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腐败菌

啤酒腐败菌
啤酒腐败菌

不同资料说法相同的啤酒腐败菌

不同资料说法不同的啤酒腐败菌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微生物学大实验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标题小四黑体,正文小四宋体,段前、段后0,行距20磅) 专业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日期

0 前言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例如温度,气体等)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污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界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 本次实验以略微腐烂的苹果、栗子、香蕉,饮料为材料,运用三区划线、倾注、点植、涂布等方法从中分离出腐败菌,观察和分析其菌种及菌落形态。 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1试验材料 食材:土豆、苹果、栗子、香蕉、饮料。 试剂:营养琼脂粉、麦芽粉、琼脂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钠、溴麝香草酚兰溶液、草酸结晶紫、碘液、95%酒精、沙黄、生理盐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自来水等。 1.2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显微镜、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试管、酒精灯、接种针(环)、针、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三角玻璃涂布棒等。 2 试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 2.1.1营养琼脂培养基 称取4.5克营养琼脂粉,加入100ml水加热溶解,分装,在121℃下蒸汽灭菌。20min后取出导入无菌平皿中冷却凝固。 2.1.2土豆培养基 将去皮土豆200g切成2cm左右小块加入1000ml水煮沸10min,过滤补充水份,加入20g琼脂粉,20g葡萄糖,加热溶化,分装,121℃下蒸汽灭菌20min。 2.1.3麦芽汁培养基 称取5g麦芽粉加入100ml和2g琼脂,在115℃下蒸汽灭菌20min。 2.1.4糖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2.1.4.1葡萄糖发酵管 取0.25g葡萄糖加入100ml的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2.1.4.2葡萄糖发酵管 取0.25g乳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及培养(含总结)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与培养 针对所学的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理念,加之对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理解,此次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设计我选用的微生物菌群是对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都有益的菌群。 一、有益微生物的概念(“EM”菌群) “EM”是英语Effective和microorganisms的缩写,意为有益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夫教授于1983年研制成功的微生物工程技术中综合性最强的新创造。有益微生物群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水族箱使用后,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特别是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活动,从而改善水质,并改善鱼类消化道细菌群落,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其功能要超过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二、有益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氧型和厌氧型)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 2、乳酸菌群(厌氧型)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3、酵母菌群(好氧型)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有益微生物群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氧型)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不同酸性食品种类中常见腐败菌

不同酸性食品种类中常见腐败菌 食品按酸性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低酸性和中酸性食品(pH4.5以上)、酸性食品(pH3.7~4.5)、高酸性食品(pH3.7以下)。 一、低酸性和中酸性食品(pH4.5以上) 腐败菌温度习性为嗜热性腐败菌,腐败菌类型由以下五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嗜热解糖梭菌、致黑梭菌、肉毒梭菌和生芽孢梭菌。罐头食品腐败类型又分为:平盖酸败、高温耐氧发酵、致黑(或硫臭)腐败、厌氧腐败。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腐特征为产酸(乳酸、甲酸、醋酸)不产气或微量产气;不胀罐,食品有酸味。耐热性D121.1=4.0~5.0min。腐败对象有青豆、青刀豆、芦笋、蘑菇、红烧肉、猪肝酱、卤猪舌等。 嗜热解糖梭菌的腐败特征为产气(氧气、氢气),不产硫化氢,产酸(酪酸);胀罐,食品有酪酸味。而热性D121.1=3.0~4.0min,偶而有到达50min。腐败对象为芦笋、蘑菇、蛤等。 致黑梭菌的腐败特征为产硫化氢,平盖或胀罐(轻胀),有硫臭味,食品和罐壁变黑。耐热性能为 D121.1℃=2.0~3.0min。致黑梭菌的腐败对象有青豆、玉米等。 肉毒梭菌的腐败特征为产毒素,产酸(酪酸),产气和硫化氢;胀罐,食品有酪酸味。耐热性能为 D121.1℃=0.1~0.2min。内毒梭菌的腐败对象有肉类、油浸鱼、青刀豆、芦笋、青豆、蘑菇、肠制品等。生芽孢梭菌的腐败特征为不产毒素、产酸、产气和硫化氢;明显胀罐,有臭味。耐热性能为 D121.1℃=0.1~1.5min。生芽孢梭菌的腐败对象有肉类、鱼类等。这种腐败菌不常见。 二、酸性食品(pH3.7~4.5) 腐败菌温度习性为嗜热性腐败菌。腐败菌类型为:凝结芽孢杆菌(或耐酸热芽孢杆菌)、巴氏固氮梭菌、酪酸梭菌、多粘芽孢杆菌、软化芽孢杆菌。罐头食品腐败类型又分为:平盖酸败、厌氧发酵、发酵变质。 结芽孢杆菌(或耐酸热芽孢杆菌)的腐败特征为产酸(乳酸)不产气;不胀罐变味。耐热性能为 D121.1℃=0.01~0.07min。腐败对象为番茄和番茄制品(番茄汁)。 巴氏固氮梭菌、酪酸梭菌的腐败特征为产酸(酪酸),产气(氧气、氢气);胀罐,有酪酸味。耐热性能为 D121.1℃=0.0-0.5min。腐败对象有菠萝、番茄等。 多粘芽孢杆菌、软化芽孢杆菌的腐败特征为产气、产酸,也产丙酮和乙醇;胀罐。耐热性能为 D65.6℃=0.5~1.0min。腐败对象有水果及水果制品(桃番茄)。 三、高酸性食品(pH3.7以下) 腐败菌温度习性为嗜温性非芽孢菌。腐败菌温度习性为嗜温性非芽孢菌。腐败菌类型分为:乳杆菌明串珠菌、酵母、霉菌、纯黄丝衣霉雪白丝衣霉。罐头食品腐败类型为发酵变质。 乳杆菌明串珠菌的腐败特征为产酸(乳酸),产气(二氧化碳),胀罐。耐热性能为D65.6℃=0.5~1.0min。腐败对象为水果、梨番茄制品果汁(粘质)。 酵母的腐败特征为产乙酸,产气(二氧化碳);有膜状酵母在食品表面上产膜状物。耐热性能为 D65.6℃=0.5~1.0min。腐败对象有果汁、酸渍食品。 霉菌的腐败特征为食品表面长霉。耐热性能为D65.6℃=0.5~1.0min。腐败对象有果酱、糖浆水果。 纯黄丝衣霉雪白丝衣霉的腐败特征为分解果胶,引起果实裂解,发酵产气(二氧化碳);胀罐。耐热性能为 D40℃=1.0~2.0 min。腐败对象为水果。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栅栏效应:影响食品保藏的各个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栅栏”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被杀灭或抑制,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2.干耗:冻结食品冻藏过程中因温度的变化造成水蒸气压差,出现冰结晶的升华作用引起的食品表面干燥,质量减少的现象称为干耗。 3.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在特定热力致死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4.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平坦或呈内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致使罐头出现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胖听。 5.复水比:是复水后沥干质量与干制品质量的比值。 6.渗透:溶剂从浓度较低的溶液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7.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果汁或麦芽谷物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并引起翻动的现象。 8.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9.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0.食品辐射保藏: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品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 二、填空 1.食品按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和辐射食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3.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由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4.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发期、增殖期和终止期。 5.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 6.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7.在食品的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中褐变反应,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8.食品加工中抑制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有加热处理、控制pH值、控制水分活度。 9.在食品的冷却与冷藏过程中,冷却速度及其最终冷却温度是抑制食品本身升华变化和微生物繁殖活动的决定因素。 10.在食品的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 11.食品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包括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干耗、冻结烧、化学变化和汁液流失。 12.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 13.食品的干制过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因而也称作湿热传递过程。14.辐射干燥法是利用电磁波作为热源使食品脱水的方法。根据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辐射干燥法可以分为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两种方法。 15.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BHT、VE、TBHQ。 16.食品冷却常用的方法有:冷风冷却、冷水冷却、接触冰冷却、真空冷却。 17.食品常用的腌制方法有:干腌、湿腌、动脉或肌肉注射法、混合腌制法。 三、判断题 (√)1.肉被烹饪后产生的风味主要来源于脂肪,而水果的风味主要来源于糖水化合物。(√)2.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发育程度和pH值得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3.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故传统的糖制品要达到较长的储藏期,一般要求糖的浓度在50%以上。 (√)4.两种食品的绝对水分可以相同,水分与食品结合的程度或游离的程度不一定相同,水分活度也就不同。 (×)5.一般在水分活度高时,酶的稳定性较高,这也说明,酶在干热条件下比在湿热条件下更容易失活。 (√)6.酶失活涉及到酶活力的损失,取决于酶活性部位的本质,有的酶失活需要完全变性,而有的在很少变性的情况下就导致酶失活。 (×)7.物化因素引起的变质会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感官质量下降,包括外观和口感。(×)8.如果超过保质期,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具有食用价值,只是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超过保存期时间过长,食品可能严重变质而丧失商业价值。 (√)9.视频的储藏期是食品储藏温度的函数,在保证食品不至于冻结的情况下,冷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储藏期越长。 (√)10.肉类在冷却时如发生寒冷收缩,其肉质变硬、嫩度差,如果再经冻结,在解冻后会出现大量的汁液流失。 (×)11.要达到同样的杀菌效果,含蛋白质少的食品要比含蛋白质多的食品进行更大程度的热处理才行。 (×)12.干制食品复水性下降,有些是胶体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果,但更多的还是细胞核毛细管萎缩和变形等物理变化的结果。 (×)13.在食品加热过程中,时常根据多酚氧化镁是否失活来判断巴氏杀菌和热烫是否充

鱼类腐败菌研究进展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鱼类特定腐败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课程 课程号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班级 专业 任课教师

鱼类特定腐败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鱼类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微生物活动是引起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不同条件下鱼类的SSO不同,本文重点就SSO的确定,即鱼类优势腐败菌筛选及其腐败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鱼类SSO 生长动态模型预测产品剩余货架期的方法,靶向控制以延长鱼类鲜品货架期等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说明鱼源SSO的研究价值,并对SSO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鱼类;特定腐败菌;腐败能力;生长动态模型;应用;货架期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 of Fish Abstract: Fish corruption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process,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s the main cause spoilage.Fish SSO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is paper mainl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SSO, where fish corruption screening and its ability to corrupt the research status are summarized. On this basis, the dynamic model for the growth of fish SSO prediction methods of remaining shelf life products targeted control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fish, some samples, such as applied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showing that the research value, fish source SSO and the SS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Keywords: fish;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 (SSOs);corruption capacity; kinetic model; applications; shelf-life 鱼肉是人类最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源之一。新鲜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高、组织脆弱、天然免疫物质少、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因此比一般的动物肉组织更容易腐败。国外学者通过对鱼类食品腐败微生物长期研究发现,鱼类食品所含微生物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参与腐败过程,因此提出了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的概念[1]。因此对SSO进行确定,并进行靶向抑制将是研究鱼肉保鲜的重点。本文对鱼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SSO分类,就鱼类优势腐败菌筛选及其腐败能力分析,以确定不同鱼类的SSO,最后就SSO生长预测,靶向控制以延长鱼类产品货架期等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为了解SSO的腐败特性及鱼类产品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1.鱼类特定腐败菌的种类 鱼的种类、捕获方式、栖息水域、季节和贮藏条件等差异决定了SSO 类的差异性

食品技术原理试卷及答案1

课程代码: 座位号: 《食品技术原理》试卷A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班级: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 1 分,共10 分) 1、热致死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 【B 】 A.加热方式 B.蛋白质变性 C.热处理温度 D.水分 2、高酸性食品中常见腐败菌是 【B 】 A.嗜热菌 B. 酵母 C. 耐酸芽孢菌 D. 嗜温厌氧菌 3、20g/L 的味精和20g/L 的核甘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明显增强,增强的程度超过20g/L 味精单独存在鲜味与20g/L 核甘酸单独存在鲜味的加合。这称作 【 A 】 A.相乘作用 B.对比增强现象 C. 对比减弱现象 D.变调现象 4、酸黄瓜罐头杀菌时【 】为其加热的主要问题。 【 B 】 A.腐败菌 B.酶的钝化 C.杀菌温度 D.加热时间

5、对象菌Z=100C,F121=10min,则F131= 【A 】 A.1min B.0.1min C.100min D.1000min 6、解冻中品质变化以【】为主要。【B 】 A.微生物繁殖 B.汁液流失 C.酶促反应 D.非酶促反应 7、水分活度在【】以下,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长。【D 】 A.0.88 B. 0.91 C. 0.60 D. 0.75 8、以13位的EAN-13码为例,头三位代表国家,由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分配,中国 大陆地区是 【C 】 A.590-594 B.390-394 C. 690-694 D.790-794 9、【】的照射可以达到辅照处理的目的,而不会损伤食品本身的组织,加工出来的食品质量好。【B 】 A.高剂量率、长时间 B. 高剂量率、短时间 C. 低剂量率、长时间 D. 低剂量率、短时间 10、当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异,如成品检验和异味检验,使用【C】 A.成对比较检验 B.三点检验 C. 二-三点检验法 D.分类检验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答A表示说法 正确.答B表示说法不正确,本题只需指出正确与错误,不需要修改) 11、食品杀菌时减少原始菌数到最低程度极为重要。(A) 12、细菌一般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其耐热性最强。(A ) 13、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对加热的反应都十分稳定。(A) 14、F值可用于比较Z值不同的细菌的耐热性。(B) 15、高酸性食品加热杀菌时,酶的钝化为其杀菌的主要问题。(A ) 16、香蕉的冷藏温度低于120C时,会产生冷害。(A ) 17、要达到相同的渗透压,盐制时需要的溶液浓度就要比糖制时高得多。(B) 18、烟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风味和色泽。(A )

乳酸菌在啤酒发酵中的酸化作用

乳酸菌在啤酒发酵中的酸化作用 摘要:本文以啤酒的发酵的相关步骤和乳酸菌特性、酸化技术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利用乳酸菌对啤酒生产糖化过程进行生物酸化,不仅可降低麦汁和糖化醪的pH值、增强酶活、提高生物稳定性,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改善啤酒的质量,生产出优质绿色的啤酒,还介绍乳酸菌的检测方法以及对啤酒发酵后期的污染问题应对措施。 关键词:啤酒乳酸菌发酵酸化 啤酒就是啤酒酵母在生命活动之中所产生的产物,相关过程有麦芽的生产,麦汁的糖化及发酵等。啤酒酿造糖化阶段,主要酶最适pH值分别为:p一葡聚糖酶pH4.5.8,旺一淀粉酶pH5.6-5.8,3-淀粉酶pH5.4-5.8,羧基肽酶pH5.2,而糖化醪的pH值在5.7~5.75之间,高于发挥最佳酶解的pH值5.4。为降低pH 值,一般工厂中都通过添加无机酸(如盐酸、磷酸)或有机酸(如食用乳酸)来调酸。但盐酸和磷酸的[HI解离度大,会使醪液和麦汁pH值波动较大。食用乳酸等有机酸用量大,成本高,且乳酸中残留的一些杂质会影响啤酒质量。乳酸菌的生物酸化技术是指以非腐败的乳酸菌为菌种,以未添加酒花的过滤后的头道麦芽汁为培养基发酵产生的乳酸来调节糖化过程中糖化醪和麦汁的pH值,以满足啤酒酿造的需要,无需额外加酸[4]。啤酒生产中乳酸菌污染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但像类似于德氏乳酸杆菌的非啤。 酒污染菌在麦汁煮沸时就可被杀死,而且它们对酒花苦味物质极为敏感,一旦添加了酒花,就会死亡。此技术符合开发绿色啤酒的趋势,生产的啤酒色浅,口感圆润,抗氧化能力强,发酵度和含氮量较高,生产成本低,可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啤酒酿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1生物酸化中的乳酸菌特性 乳酸菌种类繁多,可以降低环境中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形成不利于有害菌的生存环境,赋予食品特殊的香味和风味,甚至分泌出抗菌活性物质[9],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等行业,尤其在啤酒酿造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用于啤酒生物酸化技术的乳酸菌菌种要易于分离、纯化和培养,在不含酒花的麦芽汁环境中能很好地生长,产乳酸量高,不生成双乙酰、胺类物质及其他影响啤酒风味与口味的不利成分;乳酸菌自身还应含有可分解淀粉等物质的酶系,充分利用麦汁中可利用的一切物质,防止与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而且应对酒花苦味物质极为敏感,一旦添加了酒花就会死亡,在麦汁煮沸时可被杀死等[2]。在生物酸化技术中使用的乳酸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Brevis)等[2]。 2乳酸菌生物酸化技术 生物酸化技术应用于啤酒生产中,主要应用在麦汁制备阶段,通过酸化麦芽、糖化醪和麦汁可以降低pH值,增加主要酶(β-葡聚糖、蛋白酶)的活性,这样

啤酒污染菌

啤酒酿造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摘要: 啤酒污染菌,即除酵母以外的其它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不定。这些微生物有的会对啤酒质量和风味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是提升啤酒品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啤酒工业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我国的城乡小啤酒厂出现很多操作设备问题导致啤酒在酿造的过程中染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问题。本文就啤酒发酵过程中污染菌的危害、种类、检测和防治等方面对啤酒发酵污染菌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啤酒发酵污染微生物 一,啤酒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污染性能 啤酒不适合于微生物杂菌的生长,主要是由于酒精体积分数的含量过高(0.5-10% w/w),苦味物质的含量(approx17-55ppm 的异-α-酸),以及低pH值(3.8-4.7)和极低的溶氧量(<0.1ppm),另外由于啤酒酵母发酵过程利用后,剩下的痕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都会抑制杂菌的生长。[1] 1.1 溶氧 成品啤酒含0.1ppm以下的低溶解氧,低pH的酸性环境抑制了污染菌的生长和繁殖,能防止人体致病菌的出现。 1.2 酒花 一定量的酒花苦味物质、酒精和其它醇类的存在,能抑制污染菌的生长和繁殖。其中,酒花中的α-酸及异α-酸具有很强的防腐能力;而酒精等醇类因具有脱水性能,可导致微生物细胞破裂死亡。 1.3 营养 啤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几乎将C、N等营养源耗尽,使得污染菌因缺乏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而难以存活。 1.4温度 温度是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参数。在最适温度下,微生物生长最快;而啤酒发酵和过滤等工序若在低温下进行,则能降低污染菌的滋生。

引起精酿啤酒变坏的细菌有哪些

大家在精酿啤酒的时候,会遇到因为啤酒污染了细菌导致口味变差的因素。危害精酿啤酒的细菌都会有哪些呢?今天我把一些会污染精酿啤酒的细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乳杆菌:形态各异,生长速度快,耐酸,可使啤酒严重混浊,变酸。其中乳杆菌属中被报道最多的短乳杆菌,由于发酵淀粉和糊精的能力较强,会引起啤酒的过度的发酵。 2、片球菌:只有有害片球菌和意外片球菌能够在啤酒中生长,该菌属可产生酸和生成过量的双乙酰,还会减少发酵麦汁中的酵母的悬浮量,造成发酵时间延长。 3、芽孢杆菌:在麦汁煮沸过程中,也不能被杀死,但是麦汁中含有的酒花树脂和啤酒生产过程中低的 PH 能够抑制其发芽。芽孢杆菌虽对啤酒口味影响不大,但严重影响酵母繁殖,导致发酵液酵母数降低,正常发酵受到抑制。 4、醋杆菌:精酿啤酒非常危险的败坏菌之一,生长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由于醋杆菌氧化代谢强烈,可使啤酒表面生成一层薄膜,使酒混浊、酸败、产生醋味。 5、变形哈夫菌:常见污染菌。该菌能够同酵母一起生长繁殖,会延长发酵时间,使啤酒产生明显的药芹或水果气味,会引起啤酒风味的丧失。 6、发酵单胞菌: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危害大,不易控,难排除。该菌使啤酒生成丝状混浊物,并产生硫化氢和乙醛,产生水果味或烂苹果味。 7、梳状菌:污染啤酒后,可使啤酒产生过量的丙酸、乙酸、丁酮,也可引起啤酒混浊,使啤酒产生硫化氢、甲基硫醇和脂肪酸等混合味,严重影响啤酒的质量。 8、巨球形菌:造成的啤酒污染占啤酒污染的 3%~7%。该菌可引起啤酒的轻微混浊、沉淀,产生过量的丁酸和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啤酒产生臭鸡蛋味。 以上的内容是我通过郑州大帝科技技术人员的告知并查阅资料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摘要:有害微生物会影响到啤酒的质量以及风味,本文主要就啤酒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啤酒生产有害微生物来源防治 啤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以其独特的口味深受全球各界人士的喜爱。啤酒的生产是利用啤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环节都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啤酒风味和质量。因此,如何防治有害菌污染,已经成为啤酒厂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啤酒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及其危害 1.1 细菌 细菌是啤酒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常见的有害细菌主要有: (1)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如巴氏乳杆菌、戴氏乳杆菌等。乳酸杆菌是啤酒生产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细胞为长杆状,无芽孢,厌氧,呈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能耐受酒花、酒精,在啤酒中能够很好的生长并产生乳酸。在后发酵阶段或成品酒中出现乳酸杆菌污染,会使啤酒出现浑浊、双乙酰超标、口味发酸等现象。(2)四联球菌(Tetracoccus):通常四个细胞以田字形状排列在一起,微好氧,呈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四联球菌与乳酸杆菌类似,对酸和酒花具有很好的耐受能力。四联球菌是啤酒中危害最大的细菌,其生物污染多表现为双乙酰的大量合成,酒中异味明显加重;污染四联球菌还会延长发酵周期,使啤酒出现浑浊、变酸等现象。啤酒感染四联球菌的潜伏期比较长,在前发酵阶段和后发酵前期,啤酒的外观一般没有明显变化。(3)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细胞呈椭圆或短杆状,无芽孢,呈革兰氏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好氧,耐酸,对酒花敏感,在液体表面生长,容易形成菌膜。污染醋酸杆菌会明显降低啤酒的PH值,使酒液浑浊发粘,严重者会导致酸败。(4)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菌体呈杆状,有鞭毛,能运动,无芽孢,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不耐酸。一般通过水或者土壤带入酒中,大肠杆菌的代谢会给啤酒带来浓重的异味。(5)多变黄杆菌(Changeful yellow coli):菌体呈直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好氧,不耐酸,PH4.4以下不能生长,是啤酒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微生物污染多发生在发酵早期,使啤酒产生防风草味。(6)发酵单胞菌(Zymomonas):菌体细胞大多为直杆状,两端钝圆,呈现过氧化氢酶阳性、革兰氏阴性,厌氧或兼性好氧,耐酸,不耐热,对酒精有一定的耐受度,当酒精浓度超过8%时,无法生长。感染发酵单胞菌会影响啤酒的风味,产生硫化氢气味,同时产生丝状混合物,破坏啤酒浊度。 1.2 霉菌 霉菌是需氧真菌,在无氧的环境中不能生长,所以啤酒中的霉菌污染主要来自外界。啤酒厂中霉菌的污染对象主要是:(1)大麦和麦芽。从田间到储存,大麦有可能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污染对大麦的危害很大:1)有些霉菌污染会降低大麦出芽率和麦芽糖化能力;2)被霉菌污染的麦芽如果投入生产,会引起啤酒喷涌,如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镰刀霉(Fusarium)等;3)霉菌污染会影响啤酒的风味和颜色。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镰刀霉等会破坏啤酒风味;黑曲霉、根霉(Rhizopus)等会加重啤酒的色泽;4)很多霉菌在特定的环境中会产生真菌毒素,如果存在于啤酒中,对人体的危害较大。(2)啤酒厂不清洁的墙体、空瓶、

啤酒在灌装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啤酒在灌装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简介 由于啤酒酿造的环境条件,如营养丰富的麦芽汁、发酵过程中酵母产生的生长因子以及较长的发酵时间等非常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 所以在啤酒酿造中许多环节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按照微生物的观点,啤酒厂分为三个区域:麦汁制备到麦汁入罐区域;发酵,后熟和过滤区域;灌装区域。在前两个区域引起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在灌装区域引起的污染称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约占啤酒厂污染的40%左右。要做好灌装过程卫生管理和微生物控制工作,即要考虑如何合理设计生科线布局,防止交叉污染,也要根据设备状况,制定相应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及检测方法,以降低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啤酒在灌装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来源 啤酒在酿造的时候离不开啤酒灌装机的使用,因为这一工业属于食品行业所以对设备的卫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是无法避免受到污染的,具体污染来源在一下几点: 1、生产用水的污染 啤酒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酿造用水是深井水,能在深井水中生存的微生物一般并不耐酸、耐酒精,因此不能在啤酒中生长,但深井水到了地表后经过管道、蓄水池、储水罐及接触空气就会被微生物污染,常见的污染菌有:微球菌、链球菌、片球菌、醋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等。酿造用水中的细菌在麦汁煮沸时绝大部分被灭死,只有极少数的芽胞及耐热细菌因死灭温度高在煮沸麦汁中生存下来,重要的是生产用水,因为它在清洗过程中以及前、后顶水时,都与管道、罐和啤酒本身有接触,生产用水中的细菌会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产生污染。 2、麦汁冷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 糖化麦汁在冷却过程中若薄板密封圈损坏,发生泄漏,就会被冷却水污染;麦汁在送往发酵的过程中,如果薄板冷却器、管道有死角或杀菌不彻底也会造成麦汁微生物污染;冷麦汁在进发酵罐前需要充氧(即无菌过滤空气),酵母扩培时需要加氧,若压缩空气杂菌数超标,会直接污染种酵母及发酵液。其主要微生物有:大肠菌群、枯草芽胞杆菌、乳酸菌、微球菌、野生酵母、霉菌及放线菌等。 3、发酵罐清洗过程的污染 啤酒厂比较危险的污染点是发酵罐,发酵罐中的麦汁,营养丰富,温度适宜,污染微生物后生长非常快。大量试验证明,发酵罐是容易污染的设备。发酵液污染后,虽经过滤后杂菌可大大减少,经巴氏杀菌可基本杀灭微生物,但巴氏杀菌的分泌物将会给啤酒带来杂味,并改变啤酒原有的风味。 4、啤酒酵母的杂菌污染 扩培酵母在扩培过程中如过程卫生控制不好致使染菌,接种后则会污染发酵液;锥型罐回收用于接种的酵母如在发酵罐中已遭污染,回收后经管道等的又一次污染,使杂菌数高于前发酵液。 5、啤酒桶微生物污染 每到春季,扎啤在进入生产旺季前的一段时期,常常会出现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食品工艺学试题

食品98试点班《食品技术原理》考卷B 一、填空(30分) 1.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和卫生质 量、耐储藏性。 2.在干燥操作中,要提高干燥速率,可选用的操作条件 包括:升温、加快空气流速、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和提高真空度。 3.辐射类型主要有非电离辐射(低频辐射)和电离辐射 (高频辐射)两类,食品保藏主要应用电离辐射,在商业上,经常采用人工制备放射性同位素Co60作为放射源。 4.烟熏成分中,醇类和烃类是与保藏无关的两类化合 物。 5.列举一些目前已经成熟的检测辐射食品的方法:过氧 化物法、ESR法、热释光法和化学发光法。??6.控制食品发酵的主要因素有:酸度、酒精、发酵剂(酵 种)、温度、氧气供应量和盐。 7.糖水水果罐头一般采用常压杀菌,肉类罐头一般采用 高压杀菌,其原因是水果罐头属于酸性食品(PH≤ 4.6,Aw<0.85),其高酸度可抑制细菌生长,所以仅 常压杀菌即可。而肉类罐头属于低酸性食品,需采用高压杀菌。 8.罐藏食品常用的排气方法有热罐袋法、加热排气法和 真空排气法。??? 9.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空气相对 湿度、空气流速和贮藏温度。??? 10.冰晶体最大生成带的范围是-1~-5℃。??? 二、是非题(6分)(对的打√,错的打╳) 1.在-18℃,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因此食品的保存 期长。()

2.相同湿度下,氧气含量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小,因此 果蔬气调保藏时,氧气含量控制得越低越好。 () 3.罐头的顶隙是为了调节净重而设置的。 () 4.反压冷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冷却速度。 ()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率越大,库内温度越均匀,越有利 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6.罐藏食品出现假胀时,内容物仍可食用。 () 三、根据内容的相关性,将A、B两栏进行正确搭配(6分)1.噬热脂肪芽孢杆菌() A、热致死实验 2.番茄罐头腐败变质() B、D值 3.致黑梭状芽孢杆菌() C、平盖酸败 4.生芽孢梭状芽孢杆菌() D、Z值 5.热力致死时间() E、凝结芽孢杆菌 6.热力致死速率参数() F、硫化物臭味 四、词汇解释(14分) 1.罐内冷点 2.F值

啤酒酵母菌介绍(附图)

酵母菌(Yeast) 1.偏酸性含糖环境 一、酵母菌的形态 P384 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大小约1~5×5~30μm 。最长的可达100 μm 。 ● 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极狭小的接触面相连,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称为“假菌丝”。 ● 假丝酵母:有些酵母菌细胞与其子代细胞连在一起成为链状,称为假丝酵母。 2、酵母菌的大小 ● 酵母菌细胞直径一般约为细菌的10倍。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光滑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液泡 线粒体 液泡 中心体 中心粒 表面突起 核糖体 微管 胞饮作用细胞质微丝溶酶体 胞饮作用 1、细胞壁P66 机械强度 网状结构 酶 ? 细胞壁组成说明: ? 不同种、属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很大,且并非各种酵母菌都含有甘露聚糖。 点滴酵母(Saccharomyces )、荚膜内孢霉(Endomyces capsulata )的细胞壁成分以葡聚糖为主,只含少量甘露聚糖;一些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spp.)则仅含葡聚糖而不含甘露聚糖,取代甘露聚糖的是含有较多的几

3、细胞核P70 真核。遗传信息的主要贮存库。 4、细胞器P71 (1)、线粒体(2)、液泡(3)、微体(4)、内质网 三、酵母菌的群体特征 1、固体培养基培养特征(菌落) 形状:圆形,大而厚 表面:光滑有突起或皱缩 质地:粘稠、湿润、透明或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 颜色: 颜色一致,多为乳白色,少数红色 边缘:整齐 2、液体培养特征 有的长在培养基底部并产生沉淀;有的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有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并形成菌膜或菌醭,其厚薄因种而异,有的甚至干而变皱。 四、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1)

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一节腐败变质与发酵 一、腐败变质 (一)腐败 腐败的本质狭义的腐败:腐败菌分解蛋白质广义的腐败: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组织 (二)变质 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使食品品质变化 (三)腐败变质 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腐败本质由19世纪著名的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揭示。在他之前,流行“自然发生说”,当时很多的神学家,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顿、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相信这种学说。 二、发酵 狭义(生物化学): 微生物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一般指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和乙醇。 广义(工业): 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如酶)产生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 产品既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酶等。 三、腐败变质与发酵的比较 区别:腐败:有害发酵:有益联系:都利用微生物物质代谢;微生物;啮齿动物;昆虫/寄生虫;食品腐败变质;温度;水分;光照;氧化;酶类 第二节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一)微生物的作用(二)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三)环境因素 (一)微生物的作用重要原因。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 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其中以非致病菌为主,霉菌和酵母菌次之。这些微生物通常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时,若不注意卫生,就会被微生物所污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就可以大量繁殖,使食品发生一系列变化,以至腐败变质.同时,在促进食品自身发生各种变化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为食品变质的重要条件。 (二)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①理化性质:包括食品本身的成分、所含水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②食品种类:易保存的食品和易腐败变质的食品。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许多食品的本身就是动植物组织的一部分,或者其组织制品含有有机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其本身所含酶的作用下,使食品不断进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如肉类的尸僵、后熟、自溶和粮食、蔬菜的呼吸等。食品本身组织上的这些特点,便是其腐败变质的原因之一。 (三)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空气等自然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促进食品本身发生各种变化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影响食品变质的重要条件. (四)、昆虫、啮齿动物 昆虫对食品的破坏,导致食品腐败。啮齿动物对食品的破坏除导致食品腐败外,还可以传播疾病。 (五)、酶 酶的作用是食品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通过低温、加热、调节PH抑制酶的活性。 第三节食品变质的化学过程 一、食品中蛋白质的腐败变质 蛋白质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肉、鱼、蛋和大豆制品等的腐败变质,主要以蛋白质的分解为其特征。 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再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有机胺、硫化氛、硫醇、吲哚、粪臭素和醛等物质,具有恶臭味。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胺类是碱性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二、脂肪类食品的酸败变质 脂肪 脂肪的变质主要是酸败。 酸败是由于动植物组织中或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或由于紫外线和氧、水分所引起的,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 三、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分解通常称为酸发酵和酵解。 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类食品腐败变质时,主要以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中酶的作用下,经过产生双糖、单糖、有机酸、醇、醛等一系列变化,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的主要变化是酸度升高,也可伴有其它产物所特有的气味。 四、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 产生厌恶感。 由于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促使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胺、硫化氢、硫醇、吲哚、粪臭素等,具有蛋白质分解所特有的恶臭,使人嗅觉产生极其难受的厌恶感。 细菌和霉菌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色素,使食品染上各种难看的颜色,并破坏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色香味,也使人产生不快的厌恶感。 油脂酸败的“哈喇”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也往往使人们难以接受。 降低食品营养。 由于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腐败变质后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食品腐败分解后产生低分子物质,因而丧失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原有营养价值。 引起中毒或潜在性危害。 一、常引起急性中毒。轻者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出现,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发烧等,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但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症状,抢救及时可转危为安;如贻误时机还可危及生命,有的急性中毒,虽经千方百计治疗,但仍给中毒者留下后遗症。 二、慢性中毒或潜在性危害。有些变质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少,或者由于本身毒性作用的特点,并不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往往可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可以表现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食用腐败变质、霉变食物除了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具有极其严重的潜在危害。 第四节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五节腐败变质的鉴定和控制 一、腐败变质的鉴定 鉴定食品腐败变质是以感官性状并配合一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三方面进行判定。 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是以人们的感觉器官(眼、鼻、舌、手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形),进行鉴定的一种简便、灵敏、准确的方法,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变质,首先应进行的是感官检查,一旦确定,不需要再经实验室的进一步鉴定。 感官鉴定: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色泽:微生物自身代谢;发生化学反应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菌克+VK3粉+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进行全池泼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肠炎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病鱼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有时可挤出黄色粘液,肛门后拖一粪便团,腹部有时有积水。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中仁金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用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连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