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哲学之天地人三维系统表29TR

人文哲学之天地人三维系统表29TR
人文哲学之天地人三维系统表29TR

特附:人文哲学之天地人三维系统表29TR更新)本人蔡壮自从2004年进新屋小学代课后,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有感其“三三不尽”的内涵,并在新屋小学的学习园地上发表见解……于2009年在宝安电大进修“行政管理”后,更是对“三个代表”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颇有心得,觉得其与中国的“天地人三才”系统密切相关,是以在此稍聊一下,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高明指正。{天地人跟中国道家的太极[阴阳(于唯物辩证一分为二)]一样同属于哲学的抽象概念,其中含人文哲学理论并括纳近代的治国思想理论…乃至个人的修养…然许多人不知天地人三维

从表中看来,天地人三者是一体的,即一分为三,又合三为一(有如盘古一气化三清,三清归一复盘古) A10000 (关于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区别) 一分二为唯物中的辩证理论,又为中国道家的阴阳理论。而一分为三则为中国式的天地人三维哲学理论,主要是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相关请见此表) B10000(关于社会高级和谐及个人修养)如果每个人的修养皆达到高尚的境界,则在物质富裕的社会亦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无争状态……反之,如果个人的修养不到位,若不加以感化则其易堕为下品人,其所在的交际圈子里值得信任的朋友就少(有如“小国寡民”),甚至对于其知心的朋友,当敌对的时候,更是发展到“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有如《老子》中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从消极的角度来看)”的类似情形{注:“邻国”之另义为“相邻的交际圈子”;“小国”之另义为“狭隘的交际圈子”}……..像这样的人际关系问题于现实中比比皆是(于此就不再举例),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解决此人际问题的关键{比如近来就有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全国开展的邻里守望等活动}……..

C10000(关于“正思”的汉字蕴义)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你看人家的日本和韩国,在文字上皆是很崇拜中国汉字的......汉字的每一个意思都体现着着中国先贤的思想......比如“正”字,会意为“一止”,意以‘一止’万邪谓之正;比如“思”字,会意为“田心”,‘田’引意为在方框范围内规划(十字为选择并规划),是以“思”字引意为在心田里选择并规划。人的每一天都是一块田地,如果不耕种的话,这田地就会非人种生野草(注:不良的思想行为皆主要是野草,而非本心所生),是以除去野草的方法有不再去理会它(则其因得不到后继的支持自然枯萎消失),并及时在心田里种上属于自己的瓜或菜(以所种作物占有心田的空间)【本人把‘正思’字的析义首发在百度的“代谢记忆法贴吧”】D10000 (关于生死与心境的概念) 古人常云:生死在呼吸之间,一念一轮回。是以生是能量(天)、物质(地)、思维程序(人)的聚合;死是能量(天)、物质(地)、思维程序(人)的离散。是以“吸”就是聚合,“呼”

就是离散。“一念一轮回”则为心境的变化,心境扬善无私则为“神”之“天堂”境,心境执恶偏私则为“鬼”之“地狱”境。何以故?“神”者会意为‘示申’,即显‘示’光明正大的延‘申’;“鬼”者含“愧”

之意,会意为“白人私”,其‘人’在‘白’日之下有‘私’心。(本人把‘神鬼’字的析义于2013年3月3日发表在百度的“代谢记忆法贴吧”)

D10010 唯物主义者当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避免“一念一轮回之恶境”从上文D10000之“一念一轮回”的心境变化来看,“一念一轮回”之心境扬善与心境执恶实质上是人于公与私之间的思想选择描写,唯物从政者若是为政清廉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人们就敬之如神明称之为父母官(历史上有如包公等),但若从政者为政腐败而为私欲而损害人民利益者,人们则贬喻之为吸血鬼(比如中国鬼戏中的吸血僵尸皆是清朝官员服饰打扮)……再就近期间网络上时不时爆出“某某高官下马”的新闻,此实是涉案贪污者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够坚定而堕入“一念一轮回之恶境”…….是以如何避免“一念一轮回之恶境”,关键是于实际行为上自觉践行党中央的“三严三实”而坚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唯物主义信念……是以两千年前的《道德经》中有:“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是以雷锋在日记上写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D19010a 此三维哲学表并非是主张鬼神之说就上文D10000之“神鬼”字义,是以此三维哲学表并非是主张鬼神之说(神鬼本神话之虚构),而是以唯物的角度,借“神鬼”之字义而促进人的心性修养而服务于大众,详文可参考本人于百度文库上的《“神仙魔鬼”字义略谈(更新1F)》。

E10000 (关于生命的起源)俗话常言:“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地母亲……”是以于此不再多说。

F10000 (关于天地人三者一体之说)打个比喻:若把太阳系比作原子,则太阳为原子核,周边的行星则为电子。若把地球比作鸡蛋(生命体),则大气层为蛋清,地壳地核则为蛋黄,江河湖海则为其流动的血脉,其中的每件物体则为这个生命体的细胞…是以‘众生平等’,是以当怀‘大爱’爱护众生……

G10000 (唯物主义者“为人民服务”之精神意志不朽)对于不朽之永生,佛教有极乐,基督有天堂,而唯物主义者“为人民服务”之精神意志则存于百姓心头,是以“为人民服务”之精神意志永垂不朽……

G19000 略说生死之“死”无论是凋谢的花朵或枯叶(甚至动植物的遗体),在其落入土壤以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皆会成为土壤养分的一部分,由此最终再为植物所吸收,重新进入物质循环的生态系统.......是以古人曰:“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以于三国时期的管辂言:“幽明同化,死生一道。悠悠太极,终而复始.......”是以说中国的无神论生死观于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G30000 (关于食物的来源与感恩)虽有食物链一说,但却有“盘古身化万物”、“佛祖割肉喂鹰”、“耶稣以水饼喻自身血肉”等说法,是故有“食物”为“圣者身躯”之说法,我们要对“食物”心怀‘感激感恩’之心,同时要‘感激’为我们提供食物的制造者……

G60000(心存大义化万物说)前文有“生是能量、物质、思维程序的聚合”,“死是能量、物质、思维程序的离散”;……“(食物)为(圣者身躯)之说法”,是以近代有许多人效仿“圣者”身化万物,例如伟人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我在世时吃的鱼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吧。你们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向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这就是伟人毛泽东的生死观,这是看破生死,以至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受伟人毛泽东的生死观

影响,以至有周恩来的遗愿为“骨灰不保留,撒向祖国的大地”;王震将军的遗愿骨灰不保留,撒向本人工作过的天山山脉;邓小平的遗愿为骨灰不保留,撒向大海和战斗过的大别山脉。从此看来,这些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是大公无私的,甚至愿将自己身躯的骨灰融入万物而为人民服务,这是多么的高尚情怀……且不说伟人,就如普通人,就有许多人具融入万物的情怀,具体表现在网上流传的一首叫《我不在这里》的诗歌,这诗歌的内容大意为:“请不要站在坟墓前哭泣,因为我不在这里,我也没有长眠,我是温柔的微风,我是雪地上闪耀的白光,我是普照田野的阳光,我是黑夜里的星星……请不要站在坟墓前哭泣,我不在这里,我没有消逝……”

G90000 若每个人均以无私、感恩、宽以待人的心境来处世,则共产大同的社会不远矣。

G90010a 关于上文G60000(心存大义化万物说)之“有许多人具融入万物的情怀”,但却仅局限于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若此学说能盛行于世,则能解决类似于“安庆多地砸棺材推火葬,6名老人被逼自杀”的事件发生。(心存大义化万物说)的主旨并不是主张人们仿效圣人(伟人),而是促进人们对生死的理解及火葬(骨灰海葬)的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人信奉风水,而大海却是善“风”起“水”之处,再加上人的呼吸有如大海的潮汐(潮涨潮落),人的血液之腥味有如海水之腥味……是以人们常把大海比作母亲或故乡(于歌曲就有《大海啊故乡》),是以不少开明的知识分子皆愿选择骨灰海葬(骨灰海葬是人类保护土地资源的最佳措施)…….

H10000 略谈刘养元著的《21世纪“天地人”三维哲学将重新兴起》本人自从于2014年1月19日于百度文库中上传《“天地人”之“三维系统”表》后,本人于网上搜索“天地人三维”字样,发现了刘养元著的《21世纪“天地人”三维哲学将重新兴起》,是以本人认真阅读了《21世纪“天地人”三维哲学将重新兴起》,觉得其有利于促进“天地人三维哲学”的兴起,是以本人的《“天地人”之“三维系统”

表》于更新后正式命名为《人文哲学之天地人三维系统表》……由于篇幅问题,于此引用《21世纪“天地人”三维哲学将重新兴起》的一段话:{仿生学是中国古人所创造的一门伟大的生命科学,来源于《易经》。

可见中国人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是取其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延年益寿的一面。而达尔文却只注意到各种生物相互况争、弱肉强食的一面,给人类带来的只是灾难和死亡。中国人认为:一切文明的发源,都是与人类的自身活动分不开,一切的学问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整整一百年来的体会,说明中国的“天、地、人”三维哲学远远优于西方人的“二元论”哲学。特别在今天,世界人民处于“西方哲学死了”、道德真空的时代,多么希望安全、和平的环境,多么希望有一个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的温暖的家。所以,只有恢复“中国古文化”,促进“天、地、人”三维哲学的重新兴起,才能为全世界创造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对这段话中的“中国古文化”五字,本人的意见是应以毛泽东思想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批判原则来继承“中国古文化”,由此应看其有没有符合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有没有符合“三个代表”,有没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此才能应用其到社会上为“为人民服务”……

H10010a 唯物“象数理”和唯心“象数理”的区别此三维哲学表上的“象数理”非唯心占卜上的“象数理”,而是属于唯物立场的“象数理”,何以故?占卜的“象数理”之“象”源于唯心主观占卦得来的“卦象”,然后再唯心主观地根据“卦象”进行唯心主观分析及唯心主观推理;而唯物的“象数理”之“象”源于客观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客观地分析(析数)及推理,比如一个树桩(意象),从树桩(意象)上客观地观察其年轮(析数),再从其年轮(析数)上推演(推理)得出相关年份季度的气温、气压、降水量的数据(此唯物“象数理”可应用至科学的研究及侦破案等用途上)……这就是唯物“象数理”和唯心“象数理”的区别。

H10011a从三维哲学的角度学习并括纳习总书记之“督促检查要抓到位”的哲学性讲话:

天1、强化督促考核机制

地2、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

人3、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

H10011b从三维哲学的角度学习并括纳习总书记之“实施方案要抓到位”的哲学性讲话:

天1、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地2、找出体制机制症结

人3、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

H10011c从三维哲学的角度学习并括纳习总书记之“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的哲学性讲话:

天1、掌握节奏和步骤

地2、搞好统筹协调

人3、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

关查阅….

H10020b 略谈历史上的“以民为主”及相关“以民为主”之意主要就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从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与耕田狩猎、神农尝遍百草及教人医疗、大禹治水等,无一无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以至古人云:“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意为英明的领导善于视察民情和聆听民间的疾苦),是故《左传》中有“民,神之主也”……是以伟人毛泽东更是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治国,是以近代治国思想理论(包括邓小平的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无一无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以党中央的“三严三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思想建设的“至尊”来对待并落实,是以民间为表达对党中央的感激而铸“至尊剑” (相关请参见《以“为人民服务”的角度略谈“至尊剑”1H更新》)……

H10021a “为人民服务”当作为每个人的素质修养之重点来对待一般人以为“为人民服务”只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的主要素质修养,却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规范(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以至社会上出现毒豆芽、苏丹红、地沟油、甜蜜素等恶劣事件,所幸政府相关部门能大力查处及控制……现在我们于此对毒豆芽这些恶劣事件的性质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根本就是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而不择手段敛财的行为,这种人与从政的贪官污吏于本质上没有差别……是以我们当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把“为人民服务”这种正确的理念贯彻于个人的素质修养及行为中(相关请参见《“为人民服务”当大众化之略谈》)……

H10030a关于古代遇事占卜决疑的现象1 人类的文化(如中国的<<易经>>和西方的<<圣经>>):于中国的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存在着君命天授(统治者自喻为天子)及遇事占卜决疑的思想(具体可在<<易经>>和<<史记>>的记载中体现);于西方的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存在着君权神授及遇事征求先知的思想 (具体可在<<圣经>>的记载中体现) 。然据无数史学家的研究,无论是东方的占卜和西方的先知问卜,无一无是古代统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以此借占卜(问卜)达到维护其政权的目的......是以在当今科学开明的信息时代,占卜(问卜)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失去了其神秘性和可信性,比如现今还用占卜(问卜)去进行未来的天气预测,这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是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善易者不占”......换位想象一下:古人在对事物占卜之前,先对相关事物进行确切的具体调查,于心中在对相关事物有确切的判断之后,然后再装模作样地虔诚占卜,之后以自己先前调查的正确判断来变通地分析所卜的卦象......具体历史事例有如三国时代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诸葛亮就是以先前调查天时气候作为其决策依据的,不明此理的人却把诸葛亮当神人看待)

H10040a 《周易》为何富含哲理之初探1A 《周易》的占卜于当今科学昌明的信息时代已失去其神秘性和可信性(详情可见上文),于此则为《周易》为何富含哲理之初探……

《周易》无疑是一部占卜的书,但为何却富含人文哲理,以至孔子“韦编三绝”并为之作“十翼”而整理其中的哲理?以此本人略谈一下,若有不妥之处则请诸高明指正…….

从《周易》的哲学角度上看,其著者周文王是一个善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者,但其《周易》却是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而作的,其特色是揉杂人文哲理于卜辞中……于此我们就其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境况而推想个中的缘由,其时商纣王是君,周文王是臣,而时商纣王昏庸多疑而囚禁周文王而难以听进的别的臣子之忠劝,是以周文王只好把自己的治国处世哲学及对君王的规劝揉杂于《周易》的占卜爻辞中(周文王的一举一动都在商纣王的监视下),其目的无外乎让昏庸的纣王看了能有所感并醒悟,但事实上纣王却因纵情享乐而视而不见.....

再结合文王的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的区别(见上图),后天的离卦(于占卜为艳丽的之女)取代了先天的乾卦(于占卜为君)之位,主为阴系四卦的巽(于占卜为长女)、离(于占卜为艳丽之中女)、坤(于占卜为皇后)、兑(于占卜为少女)全居于后天八卦图之上(以压制阳系的乾震艮坎),其中后天的乾卦(于占卜为君) 更是亲近后天的兑(于占卜为少女)而位于其下,以至乾坤不正位(相对于先天八卦图而言)……我们不难推想出文王是以“后天八卦图”来规劝纣王远女色(于情欲上有所节制)而正朝纲的……

由上而知《周易》的卜辞蕴含丰富的哲理的缘由,但正由于《周易》蕴含丰富的哲理,却渐被后世占卜

者拿来扯大旗,以至沦为唬人的借口,此实为人文哲学之“杯具”。然不幸之万幸,于后来被孔子发现《周易》富含人文哲理并整理为“十翼”,从而使其哲理能传于世,此实为大幸也。

由于《周易》是一本揉杂人文哲理的占卜书,再加上其带有“君主时代”的社会烙印,是以我们更应该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思维及毛泽东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正确思想去对待……

I10000(关于处世之“度”的把握)凡事要有“度”,于处事之时,既不能过之,亦不可不及,却要恰到好处,这有如弹琴之弦一样,弦刚则易断,弦松则无调,是以凡事要有度,要掌握事物的“黄金分割点”,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于现时社会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更要正确学习和运用儒家的中庸之道…….

I30000 (真“中庸”和假“中庸”的区别) 关于假“中庸”,就是指那些对“中庸之道”不了解的人对“中庸”的错误曲解,他们认“中庸”的“中”就是“折中”,而“庸”就是“平庸”。这种曲解以为“中庸”就是待人处事以“折中”的态度不偏不倚,其贬意为不思进取的保守之道。持这种曲解“中庸”思想的人于处世中毫无固定的政治立场,于社会中这种人可谓是“无赖”或“二五仔(两头蛇)”,这种人主要特点是就是太自私而处世圆滑(附炎趋势),是以又有“墙头草”之称,在历史上这种人有“费仲”和“赵高”等;关于真“中庸”,这“中庸”的“中”意为“中正平直”之“中”,其重要性有如房屋中的“中梁”,含“最重、最中、最正、最高”之蕴义;而“庸”则为“用”之意,为常使“用”的方法,为“不轻易变化”的处世原则。是以真正的“中庸之道”是讲究“中正”、“中用”与“忠义”为原则(缘于中又通“忠”),是以“讲究正直(正义)为主要立场,为以正确的刚柔之道来调协处世的中正思想(忠正思想)。而历史上能以真正“中庸”处世之人却极为少见,于历史上这种人有“岳飞”、“关羽”、“冼太夫人”等知名人士。是以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话的大概意思为“中庸是一种非常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是以一般人很难达到,但也是能及的。”是以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正确地学习和运用真正的“中庸之道”是很有必要的………

I60000 (真正的“中庸之道”应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核心) 由于这“中庸”的“中”意为“中正平直”之“中”,再加上真正的“中庸之道”是讲究“中正”、“中用”与“忠义”之原则(缘于中又通“忠”),特别是这个“忠”,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时,更要讲究这“忠”字:在“忠于国家”方面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理想为指导方针,在“忠于社会”方面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交规范为原则,由“忠”字为原则,是以在个人方面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修养的指导思想.........

I90000 (关于以身作则) 古时圣贤在教化万民时皆是以身作则作为榜样的(比如众所皆晓的圣人----孔子),是故圣贤者有“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美誉。以身作则就是以自身的正确言行来影响或引导身边(周围)的人,由一人影响二人,二人影响三人……如此有如星火燎原,这就是以身作则的作用所在。再回顾历史上的“岳飞”、“关羽”、“冼太夫人”等知名人士,他们都是以身作则地影响周围的人,是故他们能在历史上千古留芳…..我们虽然不能与圣贤相比,但作为领导的可在下属面前以身作则,作为老师的可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作为家长的可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作为兄姐的可在弟妹面前以身作则……对于如何以身作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若每个人皆以身作则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社会大安矣……

I90009 略谈禁止儿童不宜的现象近日网络火爆“13岁女孩花光钱后卖淫”的新闻,这不禁引起人们对社会上性教育的反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性文化也进入了中国,但中央却早已筑起防卫墙(比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使西方的性泛滥文化在中国得到有效的竭止,然而西方的性泛滥文化还是通过各种社会渠道进入许多人的思想,比如在很多超市里的收银台旁就大力摆放并宣传第六感的“安全*”,于很多低俗的农村在节日里流行三点式歌舞,于网络上的很多游戏小说网页带有色情广告,于很多公众电视剧及公众电影中频有露骨的成人性镜头…….虽然这些现象对成人某些方面有促进的影响,但由于这些现象太过于公共场所化,以至未成年人的思想(心理)受到影响而导致不良的行为(比如近日网络火爆“13岁女孩花光钱后卖淫”的新闻)……. 是以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呼吁禁止儿童不宜的现象等,指判西方的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影响了西方青少年性泛滥,再而波及东方青少年…….是以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了咱们国家的未来,为了未来社会的安定,是以呼吁禁止儿童不宜的现象……

I90010 (关于大学生犯罪及自杀等现象之略谈1a) 近些年社会上时不时出现大学生杀人及自杀案件(其中案件就有成都大学生因“丑”杀人被判死缓和济南一大学生自杀身故),这不禁引人对当今教育状况的审视。纵观近几十年的教育,社会上皆是重视语英政数理化等纸面成绩的教育(使学生沦为书本的奴隶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许多学校更是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及自控能力……对此本人的意见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于以身作则的教学实践上加强对学生于人格上的塑造(其中包括人生观、自控能力及宽以待人等处事方式),其中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教育(关系到未来的国家大计和社会稳定)…….对此,本人于2004年曾写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及人生价值观》和《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此两篇文章均可在百度文库上下载,但愿能对社会的教育有所参考和促进作用……..

I90010a 人的修养须与学问同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杀人及自杀案件的发生(可参见上文I90010),以至网络上有“学问越高素质越低”之议(其中涉及到网络新闻的高官“下马”等)……于此我们参

照一下自然(道法自然),于一块田地上,其肥料越丰富,虽然有利于农作物(于人为正确思想)的生长,但同样有利于杂草(于人为私心)的成长…..是以中国于人心修养上有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并非是指魔心(私心)高于道心(正确思想),而是指一尺之道心(正确思想)能降服一丈魔心(私心),这就是一止万邪谓之正}……是以人的修养须与学问同步提高{社会上相关的以身作则(包括影音媒体)对人的修养皆有相当的影响…….是

以说科学技术(学问)是重要的生产力,但与时俱进的全民素质提高却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

Z10000(关于《老子》“一生二……”之推演)《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地形训》:“天一地二人三……”由此推演于人事方面则得:

“道”------ 人文规则(人道) “道生一”------ “人文规则”作用于“正确理想”(道作用于天)“一”------ {天}“目标理想”“一生二”------ “正确理想”作用于“具体规划”(天作用于地) “二”------ {地}“具体规划”“二生三”------ “具体规划”作用于“具体执行”(地作用于人)“三”------ {人}“具体执行”“三生万物”------ “具体执行”作用于“周围事物”(人作用于万物) Z20000 (以处事的角度来阐述“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蕴义)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话的蕴意很深,于此以处事的角度来阐述:阴为过去,负阴即为担负过去;阳为未来,抱阳即为承抱未来;冲会意为“集两点于中”,引意为集(担负过去)和(承抱未来)于现在的正确行为之(中);冲气则为(现在的正确行为习性) 是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整句蕴义以处事的角度来阐述则为:万物担负着自身的过去而承抱自身的未来,并以现在的正确行为习性来调协周围的事物而至和谐。于人类社会则引意为:“每个人在为自身的过去担负责任的同时要勇于承担未来的义务,由此形成正确行为习性来调协周围的事物而至和谐。”是以《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加上“冲气”,可谓是合三归一为“太极”的意象,是以“太极”是“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以古人于生活中常以“天地人和”的理念待人处世……}

Z20009a (关于真正的“抱负”) “抱负”意为志向(理想),于此结合上述《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引释,是以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就是一个在为自身的过去“担负”责任的同时要勇于“承担”未来的义务,由此形成正确行为习性来调协周围的事物而至和谐的人,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

Z20100a 略谈太极(“天地人”的统一)无处无在就上文Z20000和此三维哲学表及相关来看,天人地不但可以括纳生死、社会政治理论、人生规划及修养等,还可涉及宇宙至微观……就上文“Z20000《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加上“冲气”,可谓是合三归一为“太极”的意象,是以“太极”是“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以于宇宙用太极(“天地人”的统一)的角度括纳则为时间(天)、空间(地)、事物(人);于原子用太极(“天地人”的统一)的角度括纳则为原子核{阳(天)}、电子{阴(地)}、磁场{冲气(人)}……{是以在古人的眼里,“太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是以“太极”无处无在,是以“阴阳(唯物辩证的一分为二)”无处无在,是以调协“阴阳”的“冲气(如磁场(正负引力)或习性(惯性)或正负能量(血液)或催化剂或中介或定律(条约)等)”无处无在……是故太极(“天地人”的统一)无处无在……} Z20130a略谈“三”于“协调”上的定义及相关在古代,“三”之繁体字“叄”又通于“参”,为“参与”之意,即是作为第三者“参与”到矛盾的双方中去进行协调或转化的工作,从而促进事物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是以于“人与社会”之间[天(阳)地(阴)],法规(条约)就是最重要的“三(冲气为和)”}......是以《史记·律书》中有:“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是以《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以北宋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曰:“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Z20160a 略谈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并应用到的“三”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并应用到的“三”就有:“左中右”、“高中低”、“前中后”、“快中慢”、“富中贫”、“上中下”、物质上的固态与液态及气态、精气神、道家的“三清”、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我友敌、善恶(是非)与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中庸或佛家空)、优中差、真善美、健康与亚健康及疾病等,这些都说明了事物的两端之间是存在着中间状态的(其中间状态因物因事因时而异)。同时于实用理论涉及的“三”就有:约法三章(三方合约)、意识的三种形态、思维的三大模式及境界、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理论、社会形态的三种结构、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几何)、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天地人三维记忆法、立体上的三维(三维动画)、函数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三基色原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化学燃烧的三要素、染色体的三维结构(DNA的组合由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理论)、金字塔的三角理论等……..是以国学大师庞朴先生在三十年前就提出“一分为三”的论点……

Z20190a 略谈“倡导正面的‘三’而抵制负面的‘三’”于唯物辩证来看,一切事物皆有正负两面,是以“三”也不例外而有正负之别。“三”若于正面看则是符合大众利益的规章(比如“三严三实”),于狭义方面则是企业有利于环保及有利于工人利益的劳动合同;“三”若于负面看则是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公德以至损害他人(公众)的利益[人们常谓之为“第三只黑手”],由此导致偷抢或造伪劣商品危害社会(比如毒豆芽等),这可是“天理”不容的……是以我们当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来倡导正面的‘三’而抵制负面的‘三’…….{是以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从三维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指导我们思想的“三”就是“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Z21000a“三”的灵活应用之举例网摘于中华网2014-06-17 《建议朴槿惠来中国开微博》(中韩之间,共识多于分歧) 韩国个别网民(无耻地)说孔子是韩国的,(无耻地说)李时珍是韩国的,(无耻地说)

端午节也是韩国的,这(些无耻)就容易造成文化认知上的误解。文化自尊应该是辩证的,不适度或过度的表达文化自尊,会成为一种文化自卑。………总体来说,中韩双方共识多于分歧,双方网民在网络上的思维应避免二元化,在冲突和不冲突之间、攻击和非攻击之间也有很多选择。所以,我们应该努力避免冲突,寻求共识,尤其作为主流媒体,不要去放大和炒作个别网友的一些言论。(中央电视台主播)

Z22000a (关于“无为”与“空”之新解) 对于处事的方式,儒家有中庸,道家有无为,佛家有空。何谓中庸于上文I30000(真“中庸”和假“中庸”的区别)已有解释,于此以待人处事的角度稍聊下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空(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高明指正):1)对于道家的无为,一般人常以为是与世无争之义,其实这“无为”通“无伪”(伪于此为主观的虚伪之意),是以“无为(无伪)”就是参照自然法则(客观规律)而放下错误的执着(主观的虚伪)之意,是以《云笈七签》中有:“欲求无为,先当避害……常思过失,改而从善……”是以道家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学习及进取,由此通晓自然法则(客观规律)而善于处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2)对于佛家的空,一般人以为是万事万物皆空(比如人们常言四大皆空),这是消极的看法。若于待人处事的积极角度来看“空”,应有两义:一是放下错误的执着而为利于积极方面的空,即舍伪得真谓之空(是以佛家常言有‘舍’才有‘得’);二是从会意上看,“空”会意为‘穴工’,引义为精工于事物的穴窍之道{即善于把握事物(规律)的黄金分割点},是以佛经中常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来描述“空”的特性。{注:客观规律不会因人的主观生灭(或增减或垢净)而生灭(或增减或垢净)…….} Z23000a 略谈“仁义”与“舍利”及“丹”由于“以民为主”故(可参见上文H10020b略谈历史上的“以民为主”),是以中国古代的儒道释皆有“以民为主”的思想{于儒家则有“舍身成仁”之说,于佛家则有由于修行时常主张舍己为人的精神(比如佛祖割肉喂鹰)而至圆寂后的骨骼骨灰等名为“舍利”,于道家则是以赤心铸“丹心”(相关就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古时就有“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原来是一家”之说……是以于二战时期就有无数的烈士为了中国的未来而“舍身成仁”……

Z60000(关于“哲道禅”之新解) 哲:于【尔雅·释言】中为“哲,智也”;【说文解字】哲,知也。是以“哲学”之另意为从客观事物中领悟到关于人自身及正确处世的学问。道:为客观运动规律和轨迹(此为自然之“道”)。又“道”者,会意为“首进”,意为首脑前进之轨道。是以“人道”之另意为“以人为本”,并从客观规律中推演得出的“和谐处事”方式。是以“悟道”之另意为从客观规律中领悟到正确人文规则(真理)之意。禅:为静思,为放下“妄执”而达到“心灵解脱”的修养境界。是以“参禅”之另意为“参照”客观规律(真理)而放下“自我妄执”之意。注:“妄执”就是错误的执着{相对客观规律(真理)而言}。“禅当以人为本”:缘由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Z90000 “人文哲学是效法自然之有情法则的哲学”《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人文哲学是效法自然之有情法则的哲学,比如本人的《天地人三维系统哲学》就是仿效人体“中枢灵魂”、“骨架器官”、“血胞血液”的关系而推演的。对于自然法则,分有情与无情之分,有情之时人类谓之“苍天有眼”及“天润万物”......无情之时人类谓之“天地不仁”及“苍天无眼”并以“苍天无情而人有情”的信念与之斗争......是以人文哲学应以毛泽东思想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来效仿自然之有情法则,应结合自身“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才能促进个人的修养,如此才能促进社交的和谐,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以至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此次表的更新上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括纳,于此再说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道法自然”

人文规则(道)客观规律(自然)

“人文规则”要符合“客观规律”,------ 为“道法自然”

Z90010 人类在“道法自然”的同时更要“爱护自然”中国的“道法自然”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道法自然”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启示中得出相应的科学启示,比如鲁班从有锯齿的茅草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锯”,瓦特从开水沸腾使壶盖跳动的现象上受到启示而发明了“蒸汽机”……虽然“锯”和“蒸汽机”等科学发明给人类带来诸多方便,但若把握不好分寸,却给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伤害,比如人们为了自身目前的利益而无视环保的重要,用“锯”的过量砍木而至使许多地方失去生态平衡而沙漠化,由“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给大气层及河流造成污染等……具体事例就有我国北方的干旱土地沙化现象和金沙江污染等问题。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依托,若人类为了目前的利益而无视自然的生态平衡,那无等于是慢性自杀,为了人类的未来,是以人类在“道法自然”的同时更要“爱护自然”…….令人所欣的是,党中央公布修订后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让环保官司从“无门”变“有门”…….

Z90010a 略谈哲学上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跟中国道家的阴阳学说一样,是哲学上的抽象概念,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此就不同的角度稍谈一下“道法自然”,若有不妥之处则请诸高明指正。

1)从人文规则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来看,则是

人文规则(道)客观规律(自然)

“人文规则”要符合“客观规律”,------ 为“道法自然”(参见上文Z90000“人文哲学是效法自然之有情法则的哲学”)

2) 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道法自然”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启示中得出相应的科学启示(参见上文

Z90010人类在“道法自然”的同时更要“爱护自然”)

3) 若从人的修养之角度来看“道法自然”,则可从自然(田地上的农作物跟杂草的关系)联想至自身的修养,具体请参见上文C10000(关于“正思”的汉字蕴义)和上文I90010a (人的修养须与学问同步提高)。

4) 若从“利于万物之道”的角度来看“道法自然”,则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参见《道德经》),因水是自然之物,是以人们常说“大道若水”。

…….

后语:所有的社会文化皆是“以人为本”的,其中以哲学和治国思想理论最为重要,是以此表的主要特色是以中国式的天地人哲学括纳近代的治国思想理论,能使人更好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毛邓”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和谐主义、科学发展观及中国古代人文哲学的内在关系(其中特点为化复杂为至简,具体可在表上一目了然)……愿此表能促进党的建设,愿此表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以至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附语:吾凡人(布衣)一个,却能著此三维哲学及相关言论,实是吾站于诸善知识之肩上的缘故(是以说此文可以说是本人写的,又可说是诸善知识写的,本人只不过是括纳及有感而已)……是以此三维哲学表纯属于官方文化于民间的反响…..天地人三维哲学之涉及面广,不是一言二语谈得完(诚为"三三不尽"之意),是以只能以表上的括纳而现其意..........由于“三三不尽”故,欲言又止.......是以《天地人三维哲学系统表》留与读者进行思维扩展........

回阅自感:三维括纳世间道,常思己过修自心。斧破烦尘千百妄,欣化正气自逍遥。

(因括纳的缘故,每一次的回阅自省,皆是对自我灵魂的洗礼……..)

阅读导引:H10010a 唯物“象数理”和唯心“象数理”的区别

导引1★从三维哲学的角度重点括纳:

习总书记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讲话精神

C正确理想{天理}(听党指挥) 具体规划{地规}(能打胜仗) 具体执行{人行}(作风优良) 导引2★从三维哲学的角度重点括纳:

习总书记之“三个发展”的讲话精神

F★科学与和平的发展战略★和谐与开放的发展战略★协调与合作的发展战略

此次于表上的的更新有:

从三维哲学的角度学习并括纳习总书记之“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的哲学性讲话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24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杨大春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意识现象学被身体现象学所取代,这表明身体哲学在20世纪大陆哲学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导致了意识哲学的逐步解体。身体现象学是最典型的身体哲学,它关心的是物性和灵性在身体中的结合。在随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中,通过批判身体现象学中残余的意识哲学成分,出现的是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身体的物性维度获得了极度强化,而其灵性维度被逐步抛弃。与此同时, 20世纪英美哲学传统中的心智哲学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它们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通过消除身体的灵性维度,同样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于是在身体问题上合流,而身体哲学则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主导范式。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身体哲学;泛身体哲学 中图分类号:B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0)07-0024-07 谈到身体哲学(Ph il o sophy of body,Philosophie du corps)或肉身哲学(Philosophy o f flesh,Ph il o sopie de la cha ir),我们关注的不是某个或某些哲学家就身体问题进行了什么样的思考,而是要问:身体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并因此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式吗?就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言,身体问题是现象学的首要课题,身体现象学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尽管在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里,语言问题成为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中心课题,但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身体问题,并因此导致了一种泛身体哲学。在20世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中,最初是语言哲学占据着主宰性地位,但自1980年代以来,心智哲学(Ph il o sophy o f m i n d)逐步取而代之。我们无法直接看出身体哲学在英美分析哲学中是否具有转折性意味或者说作为范式的地位,因为语言或心智才是更为中心的课题。然而,通过考察心智哲学的最终走向以及英美哲学对大陆哲学的批判性借鉴和改造,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种泛身体哲学最终成为英美哲学的主要范式。所谓的身体哲学主要并典型地体现为身体现象学(Pheno m enology o f body,Ph no m no log ie du corps),大陆传统中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英美传统中的心智哲学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在瓦解身体的灵性维度并因此改变身体概念之内涵的同时,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普遍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 一、从意识现象学到身体现象学 在大陆哲学传统中,早期现代哲学集中关注纯粹心灵,身体被纳入纯粹事物的秩序中,没有能够在意识哲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后期现代哲学旨在突破意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身体对心灵的造反,肉身化主体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后现代哲学旨在最终瓦解意识哲学,物性的身体上升到了主导性的地位。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早期现代哲学大体上属于意识哲学,其基本倾向是扬 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X047)。 作者简介:杨大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法国哲学。

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人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真的这般吗?那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又在哪里?带着辨证的思想探索这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便浅析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而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而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从人文主义的特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的来源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

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经验开始。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二、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彼此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三、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拥有比较悠久的过程,从古老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然后一直到近代的物理学,这一切的艰辛过程都是里不开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纵观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代社会,正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大师在人文领域主体性、创造性的讴歌,才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在宇宙观上对宗教神学的反叛;有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才有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尼采等人的“上帝死了”的宣言。正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才会出现象爱因斯坦这样优秀的哲人科学家。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同时,他对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向往,以

西洋政治哲学概论笔记10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 課程筆記 第十章: 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 授課教師:陳嘉銘教授

授課老師:陳嘉銘 筆記整理:鄭皓中 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 筆記 人世間各種不同領域的劃分1 人類理性無法介入的領域 這一塊領域是神(God)明確意志表示範圍2,在霍布斯所處時代,人們普遍認為這塊領域並不是人類理性能夠斟酌的,因此政治不該介入。 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領域 在神明確意志表示範圍之外,則是人能夠自我掌握的領域,因為沒有上帝直接意志的表示,所以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 ●在此領域中,還包含著宗教的儀典,例如結婚儀式、祈禱文、受洗日……。 然而也正因為此些宗教儀典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沒有特定標準,各教派的爭端也就時常出現。 ●另有一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獨立於其他諸領域來看待,它包涵了霍布斯 意義下的stability與peace3。而保衛這一塊領域就是成立政府的最主要目的。 也就是說,政府存在的目的並非推動某一宗教教義,又或是推動任何一種政治意識型態,而是要維持和平、穩定。 ◆正因為必須去維護和平、穩定,霍布斯認為政府應該要擁有最高且不可 分割的權力。基於對和平與穩定的維護,政府能夠去判斷其餘一切領域 如何安排才能給國家帶來最好的結果。雖然,政府只能基於維護和平、 穩定的理由管理一切領域,但,什麼樣的事情與國家和平、穩定相關, 是由政府決定的。因此,霍布斯實際上是一個絕對王權的支持者,他認 為主權者握有世俗的劍,也握有教會的權柄4。 ●另外,有一塊領域則包含政治上的各種理念,以及實踐上的各種不同意見和 衝突。例如,共和、自由和人權都被歸在這個領域。 1建議讀者搭配老師版書閱讀,才能得到最佳的理解。 2多半是記錄在聖經上。 3這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被獨立出來看待。 4正因為握有教會權柄,基於維護和平和穩定的理由,政府能夠去干預宗教教義。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暨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哲学篇 论坛议程 〔论坛时间:2018年11月23日-24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 11月23日安排 开幕式 上半场8:30-9:15〔地点:逸夫楼1楼报告厅〕 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发言人 陈玉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沙宗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合影9:15-9:30〔地点:逸夫楼正门前〕 下半场9:40-11:00 主题学术报告及问答互动 演讲者: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演讲题目:社会转型与自我裂变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论坛嘉宾:旦苑餐厅三楼 14:00-16:4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月24日安排 8:30-11: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点评专家:旦苑餐厅三楼 13:30-16: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6:20-17:00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光华楼西主楼25楼2501报告厅〕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总结发言 袁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颁奖仪式 论坛闭幕 各分组讨论会场安排〔11月23日14:00-11月24日16:00〕 1.光华楼西主楼24楼2401会议室: 西方哲学经典研究专场〔11月23日14:00-16:40〕 14:00-14:20 亚里士多德之“现在”的同一与差异——论《物理学》217b29-224a20中的“时间-存在”之思及海德格尔的误释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业)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企业管理 姓名:于杨 学号:201401460005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容摘要: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他们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和视角。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这两种文化他们既有对立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表现出的巨大的经济价值,自然科学被人们无限地强化从而与人文科学分离。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在的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创新点: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同一性出发,探讨二者关系,从而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辩证统一、和谐发展 正文: 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在内的世界。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但又密不可分的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以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和以人与人类自身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在哲学层面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 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 1.1二者的差异 一般意义上讲,自然科学是探索内在结构特性和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追求客观性。在实证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追求客观性的科学精神。人们在研究一个对象时,必须抛弃自己的任何主观臆想和情感,由此达到的认识结果必须不具有任何个人的色彩,以便能够认识事物自身的本来面目。第二,追求普遍性。这种客观认识的结果,被要求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普遍适用,而与使用它的人无关,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客观真理。普遍性要求统一性、可重复性、可检验性。第三,自然科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工具理性特征。所谓工具理性,是指改造外部世界的合理性。 人文精神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价值体现,是人与人类自身精神活动的发展。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它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在此意义上常常发展为个人主义。它反对统一化、普遍化的要求,因为人的本性就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雷同。因此,人文精神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点。此外,价值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又一大精神特色。它是指一种信念与理想的合理性。价值理性要求社会结构与运作方式、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不能为种种迷信和愚昧所支配,必须符合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

什么是人文科学

什么是人文科学? 李维武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科学”一词,在今天已成为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概念,但要说清楚什么是人文科学,又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不仅是一个学科分类问题,而且是一个构造和规范学术思维空间问题。正是这样,它成为了现代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哲学才能承担起对各学科思维空间进行建构和解构、开拓和改造的任务。 近百年来,西方哲学家、特别是一批德国哲学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狄尔泰首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李凯尔特继言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认为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相异,认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特具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这些探讨,从表层上看,是在进行学科分类;而从深层上看,则是通过确立人文科学来构造不同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由近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在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前期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张君劢在论战中提出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五大区别,认为“科学”的特点在于:是客观的,重视形式逻辑,用分析方法入手研究,为因果律所支配,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人生观”的特点在于:是主观的,重视直觉,强调综合方法,主张自由意志,起于人格之单一性。这五大区别实际上已涉及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界问题。但是,这种探讨由于复杂的原因而未能深入开展下去。这使得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至多只是从学科分类上看待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同,而不了解人文科学对转变人类思维方式的意义。 而且,在中国要理解人文科学,似乎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就是长期以来“人

1981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1981~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2011-01-18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因此研究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库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估计了1981~2000年期间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中国陆地碳汇的地域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NEP的20年平均值呈现北方高南方低、中部和西南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格局;NEP正值(碳吸收)主要在西南地区西部、藏东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以及华北中西部,NEP负值(碳释放)主要在华中、西南南部、新疆北部、内蒙西北部、华北平原一些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东北平原中部和黄土高原的NEP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华中大部分地区有增加趋势.研究时段内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不明显,其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碳源,但在90年代转为一个碳汇;草地和灌丛由于面积广阔,其碳吸收量占整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的近四分之三.作者:陶波曹明奎李克让顾峰雪季劲钧黄玫张雷明作者单位:陶波,曹明奎,李克让,顾峰雪,黄玫,张雷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季劲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期刊:中国科学D辑 ISTICPKU Journal: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年,卷(期):2006, 36(12) 分类号:X8 关键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空间格局气候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体系-内容超级经典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专题复习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归纳 *一个核心:世界是物质的 *三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四个基本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八个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 ——郎景和: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读后感 科学包含三大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中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生产和自然科学实验的知识概括和总结,包括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涵盖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历史等,具有价值性、体验性、历史性文化性。 郎景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用更为简单的言语阐述三大科学的关系,他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客观事物的物质是什么,社会科学是研究人和自然或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它是怎样?人文科学是可以人为是一个社会科学,它更多的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就是我们应该怎样?他和其他将医学看做是自然科学的人不同,郎教授认为医学不是一个很纯的自然科学。它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科学加上社会科学甚至加上人文科学,这样一个综合的边缘的学科。1998年,郎教授在其出版书《一个医生的哲学》(中国文联出版社)提到:我们可以认为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医学的对象是人,医生本身他的起始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善良行为的表达,是表明人之间的善良行为,而它最后才发展成为文明社会的社会责任,医学要受很多社会因素的约束,它本身不会超前的,不会超越整个社会环境所限定的东西,更不会超越其他学科。医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所以它最能体现人的自身价值,来保护人类的生存和生产能力。 医学首先具有人文精神,其次是自然科学精神,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融合。的确,这三大科学门类之间既相互差异和相对独立、呈三足鼎立之势,又相互依存、不可割裂与偏废、生态共生与共荣的三位一体关系,自然科学在处于基础和前提性的地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要逐步走向成熟、完善和现代化,更必须广泛学习和吸收自然科学的知识、方法、和调控机制。社会科学处于中介地位,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离不开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人文科学在人类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与灵魂的地位,它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具有根本性的定向、依据、评价和选择作用。 郎教授提到的医生行医的三个要求“天理、近人情、达国法”,对应的正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也要包括有关法令、政策。因而一个合格的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纪要坚持科学原则,依据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等来做判断,又要坚持人文原则,了解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离只是一种受历史制约的暂时性现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涉水两次”。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不得不提的是原子论创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斯两个人。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继续永远是,在运动着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是无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要说说苏格拉底,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还相信,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快乐。 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认为是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感官世界,一个是理型的世界。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想的影子。并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

《政治哲学导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政治哲学导论”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对于训练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主要围绕国家、民主、权力、权威、合法性、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学核心概念展开。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for political science students, and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raining professional thinking and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course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re concepts of political science such as state, democracy, power, authority, legitimacy, freedom, equality and justic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政治哲学核心概念的内涵、演进及其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论焦点,把握概念的演进脉络和核心价值,思考政治学的核心主题。课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2)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学习其它一些课程的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后置课程: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学前沿讲座等。 - 1 -

哲学系本科阅读书目

哲学系本科阅读书目 一、文选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二、三),人民出版社,1993年。 冯契主编:《中国历代哲学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忻剑飞、方松华:《中国现代哲学原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7年。 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汤姆.L.彼切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二、哲学经典(1) 《周易》:黄寿祺等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论语》、《孟子》、《荀子》:《诸子集成》本。 《老子》、《庄子》:《诸子集成》本。 《大学》、《中庸》:朱熹《四书章局集注》本,中华书局版。 《坛经》:郭朋校释本,中华书局版。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罗依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版。 笛卡尔:《第一哲学的沉思》,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版。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版。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版。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版。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版。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版。 一些哲学著作(如《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历史哲学》、美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的序言和导论。 马克思:《1858—1859年政治经济学草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载《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年。 穆勒:《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版。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版。 詹姆斯:《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版。 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版。 罗素:《哲学问题》,何明译,商务印书馆版。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 真正要从学科界线上打破传统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界,主要靠许多的交叉学科的兴起。这可以说开辟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关系的新天地。交叉学科的兴起改变了人文社会科学只从自然科学借鉴方法论的单向联系方式,自然科学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越来越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例如波普尔论证了阻挡科学进步的主要障碍不仅仅来自理论自身,而是具有社会性,可以分成两类经济的和意识形态的障碍。从交叉学科的情况看,它的新理论的诞生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向这个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下面看一看生态学及相关的交叉科学的例子。 生态学的早期研究采用的是博物学方法,这是一条典型的经验自然科学道路,所以早期的生态学被称之为经验生态学。由于生态学研究视野的扩展和研究对象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博物学方法就有些不适应研究的需要,方法论的更新势在必行。理论和模型方法先后被采用。于是有了食物链、“金字塔”规律、“百分之十”定律后来又消化吸收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由奥德姆创立了系统生态学;1975年以来,生态网络成为了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研究的重要概念和分析对象,在生态网络的研究中可以采用经济学的模型,如一个经济流动分析模型,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资本和能量流动分析,就被应用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并且构成了生态系统分析的重要方面。生态学对数学语言的依赖丝毫未减,而且越来越注意引用和借鉴那些诞生于现代物理学并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概念(嫡、焙、耗散结构等等)。要使生态学具有预测力一直是生态学理论的追求目标,今天,恢复生态学、保持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成为了实现预测力的前沿学科。 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有自己因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决定的内在逻辑,也表现出对多种方法论的亲和性。还应当注意的是生态学与传统的自然科学之间的差别以及与一些社会科学的类似性。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现象,这与自然科学大体相当。但适应生态学的方法论和自然科学基础却涉及到大多数自然科学部门,远不如其它的自然科学纯粹,此外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强大的交叉能力也是其它的自然科学不可类比的,而是与某些社会科学类似。 生态学对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发展方向造成了深远影响。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传统的生产力观念,对掠夺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都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由于生态学的研究是由有目的有意识的科学工作者来进行的,而科学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已经渗透并实际影响到生态学的研究。科学工作者现在更加注重立足生态学基础理论,使生态学朝着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象环境污染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地球生态学等等分支学科成果不断,另一方面注重生态学理论的可技术化研究,象生态化学、生态物理学等学科都是为此做准备工作。当然,人文社会科学对生态学研究的规范作用目前不仅主要是体现在人的意识和科学机构的社会组织形式等“软件”上,而且开始向生态学理论本身的“硬件”渗透。例如恢复生态学,恢复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必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而不仅仅是生态学理论本身。 生态学也能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方法论和科学基础。例如使人类学研究关注生态学的成果,就能以生态差异来说明不同群体的风俗、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别。这正是所谓生态人类学的视域。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也可以参照生态学的成果。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可以调整传统的生产力概念而对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

哲学体系及内容

哲学体系及内容 规律的普遍性 客观性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 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 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 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求我们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 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唯一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整体与部分 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与质变辩证 关系(事物发展 的状态)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 (实质)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①重视量的积累②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反对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③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 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抓好典型、搞好试点) 主次矛盾原理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要求我们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首位、突破口) ②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次方 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关键词:性质、 本质、实质、方向、优劣、成就与问题等)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 一性辩证关系(矛盾 的基本属性)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或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 质是“扬弃”。‖要求我们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 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 否定一切 人生价值 的创造与 实现 其评价原理 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 者原理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辩 证关系原理 价值观的导 向作用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尊重社会实际。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即自我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 础。⑤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理的客观性具 体性条件性原理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正确对待错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 原理) (部分 原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事 物发展的途径)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①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价值观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历史观)

浅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论文)

浅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中通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意识形态的概念阐释,进而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 一、概念解析 (一)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恩格斯,都密切地关注着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中的科学发展。自然科学通常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 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是人类生产和自然科学实验的知识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具有继承性和非阶级性的特点。现代自然科学一般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本质和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技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理论性质的科学,如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等。应用科学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技术和工艺性质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二)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 人文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名称,是12、13世纪意大利出现世俗性的学校时开始确立的。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研究与神学研究相对立,提出了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是一切文化科学的中心的世界观。19世纪,人文科学成为英美学院和欧洲大陆大学预科的基础教育学科,其基本目标是训练人的知识技能,并使人“更富于人道精神”。20世纪以后,西方已把人文科学作为人类社会三大类型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一的综合性科学,如果说,社会科学是实证性的科学,那么,人文科学则是评价性的学问。 人文科学有着自己的生存土壤及成长环境,有着自己所要履行的光荣使命,更有着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截然不同的典型特征: 首先,人文科学具有经典性。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真正被人们奉为经典的东西无外乎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典籍,而这些正是当今人文科学享用不尽的财富; 其次,人文科学具有根源性的特征,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它学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