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

业务培训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

(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

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地位作用及功能

(一)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1、新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质:

老师与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放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简言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

2、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引导教学过程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它(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的四个功能

1、定向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功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定向开始。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登山、渡河)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2、激励作用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中介功能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教学目标的功能

4、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准确规定,肯定要对教学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构想或预定的结果是否达到,还差多远,必然需要某种尺度测量。测量的尺度是什么,自然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测度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解读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我们有时会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有时与课程内容本身无关。

1、三维目标是课程而非课时目标

是帮助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发展,而不是每节课都能达到,如能力、情感.《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有的老师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显然,这些目标学生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个课时以后就达成。

2、各科课程的维度取向不一样

知识与技能:新知课与实验课

3、教师的表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大课程论认为在学校对学生发生影响的一切要素都是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三维目标各有侧重: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这是课堂的基础目标。因为我们上课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这是能力目标,思维目标,也是灵魂性目标。让学生会学习,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的爱学目标,是动力,也是非智力目标。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而非智力因素能占百分只八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及陈述方式

1、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2、目标陈述也有相应的三种基本方式:

A、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可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B、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C、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无需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例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三、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当前制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备课时只备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备教学目标。

原因:不备源于不重视。

要求: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的基础上确立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与模块目标在各科目的课程标准中已做了明确的说明,老师们需要以此为基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因课而已、因人而异,需要老师创造性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合作。

问题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原因:教学目标存在虚设或架空的状况。

要求:教学目标应统帅教学并贯彻教学过程始终。

问题三:无法突显教学重点。

原因:备课不充分。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高效课堂难以实现!

要求:充分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引导教学设计。

(二)有效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及实现

准确性---教学方向。具体性---可操作。简约性---少而精,重点突出

1、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2)根据教学内容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

(3)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优生与学困生因材施教。

具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

教学目标设计,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如果教学目标含混不清,不便理解和把握,势必会影响“如何教学”,即教学策略的制定;影响对“教学得怎么样”的评判,即教学评价,也就不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失去明确的方向,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行为动词如不准确,可操作性、导向性、可测性就不强。那么,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什么特点呢?应该如何表述呢?

(1)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类别:结果性目标,指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

“了解”——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辨认、选出、举例、复述、描述和识别;“理解”——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述、归纳、概述、概括、判断、整理;运用——行为动词:如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质疑、总结、评价。

第二类别:体验性或者表现性目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反映教学的可操作性,即在处理问题所选择的过程与选择的方法,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的内容,作为学习成就可以测量的。

学生感悟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尝试、交流、合作、分享、体验、认同、接受、同意、反对、称赞、关注、尊重、克服、拥护等。

①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符合实际。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确定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②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

A、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

B、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

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3、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简约性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太多,宜简单,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设定太多的话,一方面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重点目标,制定得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一堂课完成一、二个教学目标把目标的指标要求规定得具体些,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具体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这样的目标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得。目标设计过多,缺乏重点,就每一个目标来说,就很难做到具体可行,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也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无法保证每一个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好的教学目标就是具体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了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并加以明确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调整的范例展示,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对比:

A、“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评价:十分含糊的目标,不能给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B、“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析得正确。”

评价:按行为目标因素来表达,目标陈述就很清晰具体了。

由以上对比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

(1)准确、具体、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用可衡量、可评价的外显行为动词来界定,如“能运用…….自由表达……”等。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要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应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行为主体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3)体现三维目标要求

(4)要有可操作性、可测性,指向性、导向性要强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讲解,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同志们,方向明确,就要风雨兼程。教学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结果的有效还需要过程的精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生成----这样,我们才能在终点收获一路的精彩。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一、有明确的具体的易于实现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亮出教学目标,等于明确了师生彼此都要完成的教与学的目标,教者心中有数,教学时有的放矢,尤其是学生学有目标,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充满期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样,师生会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也就落到了实处。

二、有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并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每一节课都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有效性教学就体现在每个环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教学环节清晰,课堂节奏紧凑,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环节围绕教

学目标展开,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目标的细化,都是实现目标达成的具体步骤。就本节课而言,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目标中理解重难点上。

三、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灵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体现。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疑必不可少的。

四、教师有恰当的方法点拨。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自觉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正确的引导,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注重针对目标任务进行恰当的评价。

注重科学的评价: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评价亦是如此。注重明确、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习惯,在课堂评价时,则注重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虽然,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项项俱佳,但只要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是有效的。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标准 1.要把目标描述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教学目标要清晰,讲课教师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前把知识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通过这接可的学习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对照目标一个一个解决.如:线段大小的比较.(连接课件) 2.课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做到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学生两极分化很严重,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方法的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月考后对同学对数学课堂有什么要求时,50%的同学希望我能讲的慢点,对有写问题的讲解过快,听并不懂,而有30%的同学提到要提高课堂容量,讲一些难点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如勾股定理,(连接课件)( ),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3.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情境、标准的表述要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 4.完整,课时教学目标能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与选择,利于学生和谐、 主动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课程目标即要包括知识目标,也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数学课堂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制定目标是要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如(等腰三角形)(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连接同位角课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要让学生亲历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重在给予学生学习策

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有效目标 论文创新点: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实现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叶澜老师曾说:“如果一位学生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没有变化,没有收获,没有发展。这就是一堂没有价值的课。”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可以达成的目标。因此,科学地制定信息技术每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全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二、概念界定 目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则是教师预期的、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即预期的教学结果。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要实现的

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具体分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研究内容 1、在教学内容上,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在教学内容上,如何合理制定、规范表述每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每堂课的具体知识点。 (3)在任务情境中,如何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基本素养。 2、在教学方法上,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根据“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 施的前提,是评价一节数学课实效性的尺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经常产生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二是教学目标制定过多,三是目标制定过咼。要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四点。 、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 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 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二是过程与方 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 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 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三是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 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 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 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学生学习任何 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 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 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态 度,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要系统的设计教学目标,先用 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 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 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 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 丿卜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 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常要分析、阐述的 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 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 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王晓虹(2013、7、2) 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流行一句很时髦的话,那就是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就我理解,我认为效率就是指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在一堂课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效率就低。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去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进行小小的更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会认哪些生字,会写哪几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哪几段。3、理解课文中哪词的意思 4、懂得课文的道理,感受祖国的美丽,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等等。当然这些教学目标,

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在一堂课中全都设计进去。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们可以确定认生字,写生字为主。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为主。像写得比较优美的写景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积累词语,背诵优美句段为主。总之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学目标多,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无主次、详略、难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精华和要点,在教学时,对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了就行了。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教学重点模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能够突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就像国画中的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我想如果在教学时能够做到疏密结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 我们的课堂一节课有40分钟,但一个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正是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模糊不清,才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阅读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最终“费时多而收效甚微”。针对当前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制订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近期,国内许多语文教学专家纷纷呼吁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到教“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是比课标目标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课程目标。比如:一开始,殷老师制订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越位

的目标。高旗老师建议降低目标,用课程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述。专家认为,这样照搬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根据学生基础,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了。大家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用关键词语,行为动词——补充,行为程度——完整。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语文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都是从学生角度表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像“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等,从教师角度表述,要改进。行为主体在表述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上面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不再例举了。 第四,目标要少,不贪多。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朗读教学的目标,从开始的“有感情朗读地课文”,调整为“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变得少而精,就容易实现了。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 落实 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三维目标、总体目标,而且要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要立足校情、学情,制定准确的课时目标。在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还要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35-03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小学第二学段就是三、四年级,是小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学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发展阶段。因此,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整合三维目标,总体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促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化主题单元”构建的,每册由六个单元主题组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如果教师能够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单元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习作等板块间的联系,那么制定教学目标就不会走样、走味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既收录了古诗词、现代诗歌《快乐的足球赛》,还介绍了文学大家茅盾的《天窗》。不仅写了中国孩子做《芦叶船》的快乐,还写了德国《女孩儿乌塔》的故事。阅读链接安排了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就会有的放矢,课堂环节可能会更合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那么,怎样确定课堂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呢?一般地,我认为教学目标只有两个: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就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好。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中学了什么。才可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下面我简单谈几点在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空间,营造运用知识的氛围,发掘运用知识的源泉,这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加强,思维将会更有条理,创新意识将会更加强烈。 二、让学生学会思考 我们要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抓住关键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更要教会他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我提倡在同伴、小组里要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要激发学生针对文章,多提与众不同的问题,这样,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你学会了,掌握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更丰富了,更能扩展思维空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落花生》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以下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崔峦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设置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呢?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

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⒉细化课时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 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

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

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 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效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用词

有效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用词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 2、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尽量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 二、目标的结果分类 1.结果性目标:——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2.体验性目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的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分级 1.知识方面: 知道(或了解):对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图形和图表上; 理解:对重要的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对揭示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原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表达。掌握:指能够运用已经知道的理解的概念、原理等说明同类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2.技能方面 初步学会:指能够模仿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操作任务。(会演示地球仪……) 学会:指能偶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技能操作任务,或者对操作中的一般错误予以识别、纠正等。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 四、具体用词 1.知识方面(结果性目标): 了解水平—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 应用水平—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 2.技能方面(结果性目标) 模仿水平—模拟、模仿、重复、重现 独立操作水平—绘制、测量、查阅、计算、试验等 迁移水平—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3.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 反应(认同)水平——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 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

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

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知学导练”模式之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好比汽车的方向盘,飞机的导航仪,是一节课的起点,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教学目标如此重要,设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通观全局,前后勾连 不但要考虑学科课程目标,本课时在这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在本单元中的位置,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以及通过上课可能达到的高度。 上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教学目标: 1、文本解读:全文共84个字,却用10个字交代了明确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们可以借助写作背景还原作品语境,理解作品,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从写作方法上可以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融情于景、于议的方法;领会“写月不见月”的写景妙处。从文本内容上学习作者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清高孤洁的人格,体会作者即出世又入世的思想。但我认为这篇散文最独特的地方,也就是流传千古的原因是:文章短小,但主题深远。在我国,文章本来是载道的,诗歌是言志的,词才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主题都比较明确,词的意义比较幽微。很明显这篇散文作者借鉴了词的创作方法,用短小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感情。 2、教材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7课《短文两篇》的一篇,另一篇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本单元入选的诗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单元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外,同时,要培养八年级学生感受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课后有这样一道作业题:“两篇所写的都是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制定目标时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常识,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自己疏通文意。学生也已掌握了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比如批注法、知人论世法、语码解读法。本文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文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语文组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专题研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在活动中我观摩了各位语文组教师们的公开课,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次专题研训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一周的时间,听了5堂课,领略了各位老师们的风采,也在语文组长的引领下,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生,遵循他们道德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 在本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堂上,感受到了郭老师对目标的准确定位,“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4课,在上课之前,郭老师就做了精心准备,将提前准备好的邮票模型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同学们,然后播放收集来的各种邮票的图片,让同学们先观察,找出邮票发展的变化,从而推出邮票齿孔的故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互动效果也很好。 课堂中,在优化教学环节,分步达成目标这一块上,崔老师与张老师做得相当出彩。她们注重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适合学生、贴近生活,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

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五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邢老师在讲晏子使楚时不以老师讲为主,以学生读为主,让学生们通过自读,交流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次听课令我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还有欠缺,希望以后可以改善。 其次教师要懂得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略有不足,以后一定继续努力。 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一定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几节课中,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针对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主题提出的原因: 教学目标是建构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才是课堂的“指挥棒”。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可以发现,当前的英语课堂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且常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回顾以往: 1.总体状况:课程改革前——重谈“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课程改革后——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 2.产生的问题:各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厚重;教学目标定位泛化。如…… 情感价值、目标态度的达成后面会谈到。 三、概念:

1.何谓教学目标?(1)宏观(2)中观(3)微观 2.各层次目标间的关系。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具体阐述。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目标定位不能有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而教 2.检查与反馈功能检测什么如何检测 3.完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 1.共性与个性 2.显性与隐性 3.预设与生成 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1.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语言认知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语言文化目标;语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前提:理解《课标》内涵;较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多考虑教学双方特点; 3.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准确与完整;可以对教材做适度再开发; 4.教学目标设定方法:首先考虑语言认知和语言能力;适度挖掘语言文化和语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目标描述:让学生成为主语;一定要具体明确。(后面例谈。) 七、例举教学目标的设定: 1.看一个课例和目标描述。 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定的不同教学目标——My Family

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教研室黎和生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是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考依据。在教学中,制定准确、规范、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对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但不少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成了附属。 2.教学目标陈述偏离行为主体 教师在叙写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使学生认识……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教师是否作了“使能”的努力,将成为评价数学课堂的重要的行为观测点,学生是否“能了”反倒成为教师教学有效的保证。 3.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含义含糊的词语。

如“了解”、“理解”、“认识”、“掌握”、“体会”,等等。这是目前数学课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 4.教学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空泛 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显得空泛。如笼统地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而又无法操作的,学生会感到摸不着头绪。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不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泯灭学生的兴趣。二、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价值 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被赋予了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使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更加立体了。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那么教学中该如何地看待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在三维目标中这是第三个维度,但却应是最为重要的维度。哲学理论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生学习的内因表现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状态上。马克斯.范梅南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学习就会停滞于表面、从而毫

关于教学目标设定的几点反思

培训心得 ——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的反思作为一名半途出家,进入教师队伍的门外汉,这两年一直是摸索着战战兢兢地做着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有许多似懂非懂,更有许多“盲区”被我忽略。这次90学时的培训,徐俊老师和吴小蓉老师都提到了关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深刻剖析了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回想自己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对目标设置的“走形式”,和目标达成的“不及格”,真想找个地缝往下钻。结合两位老师的精辟分析,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自己这样几点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设置太大。以前常认为教知识,更要教做人,所以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常常设置“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这类的教学目标。但是这种目标范围太广,概念模糊。课堂上目标达成与否无法体现和评价,所以这一目标的设置就其实毫无意义。 第二,对本册教材研读不够,对本册学生掌握的重难点不清楚,对本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明确。如二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学生需具备默读的水平,《卡罗尔的小猫》是第一篇默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学会默读的方法,而且达到一定的速度。然而这篇文章相对较长,中低水平的学生读完就花了好多时间,结果为了达成学会默读的目标,使得一课时的内容上了两课时。听了吴小蓉老师对低中高段的默读要求的分析后,才发现自己没有把握好教材,在

目标设置的时候拔高了要求,从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问题。 第三,课堂教学忽略了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成了摆设。这在我第一年执教的时候特别明显。为了完成教学环节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整个课堂的互动,更不用说完成教学目标了。教字、识词、朗读,都是为了走过程而进行,没有真正让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看是否达成目标。所以我说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是“走形式”,而目标的达成都是“不及格”。 第四,忽略了单元目标和单元主题。在设置目标时候,我往往忽略课文与单元的关联性,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模糊不清,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并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应像徐俊老师说的,应该把课文当例子,不是为了让学生学懂这篇课文的内容,而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应用到语言中去。 这次培训使我获益良多,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类的学习培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不至于误人子弟,“毁人不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