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一轮复习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一轮复习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一、基础知识

A .命题

1.命题

可以判断 真假 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注:(1)数学命题的表达形式有:语言、符号、式子等.

(2)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一看“陈述句”,二看“可判断真假”仅此两点.

例如,①今天天气不错;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213x +=;④若a b =,c d =,则a c b d +=+.

以上四个句子中,①虽是陈述句,但不能判断其真假.“天气不错”的标准不明确.②是陈述句,且能判断正确,因此是命题.对于③,当1x =时,为真;当1x ≠时,为假.这句话虽是陈述句,但无真假可言,因此不是命题. ④显然是命题.

2.假命题、真命题

真命题:可以判断为 真 的命题,即当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可以判断为 假 的命题,即当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或一定不成立,叫做假命题.

注: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时,如果说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必须证明它的正确性;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 开句、命题函数、开句的取真集(内容不要求掌握)

(1)开句、命题函数

形如“213x +=”、“32x +>”等单独的方程、不等式语句,都不是命题,因为它们也对也不对,即无真假可言.这些语句在数理逻辑上叫做开句.开句又叫做命题函数,意思是当变元(这里的x )取不同的个体的时候,就得到不同的命题.

开句常记作()P x 、()Q y ,其中变元,x y 是在一定范围里变化.当x 取某个个体a 时,开句()P x 就变成了命题()P a (与开句相对,有的书上把命题叫做句).如:对于“32x +>”而言,当1x >-时,为真;当1x ≤-时,为假.

(2)开句的取真集

对于开句,最为关心的是,哪些个体使句子为真,哪些个体使句子为假.例如,对于“32x +>”而言,“”时为真,“”时为假.使开句()P x 取真的x 的范围叫做的取真集,记作{|()}x P x .对开句来说,取真集为{|32}{|1}x x x x +>=>-.

解方程,解不等式,本质上是找开句的取真集.

(3)将命题函数()P x 变成命题

命题函数()P x 变成命题的方法有两个.

方法一:将命题函数()P x 中的x 用特殊个体a 代入,从而得到对特殊个体a 进行判断的命题,这种命题叫做单称命题()P a . 例如“张三是共产党员”,其中“张三”是被判断的个体,“是共产党员”是谓词,“是”是判断词.

再如,命题函数():32P x x +>,对x 赋值1,3-,可得到命题(1)P 和(3)P -,即(1):132P +>,和(3):(3)32P --+>.

当然(1)P 是真命题,(3)P -是假命题.

方法二:利用量词来限制个体的范围

例如:命题函数():32

P x x+>,前面添加量词“所有的”或“有”,得到命题“所有的实数x都有32

x+>”.

x+>”或“有实数x使32前者是假命题,后者是真命题.

3.命题的形式

若p,则q.

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或题设),q叫命题的结论.

注:绝大多数命题都能写成上述形式,但有些则不能,如特称命题.

B.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是指原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设原命题为:“若p,则q”,则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分别定义如下:逆命题: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其形式:“若q,则p”.

否命题: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其形式:“若p

?”.

?,则q 逆否命题: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其形式:“若q

?”.

?,则p 延伸阅读:偏逆命题(内容不要求掌握)

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一个简单命题时,只要将它们进行交换就得到了原命题的逆命题.如上面例子.

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只是一个简单命题时,将命题条件和结论中的简单命题任意进行交换位臵,就可以得到多个原命题的逆命题. 如命题“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命题条件有两个:“A:垂直于弦”、“B:过圆心”;结论也有两个:“C:平分这条弦”、“D: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其形式即为:A B C D

∧→∧,该命题的所有偏逆命题有:∧→∧: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A C

B D

∧→∧: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

A D

B C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 C A D

∧→∧:平分弦所对的弧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

B D A C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三种基本关系:互逆、互否、互为逆否关系.

(2)具有互逆关系的命题: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具有互否关系的命题:原命题与其否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具有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否命题.(3)等价命题:同真同假的两命题称为等价命题.具有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等价.注:同真同假的含义:其中任何一个命题的真与假必然导致另一命题的真与假.

(4)不等价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不等价.

C.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记命题“若p,则q”为“q p

→”,若命题“若p,则q”为真,则进一步记作“p q

?”,为假时,则记作p q

≠>.

1.基本概念

(1)若p q

?,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若p q

<≠,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p q

(3)若p q

?,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这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且p q

(4)若p q

<≠,则称p是q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这时,q也是p的不充分不≠>,且p q

必要条件.

注:(1)在判断中,要完整地叙述条件类型.比如:“充分不必要条件”不能只说成“充分条件”.

(2)叙述充要条件的等价语句:“当且仅当”、“必须且只须”、“若且仅若”等.其中,“当、必须、若”表达的是条件的充分性,而“仅当、只须、仅若”表达的是条件的必要性.

2.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

(1)从定义本身去理解

充分条件:要使结论q 成立,只要具备条件p 就足够了.

事实上,式子p q ?已经表明,条件p 成立时,结论q 一定成立,就是说,要使结论q 成立,只要具备条件p 就足够了. 必要条件:当条件q 成立时,结论p 不一定成立,但条件q 不成立时,结论p 一定不成立. 依题意,条件为q 、结论为p .

一方面,虽然命题“p q →”为真,但其逆命题“q p →”却未必为真,因此,当条件q 成立时,结论p 不一定成立. 另一方面,命题“p q →”为真,从而其逆否命题“q p ?→?”也真,即q p ???,据此可知,条件q 不成立时,结论p 一定不成立.

(2)利用开关电路图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视“开关A 的闭合”为条件p ,“灯泡B 亮”为结论q ,则

图①中,条件p 是结论q 的 条件. 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p q ?<≠)

图②中,条件p 是结论q 的 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p q ≠>?)

图③中,条件p 是结论q 的 条件. 充要条件(,p q p q ??)

图④中,条件p 是结论q 的 条件. 不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p q ≠><≠)

(3)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设条件p 对应集合A ,条件q 对应集合B ,即:{|()}p A x p x =,:{|()}q B x q x =.

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B ≠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事实上,若有x A ∈,∵A B ?,可得x B ∈,即p q ?,∴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有x A ∈,∵A B ≠

?,可得x B ∈,p q ?且p q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A ≠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事实上,若有x A ∈,∵A B ?,可得x B ∈,即p q ?,∴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有x A ∈,∵A B ≠

?,可得x B ∈,p q ?且p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A B =,则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

事实上,若有x A ∈,∵A B =,可得x B ∈,即p q ?,若有x B ∈,∵A B =,可得x A ∈,即q p ?,∴p 、q 互为充要条件. ④若A B ?且B 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条件也不必要条件.

事实上,若有x A ∈,∵A B ?,可得x B ?,即p q ≠>,同理p q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基本思想方法

等价转化的思想

示例 已知1:|1|23x p --

≤,22:210(0)q x x m m -+-≤>,若p ?是q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①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由

1

|1|2

3

x-

-≤得,{|210}

A x x

=-≤≤.由22

210(0)

x x m m

-+-≤>得,{|11,0}

B x m x m m

=-≤≤+>.

∵q p

?,∴B A

?.

结合数轴有

12,

110,

0.

m

m

m

-≥

?

?

+≤

?

?>

?

解得03

m

<≤.

点评与警示:本题利用等价转化思想,把p q

???转化为q p

?,进一步转化为B是A的子集,然后利用数轴列出不等关系.

A.命题的判断、命题的真假判断

例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若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命题;假命题.

(2)三角函数是单调函数吗?疑问句,不是命题.

(3)空间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命题;假命题.

(4)3

x<;开句,不是命题.

(5)若x∈R,则2

210

x x

-+>;命题;真命题(∵二次三项式221

x x

-+的判别式70

?=-<,在x∈R条件下,始终有2

210

x x

-+>).

(6)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命题;假命题(∵2

a=时,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72-.命题;假命题.

点评与警示:构成命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能判断真假.

B.命题的形式

例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偶数能被2整除;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4)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不相等;

(5)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8)对顶角相等.

解:(1)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假命题.

(2)若一个数是偶数,则它能被2整除.真命题.

(3)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真命题.

(4)若两个圆周角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则它们不相等.假命题.

(5)若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真命题.

(6)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真命题.

(7)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真命题.

(8)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真命题.

选填②

C .四种命题的概念

例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当2x =时,2320x x -+=;

(2)对顶角相等;

(3)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全等;

(4)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解:(1)原命题:若2x =,则2320x x -+=. 逆命题:若2320x x -+=,则2x =.

否命题:若2x ≠,则2320x x -+≠. 逆否命题:若2320x x -+≠,则2x ≠.

(2)原命题: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它们相等.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则它们是对顶角.

否命题: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它们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角不相等,则它们不是对顶角.

(3)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和底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和底分别相等.

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和底不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和底不都相等.

(4)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对应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

否命题:若两三角形的应边两对及夹角不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两边及夹角不都相等.

点评与警示:正确叙述正面术语的否定形式,如“都”的否定应为“不都”而非“都不”.

D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的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

(2)若0q <,则方程20x x q ++=有实根;

(3)若220x y +=,则0x y ==;

(4)菱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解:(1)原命题:若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 假命题.

逆命题:若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则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 真命题.

否命题:若直线l 不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 不垂直于平面α. 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直线l 不垂直于平面α,则直线l 不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 假命题.

(2)逆命题: 若方程20x x q ++=有实根,则0q <. 假命题.

否命题:若0q ≥,则方程20x x q ++=无实根. 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20x x q ++=无实根,则0q ≥. 假命题.

(3)逆命题:若0x y ==,则220x y +=. 真命题.

否命题:若220x y +≠,则,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220x y +≠. 真命题.

(4)逆命题: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假命题.

否命题:不是菱形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不垂直或不相等. 假命题.

逆否命题:对角线不垂直或不相等的四边形不是菱形. 假命题.

E .利用等价命题证明

例 证明:若220x y +=,则0x y ==.

分析:将“若220x y +=,则0x y ==”视作原命题.要证原命题为真命题,去证它的逆否命题“若,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220x y +≠”为真命题.

证明:若,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不妨设0x ≠,则20x >,∴220x y +>,即220x y +≠.

因此,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为真命题.

F .充要条件的判定

例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2p a b +=,:q 直线0x y +=与圆22()()2x a y b -+-=相切.

(2):||p x x =,2:0q x x +≥.

(3)设,l m 均为直线,α为平面,其中l α?,m α?,://p l α,://q l m .

(4)设,22ππα??∈- ???,,22ππβ??∈- ???

,:q αβ<,:tan tan q αβ<. (5)ABC △中,内角,A B 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p a b >, :sin sin q A B >.

解:(1)充分不必要条件;(2)充分不必要条件;(3)必要不充分条件;(4)充要条件;(5)充要条件.

G .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取值范围 已知条件321:022

n n p +-≤-,条件22:q x x a a +<-,且p ?是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2--

B .1{,2}2

C .[1,2]-

D .1(2,][2,)2

-+∞ 解:不等式321022n +-≤-等价于3(21)(22)0,220,x x x +?--≤??-≠??即1228x ≤<,解得31x -≤<,∴条件p 对应的取值集合[3,2)M =-. 由22x x a a +<-,得()[(1)]0x a x a +--<.

当1a a -<-,即12

a >时,解集为(,1)a a --,这时条件q 对应的取值集合(,1)N a a =--; 当1a a -=-,即12

a =时,解集为?,这时N =?; 当1a a ->-,即12a <

时,解集为(1,)N a a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条件q 对应的取值集合N 是条件p 对应的取值集合M 的真子集. 当12

a >时,(,1)N a a =--,由N M ,得3,11,a a -≤-??≥-?解得122a <≤; 当12a =时,N =?,显然有N M ;

当12a <时,(1,)N a a =--,由N M ,得31,1,

a a -≤-??≥-?解得112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2]-.

答案:C .

H .错解剖析

写出命题“若a b =,c d =,则a c b d +=+”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否命题是: .

逆否命题是: .

错解:否命题:已知,,,a b c d 是实数,若a 与b ,c 与d 都不相等,则a c b d +≠+.

逆否命题:已知,,,a b c d 是实数,若a c b d +≠+,则a 与b ,c 与d 都不相等.

错因分析:事件“a b =,c d =”的正确否定应为:①a 与b 、c 与d 不都相等;②a b ≠或c d ≠.

正解:否命题:已知,,,a b c d 是实数,若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则a c b d +≠+.

逆否命题:已知,,,a b c d 是实数,若a c b d +≠+,则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M .方法规律探究

四种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推断法:分别去判断p q ?和q p ?是否成立,然后形成结论.

(2)原、逆命题推断法:

原真逆假?条件为:充分不必要; 原假逆真?条件为:必要不充分;

原真逆真?条件条件为:充要; 原假逆假?条件为:不充分不必要.

(3)逆否命题判别法:判断命题p q ?→?的真假,改为判断其逆否命题q p →的真假.

(4)集合推断法:具体内容见前面.

(5)传递法:即123n p p p p ???? ,得1n p p ?.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有

①230x -=;

②与一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平行吗?

③315+=;

④536x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①开句,不是命题.②疑问句,不是命题.③陈述句,并能判断为假,是命题,假命题.④开句,不是命题. 答案:C .

2.若,M N 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如果M N ?,那么M N M =

B .如果M N N = ,那么M N ?

C .如果M N ?,那么M N M =

D .如果M N N = ,那么N M ?

答案:A .

3.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0x y +=,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若a b >,则22a b >”的逆否命题;

③“若3x ≤-,则260x x +->”的否命题;

④“若b a 是无理数,则,a b 是无理数”的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解:①逆命题为:,x y 互为相反数,则0x y +=. 真命题.

②逆否命题为:若22a b ≤,则a b ≤. 假命题.

③否命题为:若3x >-,则260x x +-≤. 假命题(∵26032x x x +-≤?-≤≤,332x x >-≠?-≤≤).

④逆命题为:若,a b 是无理数,则b a 是无理数. 假命题(∵a =b 2b a =不是无理数).

答案:B .

二、判断题

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2)当0a >时,函数y ax 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

解:(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则它的三个内角相等.真命题.

(2)当0a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 ax b =+的值也增加,真命题.

5.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

(4)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

解:(1)若一个四边形式矩形,则其对角线相等.真命题.

(2)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它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真命题.

(3)若一个能被6整除,则它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真命题.

(4)若一个为实数,则这个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真命题.

6.给出以下命题,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A B =,:sin sin q A B =;(2):2p x >且3y >,:5q x y +>;(3):p 正方形,:q 菱形;(4):p a b >,11:q a b

<. 解:(1)充分不必要条件;(2)充分不必要条件;(3)充分不必要条件;(4)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解答题

7.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否命题与和逆否命题.

(1)ac bc a b >?>;

(2)当14

m >-时,210mx x -+=无实根. 解:(1)若ac bc >,则a b >. 否命题:若ac bc ≤,则ca b ≤. 逆否命题:若a b ≤,则ac bc ≤.

(2)若1

4m >-,则方程210mx x -+=无实根. 否命题:若14

m ≤-,则方程210mx x -+=有实根. 逆否命题:若方程210mx x -+=有实根,则1

4

m ≤-. 8.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0x y +=,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若a b >,则22a b >”的逆否命题;

③“若3x ≤-,则260x x +->”的否命题;

④“若b a 是无理数,则,a b 是无理数”的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解:①逆命题为:,x y 互为相反数,则0x y +=. 真命题.

②逆否命题为:若22a b ≤,则a b ≤. 假命题.

③否命题为:若3x >-,则260x x +-≤. 假命题(∵26032x x x +-≤?-≤≤,332x x >-≠?-≤≤).

④逆命题为:若,a b 是无理数,则b a 是无理数. 假命题(∵a =b 2b a =不是无理数).

答案:B .

9.写出下列命题“若0m ≤且0n ≤,则0m n +≤”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逆命题:若0m n +≤,则0m ≤且0n ≤. 假命题.

否命题:若0m >或0n >,则0m n +>. 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0m n +>,则0m >或0n >. 真命题.

10.求证: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不相等,则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相等.

分析: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不相等,则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相等”视为原命题.要证原命题为真命题,去证它的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则这两条边相等”为真命题.

证明:若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则这两条边相等.

因此,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为真命题.

11.证明:若222430a b a b -+--≠,则1a b -≠.

分析:将“若222430a b a b -+--≠,则1a b -≠”视为原命题.要证原命题为真命题,去证它的逆否命题“若1a b -=,则222430a b a b -+--=”为真命题.

证明:若1a b -=,则1a b =+,∴2222243(1)2(1)432122430a b a b b b b b b b b -+--=+-++--=+++--=,

即222430a b a b -+--=.

因此,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为真命题.

12.已知奇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a b ∈R ,若()()0f a f b +≥,求证:0a b +≥.

分析:将“若()()0f a f b +≥,则0a b +≥”视为原命题.要证原命题为真命题,去证它的逆否命题“若0a b +<,则()()0f a f b +<”为真命题.

证明:“若0a b +<,a b <-.∵()f x 为R 上的增函数,∴()()f a f b <-,又知()f x 为奇函数,∴()()f a f b <-,即()()0f a f b +<. 因此,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为真命题.

(完整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 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备考知考情 常用逻辑用语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卷多为中低档题目, 命题的重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命题及其四种形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题的真假判断; 二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等为背景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这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命题的热点是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P4 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注意: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注意:(补充)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原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 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 原词语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多有n个或 否定词语不都是至少有两个至少有n+1个且 原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两个所有的任意的

(1)充分条件: q p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 亦即要使q 成立,有 p 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2)必要条件: q p ?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q p ??? 即没有q 则没有p ,亦即q 是p 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 q p ?且q p ?即p q ? 则 p 、q 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等价于q ”、 “q 当且仅当 p ”等 (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但p q ?/,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定义:若p q ?,但q p ?/,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且p q ?,即p q ?,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且p q ? /, 则p 、q 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2x =”是“(1)(2)0x 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在ABC ?中,:,:p a b q BAC ABC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3.“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非空集合M N ≠ ?,则“a M ∈或a N ∈”是“a M N ∈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提示:“a M ∈或a N ∈”不一定有“a M N ∈ ”。 5.对任意的实数,,a b c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B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C )“a c b c <”是“a b >”的充分条件 (D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6.若条件:14p x +≤,条件:23q x <<,则q ?是p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若非空集合,,A B C 满足A B C = ,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 ( ) A. “x C ∈”是“x A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x C ∈”是“x A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x C ∈”是“x A ∈”的充要条件 D. “x C ∈”既不是“x A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A ∈”必要条件 8.对于实数,x y ,满足:3,:2p x y q x +≠≠或1y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练习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练习题 1.设x R ∈,则“12 x >”是“2210x 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a R ∈,则“0a =”是“cos sin a a >”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x R ∈,且0x ≠,“112x ??> ???”是“11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 ) A .充分非必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5.设x R ∈,则“21x -<”是“220x 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若a ,b 为实数,则“0<a b <1”是“b <1a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0>>b a ”是“22b a >”的什么条件?(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8.“1<x <2”是“x <2”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12x <<“”是” “2”(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2.“20x >”是“0x >”的(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解题技巧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定义: 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且≠>,则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若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⑤若≠>且≠>,则是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的观点上 关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判定在于判断、相应的集合关系. 建立与、相应的集合,即成立 ,成立. 若,则是的充分条件,若,则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则是的必要条件,若,则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则是成立的充要条件; 若A B 且B A ,则是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1已知p :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q :x 1+x 2=-5,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x 1,x 2的值分别为1,-6, ∴x 1+x 2=1-6=-5. 因此选A . 变式1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 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 .p :3x +2>5,q :-2x -3>-5 B .p :a >2,b <2,q :a >b C .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 :四边形是正方形 q p ?p q p q p q q p p q p q p q (){:p A x p x =}(){:q B x q x =}A B ?p q A B p q B A ?p q B A p q A B =p q ?/?/p q

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

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 【考纲要求】(1)了解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基础回顾】 1、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____________;否命题:_________;逆否命题__________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__________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是否为真?_________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是否为真?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_______条件,q 是p 的________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p ?q. 【基础自测】 1、(2010上海文)16.“()24x k k Z π π=+∈”是“tan 1x =”成立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0山东文)(7)设{}n a 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12a a <”是“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0广东理)5. “14 m <”是“一元二次方程20x x m ++=”有实数解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充分必要条件 C .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必要条件 4、(2010四川文)(5)函数2 ()1f x x mx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 )2m =- (B )2m = (C )1m =- (D )1m =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第2讲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能够指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能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3.能熟练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要点梳理】 要点一、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要点诠释: 1. 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2x >”,“2不一定大于3”. 2. 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π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 3. 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要点二、命题的结构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或“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其中p 是命题的条件,q 是命题的结论. 要点诠释: 1. 一般地,命题“若p 则q ”中的p 为命题的条件q 为命题的结论. 2. 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 和q 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 要点三、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否命题:“若非p ,则非q ”,或“若p ?,则q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 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 ”,或“若q ?,则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 要点诠释: 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 要点四、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四种命题之间的构成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1.概述 充分条件一定能保证结果的出现。 2.定义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不必然B,则A是B的充分条件。例如: 1. A下雨;B地湿。 2. A烧柴;B会产生二氧化碳。 3. A再过一百年;B在座的各位都不在人间了。 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条件,确切地说,A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不是B发生必需的。在例子中,往地上泼水地就湿了;燃烧石油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扔一颗炸弹进去,各位就不在了,这说明A 不是B发生必需的。 3.生活中的充分条件 生活中常用“如果……,那么……”、“若……,则……”和“只要……,就……”来表示充分条件。例如: 1. 如果这场比赛踢平,那么中国男足就能出线。 2. 总参命令:若飞机不能降落则直接伞降汶川。 3. 四婶问祥林嫂竟肯依,卫老婆子说:“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 不过生活中使用这些关联词语时人们往往并不考虑必要性。也就是说,满足A,必然B成立时,我们就说,如果A,那么B,或者说只要A,就B。这样就表达了条件的充分性,至于条件A是不是结果B必需的我们没有考虑。例如:只要活着,我就要写作。 从客观上看,不满足“活着”,必然“不能写作”。所以“活着”是“我要写作”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实际上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他只想表达满足“我活着”时必然“我要写作”。至于“不活着就不能写作”的情况虽然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高中数学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及其关系】高中数学 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原命题为“若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假、真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即命题表述形式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则逆否命题若,则(2)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 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

即 1.设有下面四个命题: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则.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 D. 2.设,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若方程有实根,则 B.若方程有实根,则 C.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D.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1.【答案】B 【名师点睛】分式形式的复数,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成的形式进行判断,共轭复数只需实部不变,虚部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学-科网 2. 【答案】D 【解析】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没有实根,则,故选D.

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1

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兴义五中韦长影 562400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理解此类题目,使问题变得简单,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诀窍,下面就这个问题再进行一下探讨。 命题“若p则q”为真,记为“ p q”,这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 必要条件。由前面关于集合A,B的定义知,p q,当且仅当A B,这就是说 ,A B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为使p,q有意义,一般我们仅讨论A,B非空的情况.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即若对象x满足p,则x也一定满足q,这等价于x∈A时,必有x∈B,即A B,但是可能存在对象y∈B但y A,即y满足q却不满足p。 若A=B时,即A B且B A,就是说,满足p的对象满足q,反之,满足q的对象满足p。因此p q,当且仅当A=B,这时p是q的充要条件。换句话说,A,B的描述表示虽然不同,但若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则p与q等价(图1)。 若A∩B≠ 但A∩B≠A且A∩B≠B,即满足p的对象不完全满足q;反之, 满足q的对象也不完全满足p,就是说p,q不能互相完全推出,这时p,q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图2)。例:“x是4的倍数”是“x是6的倍数”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4) (5) 若A∩B= ,即满足p的对象都不满足q,反之,满足q的对象也都不满足p,就是说p,q不能互相推出,这时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图3)。 也可表示为:

①,相当于, 即或 ②,相当于, 即或 ③,相当于, 即 例1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个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填空: (1)p∶(x-1)(x+2)=0是q∶x=-2的 . (2)p∶x>5是q∶x>3的 . (3)p∶0<x<5是q∶|x-2|<3的 . (4)p∶x≤2是q∶x<2的 . 解:(1)p={x|(x-1)(x+2)=0} q={x|x=-2},即q p,∴填B. (2)p={x|x>5}q={x|x>3},∴填A.

命题、充分与必要条件

命题、充分与必要条件 命题的基本概念: 原命题:若p,则q; 否命题:若非p ,则非q ;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 1、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为: (1)“若xy=1,则x,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3)“若02,12=+-≤m x x m 则有实数解”的逆否命题; (4)“若xy=0,则x=0或y=0”的否命题; 2、命题“若4 π α= ,则1tan =α”的逆否命题是: 3、命题“若x 、y 都是偶数,则x+y 也是偶数”的逆命题是: 4、下列三个命题其中真命题为: (1)“若x+y=0,则x,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2)“若1≤q ,则022=++q x 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3)“直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的逆命题; 5、在原名题及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以使

6、判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若x>1,则-3x<-3 ; (2)若x=1,x 2-3x+2=0; (2)若()3 x f x -=则()x f 为单调递减; (4)若2121,k k l l =则平行; (4)若02,12-x 2>-+1,则0log )2(2 1<+x (7)若q>1,则{}n a 为递增数列; (8)若集合φ=???B A C C B C A 则u ,; 7、已知p:02082>--x x ,)0(012:22>>-+-a a x x q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 的范围; 8、已知026)1(3:,12:22≤+++-+≤≤a x a x q a x a p ,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a 的范围;

数学高考总复习: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数学高考总复习: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考纲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 ,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一、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二、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 原命题的逆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的否命题:若p ?,则q ?;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q ?,则p ? 三、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及其等价性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同真同假,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原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所以,如果某些命题(特别是含有否定概念的命题)的真假性难以判断,一般可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性。 四、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判断充要条件,首先必须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利用定义法、转换法和集合法来判断。 如:命题p 是命题q 成立的××条件,则命题p 是条件,命题q 是结论。 又如:命题p 成立的××条件是命题q ,则命题q 是条件,命题p 是结论。 又如:记条件,p q 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 则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读作“推出”、“等价于”。p q ?,即p 成立,则q 一定成立。 3、充要条件 互逆 ??否命题若p 则q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互 逆 互 逆否 为 互 逆否为否否互 互 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等价 充分、必要、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实用标准 ●高考明方向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 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 ★备考知考情 常用逻辑用语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查 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多为中低档题目,命题 的重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命题及其四种形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 题的真假判断; 二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等为背景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这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命题的热点是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 .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 P4 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注意: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实用标准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注意:(补充)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2、常见词语的否定 原词语等于( =)大于( >)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原词语都是至多有一个否定词语不都是至少有两个原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两个 否定词语一个也没有某两个小于( <)是 不小于(≥)不是至多有 n 个或 至少有 n+1 个且 所有的任意的某些某个 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 1)充分条件: p q 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条件 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 q 的成立,亦即要使 q 成立,有 p 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 2)必要条件: p q 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p q q p 即没有 q 则没有 p ,亦即 q 是 p 成立的必须要有的 条件,即无它不可。 ( 补充 ) ( 3)充要条件 p q且q p 即 p q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 是 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 p 等价于 q ”、“ q 当且仅当 p ”等 ( 补充 ) 2、充要关系的类型 (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 p q ,但 q p ,

逻辑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答案)

高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诗,在这4句诗中,哪句可作为命题( ) A.红豆生南国 B.春来发几枝 C.愿君多采撷 D.此物最相思[来 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710096091.html,][ ] 解析:因为命题是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必须是陈述句,所以首先我们要凭借语文知识判断这4句诗哪句是陈述句,然后再看能否判定其真假. “红豆生南国”是陈述,意思是“红豆生长在中国南方”,这在唐代是事实,故本语句是命题; “春来发几枝”中的“几”是概数,无法判断其真假,故不是命题; “愿君多采撷”是祈使句,所以不是命题; “此物最相思”是感叹句,故不是命题. 答案:A 2.“|x-1|<2成立”是“x(x-3)<0成立”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件 解析:由|x-1|<2得-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进一步会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充分感受和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和思想,培养学生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敢于归纳,关于建构;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p?q”与“q?p”的判断,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通过学习本节课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解决办法:对这三个概念分别先从实际问题引起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 2.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3.关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是条件能推出结论还是结论能推出条件。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1. 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知识,要注意与前面有关逻辑初步知识内容相联系,充要条件中的p、q与四种命题中的p、q要求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也可以是含有逻辑联结词或“若a则b”形式的复合命题。 2. 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一般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应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给概念、“下定义”,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3. 教材中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没作过多的解释说明,为了能让学生能理解定义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的、简单的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来讲解“充分条件”的概念,从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4.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四种命题的形式与关系 x>”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2、试写出命题“若x>1,则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能力素养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 1+x2=-5,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不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讲明:判定命题为假命题能够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D p q q p p q p q D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讲明:当a=0时,ax=0有许多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讲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命题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整理

§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________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____________.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q,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q是p的______________; (2)如果p?q,q?p,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用集合的观点,看充要条件 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则有: (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 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A B,且B 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从逆否命题,谈等价转换 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因而,当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这就是常说的“正难则反”. 1.(课本改编题)给出命题:“若x2+y2=0,则x=y=0”,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 2.(课本改编题)下列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a>b”是“a2>b2”的充分条件; ②“|a|>|b|”是“a2>b2”的必要条件; ③“a>b”是“a+c>b+c”的充要条件. 3.(课本改编题)“x>2”是“1 x< 1 2”的________条件. 4.(2011·天津)设集合A={x∈R|x-2>0},B={x∈R|x<0},C={x∈R|x(x-2)>0},则“x∈A∪B”是“x∈C”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α,β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则“α>β”是“sin α>sin 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题型一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 例1以下关于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①“若log2a>0,则函数f(x)=log a x (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是真命题; ②命题“若a=0,则ab=0”的否命题是“若a≠0,则ab≠0”; ③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④命题“若a∈M,则b?M”与命题“若b∈M,则a?M”等价. 探究提高(1)熟悉四种命题的概念是正确书写或判断四种命题真假的关键;(2)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3)认真仔细读题,必要时举特例.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q≤1,则x2+2x+q=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的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题型二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与判断 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 (1)在△ABC中,p:∠A=∠B,q:sin A=sin B; (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 (3)非空集合A、B中,p:x∈A∪B,q:x∈B; (4)已知x、y∈R,p:(x-1)2+(y-2)2=0, q:(x-1)(y-2)=0.

知识讲解_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基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编稿:张希勇 审稿:李霞 【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 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3.会应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表达 命题之间的关系. 4.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的概念 符号p q ?与p q ?/的含义 “若p ,则q ”为真命题,记作:p q ?; “若p ,则q ”为假命题,记作:p q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①若p q ?,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这时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 要点诠释:对p q ?的理解:指当p 成立时,q 一定成立,即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到 q . ①“若p ,则q ”为真命题; ②p 是q 的充分条件; ③q 是p 的必要条件 以上三种形式均为“p q ?”这一逻辑关系的表达. 知识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从逻辑推理关系看 命题“若p ,则q ”,其条件p 与结论q 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p q ?,且q p ?,即p q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④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看 若p :x ∈A ,q :x ∈B , 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若A 是B 的 真子集,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A=B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2021年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常用逻辑用语与充要条件 欧阳光明(2021.03.07) 【高考考情解读】 1.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的判定、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否定,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2.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方式呈现,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难度中等偏下. 1.命题的定义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逆否命题为若┐q则┐p . (2)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等价.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即,可以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 (1)对于一些简单命题,若判断其为真命题需推理证明.若判断其为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2)对于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应利用真值表. (3)也可以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1)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若q?p且p q,则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p q且q p,则p是q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则有 (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 (2)传递法. (3)集合法: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A={x|p(x)},B={x|q(x)},则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②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等价命题法:利用A?B与┐B?┐A,B?A与┐A?┐B,A?B与┐B?┐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的这个结论,有时可以准确快捷地得出结果,是反证法的理论基础.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作逻辑联结词. (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 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D p q q p p q p q D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 ∵A 是B 的充分条件,∴A B ① ∵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D ②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C B C B ? 由①③得A C ④ 由②④得A D . ∴D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常用逻辑用语与充要条件 【高考考情解读】 1.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的判定、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否定,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2.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方式呈现,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难度中等偏下. 1.命题的定义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否命题为若┐p则┐q ;逆否命题为若┐q则┐p . (2)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等价.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即,可以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 (1)对于一些简单命题,若判断其为真命题需推理证明.若判断其为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2)对于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应利用真值表. (3)也可以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1)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若q?p且p q,则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p q且q p,则p是q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则有

(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A B,且B 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 (2)传递法. (3)集合法: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A={x|p(x)},B={x|q(x)},则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②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③若A=B,则p是q 的充要条件. (4)等价命题法:利用A?B与┐B?┐A,B?A与┐A?┐B,A?B与┐B?┐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的这个结论,有时可以准确快捷地得出结果,是反证法的理论基础.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作逻辑联结词. (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或q p且 q ┐(p或q) ┐(p且 q) ┐p或 ┐q ┐p且 ┐q 真真假假真真假假假假 真假假真真假假真真假 假真真假真假假真真假 假假真真假假真真真真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 的”等.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4.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