旅游村;同时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 房山是溶洞王国。房山拥有中国首家溶洞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其中,“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形成于四亿年前,洞体为上下七层,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盾、月奶石、莲花等景观似鬼斧神工造就,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游人行入洞中,神秘清幽,洞中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且极具科考价值;“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水旱洞连通,方解石结晶体形成的银狐、银兔,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内的隋唐经刻、万菩萨法会图等摩崖造像以及唐人洞内嵌于石笋内的古人题字为国内外罕见的溶洞奇观,堪称地质岩溶博物馆。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岩溶洞穴和沉积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是一部地质学知识的百科全书。与这交相辉映的还有“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位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云水洞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是山水秀地。婀娜多姿的十渡山水,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柔媚,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列为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的上方山,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非遗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非遗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篇一:“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20XX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7个县级“非遗”名录,命名了34个项目38个代表性传承人,32个项目列入扬州市级“非遗”名录,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还有2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项目之中。“非遗”保护工作在扬州各县市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普遍发动,全面普查。举办“非遗”普查员培训班,掌握普查知识和具体业务,专门召开“非遗”普查动员会议,发动各乡镇专门组织人员逐村逐组普查。经过努力全市共普查出“非遗”线索241条。这些线索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方面。

二是明确重点,全面整理。在我们搜集的241条线索里,其价值有高有低,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后,又组织老教师、老群文、老专家和基层文化干部,重新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整理出比较全面完整的项目资料。共形成记录文稿54.56万字,录音17.5小时,文献资料180多册,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项目家底。 三是逐级申报,建立名录。我们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建立名录的办法,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20XX年我们首报扬州市级项目13个,全部获得通过,20XX年,我市在上级的 统一部署下,首次建立县级 名录,当年建立名录20个,同时成功申报两个省级项目,即:《胥浦农歌》、《朴席制作技艺》。“非遗”申报工作 是2年为一个申报期,20XX年,我们又新增县级项目17个,新增扬州项目19个,合计县级项目37个,扬州市级32个。这些项目主要是:民间文学类《伍子胥的传说》、《大仪大捷的故事》、《捺山的传说》、《小秦王赶山填海到龙山的传说》、《二度梅口头文学》等,传统音乐类《胥浦农歌》、《月塘民歌》、《大仪民歌号子》等,传统舞蹈及体育类《新集跑驴舞》、《月塘舞镗叉》、《月塘玩石锁》等,传统技艺类《萧美人糕制作技艺》、《十二圩茶干制作技艺》、《大仪全牛席烹饪技艺》、《谢集臭干制作技艺》、《仪征绿杨春茶制作技艺》、《史家香制作技艺》、《周氏铁具制作技艺》等,传统医药类《“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

一、职能简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1年12月31日经省编委(豫编办[2011]104号)文件批准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二)组织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承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名录申报及数据库建设。(四)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交流、业务培训等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009年1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2009年3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文化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中心设四个部室,编制25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承担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 2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草原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3职责 拟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跟踪检查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类世界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对全区基层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库等。4各部室职责 按照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组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的批复》规定:非遗中心内4个科级机构,为办公室、培训部、业务部、技术部,各部室职责如下: 办公室: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人事、劳资管理以及年度考核工作; 三、内设财务室,负责财务管理和日常报销工作;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做好会议通知和会议记录; 五、负责印章的使用管理,做好文件的发放、登记、传递、催办、立卷、归档、等工作及保密工作; 六、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编制工作简报、年度总结、工作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料

1.1972年联合国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提出双重遗产的概念: (1)自然遗产(2)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分类:(1)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考古遗址、博物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仪式、艺术、技术/知识、方法、信仰、精神) 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 1)、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重在物的保护,是静止不发展的。(历史性的文物)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再生的,重在人的保护,是动态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传承人) 4. . 5.中国文化遗产日2006年设立,设立国家“文化遗产日”,自2006年起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文化遗产日”。2009年6月13日是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6.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1)2006年国务院公布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共十大类。 (2)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共十大类。 浙江省始终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7.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类: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8.(判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十大类): ?一、民间文学(31项) ?二、民间音乐(72项) ?三、民间舞蹈(41项) ?四、传统戏剧(92项) ?五、曲艺(46项) ?六、杂技与竞技(17项) ?七、民间美术(51项) ?八、传统手工技艺(89项) ?九、传统医药(9项) ?十、民俗(70项)

9.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传承人保护: ?申报中应注意归类要合理,突出其文化传统,利用文献、考古、口传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活态的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传承人来传承,因此重点是在文化主体。 ?培养传承人的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自觉意识。 10.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位表演江苏泥塑的老人说,“现在年轻人都觉得做泥塑又累,又没有价值,都不愿意继承技术,我们很是担心再过几十年,这种技术将会失传。” ?尊重和保护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寄寓在传承人身上。 ?中国艺术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传承人问题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民俗不一定是公序良俗,有可能是陋俗、恶俗,因此,民俗不一定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序良俗,人性化的民俗。 12.四大传统节日的民间信仰类型: ?1、春节(福文化信仰) ?2、清明节(祖先崇拜) ?3、端午节(阴阳五行信仰) ?4、中秋节(自然崇拜) ? 13.四大民间传说: ?1、梁祝 ?2、白蛇传 ?3、牛郎织女 ?4、孟姜女 材料分析: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间文化,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各省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小调,比如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等等,老一辈人应该还知道皮影戏,以及国粹京剧、民歌、民族舞蹈等。在这些艺术当中,为何唯有“二人转”传播的那么好呢?近期,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著名笑星赵本山成为了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人,是赵本山把“二人转”带向了繁华的都市,同时也带向了国外。 如果没有赵本山,东北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能那么红火吗?能那么的备受观众所喜爱吗?当然了,你或许会说你不喜欢“二人转”,更喜欢现代时尚的音乐曲艺。这个不单纯的是喜欢与不喜欢的问题,“二人转”发扬广大了对其也是一种保护,保护的不仅仅是“二人转”,保护的更是一种民间文化。更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皮影戏,更别说有多少人去关注京剧,去观看京剧了。皮影戏因为招收不到徒弟慢慢失传,同样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为何抵不过东北的“二人转”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政发〔2005〕26号 (共64个) 一、民间表演艺术类(36个) (一)民间戏曲(10项) 新昌调腔新昌县 松阳高腔松阳县 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 宁海平调宁海县 永嘉昆剧永嘉县 浦江乱弹金华市 海宁皮影戏海宁市 台州乱弹台州市 淳安三脚戏淳安县 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10项) 四明南词宁波市 宁波走书宁波市 杭州小热昏杭州市 温州鼓词瑞安市

绍兴莲花落绍兴县 绍兴平湖调绍兴市 金华道情金华市 平湖钹子书平湖市 兰溪摊簧兰溪市 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9项)奉化布龙奉化市 长兴百叶龙长兴县 青田鱼灯青田县 十八蝴蝶永康市 海盐滚灯海盐县 淳安竹马淳安县 浦江板凳龙浦江县 浦江迎会浦江县 跳蚤会舟山市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7项)江南丝竹杭州市 畲族民歌景宁县 嘉善田歌嘉善县

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 舟山锣鼓舟山市 嵊州吹打嵊州市 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23项)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 东阳木雕东阳市 青田石雕青田县 龙泉青瓷龙泉市 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 龙泉宝剑龙泉市 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 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 都锦生织锦杭州市 西湖绸伞杭州市 硖石彩灯海宁市 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 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 浦江剪纸浦江县 萧山花边杭州市萧山区 苍南夹缬苍南县

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 瓯塑温州市 瓯绣温州市 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 东阳竹编东阳市 嵊州竹编嵊州市 浦江麦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项)南宗祭孔衢州市 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 炼火磐安县 扫蚕花地德清县

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政发〔2007〕33号 (共计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 1白蛇传传说杭州市 2梁祝传说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西施传说诸暨市 4济公传说天台县 5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杭州市余杭区 6张阁老传说温州市龙湾区 7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 8防风神话传说德清县 9黄大仙传说金华市 10寒山拾得传说天台县 11烂柯山传说衢州市 12观音传说舟山市 13刘伯温传说文成县、青田县 14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15钱王传说临安市

关于非遗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2012年4月) 2012年4月16-17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调研组,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琴带领,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专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文广新局及赣榆县文广体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传承情况的专题汇报;实地察看了市民俗博物馆、新海小学非遗传承基地、汪恕有醋厂,赣榆县宋庄甜闷瓜、黑陶生产基地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 1、逐步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为非遗保护奠定了基础。印 发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项目申报与评定、规定保护与传承、管理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非遗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区)和乡镇(街道)两级普查工作队伍;提请各级财政增加保护经费投入,近年来,共争取国家、市级和区县财政对非遗保护的投入累计达到500万元。 1 2、开始建立资源、名录、传承人、整体性四大保护体系,搭建了非遗保护的 整体架构。圆满完成了全市非遗普查工作任务;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截止目前,全市有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传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26个项目入选省“非

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县级“非遗”目录,基本完善了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和扶助体系。 3、“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轨道。创建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初步建立了“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市级范围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历史文化的生态传承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同步推进;通过出版丛书,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引导民俗活动,促进民间艺术繁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形式,使我市“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正在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但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仍然任重道远。 1、认识不到位,总体发展不平衡。个别部门、县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树立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导致有关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不扎实,成效不明显,表现在有的县区在落实资金、建立保护工作等方面措施不力,致使一些非遗资源的普查、抢救、保护工作不能正常持续深入进行;有的申报项目不积极;有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 2、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是经费投入机制未建立,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来源单一。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中市财政拨款仅10万元,与周边地区相比是最低的,仅靠这十分有限的资金来发掘、保护和传承全市的“非遗”项目,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二是传承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少身怀精湛技艺的老艺人,大多年届古稀,精力不济,十分担心技艺失传。且有的传承人生活经济来源无保障,缺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后顾堪忧,明显影响其向后人传授技艺的积极性;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传承基地和传承点,加上“非遗”项目多数难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传授、学艺均难以为继。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白蛇传传说(杭州市)梁祝传说(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西施传说(诸暨市) 济公传说(天台县)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杭州市余杭区) 张阁老传说(温州市龙湾区)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 防风神话传说(德清县) 黄大仙传说(金华市) 寒山拾得传说(天台县) 烂柯山传说(衢州市) 刘伯温传说(文成县、青田县) 观音传说(舟山市) 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钱王传说( 临安市) 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 徐文长故事(绍兴市)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富阳市) 绍兴师爷故事(绍兴县) 越歌(绍兴市) 畲族叙事歌(松阳县) 平阳卖技(平阳县) 三字经(宁波市鄞州区)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浙派古琴艺术(杭州市) 楼塔细十番(杭州市萧山区) 畲族民歌(建德市) 鼓亭锣鼓(富阳市)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市)竹溪锣鼓(松阳县)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吹打(洞头县、平阳县、苍南县、上虞市、磐安县) 《洞头龙头龙尾、平阳吹打、苍南吹打、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塘工号子(海盐县)缙云丝竹锣鼓(缙云县)遂昌昆曲十番(遂昌县) 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黄沙狮子(临海市)余杭滚灯(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鳌鱼灯(杭州市余杭区) 神兽花灯(临安市)严州虾灯(建德市)拼字龙灯(温州市龙湾区) 跳仙鹤(富阳市)贝壳舞(洞头县)定位(永嘉县)藤牌舞(瑞安市) 余姚犴舞(余姚市)平湖九彩龙(平湖市)上舍化龙灯(安吉县) 跳魁星(金华市)九狮图(永康市、仙居县)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 板龙(磐安县、东阳市、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三门县) 《岭口亭阁花灯、许宅花灯、大田板龙、全旺板龙、花桥龙灯、杨家板龙》 断头龙(兰溪市、江山市)大奏鼓(温岭市)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 上盘花鼓(临海市)江山手狮(江山市)硬头狮子(龙游县)貔貅(龙游县) 钢叉舞(常山县、缙云县)浦江滚地龙(浦江县)林城狮舞(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昆曲(浙江省) 越剧(浙江省) 泰顺药发木偶戏(泰顺县) 温州南戏(温州市) 绍兴目连戏(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平阳木偶戏(平阳县) 侯阳高腔(东阳市) 武义昆曲(武义县) 哑目连(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 绍剧(绍兴市) 瓯剧(温州市) 甬剧(宁波市) 姚剧(余姚市) 湖剧(湖州市) 婺剧(金华市) 诸暨西路乱弹(诸暨市) 泰顺木偶戏(泰顺县) 醒感戏(永康市) 大石车灯戏(临海市) 婺剧变脸、耍牙(江山市) 茶灯戏/唱灯(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菇民戏(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五、曲艺(共计17项) 武林调/杭州摊簧/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独脚戏(杭州市) 嘭嘭咚(渔鼓)(苍南县、平阳县) 温州莲花(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唱新闻(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日至2月15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至6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月19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