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se消化后逆转录cDNA

dnase消化后逆转录cDNA

C. cDNA synthesis from total ribonucleic acid(TNA) or total RNA containing trace amount of genomic DNA

1). Add into 0.6 ml tubes: 12μI liquid wax, 2μl TNA (200-400 ng/μl) and 1μl DNase I mixture, and incubate at 37 C for 30 min. After DNA digestion, heat samples at 75 C for 10 min to kill DNase 1 and chill on ice for 2 min.

DNase Master mix: One Sample DNase I(2U/μl)* 0.1μl

10 x # 2 restriction buffer (Gibco) 0.05μl

RNase inhibitor 0.05μl

H20 0.8μl

*If your DNase I is suppiied in high concentration, dilute DNase I with 40% glycerol and Ix #1 restriction buffer (Gibco) (final) to 2 U/μl. Too much DNase I may destroy your mRNA.

2). Add 3.00μI cDNA mixture, melt Iiquid wax in 37 C water bath. Mix and spin samples, and set on PCR machine for cDNA synthesis.

cDNA Master mix: One sample Final Conc (μl/μl)

5 x BRL Buffer 1.0μl 2/10

0.1 M DTT 0.50μl 1/10

Hexamer (50 uM) 0.2μl 0.4/10

(T)16 (50μM) 0.1 μl 0.2/10

4 dNTP (2.

5 mM) 1.0μl 2/10

RNase inhibitor 0.1 μl 0.5/1 0

Rev Trans (lnvitrogen, 200UIμ1) 0.1 μl 0.2/10

3). Mix and spin samples, and set on PCR for cDNA synthesis using the same program. Add 45μI H20 into the cDNA tube (1: 10 fold dilution), mix and spin for PCR amplification.

Note:

1. RT-PCR can be done by synthesizing cDNA using gene-specific 3' primer instead of hexamer and (T)16

2. This DNA digestion procedure can also be used for total RNA to get rid of DNA contamination. Majority of total RNA extraction methods have DNA contamination. Unless pCR primer set is designed to across intron, we use this method for all cDNA synthesis.

3.Total nucleic acid (TNA) can be used for cDNA synthesis without DNA digestion. In this case, PCR primers that across intron will amplify genomic DNA and cDNA at the same time. Genomic DNA products include intron fragment. We can quantitate mRNA against genomic DNA instead of housekeeping gene, like b-actin.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德文韦德 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

能有显著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 1、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 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 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要正确认识艾滋病,不要对艾滋病产生恐惧,实践证明对艾滋病人的一般接触,握手,拥抱,共乘交通工具,公用游泳池,马桶,门把,电话及餐具,唾液,蚊虫叮咬是不会产生传染艾滋病毒的。

尔雅-防艾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共 10.0 分)
1
目前艾滋病治疗方法中最经典最有效的疗法是( )。
2.0 分
?
A、
抗病毒治疗
?
B、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鸡尾酒疗法)
?
C、
对症治疗
?
D、
激素治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 )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
2.0 分
?
A、
每周
?
B、
每月
?
C、

每年
?
D、
每半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坚持安全性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其中( )是底线。
2.0 分
?
A、
禁欲
?
B、
固定性伴侣
?
C、
拒绝肛交
?
D、
正确使用安全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艾滋病治疗起始时间应提早到患者 CD4 细胞计数少于( )个/立方 毫米的时候。
0.0 分
?
A、

350
?
B、
400
?
C、
450
?
D、
50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5
2015 年 12 月 1 日是第( )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 艾滋迈进”。
2.0 分
?
A、
25
?
B、
26
?
C、
27
?
D、
28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中心法则教学文档

解读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是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中心法则阐明了在生命活动中核酸与蛋白质的分工和联系。核酸的功能是贮存和转移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转移的规律 1.1 内容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1.2 图解 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 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②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1.3 含义 包括五个方面,而且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过程 模板 原料 碱基互补 产物 实例 DNA 复制 (DNA →DNA ) DNA 两条链 含A 、T 、G 、C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A —T G —C DNA 绝大多数生物 DNA 转录 (DNA →RNA ) DNA 一条链 含A 、U 、G 、C 的四 种核糖核苷酸 A —U T —A G —C RNA 绝大多数生物 RNA 复制 (RNA →RNA ) RNA 含A 、U 、G 、C 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A —T G —C RNA 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 RNA 逆转录 (RNA →DNA ) RNA 含A 、T 、G 、C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A —T U —A G —C DNA 某些致癌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 翻译(RNA →多肽) mRNA 20种氨基酸 A —U G —C 多肽 所有生物 1.4 意义 ①中心法则是对遗传物质作用原理的高度概括。 ②中心法则是对DNA 的两大基本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和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③中心法则是对遗传物质与性状关系的高度概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对中心法则的考查 2.1 以图解的形式考查 例1.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2、5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和 。 ⑵需要tRNA 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回答)。

2017智慧树艾滋病性与健康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1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6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2分) 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侵入_____系统引起的疾病? A. 消化系统 B. 血液系统 C. 免疫系统 D. 神经系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2 【多选题】(2分) 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A. 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B.

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C. 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D. 可以了解各国与艾滋病、性和健康有关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3 【判断题】(2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4 【判断题】(2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A. 对 B. 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5 【判断题】(2分) 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 A. 对 B. 错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 ?题目数11 ?总分数 22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8 ?第1部分 ?总题数:11 ? 1 【单选题】(2分) 我国90年代卖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键因素是 A. 卖血者不安全的性行为 B. 输入混合的血液 C. 采血人员业务知识低 D. 有些人吸食毒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2 【单选题】(2分) 男男性行为者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因为 A. 性取向与异性不同 B. 有些人吸食合成毒品

艾滋病患者抗癫痫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专家共识

艾滋病患者抗癫痫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专家共识 艾滋病在中国人群的感染基数大、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大约2.6%-6.1%的艾滋病患者会发生癫痫。针对这一部分人群,抗癫痫药物(AEDs)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联合使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多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AEDs与ARV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影响药物疗效。目前,国内尚无AEDs与ARV联合使用指南。本文组织我国癫痫研究领域的专家,通过文献复习、参考国外资料及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现状,制定该专家共识,为AEDs与ARV 联合使用提供指导。 1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据中国卫计委、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78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15.4万人,中国人群的感染率为0.058%;2011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且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在艾滋病患者尸检中,约70%-80%合并有神经系统病变。30%-40%艾滋病患者生前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其中10%-27%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2.6%-6.1%的艾滋病患者并发癫痫,并在发病初期接受AEDs治疗(三个III类研究,n=434100550)。 我国对艾滋病患者提供的一线免费ARV药物治疗包括核苷类逆转录

酶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去羟基苷;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仑。另外还有一些自费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PI)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扎那韦、拉替拉韦等。 2 AEDs与ARV的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 当艾滋病患者合并癫痫时,需同时服用AEDs。然而许多AEDs与ARV 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国外多个研究报道(IV级研究)患者的AEDs浓度在ARV治疗启动后发生改变。例如,具有酶诱导作用的传统AEDs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可降低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途径代谢的NNRTI和PI的有效剂量,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临床疾病出现进展及出现ARV抵抗。另外,使用降低AEDs血药浓度的ARV时,可降低AEDs的治疗效果、妨碍癫痫的控制。AEDs与ARV相互作用时,还可以通过提高任一药物的血药浓度而增加其毒性。而且有效的艾滋病治疗需要终身服用至少3种药物,部分艾滋病患者还需要使用酶诱导药物治疗肺结核。因此,合理的联合使用AEDs与ARV对合并癫痫的艾滋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HIV病毒载量常被作为艾滋病患者接受ARV治疗后重要的疗效评判指标。ARV治疗浓度不足时HIV病毒的抑制率较低,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衰竭,CD4+T细胞减少、临床进展和机会性感染增加,也易导致ARV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研究酶诱导的AEDs与ARV相互作用时,血清HIV病毒载量可作为评判AEDs是否影响酶诱导药物的有效指标。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研究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研究 梁振洁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09级生物工程1班广州 510006 摘要:抗逆转录病毒药是一类于治疗逆转录病毒(主要是HIV)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关键词:HIV,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前言: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南非流行病模拟与分析中心主任布莱恩·威廉姆斯表示,通过测试每一个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并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治疗,可在5年后阻止所有新的感染发生,并在40年内彻底根除艾滋病这个全球“顽疾”。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大幅降低人类血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浓度,另外,除了保护人们免受艾滋病病毒侵袭之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还能降低个体的传染性,即艾滋病患者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他人的能力。威廉姆斯称,人们最大的希望是不仅利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挽救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也希望这种疗法能够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通过这种途径,或许能在10年内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并将与艾滋病有关的肺结核的发病率减少一半,在40年内消灭这两种传染病。 1.1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所以遗传信息存在于两个相同的RNA单链模板中。该病毒能结 合人类具有CD 4+受体的细胞,特别是和 CD 4 T辅助淋巴细胞相结合,还能与神经细胞表面的 半乳糖神经酰胺结合,逆转录酶可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然后DNA再与人类基因相整合。病毒DNA序列被感染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终身携带。 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 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 4 T淋巴细胞为主。当HIV 的包膜蛋白gp120与CD 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 4 受体结合后,在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 的膜与细胞膜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当病毒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脱去外壳,为进一步复制作好准备。最近研究表明,HIV进入细胞内除CD 4 受体外,还需要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同gp120的V3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复制开始,首先二条RNA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为DNA,再以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复制DNA,这些DNA部分存留在细胞浆内。进行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细胞核的染色质的DNA整合在一起,成为前病毒,使感染进入潜伏期,经过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当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在转录酶作用下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释放出来后,继续 攻击其他CD 4T淋巴细胞。大量的CD 4 +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 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 2.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大体上是按照药物抑制逆转录病毒生存周期的不同时期来分类的。因此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大体分类如下: 逆转录酶抑制剂(RTI) 通过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来靶向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蛋白酶抑制剂 (PI)通过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来靶向抑制病毒的组装。HIV使用蛋白酶来分裂初始的蛋白来组装最终的新的病毒体。 融合抑制剂(Fusion inhibitor)阻止HIV通过融合细胞膜来进入和感染细胞。 整合酶抑制剂抑制酶的整合,整合酶对病毒DNA整合入感染细胞非常重要。

病毒增殖的机制

病毒的复制及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1 病毒的种类 病毒可分为亚病毒与真病毒两类:前者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仅由某种核酸或蛋白质构成;后者通常由核酸及蛋白质外壳构成,部分病毒还具有囊膜结构。不同病毒所含核酸的种类、转录形成m RNA和合成蛋白质的方式迥异。因此,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和转录形成mRNA的方式不同,可将病毒归为六大类:双链DNA病毒、单正链DNA( + DNA) 病毒、双链RNA病毒、单正链RNA( +RNA) 病毒、单负链RNA(-RNA) 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以下介绍各类病毒的具体增殖步骤。 2 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2.1 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疱疹病毒以及痘病毒等病毒均属于双链DNA病毒。 以疱疹病毒为例,说明此类病毒的主要增殖过程:①疱疹病毒包膜上的血型糖蛋白B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吸附; ②宿主细胞膜包裹疱疹病毒颗粒,形成吞噬泡,疱疹病毒颗粒通过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质,并脱去包膜;③在宿主细胞的溶酶体作用下脱去蛋白质外壳;④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⑤在RNA 聚合酶的帮助下,以病毒DNA为模板合成早期mRNA并进入细胞质中;⑥早期mRNA翻译形成早期蛋白,主要指与DNA复制相关的酶,如DNA聚合酶、脱氧胸腺嘧啶激酶等;⑦在解旋酶作用下,DNA双链打开,以打开的两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赖合成的 DNA 聚合酶,合成子代DNA分子;⑧合成晚期mRNA,并以此翻译成晚期蛋白,主要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子代病毒DNA与结构蛋白装配形成子代病毒;⑨子代病毒从细胞核释放出来,同时披上包膜;⑩细胞膜通过胞吐的形式将子代病毒释放到体外。 2.2 单正链 DNA( + DNA) 病毒 代表病毒为细小病毒,此类病毒增殖的主要过程为:①形成复制中间体:单正链 DNA 病毒进行生物合成时,首先以亲代DNA 作模板,依赖复制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其互补DNA 链,并与亲代DNA形成双链,作为复制中间型,含有亲代DNA的新合成的双链 DNA 继续复制;②转录和翻译: 不含亲代 DNA 的新

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考点复习 中心法则一直是考试的重点,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如下: 1. “中心法则”主要内容解读 中心法则主要包括五个过程: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⑤RNA复制。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也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体比较如下表: 比较项目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主要在细胞核 中 核糖体———— 模板DNA的每一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 RNA RNA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苷 酸 4种核糖核苷 酸酶DNA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连接 酶等 DNA解旋酶、 RNA聚合酶等 酶逆转录酶等RNA聚合酶等 产物两个相同DNA分 子 mRNA 蛋白质(多肽)、 水 DNA RNA 能量ATP 碱基互 补配对 原则 G→C,C→G A→T,T→A A→U,T→A A→U,U→A A→T,U→A A→U,U→A 工具————tRNA ———— 实例乙肝病毒、动植 物等 绝大多数生物绝大多数生物艾滋病病毒甲型H1N1病 毒等 2.生物的遗传物质 ⑴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DNA是自身复制和RNA合成的模板,RNA又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如动植物、原核生物、DNA病毒等

⑵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 ①实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②实例:艾滋病病毒 3.典型考题赏析 例1.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③过程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就能完成 C.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图中只有①②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只是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③翻译过程还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tRNA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同时也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理解不清。答案:C 例2.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特殊,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①为复制,与DNA解旋酶、DNA复旋酶、DNA水解酶有关 B.②为表达,与RNA聚合酶有关 C.③为转录,与转录酶有关 D.①需要的材料为核糖核苷酸,③需要的材料为脱氧核苷酸 解析:主要考查了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相关的酶。病毒是寄生在活细胞中,自身只提供遗传物质的模板,其他的一切均有活的宿主细胞提供。由题意知,①~③分别是转录、翻译、逆转录。与DNA复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知识点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知识点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基础知识点 1.提出者:克里克。 2.中心法则图解 3.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不同 (1)以DNA力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4.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1)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2)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的,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病毒进行逆转录将遗传信息进行传递。 反转录病毒的最基本特征是在生命过程活动中,有一个从RNA到DNA的复制过程,即反转录过程——病毒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负链DNA后,形成RNA:DNA中间体。中间体的RNA酶H水解,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由DNA复制成双链DNA。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重要知识点 1 内容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

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2 图解 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②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3 含义 包括五个方面,而且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过程 模板 原料 碱基互补 产物

关于性疾病治疗的方法

关于性疾病治疗的方法 1、治疗原则 2、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 (1)青霉素疗法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分两侧臀部肌注,每 周1次,共2-3次。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连续10~15天,总 量800万u~1200万u。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口服,连服15天。强力霉素,连服15天。 3、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 及二期复发梅毒 (1)青霉素、苄星青霉素G,1次/周,肌注,共3次。普鲁卡因 青霉素G,肌注,连续20天。可间隔2周后重复治疗1次。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口服,连服30天。强力霉素,连服30天。 4、神经梅毒 应住院治疗,为避免治疗中产生吉海氏反应,在注射青霉素前一天口服强的松,1次/日,连续3天。 (1)水剂青霉素G静脉点滴,连续14天。 (2)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共10~14天。 上述治疗后,再接用苄星青霉素G,1次/周,肌注,连续3周。 5、妊娠期梅毒 按相应病期的梅毒治疗方案给予治疗,在妊娠最初3个月内,应用一疗程;妊娠末3个月应用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治

疗,早期梅毒连服15天,二期复发及晚期梅毒连服30天。其所生 婴儿应用青霉素补治。 6、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脑脊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或普鲁卡 因青霉素G治疗,具体剂量遵医嘱。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一次注射(分两侧臀肌)。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 者治疗。 7、孕妇的梅毒治疗 (2)妊娠期的梅毒检查和治疗:在妊娠初3个月及末均应作梅毒 血清学检查。如发现感染梅毒应正规治疗,以减少发生胎传梅毒的 机会。 8、梅毒治疗中的吉海反应 患梅毒后的饮食调养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一样,均要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适当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除。 1、治疗原则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 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立即治疗。 (2)明确临床类型判断是否有合并症。明确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 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有助于正确 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 染时,应拟订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 进行治疗。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

病毒增殖知识点

干货丨病毒的复制及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1 病毒的种类 病毒可分为亚病毒与真病毒两类:前者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仅由某种核酸或蛋白质构成;后者通常由核酸及蛋白质外壳构成,部分病毒还具有囊膜结构。不同病毒所含核酸的种类、转录形成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方式迥异。因此,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和转录形成mRNA的方式不同,可将病毒归为六大类:双链DNA病毒、单正链DNA( + DNA) 病毒、双链RNA 病毒、单正链RNA( +RNA) 病毒、单负链RNA(-RNA) 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以下介绍各类病毒的具体增殖步骤。 2 病毒的复制 病毒为颗粒状的非细胞结构,极其微小,通常以纳米为单位,营寄生生活。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借助宿主细胞提供的核苷酸原料、氨基酸、核糖体及能源系统等,以病毒核酸为控制中心,合成子代病毒所需核酸与蛋白质等成分,最后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结构完整、具有一定侵染力的病毒粒子,这个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病毒正常复制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 2.1 吸附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就是吸附。绝大多数病毒的吸附可分为非特异性吸附和特异性吸附两个阶段:前者是指病毒依靠静电作用与宿主细胞接触而结合;后者是指病毒表面蛋白质作为抗原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2.2 侵入无囊膜的病毒一般由细胞膜直接包裹吞入从而进入细胞,称为病毒胞饮。有囊膜的病毒除了通过细胞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还可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方式,使病毒进入

细胞。2.3 脱壳即病毒内具有感染性的核酸从外壳内释放出来的过程。不同病毒脱壳方式迥异,大多数是在宿主细胞溶酶体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核酸。脱壳与侵入通常是连续进行的,如某些通过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在细胞壁或细胞膜表面同时进行脱壳和侵入,以膜融合方式入侵的病毒在与细胞膜融合时同时脱去包膜。 2.4 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首先合成自身复制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然后合成子代病毒的核酸和结构蛋白,不同种类病毒的生物合成方式各不相同。2.5 组装病毒的组装是指新的病毒核酸与蛋白质衣壳装配在一起,形成结构完整、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子代病毒。RNA 病毒和DNA病毒组装的位置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绝大多数DNA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完成组装,而RNA病毒和痘病毒类一般在细胞质中完成组装。2.6 释放绝大多数无囊膜病毒同步释放,会对宿主细胞造成急性伤害,使得宿主细胞短时间内迅速死亡;而绝大多数有囊膜的病毒则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最后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在一段时间内逐个释出,宿主细胞死亡较缓慢。一个感染细胞通常可以释放出100~1000 个病毒。 3 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3.1 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疱疹病毒以及痘病毒等病毒均属于双链DNA病毒。 以疱疹病毒为例,说明此类病毒的主要增殖过程:①疱疹病毒包膜上的血型糖蛋白B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吸附;②宿主细胞膜包裹疱疹病毒颗粒,形成吞噬泡,疱疹病毒颗粒通过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质,并脱去包膜;③在宿主细胞的溶酶体作用下脱去蛋白质外壳;④病毒DNA 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⑤在RNA 聚合酶的帮助下,以病毒DNA为模板合成早期mRNA并进入细胞质中;⑥早期mRNA翻译形成早期蛋白,主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增殖的方式--- 自我复制( self replication) 当病毒进入活细胞后便发挥其生物活性。由于病毒缺少完整的酶系统,不具有合成自身成份的原料和能量,也没有核糖体,因此决定了它的专性寄生性,必须侵入易感的宿主细胞,依靠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复制病毒的核酸,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蛋白质。病毒这种增殖的方式叫做“复制(Replication)”。病毒复制的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五个步骤,又称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一、复制周期: (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触蛋白---- 细胞表面受体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来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用神经氨酸酶破坏该受体,则流感病毒不再吸附这种细胞。 此外,HIV受体为CD4;鼻病毒的受体为细胞粘附分子-1(1CAM-1);EB病毒的受体为补体受体-2(CR-2)。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穿入(penetration):膜融合;病毒胞饮等 穿入(Penet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1)融合(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膜的融合。(2)胞饮(Viropexis),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角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形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三)脱壳(uncoating):细胞溶酶体酶;病毒脱壳酶 穿入和脱壳是边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Uncoating)”。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叫“隐蔽期”。经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衣壳可被吞噬

乙肝病毒复制过程

乙肝病毒复制过程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 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生物体,病毒并不通过生长和分裂等方式繁殖自身,而是像铸造机器零件一样,按照一定的模具拷贝出来的。病毒DNA中包含有一些程序,指导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其它一些结构蛋白组分增殖。另外,病毒DNA中还包含有一些信息,使得单一组分能够在细胞因子的帮助下,自发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在医学上,病毒的繁殖被称之为“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就是乙肝病毒DNA

(即HBV-DNA)聚合酶。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 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 链就会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HBV-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即cccDNA),可以把它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 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和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HBV-DNA颗粒。 复制的第一步:黏附 HBV人侵人体后,依靠其外膜(表面抗原,HBsAg)能粘附在肝细胞膜上,当然,粘附的首要条件是HBsAg先要识别肝细胞膜。一旦粘附成功,HBv的外膜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甩掉了外膜,HBV钻进肝细胞内。 复制的第二步;脱壳 HBV核心部分来到肝细胞内,在肝细胞浆中还要脱掉它的“核壳”(核心抗原即HBcAG及E抗原即HbEAG),这样,就暴露出了它最核心部分,即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HBV大有“赤膊上阵”

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病毒不具有能独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因此只有进入活的易感宿主细胞内,由宿主细胞提供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原料,如低分子量前体成分、能量、必要的酶等,病毒才能增殖。病毒增殖的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自我复制。即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在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及其他必要因素作用下,合成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完整病毒颗粒并释放至细胞外。病毒复制(replication)一般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 ycle)。病毒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而此时,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破坏。 一、病毒复制周期 吸附(adsorption)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吸附主要是通过病毒体表面的配体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不同细胞表面有不同受体,它决定了病毒的不同嗜组织性和感染宿主的范围,如小RNA病毒衣壳蛋白特定序列能与人及灵长类动物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结合,而腺病毒衣壳触须样纤维能与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相结合。有包膜病毒多通过表面糖蛋白结构与细胞受体结合,如流感病毒HA糖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唾液酸结合发生吸附;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HIV)包膜糖蛋白gp120的受体是人Th细胞表面CD4分子;EB病毒则能与B细胞CD21受体结合。无受体细胞不能吸附病毒,也不能发生

感染。细胞含受体数不尽相同,最敏感细胞可含10万个受体。吸附过程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穿入(penetration)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胞饮类似吞噬泡,细胞内陷将病毒包进细胞浆内,无包膜病毒多以胞饮形式进入易感染动物细胞内。融合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包括病毒融合蛋白与细胞第二受体的作用,如HIV 与CCR5的结合。融合后再将病毒的核衣壳释放至细胞浆内。还有少数无包膜病毒在吸附时某些蛋白衣壳的多肽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脱壳(uncoating)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多数病毒穿入细胞后,在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脱去衣壳蛋白释放病毒核酸。痘病毒脱壳过程复杂,分为两步。先由溶酶体酶作用脱去外壳蛋白,再经病毒编码产生的脱壳酶脱去内层衣壳,方能使核酸完全释放出来。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毒脱壳后,进入生物合成阶段,即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病毒核酸在细胞内复制的部位因核酸类型不同而不同。除痘病毒外,DNA病毒都在细胞核内复制;除正粘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外,RNA病毒均在细胞浆内复制。 生物合成一般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蛋白合成阶段是病毒早期基因组在细胞内进行转录、翻译而产生病毒生物合成中必需的酶类及某些

第三章 病毒的复制

第三章病毒的复制 第一节研究病毒复制的一般性方法 1.1建立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系统 研究病毒的常用培养系统 ①噬菌体——细胞培养系统 用该系统研究噬菌体复制的优点: 敏感的宿主细菌易于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其数目易于控制; 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导致细菌培养物变清亮,在合适的接种密度下很容易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噬斑,其结果容易观察; 噬菌体和细菌的增殖速度快、增殖周期短,在一定时间内可多次反复实验。 噬菌体同步感染敏感的细菌培养物—建立了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方法,弄清了噬菌体的复制循环。 ②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 目前已建立了很多细胞株,包括脊椎动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株)和无脊椎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株),为研究病毒复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离体条件下,避免了机体内的控制机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只能近似反映动物机体内病毒的复制过程。 ③植物病毒—原生质体培养系统 高活性的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的建立,把病毒与植物机体或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变为病毒与植物单细胞的简单关系,提高了感染效率。 植物体的单细胞体外培养目前无法实现。在植物体外,有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植物病毒感染植物体的感染效率要低很多。前二者都是一个病毒感染一个细胞,但是要104~106个植物病毒才能感染一个植物体。 采用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则病毒的感染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总的效率还是比噬菌体和动物病毒差。 无论是哪种培养系统,都要考虑: ①宿主细胞的敏感性与生理状态 ②注意感染复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导致宿主细胞出现裂缝,胞内的物质渗漏,使宿主细胞死亡。要尽可能做到感染复数为1,即一个对一个。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用以起始病毒感染的每个细胞所需的病毒颗粒数目。单位(PFU/cell) 1.2一步生长实验(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规律) 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再高度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避免二次吸附),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去除过量的噬菌体,也是为了避免二次吸附)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即一步生长曲线。体现3个时期:①潜伏期②突破期③平稳期 潜伏期中包含有隐蔽期(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从消失到出现这段时期) 潜伏期: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出新噬菌体的时间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中心法则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中心法则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一直是考试的重点,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如下: 1.“中心法则”主要内容解读中心法则主要包括五个过程:①DNA 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⑤RNA复制。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也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体比较如下表:比较项目 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RNA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主要在细胞核中核糖体―― ―― 模板 DNA的每一条链DNA的一条链 mRNA RNA 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酶 DNA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DNA解旋酶、 RNA聚合酶等酶逆转录酶等 RNA聚合酶等产物两个相同DNA分子mRNA 蛋白质(多肽)、水 DNA RNA 能量 ATP 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G→C,C→G A→T,T→A A→U,T→A A→U,U→A A→T,U→A A→U,U→A 工具―― ―― tRNA ―― ―― 实例乙肝病毒、动植物等绝大多数生物绝大多数生物艾滋病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 2.生物的遗传物质⑴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DNA 是自身复制和RNA合成的模板,RNA又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如动植物、原核生物、DNA病毒等 ⑵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①实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②实例:艾滋病病毒 3.典型考题赏析例1.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③过程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就能完成 C.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图中只有①②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解析: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只是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③翻译过程还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tRNA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同时也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理解不清。答案:C 例2.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特殊,

解读中心法则

解读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是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中心法则阐明了在生命活动中核酸与蛋白质的分工和联系。核酸的功能是贮存和转移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转移的规律 1.内容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

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2.图解 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②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3.含义 包括五个方面,而且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意义

①中心法则是对遗传物质作用原理的高度概括。 ②中心法则是对DNA的两大基本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和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③中心法则是对遗传物质与性状关系的高度概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知识讲解——中心法则

高考总复习 中心法则 编稿:宋辰霞 审稿:闫敏敏 【考纲要求】 1.知道中心法则的内容 2.掌握DNA 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了解病毒中的信息传递方式:RNA 复制、逆转录 【考点梳理】 【高清课堂:中心法则专题 389198 中心法则总述】 考点一、什么是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体现了生物体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共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 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 ① DNA 复制:DNA DNA ② 转录 :DNA RNA (转录是以DNA 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 ③ 翻译 :RNA 蛋白质(翻译是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以上3个过程,大多数生物均可进行。 其中,转录和翻译是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DNA 上的基因正是通过它们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④ RNA 复制:RNA RNA ⑤ 逆转录:RNA DNA 以上2个过程,只有RNA 病毒中可进行。 【高清课堂:中心法则专题 389198 DNA 复制过程及其特点】 考点二、DNA 的复制 1.DNA 复制的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进行。 2.DNA 复制的过程,如下图: ① ⑤ ② ③ ④

(1)解旋: 条件: DNA 解旋酶、能量 结果: DNA 双螺旋打开,产生两条合成子链的模板。 (2)以打开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 条件:模板(两条DNA 母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DNA 聚合酶等催化酶、引物、能量 (3)模板链与新合成的子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 复制的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 (2)半保留复制 (3)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4)真核生物DNA 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DNA 多起点双向复制,即DNA 从多个起点开始进行双向复制,使复制可以高效快速进行,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