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第7讲选择最佳方案 第8讲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7讲选择最佳方案 第8讲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7讲选择最佳方案 第8讲和倍问题

第7讲选择最佳方案

练习七

1、小明妈妈用微波炉烤面包,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比较干了,只要烤1分钟就足够了,也就是说,烤一片面包需要用3分钟。现在要烤三片面包,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2、放假期间,小翠跟着妈妈学煎鱼,她有条理地做如下几件事:洗鱼、切姜片、洗锅、将锅烧热、把油烧热、煎鱼,分别用2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2分钟、10分钟。小翠煎好鱼至少要用几分钟?请画一个示意图。

3、有157吨支援农业物资要运到市郊。大卡车每趟可载5吨,耗油10公升,小卡车每趟可载2吨,耗油5公升。用大、小卡车各多少辆运输,耗油量最小?

4、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拿着1个、2个、3个和4个暖瓶打开水,热水龙头只有1个,怎样安排他们排水的顺序,才能使他们打完水所花的总时间(含排队、打水的时间)最少?假如打满一瓶水需1分钟,那么打水的总时间是多少分钟?

5、在30个乒乓球中只有一个是次品,它比正品重一些。现在仅有一架天平,你能找到这个次品吗?如果让使用天平的次数尽可能少,则最少需要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6、在一条公路上,每隔20千米就有一座加油站,共有5座,如图7-5,图中数字表示各加油站的存油量(单位:升)。现要把所有的油集中到一座加油站,若每升油运输1千米需要运费0.5元,那么集中到哪个油站运费最少?需要多少元?

7、小石头骑牛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过河需2分钟,丙牛过河需5分钟,丁牛过河需6分钟。每次只能赶两头牛过河。问要把这四头牛赶到河对岸去,最少需多少分钟?

8、A、B两地各有10万吨煤和5万吨煤可供外运,现在上海需8万吨,南京需7万吨,A地到南京和上海的运费分别是每吨0.6元和0.8元,B地到南京和上海的运费分别是每吨0.5元和0.7元。怎样调运能使运费最省?

9、图7-6是一张道路图,每段路上的数是小杰走这段路所需的时间,请问小杰从A出发走到B,最快需多少分钟?

10、A、B两个仓库各有100吨化肥,春耕生产时,东郊乡需要80吨化肥,西郊乡需要60吨化肥,两个乡到两个仓库的路线如图7-7所示(单位:千米),如果每吨化肥每千米运费要1元,那么如何调运运费最省?运费是多少?

11、有一个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砝码各一个,现在要把300克的盐分成3等份,最少需要用天平称几次?

12、15个同学要去河对岸,只有一只渡船,船上只能乘3个同学。最少用几趟可以全部渡完?

第8讲和倍问题

练习八

1、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和卡通画共96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卡通画的3倍。故事书和卡通画各有多少本?

2、科科的爸爸每月工资是628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5720元,全家每月生活支出的钱数是储蓄钱数的5倍。科科家每月储蓄多少元?每月生活支出多少元?

3、一所小学共有学生1250人,其他年级的学生比四年级学生的5倍多50人。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其他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甲、乙两筐苹果一共有120个,如果从乙筐取13个放入甲筐,那么甲筐的个数是乙筐的2倍。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个?

5、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67个,第二堆有53个。从第二堆中拿出多少个棋子放入第一堆,就能使第一堆的棋子是第二堆的3倍?

6、文具店有三箱文具盒共234个,第一箱的文具盒是第二箱的2倍,第三箱的文具盒是第一箱的3倍。这三箱文具盒各有多少个?

7、红星电机厂1、2、3月份共生产电机600台,其中2月份生产的台数比1月份生产的2倍少100台,3月份生产的台数比1月份生产的3倍少200台。1、2、3月份各生产电机多少台?8、小琳和小明两人共储蓄人民币1790元,小琳取出540元后,小明的钱数比小琳的3倍还多50元。小琳、小明原来谁存的钱多?多多少元?

9、东水池有水3830立方米,西水池有水850立方米,如果东水池里的水每分钟以32立方米的速度注入西水池,多少分钟后东水池中的水是西水池中的3倍?

10、两个自然数的和是396,其中一个数的末位数是0,如果把这个0去掉,所得的数与另一个数相同。原来两个数的积是多少?

11、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相加和是43,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12、甲、乙、丙3数之和为200,已知甲是丙的一半,乙是甲的2倍。甲、乙、丙3个数各是多少?

13、甲、乙两数和为280,甲减掉50,乙加上40,结果乙是甲的2倍。原来两数各为多少?

14、两个数的和是13002,其中一个数的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6,另一个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3,如果用0代替这两个数里的6与3,那么所得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原来的两个数各是多少?

15、有两层书架,共186本书。如果从第一层拿走25本书后,第二层的书就比第一层2倍还多11本。第二层有多少本书?

16、少先队四年级一、二、三中队共同植树200棵,其中二中队植树的棵数比一中队植树棵数的2倍还多5棵,三中队植树的棵数比一、二中队的和多4棵。三个中队各植树多少棵?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6讲 面积的计算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6讲 第六讲 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概要 1. 面积:面积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 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 1.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h ÷2 (注: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做的那条垂线段) }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用字母表示边长边长面积正方形为:用字母表示宽长面积长方形2a S . 3.ab S .2=?==?= 4.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为:S=ah 5.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2 h b)a ?+( {注: 解梯形应用题常用到梯形的中位线。中位线就两腰的中立的连线。中位 线等于两底边之和的一半,即,中位线=(a+b)÷2}}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摆成下图,已知每张小纸片的宽是4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如图)5个长方形的长等于3个长十3个宽即5a=3a+3b,则2a=3b,a=3×4÷2=6(cm) 图中阴影部分是三个相等的小正方形,其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长-宽,即6-4=2(cm), 这样,全部阴影部分面积就是(2×2×3)cm 2了。 解:①3×4÷2=6(cm)②6-4=2(cm)③2×2×3=12(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 cm 2。 2. 下图是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组合图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作二条辅助线,交于正点使EF=20cm ,EG=10 cm(如图)则阴影面积=上、下两个 长方形面积之和-?ABC 的面积-?ADE 的面积 解:①S ?ABC=(20+10+4)×14÷2=238(cm 2) ②S ?ADE=(20+10)×(20+14)÷ 2=510(cm 2) ③34×14+30×20=1076(cm 2) ④1076-(238+510)=328(cm 2)

四年级奥数-最佳方案

第十五讲最佳方案 在生活中,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对所做的事情作出统筹的规划,合理安排,这样工作效率才会达到最佳,数学上称为统筹问题。而在统筹安排的过程中,由于多方位、多方面综合思考,拓展思维,往往才能找到巧妙的解法(甚至是唯一的解法),也使解题的过程趣味横生,受益匪浅。 解这类问题时,要综合分析条件,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要做哪些事情; 2、完成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 3、理清工作思路,安排最合理的方式,把能同时完成的事情同时进行。 [例题与方法] 例1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煎一只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需要2分钟),问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试一试:(本题延伸)如果要煎4只饼,5只饼,……,10只饼,11只饼,……呢? 例2早饭前妈妈烧开水要用12分钟,擦桌椅要用6分钟,准备暖瓶和灌开水要用2分钟,去买早点要用10分钟,煮牛奶要用8分钟,并且灶台上只有一个火头。妈妈怎样安排才能使所用时间最短?是多少分钟? 试一试: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开水沏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2分钟,为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上茶? 例3甲、乙、丙三人同时到一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把需要3分钟,乙洗衣服需要10分钟,丙用桶流水要2分钟。怎样安排三人用的顺序,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时间是多少? 试一试:四人同时到一水龙头处打水,他们打水的时间分别是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怎样安排他们打水的顺序,才能使四个人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是多少分钟? 例4牛牛骑在马背上过河,共有甲、乙、丙、丁4匹马,甲马过河要2分钟,乙马过河要3分钟,丙马过河要8分钟,丁马过河要5分钟。每次只能赶两匹马过河。问:要把4匹马都赶河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四年级奥数 第4讲 解决问题(1)

第4周解决问题(一) 专题简析: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途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 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练习一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2、新华小学买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问每张桌子多少元? 3、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156元。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问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

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问原来油和桶各多少千克? 练习二: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卖掉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问原来梨和筐各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们,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共11千克。问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 3、一只油桶里有一些油,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2倍,桶连油重38千克;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4倍,这时油和桶重46千克。问原来油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例题3:有5盒一样的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茶叶中剩下的茶叶和原来4盒茶叶的质量相等。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练习三:1、有6筐梨,每筐梨的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 筐梨剩下的个数的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梨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筐有多少个梨? 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2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总和。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 3、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饼干的质量。原来每个箱子里装有多少千克饼干? 例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四年级奥数详细讲解答案第5讲图形的切拼分解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5讲 第五章图形的切拼 一、知识概要 1.图形的切拼就是按照所给的条件把一个图形切分成若干个小图形,然后再把这些小图 形拼会成一个指定的新图形。 2. 图形的切拼,有的单凭直觉判断,有的靠数字计算,有的则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特 别是空间想象力。 3. 图形的切拼是一种科学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解题的思路,是解题的一种良好 方法。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请你剪两刀,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法一:如图所示,先划两条线对角线,然按对角线,2刀可以切成3块,3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法二:(如图将长方形的一半,即其中一个正方形按对角线2刀剪开成4块,然后把4块拼成一块 2. 把下面的图形分割成三块,再把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图形底部是个梯形,在梯形下底取一中点,然后分别连接上面两个顶点,沿这两条连线2刀剪下两个三角线(全等),旋转贴于中部的两侧即成。

3. 下图是由三个正三角形组成的梯形,请你把它分割成四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 形。 解:①把下底四等分②取梯形中们线(高的一半),且把中位三等分,③连接顶点和中 位线的两个等分点④连接中位线的两个等分点和下底的1、3等分点。(如图所示) 4. 沿格子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块. 解:这六个图形,大小一样,意思是用六各不同的方法分切同一样图形,方法一(见 图A):从底边左端数三格处一线剪开;方法二(见图B):从左上顶点向右数三格,然后再向下折一格,再向右折三格直顶角。方法三(见图C):从底边右端点向上一格,然后向左折一格,再向上折一格,接着又向左折一格,最后向上一格至顶点。方法四(见图D):从左端那条竖边的中点向右数三格,然后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三格至边。方法五(见图E):从底边的左端向右数二格,然后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一格,再向上折一格,又向右折一格,最后向上折一格至边。方法六(见图F):从底边左端向右数一格,然后向上折一格,接着向右折二格,再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二格,最后向上折一格至边。 5. 把右图分切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四块。 解:分析: 整个图形由相等的6个小正方形所成,其中有一格已平分成两个半格。 6÷4=1.5,即平均每块一格半。具体切法如图所示: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 1、整除: 定义:一般地,如果a,b,c为整数,且a÷b=c,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用符号“b| a”表示。 2、因数和倍数: 如果a能被b整除,即a÷b=c 由a÷b=c得:a=b×c,我们就说b(c)是a 的因数(或约数),a是b(c)的倍数. 提醒: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练习: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因数: 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7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8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3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9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4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0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5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6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公因数(公约数):几个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公约数)。 如:3和4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6和8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 3、质数与合数: 在上面的题目中,我们发现,1只有1个因数,有些数只有2个因数,还有些数有很多因数。根据因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两类: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乘法原理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九讲乘法原理 一、知识概要 如果要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做,第一步有m1种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方法,即么,按这样的步骤完成这件任务共有N= 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区别是:加法原理是指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有几类,之间不相关系,每类都能独立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乘法原理是指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一类中的几个不同步骤,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才能完成一件工作任务。 二、典型例题精讲 1.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三条路可走,试问:从甲地经乙地到丙 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如图,很明显,这是个乘法原理的题目。要完成“从甲到丙的行走任务”必须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甲分别通过乙的三条路线到达丙,故有3种走法。第二步: 甲从第二条路线出发又分别通过乙的三条路线到达丙,故又有3种走法。这两种 走法相类似,共同完成“从甲到丙”的任务。 解:3×2=6(种) 答:共有6种不同的走法。 2. 右图中共有16个方格,要把A、B、C、D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 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分析:(如图二)摆放四个棋子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放棋子A,A可任意摆放,有16种摆放;第二步摆B,由于A所在的位置那一行,那一列都不能放,故只有9 种放法;第三步摆C子,也由A、B所在的那一行,那一到都不能,只有四格 可任意放,故有4种放法;第四步,只剩一格放D子,当然只有一种放法。

解:16×9×4×1=576(种) 答:共有576种不同的放法。 3. 有五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2,4,5,8。现从中取出3张片排在一起,组成一个 三位数,如□1□5□2,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偶数。 分析:分三步取出卡片:1.个位,个位只能放2、4、8;故有3种放法;2.百位,因个位用去1张,所以百位上还有四张可选,故有4种放法;3.十位,因个位和百位 共放了两张,所以还有3张可选放,有3种放法。 解:3×4×3=36(个) 4. 兴趣小组有7名男生,5名女生,现要从这些同学选出4名参加数学竞赛,其中至少 要有2名女生,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分三类选出(加法原理):第一类:2名学生,先从5名女生中选2名,有5×4÷2=10(种)选法,再从7名男生中选2名有7×6÷2=21(种),共有10× 21=210(种);第二类:3名女生,先从5名女生中选3名,(其实等于选出2名 不比赛)有10种选法;再从男生中选1人,有7种选法。共有10×7=70(种)选 法。第三类:4名学生,即从5名选1人不比赛,有5种方法。 解:10×21+10×7+5=285(种) 5. 有4名男生,2名女生,排成一行录像,要求2名不站在两边,且2名女生站在相邻 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分两步考虑,第一步,先确定女生排法,2名女生不站两边,有6种站法。第二步,确定男生的站法,4名男生4个位置可选择,故有4×3×2×1=24(种)站法。 解:6×24=144(种) 答:共有144种不同的排法。 6. 地图上a、b、c、d四个国家(如下图),现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给地图染色,使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有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分析:着色分四步,在图A中,第一步给a着色,有四种方法;第二步给b着色,因a:b相邻,故有3种色选着,方法有3种;第三步给c着色,有2种着法;第四步, 给d着色,有2种着法。在图B中,a着色后可将b、d的着色分为相同与不同 两类去考虑,染色的顺序为a、b、d、c.

四年级奥数讲义:简单的统筹规化问题

四年级奥数讲义:简单的统筹规化问题 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努力争取获得在允许范围内的最佳效益.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数学爱好者,接触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一些优化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例1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分析本题取自华罗庚教授1965年发表的《统筹方法平话》.烧水沏茶的情况是:开水要烧,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茶叶要取.怎样安排工作程序最省时间呢? 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沏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灌水烧水,坐等水开了沏茶喝. 办法丙:洗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沏茶喝. 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固为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条件,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我们不能沏茶,因而这些又是沏茶的先决条件.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的箭头图来显示. 箭杆上的数字表示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的时间,例如→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从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20分钟.洗壶杯、拿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而且是由同一个人来做,因此可以将上图合并成下图.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四讲_等差数列含答案

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 (998) 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1、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A,B,C,D四人。A说:“是B做的。”B说:“是D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D说:“B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______做的。 2、小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637。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3、甲车在东村、乙车在西村,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东村10km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两车又各自向对方出发点驶去,甲到西村后又立即返回,乙到东村后也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西村6km的地方第二次相遇,求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21千克,两次共出油多少千克?

答案: 1、好事应该是C做的。 ①假设A说的是实话,则C说的也属实话,不符合题意,所以A说的是假话; ②假设B说的是实话,那么好事应该是D做的,C说的应该是实话,显然这与“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相矛盾,所以B说的是假话; ③假设C说的是实话,即好事不是C做的,也因①、②已分别说明B和D 未做,则只剩下A做,那么D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C说的也是假话; ④假设D说的是实话,那好事应该不是D做的,是C做的。符合题设条件。 所以,好事应该是C做的。 2、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684。 3、解: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合行一个全程,甲车行1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又合行了两个全程,共三个全程(如图)。甲车在一个全程中行了10千米,三个全程就行了三个10千米,即30千米。甲车行了一个全程又6千米(如图),他行了30千米,去掉6千米,就是一个全程,即24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解答:每次操作时,设末位数字是A,擦去末位数字后得到的数是B。那么原来的数相当于是B的10倍加A。而经过操作后,变成B的2倍加A,说明操作后减少了B的8倍,那么减少的部分一定是8的倍数。 由于最开始写的数就是8的倍数,每次减少的部分也一定是8的倍数,那么最后剩的数也一定是8的倍数。每次操作都把数缩小了,直至没法操作,最后得到的数一定是一位数,只能是8。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21千克,两次共出油多少千克? 解答:第二次多用大豆1432-1264=168千克,168÷21=8,说明每8千克大豆可以榨出1千克油。所以共出油(1264+1432)÷8=337千克。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篇一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 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 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 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 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 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 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 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 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 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 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 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 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 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 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 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 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 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 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 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7讲 最优化问题后附答案

第7讲最优化问题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效果最佳。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最优化问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剪一个饼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练习1: 1、烤面包时,第一面需要2分钟,第二面只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用来烤面包的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至少要烤多少分钟? 2、用一只平底锅烙大饼,锅里只能同时放两个。烙熟大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要烙3个大饼,最少要用几分钟?【例题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要让客人喝上茶,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练习2: 1、小虎早晨要完成这样几件事:烧一壶开水需要10分钟,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需要2分钟,取奶需要5分钟,整理书包需要4分钟。他完成这几件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2、小强给客人沏茶,烧开水需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买茶叶要8分钟,放茶叶泡茶要1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可以了?【例题3】五(1)班赵明、孙勇、李佳三位同学同时到达学校卫生室,等候校医治病。赵明打针需要5分钟,孙勇包纱布需要3分钟,李佳点眼药水需要1分钟。卫生室只有一位校医,校医如何安排三位同学的治病次序,才能使三位同学留在卫生室的时间总和最短?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10讲 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0讲 第十讲和倍问题 一、知识概要 1. 概念: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我们 称之为和倍问题。 2. 基本公式:和÷(倍数+1)=小数 二、典型题目精讲 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是多少岁? 分析:和倍问题应用题,关键是先确定标准数(即一倍数)。一般以数量中的小数为标准数。本题因为小红的年龄小。所以,小红的年龄是标准数,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 倍,即为四位数,则年龄和(40)正好对应的是五倍数(如图所示)求出一倍数,故一 除即得。 解:40÷(4+1) =40÷5 =8(岁)……(小红) 8×4=32(岁)……(妈妈) 答:小红和妈妈分别是8岁、32岁。 2. 某汽车场共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大货车和小货车各 有多少辆? 分析:如图所示,大货车减去7辆后就成为5倍数。这7辆可以从总数(115辆)中减去,这样,这个题就转化成跟上题一样的了。 解:(115-7)÷(5+1)=108÷6=18(辆)……(小货车) 18×5+7=90+7=97(辆) ………(大货车)

答: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有97辆、18辆 3. 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与荷兰队共获金牌40枚,中国队的金牌总数比荷兰的3倍少8 枚。中国队、荷兰队各获金牌多少枚? 分析:这个题例题相仿佛,只要给中国队添加8枚,中国队就成为三倍数,相应地,和也增加8枚。 解:(40+8)÷(3+1)=48÷4=12(枚) 12×3-8=36-8=28(枚) (或40-12=28(枚)) 答:中国队、荷兰队分别获金牌28枚、12枚。 4. 已知两数之和是649,其中一个数的个位数是0,如果把这个数个位的0去掉,则与另 一个数相等,求这两个数。 分析:一个数末尾去掉一个“0”,就等于把这个数缩小10倍。题目中,一个数末尾去掉一个“0”后就与另一个数相等,这说明,那个数没去“0”时就是另一个数的10倍。 解:小数=649÷(10+1)=649÷11=59 大数=59×10=590 (或649-59=590)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590和59。 5.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541,已知商是13,余数为5,求 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分析:从四个数的总数541里减去已知的商和余(13+5),差就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由于商是13,如果被除数减去余数(5),那么,被除数就是除数的13倍。因此,运用和倍原理可求其解。 解:除数=(523-5)÷(13+1)=518÷14=37 被除数=37×13+5=486 (或523-37=486)

四年级奥数:智取火柴

四年级奥数: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 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四年级奥数第三讲-数阵图含答案

第三讲 数阵图 一、知识点: 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在某一特定图形的规定位置上,这种图形,我们称它为“数阵图”,数阵图的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这里只向大家介绍三种数阵图,即封闭型数阵图、辐射型数阵图和复合型数阵图。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确定所求的和与关键数字间的关系式,用试验的方法,找到相等的和与关键数字:要会对基本解中的数进行适当调整,得到其他的解,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 二、典例剖析: 例(1) 将1~6分别填在图中,使每条边上的三个○内的数的和都等于9. 分析: 因为 1+2+3+4+5+6 = 21 ,而每条边上的三个数的和为9,则三条边上的和为 9×3 = 27 , 27-21 = 6 , 这个 6 就是由于三个顶点都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三个顶点的和为 6 ,在 1-----6中,只能选1、2、3 填入三个顶点中,再将4、5、6填入另外的三个圈即可。 解: a b . c . d . e . f . 练一练: 把1~8个数分别填入○中,使每条边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 答案:

例(2 )把1~7填入下图中,使每条线段上三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分析: 中心圆填入的数设为x ,x 参与3条线的连加,设每条线数字和都为S.由题意: 1+2+3+…+7+2x=3S 即28+2x=3S 或28+2x ≡0(mod 3) 借用同余工具,是在两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中先缩小x 应该取值的范围.在mod3情况下,只要试探x ≡0,1,2三个值,很轻松地解出:x ≡1(mod3),回复到x 取值范围为1,2,…,7.有x 1=1,x 2=4,x 3=7, 得到:x 1=1,S 1=10;x 2=4,S 2=12;x 3=7,S3=14; 由此看出关键在求S (公共和)及x (参与相加次数最多的圆中值). 解: a . b 练一练: 把1~11填入图中,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答案: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四讲_等差数列含答案[1]

第四讲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 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 (998) 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 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分析一:在两位数中,被10除余1最小的是11,最大的是91。从题意可知,本题是求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它的项数是9,我们可以根据求和公式来计算。解一:11+21+31+……+91 =(11+91)?9÷2 =459 分析二:根据求和公式得出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是459,我们可以求得这9个数的平均数是459÷9=51,而51恰好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即中间的一项(称作中项),由此我们又可得到S=中项?n,但只能是项数是奇数时,等差数列有中项,才能用中项公式计算。 解二:11+21+31+……+91 =51?9 =459 答:和是459。 练一练: 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答案: 11385 例(4)求下列方阵中所有各数的和: 1、2、3、4、……49、50; 2、3、4、5、……50、51; 3、4、5、6、……51、52; …… 49、50、51、52、……97、98; 50、51、52、53、……98、99。 分析一:这个方阵的每一横行(或竖行)都各是一个等差数列,可先分别求出每一横行(或竖行)数列之和,再求出这个方阵的和。 解一:每一横行数列之和: 第一行:(1+50)?50÷2=1275 第二行:(2+51)?50÷2=1325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方阵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 第二十四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概要 方阵,就是人或物排成的正方形。方阵有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之分。其基本特点是: 1、方阵在同一层里每条的数量相等,向里向外,每边依次增加2,每层总数就依次减 少8。 2、每层数=(每边数-1)×4 每边数=每层数÷4+1 二、典型题目精讲 1、有正方形的小花圃,四个角上都栽了1棵小白杨树,在两棵白杨树再均栽上8棵小松树。 四边一共栽了__________棵小树。 解:这些树构成一个方阵,所以,四边一共栽树:(8+2-1)-4=36(棵) 2、一个正方形的队列,若横竖方向各减少一行,则就减少了13人。 这个正方形队列原来是__________人。 解:(如图)“横竖各减少一行”刚好13人,说明原正方形的 “边长”是7(人)。所以这个正方形队列共有7×7=49(人) 3、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图),外层每边10人,这个 方阵共有______人。 解:最外层人数=(10-1)×4=36(人)。因为由外向内每层依 次减少8,所以三层共有36+(36-8)+(36-8×2)=84(人), 或者用“大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亦可。大实心方阵有: 10×10=100(人);小实心方阵有4×4=16(人),100-16=84(人) 4、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还多9人,如果横竖各 增加一排,成为大一点的实心方阵又差24人。 四年级有学生______人。 解:①原实习方阵每边数为(9+24-1)÷2=16(人); ②四年级共有学生16×16+9=265(人)(如图) 5、甲、乙两队种树,要把树种成正方形。第一次每队种10棵,第二次每队又种10棵,这 样一直种下去,最后一次甲队所种10棵,而乙队种的不足10棵。收工后,老师问他们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参考答案精编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参考答案 第1讲练习1: (1)2,6,10,14,(18 ),22,26 (2)3,6,9,12,(15),18,21 (3)33,28,23,(18),13,(),3 (4)55,49,43,(37),31,(),19 (5)3,6,12,(24 ),48,(),192 (6)2,6,18,(54),162,() (7)128,64,32,(16 ),8,(),2 (8)19,3,17,3,15,3,(13),(3),11,3.. 练习2: (1)10,11,13,16,20,(25 ),31 (2)1,4,9,16,25,(36 ),49,64 (3)3,2,5,2,7,2,(9 ),( 2 ),11,2 (4)53,44,36,29,(23),18,(14),11,9,8 (5)81,64,49,36,(25 ),16,(9),4,1,0 (6)28,1,26,1,24,1,(22 ),( 1 ),20,1 (7)30,2,26,2,22,2,(18 ),( 2 ),14,2 (8)1,6,4,8,7,10,(10 ),(12),13,14 练习3: (1)1,6,5,10,9,14,13,(18 ),(17) (2)13,2,15,4,17,6,(19 ),(8 ) (3)3,29,4,28,6,26,9,23,(13),(20 ),18,14 (4)21,2,19,5,17,8,(15 ),(11 ) (5)32,20,29,18,26,16,(23 ),(14 ),20,12 (6)2,9,6,10,18,11,54,(12),(162),13,486 (7)1,5,2,8,4,11,8,14,(16 ),(17) (8)320,1,160,3,80,9,40,27,(20 ),(81) 练习4:(1)2,2,4,6,10,16,(26),(42) (2)34,21,13,8,5,( 3 ),2,( 1 )前一个数减第二个数等于第三个数 (3)0,1,3,8,21,(55),144.前一个数的2倍加前两个数的差。 (4)3,7,15,31,63,(127 ),(255 ) (5)33,17,9,5,3,(2) (6)0,1,4,15,56,(209)前一个数的3倍加前两个数的差。 (7)1,3,6,8,16,18,(36),(38),76,78 (8)0,1,2,4,7,12,20,(33 )

四年级数学奥数培优第四讲:图形(一)

第四讲:图形(一) 爱学教育老师奥数2015·四年级·竞赛·秋 三角形种类: 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高: 1、如图,?ABC面积是30平方分米,D是BC的中点,AE的长是ED的2倍。那么?BED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AD的长是AE的3倍,EF 的长BF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三角形ABC中,D、E为两个三等分点,F是 AB的中点,若三角形DEF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 么四边形AFEC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4、如图,BD=3AD, CE=4AE,三角形ADE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5、如图,在△ABC中,BD=2DC,AE=BE,已知△BDE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CDE 的面积。 6、将三角形ABC的BA延长1倍到D,CB边延长2倍到E,AC边延长3倍到F。若三角形 ABC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7、如图,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已知三角形BDE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8、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D、E把三角 形分成两部分,BD=3AD,CE=2AE,求三角形ADE的面积。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BCEF中,有一个直角△ABC,BC=8厘米,AC=7厘米,阴影部分面 积比△ADH大12平方厘米,求AH的长度。 10、如图所示,已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和三个角,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1、如图,边长为20厘米和30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求阴影△ABC的面积。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18讲 方阵问题后附答案

第18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概要 1、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2、方阵的基本特点是:方阵中,里一层总比外一层的一边少2个物体,里一层物体的个数一定比上一层物体总个数少8个。 3、实心方阵中,物体个数=最外层的一边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 (每边数—1)×4=每层数;每层数÷4+1=每边数 4、空心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最外层一边个数—层数)×层数×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二、典型例题 1、有一个正方形的稻田,四个角上都放1个稻草人,如果每边放5个,四 边共放多少个稻草人? 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一共栽了28棵树,那么每 边栽多少棵? 3、同学们排成一个两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8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4、把若干个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12个棋子,求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个棋子? 5、同学们在军训时排成了一个由204人组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多少人? 6、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排成正方形队列参加团体操表演。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队列中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5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多少同学? 7、在儿童公园的一次菊花展上,用120盆菊花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盆花? 8、一个中空方阵的队列,最外层每边18人,最内层每边10人。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9、用64枚棋子摆成一个两层中空方阵,如果想在外面再增加一层,问需要增加多少枚棋子? 10、学校组织一次团体操表演,把男生排列成一个实心方阵,又在这个实心方阵四周站一排女生。女生有72人参加表演,男生有多少人? 三、针对练习 1、在正方形的广场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问这个广场一共需装彩灯多少盏? 2、小强用棋子排成了一个每边11枚的中空方阵,共2层,求这个方阵共用多少枚棋子?

四年级奥数第3讲标数法

第四讲:计数方法(八) ——标数法 知识与方法归纳 数学世界是一个充满的惊喜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总是会有很多闪亮的星星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星空。标数法是这个世界里比较闪亮的一颗星星,它是解决数学中一类问题的捷径,一般用于求从某地到某地最短路线的条数,是一个有用而不失有趣的数学方法。欢迎您来感受神奇的标数法! 标数法一般适用于求从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的条数。 标数法的核心思想是:从起点到达任何一点的最短线路,都等于从起点出发到达与这一点相邻的点的最短路线数之和。这种思想本质上就是利用加法原理进行分类计数。 经典例题 例1.图中的线段表示的是汽车所能经过的所有马路,这辆汽车从A走到B处共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例2.五(二)班少先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先在大操场内用石灰画好如图所示的线路。从A 点出发沿线走到B点,只能按由北到南,从西向东(即不能倒回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如果有21个同学从A点到B点,问他们能不能都走不同的路线 体验训练1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向的马路和3条南北向的马路相通。如图所示,李楠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许向东或向南行进),问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例3.如图所示,从P到Q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最短路线 例4.如图所示,图为某城市的街道示意图,若从A走到B(只能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体验训练2 沿图中的格线,选最近的路线从A走到B,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例5.如图所示,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 *例6.取两排蜂巢,如图所示,一只蜜蜂要从A爬到B去,它爬行的方向只允许是向右(→)、向右上(↗)、向右下(↘)这三种中的任一种,并爬到相邻的下一个蜂巢。问从A到B有多少种不同的爬行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