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发展与民生

税收、发展与民生
税收、发展与民生

税收、发展与民生每当走过马路看到这美丽的校园、热闹的菜市场、欢乐的游乐场、敬老院、周围的花草树木等等这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公共财物……而这一切,都是政府为了方便我们,方便人民,想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舒适, 想让人民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而建造的.

可是,建造这些公共设施却需要很多很多前费用!可是政府哪来的钱.通过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在每个人都要缴纳一定的比例的税收。.

什么是税收呢?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那么税收又与税法有什么关系呢?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及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税的行为规则。

我们所上的学校,都是国家利用国库中所得到的税收来资助的,国家都不收我们一分钱。我们所用的电费,多媒体设备,课桌椅子,都是国家财政的钱来办学的。

国家政府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整天为我们公民们操劳了那么多,收点税也是应该,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政府.但是,这笔钱国家政府没有独吞,而是用这笔钱来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更完美……

曾经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店老板,小店的利润并不丰厚,但他每个月都缴纳120元左右的税费。有人问他:“你利润并不丰厚,缴纳了这120元左右的税费,你不是亏了吗?”他笑了,说:“我的小店之所以生意好,多亏国家拨下来税款修路。我女儿在学校读书,学校建设所用的钱也许就是我缴的税款。你说亏不亏?”他反问。这位小店老板是一个平凡的人,仅这一句短短的话语,就说明税收与我们息息相关……

是啊……中国是我家,税收靠大家!如果没有了税收,我们便看不到“神州6号”和“嫦娥1号”那遥远的太空之旅;如果没有了税收,就没有了让我们南京人民引以为豪的“紫峰大厦”,更没有了让我们中华人民心中就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没有了税收,也就没有了学校、少年宫、公园……

同学们,让我们向身边的人呼吁:依法纳税光荣逃税漏税可耻!让所有中国人民“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演讲稿(税收促发展 民生靠税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们、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税收促发展民生靠税收》。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里,我们迎来了我国第十九个税收宣传月。众所周知,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改善民生,必须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为前提,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空谈。 我镇是个农业大镇,有着4万多亩农田,1万多户农户。农业税和特产税,曾经是我镇的主要税收来源。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等与农业相关的税收。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开拓税源,我镇的国地税收入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随着税收的增加,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强,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为着群众办实事。 农民们不再担心看不起病,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后顾之忧;农民们不再担心子女上不起学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使“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是句空话;农民们不再需要缴交农业税、特产税,拿着补贴在种粮;农民们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拿着补贴买机械,红红火火地开展机械化耕作;农民们不再只凭旧有经验在种田,专家下乡开班指导科学种粮。农田水利建设越来越完善,农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卫生,乡间的硬底化的道路越来越

多,农村的新房子越盖越漂亮,农民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这些都是在税收增长中,群众得到的确确实实的实惠啊! 发展税收事业,促进税收改善民生,我镇将继续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原则,迎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积极行动起来,支持税收,培植税源,以丰厚的税收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 谢谢!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近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和地方最近相继出台了新政策、新措施,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民众的生计与生活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日常生存生活和发展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具体地说,包括由低到高的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主要指民众基本生计状况的底线,侧重于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等等。第二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基础性的基本权力。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具体内容包括:充分就业问题,提供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第三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幅度提升和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等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问题之后,就应当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状况,社会成员权力的全面保护状况

等。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层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 民生问题为何成为时代主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000多美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按照现行汇率换算得出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得国家,所以仅仅从汇率的角度来评估我国的发展是不确切的。现在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联合国,在评估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项目,那就是人均PPP(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一致认为,中国现在实际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方方面面,限于时间,我们难以展开,对我们来说感受最直接的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另一个方面就是居民生活水准得大幅度提升。我国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取得这样得成就,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得成就之一。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的现状,社会发展明显的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突出的表现在我们国家民生问题没有得到突出的改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一方面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西部地区的农村,老百姓走的还是土路,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就会引发种种纠纷,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专家研究发现,中国有80%的群体事件是因为民生问题没有得到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1.13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所谓“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也为改善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应城市国税局实现首季税收“开门红”。截至3月19日,应城市国税局一季度累计完成国税收入11623万元,同比增长20.5%,占计划39300万元的29.6%,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94万元,同比增长23.6%,占计划41643万元的2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15万元,同比增长30%,占计划10868万元的27.7%。而这样的业绩,来源于市国税局的“四个着力”政策。今年以来,该局着力把握收入变化

趋势,对60户税收收入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实行领导挂点包保责任制;着力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对60户重点税源户、670户一般税源户和4414户小型税源户分别实行集中管理、行业管理及区域管理;着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四减五制”,梳理181项办税流程,简化53项办税手续;着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抵扣固定资产进项各额1677万元,落实个体工商户起征点调整减免税收近300万元,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强劲增长。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就是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意义所在。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地落实改善民生的要求。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2007年3月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新法,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了更好的税收环境;再如从2008年6月起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2000元,这不仅有利于为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纳税负担,对刺激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3月起,个人所得税工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挥税收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做好税收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4月份是全国第19 个税收宣传月,“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直观阐述了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深刻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本质,反映了税收工作“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去年,地区各级税务部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双重影响,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大力扶持新兴财源税源,深挖税收潜力,严格税收征管,保持了税收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不仅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全面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税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目前,中央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已于3月底在北京召开,对口援疆力度进一步加大;即将于5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就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各级税务部门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突出工作重点,把税收工作更好地纳入地区发展的大局中来,大力实施地委确定的“强农、兴工、促旅、活水、宜居、育人”发展战略,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依法聚财收税作为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税收是各级政府筹集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对税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帮助税务部门解决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各级政府职责所在。善于理财,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最急盼的领域,让纳税人放心,使纳税人满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是各级政府治税理财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带头学习税法,深刻理解税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独立执法、依法治税,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牢固树立为民收税的理念,扎实做好税收工作,是各级税务部门一项光荣使命。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纠正违反税收政策多收或少收税的行为。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和组织税收的措施,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和服务保障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兴税收科研之风,抓住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新疆支持力度的机遇,立足吐鲁番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对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收入增长的政策研究和征管对策研究,充分发挥好税收的政策效应和职能作用,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大张旗鼓地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税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扩大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等内容的宣传范围,帮助纳税人熟悉办税程序和方法,不断强化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税法知晓率和遵从度,使广大纳税人自觉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来约束纳税行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争做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模范。 依法协税,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工作,是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税收宣传月活动,积极协助和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宣传及舆论监督,加大依法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及时曝光涉税违法案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要大力支持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修订稿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和主要途径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论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 姓名:梁颖荣学号: 【摘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所以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等问题。什么是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通常表现为: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a【关键词】民生;意义;解决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又体现和蕴含着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科学发展观。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内涵 民生问题无论是当前还是将来都有着无限极的意义,它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它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即生存条件)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即生活质量);它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基于此认识和理解民生的内涵是有必要的且是必须的。今天我们所说的民生问题,不仅是物质生活层面,即当年孙中山概括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还包括了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这个“文化”,又是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文化”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人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也在不断放大,从物质到精神,从原本意义上的“人民的生计”上升为精神文化等生活层面,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民生的涵义日益深远。 立足理论和实际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 (一)民生是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民生问题以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即国家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人之为人所应该具有的权利和尊严,主要包括社会救济、基础性的和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 (二)民生是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从而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 (三)民生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民生问题从这一意义上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

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

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来源: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 “十三五”时期,是吐鲁番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五个吐鲁番”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乌吐机场建设运营一体化和乌吐空铁联运一体化的实施,以及吐鲁番被自治区确定为新能源基地为我们发挥独特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争取主动、形成优势的关键。 一、税收与经济总体情况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克服了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税收平稳增长。上半年,吐鲁番全市税务系统(包括国税、地税)税收收入完成159762万元,同比增长4.52%。其中:我市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99277万元,同比增长23.12%,高于全市税务系统平均水平(4.52%)18.60个百分点,增收18645万元;其他收入4641万元,下降1.63%,减收77万元。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83268万元,同比增长25.12%,增收16718万元,完成区局一般预算收入计划174000万元的47.86%,

慢于时间进度2.14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税收收入完成进度在21个地州市中处于第4位。 吐鲁番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个版本”、建设“五个吐鲁番”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攻项目,促发展,优服务。上半年,吐鲁番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大宗工业品产量增长,产品销售率持续回升,工业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和逆势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疆前列。1至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7亿元,同比增长9.15%,其中地方属完成75.88亿元,同比增长10.3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89亿元,同比增长12.73%。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12亿元,同比增长31.73%。 二、税收与经济主要特点 (一)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近两年我局税收平均增幅为-4.5%,与GDP增减基本同步,税收与经济的弹性系数为1.06。上半年累计税收增幅23.12%,剔除“营改增”因素后可比增长27.94%。这一变动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30分)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人均享有、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总之,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内容摘要: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税收受制于经济发展;同时,税收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税收手段的运用。相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税收的问题,即税收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将为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运用税收手段提供指导。 关键词:税收经济税收经济系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清晰地显现出趋热的特点。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表现良好的乐观状况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等问题,显示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不可低估。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税收形势表现得却很喜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4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15亿元,同比增长29%。然而,在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冷静地估计和分析财税形势,准确把握财税政策,对未来的收入走势进行预测,清醒地透视问题,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税收经济,可系统的概括为征税所涉及的经济领域和经济行为,它是国家乃至超越国家界限的整体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税收经济的状态对该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深深地制约着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国的经济秩序,研究税收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有利于我们运用系统的方法,寻求一种对税收经济最大限度地起到良性作用的综合调节机制,它是建立和完善税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但从税收研究角度讲,税收又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如何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现行研究尚嫌不足。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效的发展税收理论,以求确定可行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尚嫌零碎,缺乏系统性,在整个税收体系中还没有确立地位。在国际财政学界,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成果借鉴,但其仍存有不足:

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意义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温家宝说,“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温家宝说,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但当前最重要的是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温家宝说,解决民生问题,第一要有制度的保障。我们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是立了法的,我们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是立了法的,我们将要开始的实行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也要建立法制。 他说,我们正在拟定城乡医疗卫生改革方案,最终也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的话,就不会轻易改变,它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温家宝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民生问题,是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所提出的重要政策方针。 重要性: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 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

最新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精品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承受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2015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相关税收政策,持续推进经济增长。今年初,国际外资企业陆续撤离中国市场,致使数百万工人失业,家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滑入紧缩轨道,企业负债将会增加,员工薪酬会止步不前,居民消费水平也将下降。本文将从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原理出发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得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政策;经济增长;稳中求进 一、导论 自98年中国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到近几年人们对网购的狂热,无一不迫使人们思考---网购何以如此发达。2010年我国的网购金额是5231亿元,比09年高出一倍,之后网购持续发展,至13年我国网购金额已达1.85万亿元人民币。透过网购现象,究其原因,是网店的赋税较轻,于是商品价格较实体店低,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人们的消费增多。同样的道理,香港之所以繁荣,最重要的原因亦是赋税低。尤见,减税、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良好的经济状态,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下行的隐患:税收增长过快,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税制结构失衡,流转税比例过重,这些都制约的稳定、持续增长。本文将通过对税收政策的目标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以分析,从而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税收政策概述 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据宏观经济规律而选择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开展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的总和。税收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不但指导者税收工作,同时也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使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过程。税收政策可分为总量税收政策和结构税收政策。其中,总量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以及中性税收政策等;结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各种税收征税范围的选择、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项目和幅度的选择等。税收政策的一系列目标为: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生活质量提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等。其中,主要任务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中国税收发展史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制度 (一)建立和健全涉外税制 1980年9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明确规定涉外企业继续沿用修订后的工商统一税,并要缴纳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至此,我国的涉外税制初步建立起来。 (二)第一步利改税 1983年为了通过用税收来规范围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家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即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简称利改税。主要内容是: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的利润,一部分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凡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第一步利改税对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第二步利改税 1984年国家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即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发布了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的工商税按性质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4种税;对某些采掘矿产资源的企业开征资源税;恢复和开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4个地方税;对企业继续征收所得税,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国营企业调节税。 两步利改税完成后,一方面基本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也使国家财政有了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初步确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四)工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两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国营企业奖金税(1984年发布,1985年修订发布)、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前身为1983年开征的建筑税)、筵席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并决定开征特别消费税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五)改革和完善了农业税制 1979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出现和逐步推广, 对农业税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革和完善。农业税实行了起征点、户缴户结的纳税方式及折征代金等方面的改革完善措施,牧区省份也适时调整了减免税政策;全面开征了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契税政策。 到1993年,我国的税收制度共由37种税构成,具体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特别消费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资源税、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烧油特别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筵席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牧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屠宰税、契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工商统一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农(牧)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

税收发展民生

税收发展民生 提到“税收”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城镇的建设要靠税收;农业的发展要靠税收;医学的进步要靠税收。这么看来,税收的用处还是挺大的嘛。 当2008年那次大地震之后,夺去了千万个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房屋倒塌,楼层毁灭。就连人都死亡的死亡,失踪的失踪。虽然有些幸运的人活了下来,可他们吃不好,穿不暖,睡不香。但是之后呢?他们任然获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是什么给了他们无比欢乐呢?是税收啊,当然还有我们举国上下,海内外的同胞们的一份祝福和一片爱心。“保护税收,人人有责”。税收虽然收了我们一小部分的经济财产,但是又在建设上还给了我们。这真称的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小时候,脑海中,税收是一个冷血动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为了达到聚财的目的。但是进入社会之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税收,才感觉到以前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们税务人员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吗,热情的为纳税人服务。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只对那些税收违法分子,现社会大多纳税人都能自觉缴纳税款,在文明社会中,税收不是一种强制行为而是一种自觉行为。再其次,税收的无偿性只是征收环节暂时的表现,总体上是“取之于明,用之于民。”一句话税收总体是有偿的。最后,税收也不是顽固不化的,税收政策不断革新,更加的对民众有利,比如暂停征收农业税,就为数以亿计人民减轻了负担,强化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打击了炒房,围房现象。这一切都有利于民生的发展,体现了税收发展民生。 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税收名声和谐。经济发展、企业、个人税收提高,同时税收充足,税额增加。国库满,国力增强,可以进行资金投入,进行第二次等连续扩大再生产。税务部门收上的税款,又通过国家预想、财政拨款、投入教育、卫生、国防等地方,加快经济发

民生工程的实践意义

浅谈“民生工程”的深层蕴含与实践意义 民生问题是指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包括劳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社会救助、生产生活水平等问题。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是为群众舒心解忧,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且其本身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是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元目标为一体的科学的、辩证的战略体系。 一、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解决民生问题与推进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民生工程”为经济建设寻求新的推动力量,体现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如何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成为突出的课题。这就要求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盾。“民生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对这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

二、“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完整体现了经济建设的目的。安居和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实施“民生工程”正是从此入手,进行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建设,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安居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如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扶持个人创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各种社会救助,这就是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鲜明体现。 三、民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推进“民生工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民生工程”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及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政治层面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关心的问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实施“民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