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邓科倡,张定明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4)

[关键词]氯碱产业;发展现状;竞争特点

[摘 要]在氯碱产品价格长期低迷而生产成本不断走高、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而氯碱产能持续扩张的双重矛盾下,中国氯碱产业正面对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严峻挑战。氯碱企业只有把握未来的竞争特点,才能在产业转型升级时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使其发展符合行业的发展动向。

[中图分类号]TQ1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33X(2013)11-0001-15

Analysisonthepresentdevelopmentsituationand

futurecompetitivecharacteristicsofChina’schlor-alkaliindustry

DENGKe,ZHANGDingming

(YibinTianyuanGroupCo.,Ltd.,Yibin644004,China)

Keywords:chlor-alkaliindustry;developmentstatus;competitivecharacteristic

Abstract:Whilethechlor-alkaliproductspricehavebeendepressedforalongtime,theproductioncostsincreaseonandon;whilethemarketdemandsaredepressed,thechlor-alkaliproductioncapacityexpandscontinuously.Oppressedbytheabovetwocontradictions,China’schlor-alkaliindustryisfacingthechallengesofboththeadjustmentofproductstructureandth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ofindustry.Onlyifchlor-alkalienterprisesgrasp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mpetitioninthefuture,caneffectivemanagementstrategiesbedevelopedtotransformandupgradechlor-alkaliindustryandtomakethestrategiesaccordwiththedevelopmenttrendsoftheindustr

1 氯碱产业发展现状

1.1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过剩,但扩张势头不减目前国内烧碱产能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明显:2011年我国烧碱产能已达3412.1万t/a,与2010年相比增长12.9%;2012年烧碱产能再创新高达到3736万t/a,比2011年增长了9.5%。自2008年以来,国内烧碱行业平均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分析近年来国内烧碱的产能产量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烧碱行业整体产能闲置情况较为明显。

全国PVC产能在2011年2162.2万t/a的基础上增加到2012年的2299.6万t/a。随着产能增大,我国PVC产量逐年递增。2012年PVC产量为1317.8万t,同比2011年公布的1295.2万t仅增长1.7%,主要是2012年低迷的市场需求抑制了

PVC的产量增速;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则为15%,这也使得国内PVC行业的开工率从2011年的59.9%降低到57.3%。

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PVC全年平均开工率低于60%,可见我国PVC产能过剩程度比烧碱更严重,而且主要是通用型PVC树脂严重过剩[1]。

2002—2012年国内烧碱产能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2002—2012年国内PVC产能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

第49卷 第11期2013年11月

氯碱工业

Chlor-AlkaliIndustry

Vol.49,No.11

Nov.,2013

倡[作者简介]邓科(1977—),男,硕士,化工工艺工程师,从事化工新材料和工艺过程的开发与应用工作。

[收稿日期]2013-06-22

[编者注]本文作者张定明为枟氯碱工业枠期刊第5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图1 2002—2012年国内烧碱产能增长情况Fig.1 Increasesincausticsodacapacity

inChinabetween2002and

2012

图2 2002—2012年国内PVC产能增长情况

Fig.2 IncreasesinPVCcapacityinChinabetween2002and2012

图1、图2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我国烧碱和

PVC的产能逐年增加,2003—2007年是其增长高峰

期,平均增长率在2005年分别达到23.5%和46.4%的峰值后呈下降趋势;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氯碱扩能步伐也逐渐放缓,年均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产能仍在持续增加。相对于消费量更大的产能增长量已经使氯碱行业的开工率持续低迷,产能过剩导致的低开工负荷是2012年氯碱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产能过剩是我国氯碱产业的长期顽疾,并显现出日渐恶化的征兆。在中国氯碱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产能过剩导致行业装置有效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在较长时期内都会比较突出;在开工率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区域开工率十分不均衡,内蒙古、宁夏、新疆地区通常是生产负荷较高的代表,而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的部分地区往往是大产能小开工率的典型。

中国氯碱行业尽管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但行业扩能的脚步却无停止和减速的迹象,主要在于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的企业以及将氯碱与其他产业配套的企业的拉动,“规模大、投资高”的项目比比皆是。2012年中国新增PVC(含糊树脂)产

能542万t/a、新增烧碱产能503万t/a[2]

。新增产能十分明显的特点是西北地区新增产能远远多于其他地区:仅2012年第四季度,安徽、山西、山东、新疆、内蒙古、河北等省份的6家公司合计172万t/a烧碱、196万t/aPVC装置集中建成投产。这些装置产能的释放,使2013年氯碱行业供大于求的形势更加严竣,局部地区氯碱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并呈现扩延的势态。2013年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四地的PVC新增产能总和为154.5万t/a,占预期全年新增能力总和的45%。从扩能趋势可以看出:未来西北仍是氯碱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中国氯碱产业的扩能已经开始转变为多角度的模式,中东廉价的乙烯使得乙烯法PVC在未来扩能中的比重增加,同时PVC生产工艺出现了天然气法(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公司的10万t/a天然气法PVC),并且PVC糊树脂的扩能异常迅速,即将进入国家限制产能行列。从扩能的产业模式对比来看,西部地区电石法PVC企业在传统氯碱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演变为“煤—自发电—电石—PVC”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这些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已经走出传统氯碱企业成本高的瓶颈,凭借资源优势和一体化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其成本优势在全行业也是有目共睹的;而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则开始借助于进口乙烯/二氯乙烷及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路线生产PVC,以符合区域特点的最优化道路;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不是电石法PVC的优势区域,部分企业根据自身产业链和优势,踏上了有特色的氯碱循环经济产业链之路,如江苏扬农为氯碱农药特色产业链,浙江巨化为氯碱与氟化工产业链。

中国氯碱产能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房地产市场多年的持续高温刺激了对管材和型材的需求,以及过去十余年来塑料制品出口强劲,带动了上游PVC的发展: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市场性。

(2)作为基础性的氯碱化工产业,其装置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常采取扩大规模摊薄成本的快捷方式: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自发性。

(3)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做大做强才能生存,但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氯碱企业只能在原有装备工艺技术水平上扩能: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盲目性。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4)氯碱行业上游的煤炭、电力企业和下游的氧化铝等企业凭着能源、原料、资金等优势大举涌入氯碱行业,规模大、势头猛、方式多,通过贯通上下游一体化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整个行业以产业链的形式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可见氯碱上下游产业进入氯碱行业具有合理性。反之亦然,氯碱行业进入上下游也是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

(5)有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氯气,但最终并不消耗氯气。为了平衡氯元素,将消耗氯气的

PVC作为平衡氯气的固氯产品。如MDI、TDI以烧碱副产的氯气为原料,生产过程中氯元素又以氯化氢的形式释放出来;甲烷氯化物也具有相似特征。因此很多企业把PVC作为其他项目的固氯产品而进一步推动PVC产能增加,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6)为抢占资源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许多氯碱企业特别是PVC厂家逐渐将生产基地迁往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陕西等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升级技术和装备,以改扩建的名义采用大装置扩大产能规模;而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枟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版)枠并未明确说明氯碱行业技改类改扩建项目,各地主管部门无法依据指导目录对技改类烧碱和PVC改扩建项目进行相关的限制和管理,造成近年来许多企业以搬迁改扩建项目的名义大规模重复性扩张烧碱、PVC项目。

(7)氯碱化工能耗高且附加值低,欧美发达国家有逐步减少氯碱装置的趋势,而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且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成为了发达国家氯碱行业转移的方向,国外通过技术转让或是出售二手设备在无形中成为中国氯碱产能增加的推手: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外来性。

(8)我国氯碱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但退出壁垒较高。氯碱领域资产专用性很强,设备装置通用性较差,很难适应同一装置生产不同产品的需要。企业为了在行业占得一席之地,只好继续扩大和追加在氯碱领域的投资: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无奈性。

(9)近年来以投资拉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统领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重化工能够迎合高固定资产投资、高就业、高GDP等政府的价值取向,于是重化工发展思路更成为了各地政府振兴本地经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西部一些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对前来投资煤炭开发的企业规定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只有达到规定的煤炭就地转化率,才能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倾向选择技术和审批门槛较低的氯碱特别是一体化电石法PVC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氯碱项目同质化建设过热的局面:可见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具有很强的政策诱因。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氯碱行业即便在今天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在持续扩张,原因极其复杂,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氯碱去产能化对中国氯碱行业来说是不科学的,也是很难实现的。按照当前的形势来看,预计“十二五”末期至“十三五”初期,氯碱产能尤其是PVC产能仍将以200万~300万

t/a的增速发展,氯碱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在延续,氯碱行业低效益的状态在短时期内还难有改观。1.2 氯碱主打产品尤其是PVC市场遇冷1.2.1 烧碱

烧碱广泛应用于洗涤剂、肥皂、造纸、印染、纺织、医药、染料、金属制品、基础化工及有机化工行业。国内烧碱需求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下游消费市场仍旧以氧化铝、造纸、印染、化纤等传统行业为主。图3为2012年我国烧碱的消费构成比例。图4为近10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统计。

图3 2012年烧碱的消费比例

Fig.3 Consumptionstructureofcausticsodain

2002

图4 2002—2012年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

Fig.4 Increasesincausticsoda

apparentconsumptionbetween2002and2012

以印染和造纸为代表的轻工业对烧碱需求呈下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降趋势,对烧碱市场影响较大。化工和有色金属冶金对烧碱需求逐渐增加,其中氧化铝是近年来烧碱消费增长较快的行业,已占烧碱消费总量的26%左右。近几年国内氧化铝产能快速扩张,造成铝土矿资源紧张,品位呈逐年下降趋势,采用拜耳法生产工艺的氧化铝单位产品的烧碱消耗量将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烧碱价格长时间处于高位盘整,部分中国铝业的氧化铝装置改用纯碱并不断推广,使得氧化铝行业对烧碱的整体需求呈现走低的征兆。此外,氧化铝和电解铝市场产能存在30%以上的过剩,而且国家目前不仅取消了氧化铝及铝制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还有加税的可能,这将对氧化铝的需求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胶粘纤维、冶金、水处理、石油等行业对烧碱需求稳步增长,但烧碱的产能增加远大于下游需求的增长。虽然2011年至今烧碱价格坚挺,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PVC市场低迷时期氯碱企业压低装置开工率的结果;特别是2013年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区域性的不平衡对烧碱价格的提升造成较大压力,而下游行业需求又未见明显改观,从目前国内烧碱市场情况来看,烧碱价格将持续呈下行走势。因此,烧碱产能过剩的矛盾尽管在短时期内不如PVC突出,但仍然是氯碱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寻求其他耗碱产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与烧碱产业升级也是氯碱企业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1.2.2 PVC

PVC的应用范围按照制品性质划分主要为软制品和硬制品。PVC制品耐老化性能较好,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但其最大用量仍然是和房地产行业紧密关联的塑钢门窗和上下水管道,其次是电缆绝缘外皮。因此,化学建材硬制品的消费量决定了PVC需求量的变化。房地产涉及的PVC制品主要包括硬制品中的门窗、异型材、硬片、板材、管材等,软制品中的电线电缆、地板、合成革等。图5为2012年我国PVC的消费构成比例,图6为近10年我国PVC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统计。

由图5可以看出,房地产、市政建设仍是PVC的主要消费领域。过去10年来,PVC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带动下一度成为了各路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的大背景下,受到产能过剩和下游加工业开工不足的影响,PVC产业成为了市场低迷的典型代表,2012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平均开工率仅维持在60左右,多数PVC生产厂家通过调节产能等方式来缓解运行压力,全行业经济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多数PVC

厂家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图5 2012年PVC的消费比例

Fig.5 ConsumptionstructureofPVCin

2002图6 2002—2012年PVC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

Fig.6 IncreasesinPVCapparentconsumption

between2002and2012

在国内外资源、能源价格高位的背景下,原盐和电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用电、运输成本的增加均使PVC生产企业面临持续上涨的运营压力;而随着新增产能的开工,庞大的供应量与下游行业需求的不匹配造成PVC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盘整的状态,而且在短期内难有改变。PVC下游用户利用

PVC行业因为生产能力大大过剩而导致业内竞争非常激烈的特征,向PVC生产商不断提高要求,施加压力要求降价,使得PVC生产企业在交易中的话语权被削弱,不得已让利于下游用户,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另外,现阶段PVC进出口市场仍处于恢复期,也不利于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短期内PVC市场仍将继续面对供需关系失衡引发的僵持局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许多电石法PVC企业出现巨额亏损,不少氯碱企业出现以碱养PVC的状况,甚至停产PVC只产烧碱将液氯和盐酸倒贴外送的情况也多有发生。在无重大利好消息出现的情况下,高位的成本支撑始终难敌疲软的下游需求以及持续增长的产能等多重消极因素,PVC在2013年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的盈利状况仍不容乐观,除了西北地区少数具有资源优势拥有“煤—自发电—电石—PVC”的企业和沿海地区部分采用进口乙烯、二氯乙烷路线的企业能够实现微利外,多数PVC生产企业在2013年将继续亏损;兼之目前烧碱价格呈下行走势,“以碱补氯”难以为继,按照现有的惯性发展,2013年将出现“碱难补氯”的困境。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日趋稳健,对房地产等重要下游市场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多次受国家政策严厉调控、增速放缓,对PVC管材、型材的需求下降,导致PVC市场需求乏力、市场价格下滑。目前,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未见松动,房地产业仍然处于恢复期,并且振兴规划三年刺激之后的各地基层建设放缓,国内外经济复苏节奏缓慢,都是对氯碱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受其影响,氯碱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继续打压氯碱产品尤其是PVC的市场价格与需求。

1.3 原料、能源、物流、人工、环保和安全成本不断走高,进一步压缩氯碱产品的利润空间

1.3.1 能源和资源

氯碱行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大,每生产1t烧碱耗交流电2340kW?h、蒸汽3t、原盐1.54t左右;而每生产1t电石平均耗电3400kW?h、焦炭700kg左右等。可见,能源电对氯碱行业至关重要,目前电耗成本已占烧碱生产成本的50%~60%,占电石生产成本的60%以上。

电价上涨对氯碱企业影响极大,如2008年7月1日电价上涨2.5分/(kW?h)(详见表1),使电石法PVC成本增加近200元/t;2011年12月1日全国销售电价平均上涨约3分/(kW?h),企业电解成本增加70元/t左右,电石成本增加100元/t以上,电石法PVC成本增加240元/t左右。

表1 2008年以来电价上涨情况

Table1 Risesinelectricitysince2008

时间销售电价上涨/

[分/(kW?h)]

上网电价上涨/

[分/(kW?h)]

应用区域

2008-07-012.5—全国

2008-08—2全国

2009-112.8—全国

2011-04—212省(市)2011-061.67—15省(市)2011-12-0132.6全国

2008年以来,按照销售电价平均上涨0.0997元/(kW?h)粗略估计,烧碱的电解成本增加了230~250元/t;电石法PVC从电石生产、原盐电解制氯直至生产出PVC树脂产品,整个过程每生产1tPVC大约耗电8000kW?h,从2008年至今,仅仅是电价上涨这一因素就导致了PVC生产成本至少增加了10%。另外,生产1t烧碱消耗4~5t水,生产1tPVC需要8~9t水,水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扬同样成为制约我国氯碱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煤价、气价、工业用水价上涨,蒸汽的价格相应上涨,进一步提高烧碱和PVC的生产成本。

原盐是烧碱生产的主要原料,生产1t烧碱产品的平均耗盐量大约为1.5t,占成本的20%,在烧碱成本中所占比例仅次于电能。从近年的原盐价格分析来看,作为氯碱生产主要原料的原盐也开始有价格上涨的动力,海盐晒盐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煤、电、油、气、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推动了井盐成本上升,而海运成本的回调也使得进口原盐的成本呈现不断走高的趋势。

能源和资源的价格变动(如油、煤、电、气、盐、水等不断涨价)给氯碱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加之资源利用税费和环境保护税费改革实施,增加的成本再难以向下游传递时,将导致氯碱行业利润空间大大缩减,企业经营压力陡增。1.3.2 物流和人工

目前,我国氯碱企业尤其是电石法PVC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配套产业和基础实施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远离目标市场,虽然各类原料和产品均为固态,但运输量大,物流成本高。以100万t/a电石法PVC配套80万t/a烧碱,以及电石、煤炭、水泥等匹配装置规模,其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等货运总量超过800万t/a。油价高位运行时,汽车运输成本不断提高,进而加大了氯碱企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2011年中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高达20%左右,电石法PVC物流费用远高于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更是高达近40%,是典型的高物流成本行业[2]。

人力资源成本在氯碱产品特别是电石法PVC产品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还会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虽然电石炉的大型化已在推进中,但电石生产仍属于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同等规模的石油乙烯一体化装置相比,电石法PVC用工量明显偏高。受高房价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活用品价格呈不断上涨的态势,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推动社会大众基本生活成本的持续攀升;加上近年来国内青壮年劳动力增速放缓甚至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基本生活成本刚性上升和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的双重利空因素下,社会劳动力价格大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幅上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相对于经济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结束,人力资源成本会加速上涨,当前国内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环境更促进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而物流成本在油价、电价高位盘整的基调下也呈现刚性上涨趋势。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氯碱产品中占有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如何合理控制这两部分成本的上升是国内氯碱企业必须正视的又一个挑战。

1.3.3 环保和安全

出于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的目的,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明确了氯碱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烧碱电耗低于2400kW?h、蒸汽小于2t、综合能耗小于1.1t标煤、水重复利用率大于8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定了氯碱排污系数指标,烧碱和PVC清洁生产标准也已经发布,要求“十二五”末实现烧碱和

PVC的COD排放总量降低15%,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7%,全行业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此外,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问题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巨大压力,在枟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防治规划枠和枟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PVC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枠中,国家工信部和环保部明确了汞减排的途径和2015年的目标,要求电石法PVC生产全部使用低汞催化剂,且100%实现废触媒回收,并用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而我国履行POP公约和签约枟京都议定书枠,也将使氯碱企业的环保压力进一步增加。

国家环保部产业司正在制定限制“两高”产品目录,也将对氯碱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另外,国家安监总局为推广安全标准化,建议氯碱行业编制安全标准化手册并加大其推广力度。氯碱企业为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国家政策法规所要求的三废排放和安全生产,不得不加大相关装置和设备的投资,被迫增加运行成本。

1.4 PVC原料路线呈多元化发展

与乙烯法PVC相比,电石法PVC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但煤经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突破和工业化装置的增多、中东乙烷制乙烯规模的扩大,以及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应用的成功,不仅使乙烯来源多元化,还将打压乙烯价格,缩小乙烯法PVC与电石法PVC的成本差距。山东、天津、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乙烯法PVC,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通过进口乙烯、二氯乙烷原料生产PVC的优势更加明显。2012年国内乙烯法PVC产能超过400万t/a,并显现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12年青海盐湖化工公司采用10万t/a天然气法生产PVC。该装置虽然连续性作业时间较短,但经过改进后的设备已经将新工艺流程全部打通,具备了负荷逐步提高的条件。

包头神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的60万t/a全球首套甲醇制烯烃示范装置在2010年8月顺利投产,推进了中国石油替代战略步伐;2011年10月,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t/a甲醇制烯烃项目也顺利成功投产。目前,国内已投产或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已形成168万t/a煤制油、158万t/a煤制烯烃(MTO/MTP)、151亿m3/a煤制天然气、20万

t/a煤制乙二醇的规模[3],其中部分烯烃已经规划用于生产PVC树脂,一旦形成生产能力,将会改变以电石为主要原料的PVC发展模式。如新疆圣雄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现有50万t/a电石法PVC的基础上,规划第2、3期各为75万t/a的煤制烯烃路线生产PVC;山东阳煤恒通化工也计划在“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以甲醇为原料制取乙烯和丙烯,配套原有的40万t/a离子膜法烧碱,建设30万t/a乙烯氧氯化法PVC,实现现有氯碱装置的产业升级。

而中东地区富含乙烷的天然气供应充足,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的突破和工业化装置的增多,使中东地区乙烯成本大幅度降低。根据等热值计算的结果,目前中东地区大型装置乙烷制乙烯成本仅为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1/3~1/2,成本的巨大差异导致2005年以来欧洲、北美、亚洲数套石脑油乙烯装置陆续关闭。虽然近期对中国PVC的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廉价的乙烯或衍生品进入中国市场仍将会对国内的PVC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4]。

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还是美国的页岩气裂解制乙烯的规模化应用。北美页岩气及伴生乙烷产量的快速增加使得美国各种化工原料成本不断下降,并实现大量出口,乙烯、聚乙烯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甚至超过海湾地区;美国氯碱产业在此背景下同样体现出了资源优势。相关资料显示:借助北美地区成本低廉的页岩气原料优势生产的PVC出口到中国其到岸价仅4000元/t左右,比我国西北地区新建电石法PVC成本还要低。大量廉价的氯碱产品或中间产品(烧碱、EDC、VCM等)将进一步冲击我国氯碱行业的出口市场以及部分国内市场。

由于美国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天然气价格大跌,使裂解装置的乙烷和丙烷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来自页岩气的天然气凝析液(NGL)产品一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方面增加了石化裂解装置原料供应量,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天然气和天然气液体产品的价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石油基原料价格更低。美国石油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克?杰勒德2012年在美国石油协会年会上表示,加上页岩气资源,美国达到开采标准的油气资源居世界首位,比沙特阿拉伯多24%,是巴西的7倍多。大规模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助力美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随着页岩气产量的不断加大,预计2018年美国新增乙烯产能将超过500万t/a,石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将发生变化,可以预料我国电石法PVC可能又将面临巨大压力。

1.5 氯碱不平衡的后遗症仍在延续

烧碱与氯气的平衡问题始终是氯碱工业发展的恒定矛盾。每生产1t的烧碱就会产生0.88t的氯气。但是市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比例,烧碱的产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氯气的下游消耗量,烧碱企业的开工要兼顾氯碱平衡。近几年,我国氯碱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氯碱平衡的矛盾更加突显。

过去,氯气及其衍生物是氯碱企业的利润源泉,尤其是作为重要耗氯产品的PVC,在过去10年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下需求旺盛,利润也相当可观,一直是氯碱企业的核心产品。特别是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大一部分新建的氯碱项目更是偏重于开发附加值较高的PVC产品,而忽视对烧碱产品的整体考虑。普遍性的“烧碱+PVC”的扩张模式,从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烧碱行业的被动扩大,因此过去多年来烧碱行情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处于亏损时期也是“以氯养碱”来维持氯碱企业系统性的氯碱平衡。在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PVC市场行情呈冷运行态势,近年来尽管PVC市场消费量仍在增加,但增速在逐渐降低,并且市场价格长期在低价位盘整,国内大部分PVC生产企业出现亏损,开工负荷也一直较低。多数氯碱企业由于缺乏除PVC以外的耗氯产品,PVC生产负荷降低迫使氯碱装置不得不降低开工负荷,进而使得烧碱的供应量被迫减少,导致烧碱价格持续上涨。虽然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烧碱价格较高,但氯碱企业不但享受不到盈利,还要补贴氯气或PVC的亏损,氯碱行业持续长时期的“以碱养氯”生产模式,让整个行业最终在氯产品巨亏时铩羽而回(2012年氯碱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亏损面近50%);而一旦氯气行情向好,或者PVC行情有所回暖,氯碱企业提高开工率又会增加烧碱供应量,由此烧碱价格又会下滑,生产企业始终难以维持氯碱运行的平衡。

从过去多年来烧碱和PVC的市场行情来看,二者存在一种跷跷板的关系:当PVC行情走高时,烧碱市场基本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而当PVC行情在低位运行时,烧碱却在氯碱系统低开工率下价格坚挺,成为了维持氯碱企业运营的救命稻草。由此可见,烧碱的价格水平和装置开工率取决于PVC产品的市场变化,二者市场走势休戚相关;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氯碱平衡问题是当前氯碱行业最为严峻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烧碱和PVC的运营调节。只有那些能有效调整耗氯、耗碱产品结构的氯碱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2 氯碱产业未来竞争特点

2.1 全球竞争

中国氯碱行业已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处于全球竞争、亚洲一体化竞争和国内低度竞争的产业环境中。随着新一轮氯碱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全球氯碱产业进入了供大于求的时代;2012年,全球烧碱生产能力达8400万t/a,PVC产能为5300万t/a,其中大约40%的产能分布在中国。而随着氯碱行业全球布局、生产、采购、销售的竞争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氯碱市场日益国际化,全球化自由竞争发展的特征逐渐显露。

全球氯碱市场按区域划分为北美、西欧、拉美、东欧、亚太、非洲及中东七大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北美、西欧及亚太地区,占全球市场总能力的近2/3。从世界各大公司扩建情况来看,全球氯碱大公司目前正在进入进一步垄断生产能力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新时期,从而使氯碱市场更加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断拉动世界氯碱产品的需求增长,全球氯碱产品尤其是PVC的消费需求多年保持5%的增长率,其中亚洲和非洲消费增长最快,亚洲达到9%的高速增长;东亚地区是全球氯碱装置产能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传统氯碱生产大国和地区,也集中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氯碱生产能力;中国市场伴随着房地产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氯碱消费大国,在世界氯碱市场中的平衡作用越来越明显;另有报告称,印度将成为中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大PVC消费国[5]。

中东地区凭借其廉价的原料优势迅速崛起,其PVC生产能力是全球产能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近几年依靠大力发展众多的石化一体项目,通过自身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产品结构优化,开发高附加值的乙烯基下游产品延伸到PVC行业,氯碱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而美国借助天然气制乙烯生产PVC的强大优势,其氯碱产业逐步布局全球;特别是目前美国页岩气开发高潮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将构筑成熟的下游石化产业链,其乙烯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甚至超过海湾地区,在国际氯碱行业的地位可以进一步得到巩固。以此判断,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仍是乙烯基以及氯碱领域的强国。中国由于多年来持续高温的房地产经济,氯碱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烧碱和PVC产能分别从2002年的980万t/a、434万t/a跃升至2012年的3736万t/a、2341万t/a,成为了全球的氯碱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氯碱产能的扩大和国内市场遇冷,向外寻求出路将是一项关键性的战略转变。在氯碱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美国和亚洲的竞争不可避免,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淡化、环保成本加大和煤基原料价格上涨,我国特色的电石法PVC并不比中东和美国更低成本的氯碱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以及乙烯基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却将进一步削弱国内氯碱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球氯碱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进一步垄断生产能力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新时期,从而使氯碱市场更趋国际化。在中国氯碱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这种全球化的竞争不仅包括国内氯碱企业与国外氯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而且包括国内氯碱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以及国内企业与跨国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可见,全球化竞争已成为氯碱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大趋势。中国氯碱企业在此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面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实力差距很大的国内外氯碱生产企业在全球同一竞技场中角力,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6]。中国氯碱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理性对待世界一体化的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占据一席之位。

2.2 绿色竞争

全球化竞争的残酷性给中国氯碱这种全球性行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西方国家利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与世界绿色经济兴起的趋势,对中国氯碱产业走清洁生产、绿色化工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中国氯碱行业自身角度来说,打造绿色竞争力有助于提高氯碱企业整体竞争力,能更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开绿色贸易壁垒,占领市场和扩大销路;可见,绿色竞争是氯碱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环节,它的强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氯碱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7]。

氯碱特别是PVC产业是具有典型高耗能、高污染特征的“双高”产业。同时,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从目前氯碱行业现状和产业布局向西部转移、PVC原料路线逐步电石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电石法PVC短时期在中国西北地区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是站在更长远的未来和全球新产业竞争环境的角度看,西部地区电石法PVC从根本上并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化工的要求;加之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逐步丧失,西北地区“烧碱+PVC”的发展模式在全球竞争中却越来越显步履维艰,将在内外力量使之不断弱化的过程中不复存在。

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和节能减排要求更加严格的状况下,氯碱产业更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摆脱“双高”的帽子。一方面按照绿色化工的要求和原子经济性的原则,充分体现绿色化工原子经济理论在循环经济模式上的应用,有效提高原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大量开发和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技术的使用,寻求低成本的原料来源,加快落后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更新速度,彻底摆脱“两高”帽子,走绿色化清洁生产道路,实现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2.3 成本竞争

氯碱大宗产品(烧碱、PVC)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产品同质化严重,较难进行差异化的生产;而且氯碱下游主要客户是典型的工业用户,顾客们只需按量订货,很少考虑是谁的产品,关心的只是产品的售价。另外,从氯碱行业发展态势和氯碱产品特征来看,目前氯碱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氯碱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从价格上做文章。而成本低的生产企业,即便在产品市场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也能依托其低成本优势迅速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8]。因此,对氯碱行业来说,成本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从国内氯碱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立成本优势可能来自4个方面:低成本的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相比之下,以地理位置和资源基础具备的成本优势往往更具有持久性,拥有地理位置优势的企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业往往可以形成局部垄断,而一流的自然资源更是无法复制的。由此可以判断,资源禀赋直接决定了氯碱特别是PVC工艺路线的选择和成本优势的大小,使PVC呈现出原料路线的多元化特征,各具成本优势的工艺路线将同步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由此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该地区的电石法PVC生产企业较国内其他电石法PVC生产企业的成本优势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PVC树脂生产工艺主要有乙烯法和电石法2种,其原料成本主要就来自电石和乙烯的成本差异。按照现在电石价格3050元/t、乙烯价格1150美元/t计,仅在PVC碳源成本方面乙烯法比电石法显示出较大的成本优势(生产1t电石法PVC消耗1.43t电石,生产1t乙烯法PVC消耗0.46t乙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取6.16,乙烯价格为7084元/t,则生产1tPVC的乙烯成本为3259元;电石价格为3050元/t,则生产1tPVC的电石成本为4361元;二者的成本差异为1102元/t。2种生产工艺中电石与乙烯价格对应图见图

7。

图7 2种生产工艺中电石与乙烯价格对应图Fig.7 Comparisonbetweencalciumcarbideprice

andethylenepriceintwoprocesses

仅就生产成本而言,2种工艺的成本优势随着乙烯和电石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过去国际油价和乙烯价格较高,而电石价格较低,二者的价格交汇点落于图7的曲线上方即电石法PVC优势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借助资源优势快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产能实现快速增长,走出了一条采用电石为原料路线的PVC发展之路。但目前,随着国际油价的变化,乙烯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国内电石价格在国家高价能源政策下不断上涨,2种工艺的成本优势出现逆转,电石价格和乙烯价格的交汇点处于

图7的曲线下方,此时乙烯法PVC比电石法PVC显示出更具有成本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乙烯法PVC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的形势下,通过进口乙烯发展PVC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按照目前7084元/t的乙烯价格,只有当电石价格低于2267元/t[7084×0.46÷1.43=2267(元)]时,电石法PVC才有可能和乙烯法PVC在成本上抗衡,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西北地区的“煤—自发电—电石—PVC”这种一体化商业模式的氯碱企业才能做到。因此,在目前PVC行情低迷导致全行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西北地区的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和沿海的乙烯法PVC生产企业借助成本优势仍可实现盈利。由此可见,西北地区的一体化电石法PVC和沿海地区乙烯法PVC将是未来中国具有成本优势的两种模式,其他PVC企业极有可能会因缺乏成本优势而不得不退出PVC行业。

另外,煤制烯烃的产业化成功应用对西北电石法PVC的未来走向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为西北的氯碱企业展现了另一个可能。“煤—甲醇—烯烃—PVC”工艺路线是以煤为原料,这一工艺路线前段部分与电石法的原料相同,却没有电石法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同时可以不用合成氯化氢,乙烯可用氯气直接氧氯化得到氯乙烯,也免除了乙炔和氯化氢合成氯乙烯时用到的汞触媒;在后半段由烯烃平衡氧氯化得到氯乙烯与乙烯法PVC路线一样。因此,该工艺路线集电石法PVC生产工艺和乙烯法PVC生产工艺二者之长,具有原料易得、能耗少、生产成本低、

污染小的特点[9]

。穿插于电石法和石油法的煤制烯烃路线的PVC生产示意图如图8所示。煤制烯烃PVC与电石法PVC生产成本比较如图9所示。

由图8、9可以看出,采用煤制甲醇制取烯烃路线获得的乙烯用来生产PVC,比电石法PVC具有5%~10%的成本优势。在煤价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差距更为明显,如在煤价为100元/t时,电石法PVC生产成本为4350元/t,而通过煤制烯烃路线制取PVC的成本为4105元/t;当煤价增加至700元/t时,电石法PVC生产成本高达近7000元/t,而煤制烯烃路线制取PVC的成本仅为6205元/t。在资源和能源获取成本不断增加的宏观趋势下,煤制烯烃路线PVC更是显示出了比传统电石法PVC绝对的成本优势。随着煤制烯烃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西北地区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未来有可能更多的电石法PVC企业将转向采用“煤—甲醇—烯烃—PVC”这一洁净和节能的低成本工艺路线,彻底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摆脱传统电石法PVC“双高”的帽子,因此煤制烯烃PVC极有可能成为电石法PVC的强力竞争对手。

图8 穿插于电石法和石油法的煤制烯烃路线的PVC生产示意图

Fig.8 ProcessflowdiagramofPVCproduction

viacoal-to-olefinmethodcrossing

overcalciumcarbidemethodandpetroleum

method

图9 煤制烯烃PVC与电石法PVC生产成本比较Fig.9 ComparisonofPVCproductioncostbetweencoal-to-olefinmethodandcalciumcarbidemethod

2.4 差异化竞争

低成本竞争策略过去一直是氯碱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因为较低的生产成本即便在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削价与对手进行激烈竞争,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随着氯碱企业生产成本不断走高,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优势”的逐渐丧失,凭借资源优势的低成本竞争策略发生转变,动摇目前国内氯碱市场低级的价格竞争模式,促使氯碱行业的整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加上政府对差别电价和取消各地优惠电价等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将迫使氯碱市场由低价同质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竞争模式更趋于多元化。氯碱企业的盈利渠道有2种方式:①开源,就是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②节流,就是通过低成本竞争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利。降低成本是氯碱企业永远的主题,但在全球化和新的产业形势下降低成本不是永远的办法。低成本竞争的要求是在一定时期内较快地降低生产成本,这里不仅有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的问题,还有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问题,很难快速把成本降下来;因此,低成本竞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受到较大的限制,特别是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当成本降低到一定的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再降低些许成本。可见,低成本竞争的风险性和作用的有限性,决定了低成本竞争的范围是有限的,效果是短暂的,尤其是目前国内氯碱产能严重过剩、“两多两少”(通用产品多、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专业化高档化的材料少)情况日益突出,产品系列化、精细化程度差,决定了氯碱企业继续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没有出路,只能在差异化竞争中突围,尤其是那些在成本竞争方面尚处于劣势的氯碱企业,走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避免价格竞争,不失为上佳之选。

差异化是指企业通过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区别的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因素以获取竞争优势,其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企业一旦获得差异化的地位,就可以得到价格溢价的报酬,或在一定的价格下出售更多的产品,或在周期性、季节性市场萎缩期间获得诸如买方忠诚等相应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成本竞争也是差异化竞争的一种形式,是成本上的差异,这种成本上的差异,最后将导致价格上的差异。总的来说,差异化竞争可以使企业之间展开良性的非价格竞争,它为各个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进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产品差异化是目前氯碱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最常见的方式,企业的产品种类、性能、质量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不仅会使外部进入者消耗巨资去克服现有客户的品牌忠诚所造成的障碍,还会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我国氯产品结构中,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无机氯产品比例相对过高,有机氯产品等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精细化工产品和专用料生产严重不足,因此氯碱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氯产品来实现氯产业链附加值的提高。PVC方面,国内产品也是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很多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的领域尚未完全开拓,但PVC产品的品种数量、性能的竞争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未来发展的主流必然是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专用PVC生产领域迈进,尤其是对PVC进行改性提高其刚性、韧性、热稳定性,进一步创造细分市场、拓宽产品应用范围、提

1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是PVC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烧碱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当地区域内的下游行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来稳固主要销售渠道,并重视国内市场的整体布局和出口渠道的拓展,有效地策应、配合主销售渠道,使烧碱的销售处于多边稳定状态;同时可以开发部分精细化的烧碱利基产品,如肌氨酸钠、、氟硼酸钠、丙烯磺酸钠、促进剂

Na-22、六氟磷酸钠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无机和有机耗碱产品,使产品结构多元化,保持氯碱平衡,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5 速度竞争

速度竞争指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快识别、适应产业环境和顾客需求的改变,并作出快速反应。国内氯碱企业通常通过关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确有很多氯碱企业通过这一竞争策略,甚至将这两种竞争优势融合起来并成功实施,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获得了超常的利润。如沿海部分氯碱企业对乙烯法PVC和电石法PVC在新的形势下成本优势出现逆转作出快速的应对,部分企业抛弃了不具有优势的电石法PVC技术路线,转向成本更低的乙烯法PVC,在氯碱产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支撑了企业获利;再如对市场前景看好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产品,其气固相生产工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多家氯碱企业虽然和这些外国公司商讨技术转让事宜,但最终仅有杭电化从法国阿柯玛公司引进了气固相CPVC的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建成投产了5kt/a的装置。杭电化也许不是第一个关注气固相CPVC生产工艺的企业,但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气固相CPVC生产的企业,杭电化在对CPVC市场和技术引进的反应时间上发掘出了另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力———“速度”,杭电化在CPVC方面基于速度竞争的优越性就在于比国内其他竞争对手更快地为下游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品质和成本,这种从强调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提升到强调反应时间的速度竞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强调快速反应的速度竞争也可以看作是差异化竞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犹如高成本和缺乏吸引力的特征会降低顾客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一样,对顾客需求的缓慢反应也会迫使顾客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特别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氯碱市场中,速度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同时,速度也是检验一个企业适应性的有效方法,行动迟缓的企业不可能像快速反应的竞争者那样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调节,即便最终能够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带来一定的效果,但在绩效维度上也不及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者。比如在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且廉价的西北地区坑口煤价仅100~150元/t,这样廉价的煤炭用于自发热电其成本仅0.12~0.17元/(kW?h),因此利用新疆当地的煤炭资源发展高耗能产业将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也就是新疆天业集团和新疆中泰化学在当前国内

PVC行情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仍能获取相当利润的重要原因,更是当前许多氯碱企业不断把生产基地往煤炭资源丰富的晋、陕、蒙、宁、甘、新等地迁移的最大源动力。但另外一个问题是,内地氯碱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入驻西北地区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十年前一些富有远见的氯碱企业建厂于西北,能够以极为微小的代价获取大量的优质资源,而且地理位置更好,政策成本也低,那时入驻西北的企业很少,因此获得的优惠条件非常多;随着入驻西北企业的增多,资源成本和政策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资源品位较之前变差,地理位置也更偏。由此可见,速度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对产业环境的变化作出应对的速度和强度将直接导致市场主导权的转移。

在当今氯碱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速度成为了超越成本和差异化的获胜关键因素之一,思维迟钝、行动缓慢的“大鱼”未必吃得了头脑灵活、动作迅速的“小鱼”,相反倒是出现了“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这就是美国著名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商思科公司CEO钱伯斯提出企业经营的“快鱼法则”。“快鱼”指的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紧跟环境变化并作出快速反应的企业,这一特征意在强调企业必须随时调整思路以适应产业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这在根本上是一种战略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战略问题的重视和敏感程度,是企业捕捉、谋划、解决战略问题的一种能力。谁的紧迫感强、反应快,谁就能领先一步,成为抢占先机的“快鱼”,而对产业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的“慢鱼”就只能面临被吞噬的命运。曾以优质胶卷执全球胶卷市场之牛耳的柯达公司在全世界都为数码摄像技术激动的时候,却对自己发明的数码技术不屑一顾(柯达公司在1975年开发生产了世界上第1台数码相机),仍然固守传统地盘,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数码成像领域错失发展良机,成为了产业转型的典型“慢鱼”,最终失去市场而申请破产保护。尽管柯达的“葬礼”已经快要被人遗忘,但摩托罗拉、诺基亚、东芝、索尼、爱国者却都在

11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排队等候着“档期”;和柯达公司一样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诺基亚公司在2004年就开发出了带有触摸屏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然而,诺基亚公司的决策层却缺乏对时代发展和未来市场走势的前瞻性,唯恐伤筋动骨的更新换代会导致自己传统优势的丧失,将其发明的智能手机扼杀在摇篮中,自己更是未能及时将市场重心转向智能机领域,智能机被苹果和三星发扬光大,昔日的手机巨人走下了神坛,正面临被微软收购的命运。柯达和诺基亚的命运表明,一个企业不论曾经有多么辉煌,历史多么悠久,如果在经营战略上反应迟钝慢人一步,就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最终申请破产保护的局面。

今天,中国氯碱行业的变动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新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和资本介入对行业的影响是颠覆式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超越成本的竞争方式,中国氯碱企业唯一能做的是快速适应和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思维要快一步,行动更是不能落下。在氯碱行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有的企业获得产品信息后,步步请示汇报,层层反复研究,顾虑重重,丧失良机,丢掉市场;有的企业则闻风而动,打破常规,扬长避短,整合优势,迅速上马,结果很快占领市场,效益明显。两相对比,思想活跃动作快捷的企业自然领先一步,及早抢得了市场商机。

速度竞争除了快,更需要准,体现的是企业决策者洞察未来的战略眼光和准确研判的决策能力,同时还要把准落实于企业的高效执行力上,这也对企业的实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氯碱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光有求变图新的观念和决心还不够,还要具备过硬的自身实力和良好素质。

2.6 规模竞争

氯碱工业属于典型的规模工业,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氯碱企业在成本、技术、资源利用、市场控制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全球主要氯碱生产国家如日本、美国、韩国等都形成了少数大型氯碱企业垄断本国生产的局面。从国际经验和氯碱生产实践来看,国外氯碱企业装置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规模化程度十分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烧碱产能就达330万t/a,西方化学公司达300多万t/a,英国ICI公司也有220万t/a以上。国际PVC巨商产能大都在100万t/a以上,甚至超过300万t/a,可见欧美发达国家的氯碱产业集中度非常高,具备非常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抗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然而在我国,目前有烧碱生产企业203家,烧碱企业平均产能约18万t/a;PVC生产企业97家,PVC企业平均产能22万t/a左右,和国外大型氯碱企业相比,我国氯碱行业集中度极低,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规模的加大,单位产品的投资降低,同时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取得成本优势。通常来说,氯碱产品的投资和固定成本与生产能力的变动率不是按比例线性增减,而是随着生产能力的大幅度增加出现相对较小幅度的变化。比如对50万t/a和100万t/a的PVC项目,虽然二者生产能力为2倍关系,但以目前的投资额度而言,50万t/aPVC及其配套项目大约需要30亿元,100万t/aPVC及其配套项目大约需要50亿元,因此二者由于规模不同其单位产品产生的折旧费用出现差别,规模越大的生产装置,其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更低(以10年期计,50万t/a生产装置的单位产品折旧费用为:30000÷50=600元/t,100万t/a生产装置的单位产品折旧费用为:50000÷100=500元/t);相似地,其他如人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固定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从而可通过扩大产品数量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成本变化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产品装置能力和销售量越高,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就可以获取装置的规模经济效益。而且,随着装置产能规模的加大,企业在行业的话语权随之增加,市场经营变得相对容易,从而取得包括成本在内的集群优势。装置的规模效益曲线如图10

所示。

图10 装置的规模效益曲线

Fig.10 Plantscale-benefitcurve

同时,发挥规模效益作用不是片面地追求企业装置规模越大越好。对氯碱装置而言,随着产能的增加,其固定成本的降低也存在“边际效应”,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固定成本的降低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会再随装置能力的扩大而降低,也就是说在图10B点以后,企业将享受不到装置产能增加带来的明显经济效益,比较合理的

21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装置能力是在A和B之间的范围。就目前国内氯碱技术装备和发展情况来看,烧碱和PVC装置达到50万~100万t/a的能力是较为合理的经济规模。

氯碱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主要有2种方式:①兼并重组,②内部扩张。但通过兼并或收购方式使企业达到经济规模却是最为快捷的方法,可以给企业带来单靠自身积累不能很快达到的规模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因此,通过并购不但可以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迅速降低、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可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以促进垄断竞争性的结构,产生垄断竞争效应。这种投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般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买卖和流动,而是购进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换句话说,就是把以前由几个经营单位进行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内部化。

氯碱企业施行兼并或收购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快速达到规模经济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我国氯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从目前国内一些氯碱企业实施兼并收购的结果来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内部扩张并举的方式在短时期内生产装置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产业链整合也更为完善合理。如中国盐业总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整合、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入盐化工上下游产业,使之和自身的产业链贯通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形成190万t/a烧碱、170万t/a

PVC、18万t/a糊树脂的生产能力;湖北宜化集团通过整合内蒙古、新疆、贵州、青海等地的部分氯碱企业,并收购了湖北双环、重庆索特、湖南金信等20多家化工企业,形成380万t/a电石、250万t/aPVC、210万t/a烧碱的生产能力;中国化工集团整合昊华化工公司和中国蓝星公司,兼并重组多家氯碱化工企业,氯碱装置产能实现大幅度提升,形成PVC和烧碱产能各240万t/a,同时还有多种涉氯的精细化工产品、氟硅化工新材料、氯丁橡胶、聚氨酯等系列化产品;希望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和投资新建,在氯碱行业将形成210万t/a烧碱、264万t/aPVC的生产能力(详见表2)。我国氯碱行业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大规模整合、并购和重组,行业中老、小、旧的生产企业或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重组,“十三五”末期将极可能有超过500万t/a的氯碱企业问世。

表2 中盐总公司、湖北宜化、中国化工、希望集团

兼并企业的产能统计

Table2 StatisticsofcapacitiesofenterprisesmergedrespectivelyintoChinaNationalSaltIndustryCorporation,

HubeiYihuaGroupCo.,Ltd.,

ChinaNationalChemicalCorporation,andHopeGroup企业名称旗下企业产能

 

 

 

 

 

 

 

 

中盐吉兰泰

40万t/aPVC

4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06万t/a电石渣水泥

中盐株化

30万t/aPVC

28万t/a离子膜法烧碱

中盐红四方

15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0万t/a糊树脂

中盐华祥

1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20万t/a采卤工程

中盐常化

25万t/a离子膜法烧碱

28万t/aPVC

中盐华湘

8万t/a离子膜法烧碱

8万t/aPVC糊树脂

中盐青海

(新建)

40万t/aPVC

36万t/a离子膜法烧碱

64万t/a电石

100万t/a电石渣水泥

中盐运城

(新建)

40万t/aPVC

35万t/a烧碱

 

 

 

 

 

 

 

蓝星江西

星火有机硅

50万t/a有机硅单体

24万t/a有机硅产品

8万t/a离子膜法烧碱

蓝星北化离子膜电解槽国产化

蓝星山西

合成橡胶

11万t/a氯丁橡胶

18万t/aTDI

20万t/aMDI

1.5万t/aADI

50万t/a电石等项目

蓝星

沈阳化工

12万t/a糊状树脂

50万t/aCCP项目

7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2万t/a隔膜法烧碱

 

 

 

 

 

 

成都华融化工12万t/aPVC

河北宝硕集团

13万t/a烧碱

16万t/aPVC

包头海平面

(新建)

32万t/a烧碱

40万t/aPVC

60万t/a电石

乌海中联化工

(新建)

120万t/aPVC

100万t/a烧碱

240万t/a电石

600万t/a电石渣水泥

鄂尔多斯

东海新能源

(新建)

40万t/aPVC

36万t/a烧碱

60万t/a电石

60万t/a石灰石

河南叶县

盐化工(新建)

3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36万t/aPVC

31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续表

企业名称旗下企业产能

中 国 化 工 集 团 (昊 华)河南昊华宇航

5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50万t/aPVC

四川昊华鸿鹤

3万t/a氟乙烷

8万t/a四氯乙烯

3万t/a聚苯硫醚

5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0万t/a隔膜法烧碱

20万t/a甲烷氯化物四平昊华

25万t/a离子膜法烧碱

28万t/aPVC

黑龙江昊华

3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30万t/aPVC

贵州昊华贵阳

(合作新建)

8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00万t/aPVC

150万t/a电石

200万t/a电石渣水泥

山东昊华

德州实华

24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8万t/aPVC

5万~10万t/a氯乙酸

河北昊华

盛华化工

14万t/a离子膜法烧碱

15万t/aPVC

湖 北 宜 化 集 团内蒙古宜化

3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40万t/aPVC

60万t/a电石

20万t/a甲酸钠

青海宜化

30万t/a离子膜法烧碱

30万t/aPVC

40万t/a电石

新疆宜化

(新建)

200万t/a尿素

180万t/a电石

100万t/a烧碱

120万t/aPVC

200万t/a电石渣水泥

120万kW自备热电厂

青海柴达木

宜化(新建)

60万t/aPVC

50万t/a烧碱

100万t/a电石

2套30万kW热电联产

100万t/a焦化项目

2.7 产业模式竞争

成功产业模式是建立在对自己既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的。资源基础不同,产业模式也应不同。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即使作了适当的改良也较难成功。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有自身的擅长之处,也都有资源相对集中的方向,如果将这些优势不断加强、整合与补充,并按照项目运营的标准,持续完善改进,数年下来,就会逐渐形成较为独特并且非常适合自己的产业模式。

从近几年氯碱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氯碱产业未来主要将形成如下3种产业发展模式[10]。

(1)与石化相结合的规模效益型。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装置规模大,产品品种多,与石油化工相结合,PVC产品以乙烯法为主,还包括大量的其他有机氯产品;同时,地理位置处于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港口条件优越,目标市场容量大,产品运输和物流成本低;但其缺点是能源价格和环保要求较高,也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偏高;若缺乏上游的炼油作依托,所需石化原料外购的话,供应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这类企业包括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是目前我国氯碱行业的骨干力量。

(2)与精细化工结合的特色优势型。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其既有的氯碱平台为依托,往下游拓展极具特色的氯碱产品,并以此为核心不断壮大产品树,延长产业链,形成特色产品产业群,不以氯碱装置能力为追求目标,而是追求企业特色产品的最长产业链、最新技术与最高品质,达到该产品在国内的最大规模、最大市场份额和最好经济效益[11]。

国内的一些知名氯碱企业基本形成了有其特色的产业链,南京化学公司、梅兰集团、扬农集团、无锡化工集团、巨化集团等一批20万~30万t/a的氯碱产能及具有特色的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系列正在形成。南京化学公司重点发展以氯苯为龙头的农药、医药系列产品,江苏梅兰集团和浙江巨化集团通过甲烷氯化物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的有机氟化物产品,江苏扬农集团重点发展耗氯农药和甘油法环氧氯丙烷产品,无锡化工集团的主要耗氯产品为三氯乙烯和高纯氯乙酸……。这些氯碱企业都是在透彻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构成特色,不盲目跟从,理智选择项目,从而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3)西部地区以电石法PVC为核心的资源型(成本优势型)。

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近几年施行的西部开发战略推动了西部氯碱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形成了新疆天业、新疆中泰、新疆圣雄、山西榆社、青海盐湖、宁夏英力特和内蒙古亿利化学等一批以电石法PVC为核心的氯碱企业,凭借煤炭、原盐等资源优势,通过走盐碱联合、电碱联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基本都是“PVC+烧碱”产业模式,但凭借其丰富的煤、盐、石灰石资源为依托,以电石法

41

综 述 氯碱工业 2013年

PVC为核心,通过实现煤、电、盐、化一体化产品链,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其PVC和烧碱成本在国内处于最低水平,凭借其绝对的资源优势抵消了在技术、管理、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不足。

上述3种产业结构基本代表了未来能够在氯碱行业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因此,氯碱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条件以及所处的外围环境带来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类型,如果一味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必然会丧失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会,甚至招致破产的命运。比如新疆地区氯碱企业如果置自身的煤炭优势不顾,而去发展精细化有机氯产品,或者说华中地区一些氯碱企业不走精细化道路,非要走低成本道路和西北的氯碱企业去拼烧碱和PVC的生产成本,这都是非常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可见,任何发展模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看跟自有资源和外围环境的匹配程度。氯碱企业通过对自身所处的外围环境和既有资源的整合分析,就可以发现与之相匹配的优选产业模式,对氯碱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产业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总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氯碱企业随时对自身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还能够发现自身产业模式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调整才能与发展趋势相吻合,使产业转型和升级更有方向感。

未来氯碱产业应根据项目选择区域发展,如高耗能氯碱产品选择在具有能源优势的西北地区,尽量利用当地的煤矿资源;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尽可能在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的东部地区生产,便于进入市场并出口;大型石化项目则应依托沿海港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进口石化原料并方便出口石化产品。选择项目时,企业更应考虑装置的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立足内需、兼顾出口的发展思路[12]。3 结语

当前,中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行业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氯碱产品尤其是PVC市场遭遇寒流,整个行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而资源、能源价格呈刚性上涨又使得氯碱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氯碱行业的发展已由过去快速的规模扩张步入了结构调整时期。

在氯碱产品价格长期低迷而生产成本不断走高、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而氯碱产能持续扩张的双重矛盾下,中国氯碱产业正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严峻挑战,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装置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单一、低端同质化产品多、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少,综合表现为氯碱企业普遍性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当前经济大环境呈冷运行态势,导致氯碱行业主导产品PVC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氯碱企业的整体收益严重受挫,暴露出氯碱行业产业链上产品综合盈利能力的脆弱。

因此,氯碱企业只有分析好氯碱产业的发展现状,才能透视其未来的竞争特点,并在产业转型和升级时面对经济发展的风风雨雨不至于成为一只无人驾驶的小舟而随波逐流。中国氯碱企业的管理者们只有秉承坦然平和的心态,时刻紧随行业发展的脉动,坚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在行业“风和日丽”之时快速前行,才能面对行业的冬天而坚定地活下来。

参考文献

[1]邓科.全球一体化竞争环境下传统氯碱企业在危机中的战略突围[J].氯碱工业,2013,49(10):1-14,17.[2]高旭东.2012年国内氯碱形势综述[J].氯碱工业,2013,49(6):1-11.

[3]周军,张新力.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发展的挑战和趋势[J].聚氯乙烯,2012,40(7):1-4.

[4]永言.石化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N].中国石化报,2012-02-07.

[5]邴涓林.2011年中国PVC产业状况分析[J].聚氯乙烯,2012,40(5):1-8.

[6]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中国聚氯乙烯行业研究报告[C].2013.

[7]孙宏伟.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理性应对[J].研究与探索,2012,5:128-129.

[8]封晔.创建绿色企业提升竞争能力[J].经营管理,2009(1):73-74.

[9]刘安乐.恒通化工低成本战略研究[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1.

[10]邓科,唐红梅,张定明.煤制烯烃路线PVC取代电石法PVC的机会与不确定性分析[J].聚氯乙烯,2012,40

(4):1-5.

[11]周兵.氯碱行业产业链条设计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12]吴永肃.推进我国氯碱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氯碱产业发展的模式[J].江苏氯

碱,2010(8):1-5.

[13]专家建议涉氯项目建设应因地制宜[J].江苏氯碱,2011(1):22.

[编辑:蔡春艳]

51

第11期 邓科等: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综 述

中国氯碱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竞争特点分析

作者:邓科, 张定明, DENG Ke, ZHANG Dingming

作者单位: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4

刊名:

氯碱工业

英文刊名:Chlor-Alkali Industry

年,卷(期):2013(11)

参考文献(13条)

1.邓科全球一体化竞争环境下传统氯碱企业在危机中的战略突围 2013(10)

2.高旭东2012 年国内氯碱形势综述 2013(06)

3.周军;张新力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发展的挑战和趋势[期刊论文]-聚氯乙烯 2012(07)

4.永言石化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2012

5.邴涓林2011年中国PVC产业状况分析[期刊论文]-聚氯乙烯 2012(05)

6.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中国聚氯乙烯行业研究报告 2013

7.孙宏伟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理性应对 2012

8.封晔创建绿色企业提升竞争能力 2009(01)

9.刘安乐恒通化工低成本战略研究 2011

10.邓科;唐红梅;张定明煤制烯烃路线PVC取代电石法PVC的机会与不确定性分析 2012(04)

11.周兵氯碱行业产业链条设计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2010

12.吴永肃推进我国氯碱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氯碱产业发展的模式 2010(08)

13.专家建议涉氯项目建设应因地制宜 20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a9484185.html,/Periodical_ljgy20131100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