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练习

一、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一)1、溶解度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溶解度计算的根据是什么?适用的条件,解题规范如何?

(二)练习

1、在1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5克,在此温度下物质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 。溶液的质量分数 =。

2、在40℃时,73克NH4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NH4Cl23克,求此温度下NH4Cl的溶解度?

3、某物质在25℃时溶解度为25克,要制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50克,则需水和该物质各几克?

4、33℃时,有250克硝酸钾溶液,若向该溶液加入30克硝酸钾,则恰好为饱和溶液,若原溶液恒温蒸发掉60克水也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3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多少?

5、在t℃时将425克含有A物质的溶液,蒸发掉300克水后,溶液恰好饱和,若另取85克原溶液,加入25克A 物质和40克水,充分搅拌后,也恰好饱和,则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几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6、有1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42克,加入50克水后,在同温度时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饱和?(1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0.9克)

7、50℃时,某物质溶液200克,温度不变时蒸发20克水,有4克无水晶体析出,继续蒸发20克水,又有8克无水晶体析出,则此晶体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原200克溶液是否饱和?如果该溶液继续恒温蒸发25克水,可析出无水晶体几克?

8、25℃时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N克,若将25℃时200克该物质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后,再冷却到25℃时,有几克晶体析出?

9、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某同学现将27克食盐放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溶液(“饱和”或“不饱和”)。若使此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加入多少克食盐或蒸发掉多少克水(保持温度不变)?

10、将30℃时某物质的溶液100克,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向其中的一份加入5克该溶质,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将另一份冷却到20℃,溶液也恰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求该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

二、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1、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克和水克。

(2)称量:在里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里。

(3)溶解:用量取毫升水。

把水倒入盛氯化钠容器里,用搅拌,使之溶解即得。

2、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P%,则S和P的关系是()

A、S=P

B、S>P

C、S<P

D、无法比较

3、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a克,将m克氯化钠投入到n克水中,充分搅拌,如果得到不饱和溶液,这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如果m克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这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100克食盐放入2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5、用60%和10%的硫酸溶液配制20%的稀硫酸100克,需各种硫酸各几克?

6、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需要用的较稀的硫酸溶液。现要配制50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稀硫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浓硫酸?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7、将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溶液变为20%,则可加入该物质几克?或蒸发溶剂几克?

8、使硝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恒温加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或cm)水银的密度为 13、610千克/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 或 g/cm,(2)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1kg/m=1g/cm(3)水的密度:110kg/m 或1g/cm(4)单位转化:1毫升 =1cm =1 m1吨=1000千克=1克1毫升 =1升1升= m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 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日前,我省嘉兴市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B.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则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4.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食盐C.菜油D.面粉5.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 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 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 ,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甲、ρ 乙 。则() A.F甲=F乙? 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9.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0.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作者:————————————————————————————————日期: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 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 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 3 ,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 3 1kg/m 3 =1×10 -3 g/cm 3 (3)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 3 或1克/厘米 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 1×10 -6m3 1吨=1000千克=1×10 6 克 1毫升= 1×10-3 升 1升=10 -3 m 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昼夜、季 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 1、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 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 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 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与血糖 ①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 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②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 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 在正常水平。 5、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 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 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 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 陆地-- 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大小:浮在水面 上,F 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F 浮= G 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 液取kg/m3,V 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3.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 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论: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 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 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 气 (负氢多父亲多)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 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密度的公式:ρ=m/v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 g/cm3(注:g·cm-3是g/cm3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2)两者的关系: 1g/cm3=1000kg /m3 (3)水的密度:1×103kg /m3或1g/c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与重力没有直接关系) 4、压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互相接触②有挤压的效果 5、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整理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总复习中高难度

第2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总复习(中高难度) 1.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显像管内( ) A 、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屏 B 、电流方向从荧屏到灯丝 C 、显像管内是真空的,无法通过电流 D 、电视机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电流方向会改变 2.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A .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C .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3.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的幼株,都会向上生长,最后漂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感应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地性 B.向水性 C. 向化性 D.向触性 4.王大伯因为某种疾病导致传出神经受损,幸运的是支配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仍然完整,那么他将(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5.如图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 A.通过灯L 1的电流 B.通过灯L 2的电流 C.灯L 1和L 2并联后的总电流 D.灯L 1和灯L 2串联的整个电路的电流 6.小刚同学用图4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l0Ω后, 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增加电池的个数 7.如图甲所示,家庭照明灯的一种按键开关上常有一个指示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 当开关闭合时,只有照明灯发光;开关断开时,照明灯熄灭,指示灯会发出微弱光, 以便夜间显示开关的位置。根据这种按键开关的控制特性,能正确表示照明灯L 1 和指示灯L 2连接方式的电路图是下图乙中的( ) 8.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纸条放任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向前吹气,可能产生的现象与原因正确的是( ) A.纸条飘向水平;纸条受到空气的浮力 B.纸条下沉,飘向该同学;纸条受到吹出气体的压强 C.纸条飘向水平;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小,纸条下方气体压强大,所以飘起来 D.纸条飘向手的上方;纸条被吹出的气流吸引 9.如图所示,A 、B 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着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10.如图所示为用医用注射器(针筒)做实验的示意图, 其中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实验是( ) A .③ B .③④⑤ C .①③ D .①③⑤ 11.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 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D.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12.为了使一只电阻为10Ω、正常工作时电压为6V 的电铃接在18V 的电源上能正常工作,那么电路中必须( ) A .串联一只 20Ω的电阻 B .串联一只 10Ω的电阻 C .并联一只 20Ω的电阻 D .并联一只 10Ω的电阻 13.右图中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 .神经元 B .神经中枢 C .反射弧 D .神经系统 14.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错误..的是( ) A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15.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 的是( ) A .蔗糖与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可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约翰?墨累实验证明了水会产生压强 D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16.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 A .所受浮力小 B .质量大 C .所受压强大 D .密度大 17.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 A .内脏 B 超 B .心电图检查 C .膝跳反射检查 D .血常规化验 18.学了电路后,小明设计了四个体重计原理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 19.如图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Sl 闭合、S2断开时, 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l 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 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 ) 20.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