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作业答案:一~四章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答案:一~四章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答案:一~四章

导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交换活动。

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服务和各种要素的国际交换活动。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角度来考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转口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指一国经过第三国国境向另一国出口或进口商品。对第三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直接、间接)

?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是指以数量、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

?对外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又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对外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间的差额。

?对外贸易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贸易专业化系数:该指数可表示为:TSC=(Xi - Mi)/(Xi + Mi)

TSC 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i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出口值;Mi 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进口值。

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该国是这种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该国是这种产品的净进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处于贸易竞争劣势,且数值越大,劣势越明显。

?二、问答题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答:相同点:

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交换过程大同小异。

贸易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

差异:

第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环境的差异:语言、风俗、法律、经济政策、货币和度量衡、商业习惯、商业惯例、距离和匀速、争端解决、市场调查难度等。

第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风险的差异

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等。

第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收益的差异

国际贸易有可能获得比国内贸易更大的经营收益,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的风险比较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可以从市场容量的大小,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的信贷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经营收益及其变化。

第四,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人才的差异:精通外语;了解国外的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文化宗教等,善于交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及其变化的能力和知识,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和选择;熟悉国际贸易管理;具有远大的眼光;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

第二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比较优势: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应采取“两优之中取最优,两劣之中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贸易,这样双方均可以获益。

要素禀赋: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产品生命周期: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一般经历三个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二、问答题

? 1.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答:主要阶段: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表现: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表现: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表现: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在这一阶段上,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有如下特点:1、以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与工业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商品生产领域扩大到服务业领域,且出现了相互渗透之势。3.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趋势加强。5.从分工类型看,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

影响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5)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渐显著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 2.试比较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的异同。

答:共同点:1: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2: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3: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4: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1: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3: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 3.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答: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商品;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 4.简述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说。

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不同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2)劳动熟练说:里昂惕夫认为各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美国工人的生产率是其他国家的三倍,因此若以劳动生产率计算,美国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此后,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发现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人力资本说:指各国的劳动力不同质。这种不同质表现为劳动熟练程度的差异,这又取决于对劳动者智力开发的投资,这种投资被称为人力资本。如果将人力资本也算作资本,那么,美国出口品的劳动/资本比就低于进口品的劳动/资本比。

(4)技术差距说:由于各国研究开发能力不同,技术在国家之间存在差距,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随着进口国的仿制、技术转让、原有的技术差距就会消失。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一般经历三个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6)需求偏好相似说: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且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当新产品出口时,将流向人均收入水平和偏好相似的国家,并且,如果这些国家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其贸易量就越大,所以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工业制成品贸易。

(7)产业内贸易说: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并出口同一类产品,或者说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8)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如果某种产品的生成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并且这种产品是差异性产品,那么即使两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等均无差异,各国可以依据规模经济的原理,集中资源生产差异产品,获得较低的成本和价格,从而进行国际贸易,获得国际贸易利益。

?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贸易是如何发生的?

答: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

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

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 6.简述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且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当新产品出口时,将流向人均收入水平和偏好相似的国家,并且,如果这些国家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其贸易量就越大,所以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如果这些国家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完全一样,一国进出口的商品也就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出口的商品。如果这些国家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差距很大,既是一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他国家由于没有对其产品的需求,这种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不能成为贸易产品。

?7.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原因。

答:特点:第一,从内容上看,是产业内同类产品间的贸易。(一般来说,同类产品是指商品编码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

第二,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是双向的。

第三,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第四,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原因:第一,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重要基础。

第二,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章作业:

1. 世界市场的含义及其形成标志。

答:含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组合而成。

形成标志:1)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第一,世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第二,固定的商品市场、专业的商业机构、完备的运输设施。

?4)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2.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

答:根据商品交易中的竞争状况可划分为自由市场价格和封闭价格两类。

?(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组织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世界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

答:(一)单纯的商品买卖交易形式

(二)固定市场交易形式

(三)经销

(四)代理

(五)寄售

4.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的波动。而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受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影响的(技术等因素会影响供求)。影响供求的主要因素有:1. 市场结构;2.经济周期;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4.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商品的质量与包装以及销售中的各种因素等;5.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和投机等

5.贸易条件的含义与种类。

答:含义: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单位商品与其从贸易伙伴换取的进口商品的比率,一般采用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表示。它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种类:1.净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它的经济含义是:一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率,即一国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

换回多少数量的进口商品。表达式为:N=(Px/Pm)X100(其中,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反映了一国进口能力变化与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I=(Px/Pm)* Qx(其中,I为收入贸易条件,Qx为出口数量指数)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表达式为:S=(Px/Pm)* Zx(其中,S为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向因素贸易条件: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了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表达式为:D= (Px/Pm)*(Zx/Zm)*100(其中,D为双向因素贸易条件,Zm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第四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二问答题

1.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答:(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因为当时封建主义经济基础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在国内重视财富的积累,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2).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并行。英国在产业革命后,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并巩固,其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英国需要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换取原料和粮食的进口。为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国内外政府放松对外贸活动的管制。所以是一种开放性的贸易政策。

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推行保护贸易政策。其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保护关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这是的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就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政策,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与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进出口。

(3).资本主义的垄断时期:主要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的类型多样化,并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趋势。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于是,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要求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有着明

显的区别,①它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幼稚工业,以增强其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场的垄断;②保护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垄断资产阶级;③保护的手法也趋于多样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不过,就美国而言,其对外经济政策的自由贸易成分越来越强,这反映出“金元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的战略态势。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及政策主张

答:基本理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政策主张:(1)早期重商主义政策;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严格禁止货币外流。

(2)晚期重商主义政策: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限制进口措施:禁止部分商品进口、征收高关税。

促进出口的措施:例如给予津贴、出口退税、减免出口税、鼓励进口原料加工后再出口等等。其他措施:如保护农业、采用本国船舶运输等。

3.试对比幼稚产业保护论与超保护理论的异同。

答:异:在超保护贸易的特点上:第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第二,保护的目的变了。

第三,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

第四,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第五,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

幼稚产业保护论是从理论上阐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的必要性,它是一种可能性,而超保护理论是从现实出发,揭示发展中国家所处的被动地位,它是用事实来说明。

同:都是属于贸易保护政策,都是在保护自己的部分产品免受外来刺激。

4.普雷维什关于发展中国家应执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中心外围论

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外围国家依赖中心国家。

原因:第一,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技术、管理优势强化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赖。第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的影响。第三,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2.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发现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局面。

原因: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中心国际的工资刚性。

此外,还有需求方面的原因。

5.试评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

答:战略性贸易论作为新理论的一部分,有其积极的方面:

第一,他以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是经济理论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第二,战略性贸易论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中提炼出来的,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扭曲的竞争环境,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战略贸易政策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势必导致他国的保护,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2020年《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2020.2) 问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外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试分析珠三角的家电出口优势。 2、代表性需求如何带来了比较优势?请举一例子说明。 3、请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关系。 4、试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会在哪个阶段获得优势。 5、说说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大量专业工业园区的优势。 6、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7、试用内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企业生产规模巨大的优势。 8、请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动摩托车的竞争力来源。 9、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业转移的成因有哪些。 10、运用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分析深圳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答题区:(请标明题号)更多作业答案威yaoyao9894 1、答: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2×2模型)中,不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还是绝对劣势,都可以通过生产成本或劳动生产率的对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各自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产品或劣势较小的产品,即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样,两国的总产出会增加,各自的消费水平也会得到提高。珠三角小家电出口优势 (1)区位概况 在国际市场信息和物流运输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江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以及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2)人力资源 珠三角目前就业人数总体达到4 900多万人,占全国的1/5。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2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入粤农民工仍在增加,预计到春运结

国际贸易原理概念整理

《国际贸易原理》 教学辅导(一) 第一章导论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国际贸易是在国家产生后产生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国际贸易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了。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使对外贸易达到了新的高度。 3.在全盛时代的中国唐代,对西方的贸易也受官方支持和保护。唐代开放的治国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自汉以来的“丝绸之路”的贸易。 4.“地理大发现”带来了世界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欧洲的产品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5.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在这一时期,商业革命促进了劳动的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垄断组织基本形成,并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垄断的产生,使得国际贸易也具有了垄断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伴随着经济的巨大发展而出现了飞速增长。 7.在研究国际贸易时,经常使用一些基本概念,如出口与进口、复出口与复进口、对外贸易额与贸易量、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等。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8.国际贸易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按商品运输方式分类,可分为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贸易。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资本流动和上层建筑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对各国的贸易、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格局都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3.绝对成本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拥有生产某些产品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比较成本论则认为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其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劳动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总的生产数量。 4.赫克歇尔、俄林所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而把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生产要素的强度差异,作为其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力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的转折点被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别对“里昂惕夫之谜”做出了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二次大战后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应发展。 6.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不断进行着演变,其因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7. 世界市场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销售渠道、运输通讯和管理组织等多项因素构成。世界市场的总容量和规模在动荡中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成为了世界市场中一朵持久绽放的美丽鲜花;区域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正不断增大。 8.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按参与世界市 场程度大小的不同分为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国外生产三大类。 9.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10.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按其形成原因、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11.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1)供求关系;(2) 垄断;(3)经济周期;(4)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5)商品的质量与包装;(6)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7)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1.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 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主要有:(1)扩大本国产品的 出口;(2)优化本国产业结构;(3)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外贸易总 政策;(2)对外贸易商品(服务)政策;(3)对外贸易关税政策; (4)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4.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 几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贸易政策;(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3)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 5.一国或地区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以 下几种因素:(1)经济实力的强弱;(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3)利益集团的影响;(4)国家的就业与失业状况;(5)国际收支、贸易差额状况;(6)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6.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执行:(1)制定对外贸 易法规;(2)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3)国家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监管出口;(4)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贸易、关税等的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和谈判。 7.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 8.保护贸易政策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 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9.超保护贸易政策指为维持国内市场的垄断高价和夺取国外市 场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性的对外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有以下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它不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转入进攻性;(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10.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 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11.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别:(1)保护的目的不同;(2)保 护的对象不同;(3)保护的范围不同;(4)保护的措施不同;(5)保护的区域不同。 12.20世纪90年代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1)利用WTO 规则,实行贸易保护;(2)国际贸易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特征日益突出;(3)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4)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13.贸易自由化出现于二战后,标志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的生效。深化于20世纪90年代,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 14.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趋势:(1)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 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2)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3)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4)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15.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 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地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协定,对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 16.管理贸易政策的积极作用:(1)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2) 1

《国际贸易原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净出口,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所占的比重。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7.国际分工是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的延伸,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结果。 8.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或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的一种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称 为直接出口。 9.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就是这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10.挑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了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11.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类。 12.对外贸易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贸易商品(服务)政策;对外贸易关税政 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13.根据主张的差异,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D)。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二)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征收关税的机构是( A.海关) A.海关 B.工商管理部门 C.税务机构 D.公安 部门 2.下列对于关境与国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 于国境) A.关境等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小于国境 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 于国境 3.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A.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 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A.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 B.税则号(简称税号) C.货物分类目录 D.税率 4.社会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引入的社会壁垒标准主要是( C.SA8000 ) A.IS014000 B.IS09000 C.SA8000 D.IS02010 5.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给予出口 厂商一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其中出口退税是出口补贴的常用方式 之一,它属于( B.间接补贴)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反补贴税 D.现金 补贴 6.国际投资最重要的金融支柱是( D.跨国银行)。 A.各国政府 B.国际金融机构 C.跨国公司 D.跨国 银行 7.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C.北 美自由贸易区)。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洛美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环太平洋经济合作 8.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关税同 盟)。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联盟 D.完 全经济一体化

9.区域经济一体化最高阶段的组织形式是( C.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D.经济同盟)。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D.经济同盟 10.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A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A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 C. 对内外均自由 D.对内外均保护 二、判断题 1.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和劳务。(f) 2.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普遍给予的关税优惠待遇。( f ) 3.选择税是指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一般选择其中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的关税。( t ) 4.“自动”出口配额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t ) 5.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f ) 6.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之处在于建立对外统一关税。( f ) 7.共同市场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t ) 8.经济一体化的规律是由低级的组织形式向高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 (t ) 9.贸易创造效应使得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f ) 10.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f ) 三、名词解释 1.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者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税收优惠. 2.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集中或持续地大量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3.国际投资: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实现资本增值的国际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国家或政治实体同股票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及生产分工最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和要素市场,经济和社会政策或者体制等统一的过程 四、问答题 1.非关税壁垒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比。

世界贸易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贸易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指导教授:黄海峰教授 学分:2学分 地址:1教314 (18:00-19:35) 学时范围:2学时/周(2005.3.3-2005.6.16) 适用专业: 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 前期课程:《国际贸易原理》《法理法》《国际商法》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1 【课程性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为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所需要所开设的专业课,以阐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则为主要内容,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过去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或多或少蒙上了政治的色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进入了从旧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期,即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同时,逐步向国际经济一体化过渡。参与经济全球化,遵守国际规则对中国来说已不再遥远,而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更是中国面对世界走出的关键一步和必要一步,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它是一把双刃剑,加入WTO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仅与我国经济贸易影响巨大,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技术、法律等各方面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加入WTO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意味着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入WTO使中国未来经贸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压力,而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同时变压力为动力取决于我们对加

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世贸组织规则的研究、把握和运用,取决于我们不断培育和创造的竞争优势。 在文化上,加入WTO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世界贸易组织是一面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到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而且也能使世界认识和了解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成见,填补彼此之间的文化沟壑。 在法律上,中国正逐渐步入法制化社会,加入世贸无疑有助于我们学习与借鉴西方成熟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要适应国际的惯例和规则,只有熟悉与利用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和世贸的条款,才能在国际贸易与交流中为我国争取到有利的地位。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要兑现一系列承诺,包括透明度、贸易经营权、非歧视待遇、对外贸易措施的统一管理、经济特区、特殊贸易安排、司法审议等各方面,对中国国内的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的政策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也恰恰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怎样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并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谈判中争取和有利的地位,也是中国面临的又一问题,1999年举行的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2003年举行的坎昆世贸部长级会议均因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分歧而无果而终,其实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损失。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实现改变不合理的世界贸易秩序的愿望被再次延迟;发达国家希望尽快、更多地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想法也未能实现。尽管如此,关于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还会继续下去,世贸组织仍在全球发挥着它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入世贸,迎接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期俄罗斯也在积极需求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只有熟悉、了解和掌握世贸组织的知识与规则条款,才能更好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要求,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法制化做出贡献,这也是开设【世界贸易组织】这门课的基本目

国际贸易原理第4次网上考试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y 4过程性评测 判断题:10道,每道2分,总分20 1.双边贸易政策是由各国政府完全自主制定的外贸政策 正确 错误 2.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已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所征收的一种税 正确 错误 3.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越高 正确 错误 4.关税是一种直接税 正确 错误 5.按照征税待遇,关税可分为普通关税、优惠关税和进口附加税 正确 错误

6.非关税是指关税以外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正确 错误 7.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正确 错误 8.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 正确 错误 9.对外贸易政策包括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正确 错误 10.进口配额又称出口限制额 正确 错误 1.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批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这种配额方式是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

关税配额 协议配额 2.财政关税又称 保护关税 收入关税 过境税 出口税 3.反补贴税又称 抵消税 最惠国关税 进口附加税 保护关税 4.以下不属于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灵活性 针对性 歧视性 公开性 5.凯恩斯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 贸易条件理论

投资乘数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6.晚期重商主义学说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李嘉图 邓宁 卡森 托马斯.孟 7.以下不属于按照征税的商品流向分类的税种是 进口税 出口税 优惠关税 过境税 8.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是 广泛性 稳定性 系统性 双重性

1.关税税率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税额 税则号列 货物分类目录 税率 2.对外贸易政策的层次 单边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政策 诸边贸易政策 多变贸易政策 3.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关税 环境技术法规与标准 产品检疫制度 绿色标志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有 技术标准 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程序

国际贸易原理概述

国际贸易原理概述 1. 国际贸易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 参考答案:× 2. 国际贸易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货物贸易。 参考答案:×

1. 国际贸易的本质功能就在于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资源配置行为由国内扩张到世界范围;从而提高了各国的经济效率。 参考答案:√ 2. 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国际贸易是成就其世界经济他国地位的最重要的经济条件之一。 参考答案:√ 3. 商品就是用于交易的货物。 参考答案:× 4. 独立关税区经济体能够独立地决定关税制度并予以执行的经济体区域。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独立关税区。 参考答案:× 5. 国际贸易值又称国际贸易总额,等于世界上所有独立关税区经济体对外贸易值之和。 参考答案:× 6. 对外贸易量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值。不变价格指统计期内认定的基期年份当年的价格。 参考答案:√ 7. 贸易条件(TOT)指开展国际贸易的各种条件。 参考答案:× 8. 间接贸易一定包含着转口贸易。 参考答案:√ 9. 转口贸易就是间接贸易。

10. 转口贸易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商品输出到另一国时必须经过本国国境,所以一定是过境贸易。 参考答案:× 1. PPF曲线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的多寡,也可以用来表示该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参考答案:√ 2. 对应于机会成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三种生产技术,PPF曲线分别表现为凸向原点的曲线、凹向原点的曲线和直线。 参考答案:× 3. 两种产品X和Y都是属于规模报酬递减技术的产出品时,它们一定也都是机会成本递增的产品。 参考答案:√ 4. 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所表示生产组合意味着:在资源完全使用的情况下,生产上没有达到最高效率的生产组合。 参考答案:√ 1. 关于无差异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条线上任何两点所代表的消费组合能够带来的效用一样 B.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该点横轴表示商品的机会成本 C.越是远离原点的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D.不同的两条线有可能相交 参考答案:D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对外贸易额 2 转口贸易 3 过境贸易 4 无形贸易 5易货贸易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叫做() A 贸易结构 B 贸易条件 C 贸易差额 D 贸易量 2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 A 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B货物的交换 C 服务的交换 D汽车与农产品的交换 3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 A 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 直接贸易 D多边贸易 4 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来说,()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 A 贸易的商品结构 B 贸易条件 C 贸易的地理方向 D 贸易差额三、多项选择题: 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A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 C 贸易赤字 D 出超 E 入超 2 国际贸易按商品流向划分,可分为() A 出口贸易 B 进口贸易 C 转口贸易 D 过境贸易

3 下面哪些活动是无形贸易() A 技术转让 B 保险 C 运输 D 商品加工,装卸 4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 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 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 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 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 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五、论述题: 1 论述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国际分工(上)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分工 2 垂直型国际分工 3水平型国际分工 4 绝对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B 畜牧业的发展 C 手工业的出现 D 商业的出现 2 对外贸易是哪种生产方式的基础和产物()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1-4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 平时作业第一次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C.进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B )。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D )。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 )。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 B.自由贸易 8.俄林认为( B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9.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10.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B )提出的。 B.大卫·李嘉图 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C )。 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 12.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B )。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二、判断题 1.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交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别分布。(×) 3.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4.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5.需求相似理论又称作需求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发展。(√) 6.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于接近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间的贸易发展倾向因此也就越强。(√) 7.从单个国家的角度看,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即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 8.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 √ ) 9.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在对外贸易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10.管理贸易是“披自由贸易之皮,行保护贸易之实”的贸易政策。(√)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4.世界市场: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 5.对外贸易政策: 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6.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对外贸易额与贸易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对外贸易额也称为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该国同时期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的. 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批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 2.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课本P56 1)供求关系 2)垄断 3)经济周期 4)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5)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6)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7)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3.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课本P67 1)经济实力的强弱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3)利益集团的影响 4)国家的就业与失业状况 5)国际收支、贸易差额状况 6)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4.贸易自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本P81 大幅降低关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1234 [2010秋] 2010年10月教学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 注意事项:请各位学员按作业次序,将作业答案(标明题号)写在“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考核专用纸”上,注明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适用班级:09秋会计本科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一)1-3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D)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D)。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A.公平贸易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 8.俄林认为(B)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C.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9.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10.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D.俄林 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A)。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开放本科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国际贸易原理》期末 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2、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4、易货贸易:指一国和另一国用货物相互交换的一种贸易方式。 5、转移价格:又称调拨价格,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时所采用的价格。 6、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7、多边出口管制:是指几个国家政府为了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通过一定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商讨和编制多边出口管制货单和出口管制国别,规定出口管制办法等,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 8、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9、自由经济区:是一国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在国内适当地区专门划出一定范围,实行豁免海关管制,减免税收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10、最惠国待遇:又称“无歧视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 11、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阻碍作用的政策措施。该定义中的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仅仅增加国外的服务生产者的负担,并且"壁垒"(barrier)指国际贸易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体现的形式。 12、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政策允许货物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国际价值规律作用下,可以刺激竞 1 / 8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1(第1章-第3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评语: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1 (第一章—第三章)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 B.保税区 C.自由贸易区 D.国境 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 B.转口贸易 C.易货贸易 D.直接贸易 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A.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例 C.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D.现价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9.划分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标准是()。 A.商品形态不同 B.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 C.是否以现汇方式作为清偿手段 D.关境和国境 10.()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 A.现汇贸易 B.间接贸易 C.无形贸易 D.有形贸易 11.对外贸易量可以反映一国()。 A.贸易的实际规模 B.贸易商品的实际构成

国际贸易原理网上作业答案

1.结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背景,谈谈为什么世界贸易组织会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两重含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一重含义,是指一个旨在推行国际自由贸易的临时国际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二重含义,是指一部由各缔约方签署并实施的、旨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条约性质的法律文件。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只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一重意义上,取代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而第二重意义上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仅没有、也不可能由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而且它事实上已经构成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那么,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主要有哪些呢? 概括言之,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主要包括: 第一、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成立的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人资格,是一个常投性、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则仅是“临时适用”的协定,仅仅是一个事实上的临时国际组织,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第二、世界贸易组织管辖范围广泛。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于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基本形式的四十年代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仅管辖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则不仅管辖货物贸易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分部门协议,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还努力通过加强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对话,强化各成员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全部置于其管辖范围之内。 第三、世界贸易组织就长期游离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之外的农产品和纺织品与服装分别签定了协定,因此丰富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 第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分大小,对世界贸易组织所管辖的多边协议一律必须遵守。各成员均须以“一揽子”方式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基本协定,不能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或某几个协议,不能对其管辖的协定、协议提出保留。但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所派生的许多分支协定,则是以守则式的方式加以实施的,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第五、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权威性。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在法律形式上更具权威性。由于一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其国内的立法部门批准的,所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与其国内法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需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的规定,执行其争端解决机构作出的决定或裁决。并且,争端解决机构作出决策是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全体协商一致反对方可否决”,否则视为“完全协商一致通过”的决策方式,显著地增强了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争端的效力。这与过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全体协商一致”的含义完全不同,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制下,只要有一个缔约方(最可能的就是“被申诉人”或“被告”)提出反对通过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报告,就认为没有“完全协商一致”,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能作出解决争端的决定,这就大大削弱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威性、有效性。此外,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对争端解决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使其效率大大提高,权威性得以确立。 第六、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更具广泛性。世界贸易组织成立7年多的时间里,截至2002年2月,其成员已达144个。 1947年4月,在日内瓦进行了关税贸易总协定关税减让谈判,签订了123项关税减 让协议。同年10月又在哈瓦那制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因美 国等国家的立法机构认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该宪章与其国内法相抵触,这个组织最后流 产了。但各国将在关税减让谈判中取得关税贸易总协定1994的协定和哈瓦那宪章中的有关贸易政策合在一起,形成了《关税与关税的贸易扩大效果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1)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进口贸易额)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自由贸易)。 A.公平贸易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管理贸易 8.俄林认为( 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

————————————————————————————————作者:————————————————————————————————日期:

开放教育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由(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三部分构成。 2.从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以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它们是:(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3.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上述背景下出现了(管理贸易政策)政策。 4.早期的重商主义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主义)。 5.在1791年12月美国第一任财政策部长汉密尔顿提出的“(制造业报告)”中认为,为使美国经济自立,应当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理论。 6.保护贸易理论,就经济观点而言,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具有代表性。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7.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的所征收的税收。 9.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的。 10.对原产地标准的规定有两种,即(加工标准)和(增值标准)。 11.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关税一般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12.按照关税的保护程度和有效性分类,关税可分为(名义关税)、(有效关税)。 13.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进、出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14.关税税率表主要包括(税则号列),(商品名称)和(关税税率)三部分。 15.海关税则主要可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两类。 16.按照征税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17.普惠制给惠国对本国的保护措施规定有(免责条款),(预定限额)和(竞争需要标准)。 18.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 19.进口配额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即(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20.关税配额按商品进口的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关税配额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分.可以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 1.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叫(C) A、国境 B、海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