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化学综述

(有机化学与生活) 姓名:张雪

学号:1202011034

班级:12级生物工程<1>班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指导老师:李少波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比如用汽油可以洗掉油漆(相似相溶)

用碱水可以去油污(油脂的碱性水解)

用燃烧法鉴别真假蚕丝被(蛋白质的检验)

夏天不能暴晒,否则身上暴皮(蛋白质的变性)

有机化学在食品中应用——蔗糖酯的合成

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外观为白色至黄褐色的粉末状、块状或无色至微黄色的黏稠树脂状。蔗糖酯的蔗糖部分为亲水基,长链脂肪酸部分为亲油基,无味,在体内可被消化,以蔗糖和脂肪酸形式被吸收。它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很小,无毒性,很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它还具有表面活性,可使表面张力减小,具有润湿性,可使油乳化。由于上述性能,它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自从1880年Herzfield在实验室成功地合成蔗糖八乙酸酯以来,人们对蔗糖酯的合成路线研究经历从溶剂法到无溶剂的过程。合成路线随着人们对蔗糖酯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合成技术趋于简便合理化。

1956年,Osipow等121受美国蔗糖研究基金会的委托,研究开发了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亚砜为共溶剂来合成蔗糖酯的所谓snell法。其后,大日本制糖K K公司和法国的Mellebezons公司实现了蔗糖酯的小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一方法是在K2C03催化剂的存在下,蔗糖同脂肪酸甲酯在共溶剂二甲基甲酰胺

中发生酯交换反应。由于溶剂损失和将蔗糖酯精制到能食用水平的费用很高,因而这一方法未得到推广。

Neebraska-Shell法,即以不含氮的溶剂丙二醇来合成蔗糖酯。该法以脂肪酸皂为乳化分散剂是蔗糖和脂肪酸甲(已)酯形成微乳化液,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顺利进行。Neebraska-Shell法因微乳化液极不稳定且反应要求有很高的真空度以至于工业上很难控制,同时作为副产物的丙二醇脂肪酸酯很难去除,故产品纯度不高。

刘强以低碳烷基苯为助溶剂对snell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可使反应物料变成均一相,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同时减少了催化剂用量及皂的生成量。反应过程中溶剂保持回流状态,损失少,易回收。由于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焦糖化和其它副反应减少,有利于产品提纯。

姜国平等以甲醇为溶剂在适当条件下使反应物形成一含有高分散度脂肪酸皂的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蔗糖不发生聚结、沉降,而与脂肪酸甲(乙)酯反应合成蔗糖酯。在反应初期反应体系为不透明分散液,随后体系变得透明,反应加速进行。粗产物中单酯蔗糖酯的质量分数为48%。

林伦民等以蔗糖和脂肪酸酯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合成蔗糖酯,其合成技术关键在于将蔗糖、脂肪酸钠和水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温度从110℃上升到175℃,压力为7.742 kPa,同时加入催化剂和脂肪酸钠,以确保脂肪酸酯在不发生水解的条件下进行脱水和酯交换。合成所得到的蔗糖酯,ω(单酯)=62%,ω(二酯)=29.5%,ω(三酯)=1.0%,皂化率为6.0%。该法在脱水形成微乳化液的过程中涉及到体系中水的含量与温度、真空度的相互制约关系,如果控制不当,则在微乳化液形成之前,由于物料结块、粘度骤增,而使搅拌困难,或乳化液被破坏,蔗糖沉淀分层而使反应不能顺利进行,这就使工业操作变得困难。

季允丰等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乙酸蔗糖酯,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3口瓶中,加入ω(NaOH)=30%的溶液、催化剂、蔗糖、10 mL 1,2一二氯乙烷。搅拌混合后,冷却至一定温度,再慢慢滴加乙酐和1,2一二氯乙烷的混合物,加完后,再搅拌一定时间,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进行常压蒸馏,将有机相蒸出后,趁热将产物倒人冰水中,迅速搅拌,得粘稠状淡黄色液体。此液体溶于乙醇中,用活性炭脱色后,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即得乙酸蔗糖酯,产率为80.8%。

溶剂法合成蔗糖酯,不管使用哪种溶剂,都有其明显缺点,或是所用溶剂有毒,产品不易提纯,或是反应时间太长,产率太低,或是三废严重等。因此,人们又开始了无溶剂法研究。

张英珍等以油脂和蔗糖为原料,在碱性催化下,不使用任何溶剂,直接进行酯交换。所得的粗产物经除去脂肪皂、无机盐和蔗糖等杂质后,即可得含脂肪酸

蔗糖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如欲分别获得高纯度的脂肪酸蔗糖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则可进一步提纯。该方法体系稳定,容易控制,分离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同时已建成了30 t/a的中试规模装置。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陈耀坤等以无溶剂直接法,获得制取蔗糖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蔗糖):n(硬脂酸乙酯)=l:2,无水碳酸钠为硬脂酸乙酯和蔗糖总质量的40%左右。反应时间为9 h,反应温度为125℃左右。

胡建华等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无溶剂法合成蔗糖酯工艺的基本参数:n(蔗糖):n(硬脂酸甲酯)=l:1:1:4,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3.5 h,压力为1.33 kPa以下,硬脂酸钾助熔,ω(硬脂酸钾)=10%-15%,在此条件下,即可得到良好的均一熔融相,反应平稳进行,产品收率可达82%。

食品工业

蔗糖酯是一类可食用的表面活性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分别在1969年和1980年批准蔗糖酯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乳化剂冰淇淋、人造奶油、起酥油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5%的高HLB值蔗糖酯除能保持稳定乳化状态外,还能使油脂凝聚,提高产品的油腻感。牛奶糖、果仁糖等油脂较多的糖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0.5%的蔗糖酯,可提高熔化糖的乳化性,防止油脂分离,还能防止粘牙和对包装纸的粘附。

润滑剂低HLB值的蔗糖酯用作糖果压片的润滑剂可代替传统使用的滑粉、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单甘酯、糖粉等。

粘度调节剂高HLB值的蔗糖酯有增粘作用,低HLB值的蔗糖酯有降粘作用。因此,常与卵磷脂合用,作为生产巧克力、制糖工业的粘度调节剂。

结晶调节剂蔗糖酯有促进和阻碍结晶形的双重作用。如高HLB值的蔗糖酯可防止糖类及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结晶。

抗老化剂蔗糖酯亲水性强,且能与淀粉结合,已广泛用作优质抗老化剂,应用于面包、蛋糕、面条、牛奶及冰淇淋中。

发泡剂应用于蛋糕、饼干、奶油、冰淇淋等食品中可使产品形成坚固的气溶胶体,从而提高产品的多孔性,使品质得到改善。Fujimura Masaki等认为在蛋糕中加入ω(蔗糖酯)=2%-8%的蔗糖酯即可起到明显效果。

其他蔗糖酯可添加到食品中作杀菌剂,也可作保存蛋类、水果、蔬菜等的包复剂。蔗糖酯能与食品中的油脂起置换反应,从而降低油脂的摄取量,故可作为肥胖症患者的食品添加剂。此外,利用蔗糖酯的渗透力可提高咖啡豆中咖啡的提取率,加入茶叶中能抑制茶的苦涩味。

蔗糖酯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自上市以来需求量以每年很高的速度增长。日本有菱糖公司和礼普洛斯公司生产蔗糖酯,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直接法工艺。日本生产蔗糖酯的品种有HLB 1-16各个品种,所用脂肪酸有硬脂酸、油酸、棕榈酸、

肉豆蔻酸、月桂酸等。蔗糖酯的应用,日本以食品为主,约占70%-80%,其他方面有医药、化妆品、食品用洗涤剂、纤维柔软剂等。

总的来说,我国蔗糖酯生产厂家生产工艺不够先进、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应用领域尚需全面开发。

有机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

对氯甲苯是农药、医药、染料和其它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通过对氯甲苯侧链上的氯化、氧化、氨氧化和环上的氯化、硝化、磺化、Friedel - Crafts 反应、氯甲基化等反应,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通过这

些中间体可以开发出100 多种农药、医药、染料产品。如农药杀草丹、多效唑、氟乐灵、拟除草菊酯类杀虫剂;医药消炎痛;染水染染色基等。

对氯甲苯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生成重氮盐,然后在氯化亚铜催化剂存在下,重氮盐与浓盐酸反应生成对氯甲苯。该方法生产成本高,废量大,设备腐蚀和污染严重。目前国内外的生产厂多采用氯气与甲苯反应生产邻氯

甲苯与对氯甲苯的混合物(简称混氯) ,然后再通过精馏的方法,将邻氯甲苯与对氯

甲苯分离。

现采用天然活性沸石作为甲苯氯化催化剂,加入助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活性、耐水

性和使用寿命,并使邻对比大幅降低,间位异构体减少到允许水平。笔者探索了化过程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的主催化剂为天然活性沸石,为一种浅灰或浅棕色粉状粘土,主要

成分是SiO2、Al2O3、Fe2O3MgO、K2O ,处理后供使用;助催化剂A ,铁盐,试剂级;助催化剂B ,卤代乙醇,试剂级;助催化剂C,硫化物,工业级;助催化剂D ,硫的氯化物,工业级;甲苯,石油一级;氯气,工业级,纯度>9915 %。反应后滤液进行谱分析,102G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N2 为载气,流速18 mL/ min ,柱温90 ℃,气

化室温度210 ℃。黑色250 mL三口烧瓶;磁力搅拌器;冷凝管;恒温水浴锅。1.12 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如图1 所示。氯化反应器为250 mL三口烧瓶,三口分别插温

度计、尾气冷凝管和通氯管。实验时将100 mL甲苯和催化剂加入釜内,氯气经毛细管流量计计量后从釜底均匀通入,磁力搅拌器搅拌,恒温水浴控温,尾气经冷凝回收甲苯并经碱液吸收后从水冲泵抽走。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控制尾气中不含游离氯。每隔30 min读取反应温度,抽取约015 g釜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反应215 h ,实验完毕,对釜中氯化液进行称量及对反应前后的物料进行计算。

以天然沸石为主催化剂,B 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30 ℃,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比率为20∶1 ,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按1.12 的方法进行实验。甲苯转化率达99.5 %以上,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生成物中对氯甲苯在一氯甲苯中含量提高,一氯甲苯

中邻位和对位的比例下降,当催化剂用量达到0.8 %时,生成物中对氯甲苯在一氯甲苯中含量不再增加,邻对比不再下降,这时再增加催剂的用量,产物中二氯化物生成量增多,氯化收率降低。因此,适宜催化剂量选用0.8%。

2.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以天然沸石为主催化剂,B为助催化剂,催化剂用量选用0.8 % ,催化剂与助催化率为20∶1 ,改变反应温度,按1.12 的方法进行实验。反应温度在10~40 ℃时,邻对比值变化较小,但反应温度太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太高时,反应生成的二氯化物增多,一氯甲苯的收率下降。因此, 适宜温度选择30~40 ℃。

用天然沸石做催化剂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影响实验的最佳因素。减少负产物的生成,降低生产成本。天然沸石催化剂用于甲苯氯化反应,甲苯转化率达到99.7 %。选择助催化剂与甲苯一起使用,使甲苯定向氯化的对位选择性明显提高。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经典的合成方法是以硫酸、磷酸为催化剂,但存在产率低、副反应多、设备腐蚀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多种高效的催化剂势在必行。有机碱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好等特点,以下是以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方法。

浓硫酸为传统方法所使用的催化剂,操作简便易行,产率稳定。但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工业制备上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不能回收利用,且易发生副反应而使产品色泽深,不利于提纯。如果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无误,产率一般在60%左右。但由于实验操作不熟练,本次实验只有42.8%。

用醋酸钠弱碱作催化剂,本次试验产率为30.7%,比传统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收率低,但醋酸钠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表明,醋酸钠的产率,在正常情况下比硫酸高,可达百分之八十。但由于此次实验中结晶不完全,导致产率低于硫酸。

磷酸与浓硫酸相比,缺点在于酸性较弱,反应速率和产率不如浓硫酸催化。但条件温和,不会导致有机物碳化。

本次实验用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产率最低,吡啶较易吸水形成共沸物,使反应温度较难控制,同时,温度过高时会有副产物生成。另外,冷却析出晶体时间比其他催化剂长。并伴有难闻气味

有机化学与环境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就大气的环境问题而言,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物质,其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爆发喷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悬浮固体物,自然水域表面释放之硫化氢,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释放之硫

化氢、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会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后者则为工业化后,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机酸及悬浮固体物,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由于酸雨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区污染的特性,以致影响层面相当广,故局部空气污染的改善,空气品质标准的达成,对于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须削减SO2、NOx的总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现今最受人青睐的是瑞士两位气候专家对温室效应成因作出新的解释,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气层中增多的水蒸气。它是于2001年发表的。瑞典中部大学的KG·拉松和斯韦克·爱德华松说,根据他们提出的一种计算未来气温的新模式,地球确实像其他研究人员所认为的那样,正在进入一个逐渐变暖的时期,但这主要是因为地球轴心在向太阳倾斜,而使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今后的一万年里有所缩短。他们说,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逐渐增多。因此,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气,而并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还有,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指出,他们在大气层中发现一种学名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学分子式为SF5CF3)的稀有气体。虽然这种气体目前的浓度仍相当低,但是它稳定热的能力远超过其他任何已知的温室气体,而且正在快速积累,长此以往,将会使"温室效应"形势更趋恶化。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在现代经济中,氟利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清洗溶剂等,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同时,也在开发研究非氟利昂类型的替代物质和方法,如水清洗技术、氨制冷技术等。

为了推动氟利昂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类是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额和技术标准,井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欧盟国家和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类措施。一类是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助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征税和可交易许可证等措施。另外,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发起了自愿行动,采用各种环境标志,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其中绿色冰箱标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对自然的加剧破坏改变了自然系统的平衡,导致自然环境加剧变化,就形成难以处理的难题,我们要发扬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光化学烟雾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如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大阪、英

国伦敦、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城市及我国北京、南京、兰州均发生过光化学烟雾现象。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烈的阳光照射,这样在大气中就会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出一些

二次污染物,如O

3、醛、PAN、H

2

O

2

等。

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式反应,其中关键性的反应可以简单地分成3组:(1)

NO

2的光解导致O

3

的生成:(2)(HC)氧化生成了具有活性的自由基,如HO、HO

2

RO

2等。(3)通过以上途径生成的HO

2

、RO

2

、[RC(O)O

2

]均可将NO氧化成NO

2

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主要是O

3

、PAN、

醛、酮等二次污染物。人和动物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到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1955年,美国洛杉机因为光化学烟雾一次就死了400多人。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O

3

、PAN 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光化学烟雾危害极大,它的防治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工业上,较好的措施是对煤进行加工,改进燃烧技术,同时改进生产工艺,对污染物进行后处理及合理排放。使用前对煤进行脱硫加工,并尽可能除去灰分;使用过程中,通过对锅炉进行适当改进,同时加人固硫剂,可减少烟尘利二氧化硫的发生量;最后,对废气进行综合利用后,对不能利用的进行无害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对于生活燃煤,除了对煤迹行加工外,比较好的措施是改进用能和供能方式,采用集中供热、城市燃气化。集中供热和城市燃气化,是城市节能和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此外,重点研究改革燃料和改进汽车设备结构,试制无公害汽车和发展高效交通系统。具体举措为:

(1 )改革燃料。采用液化天然气、氢气、液化煤气与柴油的混合燃料和无铅汽油来代替有铅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采用天然气作燃料,在燃烧时不仅排出的污染物极少,没有气味,没有铅化物,而且噪声很小,从而减少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2 )改进汽车设备结构。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除提高汽油燃烧质量外,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美国福特公司制成一种“层化加油”发动机,它

改变了燃烧室的设计和燃料注人系统的设计,从而减少废气的排出。日本本田摩托车研制出三台层状燃烧的汽缸,它能使汽油与空气的比例降到1:20,使排气中氮氧化物减少2/3,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几乎减少一半以上。这两种发动机,一种是减少基质的浓度,一种是减少引发物质的浓度,其结果都是使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可能性降低。

(3 )研究无公害汽车和发展高效交通系统。从发展远景来看,国外正在大力发展无公害汽车如电子汽车、电动汽车和蒸汽汽车等。通过发展高效率城市交通系统以代替市内汽车。这些都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防止光化学烟雾污染城市大气的重要措施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和运行条件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发生但现阶段这些措施仍不可能使尾气达到直接排放的要求,还必须进行废气净化处理。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的净化,可用热反应法或催化氧化法来达到目的。至于氮氧化物,采用三元催化的方法可达到净化目的。

另外,大面积地植树造林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氧气的天然加工厂,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衡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氨气、氯化氢、光化学烟雾、放射线等有不同的吸收能力,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已经把臭氧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水平作为判断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并据以发布光化学烟雾的警报。城市空气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正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为防止光化学烟雾的爆发,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必须采取行政命令干涉的手段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生活中处处是化学,相信我们会用自己美丽的双手,改变我们美丽的世界,让生活更美好.

有机论文

浅谈亲核重排反应及它们的应用 阮赛 摘要:分子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中一般都归入反应机理的内容之列。由于分子重排反应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它特殊的意义, 所以 人们对它的研究和认识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对分子重排反应的讨论, 可以加深我们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认识。 概念:分子重排反应(molecularrearrangement)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一。一些有机化学反应,有机物在试剂、加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发生转移,分子碳架或者官能团的位置发生改变,甚至环的大小也发生变化,这样一些反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 一、重排反应类型 分子重排是大量存在的,为了研究方便,也要对其进行分类。通常有下面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分子内重排及分子间的重排分类 一.分子内重排 发生分子内重排反应时,基团的迁移仅发生在分子的内部。根据其反应机理,可分为分子内亲电重排和分子内亲核重排。

1. 分子内亲核重排 分子内发生在临近两个原子间的基团迁移,多数情况下属于分子内亲核重排。例如:辛戊基溴在乙醇中的分解; 2. 分子内亲电重排 分子内亲电重排反应多发生在苯环上。常见的有联苯胺从排、N-取代苯胺的重排和羟基的迁移等。 氢化偶氮苯在酸的作用下,可发生重排反应生成联苯胺。N-取代苯胺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基从氮原子上迁移到氮原子的邻位、对位上的反应。例如:亚硝基的迁移,它也是亲电性的重排反应。 苯基羟胺在稀硫酸作用下,可发生OH-的迁移,即OH-作为亲核质点从支链迁移到芳环上,生成氨基酚。 二.分子间的重排 分间的重排可看作是几个基本过程的组合。例如,N-氯代乙酰苯在盐酸的作用下发生重排:先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分子氯,然后,氯与乙酰苯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得到产物。 (二)、按反应历程分类 根据迁移基团的亲核、亲电或是自由基的性质,重排反应可分为亲核重排、亲电重排和自由基重排。亲核重排是迁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缺电子的迁移终点。用“Z”表示迁移基团,“B”为迁移终点,亲核重排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缺电子中心B可以是碳正离子、碳烯、氮烯、也可以是缺电子的氧原子。由于产生不稳定正性中心的方法很多,所以亲核重排反应的类型也是最多的。重排过程中迁移基团始终未离开分子,往往发生邻基参与,形成类似环丙烷正离子的二电子三中心体系,是一个芳香过渡态,体系能量较低,容易生成,这也是亲核重排反应多的原因之一。

个人简历 教育类

支引娟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支引娟性别:女 出生日期民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籍贯:县 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院 专业:化学电话: 邮箱 教育背景 2010.09 - 2014.07 遵义师范学院应用化学(本科) 主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实验普通话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014.09 - 2017.07 贵州大学化学(研究生) 主修课程: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有机合成实验、近代物理化学、现代分析化学、近代化学实验、现代化学进展、胶体与界面化学 教学经验 本科生实习:大四上学期,在遵义市某辅导班,担任了化学教师一职,在此期间,不仅积累了教学经验,还提升了自己在与学生相处方面以及在紧 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研究生助教:研究生二年级给学生批改作业,期末监考,批改考卷并录入学生成绩,带本科实验并批改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以及录入成绩。 研究生助研:研究生期间,帮助导师教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以及定稿,带下一届研究生做其研究生课题。 化学家教兼职:本科到研究生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曾经在贵阳、六盘水、遵义等地方进行多份家教,积累了教学经验,熟悉初三以及高三的化学 知识,了解学生心理以及与学生相处的技巧。 2014年至2015年自己筹办一个辅导班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具备技能 全国计算机二级VC、能使用Office、Photoshop、Origin、ChemDraw等办公及画图软件 熟悉红外、紫外、荧光等基本的实验仪器的操作 普通话二级乙等,普通话流利 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大学及研究生期间所参与组织活动 棋类协会会长、化学系干事、校学生会干事、担任班上生活委员、组织棋类协会第一届、二届棋类大赛、参与组织策划迎新晚会、在校外自主创业、研究生期间化学与化工学院党总支纪律检查委员 自我评价 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工作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工作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合理的情况下,服从精神好 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和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性格态度:性格开朗随和、有活力、上进心强、适应和学习能力强、耐心很好、遇事冷静思考,理性处理 所获荣誉 多次奖学金、多次优秀个人、多次优秀班干、多次优秀团干、即兴演讲二等奖、优秀党员、大学生挑战杯省级二等奖 发表文章 )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与期末考试题库(二)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及期末复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22小题,1-14每题1分,15-22,每题2分,共30分) 1.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反应的立体化学不同 B. 反应的动力学不同 C. 反应要进攻的活性中心的电荷不同 D. 反应的热力学不同 2. 下列四个试剂不与 3-戊酮反应的是( ) A. RMgX B. NaHSO3饱和水溶液 C. PCl3 D. LiAlH4 3.指出下列哪一个化合物(不)具有旋光性? 4. 区别安息香和水杨酸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 NaOH(aq) B. Na2CO3(aq) C. FeCl3(aq) D. I2/OH-(aq) 5.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其中最高的是 6. 指出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波长最短( ) 7.下列化合物在常温平衡状态下,最不可能有芳香性特征的是( ) 8.下列含氧化合物最难被稀酸水解的是( ) 9. 二环乙基碳亚胺(DCC)在多肽合成中的作用是( )

A. 活化氨基 B. 活化羧基 C. 保护氨基 D. 保护羧基 10. 比较下列化合物在 H2SO4中的溶解度( ) 11. 下列关于α-螺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内的氢键使α-螺旋稳定 B. 减少 R 基团间的不同的互相作用使α-螺旋稳定 C. 疏水作用使α-螺旋稳定 D. 在某些蛋白质中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类型 12. 比较苯酚(I)、环己醇(II)、碳酸(III)的酸性大小 A. II>I>III B. III>I>II C. I>II>III D. II>III>I 13.1HNMR 化学位移一般在 0.5-11ppm,请归属以下氢原子的大致位置: A. -CHO B. -CH=CH C. -OCH3 D. 苯上 H 14. 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a. 3–己醇; b. 正己烷; c. 2–甲基–2–戊醇; d. 正辛醇; e. 正己醇。 15.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标记的质子的酸性从大到小的顺序: 16. 指出小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的顺序: 17. 下面几种酒石酸的立体异构体熔点相同的是: 18. 用箭头标出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的优先反应位置: 19. 下列化合物那些有手性?

有机化学课程论文

不同条件下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沸石等作为Friedel-Crafts反应催化剂时的情况,综述了其研究 进展及应用。 关键词:Friedel-Crafts反应离子液体沸石 引言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是酰卤等化合物在Lewis酸催化下,对芳香族化合物的酰化反 应。研究发现是酰基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价廉易得,在一般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多。 近年来一些离子液体催化剂,即可以保持强Lewis酸性,又可在常温下催化酰化反应,抑制高温下裂解、歧化和降解等副反应发生。此外,沸石分子筛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催化剂。 我们小组通过翻阅资料,查找相关文献,综合介绍了以上不同条件下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正文 1.酰基化催化剂 是最常用的酰基化催化剂,它能在芳香族化合物、含苯环聚合物上引入酰基, 反应需在溶剂中进行。 1.1苯型芳香族化合物的酰化 酰基化通常用下式表示。 由于产物芳酮和有强的络合作用,因此通常需加入大量的水将水解掉, 才能得到纯净的芳酮产物。 当芳环上有强供电基团时,反应容易进行。当芳香族化合物含具有孤对电子的推电子基团时,更易与其络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具有供电基团的有机溶剂和 络合使用,如。芳环上有吸电基团时,酰化反应难于进行。 如在间位有卤素取代基时,一般需要大量的催化剂。 1.2含苯环聚合物的酰基化 含有苯基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通过酰基化可以增强原聚合物的粘附力、物理机械性能、强性和光敏感性。例如,用催化马来酸酐化聚苯乙烯可以得到一类具有新的性能的聚苯乙烯。

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科学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7 2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新产品开发的食品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的同时,掌握食品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侧重在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能在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生产及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够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食品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本专业暂设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如下: 0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2食品新资源开发 03食品加工与贮藏 04食品功能成分开发利用 05畜产品质量控制 06食品生物技术 07食品加工工程 三、学习年限 食品科学专业的学位为工学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学位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选修课的学习、研究试验、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

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食品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科学、规范、宽广,学分分配合理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性、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前沿性,同时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其他专业的学位课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食品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如下: (一)必修课 1、公共学位课 7学分 (1) 政治理论课(二门课) 9 0学时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 2 4 0学时 4学分 2、专业学位课 18 学分 (1)高等有机化学 4 0学时 2学分 (2)现代仪器分析 4 0学时 2学分 (3) 实验动物与功能评价 4 0学时 2学分 (4) 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4 0学时 2学分 (5)食品生物工程 4 0学时 2学分 (6) 生化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7)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4 0学时 2学分 (8)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9)分子生物学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二)选修课 一般要求选修1-2门,2-4学分。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可跨院(系、所、中心)、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要求选修4学分,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如下: (1) 食品杀菌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2) 现代果汁加工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高分子材料在印花涂料中的应用 (2) 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方向工学硕士的培养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接地气的材料学 (4)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采空区漏风治理的应用 (5)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6)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 (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 (10)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11)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 (12) 高分子材料耐候性试验中的紫外辐射测定方法研究 (13)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 (14)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 (15) 农业院校《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探讨 (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问题调查及对策 (17) 高分子材料三防技术研究 (18)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老化研究 (19)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 (20)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21)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

(2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 (23)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探析 (24) 高分子材料,“罢工”脏器的好替身 (25) 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26)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研究 (27)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28) 改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29) 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 (30) “理实一体化”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32)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33) 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34) 浅谈高分子材料抗静电剂ASA (35)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探索 (36)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37)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课程教学探析 (38) 浅析Pro/E软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39)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40) 探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4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聚醚酮酮特种高分子材料中铝离子 残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自拆卸构件中的应用进展 (42)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养

医学八-高等有机化学作业题-2011

Ⅱ《高等有机化学》典型问答题 1、关于酸碱性 1-1.比较以下两个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给出合理解释 3)3 COOH COOH C(CH 3)3 A: B: 答:B 的酸性比A 强。当t-Butyl 在邻位时,把羧基挤出 了与苯环所在平面,苯基的+C 效应消失,从而一方面增 大了O-H 键的极性,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氧负离子的稳定 性。 1-2.丙二酸的pKa1值(2.8)明显小于乙酸的pKa(4.76);而它的pKa2值(5.85) 明显大于pKa1,试解释之。 答:由图可知丙二酸一级电离后,产物稳定性较高,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羧基的-I 效应,分散了氧负离子的负电荷;第二,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 而二级电离后,生成的产物空间上排斥力较大,不稳定,故pKa2的值明显偏小。 O H HOOC COOH + 1-3.顺式丁烯二酸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电离常数分别为K1Z=1.17×10-2和K2Z=2.6×10-7,而反式丁烯二酸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电离常数分别为K1E=9.3×10-4和K2E=2.9×10-5,试说明其原因。 答:顺式丁烯二酸电离: C C C O O -O H C C C O O -O O -C C HOOC COOH H H H H H A A1 A2 反式丁烯二酸电离: C C C H H C O O O -C C HOOC H H COOH C C C H H C O O O -HO B B1 B2 K1Z>K1E 的原因:A 的空间效应比B 大,故A 比B 不稳定,易发生电离;其次由于生成的产物A1比B1更加稳定(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K2Z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1年11月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一、总体要求 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天津大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将按照此标准培养学生,突出“创新性、重实践、国际化”特色,培养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知识。 二、专业特征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具体的专业特征目标包括: 1. 个人综合素质培养 1.1 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 1.2 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 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毅力 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1.3 很强的自制力 自制力,为人处事,遵纪守法 组织纪律观念,遵从自然规律,培养科学精神

1.4 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树立远大理想 认识学科发展前沿,树立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勇气和决心1.5 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增强严谨求真的职业素养 1.6 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 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1.7 包容心与团队精神 包容心,增强团队意识 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加强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熏陶 1.8 爱国奉献精神与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 爱国奉献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为远大志向 1.9 优良的身体素质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 个人能力培养 2.1 善于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2.2 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2.3 计划与综合能力 规划、设计和综合能力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1当下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 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 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 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 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 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 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 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 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 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 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 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 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 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

有机化学的四大谱论文

四大谱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院系:化学与环境学院 姓名:吴舜华 学号:20122401060 班级:12化教(5)班

四大谱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吴舜华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目前,有机四大谱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今广泛采用的有机四大谱——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了四大谱在有机分析中的一些应用及应用实例。 关键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有机化合物、应用 有机化合物,不论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还是经化学反应合成的,都需要测定它的分子结构。过去,用化学方法确定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一项非常繁琐、费时,甚至是很难完成的工作。这是因为要鉴定的“未知物”需要通过多种化学反应使它变成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才能推导出它的可能结构。例如,对胆固醇结构式的确定,经近40年(1889-1927)的工作所获得的结构式(此项工作获得了192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经X射线衍射法证明还存在某些错误。 而近三、四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物理方法,如X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已成为常规的工作手段。近代物理方法弥补了化学方法的不足,大大丰富了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手段,明显地提高了确定结构的水平。特别是有机四大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的广泛应用为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有机分析基本上以仪器分析为主,化学反应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所需测定的样品量降低到以毫克记,研究周期也大为缩短,可以月记,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也今非昔比。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概述 1.1.1紫外光谱概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谱10~800nm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UV)。紫外可见光可分为3个区域: 远紫外区(10~190nm)、近紫外区(190~400nm) 和可见光区(400~800nm)。具有峰型较宽,信号较少,灵敏度高等特点。 1.1.2紫外光谱图 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 A(吸光度)= κcL = -lgI / I0 κ: 摩尔吸收系数 横坐标:波长(nm) 纵坐标:A,κ,lgκ,T 最大吸收波长: max 最大吸收峰κ值:κmax

有机化学论文

浅谈高分子的发展及应用 姓名: 班级: 学号: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新型材料的帮助,无机化学便在这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说道无机化学的历史,这恐怕要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可以说是祖先为人类打开无机化学之门的一把钥匙,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高明的智慧,第一批纸的诞生其实源自一些很常见的材料,例如竹子、破渔网、树皮......一些简单的原料经过水煮、火焠、加压、烘干等工序,便生产出一张完整的纸。 其实首先引出造纸术的目的是为了介绍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自古至今,人类利用纤维素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直到18世纪30年代半合成高分子材料诞生,人类才渐渐的脱离自然纤维材料有限的束缚,在这一时期,全世界涌现出了大量的化学学家,他们不断探索积累,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19世纪火化橡胶与赛璐珞的诞生,人类又向高分子的研究迈进一步,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那就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问世, 其而得到广泛应用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 目前,世界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正在不断地加强和深入.一方面,对重要的通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继续进行改进和推广,使它们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塑料一般作为绝缘材料被广泛使用,但是近年来,为满足电子工业需求,又研制出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导电塑料.导电塑料已用于制造电池等,并可望在工业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仿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等.这类高分子材料在宇航、建筑、机器人、仿生和医药领域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总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正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 础实验课程。文章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改革后的有 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 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1,2]。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志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求异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大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 用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3-5]。辽东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是面向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从1995年起,我们就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年来,我们在借鉴国内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再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 力的要求,并在总结以前的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并编写了符合本校各专业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其中实验内容分成五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趣 味性实验,以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系统、全面地训练,期望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精选基础性实验,巩固及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 结合我校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特 点及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如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与生物及药物相关 的实验,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氯甲苯杀虫剂的合成;对于环境及矿物工程专业,偏 重选择治理环境及浮选药剂的实验,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此外,并逐步采用先进的实 验技术,如熔点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 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为下一步开展综合性、设 计性及研究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以前我们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大多为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 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小。教学内容模式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边看实验讲义, 边做实验,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实验的细节和过程,对做过的实验中的操作、

高等有机化学汇总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姓名: 陶月红 学院: 理学院 专业: 化学 学号: 2014111004 2015 年1 月12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理学院2014111004 陶月红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国大陆地区有机化学研究人员2011至2012年两年内在合成方法学领域获得的重要成果。文章中共引用参考文献50篇,其中30多篇手性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等合成方法学论文。本文汇集了中国有机化学家两年中合成的30多个不同物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学有机合成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二级学科,也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化学分支,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政策和科研经费的支持下,我国有机化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如,全国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的参会人员数已由十年前500多人发展到超过2000人),研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迅猛增加(几乎每期国际一流化学期刊上都有中国有机化学家的论文刊登)。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有机化学家被邀请担任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的地区主编和编委,国内的有机化学期刊也开始得到重视。从近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看,我国有机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工作主要集中于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的研究。我国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始终保持强盛的发展势头,但原创性、实用性工作仍旧有限。有机合成化学得到了发展,但主流观念和思路还停留在首次合成上。在元素有机化学中我国有机氟化学一支独秀,其他元素有机化学需要加强。中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突飞猛进,成为发现新化合物分子的主力。通过对我国有机化学学科2011~201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检索,本文对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等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做一个简要总结。 1 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 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历来受到有机化学家的重视。有机化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许多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人名反应,使这些化学家名垂青史。在我国除黄鸣龙外,尚未有其他有机化学家获此荣誉,故在近30 年来,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在我国有机化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有机化学界,从事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的化学家人数和各种资源占有半壁江山,导致我国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多为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内容,为此本文也仅能收录刊登在《J.Am.Chem.Soc.》和德国《Angew.Chem.Int.Ed.》上的成果。国际上流行的热点研究领域,如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交叉偶联反应、碳氢键活化反应、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等,我国有机化学家不仅几乎全部涉足,而且人数比例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均占有重要地位。只要美国化学家能开辟一个新领域,我们就会使这一领域成为论文发表的热点领域。我国有机化学家在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日新月异,如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施章杰承办了第一届碳氢键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无论如何,与西方国家的有机化学家,特别是美国化学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工作思路和成果还是属于跟踪的多,自己独创的少。《J.Am.Chem.Soc.》创刊125周年列举的125篇有影响的文章中,来自我国的仅为黄鸣龙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论文,足以说明我国还是缺乏真正有影响的独创性研究成果。我国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领域的特点是人数众多,仅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的人员就已超过千人;另一特点是发展均衡,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既有我国著名科研院所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X级X专业X班的姓名,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我的指导老师是X。 第2页PPT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我的论文,分别是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 第3页PPT 研究背景 环丁烷类衍生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活性上,都具有很好的前景如图所示。常因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开环、扩环、缩环等多种反应。因此合成环丁烷类衍生物有重要的意义。 第4页PPT 环丁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Shu-L. Y. 等人研究发现,吲哚分子内的脱芳构化,是基于通过能量转

移机制实现了经过可见光来促进[2+2]环加成衍生物的制备,而此反应在热力学条件下通常是无法获得的。反应拥有高收益率(最多99 %)以及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 20:1 dr)且条件温和。该方法兼容多样化功能组和灵活的转换,是可见光诱导,构成吲哚官能化的罕见例子。 第5页PPT The Meyer-Schuster Rearrangement反应研究 Baire等人经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条件温和的,分子内截获的Meyer-Schuster (M-S)重排反应。用于从相应的顺式-6-羟基己-2-烯-4-醛合成2-酰基呋喃[15]。发现该反应非常普遍,并且起始原料炔丙醇易于获得。通过该方法,还可以分三步实现脱氧-去甲-喹吖嗪B (倍半萜)的首次合成。并介绍了在M-S重排过程中添加两个亲核试剂的概念。 第6页PPT 实验部分 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在催化剂Na2S2O8,2 mL的二噁烷进行发生重排得到产率*的目标化合物。

有机化学小论文

有机化学在癌症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化疗的利弊与展望 张翘楚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化31班学号:2013011889)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我国人民第二大死因,知识分子群体第一大死因,癌症的治疗也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目前作 为常规疗法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仍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化疗药 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癌症复发仍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癌症化疗,癌细胞,紫杉醇,人参皂苷,中药,生物导弹,病毒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有760 万人,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而我国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在持续上升,预计2020 年我国癌症发病人数将达到300 万,死亡人数达220 万。防治癌症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依据有机化学知识以化疗为主对癌症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予以综述并加以展望。 1.癌症化疗原理及方法 1.1癌症简介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2癌症起因 现代生物学知识认为人体细胞中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二者控制细胞周期完成细胞正常的生长分裂,当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下(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等)该基因突变概率变大,经多次基因突变细胞发生异常,形态变化,转变为不受机体控制的、可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根据某化学理论,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诱发基因突变。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 增殖的癌细胞

化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表(硕士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时间:第三周)化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表(硕士) 注:免试录取(语种为英语)以及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英语在78分以上者(含78分),免修并免试硕士生英语学位课,选课时选择第一外国语(英语)班级名称为“免修”的班级即可,成绩记为“通过”。未通过第一外国语期末考试的研究生,应于下一个开课学期开学两周内到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办理重修手续。分班名单见化学楼中楼414-415橱窗栏。体育课选课仅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周、第二学期第一周开放一周时间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时间:第三周)化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表(博士) 英语:化学院博士第一学期上英语课,每周2学时,由外籍教师讲授读写及口语,未经批准私自调换上课学期者,其成绩无效;分班名单详见橱窗栏,(不在名单中的化院研究生请及时与研办414联系)。 体育课选课仅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周、第二学期第一周开放一周时间 二外日语自18-19第一学期开始,上课时长由一学年变更为一学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时间:第三周)化学学院工程硕士课程表 《知识产权》周日晚上11-12节(18:30开始),二主楼:A503,任课老师为向波老师。 《专业实践讲座》安排在周六2-4节,二主楼B405,具体每个讲座的具体时间见应化所通知(或化学院网页通知)以及班级群里通知; 体育课选课仅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周、第二学期第一周开放一周时间。 《专业实践1》为17级全日制专硕课程,请18级研究生第三学期再进行网上选课。 《第一外国语》:化学院全日制专硕分配在英语17班(少部分在16班),名单见化学楼中楼414橱窗栏,如不在名单中的请提前在414登记。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复试题目汇总完整版本.pdf

云南大学有机化学复试题目汇总 流程:英文自我介绍------阅读一段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并翻译--------导师提问问题导师的问题: 1、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的方向 3、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4、怎么鉴别一些有机物质的鉴定 5、有哪些有关有机化学的国内外期刊文献 6、你为什么考研,考有机化学? 7、你家里负担得起你读研吗? 8、有机化学与生活有哪些联系? 9、你做过哪些有机合成实验,简述几个? 10、解释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区别 11、解释不对称合成 12、解释构象与构型的区别 13、人名反应(霍夫曼降解的产物与中间体,与curitus的区别) 14、怎么检索文献,有哪些数据库? 15、解释路易斯酸? 16、怎么鉴定有机化学的官能团?(红外光谱) 17、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化学键,如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碳钠键(醇钠)碳镁键(格式试剂) 18、红外光谱能区别两种结构相似的的物质吗? 19、核磁共振、质普分别提供了哪些信息? 20、有机合成的产物可以通过哪些后处理?(如干燥可以用哪些物质)后处理后的产物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检测该物质? 21、你本科做了哪些有关科研的工作,喜欢有机合成还是药物化学。 22、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毕业论文。 23、化合物的命名。 24、什么叫付氏烷基化,克莱门森还原? 25、说出几个人名反应。 26、说出羟醛缩合的机理 27、如何制取乙酸乙酯并有什么注意事项,描述乙酸乙酯的氢谱。 28、你用过哪些大型仪器?怎么用?什么注意事项? 29、假如你要做一个课题,你会怎么去了解有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有关课题。 30、肉桂酸合成的具体过程及试剂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化学): 今年复试怎么说呢,对我来说有点难!

有机化学小论文

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摘要: 有很多悲剧是在人们认为十分安全的地方——新装修的家中发生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装修的材料里有许多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从材料中挥发出来,散入空气,不知不觉中对人体造成了危害。因此,正确地认识这些有机化合物,并做好预防措施对于避免更多的悲剧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 装修材料有毒有机化合物措施 正文: 引言: 我对于装修材料中有毒有机化合物的危害最初了解始于我一个老师,她举例曾有一个孩子因为在搬进新房后脑受了影响,失去了正常的智力。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高中时我们在课本上学习了一些相关的有毒有机化合物,然而并不深入。为了更好的了解它们,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些化合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一、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分类 有毒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刺激性物质、过敏性物质、致癌性物质、生殖毒性物质 1、刺激性物质:对于呼吸道、眼睛、手、皮肤等具有刺激性,会引起呼吸困难,眼睛刺痛,皮肤出现红斑等症状。 2、过敏性物质:会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最常用的家具漆是聚氨酯漆主要含2-异氢酸甲醛酯,具有典型的致敏作用,会引起支气管炎或哮喘。 3、致癌性物质:有些装修材料会释放致癌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对于长期接触的人会诱发癌变。如接触甲醛达到一定量后,有可能引起鼻腔癌、咽喉癌、肺癌等。 4、生殖毒性物质:对生殖功能产生影响,可令男性精子数量递减,精子存活率和活力降低,使怀孕妇女产下畸胎儿。 以上四类有机化合物造成人体功能的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装修材料中几种主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甲醛 毒源:家具和橱柜中的胶合板、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在遇热、潮湿时甲醛就会释放出来。另外,不合格的涂料和乳胶漆、粘合剂、织物、地毯等等 都是甲醛释放的来源。 主要危害:甲醛和苯是导致白血病的两大重要污染物。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呼吸道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 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 系统、肝脏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 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甲醛是一种原生毒物,在空气中能对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 刺激作用,空气中甲醛低于0.2mg/m3时,刺激作用微轻;超过3.6mg/m3 时,刺激增强;4.8mg/m3-6mg/m3接触30分钟,引起流泪和不适;

高等有机化学 考试试题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考试试题答案

2005级硕士研究生 高等有机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1.试推测6,6-二苯基富烯的亲电取代发生于哪个环,哪个位置?亲核取代发生于哪个位置?(4分) 2.计算烯丙基正离子和环丙烯正离子π分子轨道的总能量,并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烯丙基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1.414β, Ψ2=α, Ψ3=α-1.414β; 环丙烯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2β, Ψ2=α-β。(5分) 烯丙基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烯丙基正离子=2E1=2(α+1.414β)=2α+2.828β 环丙烯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 环丙烯正离子=2E 1 =2(α+2β)=2α+2β 能量差值为 E 烯丙基正离子- E 环丙烯正离子 =(2α+2.828β)- (2α+2β)=0.828β 因此,环丙烯正离子比烯丙基正离子稳定。3.富烯分子为什么具有极性?其极性方向与环庚富烯的相反,为什么?(4分) 富烯分子中环外双键的流向五员环形成稳定的6π体系的去向,从而环外双键中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五员环接受电子后变成负电荷的中心,因此分子具有极性。 另外,七员环的环上电子流向环外双键,使得环外双键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七员环给出电子后趋于6π体系。因此,极性方向相反。

4.下列基团按诱导效应方向(-I 和+I )分成两组。(4分) 答: 5.烷基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 试解释之。(3分) 答:使得波长红移的原因是σ-π超共轭效应,σ-π超共轭效应又与a-碳上的C-H 键的数目有关。因此,甲基对波长的影响最大,而叔丁基的影响最小。 6.将下列溶剂按负离子溶剂化剂和正离子溶剂化剂分成两组。(3分) 负离子溶剂化剂:水 聚乙二醇 乙酸 乙醇 正离子溶剂化剂:N,N-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 18-冠-6 7.以下反应用甲醇座溶剂时为S N 2反应:(3分) CH 3O- + CH 3-I CH 3-O-CH 3 + I - 当加入1,4二氧六环时,该反应加速,为什么? 答:二氧六环是正离子溶剂化剂,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六环时,把正离子甲 醇钠中的钠离子溶剂化,使得甲氧基负离子裸露出来,增强了其亲和性,故加速反应。 8.比较下列各对异构体的稳定性。(6分,每题2分) 1.反-2-丁烯 〉 顺-2-丁烯 2. 顺-1,3-二甲基环己烷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3.邻位交叉1,2-丙二醇 〉对位交叉1,2-丙二醇 9.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示式。(4分,每题2分) 分子式 C 6H 5-R R=H CH 3 C 2H 5 CH(CH 3)2 C(CH 3)3 光谱数据/nm 262.5 266.3 265.9 265.3 265.0(E,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1)2) (7R,8S)-7,8-环氧-2-甲基18-烷-I 效应:-S(CH 3)2 -N=O -O(CH 3)3 -HgCl 2 +I 效应:-SeCH 3 -B(C 2H5)2 OCH 3O H 3C CH 2OH O R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