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也包括党的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构建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已成为组织部门亟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为此,我街道党工委认真回顾和思考青白石地区近年来统筹城乡党建的探索和实践,广泛收集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党建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近五年来,青白石街道推进党的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其目标指向与统筹城乡党建的要求完全一致。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为建设“城北新区”提供了坚强保障。

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阵地先行、保障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

在新农村建设浪潮下,青白石地区自2007年起,按照培育典型、区域联动、带动发展的思路,分批逐次的在各村开始新农村建设,在规划伊始,街道党工委就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将村委会、文化广场、活动室等基础硬件设施纳入到整体规划当中,截止目前,全街9个村中,上坪、石沟、碱水沟、青石湾、杨家湾五个村新建了统一标准化的两层,40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大楼,马家沟村在今年的整村搬迁方案中也规划设计。

重视党建经费投入,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办事。

多年来,我街道办公经费一直紧张,部分村还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党建办公经费捉襟见肘,自2010年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增加了每村每月2000元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并在2012年按照社区标准拨付每村每年5000元的党建经费,从根本上解决了村上工作没钱搞、没人搞的尴尬局面。为了保证这些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和《党建经费使用制度》,确保钱花在刀刃上。

近年来,在优化村级组织办公、学习、文化娱乐条件方面,上级各部门对偏远农村的关心帮扶力度很大。市、区文化部门为各村配备电脑、投影仪、书籍、健身器材等,区委组织为各村配备党员远程教育设备

积极组建非公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工商部门和积极帮助下,我辖区目前共有建立产业合作社党组织8个,企业联合支部3个,逐步建立完善“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协会党支部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提供蔬果供求信息,集中收购、包装、运输、销售,逐步打造青白石地区农产品品牌,提高了果蔬收购价格,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上坪村确定了“紧抓非公党建、规范企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以金亿达门窗装饰工程公司为试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余人,筹备建立非公党支部,不断

党建为龙头,加速产业发展,形成互推合力

街道党工委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帮助各村寻找党建与产业项目发展的契合点,通过几年来的培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自2006年,大浪沟村党支部就提出“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提升党组织发展能力”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在村党支部的争取协调下,先后建成长青园公墓区、大浪沟家具园区、生态经济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每年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2000元,今年大浪沟村又积极发展城郊农家乐旅游项目,新建玉泉山庄一处,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村庄发展兴兴向荣,村两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好评。

石沟村

上坪村

白道坪村整村开发项目已经启动,在前期规划已经拟定的情况下,目前在区发改局的牵头下,街道积极配合对白道坪土地、人口、住房等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马家沟村以“改善环境谋发展、整村搬迁谋出路”为发展思路,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确定整存搬迁方案,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规划,拟定在兰洽会期间签约,进展迅速。

建立城乡基层党建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整合城市及其他渠道投向农村的各种资源,统筹谋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把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制定新建开发区、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时,统筹考虑基层党组织

活动、办公场所建设。严格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全面实现农村党组织办公针对和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010年全覆盖建设目标,农村阵地建设的档次水平有所提升,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基本达标,80%以上的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或党员服务站,努力形成以城市、乡镇(街道)和村(居)为基本联系点、覆盖城乡的基层阵地网络体系。

三、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全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启动实施、抓好试点。主要工作是面上全面进步,点上重点突破。各县区要根据全市试点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构,加大投入保障,启动各项基础工作,并抓好市、县区两级的试点。

1.启动实施“百千万结对帮扶工程”。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村级组织设施明显改善、党员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的总体目标,对城郊区农村重点完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对缺水地区农村重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边远山区重点做好资金、技术、人才、扶贫开发等综合帮扶工作。按照分类联建的要求,从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特点和实际出发,采取党群部门联(班子)弱村、政法部门联(治安)乱村、经济(包括民生、社会事业)部门联贫困村、涉农(科技)部门联专业村的方式,组织1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帮扶100个农村党组织,帮助所联系村抓好基础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搞好政策宣传、开展结对扶助、组织技能培训;积极开展1000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1000名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活动,1000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帮扶10000名农

村困难群众活动,以“健全一项制度、完善一个机制、兴办一件实事、传授一门技术、引进一个项目、提供一条信息、培养一名人才、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为主要途径开展帮扶。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要不断总结提炼在服务民生、推动发展、创新创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和首创精神,供城市、社区党组织交流借鉴,真正实现双向互动,推动结对帮扶。

2.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横向联合、产业基地、升格改建、归口管理、行业管理、内外延伸、垂直管理等模式,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重点做好横向联合、产业基地、升格改建、内外延伸、城乡联建等5种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村(居)基层党组织设置。对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产业特色明显、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党支部改建为村党总支。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分社行业、产业、协会、老年等党支部,构建新型农村组织网络机构,满足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利益群体党员和群众的需要;对一些班子战斗力不强、经济薄弱、发展缓慢的农村党组织探索乡镇机关、站所结对共建,构建起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对城镇中心区居委会,可根据党员分布的数量,以一个或几个相邻楼宇为单位设立若干楼宇党支部;对带有农村性质的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党组织,可根据社区群众专业技术特长、生产经营项目相同或相近、志趣爱好相同的党员分类组建若干党支部或党小组,使村(居)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

二是推行村(居)企联建组织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一企一村

(居)、多企一村(居)形式开展村(居)企联建,引导村(居)党组织积极支持结队企业,创造农村有序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帮助结对村(居)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环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促使农村、社区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实现城乡互惠、联建共赢的目标。

三是加强村(居)与机关结对共建。在总结市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互联共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将党组织的结对共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除继续做好原定的帮扶工作外,将党员发展、教育、活动,“创先争优”等工作纳入重要内容,结对共建,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是加大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在巩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及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工作,实现有3名正式党员、符合单独组建党组织的组建率达到全覆盖。

五是设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按照《兰州市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接转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和管理,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和各种报表体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健全各级流动党员活动站工作机制,畅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及时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让流动党员更多地参与党组织活动。

各县区委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县区基层组织设置现状,选取部分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两新”组织开展归口管理、行业管理、垂直管理

等党组织设置的创新试点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精心培育出若干个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示范典型,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实施城乡基层组织联建提供有益的经验。

3.做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攻坚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协调市发改委、财政局配合做好项目立项、资金配套等工作,有效整合城市流向农村的各种人、财、物资源,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攻坚任务纳入新农村建设基础实施建设总体目标来抓,深入实施《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落实工作方案,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靠实各县区委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及时配套资金,确保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4.突出抓好市、县区两级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在全面起步的同时,按照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布局相一致的原则,市上重点抓好安宁区、皋兰县2个市级一体化示范县区和永登县中川镇、榆中县夏官营镇2个市级一体化小城镇的统筹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分别抓好青白石街道、阿干镇、东川乡、沙井驿街道、平安镇、秦川镇、城关镇、石洞镇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各县区还要选择1-2个村(重点从省、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中确定)开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试点要积极探索,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阶段(2011年):总结推广、整体推进。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抓好五大体系建设,在建

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基层组织网络、推动城乡干部人才双向流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选优培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班子。以加强农村、社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干部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链为导向,大力推进机关干部到农村、社区进行实践锻炼,着力培养一批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以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提供人才保证。一是选好配强农村、社区领导班子。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把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探索村干部跨村任职。采取强村联弱村、大村兼小村等方式,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青年中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积极探索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三是拓宽城乡干部交流渠道。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人才事业协调发展,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与镇、村(居)干部之间纵横有序交流的实施办法,推行党政机关后备干部到乡镇、贫困村、社区任(挂)职制度,对工作长期后进、矛盾比较突出、没有合适人选的村(社区),及时从县乡机关选派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四是切实把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生纳入选拔视野,力争30%以上的村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对表现突出、有培养潜力的已毕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后备干部,及时通过组织推荐参加选举进入“班子”;对任满一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及时通过组织程序由“助理”进入“班子”;对任期满两年、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可

按程序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

2.深化提高“百千万结对帮扶工程”。总结推广2010年结对帮扶工作经验,深入研究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帮扶目标,强化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效率。承担联系帮扶任务的单位在落实单位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要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通过提供资金、项目、信息支持,帮助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组织交流学习等途径,切实帮助提高新任村级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整体水平。

3.全面推进城乡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召开工作推进会议,认真总结2010年创新优化城乡基层组织设置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城乡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工作。围绕机关、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学校、科研院所等各领域党组织功能定位,全面推广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深入挖掘党组织设置创新中涌现出的典型,不断总结完善党组织设置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实现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目的。

第三阶段(2012年):巩固提高、全面提升。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确保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市统筹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在年底前进行总体考核和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并对完成任务不好的单位和部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强化各项基础工作。按照构建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任务,继续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总结提炼试点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回头看”。抽调专门力量对三年试点工作集中进行一次“回头看”,对照目标找差距,认真梳理工作进展,并根据梳理出的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整改落实措施,做到时间、任务、人员和效果四落实。

3.巩固提升试点工作成果。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和拓展统筹基层党建活动内容、方式和途径,为建立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作为抓党建工作“主业”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取得试点成效。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成立县区、乡镇(街道)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是本地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成员单位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承担好各自工作职责。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二)严格考核,强化督查。加大对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考核力度,根据年度目标计划,通过月通报、季座谈、半年总结、年终专门考核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县区委抓城乡统筹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工作实

绩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做到既考核本单位党组织工作绩效,也把联建对方党组织工作业绩作为参考指标,以此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间“真连实建”。同时,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县区、乡镇(街道)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三)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加以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统筹发展意识,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统筹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认真做好典型案例的征集和宣传报道作用。

党建模型

〔摘要〕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党建运行模型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背景,以党员服务中心平台、信息化资源平台构成两大基础,以“时间轴”、“空间轴”和“结构轴”三个轴心构成互联的动态轴线,形成多元互动的三维立体模型,组成柔性好、响应快、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的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创新体系。 〔关键词〕统筹城乡党建,运行模型,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化资源 一、引言 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在党的建设科学化背景下,必须着眼于机制模型的合理构建,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的动态调节、科学开放、有序发展。建构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党建运行模型的意义在于,将以往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形成的基层组织内部分散的功能实现重组,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使组织功能获得价值增值,远远超出各基层组织的功能之和。 为此,在对苏南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构“两平台三轴心三维立体模型”。这一运行模型的设计思想是应用组织创新理论和系统论思想,立足于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协调发展,完善以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为基本形式的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健全均匀分布的城乡党内基本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党建基本服务均等化。运行模型的结构主体以党员服

务中心平台、信息化资源平台构成两大平台基础,由“时间轴”、“空间轴”、“结构轴”三个轴心构成互联的动态轴线,形成包含“时间+空间”、“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多元互动的三维立体模型(见图1)。 二、建设以区域融合为纽带的党员服务中心平台 建设以区域融合为纽带的党员服务中心平台,要顺应党员就业多样化和分布结构变动的趋势,体现在组织阵地上要均衡布局,对城乡基层组织的服务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和更新,通过整合党建场所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建立开放、有效聚集、高度协作的党建服务共享平台。完善为民办事服务制度,为城乡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服务。 (一)明确设置原则与组织架构。党员服务中心的设置原则应为三级统筹、二级设置,即按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思路,由县(市)、区党委牵头统筹规划,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二级分别建立党建资源集中统筹、党建功能深度融合的基层党建服务实体。在组织架构上,乡镇(街道)一级的党员服务中心与社区服务中心并列于乡镇(街道)党(工)委之下,两者互相协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围绕“四个全面”定位定向,对照强基本、提功能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现实问题,突出表现在: 1、观念更新不够,思想认识上仍有偏差,缺少真抓实抓严抓的政治自觉。认识上不来,行动就跟不上。“总开关”问题不解决,抓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客观来讲,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其主要负责同志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个全新的认识,抓主业、强主责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受传统惯性思维和片面政绩观影响,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站位不高、认识不深、观念不新的问题,影响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核心论”认识不足。发展是中心,党建是核心。从“伟大工程”到“全面从严”,我们党把加强自身建设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同步推进。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志还没有真正把党建工作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层面上去审视、去研究、去定位,缺少理直气壮抓党建的政治底气。二是“基础论”观念不牢。作为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是“长远之计、固本之举”。但由于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贵在经常、严在细节、好在实处,效果显现有其潜在性、周期性,不仅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韧劲,相反不少地方和单位舍本求末、应景应点去抓,缺乏长远打算和整体规划,导致基层党建依然“欠账”太多。如县市级基层党建五年规划还是在近两年才启动的,也没有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三是“系统论”思维不够。新的常态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基层组织功能重置、机能重建、动能重构的新课题。特别是组织功能重置方面,强化“五个功能”,需要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但现实中,有的仍习惯从单向角度去思考问题,跳不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圈子,缺乏多维度、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结合抓、统筹抓、系统抓的举措和办法不多,导致一些地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慢、见效慢。 2、责任目标不清,压力传导上仍有脱节,缺少考责问责追责的硬性规定。一是责任链条“失紧”。从横向层面来看,书记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一岗双责”缺少硬性考评指标,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建责任内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提要]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既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造成城乡之间巨大鸿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二元体制,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举措来推进。 关键词:推进;城乡一体化;举措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城乡“齐步走”,才能全国“一盘棋”。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不仅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而且公共服务水平过于悬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改革。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我国户籍管理因有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让城乡之间产生了触目惊心的鸿沟。现存的户籍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户籍管理格局,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巨额的改革成本,目的在于让转户农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全国最引人关注的是重庆市2010年8月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以省一级为单位在全国户改还是第一次。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践。在重庆这次户籍改革中,土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农民交出土地,换取城市户籍,从而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好处。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做法的核心是农民拿土地交易公共服务,当然这种做法也引来很多争议。实行了户籍一元化并不代表就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怎样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正在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智慧。 “十二五”期间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时期,城市人口首次大于农村人口(常住人口)。现在已经有13个省市区宣布改革户籍制度,但大部分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给农村人口提供与城市人口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是把户籍的登记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脱钩,将来的公共服务提供要与居住直接结合在一起。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到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做起,因为农民工要成为市民,首选的仍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他们虽然在大城市打工,但最终还是想在就近的小城市或县城安家落户,毕竟成本要比大城市小得多。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寻找一个有效的融资机制,来渐进地把城市公共服务提供给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并以城市为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活地的农村流动人口。但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不管是社会保障还是基本公共服务都需要国家大量财力来支撑,这些都需要逐步增加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 二、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土地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土地过于分散和地块过于狭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改革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宣布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如小岗村分与合带给我们的启示,距离大包干将近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总结及建议 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一体化办等市直单位的协调指导下,该区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工作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加快了农民变市民步伐。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同比增长15.2%。 一、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521”工程,凤凰新城土楼社区10.6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封顶,桥头社区18.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开工建设,张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渠沟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全市规模最大的采煤塌陷村庄搬迁项目仁和小区交付使用,2000多户居民民已搬迁新居,入住率达50%以上。总投资13.4亿元的64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进一步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去年我们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示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以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效作物规模种植”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财政兑现补贴资金320万元。全年实现土地流转5070亩,新增优质蔬菜面

积3110亩,新建温室大棚967栋,鲁楼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建设,郭王食用菌、黄里石榴、油坊绿色蔬菜等七大基地初具规模。依托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凤凰山农贸城等平台,扶持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投入5486万元组织实施28项民生工程,其中涉农16项,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参合率达到97%以上;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岗位6620个;1.01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施;新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设施、沼气网点等项目31处;改造提升14家村级标准文化文体活动室和14家标准卫生室;实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工程,推进区实验中学、土楼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我区被评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去年底又被确定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 二、主要做法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变市民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强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凤凰新城”是农民聚集的新型社区,是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重点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凤凰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从全区范围内抽调熟悉工程建设的人员集中办公,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督察调度制度,确保

党建APP案例-沪江党建云

上海理工大学:指尖上的党建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 【内容提要】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成功开展了“指尖上的党建”,推出了“沪江党建云手机APP”,使得党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玩得转,可谓触手可及、随身而行、无处不在,深合青年习惯,广受好评。 【案例正文】 一.背景与起因 青年作为时代的先锋,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而高校青年作为青年队伍的一支是我们党建工作务必要重视的群体。要发挥高校青年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就必须要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出于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同时为了党的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的深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紧随时代脚步,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为试点,推出了“沪江党建云”手机APP,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实现了党建服务的触手可及、随身而行,成功开展了“指尖上的党建”。 二.做法与经过 1.需求分析 学院党总支在对党建工作总结分析后发现,当前的党建工作在互动性、联动性、共享性、即时性、灵活性等方面仍需得到提高。而且,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些需求显得尤为强烈。而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恰恰正是当下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APP。与此同时,手机APP也是当下青年每天都要频繁使用生活工具。所以,开发一款专门的党建APP,势必会对党建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平台搭建 在需求明确之后,学院党总支以项目开发的形式,确立了“沪江党建云APP”项目。该项目由2012级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负责开展,以“手机APP”为载体,结合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前沿的信息传播理念,参考和借鉴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立足当下党建服务建设的实际状况,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倾力打造高质量、品牌化、前沿化的综合性党建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该平台来探索和升级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党建服务模式。 2013年9月,“沪江党建云APP”项目初步完成平台搭建,并顺利进行了内部测试。 3.试点运营 2013年10月,“沪江党建云APP”以2012级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为试点,正式上线运营。“沪江党建云APP”共有5大功能区,依次为“文章”、“论坛”、“消息”、“我”、“更多”;具体包括12项用户功能,如多媒体阅读与发布、论坛交流与讨论、在线沟通聊天、个人空间、分享、收藏及扫一扫等功能;其中文章版块,包括“舆情解读”、“党建微云”、“党务公开”、“党建风采”、“党员名片”、“党建资料”、“历史明鉴”、“他山之石”、“公告通知”等9个主栏目,下辖23个子栏目。该APP,集党建宣传,党建教育,党务公开,党建交流等服务功能于一身,既相当于一个党建图书馆,又相当于一家党建微传媒,也相当于一个党建交流社区;兼具传播立体性、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是组织发展和个人认知的良好延伸。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同名14594)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同名14594)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创新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作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改革创新日渐成为党的建设的工作主题和组织部门的研究课题。对基层党建工作而言,要体现主题、实现破题,就必须围绕普遍性、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党建资源不平衡就是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前,优质党建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机关和党的上级组织等领域,相对而言,农村和城市社区以及非公经济领域党建资源比较薄弱。党建资源犹如城乡二元结构一样,存在城乡不平衡、城市单位与社区不平衡、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不平衡、基层组织与上级组织不平衡等问题。 一、整合党建资源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拜城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线,有效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整合组织资源,巩固执政基础。一是横向联合建立党组织。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和站所与村共建等方式,将原84个行政村和64个居委会合并为50个村、13个社区,并建立相应党组织,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二是纵向整合建立产业党组织,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在“链条”中,将单一化的行政村党支部设置模式向产业党支部为代表的多功能设置模式拓展,用“支部+协会”新模式引领产业发展。 整合干部资源,激发一线活力。一是整合党政人才资源。一方面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重视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工作,改变了一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创新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作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改革创新日渐成为党的建设的工作主题和组织部门的研究课题。对基层党建工作而言,要体现主题、实现破题,就必须围绕普遍性、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党建资源不平衡就是一个亟需思考和解 决的问题。当前,优质党建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机关和党的上级组织等领域,相对而言,农村和城市社区以及非公经济领域党建资源比较薄弱。党建资源犹如城乡二元结构一样,存在城乡不平衡、城市单位与社区不平衡、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不平衡、基层组织与上级组织不平衡等问题。 一、整合党建资源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拜城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线,有效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整合组织资源,巩固执政基础。一是横向联合建立党组织。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和站所与村共建等方式,将原84个行政村和64个居委会合并为50个村、13个社区,并建立相应党组织,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二是纵向整合建立产业党组织,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在“链条”中,将单一化的行政村党支部设置模式向产业党支部为代表的多功 能设置模式拓展,用“支部+协会”新模式引领产业发展。 整合干部资源,激发一线活力。一是整合党政人才资源。一方面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重视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工作,改变了一

些部门干部来源单一的状况,形成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合力。二是整合专技人才资源。围绕“建立大党校,建强大队伍,发挥大效益”思路,有效整合教、科、文、体、卫种、养、加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一支近千人的党员教育培训骨干师资队伍,从而强化了对党员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主力军作用的能力。 整合党员资源,发挥模范作用。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城市社区,按照共驻共建的思路,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帮建社区“联系卡”、在职党员扶贫帮困“连心卡”、社区党员发挥作用“责任卡”的“三卡”主题实践活动,有效落实了部门帮建社区责任制。在农村基层,按照以城带乡的思路,持续开展部门包村、领导挂项和城乡党员“户对户”、贫富党员“手拉手”等结对帮扶活动,将组织资源优势转化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优势。二是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围绕建设新农村主题,深化“双培双带”活动,先后培养农民党员致富能手1427名,培养致富能人党员1162名,带领2万多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三是开展设岗定责活动。针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缺抓手、发挥作用缺平台”的实际,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城乡无职党员为党工作、服务群众搭建了广阔平台。 整合部门资源,实现良性互动。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县委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帮联机制。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建示范点制度,共在农村基层、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建立联系点25个。三年来,共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1个,新建和改建活动场所21个,落实帮扶项目78个。 二、整合党建资源的初步考虑 党建资源主要应包括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阵地资源,还有资金、活动、教育培训机会等。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理念,并且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是非题: 1.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有两件大事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要扩大内需,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3.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4.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管理方式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B) A 重增长轻环境 B 重建设轻管理 C 重经济轻社会 D 重城区轻农村 2.下列属于“五个明显的不足”内容的是:()。正确答案是:(C) A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B 发展空间不大 C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不足 D 生态环境太差 3.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要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解决好问题有()。正确答案是:(A)

A 社会相对公平 B 建设轻管理 C 经济轻社会 D 城区轻农村 4.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区域关系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C) A 重规模轻结构 B 重洋轻土 C 重自身轻周边 D 重政府轻市场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AC) A 2000 B 2001 C 中国的城市化 D 中国的城市规划 2.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首次突破()%,达到了()%。 (正确答案是:CD) A 40 B 41.3 C 50 D 51.3

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zz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zz中心城区第三板块的重大机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力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0.4%,高于zz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大力实施“4+8”组团发展战略。“4”即首阳新区、南部宜居区、城市建成区、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四大城市组团”建设;“8”即8个镇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我市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编制各乡(镇、区)及市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开发时序,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科学编制南部宜居区、首阳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区。二是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也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我市充分结合各乡(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分工,逐一对其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形成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针纺业、机械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产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组团规划,集约发展。紧紧围绕zz作为zz中心城区“三板块”

之一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组团规划,确定了“4+8”的城市发展框架,明确了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避免了“摊大饼”式的粗放蔓延,实现了城市集约节约发展。四是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建设行为。严格城镇公交、道路、学校、医院、通信、公园绿地等项目选址及审批,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早落地、早投用。强化城中村建设行为管理,严厉打击规划区外建设、改变用途、挤占道路等私搭乱建行为,引导城中村向城市建设转变。五是强化资源保护,坚守文化底线。结合城市规划,划定规划紫线,对二里头、南兆域、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文物片区实施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洛河公园、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依托城市四大组团建设推进城镇化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加快“四大城市组团”建设,相继引进了浙江广厦、河南建业、杭州励精三大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推进首阳新区建设。创新政企联合模式,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首阳新区,核心建设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2012年,启动了浙江大厦、公安指挥中心、中州路、府佑路、汉魏路、新阳路等12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启动了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邮政大厦、永宁路、府佐路、夏都路等公建、路桥、景观、配套、社区等24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4年,计划完善首阳新区其他路网,启动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截至

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新城学校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党建+”在学校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根据南党教体(201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现就全面推行新城学校“党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思路目标 1、总体思路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创建南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紧紧围绕团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统领,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始终贯穿,实现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将新城学校塑造成一个培养君子的人文家园、师生幸福的乐园、象湖新城人人向往的智慧园。 2、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推进、持续努力,使“党建+”理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动,让党建+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领域全面铺开、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学校支部自身建设;使党员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3、基本原则。在推行“党建+”模式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统筹融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任务谋划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同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工作一起推,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找准定位,在推动各项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党建作用。 ——坚持结合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推进“党建+”,拓展加的内容,探索加的方法,尽快把基础工作做起来,把基本的组织活动抓起来,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力求加一项实一项,抓一项成一项,防止搞形式主义。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体现原则要求和鼓励探索创新相结合,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结合,坚持巩固已有成功做法与总结新鲜经验相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载体抓手,使“党建+”与各项工作加得好,在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整体推进。坚持上下联动、注重抓面,由点到面地推动工作,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推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实现从抓点抓经验到抓面抓实效的转变,力求整体推进、面上突破,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落实任务重点 依照县委要求,我校将采取“1+3+x”模式推进“党建+”落地见效。“1”就是党的建设;“3”是指共性选项,即加中心工作、加重点工作、加日常工作;“x”是指特色选项,加学校其他特色工作。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当前“党建+”共性内容主要为: 1、党建+依法办学。立足学校实际,清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激励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对违规招生、违规办班、违规收费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开展自查自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杜绝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现象发生。着力引导教师依法从教、爱心从教、文明从教,努力打造一支“敬业、勤业、精业的新城教师队伍。

城市基层党建典型申报材料: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城市党建“共同体”

城市基层党建典型申报材料:整合各方资源构 建城市党建“共同体” 今年来,宁陕县按照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大党建、大联动、大服务理念,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持续深化构建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扩大组织体系全覆盖。该县按照“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的原则,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整合区域内的组织和工作资源,成片推进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整合区域内社会组织和非公企业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提高“两个覆盖”质量。针对全县城市社区辖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现状,在推动支部班子建设、突出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党组织设置链条向居民小区、行业市场、协会等聚集地延伸,将不同来源的党员紧密联系在社区党组织的范围内,创新设置党小组9个,发挥功能性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条块联动的即时效应,实现了社区党员管理直达末梢,党的工作安排部署直通党员家门口,确保了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健全保障机制促提升。按照城市社区活动阵地建设标准,开展社区硬件建设“提档升级”,为城关镇城南社区置换新办公场所400余平方米,把两个城市社区建成了集社保、计生、医保、

图书室、老年人娱乐室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了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社区干部报酬、党组织活动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不断完善党务工作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效推进了城市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全县两个城市社区与驻区40余个县直部门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提升共驻共建协同水平。积极拓展县老年大学、县老干局教学资源和文体娱乐设施社会化服务功能,定期组织社区老党员开展书画、书法、音律等爱好培训,全天候开放健身设备、棋牌室、播放室,延伸服务范围,主动承接社区老年人关爱职责,拓宽共建途径,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形成“有难找支部、服务找党员”的服务机制,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驻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分别制定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双向结对认领并公开承诺,坚持双向参与,实现双赢互惠,提升社区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队伍管理抓规范。以构建城市大党建为抓手,提升驻区单位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畴,建立完善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进的联建新机制。一是拓宽党组织书记选配范围、严格党组织书记标准、提升党组织书记保障水平,为社区党组织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视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逐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认真总结国内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 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比较好地处理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欧盟推行发展中小城市策略,促进城乡结合协调发展。日本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创新都市圈。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由于战略不当、措施不力,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导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失衡,甚至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冲突,例如巴西,近500万原农村家庭无地可耕,他们不断开展夺地斗争,形成全国性的无地农民运动,从而使得农村暴力活动日益加剧。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健康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国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来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的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城乡统一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统一规划中,要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城乡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乡发展基础,把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