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

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1)块状型:块状型肝癌边界清楚,形态比较规则,周边常有声晕。病灶的内部回声多为混合回声。如果病灶由数个癌结节融合而成则边界不规则,癌肿内部出现中结或马赛克样表现。周围肝组织内可出现肝内播散的卫星灶。

(2)结节型:病灶可单发可多发,回声类型也比较多样,结节型肝癌的边界不及块状型清晰,周边可无声晕。

(3)弥漫型:癌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为高回声。此型癌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且多伴有明显肝硬化,有时声像图上难以区分癌结节与肝硬化结节,仅表现为肝内回声强弱不等,诊断较为困难。但本型肝癌较常出现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故超声发现门静脉内栓子时应警惕存在弥漫型肝癌的可能。

肝癌间接征象包括:①癌栓:原发性肝癌易发生门静脉癌栓,表现为血管内团块状低、中等回声;癌栓亦可出现在肝静脉或肝管内及下腔静脉内等。②肝表面局限性膨隆:较大或位于肝包膜下的癌肿可引起局部肝包膜膨隆,二维超声上出现驼峰征。癌肿临近肝缘变钝。

③肝内管道受压:由于癌肿的压迫、推移可造成肝内血管走行移位、管腔受压变细。癌肿压迫肝内胆管可引起远端肝内胆管扩张。

2、彩色多普勒

(1)富血供型:较常见,即使是小肝癌内也可检出彩色血流,癌结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脉血流,RI>0.6。

(2)少血供型: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此型较少见。

3、超声造影常见表现为快进快出,即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早期病灶出现整体均匀增强,早于并强于周围肝实质,如病灶有坏死可呈现不均匀增强。随后,病灶回声快速消退,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常呈低回声改变,这种较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对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鉴别诊断】

1、肝血管瘤如肝血管瘤为网状高回声,边界呈花瓣改变时诊断较容易,但有些肝血管瘤可出现不均匀低回声及晕环样改变,在二维超声上较难与原发性肝癌鉴别。但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或超声造影显示周围向中央的增强方式,有利于二者的鉴别。

2、肝脓肿由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肝内局灶性炎性改变,呈单发或多发。较典型时,壁厚,内膜粗糙呈虫蚀状,为无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团块,诊断较容易。然而,随

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肝脓肿的超声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声像图示肝内有单个比正常组织回声稍低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边界模糊,包膜较薄,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较困难,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有条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可测及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较低,以及超声造影显示蜂窝状增强改变对诊断有积极意义。

【临床价值】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也逐年上升,尤其是小肝癌,有报道可达70%~90%,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使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近年的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肝脏内病灶的动态血流灌注增强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显示率,可显示毫米级的微小肝癌,可与增强CT和MRI想媲美。因此超声检查被认为是肝癌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除了能够明确肿瘤性质外,还能显示肝癌与血管的关系、血管受侵程度及周围脏器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文献报道即使对2cm以内的微小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亦可达到91.7%。超声还可用于肝癌术后的随访,观察治疗有无复发,判断疗效等。

二、转移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供丰富,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以消化道和盆腔癌肿向肝转移为多见,多经门静脉、淋巴管及肝动脉转移至肝内,亦可直接侵犯肝脏。转移性肝癌大体病理与原发病灶基本一致,但大小不定,数目不等,可呈单个或多个孤立结节或全肝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癌结节多较硬,如有中央出血坏死则可较柔软,在肝表面可形成特征性的脐状凹陷,其肝组织较少伴有肝硬化。临床上,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多因术前常规检查而发现。在临床过程中可仅有原发癌的表现而无肝脏受累的症状。当发生肝广泛转移时,可出现上腹胀痛、发热、腹水等表现。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转移性肝癌在二维超声上表现各异、形态不一,大小多呈圆形,大者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并可向肝表面突起。转移灶较多时,病灶可弥漫性分布或融合成团块,边界多清晰而光整,可呈不规则。转移癌可呈高回声,亦可呈斑块状,内部分布不均匀,边界多不规则,周边常有细薄的暗环,即晕环,部分病灶后方回声轻度衰减。在较大转移性肝癌中,可出现多结节相互融合形似葡萄,故名葡萄串征。混合回声型呈环状高回声,中央为无回声型,亦可强弱不均,呈条状分隔型。多发者有时可呈弥漫性浸润型,表现为肝内弥漫

分布的细小转移灶,呈较密集的、均匀分布的细小点状回声,肝内回声粗乱,肿瘤的形状、边界均不清,呈现肝大变形。转移瘤较大时常挤压或推移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使其管腔显示不清,但较少出现血管内癌栓现象,可在肝门及胰腺、腹主动脉周围出现淋巴结肿大,多呈低回声,并可相互融合。如果发现原发灶,如肾、胰、膀胱、附件等处的异常回声肿块,对支持肝内转移有肯定作用。

2、彩色多普勒超声转移性肝癌多具有原发灶肿瘤的血供特点,不同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转移性肝癌,因其血供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也有所不同。彩色多普勒常显示转移性肝癌有少量彩色血流(相对于原发性肝癌),多为点线状,显示率可达67%~80%,较原发性肝癌显示率为低;脉冲多普勒亦可测及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多高于肝脏良性肿瘤(>0.6)。

3、超声造影注射造影剂后,转移性肝癌常在动脉期呈快速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为主,且消退较快,常在动脉晚期或门脉早期病灶即呈低回声表现,出现消退的时间明显比原发性肝癌早。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硬化背景。单发相对较多。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较丰富,并检测出高阻力型动脉血流。超声造影常呈整体性增强,并且消退较快。

2、肝脓肿临床上常有发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等表现。二维超声多为单一低回声不均质型为主,边界常模糊,无晕环。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病灶内有少量血流,脉冲多普勒多测及动脉血流,但阻力指数常较低。超声造影常呈无回声或蜂窝状回声改变,对明确诊断有帮助。

【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中,如发现肝内出现多个有晕环的高回声团块、中央液化的环状高回声团块、散在分布0.5~2.0cm的低回声或多种回声型的团块,应考虑转移性肝癌的可能。此时,应尽量寻找原发灶,或结合其原发病的病史以明确诊断。由于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常不易检出原发灶,加之转移性肝癌多为散在分布,声像图上表现多样,有时即使同一种转移亦可有多种不同表现。因此,要从超声表现来推断原发于何种脏器,实际上是困难的。CT和MRI对转移性病灶的特异性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而超声造影能大大提高转移性肝癌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和检出率。有报道在一组转移性肝癌的检出率比较中,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多检出30%左右的转移灶。因此,对于转移性肝癌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检查及多种影像技术综合判断。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总分:2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13,分数:13.00) 1.下列因素中,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促进因素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油腻食物 B.乙型肝炎病毒√ C.亚硝胺类化学物质 D.酒精肝 E.吸烟 解析: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包括______ (分数:1.00)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素 D.亚硝胺类致癌物 E.肝脓肿√ 解析: 3.原发性肝癌肝外血行转移最多见于______ (分数:1.00) A..骨 B..脑 C..肺√ D..胃 E.胰腺 解析: 4.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的特点是______ (分数:1.00) A.间歇性隐痛 B.持续性胀痛√ C.阵发性绞痛 D.压榨样疼痛 E.烧灼样疼痛 解析: 5.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是______ (分数:1.00) A.腹水和黄疸 B.贫血 C.上消化道出血 D.肝区疼痛√ E.干燥进行性肿大 解析: 6.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高而又简便的检查是______ (分数:1.00) A.甲胎蛋白测定√ B.乙肝五项

D.肝功能 E.磁共振 解析: 7.对直径<1cm的小肝癌的定位诊断,以下哪种检查方法最好______ (分数:1.00) A.B超 B.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C.CT √ D.X线 E.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 解析: 8.早期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______ (分数:1.00) A.肝叶切除术√ B.肝移植术 C.肝动脉栓塞化疗 D.免疫治疗 E.基因治疗 解析: 9.肝癌患者术前准备措施,为改善凝血功能,肌肉注射______ (分数:1.00)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1 √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解析: 10.肝叶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吸氧3~4天 B.半卧位 C.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D.早期禁食、胃肠减压 E.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解析: 11.肝叶切除术后患者不宜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防止肝断面出血√ B.防止肝性脑病 C.有利于患者恢复体力 D.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 E.防止伤口裂开 解析: 12.原发性肝癌患者突然主诉腹痛并伴腹膜刺激征,最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______ (分数:1.00) A.癌肿破裂出血√ B.上消化道出血 C.急性腹膜炎

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前者指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后者指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癌。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癌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复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寄生虫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B1、饮用被致癌物或毒素的污染的水、低硒等可能和肝癌发生有关。此外肝癌还具有家族聚集性。 二、临床表现和分型 (一)症状和体征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中晚期。常见症状为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发热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及肝肿大。 l.肝区疼痛常见,为半数以上患者的首发症状。如病变侵犯横膈,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当肝癌结节坏死、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时,表现为突然右上腹剧痛、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晚期有贫血、黄疸、腹水、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肿大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 此外,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的症状。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二)病理和分型 1.肝癌从形态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以结节型最为常见,癌结节突出肝脏表面,可分布于左右肝叶,且多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呈单发的大块状,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肝硬化轻微。弥漫型肝癌最少见,全肝布满无数灰白色点状结节,肉眼难以和肝硬化区别。 2.从病理组织上可分为三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两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是肝细胞型,后两者较少见。 3.肝癌转移途径包括肝内散播、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等。 三、治疗原则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16T15:36:13.4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王文杰[导读]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王文杰(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450-01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位居第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40~49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5):1。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表现。经甲胎蛋白(AFP)测定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自行就诊的患者多为中晚期,其主要表现有: 1.1 症状 (1)肝区疼痛: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肝区疼痛,常局限于右上腹部,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痛与肿瘤的迅速增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有关。当肝癌结节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可引起全腹剧痛,产生急腹症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2)全身症状: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3)转移灶的表现:如发生肺、骨、胸腔等转移,则可产生相应的症状。(4)其他:由于肿瘤本身导致代谢异常,引起红细胞增多、低血糖、高血脂、高血钙等。 1.2 体征 (1)肝肿大:肝呈进行性肿大,触之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齐,常有压痛。(2)黄疸:晚期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胆管,或癌组织脱落导致胆道梗阻引起黄疸。(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建立等表现。 1.3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因肝癌多合并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则可发生呕血、黑便。晚期可由于胃肠屏障功能减弱及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黏膜出现糜烂、溃疡致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是肝癌晚期的并发症,病死率高。(3)癌结节破裂出血:表现为急腹症症状,有10%肝癌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出血而致死亡。(4)继发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及进行放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易继发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2 临床护理 2.1 疼痛的护理肝癌晚期患者往往疼痛剧烈,且较为持续,难以忍受。在护理上,除了给予关心、疏导外,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利于休息的环境。评估其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注意遵医嘱给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同时,可鼓励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放松、分散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止痛。 2.2 饮食护理提供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通过在进食前做好口腔护理,少量多餐等方法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对于进食少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包括肠道内营养、静脉营养的应用,必要时还可静脉给予白蛋白。腹水严重的患者应限制每日水、钠的摄入,准确记录尿量。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对蛋白的摄入应减少,甚至禁食。 2.3 心理护理本病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已是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跟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使其接受患病事实,乐观对待疾病。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增加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如疼痛、恶心、厌食等,应积极协助处理,避免对患者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对那些对疾病有极度恐惧易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控,以免发生意外。 2.4 并发症的护理鼓励患者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对出现感染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索治疗,并观察疗效。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出现肝癌结节破裂时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的阳性率可达90%,且在肝癌高发区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的概率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另外,近年来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与肝癌发病相关。作为导致肝癌的直接病因,目前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不能被证实,但能肯定它们是促癌因素之一。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原发性肝癌患病总人数的50%~90%,病理检查以大结节性肝硬化多见。肝细胞的恶变是在肝细胞受损再生的过程中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多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及霉米经动物实验证明可致癌,是由于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肝癌高发区,粮油、食品受黄曲霉菌污染较为严重。 确诊肝癌并进行治疗后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及家属进行有关肝癌自我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对部分需分阶段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确定下次进行治疗的时间。积极宣传普及肝癌预防知识:如积极预防治疗病毒性肝炎;做好粮食保管,防霉去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对肝癌高发人群,高发地区定期普查等。参考文献 [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6(3):10. [2]陈小玲.晚期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4,15(3):90-9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 1.基本原则 (1)要求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2)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 (3)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2.适用人群 (1)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2)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国内的临床经验表明,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包膜比较完整的巨块型肝癌和大肝癌具有一定 的效果,但是对于可以手术切除的肝癌,优先选择外科切除。介入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血清AFP水平; ②肿瘤病灶是否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③门静脉有无癌栓。 3.适应证 (1)TACE的主要适应证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包括: ①巨块型肝癌: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0%; ②多发结节型肝癌; ③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 ④外科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 ⑤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ECOG评分 0-2分; ⑥肝肿瘤破裂出血及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 (2)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二期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3)小肝癌,但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局部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者; (4)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痿; (5)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 4.禁忌证 (1)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 C级); (2)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3)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且侧支血管形成少; (4)合并活动性感染且不能同时治疗者; (5)肿瘤远处广泛转移,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 (6)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7)肿瘤占全肝比例≥70%癌灶;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考虑采用少量碘油乳剂分次栓塞;

乙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 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5%[9]。虽然HBeAg 阳性是病毒复制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8904844.html,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张中全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 【摘要】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是临床上的一种癌症类型,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按照病理学分为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肝癌及混合型肝癌。当前,我国以肝细胞肝癌为主,在原发性肝癌中占到90%以上。本文主要对当前临床上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总结 近年来,世界肝癌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其中尤以原发性肝癌为主[1]。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对原发性肝癌的 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探索,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有差异。 1 切除手术治疗 当前,国内外对于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认识基本一致,就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该病症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报道称,II期(TNM分期?)肝癌部分切除术后生存率为5 年的超过50%,而采取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0,且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在40%以上,采取动脉栓塞治疗的5年生存率在10%左右[2]。可以看出,采取肝部 分切除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不管是哪种肝癌,一般是将难以耐受的右半部分肝予以切除[3]。但是对于晚期原发性肝 癌患者而言,单一性的切除术效果不理想,有研究表示,术后5年生存率为19.5%[4]。因此,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2 肝移植术治疗 肝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良好的疗效,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对肝移植术治疗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具体是:(1)单一肿瘤直径在5cm以下;(2)肿瘤病灶在3个及以下,且每个直径在3cm以下;(3)未出现肝内大血管浸润;(4)未出现肝外转移。我国实施该项治疗方法比国外要晚,当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采取本方法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85%,复发率在15%以下。李光辉(2011)等人对39例原发性肝癌实行肝移植治疗,表明小肝癌术后复发率示2.1%,而大肝癌术后复发率达到54.3%,表明肝移植 对小肝癌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大肝癌治疗。但是,在完成肝移植后癌症复发和转移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主要原因。 3 非手术治疗

140系统精讲-肿瘤-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0岁。原发性肝癌早期。行部分肝切除术,术后24小时内护士应该给病人安排 A.自由体位 B.高半卧位 C.侧卧位 D.绝对卧床休息 E.低半卧位 【答案】:D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术后护理。手术后病人若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为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引起术后出血。 2.患者男性,50岁。慢性乙肝8年,近期发现AFP>400μg/L,B超检查未发现肝占位性病变,怀疑为小肝癌或微小肝癌。应继续行下列哪项检查 A.彩超 B.CT C.肝穿刺活检 D.X线肝血管造影 E.放射性核素肝显像 【答案】:B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CT和MRI检查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小肝癌,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3.患者男性,45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手术治疗 D.中医治疗 E.免疫治疗 【答案】:C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4.患者男性,50岁。慢性乙肝8年。教育其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低盐、低脂饮食 B.防止粮食和食品霉变 C.戒烟、酒 D.积极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E.不吃腌制食品 【答案】:A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健康教育。预防原发性肝癌,应注重诱发的因素,常见诱发因素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硒缺乏、遗传因素、嗜酒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细胞癌。 5.原发性肝癌病人最突出的体征是 A.腹水呈血性 B.腹膜刺激征 C.肝进行性肿大 D.黄疸与发热 E.腹壁静脉曲张 【答案】:C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肝常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边缘不规则,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最突出的体征。 6.患者男性,55岁。原发性肝癌晚期,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剧痛,面色苍白,大汗。查有腹膜刺激征,应考虑 A.肝癌腹膜移位 B.肝癌结节破裂 C.急性胃穿孔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胰腺炎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位居第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40~49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5):1。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表现。经甲胎蛋白(AFP)测定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自行就诊的患者多为中晚期,其主要表现有: 1.1症状(1)肝区疼痛: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肝区疼痛,常局限于右上腹部,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痛与肿瘤的迅速增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有关。当肝癌结节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可引起全腹剧痛,产生急腹症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2)全身症状: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3)转移灶的表现:如发生肺、骨、胸腔等转移,则可产生相应的症状。(4)其他:由于肿瘤本身导致代谢异常,引起红细胞增多、低血糖、高血脂、高血钙等。 1.2体征(1)肝肿大:肝呈进行性肿大,触之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齐,常有压痛。(2)黄疸:晚期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胆管,或癌组织脱落导致胆道梗阻引起黄疸。(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建立等表现。

1.3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因肝癌多合并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则可发生呕血、黑便。晚期可由于胃肠屏障功能减弱及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黏膜出现糜烂、溃疡致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是肝癌晚期的并发症,病死率高。(3)癌结节破裂出血:表现为急腹症症状,有10%肝癌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出血而致死亡。(4)继发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及进行放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易继发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2 临床护理 2.1疼痛的护理肝癌晚期患者往往疼痛剧烈,且较为持续,难以忍受。在护理上,除了给予关心、疏导外,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利于休息的环境。评估其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注意遵医嘱给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同时,可鼓励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放松、分散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止痛。 2.2饮食护理提供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通过在进食前做好口腔护理,少量多餐等方法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对于进食少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包括肠道内营养、静脉营养的应用,必要时还可静脉给予白蛋白。腹水严重的患者应限制每日水、钠的摄入,准确记录尿量。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对蛋白的摄入应减少,甚至禁食。 2.3心理护理本病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已是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跟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的危害生命健康。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其特点。由于目前尚难以一种因素满意解释我国和世界各地肝癌的发病原因和分布情况,故肝癌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经多种途径引起;不同地区致癌和促癌因素可能不完全相同,什么是主要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一、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1、手术治疗 (1)手术切除:目前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可做根治性肝切除或姑息性肝切除。当病人身体情况较好,相关指标提示可耐受根治性手术,便性根治性手术,一次性把肝脏肿瘤切除干净,包括周围的淋巴组织等。当病人情况并不甚好、肝脏肿瘤较为复杂,估计切除较为麻烦的患者,可采取姑息性肝切除,也就是并非全部切除,而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方便下一步治疗而采取的一种手术。 (2)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都有一定疗效。 (3)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可行肝动脉结扎或动脉栓塞术,也可作射频或冷冻治疗。情况较差的仅作填塞止血。如全身情况较好,病变局限,可行急诊肝叶切除术。注意维持生命体征。 2、穿刺治疗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行射频、微波或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这些方法适用于肿瘤较小而又不能或不宜手术的患者。 3、化疗 原则上不做全身化疗。主要是区域化疗栓塞。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卡铂等。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4、放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胃食管静脉曲张、癌肿局限,尚无远处转移,又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用。 二、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1、治病求本:肝癌患者病位在肝,但正气大伤,津液亏耗明显,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

原发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 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项目,编号:20101064。 作者简介:张驰(1986),女,辽宁义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张驰 综述,李静 审校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以发生在肝细胞为主。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微创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424(2012)02-0175-04 Treatment Advances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ZHANG Chi,LI J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121000China)Abstract:Primary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world which has the highest mortality.The mor 2bidity shows a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Surgery treatment is the priority given to the PLC patients.Meanwhile,the mini 2mally invasive treatment,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and biological therapy ,can also enha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PLC pa 2tients. Key words:PLC;treatment;advance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位于全世界第5、我国第3的恶性肿瘤[1]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首选仍然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虽手术为肝癌的首选治疗,但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据统计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近年来非手术途径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微创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治疗主要进展作一综述。1 外科治疗111 肝脏切除 手术切除为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应遵循彻底性及安全性原则,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大小、位置及肝功能储备情况,需综合分析。11111 直径[3cm 的小肝癌,肝功能尚好、无远处转移者,全身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切除,段或叶切除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亚段的小范 围切除。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小肝癌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为6217%,10年为4613%[2] 。11112 直径\5cm 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10cm)甚至特大肝癌(\15cm ),只要包膜完整、无血管瘤栓、肝功能代偿良好,也应行手术切除,可明显改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3]。 112 肝移植 肝移植现多作为补充治疗,适用于无手术指征,亦不能进行微波消融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 2CE)治疗及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理论上为唯一 根治肝癌的治疗手段。Mazzaterro [4] 等在1996年提出的米兰(Milan)标准:单个肿瘤结节,直径[5cm,多结节不超过3个、最大直径[3cm 、无血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或肝外转移,但此标准过于 严格,使部分患者失去移植机会。美国Yao [5-6] 等在2001年提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615cm,多发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415cm 、总的肿瘤直径[8cm,不伴有血管及淋巴结的侵犯,此标准既扩大 175 辽宁医学院学报J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2Apr.33(2)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本病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以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应予注意。 1.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是因癌肿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如病变侵犯膈,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如癌肿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至全腹,产生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2.肝脏肿大肝脏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如癌位于膈面,则主要表现为膈肌抬高而肝下缘不下移。 3.黄疸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前者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后者可由于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4.肝硬化征象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有基础病的临床表现。原有腹水者可表现为腹水迅速增加且具难治性,腹水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因肝癌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引起,少数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6.转移灶症状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本病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以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应予注意。 1.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是因癌肿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如病变侵犯膈,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如癌肿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至全腹,产生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2.肝脏肿大肝脏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如癌位于膈面,则主要表现为膈肌抬高而肝下缘不下移。 3.黄疸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前者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后者可由于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4.肝硬化征象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有基础病的临床表现。原有腹水者可表现为腹水迅速增加且具难治性,腹水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因肝癌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引起,少数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6.转移灶症状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7.伴癌综合征伴癌综合征系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其他罕见的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等。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综合治疗 我组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12例。肝癌切除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血管介入治疗、射频治疗或无水酒精射频治疗,提高了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原发性肝癌中,男96例,女16例,年龄15~78岁,平均50.3岁。有乙肝病史者96例(85.7%),丙型肝炎史者7例(6.3%)(4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A级90例,B级22例。按国际TNM分期标准,Ⅱ期16例(14.3%),Ⅲ期44例(39.3%),Ⅳa期52例(46.4%),全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 1.2 方法(1)术前经B超、CT或MRI明确肿物的位置、大小、数量。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经肋缘下斜切口入腹,常规采用一次性肝门阻断法,阻断入肝血流后切肝,部分患者未行阻断肝门入肝血流。术中用超声刀解剖肝实质,肝内处理血管,肝创面采用氩气刀止血及蛋白胶喷洒肝断面,部分患者采用大网膜覆盖。蒸馏水浸泡腹腔后冲洗,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肝切除方式有: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肝动脉造影,无肿物复发者行5-FU、MMC、E-ADM预防性化疗。发现肿物复发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第3~4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射频治疗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全组行第2次手术切除4例,第3次手术切除1例,当肿物位置较深,患者余肝难以承受再次手术切除时,给予射频治疗8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6例,当肿物复发为肝内多发播散灶或肿物较大、肝功能较差,给予单纯行化疗栓塞术。(4)部分患者条件允许可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如免疫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治疗。乙肝病毒检测大三阳或HBV-DNA阳性伴ALT增高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如贺普丁、胸腺肽等。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症状常为慢性肝病所致,在中晚期始出现典型表现。 在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伴有HBV阳性和肝硬化的存在。因此,在病史方面应重视早期发现。 1.了解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无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的升高。 2.普查时有无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的异常。 3.近期有无上腹胀、疼痛(肝区)、上腹肿块、食欲减退、乏力、体重下降、消瘦、发热、腹泻、黄疸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 1.腹壁静脉有无曲张,上腹部有无隆起。 2.肝脏有无肿大及肿块,肿块大小,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肿块质地,有无压痛,肝区有无叩击痛。脾脏是否肿大,有无腹水,肝区有无血管杂音。

3.有无黄疸、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皮下结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AFP):AFP对肝癌的诊断在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诊断,其阳性率达60^一70%,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亦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2)r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GGT - Ⅱ):此项检查对肝癌的敏感性较高,尤其对AFP阴性肝癌病人的阳性检出率达72.7%。 (3)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病人血清中AFU的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转移性肝癌,对肝癌阳性率较高,在AFP 阴性的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达70.8%。 (4)异常凝血酶原(DCP):在川FP阴性肝癌,其阳性率为61.9%,可作为AFP阴性或低AFP肝癌的辅助诊断。 (5)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功酶V(5’-NPD-V):800/肝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36 知识点:肝癌患者的病情评估;肝癌患者的术前准备;肝癌患者的并发症;肝癌术后的护理要点;TACE的配合;栓塞治疗后穿刺点的护理。 关键词:肝癌;介入手术;TACE;胰腺癌 患者,女性,69岁,文盲,农民。因乏力纳差1月余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胃纳减少,体重较前明显下降,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闭,无恶心呕吐,无皮肤眼白发黄。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好,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部软,剑突下5cm处触及硬性包块,有压痛,肝肋下7cm,质地稍硬,边缘锐利,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T36.7℃,P91次/分,R20次/分,BP112/68mmHg。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28.6%,红细胞1.76 ×1012/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42×109/L 血生化:谷草转氨酶73IU/L,白蛋白37.4g/L,乙肝三系大三阳,甲胎蛋白20000ng/ml B超:左肝多发低回声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CT:左肝外叶巨块型肝癌,左肝内叶小结节,恶变结节首先考虑 医疗诊断: 1.左肝癌 2.肝炎肝硬化 情境1 介入手术护理 入院后第三天接到医嘱:患者拟明日行介入治疗。

问题1 介入治疗前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1.碘过敏试验,如用进口碘化油,可不做皮试; 2.术前禁食禁饮2~4小时; 3.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改善肝功能及营养状况; 4.训练床上大小便; 5.个人卫生处置,会阴部备皮,更换手术衣裤; 6.心理护理,简单告知手术过程及我科该手术技术力量,消除患者焦虑心理。 问题2 患者介入术后回病房,应如何护理? 1.患者入病房立即安置体位,可平卧或低半卧位; 2.立即测量生命体征,与介入科医师做好交接; 3.观察穿刺处敷料松紧是否适宜,有无渗血,并予沙袋压迫6小时; 4.观察小便情况及尿色,观察肢端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必要时可吸氧; 6.遵医嘱予抗炎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止吐药物; 7.发热患者做好高热护理; 8.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异位栓塞、栓塞区域感染、脏器坏死等; 9.次日复查血常规、肝功能。 问题3 责任护士如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1.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2.术后患者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术后24小时内需床上大小便; 4.穿刺处行加压包扎,若穿刺处无出血,沙袋压迫6小时即可去除(图1); 5.术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属正常反应,请勿过度紧张。

原发性肝癌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前者称肝细胞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后者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一、【流行病学】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近年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可发生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比2~5:1。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作为肝癌的直接病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是就目前研究认为肯定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依据 ①流行病学结果提示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高于低发区; ②组织学显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 ③分子生物学证实乙肝病毒的DNA序列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核DNA中。 (二)肝硬化 一般认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而我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依据 ①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 ②病理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 (三)黄曲霉素(Aflatoxin,AF) 黄曲霉素B1是具有强烈毒性的致癌物质,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依据①流行病学发现在粮油、食品受B1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高;

动物实验发现AF可使多种动物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肝坏死、出血、肾炎和肺充血,慢性主要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 (四)饮用水污染 目前研究提出饮用水是独立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等以外的肝癌危险因素,其有机致癌物质(如六氯苯、苯并芘, MCYST等)污染与发病密切相关。 (五)其他化学物质——如酒精 (六)、其他 三、【病理】 (一)分型 1、病理大体分型 (1)巨块型:最多见,大小癌块直径>10cm者称之,结节数量可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形状多为圆形,质地坚硬,呈膨胀性生长,此类癌块组织易出现坏死,引起肝破裂。 (2)结节型:为大小、结节数目不等的癌结节组成,一般直径5cm左右,多位于肝右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如上型清楚,常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为米粒状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组成,分布于全肝,肉眼不易与肝硬化区别,肝肿大不明显甚至缩小。 (4)小癌型:小癌型是指早期、体积较小的肝癌,标准为单个结节最大直径<3cm 或癌结节数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3cm。 2、病理细胞学分型 (1)肝细胞型:此型占肝癌的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 (2)胆管细胞型:此型较少见,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 (3)混合型:此型更为少见,为上述两型同时存在或呈过渡形态,既不象肝细胞,又不象胆管细胞。 ※(二)、转移途径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是发生最早,也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肿瘤侵犯肝内门静脉分支形成瘤栓,然后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癌栓形成可导致门脉高压。血行肝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是肾上腺、骨、肾、脑等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