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





气功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


[最近,“气功大师”王林成为热点人物,人们在对那些伪气功表演嗤之以鼻的同时,又感到很好奇,这些“特异功能”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外,我们在武侠片中,也常见“大师”们盘腿打坐,运气发功,一股真气上来,又是发光又是冒烟,把人推出个一丈之外,完全不在话下。如果说这些都是“伪气功”,那么真正的气功又是什么样?其实,翻开史书,打从远古先民开始,就已经练气功了。气功在古代,很是上得了台面。伊尹曾对商汤说,练气功是治国的根本;唐朝的太医院就专门设置了气功科;而王维、苏轼、陆游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是气功的“铁杆粉丝”。气功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这“气”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练的又是哪门“功”?]





“武林第一绝学”

《易筋经》其实是本按摩教程


被传为“武林第一绝学”的《易筋经》其实是本按摩教程

尽管不断有自称“气功大师”的人被打假、拆穿,但是“气功”到底是门什么样的功夫,一直以来,大家都说不清楚。其实,不只现在有“气功神话”,史书中也不乏神乎其神的“气功大师”,用自带的“真气”就让半身不遂的老太太站起来走路了。不仅如此,气功还有不少铁杆粉丝,苏轼、王维都是资深气功爱好者,有诗为证。但问题是,什么叫气功,气功它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功? 现代快报记者 唐蕾

可延年益寿,还是治国“良药”?

其实它只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气功最初产生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写道:“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在劳动中,人不断调整呼吸,达到最舒服的状态,自然地形成一种节律:劳动时身体散热,呼吸加深加快;一停下来,呼吸就变得平稳,体内余热排出,身体变得凉爽。这种简单的劳动和静息方式便是气功的起源。

因为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上了关节炎,于是人们在日常劳动外,模仿动物的行为,创造了一些新动作,渐渐和舞蹈融为一体,并借此缓解寒湿导致的病痛。在生存得到保证后,人们开始追求延年益寿,青春永驻,这时,气功又发挥了它的功用。《淮南子·诠言训》中记载:“龟三千岁。”东汉高诱注:“龟吐故纳新,故寿三千岁。”人们于是纷纷模仿龟、鹤等长寿动物呼吸的姿势。在青海乐都地区出土的一件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上面就有一个模仿龟呼吸吐纳姿势的人像。

不仅如此,气功还被古代先贤看作治国的“良药”。传说商汤向伊尹询问治

天下的道理,伊
尹回答他说,治天下应先治身,治身就要从气功锻炼开始。《吕氏春秋·先己篇》记述了伊尹的这段话:“凡事之本,先必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夭年。此之谓真人。”

“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和意识(调息、调身、调心),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原中国地质体育协会主席宋万煦告诉记者,气功分成内练和外练两种形式。像佛家参禅、道家的周天功和儒家的静坐这样一些强调静坐、冥思的修炼都属于内练;而太极拳这样强调身体运动的则属于外练。“无论是内练还是外练,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养生保健,现在说到气功,就是指健身气功。”

《晋书》里的幸灵大师

能用“真气”为人治病

古人也曾对气功趋之若鹜。东汉哲学家王充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早年他对气功中的辟谷食气、导引行气,持强烈批判态度,到了晚年,他自己却拜倒在气功面前。不过,他还是理性地认识到“吞药、养性,能令人无病,不能寿之为仙”。

范晔也在《后汉书》中指出“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意思是说气功虽有保健作用,那也只是在没病前,长期锻炼有用。一旦伤寒、骨折发生,有病还是要治病,光靠气功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人们还是把治愈疾病的愿望寄托在气功上了,不少典籍上都出现了一些天赋异禀的“气功大师”。《晋书》里就记载了一个叫“幸灵”的气功大师,他甚至不需要练气功,体内有一种自发的气,用这种气能为人治病。

书中记载,当时,吕猗的母亲皇氏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十多年了。幸灵去给她治病,他在距离皇氏几尺的位置坐下,闭目凝神,过了一会儿,对吕猗说:“去把你的母亲扶起来吧。”吕猗不相信,幸灵对他说只管去扶,然后两个人把老太太搀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太太竟然就能自由行走了。

苏轼不单自己痴迷气功

还号召弟弟一起练

我国古代,很多名人都对气功“情有独钟”。唐朝时,太医署就设置了导引按摩专科,采用按摩的外气疗法,气功地位大大提高,不少名人都是气功拥趸。不过他们修炼的方式,主要是参禅静坐。大诗人王维就是气功家,在《山中示弟》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在山中静习禅定的切身感受。白居易一生疾病缠身,更是与气功结下不解之缘。《静坐诗》中描述了自己静坐锻炼过程中的身心感受:“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宋朝

苏轼和陆游也对气功颇有研究。苏轼不
仅自己练习各派气功,还写了不少练功笔记;不仅自己练,他还专门写信给弟弟苏辙,和他讨论自己练气功的切身体会,让弟弟也用心感受。

陆游也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效五禽”“学鸟伸”“习按摩”的气功修炼。

《易筋经》是本按摩教程

“内练一口气”练的就是气功

在金庸小说中《易筋经》被称为“武林第一绝学”,化腐朽为神奇,不但让游坦之克制住体内剧毒、保住性命,还修炼成很高的内功。《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也用《易筋经》化解了体内“吸星大法”的遗患。

“易筋经”就是气功中的一种。武侠影视作品中,类似传奇事情很常见。“高人”盘腿运气,一出掌就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轻则数十人倒地身亡,重则山崩地裂。“气功”真有这么大威力吗?

“你盘腿坐着,突然出掌,试试有多大威力?推倒个3岁的娃娃问题不大,推倒几个壮汉?这事儿恐怕谁都办不到,腿盘着根本使不上劲。小说、电影中威力无穷的易筋经,其实最初就是按摩。”宋万煦说。

《易筋经》最初为达摩祖师所著,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僧众中。讲究内外兼练,内功就是静坐参禅,但是坐久了容易气血瘀滞,需要以外功来活动筋骨,刚开始是进行腹部按摩,不过这种按摩很讲究,要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定式,从右推向左,施力要从轻到重。后来才渐渐变成一种活动筋骨的健身方式。

“我们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的这口‘气’就是‘气功’。1958年,我刚进省队时,教练就让我们练‘气’。怎么练?马步站桩,一站就是45分钟,采用腹式呼吸。练过之后就会发现,在练武功时,更有爆发力,能自动调整呼吸,张弛有度,不容易疲劳。所以,练武的人,练气功是很必要的,但是气功绝不是一种很厉害的功夫,它其实是基本功。”宋万煦说道。

气功不可能包治百病

但能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健身气功是中华文化和中医学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对人的养生、保健有巨大贡献。一些病人通过练气功,进行心理调整,有了克服疾病的乐观情绪,对于治疗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气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和养生锻炼方法,不可能‘包治百病’。”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术带头人谢英彪告诉记者。

专家曾在无锡、上海等地做实验,对323名年龄在50到75岁的中老年群众进行气功教学,每周进行不少于4次的练习,每次1小时,3个月后,女性的腰围变细,练习者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等明显改善,

握力也增强了。

“我们也在小学开展了气功教学的实验。练
了一段时间,老师们反馈,孩子们学习时入静更快,也更加专注了。”江苏省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玉坤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推行的健身气功,像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大舞等在家就可以练习,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生吞火炭、胸口碎大石、牙齿拖汽车……
“气功大师”的“神功”
你也能做到

既然气功只是一种养生保健的运动,那么“气功大师”和武侠小说中那些神乎其神的招数,像刀枪不入、轻功、狮吼夺命、生吞火炭……这些又如何解释呢?答案是,许多所谓的武侠绝招,只能在小说中雄霸天下了,现实中怎么练气功也实现不了;而有些江湖秘技,就算是没有练过气功,只要掌握了技巧,一样可以做到。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金钟罩铁布衫

■代表人物:陈玄风

■经典剧情:武侠小说里有不少练成金钟罩铁布衫的高手。他们有两个特点:刀枪不入;有一个弱点所在——命门。《射雕英雄传》里的陈玄风虽有此功,但因被郭靖戳中命门(肚脐),立时毙命。

真相:经常击打和摩擦,可以增加皮肤厚度和肌肉耐力

不只是武侠小说中有这门“神功”,不少武林人士在电视节目中也表演过,不过没有小说中那么玄乎,一般是拿出一把大刀,先砍个甘蔗、削根筷子什么的证明其锋利,再把刀架在肩膀上,请观众使劲往下压,结果肩膀丝毫无损。

你不知道的是,在做这类表演的时候会掺水分,比如刀刃经过特殊处理,用来砍甘蔗的部位是锋利的,用来砍肩膀的却是钝的。还有一些人做这类表演时凭的是真功夫,只不过这功夫并不来源于气功护体,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练习。

“皮肤的角质层,是由十几层细胞组成的。如果某个部位的角质层经常被击打、摩擦,原本应该随着人体新陈代谢死亡脱落的细胞就留了下来,导致角质层增厚,最后就变成了老茧。这块皮肤的厚度和肌肉组织的耐受能力都会增强。用这种方法的确能增强‘战斗力’,不过提升是有限度的。”鼓楼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包军告诉记者。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表演这门功夫时,其实,刀是停在皮肤上不动的。“老茧和肌肉会减缓刀带来的伤害。如果这时拉动一下刀,缓冲没有了,刀刃的接触面变小,皮肤就很容易受伤了。”

同理,作为金钟罩铁布衫功法之一的铁头功,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因为头部的骨膜也会在不断的挤压和拍打中充血、水肿,导致骨质变厚。所以,有些人可以拿着砖头往脑袋上敲却一点事都没有。不过长

期下来还是会对骨质和脑部有影响,切不可轻易尝试。


狮吼功

■代表人物:
金毛狮王谢逊、包租婆

■经典剧情:金毛狮王谢逊为了争夺屠龙宝刀,用狮吼功震死了不少武林人士,张翠山和殷素素及时用衣服塞住耳朵才安然无事。电影《功夫》里的包租婆,只要一声尖叫就会地动山摇,还上演了用狮吼功大败六指琴魔的精彩一幕。

真相:人的声音吼不死武林人士,不过可以震碎玻璃

金毛狮王谢逊吼一吼就死伤一大片的威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过,人的声音,确实有其威风的一面。2005年,在探索频道的某档节目中,一位摇滚歌手就用自己的歌声震碎了一只玻璃酒杯,引发轰动。这也引发了很多民众的担忧,万一哪天去看一场很high的演唱会或者歌剧演出,头顶上的玻璃吊灯会不会被声音击落砸下来?

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你无需担忧。原来,正常人发出的声音一般不会超过50分贝,想像那位摇滚歌手那样达到一百多分贝的音量,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达到。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击碎玻璃,歌手的声音必须与玻璃的共振频率一致。

声乐学上认为,物体振动具有三种物理属性——频率、振幅和振动成分。对应在听觉感受产生三种心理属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所以,想用“狮吼功”打碎玻璃杯,不仅要音量足够大、音高足够高,还要在共振频率上同步,这些条件是很难同时满足的,不仅需要训练,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巧。


铁掌水上漂

■代表人物:假裘千仞

■经典剧情: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假的裘千仞利用水底的木桩,展示了铁掌水上漂的功夫,唬住了很多人,就连全真七子、郭靖、黄蓉这样见多识广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后来把戏被揭穿,但“铁掌水上漂”的名头却深入人心,成为武侠迷心中轻功的顶级境界。

真相:就算跑得很快,水的张力也不够支撑人的重力

“铁掌水上漂”有没有可能通过训练实现呢?

从物理学上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打水漂的游戏,哪怕是再平再轻的瓦片,在水面上弹跳几次后也会沉到水里,何况是人?虽然水的表面是有一定张力的,但这种张力最多支持小虫子停在水面。人,是做不到的。”中华中学一位姓李的物理老师告诉记者。

人虽然重,但如果速度够快,几乎不压着水面,是不是就可以“水上漂”呢?对此,李老师表示,就算速度很快,在水面上相对静止的瞬间里,人的脚也是要与水面接触的,只要接触,就会形成重力关系,水面的支持力远远不可能对抗

人体的重力,所以必然落水,也就成不了“水上漂”了。

那么,能不能借助外力呢?中国地质体育协
会主席宋万煦回忆,他曾见过对此有兴趣的科研人员做过试验,在水面上放席子,再找来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让其从地面上冲到水面上,借着席子的浮力看能不能跑远些。可惜,跑不了几步也会沉入水里。不过比起普通人一入水就沉,还是要强些。


生吞火炭

电视节目里,气功师常会表演让人惊叹的“生吞火炭”功夫。表演者夹出一块烧得通红的火炭,大嚼特嚼。

其实,这个绝活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首先,你需要特制的木炭,木质松散,表演时烫的程度会大大减轻。其次,事先做足准备,将其烧透后放入冰水中浸泡。最后,表演时将炭火的外部表皮烧红,用嘴一吹,看起来火星四溅,其实内部是冷的。事先多准备点唾沫,虽然入口有点烫,但很快就会变成可以接受的温度。

另外,还有一种,表演时举着燃烧的火棍,在嘴里进进出出,看起来很烫,其实原理也很简单。火,是向上烧的,表演者只要把头仰着,嘴张大,不要让火碰到口腔内壁,就不会被烫伤。


胸口碎大石

还有一种常见的“气功”:表演者躺在地上,身上放一块厚重的大石头。助手挥起大锤猛击石块,大石头应声而碎,表演者却安然无恙。你以为是“真气”护体?其实,这只是运用了一些物理学原理。

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中学教材里就有解释。“我们在海绵垫上放四个鸡蛋,鸡蛋上放上砖头,砖头上放上瓦片。用重物自上而下敲击,瓦片会碎,但鸡蛋却没事。这利用的是物理上的一个概念——冲量。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就是冲量。外力作用到瓦片的时候,作用时间短、力量大,所以瓦片碎了;通过瓦片传导到下面的鸡蛋、海绵等物体的时候,作用的时间变长了,力量变小了,因此,鸡蛋不会碎。”

当然,石头的选择也有讲究,那些看着厚实其实刚脆的石头更容易表演成功。


铁齿铜牙拖汽车

还有些练就了一口“铁齿铜牙”的气功大师能用牙齿拖汽车。看着很神奇吧?其实牙齿健康的成年人大多都可以做到。

首先,你要有一口好牙。别小瞧了我们的牙齿,国外一档电视节目《dangerous encounter》曾经测过人类的牙齿咬合力达到了127 lbs,换算过来是大约57.6公斤。至于叼着汽车拖动这事,人们往往会混淆概念,其实汽车本身的重量和你拖动它需要用的力量是两个概念,一辆没有踩住刹车的汽车,因为有轮子在,拖起来最多也就百十来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