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发信站: BBS 大漠孤烟站 (Sun Dec 30 17:05:07 2001), 站内信件

1.方毅副总理说半年之内所有的新闻媒体为你开绿灯,要让全国人民知道

遥感有什么用

2.认识地球的三步曲

3.凭想象绘出的中国地形鸟瞰图,后来发现与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非常相似

4.第一位被授予奥. 米纳地图科学奖中东方科学家

5.中国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奠基人

6.追求科学与艺术统一的地图作品

还有很多。。。

文后有很多精彩图象。。。

地学界有一位声誉卓著的院士陈述彭。他用顽强的开拓精神,为中国地图事业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他编绘了中国地形鸟瞰地图集,在中国科学院创建了第一个地图研究室,第一个遥感应用研究所和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不仅研究地图科学,亦是中国第一个接触、开创遥感事业的人。如今,陈述彭院士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侠系统和英特网综合集成在一起,倡导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琢磨地球形象,探索时空图谱

陈述彭院士访谈录

1999年气温骤降的初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会议室外,细密的小雨夹着风送来一阵寒意,而室内却温暖如春。上午9点,约定的时间刚到,精神矍铄的陈述彭院士就随着一群研究人员大声说笑着走了进来,直走到记者跟前才停下脚步。尽管这位老者如今头顶上有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

欧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员”等等让人难以胜数的桂冠,尽管他

在中国科学界特别是地学界名声很大,但他身上那种深入骨髓的自信、质朴和繁忙的特质,还是从他那健康红润、散发着锐气的脸色和眼神间不经意地洒落出来。

预定的采访被一个研究会议推迟了一小时,陈述彭院士不停地对记者道歉说,会议很快就完,很快就完。

记者(以下简称记):

感谢陈先生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您作为本刊顾问,一直是记者关注与感兴趣的

热点,请陈先生简述一下您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情况。

陈述彭(以下简称陈):

我长期从事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调查研究,热带与城市地区环境遥感应用,建

立洪涝灾情评估信息系统,致力推进我国地球信息科学,广泛涉及遥感应用、地理

信息系统、电脑辅助专题制图与电子地图等。我至今仍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生

物量估算与全球变化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地学研究工作。

记:

在我国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过程的几大步中,陈先生都是主要

奠基人,如今又在推动地球信息科学的建设,为我国地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能

不能请陈先生介绍一下在迈出学科发展这几大步中,当时面临的挑战和您怎样抓准

关键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陈: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大,要说明的东西也比较多。

中国在50年代提倡发展人民的地图科学。当时按中科院裴丽生秘书长指示,省区

地图集要放卫星群,要学习苏联地图学的先进经验。

我觉得学习经验应有辩证态度,当时对照搬苏联的一套有些不同看法。比如苏联

的苔原分类有十几个图例,但水稻分类却只有两三个。而中国的情形却不大一样,

如按苏联分类就太荒唐了,应有自主意识。当时对学习苏联持保留态度是“政治性

错误”,只能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自主意识。那时我只有一个学生,地理所的地图全是用穿孔卡片检索,当然更没有计算机。我们的工作是从最基本的管理地图开始,建

立图库。这个图库曾经成为全国的第三大图库。

这些年,我工作的体验是:任何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最终才能做成一件真正

的大事。我1950年调进中科院,协助曾世英、方俊先生筹建地理所地图室。嗣后,又随竺可桢、黄秉维教授参加了中国自然区划委员会及国家地图集编委会的工作。在编制黄河流域规划图时,我收集到画有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地形的海图,这是我们国家的第一套海图。那时朱德总司令到南京,我负责接待参观图库。当时我像个中学生,给朱总司令介绍地图,朱老总说:“你不用介绍,我自己会看图”。随后他就指出图

库放图的木柜子不行,要换成铁柜,门也要换成安全门。不久科学院按朱老总指示拨来5万元专款,图库设备很快变成当时全国最好的。

其实我的工作最早开始是搞自然地理,后来从搞地图研究发展到现在,都是国

家的需要和领导的决定。我在学科发展的几大过程中,最深的感受就是“人”,最

大的困难也是“人”。记得那时地理所招聘了25个初中生,25个高中生,又招了一

批解放军的渡江英雄、南下干部来这里培训。当时地图室的口号是进来的人每个人

都要提高一个教育级。但条件很差,只能自力更生,刚刚回国的三五个留学生就是

骨干了。这就是地图室的基础。当然,那批招聘的人员现在也都已成为中国地理信

息系统的骨干或高级工程师了。

地图室建立起来之后,第二步就是搞制图自动化。因为用小笔尖画图太落后,

十五六岁的姑娘进地图室工作几年眼睛全坏了。我们的组织科学院的五个研究所的

两个工厂,并借来杨世仁等五六位专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搞。地理所的制图

自动化,如果没有兄弟单位的支持,光靠自己是搞不起来的。我们当时做了3套仪器,跟踪的、扫描的、植字的都有。1972年美国人看到我们的样机之后,回去很快仿制

投产。虽然我们的自动制图最终没有形成产业,却培养了大批人才。

制图自动化之后的第三步是搞遥感。因为机器制图虽然比人工快。但资料的缺乏

又限制了制图的发展,利用卫星收集资料已成迫切问题。

1972年我到墨西哥开会,第一次接触到遥感,通过熊向晖大使反映情况,得到支持,外交部同意我延期40天回国,进行考察学习。我回国后又马上建议组派20人的团出国考察。这是中国第一次接触遥感。1977年方毅同志又派我带考察团出去,主

要目的是考察在没有卫星的情况下能不能搞遥感,我回来后的结论是:能。方毅同志就交给我一个任务,说半年之内所有新闻媒体为你开绿灯,要让全国人民知道遥感

有什么用。其实当时瑞典、法国、英国的遥感应用已相当普及。

遥感的数据是海量的,光靠照片处理不行,要用计算机,这就必须建立地理信息

系统了。这也是我离开遥感所又回地理所的目的。我那时是遥感所副所长,回地理所压力很大。有人说你已是遥感界的一面旗帜了,又另立山头搞国家重点实验室,对

遥感事业是一种损失。所以开始遥感所都不支持,但后来大家理解了,说我当时的

决定反而超前了一步。那时幸亏有王之卓和周立三两位院士的支持。王之卓说:“

我是搞摄影测量的,地理信息系统是我们共同的归宿。”周立三也说:“地理信息

系统是实现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最好手段。”他们在学部大会上表示支持,

这样计委才拨了专款下来,建起了第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想来,当初暂时离

开遥感搞地理信息真是不易啊!

有了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之后,我想应该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

工程界叫“三S”,我觉得还不严谨,“三S”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

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个英文词组里各找出一个S,这不符合英文缩写

的习惯,也没有归纳出任何共性的科学问题,比如Network(网络)也很重要,但没

有S就被排斥在外。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要提发展地球信息科学的缘由。

“我在大百科全书中说过一句话:地图是永生的。”

记:

陈先生倡导建立地球信息的时空图形谱系,但懂得的人似乎不太多,能不能请陈

先生扼要向读者介绍一下基本构想和原理?

陈:

一般自然科学都是如此,当大众都搞懂了,大概就变成技术或者工程了。对一个

科学的开创时期来说,不可能一开始就被社会理解。假如社会从一开始就接受,这个

创新就没价值了。就像当初我从遥感所回地理所搞地理信息系统,那时候当家的老

干部说“你别骗了我,我问过人们,什么是信息,信息是Information,它也可以

翻译成资料,我多买几个柜子给你不就行了吗?”

我在这里可以简要说说地学信息图谱。这种地学图谱是体现地学现象的时序分布

和空间差异的图,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搞工程建设或战略设计的。比如海岸的功能分

区就可以构成一种图谱,这种图谱可以用来设计港湾,设计旅游点。我国老一辈科

学家李四光的“山”字形构造和“歹”字型构造就是一种图谱,竺可桢的气候区划

图也是一种图谱。再举个例说吧,比如黄河的摆动看起来像自由摆动,其实它就像

一把琴弦,手指头按的地方总有节点。黄河摆动,但这些节点不会摆动,把这些节

点找出来,只要控制它们,黄河的摆动就受到控制了。所以我说这种图谱是一种反

映规律的东西。它很简单,又很专业、实用。

记:

地图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比如荆轲刺秦王、张松献地图都搞得血淋淋的,但是

现在地图已相当普及,这是不是说明地图的重要性正在降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

的进步,地图最终会消失吗?

陈:

地图不会消失。我在百科全书里曾写过一句话,“地图是永生的。”为什么这

样说呢?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70-80%都要用眼睛去看,而地图是超越文字的符号,你可以看不懂文字,看不懂图例,但这并不妨碍你看懂地图。地图虽不会消失,但要

考虑它功能的漂移。我在《信息流与地图学》一文里说的这种现象。地图在原始状态,在16世纪以前,它本身就是信息的载体,人们把山山水水都画在纸上,只要带回地图,就等于带回了信息和版图,所以荆轲刺秦王和张松献地图当然会搞提血淋淋的。但地

图到了20世纪,这种现象就改变了。人们从航空摄影里提取信息制作需要的地图。当然这种航空摄影除了做地形图以外,还可以做成地质图、土壤图、地貌图等系列图。

而现在第三阶段又有了人造卫星,但所有卫星上的数据不一定都要做成地图,这些数

据可以做成磁带、光盘,好多信息载体都已经不再是图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肯定地说,有了卫星之后地图也不会消失呢?因为无论是航空摄影、

地面信息或卫星资料,都是经过人的脑子消化的,现在叫做数据挖掘(Data Mining),

即知识发现,你要从这一大堆数据里把你需要的信息提出来。因此地图的功能已越来

越接近读者了。

记:

那您认为地理学家的出路在哪里?

陈:

有两条。一是帮助搞地理战略的决策,即我们经常讲的生产布局、区域规划;

二是搞地理工程,这在生产上很实用,像水利呀、农田呀。地理学家现在最大的危机就是怕做“梁上君子”,上不上下不下的。要想不做“梁上君子”,就必须搞地理现

代化。

记:

从您的工作经历不难看出,您是一个思想很超前的科学家,那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超前意识”?

陈:

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领导的决心。如当时搞“两弹一星”,领导决定要搞就一定能搞起来。再如

当时建立地图室,领导决定了招聘人来培训,都能搞起来。没有领导的认同,科学家的超前就只能是空想。

第二是社会的理解。社会一般只理解技术和产业,而许多科学研究都不为社会理解,科学院和科学界的难处也就在这里。现在有少数年轻人不知这种难处,而老一辈科学家特别珍惜和执着。

第三是科学家自身的素质。有的科学家素质不高,特别是当官以后,他的学识就可能限制你这一学科的发展。搞科学一定要承认别人的长处,不能自己不懂就不支持,现在科学界在这方面还有缺憾。

因此科教兴国首先是人才问题,知识创新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作为科学家一定要有这种意识,这样才能超前。

“我凭想像画的中国地形鸟瞰图,后来发现特别像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记:

您在二战期间,根据想像手绘从太空俯视地球的虚拟图景,1954年出版了一部

《中国地形鸟瞰图集》,这是很有前瞻性的。请问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这样的图集吗?能不能找一两幅制版,与40年以后的TM影像或其他卫星影像作一对比?相信读者会很愿意看到这样的对比所表达出的东方哲理的预见性。还有,您在构想这样的图集时,是否受到李贺《梦天》的影响?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清水杯中泻”几乎

就是对每天气象卫星云图的形象描绘。

陈:1998年我能成为东方第一个获得奥·米纳地图科学奖的科学家,与这部鸟瞰图

集很有关系。但我不是世界第一。二战期间,R.E.Harison和我都曾用绘画艺术来

表达我们对全球的理解,绘制过鸟瞰图。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而是昭示着

人类对太空观察地球的憧憬。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因特网的

技术集成,极大地压缩了时间与空间的尺度,缩短了东西方距离,大大增强了“地

球村”的意识。顺便说一下,我当时凭想像手绘的鸟瞰图,后来证实特别像阿波罗

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特别是西藏那幅。

当然,科学家应注意艺术素养,这是起码的素质。我上大学时就专修过丰子恺的“艺术欣赏”。科学家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想象,自然也不排除文学的影响。自然科

学和文学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记:

您强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是地学研究的传统,这对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

人来说特别亲切。但在计算机时代,在数字地球研究中,这种结合怎么搞?您个人

有些什么设想?我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应该不光是一米分辩率的一大堆光盘,人类仍需要想象力,需要诗歌,需要文学艺术,这大概是天下所有学问最后都殊途同归的

理由和趋势吧?

陈:

我认为这种结合的关键是既取法自然,同时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怎么讲呢?第一步

反映事物的规律,不要加太多的主观意识,尽最大可能保持自然原貌,比如图谱所

反映的规律就是取法自然。但第二步就要搞模拟,搞工程设计,搞规划。只有把形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然啦,这种结合具体怎么搞,自然是钱多就“大手笔”,钱少就“看着办”呗。

用广东人的话说,就是“大规划、小措施”,或叫“富规划、穷措施”。“数字地

球”大家正在讨论。我认为全球覆盖目前还不能追求一米分辩率,但美国可能需要

。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没跟上,我们的气象卫星只有1

公里分辩率,就是这1公里数据的还没充分利用哩!这种差距必须承认。

认识自己居住的星球

陈院士介绍说:人类认识自己的地球,经历过三步曲。但作为人类的形象思维而言,它们又是一脉相承的(上图)。20世纪中叶以前,是第一阶段:人类文明史上花

费了2000年,才大体弄清楚地球上的海陆轮廓,又花费了300年,只测绘了陆地面积

的30%。而发明航空摄影之后只经过50年,就测绘了陆地面积70%。但是还有海洋、空白区和地图精度不高的地方,需要凭地理知识和科学家的智慧去忖测。陈述彭院

士手绘的鸟瞰图,就是他假想从地球外面的太空去看地球的一角(中图)。1957年人

造地球卫星上天以后,人类认识地球的本领日新月异。甚至拍摄了从月亮上看到的

地球倩影。这是一幅从印度洋上空拍摄的卫生影像,与上图对照,形象非常酷似,

从南亚到东北亚,山脉河流,历历在目,只是多了一些云彩。从此,通过遥感卫星

和全球定位系统,人们可以精确地观测地球(下图)。展望21世纪,人类即将进入空

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电脑和网络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融汇各种自然资源与环境变化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还可兼容从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球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的勘

测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创建地球信息科学。通称“数字地球”。下图显示“

数字地球”的一角,描述欧亚大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

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陈院士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地理,就努力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苦练基本

功,熟练地掌握了地学素描的方法(上图)。这是他在大连棒锤岛海水浴场观察海蚀

崖的复杂断层和精细折皱,反映了远古时期发生过的强烈的地质事件。

他在长期野外考察中,经常用立体造型的图解来表达难以描述的地质、地理现象。1954年他和施雅风、周廷儒两位院士用非常简易的测绘方法,素描出桂林七星岩洞

穴图,至今仍为旅游都所欣赏(中图)。80年代以来,电脑的三维立体显示的技术不

断进步,他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地学多维图解》的研究,并用三维图解来说明

福建三明市洪涝灾害消涨的过程(左下图)。现在,他们正继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

深入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

(《地理知识》1999年第11期)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浅谈中国文学进展史 中国文学进展史 一、摘要 文学史是文学进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进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凝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 史研究与写作差不多的学理要求。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要紧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点。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进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升,诗、词的兴盛并进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域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概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 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峻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讲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幸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排列,而必定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进展的全然走向。 文学史的进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咨询题如果采纳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一文学环节纳入文学进展的系统中去凝视,由此确定它应有的位置,认识它产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义。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总体趋向是抛弃前一种认识观,自觉地接纳后一种认识观。 正文 古代文学的进展 (1)早期

桥式起重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定稿版

桥式起重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目前状况分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充分应用,社会生产力又跃上了一个新水平。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起重机生产方式也由单件小批量向着多品种的变批量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销售市场对起重机械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据分析,目前全国的桥式、门式起重机的市场份额每年大约有200多亿.市场分割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大起、大重和太原重工,占去约50亿:第二部分,卫华、上起和新乡矿山等生产规模在一个亿左右的厂瓜分掉约30飞0亿:第三部分,河南长垣地区和山东新泰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约有50亿:还有一部分是以DEMAG和KONECRANES为代表的外企约有20亿:最后约50亿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消化和吸收。 目前我国桥门式起重机的市场竞争主要还是通过价格战。价格战比较残酷也比较低级,最后的结果是利润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整个行业水平的降低,最后崩溃,造成这种局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家的产品没有差异性,不能比性能,比个性。因为大家的生产图纸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下,通过联合设计而来的,并且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大的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比价格,不然比什么我们厂也是一样.桥门机图纸来源国家计划调拨,并且几十年来都没有大的改动,更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如今这种市场竞争的模式下,既没有产品特色和差异,又没有价格的优势,要如何生存仅靠现在昆重这块老牌子和一点与客户的老关系在云南这块市场苦苦支撑,还能支撑多久再发展就可能被彻底地淘汰出市场, 二、国内外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历史学院07级编辑出版(2)班 270203202 赵儒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摘要】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对志怪小说的发展及其繁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同时也对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字】志怪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红楼梦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 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以志怪、志人小说为主体的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源远流长,前者可以追溯到“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后者可以溯源至先秦诸子散文及寓言故事中描写人物风致的片断。此外,上古神话、历代传说、诸子设譬取喻的寓言故事, 先秦两汉书中记人记事的精彩片断, 乃至宣讲佛道教义的宗教故事, 无不都是志怪小说的源头。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并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除了有先秦两汉志怪小说的深厚基础外, 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代,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动荡混乱,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朝廷荒淫无度,战伐连年,徭役捐税名目繁多。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血腥屠杀。由于秦汉以来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传, 导致鬼神迷信、神仙方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有广泛的影响,人们为了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一方面把神仙和志怪当作超脱黑暗现实的灵虚幻境, 一种虚妄的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也把神仙和鬼怪故事当作表达进步思想的工具。通过志怪的形式, 浪漫的手法, 表现了对暴政的反抗、贪官的抨击、爱情的追求、幸福的向往等。 佛教的传播、佛经的翻译, 也使人们深受影响。佛经中有一些短小的故事, 是印度人民创作的寓言、童话和小说。由于它们内容生动、形式新颖,不仅影响了我国民间故事的发展, 也影响着文人们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小说创作。佛教对志怪小说的影响, 表现在内容上劝导人们奉法, 宣扬佛的威灵鼓吹善恶相报, 轮回转世渲染地狱阴司的恐怖、天界的美好。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涌现了“梦幻”式、“离魂式”以及“死后生”式等形式, 也是对佛经故事形式的借鉴和发展。 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纷乱,士人命运多劫舛,独崇的儒学思想的地位随着大一统政权的

云南5人获2015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候选人提名

云南5人获2015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候选人提名 2015年05月18日 08时29分00秒来源:云南日报 中国工程院15日晚公布了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云南有5人获得提名。 公布的521名有效候选人名单显示,来自云南的有5位,分别是云南民族大学彭金辉、昆明理工大学杨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番兴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朱兆云(女)、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李文昌,其中前4位由中国科协提名,后1位由院士提名。 彭金辉教授,长期从事冶金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76项,推动了微波冶金国际前沿方向的发展,在该领域增强了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杨斌教授,长期从事真空冶金新工艺等有色金属冶金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多项重大项目,在冶金新技术方面硕果累累。研制成功的真空冶金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国内推广应用,累计创利税上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番兴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在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方面重大成果不断,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 朱兆云,正高级工程师,长期耕耘在中医药、民族药学等研究领域,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全国中医药界空缺10年的首个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文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矿床勘察评价、地质科学研究等,35年来开展“三江”找矿屡获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据悉,在《致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强调,各位院士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要遵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中有关增选工作行为规范的规定,严格自律,洁身自好,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助选”和“拉票”活动。 今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变化亮点。 记者施铭陈云芬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全体院士名单(739人)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5人) 艾兴陈福田陈懋章陈士橹陈一坚陈予恕崔国良丁衡高董春鹏杜善义段正澄朵英贤范本尧冯培德高伯龙高金吉顾国彪顾诵芬管德关杰关桥郭重庆郭孔辉何友声胡正寰黄崇祺黄瑞松黄文虎黄先祥黄旭华金东寒乐嘉陵李椿萱李鹤林李鸿志李明李培根李钊梁晋才林尚扬林宗虎柳百成刘大响刘人怀刘兴洲刘怡昕刘永才刘友梅龙乐豪卢秉恒路甬祥陆元九马伟明孟执中闵桂荣潘健生潘镜芙戚发轫钱清泉饶芳权阮雪榆沈闻孙沈志云石屏宋文骢苏哲子孙敬良谭建荣唐任远涂铭旌屠善澄王浚汪顺亭王兴治王永志汪槱生王玉明王哲荣温俊峰吴有生谢友柏徐滨士徐德民徐玉如徐志磊杨凤田杨士莪尹泽勇于本水臧克茂曾广商张炳炎张福泽张贵田张金麟张立同(女)张彦仲赵煦钟掘(女)钟群鹏钟志华周济周勤之朱能鸿朱英浩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7人) 贲德蔡鹤皋蔡吉人柴天佑陈鲸陈敬熊陈俊亮陈良惠陈左宁(女)戴浩邓中翰范滇元方滨兴方家熊封锡盛高洁龚惠兴宫先仪龚知本郭桂蓉何德全何新贵胡光镇胡启恒(女)黄培康姜景山姜文汉金国藩金怡濂李伯虎李德仁李德毅李国杰李乐民李三立李同保李幼平梁骏吾林祥棣林永年凌永顺刘玠刘尚合刘永坦刘韵洁陆建勋卢锡城马远良毛二可倪光南牛憨笨潘君骅潘云鹤沈昌祥宋健苏君红孙家广孙优贤孙玉孙忠良童志鹏汪成为王大珩王任享王天然王小谟王越王子才韦钰(女)魏正耀魏子卿吴澄邬贺铨邬江兴吴曼青吴佑寿吴祖垲许居衍徐扬生徐元森许祖彦薛鸣球杨士中姚骏恩叶铭汉叶尚福叶声华俞大光于全张光义张履谦张明高张乃通张锡祥张尧学张直中张钟华赵伊君赵梓森郑南宁钟山周炯槃周立伟周寿桓周仲义朱高峰庄松林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3人) 才鸿年曹湘洪陈丙珍(女)陈景陈立泉陈清如陈蕴博崔崑戴永年丁传贤傅恒志付贤智干勇高从堦顾真安关兴亚何季麟侯芙生胡永康胡壮麒黄伯云黄培云姜德生江东亮金涌柯伟李大东李东英李冠兴李恒德李俊贤李龙土李正邦李正名刘伯里刘炯天刘业翔陆钟武毛炳权闵恩泽欧阳平凯邱定蕃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塔式起重机发展概况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 摘要:塔式起重机以其起升高度大、有效幅度宽、工作面广的有点在现在生活中被越来 越广泛地使用。因而充分、全面地了解现阶段塔式起重机的开发和使用状态,把握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对于充分发挥塔式起重机的价值,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促进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发展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ower Crane GAO Biao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ower cran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life because of it’s high lifting height, effective range wide and wide work .Therefo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tower crane and the use of state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rasp of tower crane,wi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ower cran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and it also plays a big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production, improving the life conditions and promot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Tower crane;development 前言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塔身竖立起重臂回转的起重机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是完成预 制构件及其他建筑材料与工具等吊装工作的主要设备。基本结构图如图1.1所示。工作机构 主要包括: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小车牵引机构、台车行走驱动机构等;起升机构是塔式起 重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机构,是以间歇,重复工作方式,将重物通过其中吊钩或其他吊具 悬挂在承载构件(如钢丝绳、链条)上进行起升、下降,或起升与运移的机械设备。主要安 装在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上。其主要组成部分有:电机、变速箱、制动器、卷筒、底架、轴 承座和安全装置等。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其幅度利用率比其他类型起重机高。由于塔式起重机 能靠近建筑物,其幅度利用率可达全幅度的80%,普通履带式、轮胎式起重机幅度利用率不 超过50%,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还会急剧的减少。因此塔式起重机在高层工业和民用 建筑施工的是使用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应用塔式起重机对于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 低工程造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课题国内外现状 塔式起重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真正获得发展的,战后各国面临着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浩大的建筑工程迫切需要大量性能良好的塔式起重机。我国从一九五四年试制出第一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浅析国内外工程起重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编号:AQ-Lw-03585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析国内外工程起重机械行业 的现状及发展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hoisting machinery industry

浅析国内外工程起重机械行业的现 状及发展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国际现状 欧洲作为工程起重机的发源地,也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代表轮式起重机的最高水平,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同时还有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多田野·法恩、波塔恩、奥米格、里格、PPM等著名企业,该地区主要现状为:主要生产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紧凑型轮胎起重机,也生产少量汽车起重机。其中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以中大吨位为主;紧凑型轮胎起重机则以小吨位为主;汽车起重机一般为通用底盘组装全地面上车,即以改装为主。其产品技术先进、性能高、可靠性高,产品遍布全球。美国工程起重机相对落后于欧洲水平。近年来,通过收购和合并的手段,先是格鲁夫收购了欧洲老牌起重机企业克虏伯公司,

然后特雷克斯收购了德国德马克;随后,马尼托瓦克兼并了包括美国格鲁夫公司在内的国内大部分工程起重机企业,使美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得以蓬勃发展。目前该地区主要生产轮胎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高、可靠性能高,其中汽车底盘技术和全路面技术领先于欧洲,产品主要销往美州地区和亚太地区。 日本作为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强国,轮式起重机开发生产虽然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发展很快,很受亚太市场的欢迎;同时,日本通过收购的手段来更新技术,加快发展速度,如日本多田野收购德国法恩底盘公司来发展其全路面技术。日本主要生产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其中越野轮胎起重机产量最大,汽车起重机的产量次之,呈减少趋势,全路面起重机的产量最少,呈上升趋势,主要生产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落后于欧美水平,40%的产品用于出口。 二、我国现状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诸子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剧小说 ——唐诗简略发展史 一、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二、盛唐 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李白(盛唐之音) 三、中唐 杜甫(诗圣) 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刘禹锡(诗豪)、李贺(诗鬼) 孟郊、贾岛(苦吟诗人) 四、晚唐 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宋词简单发展史 一、宋词的发端:花间词派 因五代后蜀赵崇祚词集《花间集》得名。 代表作家:温庭筠(鼻祖)、韦庄 《花间集》序文:“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题材:闺情花柳、笙歌饮宴 风格:艳丽浮华 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二、宋词初期: 风格:沿袭华丽词藻、细腻情感 题材:寄情娱乐、儿女之情 代表作家:柳永 代表作品:《雨霖铃》、《八声甘州》 三、宋词鼎盛时期 豪放派:苏轼首开豪放词风(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风格: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题材: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 风格:清丽含蓄,婉转缠绵 题材:个人遭遇、男女恋情

四、南宋词: “苏、辛”并称 姜夔、文天祥 张孝祥、陆游、刘克庄、吴文英 ——中国小说发展史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 干宝《搜神记》(志怪)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 著名的唐传奇有: 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西游记》(吴承恩)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 《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聊斋志异》(蒲松龄) 晚清长篇小说: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使用说明书 中国工程院增选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系统安装与运行 (1) 三、院士提名操作流程 (4) (一)候选人提名 (4) (二)打印功能 (9) (三)数据交互 (10) 四、特别提名小组提名操作流程 (12) (一)候选人提名 (13) (二)打印功能 (13) (三)数据交互 (14) 五、有关学术团体提名操作流程 (14) (一)候选人提名 (14) (二)提名管理 (15) (三)打印功能 (18) (四)数据交互 (18) 六、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8)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用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工作,是院士或学术团体在提名候选人时进行数据信息录入、汇总、管理和打印输出的工具软件。 一、系统概述 1.系统功能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由候选人提名、提名管理、打印功能、数据交互等四个模块组成。 系统可实现院士候选人基本信息的新增、查阅和修改,能够完成提名数据管理,可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打印和候选人电子数据的存盘、读取等功能。 2.系统运行软件环境 ●系统可运行于WindowsXP、Windows2003、Windows7和Windows10等操作 系统。 ●本系统在工作中须调用Office相关软件,为保证软件运行顺利,请确保 计算机已安装正版Office2003及Office2007、Office2010等版本。 推荐使用Windows7、Office2007软件环境。 ●安装系统前请先卸载旧版提名软件。 3.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建议使用2GHz或更快的处理器,2G以上RAM,硬盘剩余空间不低于2.5G。 使用本系统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操作失误影响使用。为方便用户理解软件功能,说明书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了归类表述,请用户对照查阅。 为形象地演示操作流程,文中对各步骤附加了插图,文中提及候选人相关信息等均为虚拟数据,特此说明。 二、系统安装与运行 1.系统下载与安装 登录中国工程院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8368856.html,)进行下载。文件下载成功后,解压文件运行CAE2017.MSI文件,即可进入安装界面,如图2-1。

2021年国内外履带起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国内外履带起重机现状 及发展趋势浅析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1年国内外履带起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 摘要:作者通过广泛的调研,汇集了大量有关履带起重机制造商的资料,归纳了国外履带起重机的制造水平、产品特点和技术水平状况,并介绍了我国履带起重机的生产技术现状,分析了差距,指出了国内外履带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履带起重机生产技术 履带起重机是将起重作业部分装在履带底盘上、行走依靠履带装置的流动式起重机,可以进行物料起重、运输、装卸和安装等作业。履带起重机具有接地比压小、转弯半径小、可适应恶劣地面、爬坡能力大、起重性能好、吊重作业不需打支腿、可带载行驶等优点,并可借助更换吊具或增加特种装置成为抓斗起重机、电磁起重机或打桩机等,实现一机多用,进行桩工、土石方作业,在电力建

设、市政建设、桥梁施工、石油化工、水利水电等行业应用广泛。履带起重机的带载行驶、臂长组合多、起重性能好、作业高度和幅度大是其独有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具有其他起重设备无法替代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基本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吊运的物品的质量、体积和起升高度都越来越大,履带起重机愈来愈显示其优越性,市场容量迅速上升,引起了国际知名厂商的关注,国内起重机行业也兴起了履带起重机开发热潮。 一、国外履带起重机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专业生产履带起重机的厂家很多,德国的主要生产厂家有利勃海尔(Liebherr)公司、特雷克斯——德马格(Terex—Demag)公司、森尼波根(Senebogen)公司,美国主要生产厂家有马尼托瓦克(Manitowoc)公司、林克——贝尔特(Link_belt)公司、P&H公司,日本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神钢(Kobelco)公司、日立住友(Hitachi—Sumitomo)公司和石川岛(IHI)公司,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张加龙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张培 学号: 20110455079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将上述新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 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2009.12.21) 中国科学院(683位) 数学物理学部 ·艾国祥·白以龙·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程开甲·崔尔杰·戴元本·丁伟岳·丁夏畦·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甘子钊·葛墨林·龚昌德·谷超豪·郭柏灵·郭尚平·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黄润乾·黄祖洽·霍裕平·姜伯驹·解思深·经福谦·邝宇平·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林群·刘应明·龙以明·陆启铿·陆埮·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彭实戈·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沈文庆·沈学础·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王鼎盛·王恩哥·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迅·王业宁·王元·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文俊·吴岳良·夏道行·冼鼎昌·谢家麟·邢定钰·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严加安·杨福家·杨国桢·杨乐·杨应昌·叶朝辉·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俞昌旋·詹文龙·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杰·张仁和·张淑仪·张伟平·张裕恒·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郑厚植·周光召·周恒·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庄逢甘·邹广田 化学部 ·白春礼·蔡启瑞·曹镛·查全性·柴之芳·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茹玉·陈新滋·陈懿·程津培·程镕时·戴立信·段雪·费维扬·冯守华·高鸿·高松·郭景坤·郭慕孙·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胡宏纹·胡英·黄本立·黄春辉·黄量·黄乃正·黄维垣·黄宪·黄志镗·嵇汝运·计亮年·江龙·江明·江元生·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逸泰·任詠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宋礼成·苏锵·孙家钟·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尔康·王方定·王佛松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分类与格局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 遥感,遥远的感知,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 2、遥感技术的优点 1)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干扰。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是生态学家目前获取大尺度上(尤其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各种生态和物理信息的主要手段。 3)提供了大面积重复观测的可能,为资料的快速获取与更新、为多时段的对比研究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是大尺度格局动态的唯一监测手段。 4)大大拓宽了人类观测地球的光谱分辨能力。 5)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有效地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所必需的多尺度上的资料。 6)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空间数据,这也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所必需的数据形式。 7)现代遥感技术直接提供数字化空间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资料的收集、贮存,以及处理和分析过程,并且使遥感、GIS和计算机模型的密切配合成为必然。 3、遥感数据的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一般可分为航空像片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航空像片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反映在像片的比例尺和胶片的灵敏程度上; ?数字遥感数据对地物记录的详细程度主要反映在空间分辨率上。 二、遥感图象处理及其在景观分类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经历的阶段 航空摄影阶段:始于19世纪后期。 从航空摄影向航天摄影过渡的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的开始。 航天摄影阶段:以各种遥感卫星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为标志。

-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一、殷商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 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 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 △屈原与《楚辞》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 △汉赋 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 1、乐府中的民歌 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 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五、魏晋 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六、南北朝 △南北朝民歌 1、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2、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1、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2、北朝诗人:北齐文学界最负重名的,是刑邵和魏收 七、唐代 △唐诗兴盛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而达全盛之境。 初唐:初唐诗坛,是唐诗的准备时代。“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王孟诗派、岑高诗派、李白 中晚唐:杜甫、白居易、孟郊、韩愈 晚唐: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 △词的兴起 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 南唐:李煜 △唐代短篇小说 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宋初:晏殊、欧阳修 中宋:苏轼 南渡前后: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 九、元 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十、明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十一、清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

浅谈起重机的发展进程及趋势(模板)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起重机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内容摘要 起重机是工厂车间起重搬运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起重机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在起重机以及其他起重运输机械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地发展,并建立起了完善的起重机械系列体系,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占有了自己的地位。然后,随着国际工业理论的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市场对起重机自动化程度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起重机;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目录 内容摘要 (2) 引言 (4) 1 起重机的发展起源 (5) 1.1 起重机的发展历史 (5) 1.2 起重机的市场现状 (5) 1.3 起重机的性能参数 (6) 2 起重机的结构分类 (9) 2.1 缆索式起重机 (9) 2.2 悬臂式起重机 (9) 2.2.1 汽车起重机 (10) 2.2.2 轮胎起重机 (10) 2.2.3 履带起重机 (10) 2.2.4 门座起重机 (10) 2.3 轻型起重机 (11) 2.4 桥式起重机 (11) 2.4.1 普通桥式 (11) 2.4.2 简易梁桥式 (12) 2.4.3 冶金专用桥式 (13) 2.4.4 防爆桥式 (13) 3 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14) 3.1 起重机的大型化 (14) 3.2 创新设计 (14) 3.3 核心技术化 (14) 3.4 模块化和组合化 (14) 3.5 大吨位的自拆装系统 (14) 3.6 混合型起重机 (14) 4 起重机的使用保养 (15) 5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遥感与gis区别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征性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其他规划决策等领域,摄影测量是遥感的前身。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在距离地物几千米、几万米甚至更高的飞机、飞船、卫星上,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平台,后者主要是指利用轻型飞机、汽艇、气球和无人机等作为承载平台。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在遥感技术中除了使用可见光的框幅式黑白摄影机外,还使用彩色摄影、彩虹外摄影、全景摄影、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面阵摄影机以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手段,它们以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能为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的影像信息。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遥感技术的兴起,促使摄影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测制地形图对摄影成果有着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