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论文--关于形声字声旁教育的研究

期末论文--关于形声字声旁教育的研究
期末论文--关于形声字声旁教育的研究

关于形声字声旁教学的思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吴冬媚)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交待形声字声旁教学的现状和意义,然后从声旁的表音功能和声旁有义两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关于声旁教学的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旨在引起对外教师重视声旁教学,充分利用声旁的表音功能和表义功能进行汉字教学。

关键词:声旁;对外汉语教学;声旁表音;声旁有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汉字造字法分为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形声字占了《康熙字典》收录汉字的90%左右,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所占比重为72%(邢红兵,舒华,2002)。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举足轻重。

综合课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在第19课介绍到形声字:汉字的主体是形声字,形声字是义旁(semantic component)和声旁(phonetic component)构成的一个新的汉字,如“吗”、“吗”、“吧”、“把”等。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他、她、也、地不一样?”笔者当时只能粗略解释:“Chinese characters evolves as time passes by, so the phonetic component can not always indicat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汉字的发音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声旁不一定能正确地反应出整个字的发音).”这样的回答很含糊,但是学生初学汉字,笔者只能点到为止,因为形声字的声旁纷繁复杂,声旁教学也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下面,笔者从声旁的表音功能、声旁有义两个方面来思考对外汉语形声字的声旁教学。

一、声旁的表音功能

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从甲骨文开始,至今已有近四千年了。汉字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方言的大量存在、转注和假借的用字法、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字改革等等因素使得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大大降低,有些字甚至完全丧失了表音功能,如前文学生问到的“地”。根据邢红兵和舒华的统计,形旁完全表音的形声字占所有形声字的23%,声旁部分表音的比例是42%,两者合起来共占65%,剩下的35%的形声字在读音上和声旁没有任何关系(邢红兵、舒华,2002)。中国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如果上述数据准确的话,那么形声字中有大概77%的形声字是不遵循“读半边”规律的。丧失表音功能的形声字正干扰着母语者和留学生。如,留学生会把“打”写成“扌大”(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流行歌手吴克群把“尴尬(gan1ga4)”唱成“jian1jie4”(歌曲《先生你哪位》);很多人会把傣族的傣dai3读成tai4;等等。

作为一名母语者,笔者从自身的汉语习得经验来看,一般的语文课重形轻声,重视形旁而忽略了声旁。我们从小就形成了偏旁意识,但声旁意识几乎没有,我们习惯了整体识音,只有在遇到不会读的汉字时才求助于声旁。如在阅读“请你们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这一句话时,“请、们、较”对母语者来说是一个整体,母语者一般不会靠声旁来读字,因为在习得汉字时我们就很少拆分形声字,而老师可能只是提一下偏旁,忽略了声旁。

同样,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声旁意识相对于形旁意识而言也比较薄弱。根据《有关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得知:留学生对形声字声旁的判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对形旁的判断;利用声旁记音人数低于形旁推测字义的人数;对同一声旁的形声字读音不同的现象,留学生并未意识到是难点(石定果,万业馨1999)。教师和学生的声旁意识薄弱,这样的局面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我们泛化“读半边”的作用和运用,另一方面,我们又不重视声旁教学。据统计,声旁的总体表音度为66%,远远超过了形旁的总体表义度(43.79%)(张熙昌2007)。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声旁的表音特点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而提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1.根据需要,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多元化的分类视角,理清声旁表音系统

不同分类,在教学中才能针对不同的声旁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声旁可以有如下三种分类方法。

1.1根据同一声旁衍生出的所有形声字是否发音相同,形声字可分为两类:

单音声旁:从声旁衍生出的所有形声字发音相同(不考虑声调)。如,皇作声旁所构成的汉字只有huang一种音节“煌、惶、篁”;

多音声旁:从声旁衍生出的形声字有不只一种发音(不考虑声调)。如平字,其作为声旁所构成的形声字有ping(“萍、评”)、peng(“砰、怦、抨”)、cheng/chen(“称”)四种发音。

1.2从演变过程来看,声旁可分为四类。孙中运把形声字分为五类,即同声声旁、省声声旁、异读声旁、变声声旁、变形声旁(孙中运,1982)。受此启发,笔者将声旁简单分为四类:原音声旁、变音声旁、省声声旁、形变声旁。

原音声旁:指形声字保留了声旁的发音,如歌ge1,其声旁哥ge1发音一样。;

变音声旁:由于形声字或者声旁的历史音变而造成形声字的发音与声旁不同,其中分为三小类:声变、韵变和异音。声变如矿kuang4、旷kuang4、邝kuang4,其声旁是广guang3。韵变如挂gua、卦gua、褂gua,其声旁是圭gui。异音如调diao4、雕diao1,其声旁是周zhou1;省音声旁:现声旁由原声旁省略一部分而成,即《说文解字》里的省声。如珊、姗、跚等的声旁实际上是删,刂被省去,留下了册,册代替删作为声旁。

形变声旁:由于字形的演变或者人为因素如简化字改革而与别的字混同在一起,如仅,仅的繁体字是僅,原来的声旁是堇,简化之后变成又。

1.3从表音功能来看,声旁可分为三类:同音声旁、变音声旁、异读声旁。注意同一声旁可能属于不只一类,如仓、差等多音声旁。

完全表音:指声旁的声母和韵母与形声字的声母韵母相同,即同音声旁。如方fang1与芳fang1、放fang4、坊fang3等。

不完全表音:指声旁的声母与形声字的声母韵母不完全相同,即变音声旁。其中分为声变和韵变,上文有所提及,在此不一一重复。

完全不表音:指声旁与形声字发音不同,即异读声旁。如:饿e4、俄e2、鹅e2与我wo3。

1.4针对完全不表音的形声字,其中声旁也可以分为两类,完全不表音的单音声旁、完全不表音的多音声旁。虽然形声字中完全不表音的形声字有35%之多,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有规律可寻。在完全不表音的多音声旁中,有时候某一发音占压倒性优势,如我wo3,其形声字发音与我不一样,但绝大多数是e,饿e4、俄e2、鹅e2、娥e2、蛾e2、峨e2,除了哦o4例外。因此,这类形声字的发音很容易把握。而有时候几种发音势均力敌,如工字,它构成的形声字有hong、gang、kang、jiang四种发音。这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意义分类帮助学生记忆:

hong组常用字:可以理解为都“颜色鲜艳”的意思。红:颜色;虹:彩虹;葒:一种草本植物,茎叶都有红色;讧:就土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激烈争论和意见交锋(因争吵而火冒三丈,红色);

gang组常用字都有“工具”的意思。杠:抬重物的粗棍;缸:大型陶容器;肛:人类粪便产生的器官;

kang只有扛(用两手举重物)一个常用字,jiang只有江(水道)。

通过这个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辨析工字声旁字的发音。但是对于某些表音系统比较混乱的声旁,如少,就只能依靠学生自己识记了。

2.“集中识记”与“见字拆字”相结合。在词汇教学时,教师适当拆分汉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汉字的记忆。如们字可以拆分为亻和门,门字表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适合见字拆字,如怪字。那么,见字拆字该如何把握呢?

笔者认为,如果声旁使用频率较高,并且是完全表音,那么,该形声字可见字拆字,进行形

声字教学。而不完全表音声旁或完全不表音声旁则更多时候是用集中教学的方法。留学生的汉语习得不同于母语者汉语习得,母语者在学习汉语中更多的是通过平时阅读、周围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而习得汉字及其发音。而汉语学习者更多地是有意识地学习。因此,教师可运用归纳法或者联想扩展的方法进行形声字的集中教学。教师应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同一声旁的形声字,如学到晴字,教师可趁机复习已学的请、情、清等,总结青旁的发音。在学习生词或生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联想法来给学生补充同一声旁的汉字。如学到每字,可以告诉学生,加上木字旁,变成梅(plum,一种水果),加上雨字头变成霉(mildew,发霉),加上艹,变成莓(草莓、蓝莓、黑莓)。

3.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汉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而综合课词汇的安排往往以会话和词频为标准,伴随词汇出现的汉字受制于词汇和语法点。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综合课汉字的出现没有遵循汉字本身难易规律和习得规则。如《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五课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汉字“餐”,这对于刚刚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就如天书一般。因此,编写一本符合汉字习得规则的教材很有必要。

汉字习得规律需综合考虑汉字的难易程度、形旁和偏旁。现在有不少教材是从偏旁的角度来编写的,如《汉字部首教程》等。也有教材是按照汉字的难易规律来编排,如《外国人汉字速成》。但目前还尚未有一本教材是从声旁的角度来编写的,是否也可以编写一本这样的教材呢?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可行。而在编写过程中,可参考李艳霞的观点。李艳霞把声旁分为三个层次:高频声旁、中频声旁、低频声旁,先学习高频声旁的字,后安排低频声旁的字(李艳霞,2012)。她关于这一分类的阐述可借鉴到教材的编写中。教材可按照声旁的使用频率来编写,对于同一频率层次的汉字,教学顺序应结合学生的声旁是否成字、表音功能和表音相似度、意义相似度、笔画数量等进行衡量和排序;对于多音声旁,也要根据表音相似度、意义相似度、是否成字来排序。

二、声旁有义

自古以来就有“声旁有义”这一说,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和许慎说文解字里的“从A从B,B亦声”。笔者很同意“声旁有义”这一说。萍ping为何不以平为声旁而以“氵平”为声旁?那是因为声旁并非简单地只有表音功能。声旁表义的现象大量存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声旁整体表义和声旁的形旁表义。

1.声旁整体表义。声旁作为表义部件,与形旁共同构成形声字的整体意思,如以下一组形声字。

声旁字

基本义

共同语义场

长期居留或短暂停留

人停止在一个地方

马停留在一个地方

马停止在一个地方

柱子

木停止在一个地方

注入

水停止在一个地方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

手停留在杖或棍上

蛀虫,能咬树干、衣服、书籍和粮食等的小虫

虫钻进树干、书籍等内部

灯蕊

灯伫立在一个地方

表1:主字形声字的字义分析

由此可见,上列汉字都有“立”和“停止”的意思。同样的例子还有枝、径、交、笺、我等。

2. 声旁中的形旁表义。形声字的声旁又可再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的形旁对整一个汉字的

表义起一定的作用。如下列一组形声字。

荡:洗涤(本义);

茫:水浩大的样子;

薄:浇水范围扩大后均摊水量更少;

该组形声字的形旁是艹,在此表广阔的意思,以草原类比,取其广阔之意。同时,该组形声字含有一个共同的语义场:与水相关。这层意义需要依赖氵来表达。无独有偶,再来看另一组形声字。

萍:水草;

茳:藻类植物;

菹:酸菜,腌菜;水草;

蔆:菱科,生水生草本植物;

薀:水草;

蓱:同萍;

蕅:荷的根茎;

薻:藻类植物;

葓:同“葒”,水草名。;

藫:一种生于水底的苔藻;

以上一组形声字都指某种水生植物,“植物”这一层意思依靠形旁艹来表达,而“水生”这一层意思则依靠声旁中的形旁氵来表达。

虽然并非所有的声旁都表义,但声旁表义的例子也不少。表义不单单是形旁的功能,因此,教师可借助声旁表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汉字字义。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法:

1.声旁整体表义一般不那么直接,因此不容易被发现,在此笔者推荐安子介先生的《解开汉字之谜》,教师可以参考该书的解释进行教学。声旁整体表义相对比较直接,教师可采取“见字拆字”的方法。

2.声义结合。声旁有义,字义也能帮助学生记住发音。如丁、订、盯、叮、钉。定的本义是钉子,其外形也很像一颗钉子,教学时可以借助钉子掉在地上发出“ding”的声音来帮助学生记音。学生通过记住丁,就可以把订、盯、叮、钉等的发音记住了。学生也能通过对应母语的意义和发音来识记汉字或词语的发音。如便宜(peny,便士/分);毛病(morbid ,病态的);图腾(totem,图腾),等等。以上这些解释可能会被很多人诟病,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教语言,并非教语言学,使用这样的小窍门既可以增加汉字课的趣味性,又能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再者,如今现代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多汉字无法溯源,学术界的考证结果也是一种猜想,尚不可得到证实,那教师以一种新视角来解释汉字又何尝不可呢?

三、结语

形声字的声旁系统也许比笔者以上的描写要复杂得多,而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也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想法在实际教学中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运用。笔者仅希望通过本论文,引起教师对声旁教学的重视,使声旁的表音功能和表义功能能在汉字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资料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许慎撰,徐铉写.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李行建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第二版.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10.

邢红兵,舒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形声字声旁表音特点分析[C].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孙中运.形声字声旁及其分类——同周有光先生商榷[J].辽宁师范学报,1982.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C].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1995. 陈乃香.形声字声旁也表意[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

胡双宝.声旁有义与形声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3.

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李艳霞.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之我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团体箱庭的相关研究 团体箱庭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融合了认知、行为和潜意识投射的 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团体箱庭是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为参与者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从而让参与者更好地表现内在的自我。在团体箱庭的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受到团体成员的影响,通过对团体箱庭作品的共同创作,能有效地反映出参 与者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认知模式。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连续的团体箱庭体验可以 增强个体的内省和共情能力,从而触发自我治愈机制。因此,团体箱庭不仅可以改善个体 的自我认知和内部评价,还可以减少社交焦虑和回避,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整并 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二、团体箱庭作为心理分析方法的优势 1.团体箱庭通过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潜意识的投射,不仅能反映出参与者深层地认知 和行为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参与者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 2.团体箱庭将精神分析原理用于游戏体验中,能够让心理治疗的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趣 味性,从而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御,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参与者的自我体验。 3.团体箱庭做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让所有团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其中,并且 体验相同的团体情境,因此参与者的行为更具有可对比性,治疗效果更加全面。 三、团体箱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大学生团体箱庭课程设计是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以必须做好前期课程策 划设计工作。笔者设计的团体箱庭课程实施步骤如下: 1.讲授有关团体箱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 2.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体验团队,每个团队控制在10人以内开展团体箱庭; 3.实施过程采用由张日昇开创的限制性团体箱庭规则,并记录整个实施过程; 4.每次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对本次活动展开讨论与分享; 5.每个团队应实施每周1次,至少连续5周的团体箱庭活动。 笔者将上述教学方法引入某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某班级48名学生 随机分为5个小组,开展每周1次,连续6周的团体箱庭教学活动。为了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笔者在实施团体箱庭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使用由魏源编译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 全部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分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上述方法确实能有

教育学原理论文之论我国的教育目的

论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据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10-2020年)》中阐述,我国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析其基本点有以下内容: (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建设者。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但人人都应该是劳动者,劳动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培养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造就这种新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要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提出的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劳动者的具体提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建设者

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即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是合格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是接班人。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既各有其作用,是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成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第三个层次的每一因素(德、智、体、美、劳)又由多种因素组成。如果继续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层次和组成因素。目前,我国教育学对教育目的的研究,还主要是在较高层次上讨论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最佳结构,才能设计出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培养目标。这对于指导教育实践,评价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都是有益的。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

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摘要:素质教育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脚步却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所以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素质教 育,那么,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下,素质教育要怎么更快更好地推进呢?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讲话要求。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出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同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什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向贯彻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面向全体公民,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片面性,单一性。面对21世纪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教育别无选择,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会计学类: 1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2会计业的国际化接轨问题探讨 3浅议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4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浅议 5浅析如何建立网络会计的新观念 6浅析如何建立网络会计市场 7简述历史成本会计所受的影响及发展方向 8略谈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冲击 9论会计透明度 10论表外会计信息初探 1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浅谈 1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13浅析人力资源会计 14浅谈信息时代企业的财务创新 15谈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16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改革 17浅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特点 18浅析我国会计的改革战略 19试析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 20论内控制度战略 21浅析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法 22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浅析 23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 24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与效率浅析 25库藏股票及其会计核算方式浅析 26人力资源会计浅谈 27本科会计教育浅议 28浅谈如何构建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 29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浅析 30会计人才市场化的理论浅谈 31网络会计浅议 32试析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其审计策略

33浅议如何做好电算化条件下帐、证、表的审计34简述合并报表中的合并范围设立 35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浅议 36试析我国会计师发展战略及事务所规模化经营37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理念 38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浅议 39内部会计监督制实施初探 40入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浅析 41浅议手工会计对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42网络财务的必要手段浅析 43谈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44谈如何做好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互补45谈入世给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带来的冲击及对策46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特征初探 47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关系浅析 48浅析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49网络财务浅谈 50网络财务的安全与对策初探 51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初探 52浅议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及特点53网络会计发展中急须解决的问题初探 54浅谈网络会计发展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浅析网络会计模式 56浅析我国会计市场生存危机 57论会计的发展趋势 58试论责任会计推广应用难的原因及对策 59知识产业会计核算初探 60社会环境与会计发展初探 61传统会计原则的创新与修订浅析 62会计模式与文化环境初探 (二)经济管理类: 1网络市场研究 2网上证券交易分析 3市场营销中的竞争策略 4试析湘江流域持续发展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关键词: 信息效益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提升授课效益,而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带到课外。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授课效益,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重视教学信息反馈,来谈一谈课堂授课效益的提升。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揣摩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安塞腰鼓》时情绪激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说明学生上课时非常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益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在语文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尤为重要。如学习《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从不会忘记入手。不会忘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不会忘记?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比教师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要好得多。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里?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 特别强调的是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摘要:教师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传统教育中还是现在进行信息化教育中,都少不了教师这个角色。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的任务也在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角色特点和信息化教育中的角色特点,找出传统教育教师角色特点的不足,随教育改革,教师也要进行改变。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传统教师;教育改革;新型教师 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从古至今从来没停止过,从人类产生以来,就开始有了教育,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师徒学艺,最后传承的都是文化,最后留下的都是知识。我国教育发展到现今的阶段,相比古代而言,那是有了飞天的进步,从古代不成形的文化传承,发展到现在的正规教育,教育不再是一种文化传递,更是一种社会事业,是一种培养后代的事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它的意义可想而知。我国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当然教育的发展也不能落后,随着互联网、即时通信、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微博、慕课(MOOC)、微课等因子使得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多元化时代,它们正在改变着目前的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发生改变,教育的信息化开始发展,而教育方式改变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人物。没有了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没有了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就会有距离感。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传统教学中的教师 (一)、教师的角色特点 在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重任。传统的学校教育基本特点是相对封闭状态下的编班授课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寝室、在家做练习、做作业,复习知识,相对正在求知的学生而言,教师处于对知识的垄断地位。传统教师作为课程学习的主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理解和贮备知识,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提升认识问题和解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模板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 一、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简析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书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学习的最后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也是在毕业前对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在于:(1)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并予以适当的深化;(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调查研究和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3)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制表绘图、发现与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撰写学术论文等)。此外,还鼓励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题目及内容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选题一般应在指导书所附的“参考选题”范围之内。凡在该范围内的选题,可以自行设计题目,如超出范围自行选题,必须经过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的老师同意。 3、选题时应注意:(1)题目不宜过宽,内容要有针对性,避免泛泛空谈、不着边际;(2)内容要适当,能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可按期完成;(3)便于收集和整理资料。

4、论文选题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后,将填好的《毕业论文选题表》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班主任汇总,报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批。 5、题目一经选定,必须按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时限依题将论文写作完毕,学生不得中途随意更改题目。 三、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精练明确,可以有一个副标题,标题下写上作者姓名。 2、目录体现论文的层次结构,标明标题和相应页码,以便查阅。 3、摘要说明论文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突出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案和结论,以及论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力求简明,以100-300字左右为宜,从摘要中选取3-5个关键词,组成论文关键词组。 4、正文一般应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1)绪论,也叫序论、引论。说明题目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选题的依据、说明与本题目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提出全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论文主体:文献综述;理论推理;实证分析。(3)结论,它是论证的归结。这种归结主要表现为对本论所揭示的规律和本质加以综合和概括,体现中心论点的加深与提高,宣告提出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 5、参考文献依序列出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一般要求列出4-6种)。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姓名、论文(著作)名称、所载刊物(出版社名)的期数(出版时间)、页码等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会计学类: 1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2 会计业的国际化接轨问题探讨 3 浅议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4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浅议 5 浅析如何建立网络会计的新观念 6 浅析如何建立网络会计市场 7 简述历史成本会计所受的影响及发展方向 8 略谈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冲击 9 论会计透明度 10 论表外会计信息初探 11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浅谈 12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13 浅析人力资源会计 14 浅谈信息时代企业的财务创新 15 谈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16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改革 17 浅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特点 18 浅析我国会计的改革战略

19 试析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 20 论内控制度战略 21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法 22 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浅析 23 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 24 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与效率浅析 25 库藏股票及其会计核算方式浅析 26 人力资源会计浅谈 27 本科会计教育浅议 28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 29 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浅析 30 会计人才市场化的理论浅谈 31 网络会计浅议 32 试析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其审计策略 33 浅议如何做好电算化条件下帐、证、表的审计 34 简述合并报表中的合并范围设立 35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浅议 36 试析我国会计师发展战略及事务所规模化经营 37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理念 38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浅议 39 内部会计监督制实施初探 40 入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浅析 41 浅议手工会计对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教育学论文

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在人类的世界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行业了。虽然说过去的教育基本上是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下,认为教育也是由神所创造的基础上出现的,无法认定教育的原点,但我们可以以我国的教育为主,如此来分析一下教育学的发展。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点。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题材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以上为古代初等教育的理解,高等教育系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传授高深文化知识,研究高深学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沧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影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本文拟对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启示。 高等教育位于学制结构金字塔的尖端,它的产生时间晚于一般学校教育,而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据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前就有了“大学”之称。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应该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雏形。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要求生产力必须显著发展,文化教育方面要求有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以及有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官吏的专门教育人员。而处在奴隶社会初中期的虞商时期还难以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到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官吏,加之文字的成熟,才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周代金文中关于周天子带领群臣及学生在“学宫”习射和作乐舞,这里的“学宫”即大学,已基本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所以,虞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可视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事业起于朝廷,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统治走向崩溃的时候,“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官府掌管的文化也散失至民间,私人办学成为这个时期的一大景观。从此以后,整个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就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种类型。在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汉代太学,即由“大学”一词衍生出来,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此后历代都有设立,而名称不尽一致:晋武帝咸宁二年创办国子学;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兼具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后逐渐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除此之外,东汉末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它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大专科学校与专业训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学的嚆矢”;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其中由“门人”升入“弟子”的制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从论文动力收集并整理的,方便大家日后论文的开张工作.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20]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21] 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2] 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