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评审

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评审
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评审

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

(评审稿)

国家电网公司

二○○八年七月

目录

1.前言 (1)

1.1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1)

1.1.1国外数字化电网研究情况 (1)

1.1.2国内数字化电网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情况 (2)

1.1.3国内数字化电网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

1.2数字化电网的内涵 (4)

1.3数字化电网的目标 (7)

1.4目的和意义 (8)

1.5本框架的总体思路 (9)

1.6与其他研究框架的关系 (9)

2.总体研究思路 (10)

2.1总体技术路线 (10)

2.2主要研究内容和课题设臵 (12)

2.3总体目标 (13)

3.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13)

3.1体系和标准研究 (13)

3.1.1数字化电网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14)

3.1.2数字化变电站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14)

3.2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共性技术研究 (15)

3.2.1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5)

3.2.2电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9)

3.3电网信息集成共性技术研究 (20)

3.3.1电网分层协调统一建模技术研究 (21)

3.3.2电网信息集成与共享技术研究 (22)

3.4电网分析决策共性技术研究 (23)

3.4.1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决策技术研究 (24)

3.4.2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25)

3.4.3配电网分析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25)

3.5综合应用示范系统研究 (26)

3.5.1数字化电网示范应用 (26)

3.5.2数字化变电站示范工程 (28)

3.5.3电网统一时间同步系统示范应用 (30)

3.6前瞻技术研究 (31)

3.6.1数字化电网前瞻技术研究 (31)

3.6.2数字化变电站前瞻技术研究 (32)

4.实施计划 (34)

4.1实施计划 (34)

4.2后续研究安排 (35)

1.前言

“十一五”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公司将大力推进坚强电网建设,着力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构建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电网,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公司将以“构建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为战略目标,大力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建设进程,到“十一五”末,数字化电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企业建设基本实现。

为建设国际一流电网,支撑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根据公司“一流三大”科技发展战略,有必要编制关键技术研究框架,整合科研力量,对数字化电网共性技术、综合应用技术和相关体系、标准进行专项研究。

1.1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1.1.1国外数字化电网研究情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未有关于“数字化电网”的正式报道,但对于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欧美发达国家都已提出了目标,启动了相关研究。

美国电力研究院、美国能源部、IBM公司等研究组织,政府部门和商业公司先后给出了对未来电网的定义,例如,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将未来的电网定义为“智能电网”(IntelliGrid);美国能源部的电力输配局在2003年7月发布的“对电力第二个百年的全国范围的构想”的报告中提出了”GRID 2030”的概念;美国的Battelle研究所和IBM公司也先后分别提出了“智能电网”(GridWise或者Intelligent Power Grid)的概念。这些概念主要为数字化社会,也为整合电力用户和电力市场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他们认为新的电力系统基础架构将是综合的、自愈的、电子控制的(具有特别好的灵活性和响应)可把实时信息和能量交换融合为一体的网络。

欧洲于2005年提出了欧洲技术平台(ETP)的智能电网(SmartGrid)的概念,对欧洲2020年左右的电力网络提出了构想,与此类似,美国提出了综合能源及通信系统体系结构(IECSA-Integrated Energ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这些概念的共同点是均包含了可靠、灵活和经济的电力和信息流传送,以及安全的通信,主张全面的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由的电力交易、分布式的电源供应、电网和用户之间双向的互动,实现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效益和效率,以及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的目标。

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研究,国外走在了前面。设备方面,基于不同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工艺日趋成熟,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多座变电站已经成功应用;标准方面,IEC集中国际主流科研机构和制造商从1995年就开始制定IEC61850系列标准,ABB、SIEMENS等满足该标准系列的产品也已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

1.1.2国内数字化电网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情况

作为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电网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坚持以数字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带动电网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各种先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公司在数字化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服务于电力生产和统一调度的发展需要,以宽带网络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电网信息基础设施已具规模,骨干网络覆盖全部网省公司。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了统计数据等关键信息的及时上报、自动汇总和动态发布。以安全、经济地生产、运营电力为基础的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全部网省公司、地区级电力调度机构均配臵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了电能量计费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新规则下的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变电站实现了计算机监控和无人、少人值守。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开始应用于输电、变电和配电管理等业务。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如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设备检修管理、变电站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等在电网生产管理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优质服务为中心的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如集中抄表计费、用电查询等系统直接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客户服务。电力负荷管理、电力营销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得以广泛应用。总而言之,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各类信息系统已全面覆盖了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调度和维护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深入到电网生产运行、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其中,国产调度自动化系统总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IEC61850

和IEC61970系列国际标准的应用方面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调已分别组织了六次IEC61850和IEC61970标准的互操作试验。基于IEC61970系列标准的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调度数据整合和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等已得到大量应用。分布式建模及模型拼接和基于E格式的电网运行动态数据交换为电网信息共享和一体化分析计算提供了重要基础。基于IEC61850系列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也已经开始试点应用,国调已着手制订工程实施规范。

在公司科技、生产和调度等部门的领导下,各级科研和生产单位在数字化变电站和电力生产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

1)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的一大热点,一些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应用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基于不同原理的数字式互感器和智能化高压电器,在不同地区的多座变电站已经开始试用。

2)部分省公司以建立“数字电力公司”为目标,通过宽带互联网实现了省级电网输电、配电、调度、营销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变电站建设视频监视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建设的远程实时监控。

3)部分省公司在关于实时/历史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电网企业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通过数字来全方位地描述电网和设备的实际状态,在支撑电网和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精细化和电网规划科学决策的精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部分省市公司在“数字化供电系统”方面进行了尝试:以电力公司物理供电网络为模型,研究了“数字化供电系统”的内涵,建设了城区“数字化供电系统”。

5)部分网省公司开展了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电网设备为中心,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手段,贯通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用电客户等信息的统一数字电网模型。

6)海拉瓦先进地理测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输电线路路径优化、杆塔排位优化、变电所选址等方面,为减少工程造价、保护环境、提高工程勘测设计质量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生产运行系统还是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应用系统的探索,在电力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调度、管理、经营、决策及科研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现代化。

1.1.3国内数字化电网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电网生产各应用系统都是基于本业务或本部门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数据格式,难以从整个电网公司生产全流程的角度来考虑数据的使用,导致电力公司内部不同的系统信息资源分散,横向不能共享,上下级间纵向贯通困难。这些系统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却形成了以纵向层次多、横向系统多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孤岛”。就厂站端的应用系统来说,存在着规约繁杂、信息承载率低、信息不完整、信息杂乱、系统联调复杂、数据采集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

目前还有一些生产所需信息没有纳入计算机应用系统,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合,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电网企业的综合管理。

另外,国内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体系结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窝蜂的投资建设势必带来建设模式缺乏标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体系、计量、检验及验证也缺乏统一的标准,随着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带来了如何进行入网试验、计量检验、验证评价的难题。

上述问题,已经制约了电网生产水平、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难以适应公司“构建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和电网生产运行系统下一步技术发展进步的要求。因此必须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入手,着手研究数字化电网的基础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构建数字化电网是打造信息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1.2数字化电网的内涵

数字化电网将实际物理电网上分散的信息和数据集中到电脑网络上进行共享和展示,使得物理电网有了一种数字化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的变化,意味着传统电网生产运行理念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数字化电网面向输电网和配电网,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对实际电网进行全面、精确的数字化描述,为电网生产全过程提供完整、统一、准确的信息,实现对电网直观、实时的监控和智能分析,并为规划、计划、设

计、建设、运行、调度、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提高电网公司生产效率,为建设信息化企业奠定基础。

如图1所示,数字化电网和管理信息化均服务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服务于建设“一强三优”的国家电网,数字化电网目标定位于建设“坚强电网”,以SG186工程为主体的管理信息化定位于建设“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图1 数字化电网与信息化企业及SG186的关系

作为数字化电网当中的一个节点,数字化变电站是数字化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字化”贯穿变电站自动化的始终,业内普遍认为,我们目前所研究讨论的“数字化变电站”是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信息化的运行管理系统,是其最主要技术特征。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并以网络数据为基础,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等自动化功能的变电站。

从应用的角度上看,数字化电网是要在电网公司生产信息纵向、横向普适共享基础上建立科学分析决策和综合应用体系。数字化电网面向电网设备,以统一的设备命名体系和电网拓扑为核心,将电网模型信息、地理信息运行及统计信息、计划及规划信息、设备状态等各种生产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电网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服务,如图2所示。 数字化电网 管理信息化(SG186)

数据源 基础

支撑

信息化企业

图2 数字化电网的应用视角示意图

从空间和对象维度看,数字化电网提供发、输、配、用所有的模型和运行信息。从时间维度看,数字化电网提供历史、当前和未来及规划的电网信息(如图3所示)。与现阶段相比,数字化电网能够提供更精确、更及时、更完整和更一致的电网信息。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保障电网企业的信息通畅和高效运转。

数字化电网的逻辑层次结构分为设备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现层等四层,

如下图4所示:

图4 数字化电网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1.3数字化电网的目标

数字化电网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电网生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更加智能的电网监控和更加安全的电网运行,降低电网运行的风险;更科学高效地进行电力投资建设决策,减少电网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更安全经济地进行电网运营,减少电网运行费用并提高供电可靠性;更高效的实现电网业务梳理和流程完善,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电网设备状态和电力信息的更实时、更全面和更精确的监控,提高电网的科学决策水平;第二层次,实现对电网生产信息的传输和集成,实现电网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共享,提高电网经济性和生产效率;第三层次,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各种高级综合应用系统,提高电网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对大电网的智能控制和综合协调防御。

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只有发展阶段,没有终极目

标。数字化电网通过电网模型的精确描述、电网状态的量化表述、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控、电网分析的可视表达和应用系统的简化维护等方面以达到信息描述数字化、信息采集集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展现可视化和生产决策科学化的目的。

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电网生产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在标准规范、采集控制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现有和未来建设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1.4目的和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先进的传感技术、广域监测及通信和信息技术,建设结构清晰、运行可靠、信息全面的实时数字化电网,满足电网安全运行决策支持所需的实时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信息支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数字化电网中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共享、应用及管理等各个方面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现阶段,数字化电网主要解决当前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信息采集、交换、共享与应用,提高电网生产数据的共享度、集成度、开放性及利用率,为电网企业生产、运行和决策等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统一的电网模型、历史数据和运行信息。

数字化电网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基础,也是实现公司“四化”运行的基础。通过实现数据源的统一性,构筑一体化电力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通过信息描述的标准化、统一的数据交换以及统一的数据通道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构建统一应用支撑体系,实现功能共享和数据挖掘,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数字化电网以标准化为最重要特征。

数字化电网服务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数字化电网通过节能调度实现节能降耗,通过标准化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减少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效率和效益。数字化电网没有国际先例,

本身就是重大创新。数字化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对于提高大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和灾变防治能力,提高电网生产的科学、智能决策水平,显著提高电网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5本框架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面向支撑国家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电力科技前沿,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以下简称《研究框架》),研究框架是在全面总结电网生产全流程运行已取得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生产第一线的需求,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期间组织开展了多次不同层面专家的研讨和评审,数易其稿,编制完成本《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主要针对现阶段生产实际的困难,解决公司在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面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涉及数字化电网体系及其相关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信息集成、分析决策、综合示范应用和前瞻技术研究等方面,从标准制定、共性技术研究、装臵研制、软件开发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数字化电网不是简单的数据集中,也不推翻原有系统,而是对现有成果的继承和提高。数字化电网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电网公司生产的所有专业和领域,没有现成的技术体系可供参考,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电网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广泛充分的调研和技术论证。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深入,将会面临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新旧技术融合后产生的新问题。数字化电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加完善的系统,其内涵和外延是动态的,因此,《研究框架》也是开放的,可根据技术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不断滚动修改。

1.6与其他研究框架的关系

数字化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对实际电网进行全面、精确的数字化描述,为电网生产全过程提供完整、统一、准确的信息,实现对电网直观、实时的监控和智能分析,并为规划、计划、设计、建设、运行、调

度、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数字化电网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复杂度很高、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必然与其他研究框架存在交叉,因此在本《研究框架》中并没有涵盖数字化电网领域所有的课题。

总体而言,本研究框架为电力市场、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提高城网供电可靠性、电力需求侧管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生物质能发电、间歇式新能源及接入系统等的研究提供信息基础支撑,为避免重复研究,其涉及到信息方面的共性技术课题放在本框架中进行研究,而与各具体领域相关的专业课题则安排在相应的框架中。此外,与检测技术、实验验证环境有关的课题安排在重大实验能力关键技术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

2.总体研究思路

《研究框架》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长远发展目标,对电网生产全流程进行充分调研,在现有国家电网公司科研成果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以信息模型的标准化为基础,以电网设备和网络拓扑为核心,以电网生产流程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建设数字化电网的信息源为切入点,对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框架》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根本目标,以进一步理顺电网生产系统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流向、规范数据的交换与应用为前提,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技术,以电网生产实际面临的问题为落脚点,以相关规范标准为基础,以广义测控、信息集成、科学分析决策为手段,以综合示范应用为成果检验的形式,全面推进数字化电网示范建设。

2.1总体技术路线

《研究框架》总体分为体系和标准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综合示范应用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以体系和标准为支撑,以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综合示范应用为落脚点,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关键技术进行组

合,研发综合示范应用系统,顺应“一流三大”的科技发展战略,并进一步研究前瞻技术,确保可持续发展。

体系和标准研究,主要进行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体系的软课题研究,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通过研究数字化电网的信息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体系、运行体系等来指导和规范数字化电网的研究与建设。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技术、电网信息集成技术、电网分析决策技术等共性技术。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电网各项应用功能的基础。电网信息集成技术是建立互联电力系统分层分解协调模型,在分层分布的调度管理体制下实现包括电网运行、规划信息等在内的全面信息的“需则共享”,实现电力生产信息化的集成与整合,达到纵向贯通和横向共享。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广义的数据采集、信息集成和共享技术的研究,为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奠定了监视的基础。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技术研究包括对电网的运行和调度进行辅助分析和优化决策的研究,从而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调配能力、运行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增进电网与环境、社会和用户之间的和谐发展。

综合示范应用研究,在充分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不但符合公司“大研发、大成果”的科技发展战略,而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电网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瞻技术研究,在充分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先进前瞻技术的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支撑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

《研究框架》首先进行标准规范制定和关键技术研究,然后在统一规划、明确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积极、稳妥的推进数字化电网的示范建设。需要科研机构、高校、电力公司、设计院、试验所的广泛参与,主要对单一或部分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进行试验验证,在广泛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深入和完善的过程。

2.2主要研究内容和课题设臵

《研究框架》主要服务于数字化电网的规划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体系及标准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综合示范应用系统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体系及标准研究”是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是关键,“综合示范应用系统研究”是升华,“前瞻技术研究”是助推剂。此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数字化电网的关键技术研究框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研究框架》现阶段重点关注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等方面的研究,计划安排6个专题, 14项研究课题,39项研究子课题及21项示范应用,总述如下:

专题一:体系和标准研究。包括研究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体系、制定数字化电网及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标准。数字化电网的技术关键是集成化和标准化,要实现集成化,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要体现在生产流程和电网信息的标准化。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来解决目前电网公司系统信息代码不统一,同一信息在各专业应用系统重复录入和重复制定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矛盾。标准化为数据共享和后续应用扩展奠定基础。

专题二: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技术。主要研究数字式互感器、高压电器数字化、电力系统通信以及保护、测控等关键共性技术。

专题三:电网信息集成技术。主要研究电网统一建模、电网模型与地理信息集成技术、信息辨识及重构技术、电力数据网格、海量电力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共享、配电网信息集成等关键共性技术。从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到信息资源共享,对各专业信息进行描述、定义和分类和编码,使之具有共同的语言,发挥数字化电网信息系统最大的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题四:电网分析决策技术。主要研究电网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数据展现技术、智能预警与智能调度技术、计算网格在分布式潮流计算中的应用技术、节能及经济调度技术、配网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和配网自动重构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海量的数据和分析决策技术支撑电网和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精细化和电网规划科学决策的精细化。

专题五:综合示范应用系统研究。主要开展数字化电网、数字化变电站和电网统一时间同步系统等方面的综合示范应用,通过前面各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成果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果应用的推广。

专题六:前瞻技术研究。在充分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先进前瞻技术的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支撑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

所有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根据基础性和紧迫性程度,分为三大类,分别在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2.3总体目标

《研究框架》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数字化电网标准体系、建立数字化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体系、建立数字化电网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建立基于数字化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体系。

数字化电网标准体系是指导和规范关键技术研究和数字化电网及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前提,是《研究框架》的首要实现的目标。数字化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体系实现电网生产输入输出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是数字化电网的基础。数字化电网数据共享应用体系首先要实现数据源的统一性、标准的信息模型的建立。基于数字化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体系是要建立电网生产的完整的应用支撑体系。

3.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本章是“十一五”期间公司在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的项目指南,具体的项目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合同中予以进一步细化。

数字化电网的研究方向非常多,课题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分阶段进行研究。目前主要是在现有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探索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现阶段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数字化电网体系和相关标准,研究数字化变电站、输电网和配电网的调度、运行和维护等领域的相关课题。对于规划、设计、建设、营销等环节的相关课题将根据情况对框架进行滚动修订。

3.1体系和标准研究

技术进步,标准先行。标准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中的延伸,又是实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总体说来,我们对数字

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标准的研究还很不够,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系统的建设,如何进行入网试验、计量检验、验证评价等成为新的难题。为实现公司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数字化变电站的规范化建设,必须尽快研究相关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打破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相关国际标准的试点应用,总结试点经验,进而制定国内系列标准规范,在国家电网公司领导下指导和检验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研发和建设。

3.1.1数字化电网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3.1.1.1数字化电网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

基于现实和发展的眼光、对数字化电网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全面评估,研究数字化电网的定义、内涵、外延、发展阶段及目标等内容,对数字化电网的信息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体系、运行体系等进行研究,用于规范和指导数字化电网的建设。

预期目标:

提交数字化电网体系研究报告,用于规范和指导数字化电网的建设。

实施安排:2007-2008

3.1.1.2数字化电网统一建模和信息分类标准规范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数字化电网的建模标准,用于共享数字化变电站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次和二次设备模型;研究数字化电网的分层、分区和分类的信息分类标准,用于规范数字化电网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利用;研究数字化电网信息传输标准,以适应海量电力数据传输的要求。

预期目标:

制定或者修订原有的技术标准,包括建模标准,信息分类标准和信息传输标准。

实施安排:2007-2008

3.1.2数字化变电站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3.1.2.1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数字化变电站内涵、外延、发展阶段、技术要求等内容。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国内外现状、技术体系、具体实施进程等进行全面研究及评估。研究数字化变电站装备体系以及功能体系;研究数字化变电站保护及测控体系结构;研究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架构和通信接口;研究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要求。

预期目标:

提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体系研究报告。

实施安排:2007-2008

3.1.2.2IEC61850工程实施规范研究

研究内容:

全面系统研究IEC61850系列标准,跟踪IEC61850国际标准第二版的制订,研究IEC61850与国内技术发展状况的差异,制订IEC61850国内实施规范。

预期目标:

制订IEC61850国内实施规范。

实施安排:2007-2008

3.2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共性技术研究

电网数据采集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电网各项应用功能的基础。该技术研究数字化电网的广义的数据采集控制技术,既有电网物理运行信息的采集及控制,也有也有对通信、规划、地理等非运行信息的采集及控制应用。同步采样技术是最近几年来电力系统开始研究并逐渐开始应用的新技术,它为电力系统分析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数据。数字式互感器及智能化电器的发展,开创了电力系统一次信息采集的新思路。这些新测量技术对传统的保护、测量、控制、通信等装臵也将带来很大影响。高速通信是数字化电网运行的有效载体,对通信技术的研究目标是要在站内和主站之间实现高速、可靠通信,为大电网的分析监控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3.2.1电网数据采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3.2.1.1数字式有源电流/电压互感器的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低功耗、抗干扰的远端电子模块信号处理;研究CT感应取能;研究电

容分压传感器的稳定性,包括温度的影响及杂散电容的影响;研究光纤复合绝缘筒;研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暂态特性;研究电子式互感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电子式互感器采样的同步问题及数据的可靠传输等问题。

预期目标:

研制110kV~500kV有源电子电流/电压数字式互感器(电流测量精度0.2s级,电流保护精度5TPE,电压测量精度0.2级,电压保护精度3P级),依托某一数字化变电站进行有源电子电流/电压数字式互感器的应用研究。

实施安排:2007-2008

3.2.1.2数字式互感器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数字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数字式互感器对数字化变电站体系的影响和变革;研究数字式互感器对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理论及实施架构的突破;研究现有规程对数字式互感器的约束,研究与规程、标准、规范的协调方法。

预期目标:

提出数字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前景和步骤;提出数字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对数字化变电站体系的影响和变革;提出与规程、标准、规范的协调方法,指导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

实施安排:2007-2008

3.2.1.3数模一体化合并单元的研制

研究内容:

研究与数字化输出的ECT/EVT以及常规互感器、小信号互感器接口的一体化合并单元;开发具有处理能力强、通讯速度高的高可靠性多串口和多网络接口的通讯平台;研究高精度同步采样方法;研究互感器精度测试和误差补偿方法。

预期目标:

研制出数模一体化合并单元样机,并在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

实施安排:2007-2008

3.2.1.4基于合并单元数据的超高压线路保护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开发适用于全数字化过程层接口的超高压线路保护装臵,同时具有兼容传统模拟和数字化混合应用的能力,适合于传统变电站的分步改造;研究继电保护的采样率和采样相位实时转换、异步和失步采样条件下的实时采样数据处理、基于实时重采样的数字化频率跟踪、过零点和峰值提取;研究数字化过程层接口技术条件下继电保护的数据完整性和容错措施;研究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原理改进和创新。

预期目标:

研制出基于MU数据的超高压线路保护装臵,并在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

实施安排:2007-2008

3.2.1.5基于合并单元数据的超高压测控与中低压保护测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适用于未来采用合并单元和智能组合电器的超高压变电站的新一代测控装臵和中低压变电站成套保护测控装臵的配臵方式;开发符合IEC61850标准的具有高电磁兼容能力的网络化保护测控软硬件平台;研究高速、高精度同步数据采集技术,以及采样数据同步抽取、同步合并、数据容错和补偿算法;研究采用GOOSE技术的同期和重合闸实现方法。

预期目标:

研制出基于MU数据的超高压测控装臵和基于MU数据的中低压成套保护测控装臵样机,并在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

实施安排:2007-2008

3.2.1.6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微型化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通过对目前应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技术特征分析以及对各种实时操作系统开发产品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实时操作系统进行适用性研究与开发,实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种装臵如测控装臵、保护装臵、远动工作站的实时性的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满足电力系统各类装臵对实时性的需求。

预期目标:

解决目前实时操作系统在开发产品存在问题,提出实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种装臵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实现。

实施安排:2007-2009

3.2.1.7用于嵌入式监控软件的实时数据库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嵌入式平台下监控软件开发的特定技术要求;研究嵌入式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访问存储与管理技术;研究基于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的监控软件开发平台;研究基于嵌入式平台的高效图形显示软件;研究遵循IEC61850标准的数据模型、通信协议与通用配臵工具。

预期目标:

提出和建立一套嵌入式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该系统的基于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计算机监控软件;支持IEC61850标准的信息对象模型和服务;提供通用的组态软件,满足装臵互换性的要求;提供友善人机接口,满足变电站安全操作、经济运行等管理需求。

实施安排:2007-2009

3.2.1.8高压开关快速同步操控智能终端研制

研究内容:

针对变电站过程层设备控制问题,研制满足IEC61850过程层总线接口要求,具有信号采集、高精度同步、快速操控、在线监测等功能的高压开关用智能终端。

预期目标:

提交变电站过程层控制关键技术和性能参数研究报告;研制高压开关快速同步操控智能终端;与一次设备厂家合作,在现场示范应用。

实施安排:2008-2009

3.2.1.9基于数字式互感器的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数字化变电站中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解决数字式互感器难以提供高频信号的问题;研究基于10kHz以下信号的精确故障测距的原理和算法,完善现有的行波分析方法或阻抗法并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综合分析利用不同频段、不同间隔的故障信息,研究基于全站信息的故障定位技术。

预期目标:

解决数字化变电站中无法获取行波信号的问题;提出基于10kHz以下信号的精确故障测距方法;开发出基于全站信息的故障定位软件;研制出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新型故障测距装臵。

智能电网重点研究的十项关键技术教学提纲

北极星自动化网讯: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智能电网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印永华介绍了中国电网新技术应用展望,印永华提到:电力系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新技术的应用与电力系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也是推动电网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现在的电网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成了一个特高压的骨干网架,根据电网电压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正在稳步推进。要实行电网智能话发展,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和挑战。 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印永华 要解决风电场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评估分析及对策等问题。解决变电站自动化调度中心自愈能力。分布式发电并网、需求式管理。攻克新型直流输电、大规模储能,超导电力等技术问题。在电力市场方面,要解决市场体系设计、电价机制设计、电力发展机制等问题。 印永华同时讲到,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十项关键技术上: 1.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1)2011年12月份,特高压科技工程顺利投入运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顺利通过了5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考验,具备了大电源在集体外送输电工程中往外运送的条件,我们一期工程最大只能输送240万千瓦左右的能力,经过扩建以后,增加了变压器,输送能力超过了500万千瓦12月8日12时~15时,工程在电网全接线运行方式下,稳定运行在500万千瓦水平,平均功率518.7万千瓦。其中14时12分~48分,进行了超500万千瓦功率运行实验,平均功率533.8万千瓦。 (2)大容量特高压开关 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63千安特高压开关的试验能力,并首次研制成功电力等级最高、电流开断能力最强的特高压开关,实现了世界高压开关试验和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3)特高压升压变压器 能源基地大型发电机组通过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有利于提高电源送出通道输送能力,发挥特高压大容量书店的优势。特高压升压变压器属世界首次研制,国网公司组织三大变压器厂联合攻关,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额定容量100万千伏安的双柱特高压变压器,代表了国际同类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4)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技术 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的走廊宽度与两个单回路相比,可以从140米下降至80米,结合后续特高压工程,对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功课了过电压绝缘配合、导线排列、雷电防护、潜供电流、杆塔设计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在安徽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 (5)特高压可控高抗技术 采用可控高抗技术,能够动态补偿输电系统的柔性输电功率,调节系统电压,可以限制系统的高电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特高压可控高抗技术在世界上属于首次研制。目前已经全面突破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6)±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规范已正式发布,为全面开展设备研制和成套设计和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特高压多段直流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同时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下图显示了电网和通信网络的关系。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从而提高电网价值。 高速双向通信系统的建成,智能电网通过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和校正,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其最重要的特征—自愈特征。它还可以监测各种扰动,进行补偿,重新分配潮流,避免事故的扩大。高速双向通信系统使得各种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表计、控制中心、电力电子控制器、保护系统以及用户进行网络化的通信,提高对电网的驾驭能力和优质服务的水平。传感器在这一技术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其一就是开放的通信架构,它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其二是统一的技术标准,它能使所有的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s)以及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通信,也就是信息在所有这些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得到完全的理解,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功能。这就需要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标准制定机构进行通力的合作,才能实现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量测技术 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先进的参数量测技术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以供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使用。它们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进行表计的读取、消除电费估计以及防止窃电、缓减电网阻塞以及与用户的沟通。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取消所有的电磁表计及其读取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使电力公司与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将有更多的功能,除了可以计量每天不同时段电力的使用和电费外,还有储存电力公司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及电费费率,并通知用户实施什么样的费率政策。更高级的功能有用户自行根据费率政策,编制时间表,自动控制用户内部电力使用的策略。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参数量测技术给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和规划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包括功率因数、电能质量、相位关系(WAMS)、设备健康状况和能力、表计的损坏、故障定位、变压器和线路负荷、关键元件的温度、停电确认、电能消费和预测等数据。新的软件系统将收集、储存、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为电力公司的其他业务所用。 未来的数字保护将嵌入计算机代理程序,极大地提高可靠性。计算机代理程序是一个自治和交互的自适应的软件模块。广域监测系统、保护和控制方案将集成数字保护、先进的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代理程序。在这样一个集成的分布式的保护系统中,保护元件能够自适应地相互通信,这样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将极大地提高可靠性,因为即使部分系统出现了故障,其他的带有计算机代理程序的保护元件仍然能够保护系统。 设备技术 智能电网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极大地提高输配电系统的性能。未来的智能电网中的设备将充分应用在材料、超导、储能、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功率密度、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以及电力生产的效率。 未来智能电网将主要应用三个方面的先进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超导技术以及大容量储能技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在电网和负荷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来提高电能质量。通过应用和改造各种各样的先进设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微电网技术研究现状

微电网技术研究现状 国 海1、2;苏建徽1;张国荣1 (1.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 要:首先阐释了微网的概念、结构及特点,然后对当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的微网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微网运行方式,最后着重探讨了现阶段微电网研究中的关健问题和相关研究现状。 关键词:微网;DG;分布式发电;电网 Abstract:Firstly,the concep t,the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 icr ogrid are p resented.Then,the p resent devel opment of m icr ogrid in the United States,Eur ope and Japan is intr oduced as well as the operati on modes of m icr ogrid.A t last,the key p r oblem s and the research conditi ons related t o m icr ogrid are discussed e mphatically. Key words:m icr ogrid DG;distributed generati on;power grid 中图分类号:T 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54(2009)02-0001-06 1 微网的概况 1.1 微网产生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适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以及多样化的供电需求。尤其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几次大面积停电事故[1],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冰灾还是在汶川震灾期间,中国电网都发生了大面积的停电[2],电网的脆弱性充分暴露了出来。 分布式发电可以提供传统的电力系统无可比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污染少、可靠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同时分布式电源位置灵活、分散的特点极好地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它与大电网互为备用也使供电可靠性得以改善[3]。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广泛研究能源多样化的、高效和经济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 尽管分布式电源优点突出,但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另外,为减小分布式电源对大电网的冲击,大系统往往采取限制、隔离的方式来处置分布式电源,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能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能源的充分发挥,也间接限制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7015)对新能源的利用[5]。 为了降低DG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发挥DG积极的辅助作用,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DG和负荷一起作为配电子系统———微网(M icr ogrid)[6~8]。 1.2 微网的概念 从1999年开始,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ons ortium f 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 ogy s olu2 ti ons,CERTS)首次对微电网在可靠性、经济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到2002年, CERTS从结构、控制、经济等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微网的概念[6]: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1.3 微网的结构 微网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微网中包含有多个DG和储能系统,联合向负荷供电,整个微网对外是一个整体,通过断路器与上级电网相联。微网中DG 可以是多种能源形式(光电、风电、微型燃气轮机等),还可以以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或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ld heat and power, CCHP)形式存在,就地向用户提供热能,提高DG利用效率。 在图1中微网有A、B、C三条馈线,其中A、C馈线中含有重要负荷,安装有多个DG,馈线B为非重

浅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的关键技术及现实意义

浅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的关键技术及现实意义 摘要在对智能输电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智能调度工作,其是整个工作的核心环节。智能电网调度就是对输电线路进行调度管理,其中高压电网是其服务的主干电网,将各级电网都做好协调,确保电网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面主要分析了电网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电网故障测距技术、电流短路控制技术、在线预测技术,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电网在投入使用之后,无论是火灾、台风,恶劣天气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当管理不到位,安全控制不到位之后,整个电网就会发生短路、跳闸、电网线受损等问题,这些都是有待解决和控制的问题。由此可见,对电网进行调度控制非常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已经得到应用,下面就分析这些关键技术和实现的意义。通过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这方面的技术应用水平。 1 对智能电网调度情况进行分析 在电网管理中为了保证其安全高效运行,必须对电网进行调度和管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电网调度中引入了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对变电站、配电网、发电厂中的所有电力系统、设备等进行调度管理[1],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系统的实时监测,利用调度等手段让电网中的限额、电压等参数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样智能电网运行会更加安全,通过这种方式,电网规划更加科学,整个電力调度工作也更加合理。电网调度工作非常重要,其不仅要收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样就可以清楚知道电网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避免电网运行中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在对电网进行操作过程中,系统遇到了一些紧急情况,电网可以自动对调度功能进行转变,有效对系统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影响,智能电网在以后运行中也就更稳定[2]。 2 分析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 分析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时,要结合其使用的调度设备进行分析,当相关设备正常工作时,通过智能调度,对电网中的电力进行正常的调动和传导,进行电网的校对工作时,也应该做好电网的规划工作,对电网进行归并和整合,有利于统一的调度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电网的预警机制,这样电网调度工作才会更加方便。一般当智能电网工作正常时,没有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不同子公司的实际要求,对这些公司的电网规划、调度等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数据对运行系统进行调整,保证对每个用电部门都能实现电力支持和信息保障,除此之外,由于电网中都安装了继电保护装置,这样就可以对智能电网做整体性的维护,保证其运行的安全,再加上系统中的预警机制,就可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3]。

浅谈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浅谈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发表时间:2015-01-22T16:30:29.95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振龙郭成志 [导读] 现代化的智能电网系统成为我国电力产业前进发展的新型风向标。 李振龙郭成志 (国网山东夏津县供电公司山东 253200) 摘要: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愈加显著,智能电网成为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力运行安全的首道防线,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全新的挑战。在智能电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下,继电保护系统需积极适应电网变革。本文立足于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阐述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的关键技术,针对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的提升与变革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广域保护技术 引言:现代化的智能电网系统成为我国电力产业前进发展的新型风向标。与此同时现代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给电力运行环境也带来了愈加深化的影响,因而对保护电力系统安全及稳定运行的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系统改革发展与完善优化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智能电网现今的信息系统也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机遇,应积极利用完善的继电保护技术,并构建出更加合理可靠有效的保护系统,顺利适应电网变革。 一.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供应企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地区都出现了供电危机现象,使其只能采取停电、限电等措施,以使电力供应紧张得以缓解。同时加强了对智能电网电力系统安全的维护力度。作为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御手段,继电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一旦电网中存在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在第一时间内将出现故障的设备自动切除,同时发出预警信号,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故障,在最小区域,以最短时间,自动切除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设备,还能向电力监控系统发出警报信息,提醒电力维修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由电网故障造成的企业损失。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电力元件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因此,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和研究这项技术。 1.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1.1 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构成 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索新的保护原理奠定了有力基础。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用这些信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远程动态监控。对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功能除了需要本保护对象的运行信息外,还需要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的运行信息,从而保证故障的准确实时识别,同时保证在没有或少量人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因此,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动作时不一定只跳本保护对象,有可能在跳本保护对象时还需发布连跳命令并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也有可能只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不跳开本保护对象。 1.2 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关键技术 1.1.1 广域保护技术 广域保护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网络子集,将子集作为分析和处理电网运行障碍的单位,在“域”的范围采集该子集的继电保护信息,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准确判断电网出现故障的原因,便于对问题进行处理。广域继电保护涵盖两大方面的内容,即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安全自动控制主要针对电网本身的故障处理,为其自身故障的“自愈”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广域继电保护技术最关键的作用就是使现有继电保护诊定配合复杂的故障问题,并能使之得到根治,最终目的是提高继电保护的自适应能力。 1.1.2 保护系统重构技术 现代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继电保护具有极强的自适能力,并适应于智能电网运行方式和电网结构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在自适能力方面,新的继电保护必须要有重构功能、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比如,在继电保护元件失灵的情况下,智能电网能够自动寻求替代元件并自动恢复继电保护。原有的继电保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这种自适能力,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继电保护系统,从而最终满足预期效果。 1.1.3 智能设备、新型电子传感器的使用 在智能电网中心存在一个智能控制设备,该设备能够有效控制智能设备。同时,具有极广阔的覆盖面,覆盖了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各个环节。传感器就是智能感应技术的代表。智能电网建设中借助智能运行设备安装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收集,有利于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分析、评估工作快速展开,为维修工作提供大量精确的数据,从而大规模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各个方面性能。 二.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升级与变革 2.1 数字化方向 智能电网最重要且最突出的就是数字化特征,由于互感器故障的减少,我们不用再考虑由互感器故障所引起的回路接地和回路断线等故障,利用数字化的传感器的网络接口,通过网络保护装置和智能断路器有机连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二次回路接线,维护修理更加便捷,同时能够提高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使所有的辅助功能得到简化,来提高继电保护水平,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 2.2 网络化方向 作为智能电网实现数字化转变的关键,网络化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电力管理者能够通过数字接口向继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班级电气13-4 学号 姓 名叶腾 成绩

摘要: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近些年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网负荷快速的增长,大区电网互联初步形成,电力市场运行因素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显现,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环境对电网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应用前景,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分析,来解决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点:关键技术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尽管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对智能电网建设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都是基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和环境因素,其特征可归结为: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

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我国能源专家武建生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是指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它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互动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主要解决三个问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新技术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班级研1109班 学号1108080392 学生周晓玲 2012 年

电力储能技术 摘要: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一次调频、提高电网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抽水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硫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以及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典型储能技术以及各自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比较了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消峰填谷,一次调频ABSTRACT: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serves to cut the peak and fill valley,regulate the power frequency,improve the stability,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grid in the power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types of storage technology such as pumped hydropower,flywheel electricity storage technology,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sodium sulfur(NaS)battery,,Flow Battery Technology,super conductive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storage discus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storage technology in the power system are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power generation,peak load shifting,primary frequency 1.背景意义 近几十年来,电能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重视。电能的存储是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种非常完美的储能技术,但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一些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储能的优点有很多,节能、环保、经济。比如火电厂要求以额定负荷运行,以维持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品质,但用电量却随时间变化,如果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电能存储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对电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由于分布式发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基于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分布式发电系统要存储一定数量的电能,用以应付突发事件。随着电力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储能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分布式发电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储能已经成为除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的第六大环节。如下图即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电网及核心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9510048.html, 浅析智能电网及核心技术 作者:刘伟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9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和特点,论述了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点;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造成当今世界能源危机、资源紧张、环境日趋恶化,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一个新的支点,寻求一条环境、资源、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让人类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面对这一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及建设,由此,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新趋势。 一、智能电网的内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是利用传感器连接更多的资产和设备,实现对发电、配电、输电、供电等关键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并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优化管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降损、实现环境清洁和友好的目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 中国式的智能电网,首先要满足电力负荷的需求,在前期要保证输电、变电的智能化建设,要保证供电安全可靠性,要满足经济意义和节能,最后要保证电能质量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二、智能电网的特点 1、自愈。自愈性是指电网维持自身稳定运行、评估薄弱环节和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功能。SG能够实时检测、分析电网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最小化或避免用户的供电中断,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2、安全。安全性是指电网抵御外部破坏的能力,SG能更好地对人为或自然发生的扰动做出辨识与反应,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计算机攻击等不同情况对电力系统的攻击伤害,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是大数据的重要技术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电网大数据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给大数据处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是大数据挖掘的基础,通过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可实现智能电网全数据共享,为业务应用开发和运行提供支撑。 引言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见图1。它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对电力市场中各利益方的需求和功能进行协调,在保证系统各部分高效运行、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自愈性和稳定性。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在电力系统运行、设备状态监测、用电信息采集、营销业务系统等各个方面产生和沉淀了大量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智能电网示意图 大数据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的IT技术、软硬件工具和数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智能电网被看作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目前许多学者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大数据研究,包括发展战略研究、大数据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等。

智能电网大数据应用众多,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节能经济调度、供电可靠性、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诸多方面,进行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需要统一智能电网大数据,并且由于应用众多,对计算、存储、网络等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需要构建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统一大数据处理平台。本文首先分析智能电网大数据特点以及业务应用需求,接着结合业务应用介绍大数据关键技术,进而提出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和应用框架。 1智能电网大数据概述 1.1智能电网大数据特点 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分为电力企业内部数据和电力企业外部数据。电力企业内部数据源主要包括广域量测系统(WAM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电力企业外部数据源包括气象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数据、公共服务部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这些数据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由不同单位/部门管理,具有分散放置、分布管理的特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结构复杂、种类繁多,除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外,还包含大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如客户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语音数据,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的视频数据与图像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采样频率与生命周期也各不同,从微秒级、分钟级、小时级,一直到年度级,见图2。 图2 智能电网数据采用频率和生命周期 1.2大数据业务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大数据业务应用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面向电力公司运行管理、面向电力用户服务、面向政府部门辅助决策等3类。面向电力公司运行管理类应用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配电网运行状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是中新国际合作项目“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运行与优化控制的合作研究”(2010DFB63200)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针对当今中国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日趋匮乏的一次能源及低效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而提出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Hybrid Micro-grid)为解决大电网的很多问题带来了巨大便利和契机,同时也 为各种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相关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极其复杂的配电网形式,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系统的经济性、系统的可靠性及优化配置等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技术尚不成熟。 因此,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上述存在问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构建模、仿真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策略,经济性、效率及优化配置等方面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搭建交流、直流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模型结构,并详细分析三种微电网的工作原理。分析比较混合微电网常用的P/Q控制、V/f控制和Droop控制三种控制方式,指出了其使用场合,描绘了各自的下垂曲线并详细分 析研究了它们的控制原理,以仿真对其原理进行验证。 针对传统下垂控制按微电源额定功率比例分配功率的问题,在建立发电单元成本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最大成本线性下垂控制函数,即最大发电成本 与最小频率及最大发电成本与电压的关系。搭建实验电路,对于各个微源,验证发电功率与成本的反比关系;对于微电网,验证频率波动小、运行稳定及发电成本小。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展望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展望 寿颐如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上海 200122) 【摘要】世界范围内众多电网企业正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管理转变,应对能源危机与提高电力运行稳定运行水平,应将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剖析了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依据智能电网发展的趋势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电力系统;安全 电站,使消费者能够对家庭能源进行自动化操作;支持独立 一、简介 近些年来能源价格的不断增长以及互联电网灾难性事故的发电和储电设备的接入。 的频发,敲响了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电力行业经济稳定运行因此,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就是必须建立完善的智能通的警钟。国内外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讯网络。以智能电网为蓝本的下一代电网,给全球电信产究与实践,积极寻求新型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可持续发电技业,信息产业及所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术研究;借助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力系统运行2、智能电力设备的研制 的稳定水平;推进电力工业市场化的进程,科学引导电力消2006年,美国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研究人员改造了费理念。众多国家和组织在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都不该州许多热水器和烘干机等大功率家用电器,以测试联网技约而同地提出要发展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术如何发挥节省家庭电费开支和减轻电网压力的双重作用。性能的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要求,将智能电网作为未科学家希望通过向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中安装远程通讯设来电网发展的远景目标之一。备、传感器和计算机装置来改进国家电网的工程,以减少电简单说,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费开支,减轻电网负荷。研究人员把主要电器与因特网联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网,监控实时电价,并在其他电器上安装专门芯片,追踪电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有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网稳定性。他们希望借此翻新陈旧的电力设施,改善电力实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智能电网打破了原有的电力时追查系统,以优化能源使用。 公司单向生产、传输和销售电力产品的模式,用户也能看到国内外众多大公司在智能电网概念提出的初始就看到了整个城市的电力供求情况,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用电策最大的商机,纷纷展开智能电力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经略,实现了双向、经济和灵活的电力消费模式。过严格的生产管理和测试,逐步投入应用。智能电力设备不 仅仅是指智能用电器,还包括智能度量表计,智能监控设备 二、智能电网定义 2003年美国电科院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率先提等。目前正在建设的智能电网已经应用的智能电力设备主要出了智能电网研究和实施的技术框架,给出了智能电网的科包括智能电表和智能家电。 学定义:综合应用现代通讯、计算、控制等技术的电网,能智能电表是指能测量电量使用又能作为互联网路由器够持续不断地适应各种正常操作、运行方式调整的优化运(可内置无线网络),能够让电力部门以及终端用户进行通行,并能主动预测和应对电网扰动。信。电力部门能够远程监控电量使用情况,能够在故障的时欧洲在2006年推出了研究报告“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框候不需要派车到现场,仅需远程检查就可获得信息。对于终架”,全面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对智能电网端用户,则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准确知道他们的电费,可以在的定义是:将电力与通信和计算机控制连接在一起,以获取高峰时段调整他们的用电习惯。 在供电可靠性、传输容量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在3、新能源技术研究 这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中,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了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人们迫切呼唤建实时的监控,并保证了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立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取代以污染严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重、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智能电网正是依 托新能源发电技术提出来的。 三、智能电网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主要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自愈性、灵活性(1)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发展的新能源类和经济性等特征。下面主要就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自愈性展型正在被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近几年来作为能源高度依赖进开阐述:口的发达工业国家德国,正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近两年德 1、稳定性国风力发电增长44%,风力发电能力高达两万兆瓦,年发电 当前电网都是朝着互联模式和远距离传输模式发展,在量达三百亿度,可满足数百万个家庭的电力需求。我国拥有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电网事故具有影响范围广、事故18000公里的狭长海岸线,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迅速和恢复缓慢等特点。越来越多极端气候条件和(2)太阳能全世界范围大部分国家都资源丰富,发展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目得的恐怖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电潜力巨大。世界上利用太阳能发电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网的安全运行,智能电网必须能考虑到这些潜在危害,发现大阳电池的产量已达千兆瓦,而在美国,预测到2020年全国问题,维持安全稳定运行。电力需求总量的15%可能将由现代太阳能光电转换生产的电 2、可持续性力来保证。德国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10万屋顶计划”,目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技术被研究和应用,新型能源能最大前德国已有约0.9%的家庭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居民白天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发展可持续能源利用策略。把屋顶太阳能电能高价卖给电网,晚上平价买电使用,居民 3、自愈性成为电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智能电网运行模式已经基本诞 电网主要运行和调度中心具有实时、在线连续的安全评生。 估能力;广域系统在线监视和保护系统;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此外,地热、海洋、生物、河流等都可能和可以作为再我恢复的能力。事故发生之后,智能网络能迅速隔离故障,生能源用来发电。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优最大程度恢复供电能力;能快速接入分布式电源,提供电源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智能电网健康发展的必要基支撑,自我恢复。础。 四、智能电网关键技术4、智能电网管理体制构建 智能电网不能仅仅停留在花里胡哨的概念和幻想上,而各国都在处在大力推行发展智能电网的浪尖上,但是首是需要积极将互联网的精神贯彻到电力行业,用技术的智能先需要明确的是谁来制定运行规则,谁是智能电网的运行管化实现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从而极大的缓解电力紧张和电力理者,法律机构、电力公司还是智能电网的用户?传统的电中断问题。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长期艰巨的发展力网络的管理模式是电力公司代替政府执行电网的运行、管任务,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是一个持续、渐进、丰富和完善的理和维护工作,用户仅仅需要遵守规则付钱买单即可。但是长期进程。智能电网主要需要解决下述几个关键技术:有了智能网络,分布式能源也可以接入到电力网络,个人也 1、智能通讯网络的建设成为了电网的销售者,智能电网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电力 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相比,智能电网实现对电力客户、交易平台。个人是否也可以参与到智能电网的管理中呢? 资产及运营的持续监视,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电网可由于智能电网有了更多的信息交互,信息就要更加开靠性和服务水平。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级信息架构和放,接口需要更加丰富,这也给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电力客户、资产、运营的持续管控。了一定的挑战。这些都需要事先制订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包括智能通讯网络的建设,必须实现规则,寻找合适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合理利信息实时、高速、双向地传输并与电网互联的测量系统;能用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 够远程监控并进行实时的信息搜集和发布的综合自动化的变五、结论 (下转43页下) 44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的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境压力、购电能力、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等重大挑战。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 文章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背景情况,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智能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相关技术。其中数字变电站部分首先分析研究了数字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主要研究了数字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及发展的新方向,然后设计了以罗氏线圈为电流传感头的数字采集系统。分布式能源部分首先研究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和风能发电技术。然后分析了几种储能技术,重点分析了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原理,接着分析了并网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微网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MART GRID’S KEY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e 21th century electricity supply is facing with great challen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capacity of electricity purchas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t use.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US and UE put forward to built a flexible clean safe economical power grid and make smart grid the future power grid’s direction. Smart gri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grid at home and abroad .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mart grid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It focuses on the intelligent digital subst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ink technology distributed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first part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digital subst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 .It mainly research digital current transformer’s principle feature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n it designs a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which make Rogowiski circle as the current sending head.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soar power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 sever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er 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principles .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linking to the power grid. Finally it draw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prospect and summarizes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Key words: smart grid; digital substatio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micro-net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