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祝立英

摘要:课程建设是独立学院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然,当前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模式基本参考母体高校实施,侧重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课程内涵的研究相对薄弱,至其建设成果游离于专业培养目标之外。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开展课程改造明确课程任务是开展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教学能够真正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其中大纲编制、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是课程改造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课程改造课程建设独立学院

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速度很快,专业设置数量飞速提升,规模效应很快形成,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基本达成共识。在规模基本稳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已经认识到内涵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学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正是基于“大学归根结底是通过课程而呼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整治、文化进步和变革的”[1]、“课程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单元”[2]这样的认识,以及“单门课程包含的技能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就业面向”这样的经验,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开展课程建设,并将此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突破口”。

一、独立学院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应该说,基于“资源共享”基础之上的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实施办法都有明显的传统高校特色。

建设对象固定化。和大多数高校一样,独立学院实施课程建设的对象主要是受益面较广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

建设途径程式化。从重点建设课程入手逐步走向精品课程建设,以校级课程建设为基础尽快实现省市级精品课程的突破,这是所有高校的课程建设途径,独立学院也不例外。

评价指标通用化。无论是哪个层面的课程建设,随后的评价指标主要由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五部分构成,注重教学基本要素建设,每一项指标的具体要求基本都沿用口径一致的标准。

借鉴这样的实施办法,对独立学院顺利启动课程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解决了独立学院办学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限的问题,在管理上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操作方案;另一方面在建设程序上符合一般老师的定向思维,没有过多的疑问,上手较快,规范较好,能尽快进入课程建设的正常轨道。

然而,对于教学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的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某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怎么教?”,最关键的命题是明确“教什么”,只有解决“课程地位、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核心问题,才可能通过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

“教什么”——是直接沿用原有的课程标准?还是对教学内容、组织、体系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我们认为独立学院选择课程改造是必须的。

根据《汉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改造是指“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或者“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说明“改造”是有基础的,建立在“原有的”、“旧的”基础上;是有依据的,是以“需要”为依据进行变更的;是有力度的,它是从“根本上”开展的标本兼治的变更。

什么是课程改造?我们认为,课程改造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考虑的课程体系构架的基础上,确定每一门课程教学任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它既包含一般的课程改革,如著名台湾课程专家黄政■在他的《课程改革》一书所写道:“是指针对学校课程加以改变,减除其缺点,扩充其优点,藉以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也包含课程的综合化以及新课程的开发等力度较大的课程变更, 如国内课程专家钟启泉先生所指把“以往的课程组织设计成新型的课程组织”。

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作为高教新生力量的必然选择。“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3],这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在国内高教史上不可复制,其办学模式也绝对没有可参考的先例。基于独立学院这一特殊身份,各项工作有待大胆突破,“简单模仿”或“修修补补”无济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持久的探索和深度的改造是树立高教新成员自我形象的必然选择。

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当前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基本明了,但并不像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建设和改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以及课程服务于专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尚未清晰。在任务、目标都模糊的情况下,立项建设的课程即使建成后所有的教学要素齐全,课程教学效果最后依然会游离于专业能力之外,不可能对内涵建设产生应有的作用。因此,以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为轴心开展课程改造,是独立学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步入轨道的前提。

课程改造是培育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独立学院整合学院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成的,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整体性、难以模仿性、动态性和增值性。[4]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独立学院应实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以特色办学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基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改造的结果,必然形成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差异性课程,是学院凝练特色提升内涵的关键。

课程改造是树立新的课程质量观的需要。相比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培养目标也更接近就业市场所需,因此,独立学院的知识重心更为下移,和普通高校相比,相同的课程被赋予新的目标和功能,相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造可以改变对某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任务的固定思维,有助于师生建立新的课程质量观,有助于学院定位的实现和发展方向的明确。

三、独立学院实行课程改造的主要方式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之间,属于“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足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专门技能,所开展的教学建设既应要遵循“以学科基础为导向”的本科教学规律,也应从“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建设中获取现成的经验。

1.以学科基础为原则,以够用、必需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我国的本科教育一直以学科为依托。独立学院教育属于本科层次,专业知识教育仍离不开学科支撑,但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对于理论知识的定位以“够用、必需”为度。因此,

以学科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是改造理论性课程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与结构是根据完整的自身教学体系的完整要求来设置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体现自身的系统性,而相关课程之间缺乏纵横协调联系,导致课程内容重复、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整合课程内容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步,明确课程任务,必须建立紧密的课程拓扑关系,包括课程的先后修关系、内容交迭关系以及辅助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理;第二步,增删部分内容,一方面要及时采纳许多反映现实变化和面貌的新理论、新观点,另一方面要删减陈旧的内容;第三步,课程综合化,即改变课程任务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充分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步,实行分层分类教学,以“够用“为度,根据不同的专业实施分类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开展分层教学。

2.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以技能提高为原则,调整课程性质

“应用”是独立学院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不引导学生过多研究“为什么”,而是要学生知道“是什么”、“怎么做”[5]。传统的课程因为理论性太强太过抽象,不仅大大弱化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被学生认为“无用”而厌学。独立学院开展课程改造,要彻底改变纯理论的课程性质,改变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实践从属于理论的现象,加强技能训练,加大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之间的相关性。

3.以社会需求为原则,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发新课程

如果说以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的课程改造是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那么新课程开发是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近年,高职教育十分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即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采取“任务模式”、“项目模式”划分课程门类,以工作技术所需能力为基础开展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等在内的新课程开发。独立学院致力于具有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考虑从高职教育中吸取成功经验,对于应用性强的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在能力对应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自身特色。

四、独立学院进行课程改造的实施办法

1.课程改造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的指导文件,也是课程改造的参考依据。人才培

养计划中相同的课程,因为不同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教学大纲的编制,就是要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处理,规定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独立学院一定要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高度编制教学大纲,防止照搬、抄袭二本大纲,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教材指挥大纲”,以免大纲制订流于形式。

2.课程改造要以教材建设为重点

第一,要注重教材选用。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实施普遍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即按照“权威”教材内容决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权威教材都是以多年来本科教学中被普通高校所普遍认可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独立学院选用。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出版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要根据培养目标精心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

第二,要处理教材内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6]。由于对于不同的学校教学对象以及教学任务都具有差异性,任课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在参考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有增删教材内容、调整先后章节、整合或编写教学辅助用书等方式。

第三,研究编写新教材。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目前的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在教材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今天,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的普通本科教材与高职高专类教材建设的优点和经验,以就业为导向,编写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类教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高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材,适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7]。

3.课程改造要以教学团队为保障

独立学院的课程建设模式基本沿用一般本科院校的做法,与现有师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拥有一支稳定的具有独立学院教育思想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造的前提。

改变教学理念是关键。要引导教师走出课程教师的定向思维,改变教师以讲完教材内容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的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整个专业的建设和改造,正确认识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是基础。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存在经验不足、精力有限等问题,不足以承担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在师资管理工作中体现主动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采取校内培训、校外进修、行业锻炼、资助深造等各种渠道挖掘教职工的潜能,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使教师同时具备人才市场洞察和专业能力构建的能力,有助于课程任务的明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总之,内涵建设是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开展内涵建设的思路、措施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要考虑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情况,要建立在一定的办学资源基础上,方可达成教学建设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大学与课程[J].高等教育研究,2003,(2):74

[2]陈伟鸿.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突破口:课程建设[J].《高校教育研究》,2008(4).

[3]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发〔2003〕8号.

[4]单小霞,司林波.独立学院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119-121.

[5]苏俊生.独立学院课程建设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235.

[6]刘开寿.教学中处理教材环节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74-78.

[7]朱建华.提高独立学院教材编写质量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J].民办教育研究,2008(5):69-7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