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B0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B3%B0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B3%B0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泰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浩浩长江纳千湖、汇百川,滔滔东去,奔流入海。长江,是泰州的母亲河。从大江起笔,绘宏伟蓝图,站到新的历史起点,500万泰州人民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创建为民生、创建求发展、创建促和谐,文明城市创建扬起奋进的风帆,驶向波澜壮阔的大江时代!

泰州,是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先民祈盼“国泰民安”,故名“泰州”。大江文明孕育了这片土地悠久深厚的文化传承。胡瑗、王艮、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每一个名字,都是中国文化的璀璨星座。

改革开放30年来,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区域空间的局限,曾经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996年8月,地级泰州市组建,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建设新泰州,塑造新形象。

新泰州,新就要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新追求、新境界、新成就。执政为民,创建为民。肩负500万泰州人民的热切期望,泰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

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是为了拿牌子,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推进泰州又好又快发展。”

以明确的创建目标凝聚人心,以完善的组织体系提高效率,以健全的工作制度提供保障,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按照“党委主导、政府主体、分线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掀起新的热潮。

2002年,建成江苏省文明城市。

2003年11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确立新目标: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四市联创”、“城乡共创”,打造沿江文明带,建设文明城市群!

2004年,建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05年10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列入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建成江苏省园林城市。

2007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新泰州,在这个狂飚突进、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里,在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崛起的大板块中,在更快更好地融入上海苏南经济圈的大格局中,在汇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中,坚定地选择了全新的历史方位。

扎实推进城市化战略,泰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质量服务,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行,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城市布局并重,扩大城市载体和提高综合效益并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把城市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向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大手笔勾画,大力度投入,大项目带动。到2007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不足20平方公里扩大到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6万人增至64万人。

12年中,泰州城市建设投入逾500亿元,是建市之前近50年投入总和的10倍。

江阴长江大桥打开泰州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2007年,泰州长江大桥启动建设。京沪、宁通、宁靖盐高速公路,新长、宁启铁路条条蛟龙在此风云际会。2005年7月,泰州火车站建成通车,6条黄金始发线路通往祖国的大江南北。泰州港联结远海大洋,苏中机场呼之欲出,新泰州推进大开放、大发展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规模经济群峰崛起。扬子江药业、新世纪造船、陵光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集团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军型企业。泰州,已形成医药、机电(船舶)、石油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和不锈钢、电机、减速机等十大产业集群。医药城、船舶城、五金城,三大千亿级产业城的构建让这座城市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新泰州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医药产业成为泰州工业经济最耀眼的亮点。全国医药工业100强中,泰州占居5席。以医药产业为战略产业,新泰州全力打造“中国医药城”。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亿元,财政收入211亿元,跻身全国地级以上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等行列,所辖4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创建,改善百姓生活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题。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曾经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泰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然而,在积贫积弱的时代,百姓哪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

如今,幸福指数成为与经济发展指数同等重要的指标。泰州人在自己的城市里,悉心经营着自己的幸福。

让人民群众从城市发展中分享更多成果,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生命线。

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群众息息相关。修筑每一条路,改造每一条街道,新建每一个小区,都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

策,新泰州决策者们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高度,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地把中心城市建设这件最大的实事办好,最大的好事办实。

在泰州城区,700余万平方米住宅新居拔地而起,改造危房陋舍27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从建市之初的7平方米增加到32平方米。

2006年,泰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共有产权,租售并举”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根据拆迁户的实际困难,采用部分购买、部分租赁的方式逐步解决住房问题,已有近500户居民享受到这一创新举措带来的实惠。

绿色是城市最美丽的妆束。泰州人在黄金地段留下大片土地,植树木、种花草、辟广场、建公园,自2001年起,市区以平均每年100万平方米的速度实施绿化工程,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上升到35.6%和4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18平方米。800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铺开、200万株大小树木进城,绿色,尽显着这座城市的生态品质,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2002年,市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兴建,目前已有污水处理厂3家,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45%;2005年,日处理垃圾600吨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建成启用。在文明城市创建集中整治阶段,又有数以万吨计的垃圾被清运,数以千计的“农夹居”地带和城郊露天粪坑被填平,数以百计的公用厕所实现水冲式,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达80%以上。

回溯城市的历史记忆,“具江淮水乡之风韵”、“集明清古居之佳构”、“显吴楚文化之奇丽”。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涵西街古民居片、城中古民居片、古儒释道片得以分步骤开发、综合式利用。修缮和改、扩建光孝寺、崇儒祠、城隍庙、泰山公园、都天行宫、学政试院、乔园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总投资25亿元的凤城河风景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海陵八景”中的“城楼眺海”从史籍和传说中得以重现。

让公铁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城乡客运实现“零距离换乘”。在泰州主城区,更新、开辟公交线路达27条,280辆新型豪华大巴、中巴投入营运,线路总长度448公里。其中,无人售票车175辆,分布在16条公交线路上。规范、有序的公共交通,成为泰州人出门办事、以车代步的首选。出租车是一个城市流动的风景。如今,每天有近千辆出租车穿梭在泰州的大街小巷,不管你是外地旅客还是本市居民,都可以在打开车门的那一刻,顿感春风拂面、宾至如归。

青年路、凤凰路、鼓楼路、春晖路,一条条城市干道构成泰州城强劲的筋骨,也是文明城市创建中重点打造的城市名片。在老城区,投入2000万元,对657条后街背巷实施全面整治,十万市民直接受益。

无论在老城还是在新区,道路始终是这座城市最抢眼的风景。

泰州是座水城。然而,以前百姓的饮用水被称为“回笼汤”。1999年,建设长江引水工程,甘甜、洁净的长江水,通过30多公里长的管道滋润泰州城千家万户。2008年,区域供水工程向姜堰、泰兴输出,受益人口达100万。市区50余条城市河道实施清淤改造,600年未清的东城河一口气吐净污秽,环城河沟通水系,将泰州城重新拥入怀中。

泰州人终于可以真正临水而居、亲水而憩,蕴涵水的质朴,彰显水的灵秀。

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脉动,与这方水

土相生相伴。

创建,锻造城市精神

物质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精神文明则锻造一座城市的“神”,新泰州树立文明城市新形象,必须“鼓劲提神”、“形神兼备”。

2008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情嘱托家乡代表要“多为泰州作贡献”。“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上下蓬勃展开。

通过一次次的思想解放,泰州人始终在精心地锻造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泰州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

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泰州人崇尚科学,尊师重教,非常注重文化生活质量。泰州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构建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泰州企业已建立14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加盟新泰州建设事业。

千年文脉,百年育人。今天的泰州依然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从江苏省泰州中学等数十所名校走向全国各地,当今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名人政要也是从这里开始他们人生的旅途。

从没有一所高校,到先后建成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结束了泰州没有本科大学的历史。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具办学特色,泰州5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已达3.5万人。

要让市民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

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农夹居、居夹农”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等,远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对泰州而言,不仅要让小城市的居民变成大城市的市民,更要让一大批农民成为现代市民。

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市民素质,“百姓大学堂”从开讲之日起就赢得满堂彩。王蒙、周令飞、纪连海、卢勤、金正昆等名家荟萃,讲座精彩纷呈,听者云集。

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体察民意、推进民主,“百姓议事园”搭起党委政府与群众意愿沟通的新平台。普通百姓与领导、专家一起议改革、话成就、思不足、谋对策,探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途径。

实现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服务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让普通百姓享受文化生活、展示演艺才华。“百姓大舞台”每月一场,精彩纷呈。

“百姓阳光屋”、“百姓新事”……“百姓”品牌仍在延伸,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节日、自己的精神大餐。

2008年5月26日,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经过泰州,泰州传递给世界的是清洁靓丽的市容市貌和传递过程的简朴、隆重、热烈、有序。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启动仪式现场,火炬手和泰州市民一起,为汶川特大地震捐款1066万元。

泰州人的血脉中有爱的基因。

全社会主动加入到文明关爱行动中来,在泰州,目前已形成关爱贫困家庭孩子的“爱心奶奶”、关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伤心宝贝”医疗救助、关爱贫困学子的“一滴水”爱心基金、面向城市困难家庭的“爱心超市”、四位一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贫困母亲工程”、“关爱女孩行动”、“文明单位帮困助学大行动”、

“爱心车队”、“春蕾计划”等10大爱心品牌行动。

“爱心奶奶”系列活动吸引了40多家单位、6000多市民参与,先后组织30多个主题活动,资助了7000多贫困儿童和其他困难群体。市委、市政府为“伤心宝贝”设立财政专项基金,60多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救治。

“爱心”春潮涌动,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2005年3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时任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长的张云泉被作为全国重大典型推出。张云泉在信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始终战斗在辛劳繁忙的第一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成为泰州23万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为了一句话,用了一辈子”。志愿军老英雄刘绍安,在朝鲜战场与战友达成如果牺牲就赡养对方父母的“生死之约”,一诺千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感天动地。“法官妈妈”陈燕萍,扎根基层法院十多年,没办过一件错案,没收过一分礼金,面对无亲无故饱受病痛的孩子,奉献博大无私的母爱。面对500万元巨奖毫不动心,汪东奇只是泰州一个普通的福利彩票销售员,他用诚信诠释了泰州老百姓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

2007年,张云泉、刘绍安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道德模范”,陈燕萍、汪东奇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树起一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能够带动更多群众丰富和提升自我。在泰州,评选精神文明建设“月度新事”已坚持了23年;12年来,“感动泰州十大人物”、“新泰州建设功臣”、“十佳勤政廉政好干部”、“我最喜爱的共产党员”……更多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成为500万泰州人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一个典型就是一座标杆,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创建,展示全新形象

文明城市创建的伟力,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在泰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牢牢抓在手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把握时代脉搏,拓宽工作路径。创建文明城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城市重点抓社区、行业重点抓窗口、农村重点抓村镇,以“1+1”城乡文明共建活动为抓手,组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与村镇、社区开展联创共建活动,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延伸,单位文明向社会文明拓展。对事关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20多个行业,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指数测评。

泰州市持续不断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以现代市民、现代农民、现代职工、现代领导干部和现代青少年“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系列教育活动。

“万人看泰州”,“道德建设进万家”,“相约健康社区行”,“百万农民健康教育”,“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社会大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心志愿者服务”,“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百万市民学礼仪”……这一系列活动如和煦的春风,绽开百姓心头文明花朵,催出生机盎然满园春色。

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8月,泰州市制定下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六大工程”60项任务被分解到全市53个职能部门。构建“四位一体”关爱留守子女新格局,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快乐之夏”彰显品牌效应,“百姓阳光屋”心理健康服务广受关注。全市110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放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的模范带动作用,“诚信泰州”建设成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全力建设“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并以此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载体,有力地提升了创建层次。

泰州在江苏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软环境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全市3000家基层站所推广“无空隙服务”,成为党委、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连心窗口”。

变群众“上访”为党政干部“下访”,泰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市委书记张雷明确要求做到“三个必去”: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地方必去。2007年,全市各级干部累计下访2.6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万多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泰州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制定出台《改善民生十大工程实施意见》,每年推出“为民办10件实事”工程。把就业、再就业作为“第一实事”,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连续8年再就业率高于60%。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三大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在泰州,“行风热线”、“环保信访听证”、“金保工程”……解决了大量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板凳会议”、“基层民主议事日”、“村情发言人”、“民主恳谈会”、“社区论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次锻造,创建的队伍百炼成钢。

着眼长远,力求通过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新泰州的未来留下城市建设的标尺。泰州市大力开展社区、城中村、城郊环境,城市亮化、绿化,市场秩序,交通秩序,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河道环境,经营场所卫生、食品、饮用水安全,户外广告,市容市貌,环境污染等10大综合整治活动。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新泰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真心拥护,上演了一台奋勇争先、气壮山河的大戏!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泰州的实践生动表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旦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同频共振,与改善民生的步伐齐头并进,与促进和谐的目标合拍相应,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日月经天,江河万古,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新泰州,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里,正以文明城市创建的丰硕成果,开创泰州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