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生动课堂_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生动课堂_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生动课堂_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中如何

让课堂生动起来

新堡子小学:蒋玉萍

在我小提倡“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何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的传授者及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的主宰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生动我们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打造激情课堂,由机械地传授,盲目地灌输改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热烈的课堂氛围,用最自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去消灭睡觉,消灭逃课现象,从而优化教学效果,而要做到以下三点,这里我们可做些尝试:

一、精心设计每一课堂。

要设计好每一堂课,首先必须备熟、备透每一课的内容,备好每一个知识点,备好每一个环节,备好每一个学生。备透每一课就要做到所讲内容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充分了解与要讲内容的相关信息,充分地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成竹在胸,对于要讲的内容才能应用自如,这样课堂语言才能丰富、灵活,才能做到随机应变。

备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要因人施教,就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已

有的知识结构,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这样课堂问题的设定就要有难有易,有选择性,有灵活性。即:给底子差的学生设一个平台,给他们参与进来的机会,给他们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他们实现由“观众”到“演员”的转变。同时给底子好的同学搭一个跳板,让他们有的学、乐于学。从而以更大程度上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比如说,外语学科中对于一篇课文的处理,可叫底子较好的学生自己设立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发挥,稍差一点的学生可按既定的模式展开讨论,造句子的时候,底子好的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想句子做,稍差点的就可以做已给出的简单句子。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可以是起点。

其次,课堂设计要新颖、要多样化。

再好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地重复也会变得枯燥无味,给学生造成一种心里上、思想上、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疲劳,削弱了他们本能的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使我们的课堂多样化,使之能够自然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想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

再次,要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基础上,尽量与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新时事联系起来。比如说刚刚发生的海啸事件,众人皆知,把一些新句型与这些事联系起来。他们每一个都会记得很清楚,印象很深刻,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

二、面向全体的主动参与。

首先,我们的教育不是优胜劣汰的教育,因此要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让一名学生落伍,也就是说学生的参与应该是全员的参与,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参与。根据我院学生底子薄,学习热情不高的实际情况,更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尤其对那些成绩差,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同学的处理,事以实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在教案里没表扬栏,注意记录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也行的”。以避免我们的课堂形式把他们淡成观众,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卑感,形成不良的性格。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对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三节课两节课就能实现和应验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点滴的过程。要渐渐形成一种模式,然后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是让他们参加到某个环节,而是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

学生一定要参与备课,即预习。我个人认为预习的效果远远大于复习。学生对课文有了了解之后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目的去听课,可进一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讲解、提问、讨论等。这样我们就能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中来,让他们自己找难点重点,自主地探求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然后课上可以分组讨论分组回答去阐明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象。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再次,要让学生在善于参与的同时学会参与。教师要正确指导他们参与的方法,做到课堂活而不乱,不能失去教师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让他们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去并不是完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生长模式去生长,不是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的分寸要拿捏得当,以免过犹不及。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都是有感情,受情绪影响的个体。因此“亲其师,信其道”是一种必然。为了不使学生烦其师而厌其学,我们还要用走近学生的方法,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因为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师生活动就会顺利进行配合自然默契。相反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时,就会自然形成一种排斥,教师的要求和想法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条件。因此我们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学法定教法。他们想怎么学、怎么能学会我们就怎么教。要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喜欢什么、关心什么,要用学生自己的话跟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感觉不到压力,敢于向自己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比如说学生们关心S.H.E我们就用S.H.E来做演讲的题目。喜欢Fir乐队,我们就聊一聊Fir乐队。这样教师就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以便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优化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