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

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
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

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富阳市万市中学

罗青林吴立新沈小忠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其纳入国家必修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题以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为背景,开展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通过实践构建了研究目标课题化、研究内容乡土化、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活动实践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的“地域性小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和开发与利用并重,以开发为平台,以利用带动和促进开发、“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整合,以“地域性小课题”

研究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和充实学科教学,以学科教学完善和提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成为“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的应用策略及健全机制、培训教师、、激发兴趣、统分结合,监控过程,选择与设计课题、动员社会参与,争取社区和家长支持的障实施的策略。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地域性小课题”研究

一、研究缘起

2000年1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普通高中必须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从2001年秋季起在高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除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外,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它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将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综合在一个课题中进行考虑,能使学生溶入社会,增进与他人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前潜能。在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达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关键。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部分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肯定。两年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构

建了与农村普通高中相适应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机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强化了学科教学的改革。还取得了一批物化的成果,包括大量的教案、案例、活动记录、学生优秀论文集。在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广大师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挖掘了大量的研究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我们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随意性大。“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题选择零乱,缺乏统一的安排和统筹,与学科教学整合不够密切。我们所选的“地域性小课题”有的综合性不够,缺乏训练价值;

计划性差。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没有意识到课程是个整体,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与学科教学相脱离。研究性过程中的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科教学的要求,活动的开展要弥补学科教学的不足,活动成果也要能为学科教学服务,这些也是我们做的不够的。全年级各班级间、学科间缺乏系统安排与总体规划、协调,活动缺乏严密计划。同一学科不同任课教师间、同一班级不同学科间重复现象突出,导致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教育目标设置比较单一。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活动目的时对于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达成考虑不足,应该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展示乡情教育的目标,这是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注意的。

没有处理好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指导压倒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的关系、地位梳理不清。事实上,在开发利用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分工是有所不同的。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为开发者、利用者,要更多反映学生的活动、建设,教师的指导不能代替学生的活动。

重开发,轻利用。在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开发,而对于如何利用则思考的比较少。

“地域性小课题”开发与学校教育哲学衔接不够密切。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活动设计体现自身特色不够,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更多考虑如何体现农村高中的特点,把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本校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不能把“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限于学校和教师这个层面,应让学生,尤其是家长、社区参与进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长远规划;要把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依据

课程资源一般来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本课题所研究的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特指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社区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资源。它包括:

(1)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与学生开展的关于自然问题的研究有关。例如,近几年来,随着石灰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区葛溪水

体污染日益严重,该课题的研究就与这方面的因素有关。

(2)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学生所选的“白马山花生的种植与加工研究”就与此有关。

(3)地方和社区民族文化传统。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宝贵课程资源。如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风俗文化研究。

(4)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

国家对课程管理的总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及课程管理政策,确定课程门类和课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教育部批准,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地处偏僻山区,资源条件相对落后,但本地山区拥有各种独特的人文、社会、自然资源,其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不可低估,有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十分必要,非常迫切,是我校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1、课程资源开发的心理学基础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把学习过程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问题表征阶段。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表征和理解,这种表征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优秀学生和差生对课题理解的差异主要是由他们的认知结构所引起;

策略选择阶段。在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后,人们需要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假设检验,最后在教师指导和自己的探索下,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反思结构阶段。一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策略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二是评估问题解决过程中值得吸收的经验,并对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模式也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在建构主义模式下,学习被视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量的补充,把环境因素也纳入人的认知结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在建构过程中,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同化和顺应实现对认知冲突的解决,实现新的平衡,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另外,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课程资源的开发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

2、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学基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它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呈爆炸式膨胀的时代,也是一个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还是一个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鉴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迫切需要一场学习的变革来适应它,创新精神、主动探求的态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经济呼唤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这正是我们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人与环境发展的和谐性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社会学基础之一。由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当今

社会突出的问题,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的学生在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中对环境问题的自主探究,不仅对今天的环境问题有切身的体会,还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出谋划策,更能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为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3、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学基础

传统教育的根本弊病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统一和服从,规范和秩序,忽视的是多样和创造、灵活和变化。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基本上是主宰者,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正是以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选择和确立研究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资源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作为一门课程的开设是教育对时代发展和挑战的一个有力的应答。

现代课程教学理论也是我们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学基础之一,课程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当前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价值,促使课程改革趋向多元化。

目前,人们尚未认识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查阅近几年我市的获奖论文,也绝少有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课程资源问题已成为当前课程研究的重大课题。

由于我校地处偏僻的龙羊山区,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部队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并不具备,因此,要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关键在于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乡土课程资源。我校“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广泛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这是因为:

(1)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特点所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等特点。学生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二是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三是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四是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根据以上分析,显然,研究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它的开发能为达成以上目标提供广泛的支持。

(2)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对学生需求评估后的必然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比比皆是,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人文精神匮乏。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而由于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亲历性、开放性等多种特点,这些特点是传统教科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顺利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3)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由农村高中课程资源研究的现状决定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很多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落后,表现在:

第一,课程资源的来源单一。很多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把教科书及配套的的同步练习、强化训练等辅导材料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大量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未得到开发,其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认识与利用;第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少数专家,广大师生没有调动起来,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三,课程资源的内容偏重于学科知识的开发,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课程资源的实施仅限于课堂未能让学生走向社区,使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中小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标准,其课程资源是国家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的,它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从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融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和要求

通过研究,探索农村高中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利用策略、保障实施策略和农村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与途径,初步构建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及多元评价机制。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农村高中开展“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2、农村高中开展“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

3、农村高中开展“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方法与手段研究;

4、农村高中开展“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的保障实施策略研究;

5、“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教育哲学衔接的方法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校开展的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农村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对象以高一年级学生为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题研究需要与学生个人兴趣相结合、开发与利用并举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地域性小课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平台,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

我校“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始于2001年3月,期间经历了组织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评比阶段:

1、准备阶段:理论探索与宣传发动阶段(2001.3——2002.6)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地域性小课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制定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和管理办法及指导老师工作量与实绩的考核办法;领导小组下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型课程开发工作组,组织师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加深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的评价办

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调查表、访谈表;制定本组研究性学习的评优办法。学校为各教研组准备了有关“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包”,这些“资料包”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高中研究型课程案例选编》、《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南》等。

2、组织实施阶段: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2002.8——2004.7)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草创资料收集工具,包括观察表、行为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记录表、活动卡、评价表等,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并结合学科教学实践,进行整合研究,同时学校将这一课题作为主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发与利用两个维度展开合成研究。2003年4月,我校《农村高中开发“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探索》确定为富阳市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度A类立项课题,同年6月,被确定为杭州市200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4年7月,我们请杭州市的有关专家及市教科室的领导来学校对我们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与评估,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对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把研究课题调整为“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实践与探索”,使得研究的切口更适合学校实际,立足点更稳,操作性更强。

3、总结完善阶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总结与评价(2004.9——2005.6)。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通过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结题报告会、撰写心得体会和个人小结、进行学生学年研究性学习成绩评定和编纂《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集》等活动,展示“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对开发过程进行价值判断;二是对开发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三是对开发的效益进行衡量。

四、开发策略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策划进行),对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相关或感兴趣的小型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通过实践,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推理、动手操作、及交流评议,最后在整合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地域性小课题”所选择和确定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开放性、趣味性、适宜性等特点,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研究课题的积极性,也使课题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更现实的可行性。据此,我们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上,着重从研究目标课题化、研究内容乡土化、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活动实践化和评价手段多元化着手,开展实践。

1、研究目标课题化

研究目标课题化是指基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以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确立学校教育哲学的基本宗旨。在此前提下,以类似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

乡土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那么,究竟哪些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与利用呢?这就需要形成一个课程资源开发的筛选机制,而要形成这样一个机制,就需要我们明确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根据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我校实际,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我们终于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教育哲学思想。

案例1:

X X市X X中学学校教育哲学思想

培养目标: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具有生存能力和合作意识的人;做一个既继承了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特别是具有环保意

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

宗旨: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好评。

校训:和谐、发展、勤奋、向上

根据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确定“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目标:

XX中学“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目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版快,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制订了我校“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见下表),各指导老师应结合这一总体目标制订能体现本人所指导的研究课题特色的个性目标。各研究课题目标的确定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行性。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座、讨论、访谈、调查、视听、探索、文献研究、社区活动、方案设计、模拟、交流等等,各指导老师应结合本课题的特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所设定的课程目标。

这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目标,落实到实践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的发展,形成科学的态度与必备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让学生尝试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如强调探究的学习、体验的学习、个体的学习、合作的学习,由此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③“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让教师树立起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资源意识,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带动教师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④“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要要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现学校个性化的教育哲学,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根据总体目标,结合学校教学和学生需求实际,我们确定《葛溪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研究》等33项课题(见案例2)作为开发的主要内容,并将这33项课题作为“选题指南”印发给全体师生,供选题时参考。

案例2:

XX中学“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南

◆葛溪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研究

◆岩石岭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调查与研究

◆南安洞山洞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南新石灰矿的开采与环境保护的调查分析

◆万市集镇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羊地区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与保护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研究

◆长坎坞村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研究

◆南新方解石的开采与环境污染研究

◆南安白马村花生的种植与加工的调查研究

◆万市镇豆腐加工业的调查与研究

◆龙羊地区养羊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南新矿山外来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南安方解石的开发利用研究

◆龙羊地区盆景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龙羊地区养羊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的调查与研究

◆洞桥自行车配件生产的调查与研究

◆龙羊地区民俗、传说的采访

◆学校校园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校食堂的经营与管理研究

◆本地建筑风格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学校的沿革与发展前景展望

◆本地历史名人研究

◆洞桥镇“自行车配件”生产与销售的调查与研究

┅…

显然,我们确定的这33项小课题,将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两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世界,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和浓郁乡土气息,便于学生开展研究实践,也便于教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并最终达成开发与利用并举的目的。

2、研究内容乡土化

研究内容乡土化是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基于乡土、源于乡土、用于乡土。从空间分布来说,它虽然与学科教学相整合,但主要属于校外课程资源。从其存在形态来说,它既属于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也属于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历史沿革、历代先贤、革命先烈(如万市烈士陵园等)、名胜古迹(如由南安乡民高宝大筹资建造于清朝咸丰年间,为我市目前保存尚好的古军事防御设施的马岭古城墙与“马岭关卡”等)、传说掌故等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思想感情。为此,各教研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周边环境作为课题的研究范围,并本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和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的原则,将研究内容明确指向龙羊地区。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如研究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可以从龙羊地区经济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入手,研究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宏观问题。

(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许多概念、原理是抽象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碰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概念、原理都会用到,如银行利息的计算、建筑工程的概算等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调查、去访问、去研究,从而认识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

(3)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指导学生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该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具有科学性。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在确定选题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即实施时的可操作性。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现有能力是否适应该课题研究的需要。从客观方面来讲,就是要考虑课题资源是否丰富,以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展开,从时间、空间、财力、物力方面来说,是否有足够的条件,能提供足够的保证。

(4)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最后将“选题指南”确定的33个课题划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模块。

案例3:

★人与自然

◆葛溪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南新方解石矿的开采与环境保护◆万市镇空气质

量的检测◆龙羊地区的植被保护与环境绿化◆万市集镇的垃圾污染及对策研究◆龙

羊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龙羊地区森林火灾的调查研究

★人与社会

◆“两洞一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南安洞山洞旅游景点开发的可行性研

究◆龙羊地区的名果特产◆龙羊地区的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生

平事迹的调查研究◆龙羊地区古今名人的调查研究◆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的风俗文化

研究◆龙羊地区民间传说的研究◆龙羊祠堂文化研究◆龙羊地区盆景制作业的研究

◆万市镇豆制品加工业的的调查◆南安白马花生的种植与加工◆龙羊地区养羊业的调

查研究◆洞桥镇“自行车配件”的生产与销售◆南新矿山外来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

★人与自我

◆X X中学食堂饮食与与卫生◆学生早餐消费的调查与研究◆X X中学校园文化的

调查研究◆X X中学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交通安全◆中学生的服饰与审美◆中学

生偶像的调查◆中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我心目中的老师◆我

心目中的家长

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模块的研究课题以山水、名人、风俗、民生为视角,构建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研究主题。

★山水篇

◆南新方解石开采的调查与研究

◆“两洞一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南安洞山洞旅游景点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龙羊地区的名果特产——白果与香榧

◆龙养地区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

◆龙养地区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

★名人篇

◆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的调查

◆龙羊地区古代名人的调查与研究

◆龙羊地区近现代名人的调查与研究

◆龙羊地区近现代名人的调查与研究

★风俗篇

◆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石门村、白石村)风俗文化研究

◆龙羊地区民间传说的采访

◆龙羊祠堂文化研究

◆龙羊地区“红”“白”喜事的风俗研究

★民生篇

◆龙羊地区盆景制作业的调查分析

◆万市镇豆制品加工业的调查分析

◆南安白马花生种植与加工的调查研究

◆龙羊地区养羊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南安白马竹笋种植的经济效益研究

◆洞桥镇“自行车配件”生产与销售的调查研究

◆南新矿山外来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

3、研究方法综合化

研究方法综合化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根据“小课题”研究的需要,综合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所选课题的研究实践中,由于不同的“小课题”研究内容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因课题而异;即使是同一个课题,不同的研究者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再者,同一课题研究的不同侧面,也有可能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的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集多种方法于一体,实行开发与利用并举,在开发实践中丰富学科课程资源,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利用中提升乡土课程资源的实用价值。

如“人与自然类”中的《葛溪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南新方解石矿的开采与环境保护》等课题研究,开始采用的是实验法,后来课题组成员觉得实验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问题,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更不能光靠实验法解决,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先后采用了个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让研究活动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又如《临安太湖源旅游业成功的分析》、《万市集镇的垃圾污染及对策研究》、《南安洞山洞旅游景点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的风俗文化研究》、《我校学生早餐消费的调查与研究》、《龙羊地区的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XX中学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交通安全调查报告》等则主要采用调查法,形成调研报告。

“人与社会类”类中的《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的调查研究》、《杂谈陈亚伯》、《谈本地建筑》则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4、研究活动实践化

研究活动实践化是指课题研究始终以师生的实践活动为平台,通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增强学生亲近社会、体验生活、参与实践、了解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提升学以致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域性小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把“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地域性小课题”开发与应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为使“研究活动实践化”落到实处,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拓宽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三种方式。社区服务活动可以为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开展生活服务、家政服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

区管理服务;公益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为社区的大型活动做义务工;生产劳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适合学生的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田间劳作等。

同时,开展社会调查与民间采风,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资源。社会调查包括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开展活动前,指导老师应先做一个讲座,告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讨论、制订社会调查的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确定调查的地点、对象、时间,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如交通工具、摄象机等,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开展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并相互交流,进行总结。

认真做好“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整理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内容,它不需要系统化的学科课程性的教材。但我们可以收集与学生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将所收集的资料编制成相关文字材料,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还可以编制学生活动的指导手册。

课题组将“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内容设置为:“乡风乡韵”、“知识链接”(包括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可在“google”、“百度”等搜索网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关内容。可向市史志办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指导”(包括研究性学习小常识:怎样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本专题的研究建议)、“参考范例”、“尝试实践”、“活动评价”和“我的研究成果”等模块的内容(见附件)。成果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调查表、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访谈记录。

案例4:

南新矿山外来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方案)

1.课题名称:南新矿山外来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2.研究目标:

了解南新一带外来农民工的家庭境况;了解南新一带外来农民工在此打工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将他们的生存状况与中国其他地区民工比较;小组合作调查,培养自身的观察,组织,交往,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3、活动安排

(1)设计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小组讨论,小组长填写

(2)实地调查访谈

(3)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略)

实践尝试

1、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是:

2、我的成果形式是:调查表□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访谈记录□

3、我的研究成果(可加附页)

活动评价(运用下表完成)

5、评价手段多样化

评价手段多样化是“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评价方法的显著特点,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必然要求,同样,它还是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碰到与高考相关的问题时,任何与之不一致的评价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对待“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评价,既要重视学习成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适当考虑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即必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因素统一起来。

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出发,以1967年斯塔克提出“外貌模式”作为评价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评价分为描述和判断两部分。用于描述的数据分为三个方面,即先行因素(指教学活动发生前就已存在的任何可能与结果有关的条件)、处理因素(指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与有关的人和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因素(指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这三方面的因素又分成关于意图的资料和关于观察的资料。评价者要分析意图的先行、处理、结果三因素的逻辑关联性,还要分析观察到的先行、处理、结果三因素之间是否具有实证关联性。评价者还要分析观察与意图的符合性。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包含三部分:一是对开发过程进行价值判断;二是对开发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三是对开发的效益进行衡量。据此,我们对“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在

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的评价从以下方面作出构建(见表5)。

对学生个体参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参与的深度(投入情况)与广度。根据实践,我们认为这一成绩的考核拟以等级制为妥,并通过等级基准分的方法加以转换,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此不赘述。

根据发展性评价原理,为兼顾不同个性学生(或受居住环境等地域限制难以参与开发与应用的少数学生)的实际,我们还对学生参加其他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绩给予互认互补的方法。即学生在参与开发与应用时,如果规定的专题内容成果不理想,而其他方面的成果比较出色,则允许学生以其他“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成果或成绩替代专题内容的成绩。

五、应用策略

(一)开发与利用并重:以开发为平台,以利用带动和促进开发

“地域性小课题”开发过程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但开发并不是终极目的,开发的目的

在于运用,在于运用开发所获得的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开发是前提,是利用的基础,“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必须以开发为平台。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抓手,“地域性小课题”可供开发的内容很多,根据我校实际,本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及其中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民族的产生与发展、桥梁民居街坊的演变、老城镇改造和利弊思考、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自然旅游景观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等,其实都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老人、实地考察、查阅历史文献等活动,能收集整理大量的乡土课程资源,形成新的“地域性小课题”。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以“地域性小课题”为载体、以乡土课程资源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还增强了学生保护本地自然环境、文物保护的意识,实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并重,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学科教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促进和“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据《选题指南》和老师的指导,《南新方解石矿的开采与环境保护》、《关于“两洞一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环境保护》、《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的风俗文化研究》分别开展了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报告(见附件2、8、17)

在生物学科教学时,老师利用《关于“两洞一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课题研究成果,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直观理解,并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感受富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从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再如对葛溪污染问题,让学生调查污染的原因,会产生怎样的危害,采取哪些整治措施,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又如,利用《南新方解石矿的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在进行《生物圈的稳定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教学中,运用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着手,从分析南新方解石矿厂燃烧排放粉尘,造成环境压力加大,如何应对这一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动植物影响,得出环境问题重要性,从而引入正题:生物圈的稳定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分析全球的河水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沙漠化侵入、土壤碱盐化、动植物灭绝等环境问题原因。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在开展关于《龙羊地区少数民族村的风俗文化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们对我市少数民族村的形成和发展状况兴趣颇浓,他们查阅有关部门文献资料,走访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最终写成了《富阳少数民族村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许多内容,为历史老师开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学科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佐证材料。

(二)“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和充实学科教学,以学科教学完善和提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虽然都属于国家课程,具有法定性,调整与变动的空间十分有限,且相互间互不隶属,不能相互替代。但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各自特长,可以互相弥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学科教学促进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和充实学

科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互相整合。有的学科,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结合乡土乡情,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科教学。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中的“地理2”和“地理3”;选修模块中的“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等。至于历史、化学、语文、生物、思想政治等学科,也都有许多板块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

根据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和“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及“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等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在能力和方法上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必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本学科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龙羊地区“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很有开发价值,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很大,所以在教学与活动的过程中两者的整合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

案例5:

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土生土长的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影响、仁人志士的奋斗足迹及其人格魅力和思想、精神以及遗址古迹等,既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又是我们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我校语文组开展的、以“本地建筑风格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发掘本地建筑资源,让作文教学具有本土特色的尝试》,从“踏足龙羊山水,激发热爱之情去作文;参观明清建筑,激发自豪之情去作文;寻访先烈遗迹,激发崇敬之情去作文;收集民间故事,激发亲切之情去作文;了解古镇小吃,激发乡情乡亲去作文”等五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拓宽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走具有本土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将语文教学与“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素材,以语文课教学促进“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从而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高二地理《旅游活动》教学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从区位条件、客源条件、旅游投资条件、施工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等方面,对洞山洞旅游景点的开发价值作出评估。有位学生在实地考察洞山洞之后,就洞山洞旅游景点的开发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为当地旅游开发部门所采纳,显现了“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社会价值。现扼要摘录如下:案例6:

……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

价值。此洞外合内分,有旱、水两洞,旱洞从右向上逐阶延伸,分成三厅,可达尽头,游

之如登殿堂,蝙蝠大于轮,蟾蜍光若练,自有一番妙趣。水洞由左向内延伸,峥嵘七道剑

门,有如瓮口,可蛇行入立,水声澎湃,清凉宜人,仙田成畦,碧水终年常流,恒温冬夏

不变,洞中套洞,高低错落,回音阵阵,气势磅礴。主峰鳌山头有一仰天洞口,俗称“洞

尾巴”,洞景极为奇特,分阶而下,行程数千米,与灵隐洞口相通,洞内钟乳石柱石笋,星

罗棋布,倒挂莲花,飞瀑迎客,蝙蝠其舞,形象生动逼真。灵隐洞座西北、朝东南,山水

环绕,奇岩怪石随处举目可见,景观奇异,有似僧人拜佛,雄师回首,上山龟、落山牛、

长蛇吐舌、百官入朝,游之会觉烦恼顿去矣。

(2)科学价值该洞内的钟乳石柱、石笋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对于研究该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历史文化价值“洞山洞”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战时期,国民党浙西行署军政要员贺杨令、陶广等人,亲临实地布防,派驻兵力,修碉堡、挖战壕,布岗哨。五十年代初

解放时,解放军南下驻军在此地与土匪武装打过二次仗,以土匪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在灵

隐洞举办过有史以来南安地区时称太平乡第一次贫苦农民反霸斗骨干培训班,发展过第一

批共产党员。这是一部生动的历史。

在化学学科教学时,结合《南新方解石开采的调查与研究》,设计和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所带来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晶体类型和性质》教学中,运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中查阅到的资料进行课堂导入,同时加强对晶体的直观认识。

从历史课程资源角度看,各地都有数量可观、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管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如古人类化石、先民的村落遗址、前辈遗物、墓葬等),还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资源(即前人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字记载,如史书、典籍、笔记、档案、铭文、碑刻等),乃至口碑史料(传说、民谣等),这些课程资源对学习者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大有裨益,为“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也为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个性化特色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发可行的、有实效的历史课程。

案例7:

在历史学科教学时,通过“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把本地区著名的战役和抗日战争时的英雄事迹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形式进行整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当时抗战历史的掌握理解。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写出了《杂谈陈亚伯》、《龙羊地区革命烈士生平及事迹研究》等杂文式感想和小论文,这不仅有利于掌握课本的知识,加深对本地区历史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加深对日军暴行的愤恨和对受害人们的同情。

在教学中注意因地制宜,联系本地区生物种类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认真做好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其中的意识,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所带来的乐趣;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

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达到教学效果。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之所在,以“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和充实学科教学,以学科教学完善和提升“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是实现两者双赢的正确选择。

(三)师生共同成为“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共同使用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者。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今天,教师不可能掌握全部课程资源和课程信息。在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更是如此。由于学生来自各地,接触面广,社会联系广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生活环境各异,其亲身生活体验丰富多彩;加之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要探究的问题取材远远比教师接触的要多。因此,师生双方可以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

首先,教师对“地域性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确定,必须建筑在对学生所掌握的课程资源充分占有与分析和利用的基础上,做到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选题指南》中所确定的33项小课题,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和关心、有的甚至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直接来源于学生实践的话题。这样的课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并用于学科教学和实践。

其次,基于《选题指南》于不囿于《选题指南》所选定的课题。根据研究指向有所选择、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研究方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学生在《选题指南》所确定的大范围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富有特色的课题研究内容,使《指南》所确定研究课题内容丰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开发。如《穿山甲,你了解多少》、《杂谈陈亚伯》、《我心中的韩寒》、《网络游戏,你爱吗》、《新生词与时代的发展》、《我心目中的家长》等都是这一理念的结晶。

两年来,各有关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经过共同努力,大量的地域性人文资源在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有效开发。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又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案例8:

名人风采

◆施肩吾(780——861):字希圣,号东斋,唐新城人。宪宗元和二年赴贡举,以第十

三人登进士第,民间称之为“施状元”,他是我们富阳洞桥镇人。

◆姚兴(1105——1161):新城槎源(今属万市镇)姚家人,官都统制王权所部统制。

1161年,金兵南下,姚兴率众抵抗,力战而死,得到朝廷表彰。今万市镇槎源坞犹存姚开府墓址。

◆石羊先生徐明德(1355——1429):字德卿,号明斋,元末新城宁善乡(今洞桥镇石

羊村)人。博览群书,知天文,擅经济,然不肯应进士科试。著有《澄清录》20篇。

◆章楹(生卒失考):字天柱,新城广陵乡(今三溪)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举进

士,以三甲第三十六名及第,授青天教谕。其所著《谔崖胙说》被收于《四库全书》。

◆袁攀凤(1687——1773):字际云,广陵(今三溪)人,乾隆辛卯科第十二名举人。

著有《思过斋集》、《平山诗稿》。

◆陈亚伯(1922——1949):富阳市万市镇东元村人。青年时主编进步刊物《教声》,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斗争。1949年7月,在剿匪中英勇牺牲。

◆沈凤英(1914——2000):万市镇万市村人。富阳市首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两次应邀到周总理家作客,1959年,应党和国家领导人邀请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大会。同年随周总理出访苏联、捷克、波兰、东德四国。

诗词佳句

◆《洞桥环居八景诗》(明王继)◆《南山》(宋许钟蔚)

◆《青牛岭》(明凌志)◆《天雷庵二首》(清潘成年)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北宋苏轼)◆《葛溪》(清于元升)

◆《天雷山八景》(清武新安)◆《白石村》(宋晁补之)

……

名胜古迹

◆马岭古城:位于富阳市南安与桐庐县北部交界处,战争年代它是兵家用武之地,如今太平盛世,它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洞山洞:又名灵隐洞,位于南安乡洞山村。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洞中留下足迹,并写有游记。

◆青牛岭:位于万市镇渚源坞村,山上有唐代修建的多福寺,崖壁刻有宋代文豪苏轼的诗作。

◆天雷寺:坐落在富阳市洞桥镇雷山村天雷山半山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富阳市著名的古刹,也是我市唯一的佛寺。现在是“两洞一湖”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寒泉:位于南新乡蓼源坞口庵头山石岩下,此处有一冷泉,泉涌如注,冬夏不断。宋朝新城县令吴正仲刻“寒泉”二字于石壁,古今诗人留下不少诗篇。

◆咽泉:位于洞桥镇三溪的枫林坞,作为旧新登县的八景之一,称为“枫林咽泉”,载入县志,并绘有图景。

◆万市烈士陵园:位于万市镇西门岭,建于1965年。是本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供人们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

民间传说

◆罗隐与寒泉◆南新米积山与七彩凤凰的传说

◆南新众缘桥的来历◆南新棋盘石的传说

◆南安洞山仙女石的传说◆万市桥的由来

◆火烧西山寺的传说◆万市朱村的传说

◆“陈村里出皇帝”的传说◆于半仙的故事

◆刘基与石羊先生◆洞桥马至坎的传说

……

六、保障实施的策略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制定较为完善的保障和实施机制,显得极为重要,事关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事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成败。

1、健全机制:成立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导小组,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各条线均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具体实施、管理,负责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技术指导;政教处负责班级和学生的管理,会同教务处制定各种管理措施;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和有关服务;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指导小组的考核评价,学生课题小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小组考核。同时,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与成果推广应用:

开设研究方法讲座。由于我们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型的实践,甚至我们的一些教师也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前先开设了一些研究方法的讲座,对如何选题、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查找与运用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研究方法作了一般性的介绍。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请教科室的负责同志或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介绍高中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操作规范,增强师生们的感性认识;一种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一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由教务处编选有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在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由指导老师对学生作科研方法的辅导。

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研究课题的专业知识可能知之甚少,这样,就有必要请有关专任教师、甚至校外专家作专题知识的讲座。如张华静老师指导的“龙羊盆景制作业的现状及前景研究”就请野坞村的“盆景制作大王”对课题组同学作过盆景制作的专题知识讲座。

组织结题报告会。在“地域性小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后,将各小组撰写的研究报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与汇报,然后开展全校性的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小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开发与利用两个层面),促进“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个人小结。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各小组学生对自己参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从学生的总结来看,同学们对学校开展“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是非常欢迎的,收获很大,感慨颇多。

学生学年成绩评定。根据教务处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评价表对学生的学年成绩进行评定,取A、B、C三个等级。

2、教师培训:提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普遍认为:教师只是国家指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只要教好书,学生只要读好书就行了,还要搞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是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的事情,一线教师只要现成拿来使用就行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就研究性学习而言,虽然全国各地已普遍开展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山区,信息较为闭塞,“研究性学习”对我校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并不十分清楚。

高一物理课题研究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虢镇中学高一物理备课组 付博 赵智强 杜少妮 张维莉 1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思考能全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中,有时一个小小的改进,往往能显著地改善实验结果,大大地提高精确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经典性实验,它所用器材简单,但却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测量长度和时间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量的能力,该实验的原理虽简单,但准备工作较复杂,操作技巧也要求较高,学生实验数值误差大。本文针对原实验几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若干探究式的改进意见。 1 对新改进方法的探究 1.1原方法的局限性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一直是根据单摆在微小摆角下的周期公式的导出公式: 224T L g π=来进行的.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人们对该实验进行过不断的改进,但都是对周期测量的改进,而摆线长度的测量依然只能使用米尺,这就限制了测量精确度的提高:用224T L g π=来测的g 相对误差为: T T L L g ?+?=2δ......(1)其中T T ?2很小,以电子秒表为例,理论上讲,绝对误差可以小到0.01S 。若测100T 则相对误差T T ?可以小到约0.005% (T 以2S 计)。但是L 的测量误差却不可能很小。这是由于摆线长约几十厘米,精密量具无法利用,只能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测量,其相对误差L L ?约为0.05%,是T T ?2的5倍。它便成为g δ的主要部分。可见,不得不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L 是限制测g 精确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利用224T L g π=测g 的缺点之所在;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量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后,再由224T L g π=求出重力加速度,数据计算量比较大,往往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

高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高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物理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负责人鱼亚勋所在单位温宿县第二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物理教学物理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结题报告摘要 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地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强学习动机,有益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思想品质。在课题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理清当前物理课堂导入的现状,通过教学实验,评估各种导入方法的效果,总结出课堂导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看插图,直观导入、故事导入法、借助事实,实例导入、设置问题导入、实验导入.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统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最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物理做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物理知识是提高科学素养重要途径。而目前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科目的增多、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大学生就业率低,家长教育观念淡薄,认为不上学是打工,上大学还是最终打工等负面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甚至厌学的学习心理现状。在物理课堂上有的无精打采,有的一脸茫然,有的自己看书做题,个别学生干脆埋头大睡。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热爱物理物理这门学科、乐于学习这门课,就必须重新设计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前奏,提前预示教学内容的主题思想,带给学生一个初步的知识形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谓是“教之大事,不可不察”。现在,很多教师虽然重视课堂导入,但由于个人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导入方法单一,形式单调,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入时间过长,喧宾夺主,使课堂导入冗长繁杂,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没有用教学理论和新课改思想指导导入设计,没有形成课堂导入的一般性原则,通常是随意的、灵感与经验是主流,导入缺乏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缺少反复思考后的锤炼,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课题界定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高中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对化学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作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化、生活化与兴趣化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以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高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所谓有效性即是一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属性。有效教学的推进需要教师培育起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一、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其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被动,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陈旧,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课堂教学的过程原本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亦即二者实现互动的过程,而通过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然而,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互动与交流显得尤其薄弱。师生间的交流还仅限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这种呆板、单一的交流形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不足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的理念的推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变革虽说是巨大的,但实际效能却是低微的。原因是,一些教师似乎是在为完成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动地实施合作教学方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置内容与课型于不顾,为合作而合作,这就导致徒有其表,而乏其实。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就会活力迸发,就会对学习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教师要在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轻松、愉快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特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 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 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

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高中物理不同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上: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生活中的物理 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 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 6、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7、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9、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1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汽车中的物理学 13、牛顿的一生 1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 15、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7、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8、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19、“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0、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21、“图解法”题型归类 2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2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24、研制水“火箭” 25、自制孔明灯 26、力与生活 27、桥梁的研究 28、汽车加速性能的研究 高一下: 1、“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2、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3、“和平号”坠毁始末 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6、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7、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 8、浅谈可再生能源 9、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10、物理问题与模型 11、爱因斯坦的一生 12、自制孔明灯

13、宇航生活 14、航天飞机 15、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16、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7、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18、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9、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20、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21、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 22、能源的研究 2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24、太阳能的利用 2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 28、黑洞 2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 30、什么是质量 高二上: 1、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2、“图解法”题型归类 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自制火灾报警器 8、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9、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 10、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 11、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 12、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 13、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4、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5、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16、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17、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8、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19、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 20、磁卡和IC卡 21、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22、对地磁场的分析与讨论 23、静电屏蔽与动电屏蔽的区别 24、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 25、射线的应用与防护26、核能的利用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设计教师:刘军 方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课前五分钟听写阶段性报告 王群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时间已有三个多月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化学内容也进行到了第七单元。 初中的化学虽说是理科,但也有很多需要学生背会的内容,比如一些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些物质的反应及对应的反应方程式,都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所以,课前听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组本着组内制定的原则,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听写,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听写或得的认识,做如下报告: 1.课前听写对上节课的复习起到明显的作用。每节课的听写内容都是对上节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包括基础性的文字知识和表达式,以及符号。比如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义是要求学生严格掌握的,因为是定义性的东西,所以,不容半点含糊的东西。该强调的地方,一点都不能出错。对这个定义的听写一直进行了3-4节课,直到所有的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2.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从第一到第七单元,每个单元都会出现需要学生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去年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了12分,是化学总分数的五分之一,可见,方程式的默写是多么重要。我们每节课都坚持默写化学方程式。中考中要求的,从学习之后,就开始默写,像这样重要的方程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写一次,以免学生会忘记。 3.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及时听写能把上下两节或两章以致整册书的

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第五单元之前,所学的都是表达式,有文字和符号表达式,在进行了第五单元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符号表达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及时的听写复习,学生可能都会想起去改写前面的表达式,这样能复习前面的内容,也能联系及时学习的内容,把配平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改写中去,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联系了现在的新知识。 课前听写给化学带来了好处,但也有一点影响,就是每节课都进行听写,会占用一定的时间。有时新课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影响,就是时间问题,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扩展阅读: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 郭莉芳 告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高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研究滑动摩擦力现象 巴吉垒中学高中物理组李春生 教学内容: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本)《物理》第一册上的课题研究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上的要求。参考研究课题示例中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滑动摩擦现象研究性学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摩擦的知识及相关的其它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性物理实验及相应的科技制作活动。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知识内容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概念、加速度、电功及电能与热能转化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提出验证方案,根据方案设计验证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计算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撰写研究实验报告或科技小论文,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电脑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积极性。使学生亲自发现物理学及生活中的和谐所蕴涵的美。体验探索物理知识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和正确面对挫折的心理。激发他们热爱物理,向深层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出合理假设、设计验证实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 教学方法: 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按: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信息?明确研究的课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研究成果(提交报告或小论文)。 操作步骤如下: 1、按照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向学生推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推荐《物理》研究课题示例"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基础上,为鼓励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兴趣,发挥特长,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而选定此题。 2、由于学生对实践操作和应用电脑很感兴趣,而实验又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提出不同见解,而又想测试自己的能力。利用此课给学生创新提供环境和场地,增加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3、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明确各组成员的分工,进行探究活动。首先提出研究课题和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遇到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老师同学。教师要准确了解各组的研究进展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使研究课题按步骤进行下去,最后完成研究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教学文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勐海一中 2013级设计教师:物理组小何老师 方案一: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一、课题名称: 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二、课题背景说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交通中的安全教育。 四、课题内容: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学习法:对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交通工具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交通工具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选定一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察、拍照,提出几个想要解决的交通工具中的物理问题。(2)第2—6周:围绕问题首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网络作进一步学习,向交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学习。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拍照: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化肥的研究

化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由于现在化肥品种众多,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该掌握一些化肥的知识。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化肥,调查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分析不同的成分对农作物的作用,明确不同化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人们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2.对化肥的分类; 3.化肥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化肥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都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对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且吃苦耐劳,做事细心。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技术和硬件支持,专业知识的指导。学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也可以上网搜集信息。整个活动无需经费保障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即可方便进行。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六.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 2.数据整理: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3.文献资料检索:李永彪,王英明,齐学伟;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供销 社、集 市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化肥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撰写结题报告2011.6.15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王英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2021年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生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接下来搜集了高中物理小课题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想到了把它作为本次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应的次要方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和物理教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本课题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寻找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寻找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可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还可为老师提供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

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个案分类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后进生”的菜单,提高转化的有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形成报告材料,交给学校物理互研组,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学困生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困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物理“学困生”学习特点、学习类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学困生”学习转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2)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课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调查思考 班级:B5 组长:陈阳 成员:陈阳方洋洋刘东刘栓梁昆昆涂永前刘安伟魏强凌震朱里方圆 指导老师李明 课题背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平衡。厨房里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研究目地及意义 1.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 4.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预期结果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调查学习的基本方式,努力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主要成果 1、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里也潜藏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2、了解厨房中调味品的使用技巧 3、了解食物的保鲜方法 4、了解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5、了解烹饪前食材的处理 课题成果依据专家咨询百姓访谈书刊网络上的资料 厨房就象一个科学实验室,烹调时所用的各种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为了饮食的健康与平衡,我们要关注厨房里的化学。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分别从食物的烹饪、食物的保鲜、调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厨房中的注意事项、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物质的方法、处理食材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了许多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厨房里的化学有多么重要。 一、厨房里的化学---调味品篇 1、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2、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咸味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的组员非常听从指挥,合作的十分融洽,从头到尾到没出现什么大的分歧。这是十分难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全部毫无保留贡献到这次活动中了。!篇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安塞县中学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