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化交流印记

失落的文化交流印记
失落的文化交流印记

失落的文化交流印记

作者:司马小莘《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3日16版)

20世纪初,中国出版了大量外国作家的译作,但中国作家及作品则很少被介绍到国外,中国的社会状况也很少被介绍到国外。人们知道斯诺先生的《西行漫记》,美国记者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很少有人知道英国作家、翻译家约瑟夫·卡尔玛(Joseph Kalmer)和新中国外交家、作家司马文森推动文化交流,将中国的文学作品介绍到国外的历史。历史可以被淡忘、被尘封,但它不会消失,不经意回眸,历史的印记就在那儿熠熠生辉。

1947年,我的父亲司马文森在香港《中国文摘》英文版第1卷第7期发表了《新中国的小说家及其作品》等文章,引起约瑟夫·卡尔玛的关注,他的译作有汉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捷克语。约瑟夫·卡尔玛开始了和父亲关于将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德文等介绍到外国进行联系。父亲将两人来往的信件集成《七月书简》发表在《文

艺生活》,将搜集到的解放区、大后方作家的作品,分多次邮寄给在伦敦的卡尔玛,其中也有卡尔玛提到的父亲的作品《雨季》《人的希望》《危城记》,并欢迎读者推荐中国的优秀作品给卡尔玛。

约瑟夫·卡尔玛是少数大量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外国人,他翻译了鲁迅、毛泽东、郭沫若、茅盾、赵树理、萧乾、司马文森等的作品。尽管他知道要在英国出版中国作家的书不易,英国人首先考虑出版本国作家的书。但卡尔玛认为,未来世界应该是具有一种国际精神的世界,他不只求能对一种语言及其文学有尽可能多的认识,他还研究该国的历史及社会政治状况,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翻译的中国作品上。(凯泽《忘与亡:奥地利汉学史》)卡尔玛对父亲的协助感到满意,父亲在回信中这样写道:“让我们握手,为了全世界进步的民主的文化!”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 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 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天道, 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 “黄巾起”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在 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 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 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号 实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传统文化作文之传统文化的丢失作文

传统文化的丢失作文 【篇一:传统文化的消失英语作文】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ing of the society ,culture have changed greatly.in the city, no one can escape from the fast pace.and as a resul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lieved becoming lost. however ,wh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coming lost?first, we eat the popularized fast food and enjoy the popularized fast food culture. since we get used to such fast things that many traditional things have been ignored.second, we have brought up many other cultures,those culture are more popular than our owe culture for the young people ,they interest in the other cultures because those cultures are new things and the youngs are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and young people stand for the future culture. so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gradually be lost. to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s that are on decline, we have taken active measures to conserve them. experts have come up with proper advice on protecting such cultures. many volunteers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studying them. first and foremost,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discer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we are sure that our efforts will lead to a brilliant future. if a culture wants to gain an eternal life, it should change itself to cater to the people in its age. so does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s adhering to modern means appear rigorous. for example, we make cds for classic music so that it can not only meet modern needs but also spread further and more successfully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anges, but the essence will never change and will be well accepted. 【篇二:话题作文“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写作指导及范 文】 话题作文“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写作指导及范文作文教学 2012-09-22 22:04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第十一章文化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文化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文物环境的法律法规,文物现状调查及评价预测方法 2.掌握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及等级划分,掌握其评价预测的程序及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文化环境的内涵 2.用特尔裴法确定权值,计算文物环境质量值 本章教学目录 第一节文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视觉影响评价

本章试图介绍环境评价领域中一个新的内容。读者对于“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界定“文化环境”的内涵还相当困难。本章的重点是要告诉读者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有许多的环境价值有待于产发现、去评价它的影响。古迹文物的历史、社会价值如何开发与保护?人为造成的不良的甚至危及人类健康的视觉评价?这就是本章试图介绍的内容。 第一节文物环境影响评价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建设了许多著名的名胜区。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不可恢复性,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珍贵财富。但是,随着近年来建设项目的增加和制度的不健全,在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中发生了许多破坏国家文物和自然景观的事例,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损失。文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就在于查明建设目开发时,对史迹、文物本身用其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用早制这种破坏行为的发生,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历史、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价值。 文物环境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的名胜古迹区。这个区域里存在的各类文物都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也是我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的有关内容如下: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任务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用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此外,还包括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用典型的地质地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 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 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开创了散文体先河,并且他的散文集《随笔集》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非常受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时代的智慧,涉猎话题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为蒙田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能够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蒙田与中国文化并无实质性的接触,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一无所知,但历史学家博克说:“蒙田迟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国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适中、谦逊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处。当然,蒙田哲学思想中的及时行乐的主张与中国文化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蒙田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怀疑主义,《雷蒙·塞邦赞》是《随笔集》中集中体现蒙田怀疑主义思想的篇章,其中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是蒙田的座右铭。蒙田的怀疑主义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当时的法国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就是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三十多年、席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国宗教战争。蒙田的后半生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度过的,他彻底陷入对天主教的失望和怀疑中。由于种种原因,蒙田放弃了波尔多市长的大好仕途,一头扎入自家阁楼的书海中潜心读书写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个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不解,同时期的法国作家、数学家帕斯卡还批评蒙田没有责任感。然而这种退隐归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种熟悉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的庄周、陶渊明等一些东方的名人隐士。 除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失望和怀疑之外,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怀疑上。蒙田是一位獨树一帜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对人的赞美和肯定已经到达极致。蒙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蒙田怀疑人的理性,怀疑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其实一无所知,却盲目自负的把自己当作世界之王。但蒙田不是不可知论,而是相对论者。他在《雷蒙·塞邦赞》中指出人类对美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意大利人认为肥胖是美,西班牙人认为骨瘦嶙峋是美,而我们法国人有人认为白皮肤是美,有人认为褐色皮肤美;有人认为纤弱温柔美,有人认为健康丰腴美”。蒙田进而突发奇想:“当我逗猫玩的时候,天晓得是它逗着我玩,还是我逗着它玩?”这与庄周的迷惘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人类相较于动物贵在有理性,但动物难道就没有理性,并且人类的理性就能认知真理?事实是人类什么也不知道,蒙田将自己视为考察对象,客观的评价,才会发出了那句呐喊:“我知道什么?” 蒙田提倡人类多亲近大自然,因为自然蕴含着真正的真理。这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也与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道教文化节活动

2009年第二届广州道教文化节系列活动 策划人/78度视角 活动概况及合办单位 一、活动时间:2009年9月24日—2009年10月24日 二、活动地点:中国·广州市 三、合办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广东省宗教事务委员会 广东省广州市文化局 广东省越秀区人民政府 广东省道教协会 广州市道教协会 协办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东省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 广东省广州市外事旅游局 广东省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安全局 广东省广州市武警支队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广东省广州市交通巡警支队 赞助单位A 赞助单位B 赞助单位C 赞助单位D…… 获邀单位:广州市越秀山管委会 广东省罗浮山管委会 广东省西樵山管委会 人民日报社 新华通讯社 中央电视台 凤凰卫视 广东电视台 广州日报社 羊城晚报社 香港大公报 中国宗教杂志社 世界旅游China杂志社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广东省新闻摄影工作委员会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活动宗旨 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要求,弘扬“尊道贵德”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以道教文化艺术为主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展示、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

流与合作,充分展示广州地区自然与人文、宗教与哲思有机交融的特色,着力推进“羊城八景”的品牌建设,拉动广州乃至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活动主题 弘传统道德文化扬时代和谐精神 活动内容 活动一:开幕式暨万人登山祈福活动 活动二: 2009年广州第二届道教文化节节徽征集活动 活动三:“道教文明之光”大型文化艺术专题展 活动四:道教文化系列学术讲座 活动五:闭幕式暨“尊道尚德,天人合一”大型主题文艺晚会 活动一开幕式暨万人登山祈福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09年9月24日 二、活动地点: 越秀山风景区 三、负责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广州市文化教育局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广州市体育局 协办单位:广东省道教协会 广州市道教协会 广州市越秀山风景区管理局 赞助单位等 四、活动内容: 1、登山前,在越秀山脚进行威风锣鼓、舞狮表演等助威节目; 2、借鉴奥运圣火传递的方法,由登山火炬手们率领广大民众按事先规定的线路进行登山,沿途将经过越王台故址、道观三元宫、求龙仙井,越秀楼、观音阁、五羊石像等越秀山的标志性景点,终点设在越秀山已建成的面积约92.8 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大公园内; 3、当最后一名登山火炬手到达公园中心广场搭建的舞台上并点燃巨型高香时,即宣告完成登山过程; 4、主持人XXX介绍来宾、领导XXX讲话、宣布开幕; 5、祈福来宾幸福安康法会; 6、放飞2005只和平鸽,打礼花炮等; 7、公园内设有茶道表演、周易预测、太极功夫表演等活动,广大市民还可以品甘露茶道、尝道家斋饭。 五、附表: 1、《登山火炬手名单》(略) 2、《开幕式采购单》(略) 3、《登山路线图》(略) 活动二:2009年广州第二届道教文化节节徽征集活动 为树立广州市道教文化节自身形象,并进一步营造道教文化节的氛围,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市政府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本届道教文化节的节徽。 一、活动时间 2009年09月24日至10月24日 二、负责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广州市文化教育局 协办单位:广东省道教协会

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 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 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 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 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 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 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 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 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 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 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 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

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湄公河平原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是喜高温多雨的农作物,因此了解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对获知其具备特天独厚的稻作生产自然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水稻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当地鲜明的人文景观,烙印着独特的稻作文化印记。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当地自然景观、感受纷呈人文景观基础上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关注人地关系和因地制宜的意识。 七年级同学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较好,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由于该学科初一以地理知识为主,而同学刚开始接触、缺乏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重视利用和充分挖掘已有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考虑到农村的学生对水稻生产比较熟悉,可充分给予信心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运用基本地理技能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同时联系实际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 二、学教目标 1.阅读位置图和地形图,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 2. 从地形图、气候特征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感受其得天独厚的水稻生产条件。 3.描述和感悟水稻生产情况,分析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特点。 4.了解湄公河平原聚落景观和社会生活特色,感悟人文景观与地域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5.学以致用,结合新案例剖析,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地图、图表分析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稻作文化印记。 2.教学难点:解析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第一人称,情景化教学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结合讲述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导学单

道文化之渊源时期道文化乃道家道教文化之统称与总汇

道文化之渊源时期道文化乃道家道教文化之统称与总汇 道文化之渊源时期道文化乃道家道教文化之统称与总汇。道家道教原不可分,因其前后相承,互为体用。然二者因出现之历史阶段,稍有差异,故学者为方便起见,多言分为二。但无论 道文化乃‘道家’‘道教’文化之统称与总汇。道家道教原不可分,因其前后相承,互为体用。然二者因出现之历史阶段,稍有差异,故学者为方便起见,多言分为二。但无论如何分别,二者之历史渊源与由来,却是同宗共祖,一脉相承的。由此文化渊源而产生后来之方仙道,黄老道,稷下道家,先秦道家,以及最终演变形成的东汉道教。其前后经历很漫长之过程,是中华文明与民族文化发展之必然趋势,然考其历史由来,当自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及原始宗教信仰说起。 (一)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母系氏族公社管理 《云笈七鉴》道教叙曰‘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三皇五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共同尊奉之始祖,亦是道文化之开端与起始。实则彼时之所谓文化者,即是指道文化而言,南怀瑾先生曰‘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于道’是说不诬矣,萧天石先生亦曰‘我国道家,祖述黄老,崇尚自然’。由此可以臆断,道家文化当自黄帝始。黄帝之时,华夏文明正处于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其时民风淳朴,崇尚自然,清净无为,垂拱而治,即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景象。其时先民们已有原始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等,他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神灵之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这是早期最原始之宗教信仰,这些崇拜之神灵,多为后世道教所承袭,故道教之多神信仰及天神地祗之崇拜,即渊源于此。 除原始之宗教信仰而外,即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管理特色,母系时期,虽然从未有过母权至上之统治时候。但其氏族社会却形成了以尊重女性之阴柔,谦和等品性之文化传统,女性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其部族治理亦以寡欲不争,自然无为之方式为主。此符合道家‘贵阴尚柔法自然’之思想原则。与儒家宗法礼教,繁文缛节,大相庭径,这便是早期母系氏族公社之道文化特色。虽然后世儒道分家,然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亦一直保留外儒内道之格局,未尝稍异。儒主刚,道主柔,儒主外,道主内,儒讲纲常,道法自然,儒偏入世,道趋出世,儒善守成,道擅达变,此即为道家文化精义之所在。 (二) 夏商周‘三代时期’礼乐制度之完善与儒道之分化 大禹因治水有功,禅让受位,再传其子‘启’以公天下而家天下,建立夏王朝。自此以后,父权制逐步上升,而取代了早期母系氏族制度。至殷商时期,原始之宗教自然崇拜已发展至信仰天神上帝之天神崇拜,与有血缘基础及宗法关系相结合之祖先崇拜,并形成了专门的宗教祭祀职业者-‘巫祝’。巫祝借卜筮,祝由,乐舞,符咒等手段,而沟通界乎与人神之间,是宗教祭祀活动的直接操纵者,在国家享有崇高之地位与待遇。迨至西周时期,鬼神与先祖信仰进一步发展,因周公旦制定并完善礼乐宗法制度,至此遂形成了原始宗教信仰与封建礼乐制度之集大成的周代巫史文化,把崇拜先祖神灵与祭祀天神地祗并列,称为敬天尊祖。后世道教之神仙信仰及斋醮法事,多源于此。 然而此时之巫史文化,已非纯粹之原始宗教信仰与早期‘自然’‘图腾’等崇拜。其时已渗杂结合礼教文明,天神与先祖崇拜日益彰显,此时正是儒道二家分化之时,西周之初,周武王以太公为师,以周公为辅,周公制定礼乐,正明纲常,是为儒家之代表。太公姜尚则为武王师,因功而封于齐地,施行无为之政,是为道家之代表。与周公之礼教宗法形成鲜明之对比,周公之鲁地,为后世儒家文化之发展中心,而太公之齐地,则为战国至秦汉时方仙道之活动范围。后来之先秦道家,虽以孔孟为儒家之首,而推老庄为道家之冠,然考其渊源由来,儒道二家

道教简介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反思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反思 《稻作文化的印记》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部分,课文以东南亚地区湄公河平原为例,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该地的地理特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去阅读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学会去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又因为这是学生正式第一次接触地形图,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该地的自然环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步骤,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重点教授给学生一种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本课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因地制宜”和“人地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实际上是贯穿整堂课的。教师在教授时,要做到依据和结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事实依据,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以丽丽的旅行见闻为线索,从丽丽的旅行地、到她的见闻,从而引出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水稻生产、自然环境及当地的人文特色。这样的设计,使得整堂课更加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分析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上花了较长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共同完成对图表的解析,突出重难点。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在水稻的种植特点中,我没有着重分析水稻生产的特点,以及水稻种植对当地人们人际关系的影响,突出“精耕细作、人工劳动”这样的特点,为下节课与美国机械化大生产做对比打下基础;2.在分析水稻生产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时,稍显混乱,没有对水稻生产时怎样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进行分析;3.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所谓人地和谐、所谓因地制宜,应该是学生自己在总结的时候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多进行反思和改正,争取更优质的课堂和自身更大的进步。

肇庆七星岩的道教文化

肇庆七星岩的道教文化 七星岩东部的阆风岩、玉屏岩,两岩相连,状如屏风,故亦称之为屏风岩。其实阆风、玉屏是相连的一座岩山,很难划出明确的分界线,这两峰与石室、天柱连起来构成七星岩“人间北斗”勺子上的“把”。以下文章介绍得深入到位,是七星岩道教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篇精华文章,很多朋友对七星岩的文化感兴趣,那就得好好阅读一下本文。小编觉得做大幅修改不仅不尊重原作者,还会使整篇文章失去色彩,因此在大家可以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对个别文字作少量修改,让阅读的朋友有一场愉快的文化旅游。七星岩中连在一起的阆风岩和玉屏岩,以前称屏风岩曾经见证肇庆辉煌的历史明后清前(1564—1746年)长达182年的两广总督府移驻肇庆,肇庆成为两广军事指挥中心。肇庆城在这100多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如肇庆城墙的加固修筑,沿江四塔的兴建,肇庆学宫、庆云寺的兴建、水师营的设置等都是明代的东西。明代也加快了对七星岩的开发建设,如兴建环岩道路,修筑屏风岩的上山蹬道,兴建屏风岩上的玉皇殿、三仙观及山脚的纯阳观,兴建水月宫及其它宫观。到解放前夕,七星岩的岩山仅屏风岩及仙掌岩修有蹬道通山顶,石室岩及天柱岩的岩顶仍可望而不可及。屏风岩位于七岩之东,风景秀丽,是纵观七星岩的最佳去处,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登临题咏。玉屏

岩顶据统计,屏风岩上的石刻明至民国共77题,明以前无发现,说明屏风岩开发源于明代。现发现的古代石刻全部集中在小石林以东,小石林以西及玉屏峰并无石刻,估计当时并未修建蹬道。这些石刻中,较有名气的有清初岭南三大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的题名记。此石刻是陈恭尹较有名的隶书代表作之一,陈恭尹的隶书开清初一代新的书风,该题刻镌刻在未经打磨的崖壁上,更显磅礴气势。黄培芳诗、林召棠题字的七星岩诗八章因林召棠是清代广东三状元之 一而被称为“状元碑”,现在也被很多人提及。此碑描述七星岩的主要景致并称:“二樵铭、鱼山诗、可与石室记称三绝”(二樵铭即黎简隶书《南服殒石》、鱼山诗即冯敏昌《七星岩诗五首》,石室记即李邕《端州石室记》)。摩崖石刻集中的小石林题字应该特别提到的是位于小石林一带的:“南明三碑”。在屏风岩上玉皇殿西侧的小石林附近保留着三题南明年号的石刻,三题的年号都不同,分别为永历、弘光、隆武。这是明朝灭亡后,明朝的后裔在南方建立的三个小朝廷的年号。在屏风岩的小石林集中出现了三个南明年号的石刻是非常罕见及珍贵的。当年全国著名的文物专家郑孝燮考察七星岩摩崖石刻时,笔者曾向他介绍了很多珍贵的石刻,郑老并未有太大的反应,当笔者介绍到南明年号的石刻时,郑老立刻象发现了宝藏似的连说难得难得。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是很严酷的,屏风岩完整的保留了三个南明年号的石刻应该说弥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要素或整体环境性质的优劣,即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描述。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不利于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估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 2、项目概况 3、公用工程及能源消耗 4、其它 5、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二、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地形地貌 (3)气候气象 (4)水资源 (5)植被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酒仙桥街道概况 (2)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概况 (3)中关村电子城IT产业园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 (2)水环境质量现状 (3)声环境质量现状

四、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五、评价适用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地下水质量标准 4、声环境质量标准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固体废弃物执行标准 六、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拟建项目主要工艺过程简述: 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气 2、固体废弃物 3、噪声 七、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八、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污染因子识别 2、水污染影响分析 (1)用水情况 (2)废水产生情况

(3)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3、大气污染影响分析 (1)废气产生情况 (2)处理方式 (3)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4、噪声源及影响分析 5、固体废物污染源及影响分析 6、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九、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结论 (1)项目建设内容 (2)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3)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分析 ①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 ②水环境质量及影响分析 ③声环境质量 ④固体废弃物排放分析 2、建议 十、结论与建议

道教及其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转换》期末作业 姓名:康正东 班级:2006级(3)班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学问都是生命的哲学,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这就是说,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是先知、诗人和圣贤的综合人格。他们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文约义丰,《庄子》诙诡谲奇。《老》《庄》不独表达了特殊的生存体验、宇宙观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各类艺术的灵魂和源头活水,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葩。读《老》、《庄》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对生活的体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老子所着。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轴心文明时代最着名的思想家,道家着名代表,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 《庄子》一书(庄子着,其名周,先秦着名思想家,道家着名代表。)是道家与道教的经典,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与物我的相通,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源泉。包含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语言风格接近,思想连贯,自成一体,乃庄子自着,是全书之核心。庄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美学精神。 《老子》第一章既说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东西,无形无状,混而有一。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母”,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是一种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总体。“道”不是一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一个过程。道是整体与过程的统一。道具有否定性和潜在性,它创造和维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实在的事物。在这一历程中,潜在变为现实,否定变为肯定,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选择: 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下列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不包括(工艺流程分析) 矩阵法在环境影响识别中是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说明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一般容积大、水深深的湖泊,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中间层(温跃层)和下层,其中溶解氧浓度最高的是(上层) pH 值的评价方法中计算公式正确的是(当pH j ≤7.0,sd j j pH pH pH S --= 0.70.7,) 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A=R ·K ·L ·S ·C ·P 中,P 表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关于生态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的要求,不正确的是(任何级别的评价都必须进行现场勘察)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是(类比法) 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 在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时,应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 10%)为半径的圆或(2D 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 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 大气污染气象学中,最大混合层高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这是因为(它表明了垂直方向对流混合发生的高度范围) 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10) 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