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哈尔滨绿色马铃薯深加工项目

1.1.2建设性质: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建设单位: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周正

所有制形式:股份制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双城市新兴乡工业园区

建设规模:年加工马铃薯食品7200吨。其中:吨,吨。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一年。

建设内容:速冻马铃薯条、块车间1600m2,冷冻车间2000m2,制冷机房200m2,锅炉房100m2变电所100m2,电机井1眼。

1.1.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申报单位: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周正

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建设总投资96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73万元;设备购置515万元;配套设施40万元;科技培训12万元;前期工作

费20万元。

1.1.7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60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财政参股资金6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20万元,市县乡投入资金40万元。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企业年生产马铃薯产品7200吨,其中: 马铃薯条吨,马铃薯片吨,马铃薯丁吨,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万元,总成本万元,利润总额万元,税后利润万元,税金及附加万元,所得税万元,投资利润率 %,税后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万元,投资回收期年。

1.1.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农民种植马铃薯6000亩,辐射农户600户。农民种植马铃薯亩收入1080元,纯效益750元,是种植普通玉米的3倍。可观的经济效益将大大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该项目还可安排100名工人就业,还可以雇零时工一个月50人,并带动运输、配送、饲料、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2、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方针政策;

3、国家关于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的有关政策;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1、本项目采用先进可行的速冻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建设现代化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销售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2、本项目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企业和农户以订单的形式落实原料种植基地,加工原料有保证。

3、本项目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属于环保型生产企业。

4、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投产后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和活力,而且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富裕百姓,稳定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1.3.2论证结论

本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立项,以便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使之早日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益。

1.4存在问题与建议

1.4.1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考虑黑龙江省气温低,有效施工期短的不利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安装、人员培训、原料种植与收购等各项重要环节,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1.4.2要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的落实工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既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目前,世界的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精深型、食品型和规模型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出一

批绿色食品名牌产品,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业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步转变,开始注重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作为绿色安全、方便快捷的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的马铃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对马铃薯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绿色马铃薯加工食品消费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一种时尚和主流。

马铃薯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其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3亿吨;我国2002年马铃薯种植7000万亩,总产量6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双城市马铃薯资源丰富,气温和光照条件最适合马铃薯生长,单产及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吉林以南地区。近年来,我市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左右,产量达18万吨,其中万隆、公正、幸福三个乡镇均有一处500亩以上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马铃薯营养全面,美味可口,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美国的农业研究机构认为:

“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即可获取人体所需的全部食物原素”。马铃薯无脂肪,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产生热量低于一般的谷类,是理想的控制体重减肥食物;经常食用马铃薯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弱、腰酸背痛、体虚便秘等症;多吃马铃薯可以防止口腔炎,更有预防坏血病及结肠癌之作用;对肾脏病、高血压也有良好的食疗效果,还有改善人脑记忆力的功能。

马铃薯通过深加工后可以增值3—5倍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企业和国家增加收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农业、建材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加工成的马铃薯片、条、丁、泥等产品是理想的休闲及餐桌必备食品。由于马铃薯自身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殊性能,其应用是其它类淀粉制品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发达国家马铃薯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一半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人均年消费马铃薯食品30公斤,全国有300多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荷兰8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后进入市场;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就达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和全价饲料等。

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全国有135个马铃薯食品加工企业;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瑞典的阿尔法2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在全球马铃薯生产中,仅有3600多万人口的波兰,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总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达3l50万亩,产量占全世界的12%,平均年产4000万吨,人均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由于有大量的马铃薯原料作基础,目前波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干品及马铃薯衍生品生产国,并在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手段。因此,欧共体成员国引进的现代化马铃薯加工技术设备大多来自波兰,发达的加工业为波兰各项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此表明,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95%以上的马铃薯

是作为蔬菜鲜食。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成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皮、粉条、酒精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在广大的马铃薯种植产地,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后的鲜薯大多以作薯干或饲料为主。由于受市场限制,马铃薯在当地的销售价格低廉,马铃薯高产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且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和科学的加工技术,每年全国因此而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其余的也基本用于鲜食或者加工成粉丝、粉条及淀粉。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也使其综合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

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为6000多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约有100多家,我国淀粉总产量为629万吨,其中马铃薯淀粉产量为14.8万吨,仅占总淀粉产量的2.35%,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为我国马铃薯淀粉的主要生产地区。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据调查,我国遭受农药污染的面积达14亿亩,32.8%的蔬菜上使用过有机磷类高毒农药,肉类生产上也存在使用瘦肉精、避孕药、抗生素等问题。“农药傍蔬菜,陈米着靓妆,甲醛泡海鲜”一些不法厂商不断在用惊人的“创造力”为“病从口入”这句老话做出形式多样的诠释。首先,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突出,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

其次食品加工领域不按标准生产、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情况也相当普遍。如此种种,已经使人们对绿色有机健康食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而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马铃薯食品迎合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既满足了人们对方便快捷的马铃薯食品需求,又保证了安全和营养。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都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并建立了自己的绿色原料生产基地。

该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泥、粉、片、丁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出口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并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和ISO9002国际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及HACCP 的相关规定。

为了符合出口食品必须达到的HACCP认证要求,公司建设了标准化封闭式生产车间,使得车间的整体布局、人流、物流、气流、水流必须符合从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的流向。在加工流程中绝不允许出现交叉和倒流的情况。手工操作人员的洗手消毒严格按照“清洗—去污—消毒—干手—酒精二次消毒—干手”流程。为了便于清洗消毒,生产所用的器具和案台全部选用了不锈钢材质,并每4个小时消毒一次,生产车间使用臭氧发生器,定期进行空气消毒,还配有通风过滤和空调装置,确保产品的生产环境符合工艺要求。

在广阔市场的吸引下,马铃薯食品必将带动种植、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马铃薯食品

产业链,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财源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龙江省关于申报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投入具有明显资源和竞争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针对近年来绿色马铃薯食品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适时提出了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项目产品均为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项目建设是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的需要。开发建设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是遵循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创建绿色产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方针,充分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推动我省绿色食品加工业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可以拉动扶持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壮大和提高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同时又可以为加工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原料,从而推进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产

业化升级。

2、实施项目建设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上,特别是在种植业上一直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生产面临着较严重的形势,农业生产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使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农业调整结构的首要选择和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通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加工企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全面带动了项目区农民的收入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实施项目建设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迎接入世挑战的需要。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促进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达到迎接入世挑战的目的。

4、实施项目建设是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营养丰富的食品,更需要安全、卫生和天然的食品。从市场调研反馈情况,马铃薯食品市场看好,已成为休闲食品的消费时尚。尤其加入WTO以来,国、

内外用户对绿色马铃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而这个项目就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规划建设的,不但可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保证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效益,在全市树立一个样板。

5、实施项目建设是培植财源建设的需要。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是开发资源产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势,建设龙头企业,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地方财力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当地的财力资源。

2.2.2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实施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扶持,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速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效地挖掘资源潜力和优势,把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做大做优,最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力争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位置

位于北纬45°08′~45°43′,东经125°41′~126°42′之间。东南与阿城、五常毗邻,西南隔拉林河与吉林省的扶余、榆树接壤,西北隔松花江与肇州、肇源相望,东北背靠省城哈尔滨。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项目区位于双城市和哈市交界处新兴乡工业园区内,距哈市零公里处18公里,同三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前公路穿境而过,项目区占地平方米。

3.1.2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35—145天,年≥10℃活动积温2850--2950℃,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年辐射量113kcal/cm2左右,年降水量540mm,4~9月降雨量450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3.3%。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总补给量为473.5万m3/a,单井出水量50~60T/h,水质良好,合理开采利用,可满足大面积农田灌溉和生产的需要。

新兴乡是我市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乡,是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特色种植业突出。他们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着力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重点发展价格高、市场热、效益好的特色种植项目,目前新兴乡已规划建设500亩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区、5000亩高产优质技术示范田,全面示范推广了节水灌溉、绿色种植、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全乡特色农业、定单农业、绿色农业种植比重达到70%。

3.1.3社会经济状况

双城市耕地面积334万亩,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农业劳动力28万人。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在强大的龙头企业拉动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 31:30:39。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6亿元,市财政收入6.0358亿元,农业总产值7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31元。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人均收入为2372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4.8%。

项目区所在地的新兴乡耕地面积10.5万亩,人口21663人,户数5477户,2005年财政收入703万元,人均收入4610元。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社会经济基础较好,邮电、通讯等设施较为完善。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双城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极为重视,成立了十多个产业化推进小组,专门负责各类产业化推进工作,出台了鼓励产业化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责成有关部门对产业化实施一路绿灯,通力合作,特别是对拉动作用强、示范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为重视,制定了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

3.2.2资源优势

双城市地处我省第一积温带,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合

马铃薯生长,有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主要品种有z 紫花白、克新1号、克新3号、克新13号等品种,农民有较高的种植积极性,基地面积较大,随着项目的发展,原料需求量增加,生产面积将逐年扩大。主要包装材料都是常用的大宗工业包装材料,当地就可生产提供。

3.2.3市场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向优质化、多样化方向转变,低品质食品销售量逐年下降,绿色食品的销售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满足温饱后,把目光锁定在绿色食品上,并建立了品牌观念,居民对绿色食品有着极其旺盛的需求。尤其是马铃薯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味道佳,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马铃薯产品不但进入寻常百姓家,歌厅、冷饮厅、肯德基连锁店及高档大酒店销量火爆。因此,本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本项目产品在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特别畅销,随着产业化发展,国内外客商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3.2.4科技开发能力

1、哈尔滨龙洋薯业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拥有一支专门的研发队伍,其中有硕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人,有本科学位的研究人员人,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

2、黑龙江省拥有完整的农产品及食品类科研开发体系,企

业已经与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依托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保持持久的产品技术优势。

3.2.5基础设施条件

双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京哈、拉滨两条铁路,有双城堡、周家、兰棱、五家四个火车站,京哈、哈前、同三三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并有半数达到了白色路面。交通运输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市24个乡镇都能实现特快专递和网上互联。全市已形成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兰棱奶肉牛交易市场、周家服装大市场等综合性批发市场52处,而且项目背靠省城哈尔滨,市场销售体系较为健全,基础条件极为优越。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主要障碍是马铃薯收获期较短,运输工作量大,贮藏占地面积大,如果不统筹管理容易引起马铃薯腐烂、变质、晒绿。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将根据基地马铃薯长势,采取分块收获收购,避免打乱仗,并按计划收获量安排冷藏库贮藏。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1、项目产品国际市场供求预测分析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后来在整个欧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621年马铃薯开始传入北美洲。据考证,马铃薯最早引入我国的时间是16世纪70年代后(明万历年间、约1570年左右),可能由荷兰人和日本人从海路经天津带到北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马铃薯被引入我国进行栽培的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已在我国很多地方得到种植,名称有“羊芋”“洋芋”“荷兰薯”“山药蛋”“爪哇薯”“土豆”“马铃薯”等不同叫法。马铃薯因其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及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性,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2000万公顷。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相比,其增产潜力和经济价值非常大。已成为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国际组织预计:随着21世纪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急剧缩小,马铃薯作为人类最有价值的食物营养来源和经济资源,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市场调研和预测结果表明:国际马铃薯食用薯和加工用薯

的市场需求量和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稳定。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几个主要马铃薯输入国年需求量约25万吨,?仅香港年需求量就达4万吨以上,特别是淀粉、油炸薯片等加工原料薯市场不断扩大,适合加工利用的品种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尚缺乏集生产繁育与经营于一体的大规模马铃薯脱毒种苗种薯繁育机构,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上许多马铃薯出口大国均以较高的价格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产品,并力图打开中国市场。综合分析国际市场的各个方面,迅速在中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建成技术先进的大规模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形成和发展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产业,占领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马铃薯产品加工产业在我国还是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加工市场很大,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马铃薯高产的国家一般将总产量的40%用于淀粉加工,其中的美国就将50%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淀粉加工,就国际而言,淀粉工业是传统工业之一。工业化生产大约开始于1830年,其后发展缓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很快。世界淀粉年产量,在七十年代中期为700多万吨;到八十年代中期已达1800多万吨;

九十年代初期达到2000万吨;1996年世界淀粉产量达3600万吨,其中美国占59%,欧盟占15%,日本占6%,其它国家占20%。淀粉加工产品向变性淀粉、淀粉糖、酒精及食品领域拓展。马铃薯除了鲜食外,最早的加工利用就是生产淀粉。马铃薯淀粉的历史大约有150年,但工业化精深加工大约只有50年历史。目前世界马铃薯淀粉生产厂家大约150家左右,2000年生产马铃薯淀粉190万吨。世界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是荷兰的尼沃巴淀粉公司年生产能力160万吨,由于原料限制,目前实际生产量为66万吨/年。

目前,发达国家马铃薯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一半以上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人均年消费马铃薯食品30公斤,全国有300多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荷兰8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后进入市场;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就达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和全价饲料等。

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全国有135个马铃薯食品加工企业;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瑞典的阿尔法2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

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在全球马铃薯生产中,仅有3600多万人口的波兰,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总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达3l50万亩,产量占全世界的12%,平均年产4000万吨,人均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由于有大量的马铃薯原料作基础,目前波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干品及马铃薯衍生品生产国,并在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手段。因此,欧共体成员国引进的现代化马铃薯加工技术设备大多来自波兰,发达的加工业为波兰各项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此表明,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2、项目产品国内市场供求预测分析

马铃薯是绝好的“第三主食”,马铃薯富含人体活动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马铃薯同时具有谷类和蔬菜的特性,所提供的营养远比普通主食多。马铃薯除富含矿物质外还富含维生素C,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当高,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目前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虽然都居世界首位,但马铃薯的利用率并不高,其营养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罗尚桃|创建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9:59|浏览:511|评论:0 标签:马铃薯淀粉淀粉标准GB8884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 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 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本区晚疫病、早 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 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 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 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 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这段时间主要是块茎积累淀粉的时期。 ◆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淀粉是食品行业重要的配料,也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几十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佳品,受市场经济需求和价格的影响,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掺假行为,使得其作用功效大打折扣,研究其鉴别检测方法和内部杂质去除方法,是解决掺假问题和提纯工艺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 马铃薯淀粉的功效和作用 马铃薯首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配料,尤其是其广泛应用于煎炸烹炒、做汤勾芡。一级品马铃薯淀粉还具有高粘度、高透明度、糊化温度低、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性能。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且糊化温度为58-65摄氏度、粘稠度可达2000BU,其粘性特质决定了其作为增稠剂的价值。支链淀粉含量约有80%,避免了凝胶和老化现象。 马铃薯淀粉的鉴别检测 随着人类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淀粉制品被列入28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中的一类,。不仅关乎人类的食品健康,同时也在工业和医药行业受到了相应的重视。淀粉的实用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检测淀粉质量指标又是必备手段。马铃薯

变性淀粉的用处更多,尤其体现在速冻食品要求淀粉具有优异的冻融稳定性、良好的弹性和透明度,以解决淀粉团黏弹性差、溶出率较高、烹煮时间较长、缺乏良好的口感的缺点。 鉴别诊断的主要方面是:水份≤18~20%,细度≥99.6(100目通过),蛋白质≤0.1%,白度≥90%(475mn,反射率),化学物SO2≤30PPM,灰分≤0.25,斑点≤3个。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掺假玉 米淀粉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具体鉴定方法为: (1)扫描电镜鉴别诊断方法。百合淀粉、葛根淀粉、桄榔淀粉、绿豆淀粉及马蹄淀粉,在扫描电镜下分贝呈现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分别为扁平三角形、粘连多面体型、梨形、肾形及卵圆形;日常食用淀粉如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大小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差别和区别。 (2)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当玉米淀粉的掺假量大于10%时,碳同位素的稳定性和自然性差异,对定性鉴定定性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玉米淀粉掺假行为,而且依照给出的公式可以估算出掺假玉米淀粉的含量。 马铃薯淀粉去杂方法 干红薯淀粉(颗粒状的)杂质取出方法。在淀粉制备环节,首先进行除杂工艺。以振动筛专门筛选颗粒物质,可以在当地的粮食加工场租取,也可以应用清水稀释后重新沉

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省昆明市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建设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议书 昆明市工程咨询公司 2004年8月 云南省昆明市,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 1 建设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生产线 项目建议书 云南省昆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4年8月 目 产品类型和用途3

(一)产品类型和用途3(二)市场分析4(三)市场价格6 3,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7 (1)生产规模7 (2)质量指标7 4,施工条件8 (1)原材料供应.................................................................................................................. ....................................................199 (5)政策环境8 5,项目建设计划9 (1)基础设施项目设计计划9 (2)工艺流程10 (3)机械设备选择11 6,环境保护14 7,项目实施计划15 8,投资预算和融资15 (1)投资预算15(2)融资16 ,财务评估16 ...................................................................................................................... .........企业法人项目名称: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淀粉深加工项目发起人:昆明双龙顺宏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有限公司 (2)云南省昆明工程咨询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3)编制原则 1,制造国家环保、劳动保护、消防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2,在保证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约建设投资 3,采用合理的工艺生产线,实现技术创新,选择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4,规范环保设计,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5、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准确、真实、可靠(4)项目建议书背景及投资必要性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这使得主食品种更加多样、营养更加多元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均有积极意义。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则是该战略的宗旨和实质。本文将从世界马铃薯发展与变化情况谈起,为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建言献策。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 (一)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 2013年FAO 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总播种面积1946万公顷,总产量3.68亿吨,平均单产18.9吨/公顷,与1961年相比,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下降了12%,总产量增加了36%,平均单产增加了54.8%。总体来看,马铃薯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马

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90%,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10%~20%。虽然亚洲和欧洲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地区,但马铃薯在这两大洲的发展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亚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61年至2013年,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10.6% 上升至51.7%,总产量由占世界的8.6% 上升至49.0%;而欧洲马铃薯生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80.2%下降至29.4%,总产占世界的比重由82.0%下降至30.7%。此外,非洲的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50多年来,面积增加了7.8倍,产量增加了14.4倍。且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欧洲的平均单产已达40吨/公顷,而非洲的单产仅为15吨/公顷。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 世界上已经有2/3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的消费方式以食用为主,占总生产量的39.6%~67.0%,平均占51.1%;其次,是饲用,占总生产量的9.1%~31.9%,平均占21.5%;种用量排在第三,占总生产量的8.8%~17.8%,平均占12.9%;用于工业加工的量较低,平均占总生产量的3.8%。 近50年来,马铃薯的食用量逐年上升,由1961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吨,其中亚洲食用量增长近1.1

实验六 淀粉含量测定

实验六(红薯/马玲薯/黄地瓜等淀粉块茎类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酸水解法) 综合设计(4学时) 一、实验原理 1、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 2、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五指山红薯。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722、小台秤、分析天平、烧杯(100mL)、研钵、容量瓶(100mL)、洗瓶、漏斗、滤纸、具塞刻度试管(15mL)、恒温水浴、移液管(1mL, 2mL)。 (三)试剂 1 2mol/L NaOH 溶液 准确称取4g NaOH固体,溶于15 mL蒸馏水中,并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准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mol/L NaOH 溶液20mL,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让CO2进入。若溶液浑浊,可过滤后使用。 3 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 至1000mL A液110 mL与B液290 mL 混匀,即为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4 1mg/mL 淀粉溶液 称取0.1g淀粉溶于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100 mL中。 5 20%硫酸 用50mL的量筒量取50mL的水,倒入100mL烧杯中;再用20mL的量筒量取12.6mL98%的浓硫酸,沿内壁缓缓倒入烧杯内的水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等冷至室温后,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西点基础知识1

西点基础知识与西点制作基本问题 分类目录 一淀粉类 二米粉类 三小麦粉类 四其他粉类 五膨大剂 六胶质类 七油脂类 八异国香料 奶制品类目 一牛奶 二淡奶 三炼乳 四鲜奶油 五黄油 六酸奶 七奶油奶酪 八马斯卡彭奶酪 九马苏里拉奶酪 一、淀粉类 1、玉米淀粉Corn Starch ( 绿湖、家乐) 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还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这个的确少见),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在内的淀粉类(很多其他类谷物也可以提炼出淀粉)在烹饪中是作为稠化剂使用的,用来帮助材料质地软滑以及汤汁勾芡之用。而在糕点制作过程中,在调制糕点面糊时,有时需要在面粉中掺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胶作用,在做派馅时也会用到,如克林姆酱。另外,如在《面粉全知道》那篇帖子里说到的,玉米淀粉按比例与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软口感。 2、太白粉Potato Starch 即生的马铃薯淀粉,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上经常将太白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PS:注意与马铃薯粉Potato Flour(又叫“土豆粉”)相区别,可加热水调煮后还原变成马铃薯泥。此外,也经常用于西式面包或蛋糕中,可增加产品的湿润感。 3、木薯粉Tapioca Flour 又称菱粉、泰国生粉(因为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木薯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巴西,在泰国一般用它做淀粉)。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QQ的带有弹性。

基于SCI论文的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发展态势分析.docx

基于SCI论文的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摘要:通过SCI论文对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从国家、机构、技术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科学大数据分析视角揭示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概况、特征及发展趋势,反映国际马铃薯淀粉加工领域前沿热点和研究重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马铃薯淀粉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趋势研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志码:Adoi:10.16693/https://www.360docs.net/doc/358675328.html,ki.1671-964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其耐寒、耐瘠薄、高产稳产、适生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1]。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产业链条逐步拓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5.2×106hm2和8154×104t,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2015年,农业部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战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纳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种植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品质。 马铃薯淀粉工业是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饮食结构及马铃薯不宜贮藏等特性决定了马铃薯淀粉工业的发展程度,并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程度。马铃薯淀粉的特殊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增稠、凝膠、黏合、成膜、品质易控制等特性,虽然价格偏高但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医药、纺织、化工、石油钻井和建材等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成各类型的变性淀粉和淀粉深加工产品,改变原淀粉的性能,使马铃薯淀粉用途更加广泛,不但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价格,而且各种新产品的性质更适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分析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预测学科发展态势,已成为各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的方法[2-5]。王勇等人[6]对1985—2014年申请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专利状况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研究了近20年来国内马铃薯深加工发明专利的基本现状、发明人、申请人及技术领域分析等,揭示了国内马铃薯深加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反映了马铃薯深加工研究的热点。刘玲玲[7]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专利检索平台和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两大专利数据库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专利基本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参考,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马铃薯淀粉工业作为我国迅速发展的学科,目前尚缺乏近几年全球马铃薯淀粉研究领域总体发展态势的相关研究。我国在马铃薯淀粉研究总体规模上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马铃薯淀粉技术水平还应有待提升。利用WebofScience 为平台,对2000—2016年ISIWebofKnowledge(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采用分析工具为TI和TDA,以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揭示世界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概况、特征及发展趋势,反映国际马铃薯淀粉加工领域前沿热点和研究重点,为相关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研究和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 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马铃薯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烹调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马铃薯淀粉淀粉 马铃薯淀粉是一种最适宜于烹调中使用的优质淀粉,可用于原料上浆、挂糊、勾芡,以及原料的粘裹及定型。其作用是提高分散原料的粘性及持水性,保持原料的水份、质感、温度,使菜肴鲜嫩酥脆,光亮润滑。在目前使用于烹调中的各种淀粉中,马铃薯淀粉具有最佳的特性: 1)粘度最好,胀性大,达到同样效果时用量最少。 2)色泽洁白无味,调制成的淀粉糊晶莹剔透,光泽好。 3)淀粉糊的老化速度较慢,且其粘度较少受各种调味品的影响。 勾芡 勾芡是烹调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浓稠,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 但使用时须注意:勾芡须在菜肴即将成熟时进行,过或过迟都会影响到菜肴的质量;勾芡时锅中的汤汁必须适量;若用纯淀粉汁勾芡,须先对菜肴的口味颜色进行调整后进行,如在勾芡后调味调色,较难溶解渗透到原料中;勾芡时菜肴卤汁中的油量需适宜,否则芡汁下锅后,部分淀粉颗粒被油包裹,影响淀粉糊化;淋明油最好在淀粉糊化过程中进行,即勾芡后马上进行,以增加菜肴光亮润滑的感觉。 上浆、挂糊 上浆、挂糊是指将水与淀粉调制成水粉糊,将原料在糊中上浆、挂糊,然后进行油炸或过油,使成品表面光滑、不易回软、酥脆适口。 但使用时须注意:调制水粉糊时,应先将淀粉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让淀粉颗粒充分吸水,然后用已沉淀下来的淀粉进行调制,如此挂糊均匀,过油时不会出现脱糊和溅油;在调制全蛋糊和蛋清糊时,宜采用湿淀粉,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在蛋液中散开,起到最佳上浆、挂糊作用 方便面的神奇配料 面条是一种典型的东方食品,是东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面条需经烧煮才能食用,也不方便携带。方便面不但继承了面条的传统风味,而且方便、快捷,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工业生产的方便面,以油炸类为主,可分为速泡面、干脆面和煮面等。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精选.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potato 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学生姓名:马天顺马帅 指导教师姓名:田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6月

录 …………………………………………………………………… 英文摘要、关键词…………………………………………………………………… 引言……………………………………………………………………………………… 第1章 ×××××××××××××………………………………………… 1.1 ×××××××××××××……………………………………………… 1.1.1 ××××××××××××× …………………………………………… 1.1.2 ××××××××××××× …………………………………………… 1.2 ××××××××××××× ……………………………………………… 1.3 ××××××××××××× ……………………………………………… 第2章 ××××××××××××××× ………………………………… 2.1 ×××××××××××××……………………………………………… 2.1.1×××××××××××××……………………………………………… 2.1.2×××××××××××××……………………………………………… 2.2 ××××××××××××× ……………………………………………… 2.3 ××××××××××××× ……………………………………………… 第3章××××××××××××……………………………………………… 3.1 ××××××××××××× ……………………………………………… 3.2 ××××××××××××× ……………………………………………… 第4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1573-1620 年 ),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 , , , , , , , , , , 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 467 万公顷,年产量约 6000 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 50 年代相比 , 种植面积增加了 8 倍 , 总产量增加了 26-28 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

黎平县敖市镇药材蔬菜种植服务部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生产 马铃薯是我国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欧洲也出产大量的马铃薯淀粉,美洲也有生产,但数量不多。 一、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过程 薯块→洗涤→破碎→筛理→淀粉乳→淀粉粕→淀沉→浆水→洗涤→漂白→脱水→湿淀粉→干燥→粉碎→筛理→包装→成品供生产马铃薯淀粉之原料,应选择单位产量高、抗病性强、薯大、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大小均匀、可溶性蛋白质少、皮薄、凹凸少、纤维含量低、新鲜未发芽的马铃薯的粉用种。 洗涤用水无特殊要求,但自破碎操作起,一切加工用水都应为。 薯块的粒悬浮于薄壁细胞的细胞汁中,所以分离较谷物淀粉容易,破碎程度越大则出粉率越高,一般要求破碎度在90%以上,为彻底破坏细胞组织,一般需磨制2-3次,每磨一次用筛子筛理一次,以除去磨碎物中的纤维,未磨碎的组织和杂质。筛下物即为粉乳,筛上物入下一道磨子。破碎和筛理时皆需喷水以利磨碎和洗出淀粉粒,有利于物料的管道输送。破碎时的用水量约为原料重的2倍,用于筛理的水约为原料重的4倍,最后所得稀淀粉乳的浓度约为4-7波美

度。 4、淀粉粒的沉淀 由筛理所得的淀粉乳是含有淀粉粒、粗纤维、蛋白质的乳状胶溶液,并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糖类、有机酸等物质,还有微生物和酶。影响薯类淀粉沉淀的因子有淀粉乳的浓度、淀粉粒大小和比重及pH值。在淀粉粒较大、比重较大、淀粉粒浓度较小和适宜的pH值下,淀粉粒沉淀较快。沉淀时间要求在8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淀粉的质量和产量,马铃薯淀粉粒较大,在淀粉乳较稀薄时用斜槽即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原料品质较差时,如薯块生长不充实,部分腐烂,经长期贮藏,加工季节气温过高而引起发酵时,则沉淀缓慢,致使淀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加速沉淀须调节淀粉乳的pH 值,马铃薯汁液的pH约在4.2-4.4左右,马铃薯蛋白质的等电点约在pH5.4左右,若淀粉乳pH低于5.4时,可略加碱液调整,使蛋白质微粒尽快脱水凝固,破坏蛋白质胶溶液而使淀粉粒沉淀。 将从斜槽的沉淀槽中取得的淀粉加工稀释到18度波美,用泵输送到洗涤槽,用水洗洗涤2-3次,排去废液,复加水稀释到18度波美,送经胶水工段。对于原料差,粉色较暗的淀粉,则在最后一道洗涤后进行脱色漂白。漂白剂用漂白粉或SO。用漂白粉漂白漂白粉的用量依淀粉乳的浓度而异,一般100升18度波美淀粉乳约需漂白粉40-50g。漂白前先配成漂白粉溶液,使用前,在30℃左右的

马铃薯的加工技术

1、马铃薯香脆片 (1)、原料处理: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薯块,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去掉表皮,将薯块切成1-2毫米厚的薄片,再投入清水中浸泡,以洗去薯片表面的淀粉,避免变质发霉。 (2)、水烫:在沸水中将薯片烫至半透明状、熟而不软时,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沥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3)、渍制:将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等调料放入布包中水煮30-40分钟,待置凉后加适量的食糖、食盐,把薯片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左右,捞出后晒干。 (4)、油炸:先将食用植物油入锅煮沸,再放入干薯片,边炸边翻动,当炸至薯片膨胀且色呈微黄时即可出锅,冷却后包装。 2、马铃薯淀粉废液增值加工工艺 马铃薯生产淀粉的废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弃之可惜且污染环境。人们试图对马铃薯淀粉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但因处理过的淀粉汁液具有马铃薯所特有的一种异味而裹足不前。为有效利用马铃薯的汁液,近年一种使用葡萄糖转化酶处理的新工艺面世,不仅有效去除了汁液中的不愉快口味,而且所得产品富含糖、氨基酸、有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饼干、糕点、饮料、西式点心中,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废液、加热浓缩,离子变换树脂处理→活性炭处理→葡萄搪转化酶处理→干燥→白色粉末或颗粒成品 (2)、操作步骤 1.加热浓缩将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收集到的废液进行加热浓缩,过滤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质,分离得到脱蛋白液送下道工序。 2.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有间歇法或塔式转换法两种,树脂以选用苯乙烯系阴离于交换树脂为佳。间歇法是让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与脱蛋白液混合,树脂用量一般为l 升待处理液配人50克,混合时间一般须维持1-1.5小时。通过振荡和搅拌,使两者充分相互接触,脱蛋白液中的臭味和有色物质附着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并随树脂的定时定换一起被除去;塔式转换法是将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脱蛋白液自塔上部流入,经树脂充分吸附臭味和有色物质后,从塔下部流出。 3.活性炭处理方法同前。 4.葡萄糖转化酶处理将上述已脱蛋白、脱臭、脱色的汁液送人发酵罐内,葡萄糖转化酶的添加量一般为汁液重量的0.2%左右,处理液酸度一般控制在PH值5.0-5.5。为有效稳定酶化过程的弱酸性环境,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等作缓冲剂。酶化温度以

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马铃薯产业发展综述 南铁柱 (甘肃农业大学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 一、中国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的第5大粮食作物,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 1]。马铃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产业链长 、加工增值潜力大, 被誉为21世纪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2]。认清中国马铃薯产业形势, 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商品薯产业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振兴马铃薯产业,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与食物战略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18世纪中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为中国的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3]196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00万hm2, 1988年突破267万hm2, 1998年突破400 万hm2, 2006 年超过520万hm2, 全国形成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生产区域[4]。200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67万hm, 2008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 中国马铃薯生产迈入快速稳定发展新时期。但是,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制约因素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1、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 脱毒种薯供应不足中国马铃薯育种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过程, 但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 忽略品质育种, 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加工品种奇缺, 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5]。生产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菜用品种为主, 用于加工薯片、薯条和全粉品种较少, 专用薯供应比例低。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基本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 种薯培育、生产、销售和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规范性, 健全有序的质量管理检测制度和统一的种薯质量分级标准尚未建立[6] 2生产方式粗放, 单产水平较低,中国现有的马铃薯生产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1%左右, 与国际先进水平70%的差距甚大, 尤其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设备马铃薯加工设备土豆淀粉2018.8.2 一、原材料概况: 马铃薯块茎呈鹅卵石状,不同品种,其块茎数量及粗细差异很大。马铃薯块茎含淀粉量高,而含蛋白质、脂肪少,淀粉含量为15~25%。马铃薯淀粉的一些独特性能是其它淀粉无法代替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二、工艺流程: 马铃薯-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曲网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三、工艺介绍:下面以固德威薯业机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为例做简单介绍: 1、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

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 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 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固得威薯业国内外领先的分拣式粉碎。经第一级刨丝粉碎后的物料立即进行过滤,减小阻滞性,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才进行第二次粉碎,达到要求不再粉碎,从而使细度均匀,降低动力,并且粉碎细度具有可控性,可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进行调整,是目前淀粉加工中理想的粉碎方式。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固得威薯业采用充分淘洗--无压渗滤—挤压依次多级循环的工艺(国家专利).充分淘洗使淀粉从纤维上游离出来;无压渗滤使浆水通过筛网孔而细渣留在网上;挤干使纤维中含的淀粉浆水进一步滤出,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和快捷过程完成淀粉的提取。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 1.名称渊源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传播世界 3.马铃薯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与种子

1.名称渊源 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

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