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山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一、项目概况 (5)

1.项目名称 (5)

2.建设性质 (5)

3.建设地点 (5)

4.建设工期 (5)

5.项目建设单位 (5)

6.项目建设内容 (5)

7.项目建设目标 (6)

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6)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7)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 (8)

四、结论与建议 (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1)

一、项目背景 (11)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 (16)

第三章行业分析 (19)

一、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19)

二、政策助推垃圾处理事业发展 (21)

三、垃圾处理主流方式 (23)

四、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24)

五、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25)

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区域环境分析 (28)

一、项目选址原则 (28)

二、项目选址区位 (28)

三、区域环境分析 (29)

第五章建设方案 (31)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31)

二、技术方案 (31)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39)

一、总体布置 (39)

二、公用辅助工程 (40)

第七章节能规划 (46)

一、节能设计依据 (46)

二、节能措施 (46)

三、项目能耗指标 (48)

四、节能评价 (48)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49)

一、设计依据 (49)

二、建设地址环境现状 (50)

三、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50)

四、环境影响评价 (51)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3)

一、设计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53)

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53)

三、安全措施方案 (53)

四、职业安全和劳动卫生预评价 (54)

五、消防 (54)

1.设计依据 (54)

2.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 (55)

3.概述 (55)

4.总图 (55)

5.建筑 (55)

6.电气消防 (56)

7.消防给水 (57)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9)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 (59)

二、人力资源配置 (59)

三、人员培训 (59)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60)

一、建设工期 (60)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0)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60)

四、质量保证体系 (61)

第十二章工程招标 (62)

一、招标依据 (62)

二、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62)

三、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63)

四、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64)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6)

一、投资估算 (66)

二、资金筹措 (72)

第十四章国民经济评价 (74)

一、评价依据 (74)

二、“有项目”与“无项目”方案设定 (74)

三、项目的经济效益 (74)

四、项目的经济费用 (75)

五、国民经济评价 (76)

六、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76)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77)

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77)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8)

三、社会评价结论 (78)

第十六章风险分析 (80)

一、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及分析 (80)

二、防范及降低风险的对策 (81)

第十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一、研究结论 (82)

二、建议 (82)

第十八章附表 (80)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3.建设地点

4.建设工期

本项目计划建设工期16个月,自2016年7月启动,于2016年10月竣工。

5.项目建设单位

陆丰市公用事业局

6.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表

表1-1 工程建设内容表

本项目拟购臵垃圾压缩机(主机)、一机两位顶棚、料槽、二次送料系统、垃圾集装箱等环保设备29台(套)。

7.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成后,东海镇龙山大道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压缩化处理率达到90%。

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02.44万元,投资结构见下表。

表1-2 总投资表

9.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702.44万元,全部来源于当地财政资金。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项目规划和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根据陆丰市及东海镇情况分析投资环境及行业市场;

3)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4)低碳节能方案;

5)环境影响评价;

6)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项目招标方案;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

12)经济效益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4)《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5)《“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6)《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其他相关资料。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东海镇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全方位的支持和全面协调发展。环保行业作为一项新兴的高

速发展的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环保行业的升级将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宜居东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总投资为702.44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减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指标,极大地改善附近河道水质和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质,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为东海镇各乡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项目的实施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人,带动就业人员50人,可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同时可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对当地环境保护的实施,加强节能减排,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就业能力,和提高资源使用率等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

2.建议

本项目生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处理站的建设,是一个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公益性设施项目。各方面建设条件业已基本具备,东海镇人民政府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今后建设期内的组织协调工作。

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落实资金的支持,争取上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工程方案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及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项目尽早动工,尽快实施,使项目有计划、高质量地在预期内完成,早日使人民受益。

为了保证本项目顺利地实施,我们建议:

(1)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建议环保主管单位——各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及时检查、发现、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

(2)本项目项目要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明确以东海镇相关管理机构负责人为法人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负责,并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监督施工的进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定期如实上报工程进度统计报表,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3)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建议东海镇建设局负责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组织、协调,东海镇监察部门和东海镇发改局对项目的招投标进行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选定依法进行招标,择优选定合理的最低价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而且中标单位所报价必须低于投资计划数额。

(4)建议建设单位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的规定,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并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的开支标准和范围,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严禁挪用或挤占本工程款。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建设背景

1.1.社会背景支持情况

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城市水污染、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作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由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联合发文(建城[2000]124),明确指出:“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陆丰市在加快发展城镇一体化建设同时,把主要污染物减量化放在优先地位考虑,逐步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发展水平和成效。

陆丰市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城市综合环境整治,促进陆丰市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城市美好形象的建立,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城市的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